廊桥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安丙公园廊桥简介

安丙公园廊桥简介

安丙公园廊桥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安丙公园廊桥是一座连接两岸的美丽建筑,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种景观,成为了公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廊桥设计说明

廊桥设计说明

廊桥设计说明设计说明⼀、⼯程简介为了满⾜***镇⽇益增长的交通需要,完善古镇路⽹结构以及景观的需要,根据***镇的旅游规划,双流县决定在***古镇景区附近修建***廊桥,沟通锦江两岸的旅游服务区和榕树景区,⽅便游客往返锦江两岸,有利于促进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价值。

我院受双流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在双流县规划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案的基础上,对***廊桥⼯程进⾏施⼯图设计,本册图纸是施⼯设计图。

⼆、设计依据1.我院与双流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定的《双流县***廊桥建设⼯程勘察设计协议书》;2.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 D60-2004)。

4.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及预应⼒混凝⼟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6.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7.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8.双流县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第3次)。

9.双交发[2010]125号“关于***锦江廊桥重新选址及设计⽅案的请⽰”及其批复。

10.西南交通⼤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出版的《双流县***廊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0年5⽉)。

11.《市政公⽤⼯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版。

三、基本资料1.桥⾯设计荷载:⼈群m2;2.桥⾯宽度: 18m,局部20.4m、22.5m,引道7.5m;3.桥上风⾬廊形式:通透型,风压m2;4.洪⽔频率:1%;5.通航状况:内河V级航道;6.地震烈度:按VII度设防;7.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8.桥梁设计安全等级:⼆级。

四、桥址区⼯程地质条件(⼀) ⽓候条件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四季分明,夏⽆酷暑,冬⽆严寒,历年最热时期的⽇平均⽓温在30°C以下,最冷时期的⽇平均⽓温在0°C以上,多年平均⽓温16.1°C,最冷⽉平均⽓温5.5°C,最热⽉平均⽓温25.1°C。

温州泰顺廊桥-资料

温州泰顺廊桥-资料

温州泰顺廊桥-资料温州泰顺廊桥 -资料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

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

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

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

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

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资料《温州泰顺廊桥》(https://www.)。

“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

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

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

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

据《泰顺县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

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

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

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

关于泰顺廊桥整理材料吕倩

关于泰顺廊桥整理材料吕倩

浙江泰顺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注:廊桥发现、开发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

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

然而,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总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已经不在世上存在了。

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

1996年7月下旬,他与刘杰等人到泰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仙居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北宋末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木材紧缺,以及木拱桥远非石拱桥坚固耐久等原因,使得虹桥结构难以在中原立足。

随着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昙花一现的虹桥在中原逐渐难见踪影。

许多学者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之后,在中国已失传900余年。

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桥。

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工作会议中,专门就发现的浙南叠梁桥(虹)桥进行深入研究,次年10月,经实地考察,确认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

尘封900多年的虹桥结构的桥重见天日。

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共记载拱桥11座,其中泰顺4座。

经继续考察,发现闽东北、浙西南、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保存着大约近200座木拱桥。

廊桥,寿宁永世的地标

廊桥,寿宁永世的地标

廊桥,寿宁永世的地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廊桥,早有所闻。

大约二十多年前吧,从《廊桥遗梦》的电影中,知道廊桥。

但在我亲历亲见了寿宁的几座风雨廊桥后,我觉得电影里美国麦迪逊县的那座木桥,有廊桥之名,无廊桥之实。

木拱廊桥是一种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汉族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

我国木拱廊桥集中在闽浙边界,主要分布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等地。

据说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总共只有一百多座,福建宁德境内就有五十四座,仅寿宁一县,就有19座保存完整,很有特色的木拱廊桥,数量为全国之冠。

从建造年代来看,寿宁木拱廊桥是最齐的,从明代、清代的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并把寿宁的木拱廊桥赞为”闽中桥梁甲天下”。

我在寿宁看到的木拱廊桥,那才真叫廊桥呢,货真价实。

木拱廊桥在寿宁县俗称厝桥。

厝,在福建多种方言中都指房子。

顾名思义,就是桥上架起房屋。

寿宁人将桥上有屋、有亭、有阁、有庙等建筑物的桥梁统称廊桥。

走进寿宁,就可以看到廊桥。

廊桥,是寿宁永远的地标。

架设在溪、河之上的桥,原是用来过河跨溪越涧,便利交通的。

聪明的寿宁匠人便把造桥和造廊、造厝(房子)结合了起来。

深山老林、荒郊野岭、溪涧之上、峭壁危岩之下只要有一厝桥,往来商旅之人便可躲风雨、避野兽、歇脚过夜了。

后来,又把造桥和建庙结合了起来,在桥的中部设一个神龛,安放一尊神像,或关公、或观世音菩萨、或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本地神,既方便了旅人求神拜佛保一路平安,也方便了附近村落老百姓的宗教活动。

每当祭祀的时候,乡民们都会带上酒菜香烛,从附近的村落汇聚廊桥,依次到神龛前烧香、磕头、为家人祈福。

我仔细地参观了位于寿宁坑底乡小东村东南一公里处的始建于明朝的大宝桥。

庆元廊桥简介

庆元廊桥简介

庆元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庆元县境内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历朝民众都致力于修桥筑路。

据记载,自宋、元朝代以来修建的各式廊桥有230多座,其中现存各类廊桥有100余座,为全国廊桥数量之最。

庆元廊桥的数量,分别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

庆元廊桥的种类繁多,有木拱、木平梁、石拱之分。

其中,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这些廊桥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庆元县还拥有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和甫田桥等著名古桥。

这些桥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展示了庆元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总的来说,庆元廊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建筑的瑰宝,也是庆元县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

它们见证了庆元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中国廊桥的种类

中国廊桥的种类

中国廊桥的种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

其中,廊桥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廊桥的种类。

1. 木结构廊桥
木结构廊桥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廊桥形式。

它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结构简单,造型优美。

木结构廊桥通常由廊柱、梁、檩条、栏杆等部分组成,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2. 石拱廊桥
石拱廊桥是一种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廊桥形式。

它采用拱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石拱廊桥的造型优美,常常被用于园林景观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砖石结构廊桥
砖石结构廊桥是一种以砖和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廊桥形式。

它采用砖石结构,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砖石结构廊桥的造型精美,常常被用于古建筑中,成为一道重要的文化遗产。

4. 钢结构廊桥
钢结构廊桥是一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廊桥形式。

它采用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钢结构廊桥的造型简洁大方,常常被用于现代建筑中,成为一道时尚的景观线。

5. 石板廊桥
石板廊桥是一种以石板为主要材料的廊桥形式。

它采用石板结构,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石板廊桥的造型古朴典雅,常常被用于古建筑中,成为一道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廊桥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廊桥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廊桥,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
品和文化遗产。

廊桥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廊桥多建在山水之间,桥身呈弧形,与周围的山水相融合,既不破坏自然风景,又能起到连接两岸的作用。

廊桥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石材,使得桥身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古代廊桥设计追求简约和谐的美学理念。

廊桥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但却能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

廊桥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桥身、栏杆、横梁等各个部分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最后,中国古代廊桥设计强调人文情怀。

廊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一种文化
遗产和精神象征。

许多廊桥上都会有诗词、书法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增加了廊桥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美学和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
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廊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渡廊桥的资料和介绍

古渡廊桥的资料和介绍

古渡廊桥的资料和介绍古渡廊桥,真的是个让人想了就忍不住心里暖暖的地方。

你看那座桥啊,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过河那么简单,它可是把历史、文化、风景,还有人情味都串成一条线,任谁看到都会有种“哇,这地方怎么这么有味道”的感觉。

它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人,站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岁月的流转,见证了多少人来来去去,多少个故事发生过,成千上万的脚步在它身上留过痕迹,却又仿佛什么都没有留下。

你能想象吗?一座桥,竟然能承载那么多的故事和情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里的场景?这座古渡廊桥的确有点电影感——它不仅是通向对岸的“桥梁”,还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过去。

这座桥,早在古代就已经建立了,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它的建筑风格,绝对是“历史爱好者”的大杀器。

你走上去的那一刻,脚下的木板吱呀作响,仿佛能听见它在跟你说:“我在这儿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你了。

”那种岁月的痕迹,老旧的木头、腐朽的青石板,还有偶尔传来的阵阵风声,都带着一种古老的气息,让你不由得产生一种与历史对话的错觉。

这座桥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你带到了另一个时空。

你可以想象,几百年前的那个晴朗的日子,江水悠悠地流过,周围的人们正在这里来来往往,或许还穿着古代的衣服,带着斗笠,挑着担子。

想想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仅如此,桥上的廊道设计也很有意思。

它不像一般的桥那样只有平坦的路面,旁边没啥遮挡,反而,它有着长长的廊道,走在上面,四周都是古老的木柱子和雕刻精美的栏杆。

你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个穿越时空的游客,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又那么亲切。

你会发现,廊桥不仅仅是为了遮风挡雨,它还带有一种“保护”的意味。

想象一下,雨天你在桥下躲雨,外面的世界风吹雨打,唯独你在这座桥上是安全的、温暖的。

桥两侧的风景真的是美得不行。

江水波光粼粼,远处的山色隐约可见,近处的草木青翠欲滴。

哪怕是中午阳光灿烂,站在桥上,微风轻拂,都会让人有种想在这里呆一整天的冲动。

站在这座古桥上,你会有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些古老的岁月,和古人一同穿行。

闽西客家地,廊桥韵味长——闽西古代廊桥调查

闽西客家地,廊桥韵味长——闽西古代廊桥调查

68撰文/温良卿廊桥,有屋桥、厝桥、风雨桥等多种称谓,是在桥面以上建有长廊式屋顶的桥梁形式。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市境内,现存古代廊桥70余座,笔者用了两年时间奔走乡野,搜集整理闽西廊桥资料,以期打开管窥闽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闽西廊桥的分布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建西部的龙岩市,下辖新罗区、永定区、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漳平市。

境内山岭起伏,溪流纵横,一座座廊桥星罗棋布,规模或大或小,年代或早或晚。

据调查,闽西古代廊桥总共有73座,其中新罗区4座、永定区7座、长汀县9座、连城县19座、上杭县21座、武平县6座、漳平市7座。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见表1)。

表1 闽西廊桥区域分布表新罗区永定区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漳平市总数数量47919216773占比5.5%9.6%12.3%26.0%28.8%8.2%9.6%100.0%闽西廊桥区域分布图 温良卿绘闽西廊桥的桥拱类别在闽西现存廊桥中,按廊桥的桥拱分类,有石拱廊桥、简支木平梁廊桥和伸臂木平梁廊桥。

其中石拱廊桥43座、简支木平梁廊桥15座、伸臂木平梁廊桥15座。

石拱廊桥。

顾名思义,在石拱桥上建造廊屋的桥梁,称为石拱廊桥。

建筑石拱廊桥,先用块石构件垒筑两岸的桥台,单孔桥的桥跨一般不大,如果是双孔及以上的桥梁,还要建造桥墩。

在桥台和桥墩之上,利用科学的力学原理砌筑挢拱,再以卵石或条石铺筑桥面,最后在桥面上建造木构桥屋。

石拱廊桥是闽西现存廊桥中最多的一个种类,有43座之多,占总数的59%,其中新罗区3座、永定区6座、长汀县4座、连城县7座、上杭县17座、武平县5座、漳平市1座。

红军桥,原名接龙桥,位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始建于明代。

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2.1米,宽7.1米,单孔石拱,矢高4.6米,拱跨5.4米,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桥屋,用柱25根,桥屋高4.4米。

分前桥后桥,前桥宽4.5米,为人行通道,后桥宽2.6米,原供牲畜通行。

全国重点文保廊桥简介

全国重点文保廊桥简介

全国重点文保廊桥简介概述: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虹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

但汴水虹桥只留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

但有专家认为这种虹桥技术目前依然存于闽浙边界的木拱廊桥,并未失传。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目前尚存30余座。

本文简介包括目前全国33座国家级重点文保廊桥,其中位于浙江泰顺15座,浙江庆元1座,福建省11座(其中余庆桥已毁),广西省1座,湖南省2座,贵州省1座,江西省1座。

(一)泰顺境内 15座1、溪东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

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

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

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2、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

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

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

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

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石阶26步。

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

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3、霞光桥,系石拱木廊桥,位于横坑乡华洋村。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咸丰、同治年间均有修建。

廊桥资料汇总

廊桥资料汇总

廊桥资料汇总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木拱廊桥分布在闽浙边界山区,包括浙江温州的泰顺,浙江丽水的庆元、景宁和福建宁德的寿宁、屏南、福鼎等地,木拱廊桥现存200余座。

其中泰顺县、庆元县、景宁县、寿宁县据传设于明朝景泰年间,为祝皇帝寿庆,合称“景泰寿庆”。

廊桥在各地外观上存在着差异,泰顺、景宁的廊桥相桥凳窄、桥身侧板为半封闭;庆元、寿宁的板凳则为宽的,坐、卧兼可,侧板则为全封闭,上开各式小窗用以采光。

注:庆元的廊桥内为全封闭、宽桥凳,为使桥面更坚固、耐用,多铺设鹅卵石。

现存有如龙桥、兰溪桥。

庆元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载,当时庆元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式廊桥230多座。

目前庆元境内现存各类廊桥100多座。

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和甫田桥,均在庆元境内。

庆元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分布。

寿宁——“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现存木拱廊桥19座,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

在寿宁县坑底乡,生活着当地现今唯一懂建廊桥技术的年逾70的老人郑多金,由郑多金1967年主持修建的杨溪头桥被认为是中国最后建的木拱廊桥。

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

廊桥介绍

廊桥介绍

3.廊桥的结构:
现存木拱廊桥的结
构,以贯穿、搭置、别、
撑、顶、压的力学原理
构架成稳固的桥体,桥 身采用的往往是“蜈 蚣结构”。该结构由 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 的圆杉木作为纵梁, 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 架成八字形拱桥,另 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 桥梁。随后在桥拱上 方横铺杉木板作为桥 面,并盖上穿斗式构 架的桥屋。
廊桥也是当地乡民休息,
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 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 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 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 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 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 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 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 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 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 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 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
就是有屋檐的桥。以前 的社会,村落分散,交 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 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 按照先祖们的“交通规 划”,在相隔一定里程 的大路边上,要建上一 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 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 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 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 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2.廊桥文化:
廊桥集山、水、屋、桥于一体,既 美观实用,又有深沉的民俗文化渊 源,在惊叹自然造化与巧匠神工之 余,又能激起缕缕思古之幽。
廊桥的基本组合单
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 根、横向两根,平面呈 “井”字形。利用受压 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 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 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 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 搭接而成。装卸方便, 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 件,且可重复利用。小 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 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 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 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 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 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 对较低。
白天
附:部分图片资料由网上查询
从廊桥的用途看,有的用于村庄拦护风水,有的作为善举的凭证,有的用于 交通。不管其用途怎样,由于历史久远,每当登临时,总会临风怀想,感慨良 多,你会想到多少个风清月朗之夜,青年男女待月西厢,在廊桥中幽会;你会 想到多少次少妇送郎,依依惜别,留下许多深闺春怨;还有挑夫健妇的足迹及 落魄书生和失意商人的身影。任你遐想。情趣无穷。

廊桥资料汇总

廊桥资料汇总

廊桥资料汇总一、引言廊桥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造艺术特色的桥梁形式,通常由廊柱、廊梁和廊栏组成。

廊桥在世界各地都有浮现,不仅作为交通工具,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文将对廊桥的定义、历史、建造特点、文化意义和现代应用进行综合汇总。

二、定义廊桥是一种建造结构,由廊柱、廊梁和廊栏组成,常用于跨越河流、道路或者其他障碍物。

廊桥通常具有装饰性强的廊柱和廊栏,形成为了一道漂亮的风景线。

三、历史廊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浮现在亚洲地区。

中国的廊桥起源于古代的吊桥,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建造风格。

欧洲的廊桥则起源于中世纪,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廊桥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城市风景的角色。

四、建造特点1. 廊柱:廊桥的廊柱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通常由石头、木材或者金属制成。

廊柱的形状和装饰多样化,常见的有圆柱形、方柱形和雕刻装饰的柱子。

2. 廊梁:廊梁是廊桥的主要承重结构,通常由横梁和纵梁组成。

廊梁的形状和结构因地区和文化而异,有的廊梁采用拱形结构,有的采用梁柱结构。

3. 廊栏:廊栏是廊桥的护栏部份,用于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廊栏的设计多样,常见的有石雕栏杆、铁艺栏杆和木质栏杆。

五、文化意义廊桥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造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廊桥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造,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同时,廊桥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廊桥还时常浮现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六、现代应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廊桥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廊桥不仅作为交通工具,还被设计成人行桥和景观桥,为城市增添了漂亮的风景线。

一些廊桥还结合了照明、音响和雕塑等现代科技,营造出独特的夜景效果。

七、结论廊桥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造艺术特色的桥梁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廊桥的建造特点和现代应用也体现了人们对夸姣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廊桥的汇总和了解,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

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

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引言:廊桥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国廊桥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文化意义,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的深入了解。

第一章廊桥的历史背景廊桥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水网纵横,人们需要越过河流、湖泊等水域,廊桥因此应运而生。

最早的廊桥多为木结构,后来随着工艺的进步,铁桥、石桥出现,为廊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材料基础。

第二章廊桥的设计特点中国廊桥在设计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廊桥的主要构件有桥墩、土墩、压梁和栏杆等。

廊桥的特点是桥面上有连续的顶棚,形成一条廊道,廊道两侧有特殊的栏杆,起到保护作用。

这种设计使廊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美化了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

第三章廊桥的文化意义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廊桥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风格,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廊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打破了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

其次,廊桥作为交通枢纽,不仅在实际运输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

许多廊桥都与古诗词、传说故事等密切相关,成为文人雅士倾诉情怀的场所。

此外,廊桥还与婚姻有着紧密的联系,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婚姻幸福和家庭和睦的期盼。

第四章廊桥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廊桥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廊桥逐渐演变成为桥梁建筑的一种设计元素,应用在城市道路、公园景区等地方。

同时,现代设计师们也在廊桥的形式和功能上进行了创新。

既保留了传统廊桥的文化特点,又将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更为高效、美观的廊桥建筑。

结论:中国廊桥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通过对中国廊桥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文化意义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廊桥不仅是一种桥梁结构,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情感、情怀和文化记忆。

中国廊桥之美:古典美,建筑美

中国廊桥之美:古典美,建筑美

中国廊桥之美:古典美,建筑美廊桥是中华民族三千年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交通文化绚丽的瑰宝,是人类实现时空跨越最具智慧、最为精彩的创造。

梳理中国廊桥发展脉络,研究和传承廊桥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廊桥别称很多,如虹桥、彩虹桥、花桥、凉桥、福桥、蜈蚣桥、鹊巢桥、风雨桥等。

中国廊桥以基础构造分类,可分为石拱廊桥、木拱廊桥、石平廊桥、木平廊桥、八字石柱廊桥、八字木柱廊桥等;以上部构造分类,可分为屋式廊桥、厅式廊桥、亭式廊桥、塔式廊桥、楼式廊桥等。

中国最早的廊桥自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开始出现,挖掘出土有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廊桥构件,完整廊桥实体为隋代(581年-618年)遗留,而后历代均有廊桥遗存。

宋、元两朝廊桥遗存量较少。

明、清两朝是中国廊桥大量建造,创新升华、经典定型的黄金时期,遗存量较大。

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始建于北宋中国是廊桥的发源地,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廊桥出现在秦代,西汉时期廊桥开始建造在成都平原上,东汉永平六年,陕西省勉县古褒城北石门溪谷阁道一侧凿刻的《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上写道:“桥阁六百三十二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这是有关廊桥的最早文字记载。

明清时期是廊桥大量建造,创新升华、经典定型的黄金时期,遗存量较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部门和民间乡众将古代廊桥保护修缮,在继承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些廊桥。

云南建水双龙桥--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俗称 "十七孔桥"浙江奉化南渡广济桥--始建于宋,元至元中重建,明清虽几度重修廊桥自古以来是中国除寺庙、祠堂、戏台以外,最为重要且常用的公共空间,备受广大百姓的重视与关注。

廊桥不仅与先民跨越河流的愿望相关,更与他们仁者爱人的精神世界相通。

廊桥是连通河流与道路的关键结点,是人类自然科学、建筑科学的重大进步。

广东潮州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松江大仓桥云南腾冲通济桥--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二年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始建于南宋廊桥的发明者、设计者、建造者是以渔、樵、耕、猎为生计的农民,作为家庭的延续,廊桥提供了遮风避雨、休息交谈的社交场所,提供了互通有无的贸易市场,甚至家族办酒、婚丧嫁娶、登科庆贺、生子庆寿等活动都要在廊桥举行。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融合了美学和工艺的精髓。

廊桥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热爱。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廊桥一般建在河流、湖泊或溪流上,其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的自然景观,使得桥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廊桥的设计师们常常会选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竹子,以便更好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使得廊桥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其次,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强调功能和美学的统一。

廊桥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

在设计时,建筑师们会注重桥梁的稳固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会考虑到桥梁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廊桥的拱形结构、雕刻和彩绘等元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

许多古代廊桥都是在历史文化名城或名胜景区建造的,它们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

廊桥的设计师们会在桥梁上进行雕刻和彩绘,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使得廊桥成为了一个历史的缩影和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热爱,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同时也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

廊桥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对美和对历史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
艺术品。

廊桥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廊桥一般建在水乡地区,连
接两岸,使行人可以便利地穿越水域。

廊桥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周围的环境,尽量保留周围的自然景观,使廊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廊桥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和谐的审美观念。

其次,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注重工艺和材料的精致。

廊桥的建造通常采用木
结构,木料的选择和加工需要经过精心的筛选和加工,使其具有足够的韧性和耐久性。

同时,廊桥的雕刻和装饰也非常精美,常常以龙、凤、麒麟等神兽或者花鸟鱼虫等自然图案为装饰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注重功能和实用。

廊桥的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
具有实际的功能,使人们可以安全、便利地穿行。

廊桥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到水流的方向和水位的变化,使其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使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实用的考量。

廊桥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品,它的设计理念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中国廊桥——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中国廊桥——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中国廊桥——跨越两千年的交通图腾十多年前,神州大地曾掀起过一股“廊桥热”。

然而,人们关注的焦点始终只是集中于浙闽一带,很少对其他地方的廊桥进行梳理。

打开今日中国版图,廊桥的分布范围和丰富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从华北平原到武陵山区,从渭河之源到东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青藏高原,我们可以欣赏到状如飞虹、巧夺天工的浙闽廊桥,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徽州廊桥,精雕细琢、亭桥一体的侗族廊桥,结构严谨、造型古朴的客家廊桥,清秀文雅、造型精致的江南亭桥,跨越大川、气势雄浑的西南廊桥,据守名山、坐拥古刹的寺庙廊桥……成德桥地点:云南省腾冲县曲石乡箐桥村建造时间:清代形制:伸臂式木廊桥拍摄时间:2011年11月虽然时值旱季,但龙川江的水量仍然很丰沛,碧如翠玉的水流被江中石头划出了一道道白练,似一条条过江蛟龙肆意飞舞、叱咤风云。

雾气笼罩中,古桥与树木花草、岩石藤蔓融为一体,营造出仙境般的世界。

成德桥坐落于云南省腾冲县曲石乡箐桥村的龙川江畔,自古为南下翻越高黎贡山的过江通道。

据史料记载,该桥最早为藤桥,后来为铁索桥,到了清初方成为一座伸臂式木拱廊桥。

与浙闽地区廊桥多用杉木不同,成德桥的主体材料取自当地生长的楸木。

该桥桥梁以圆木叠压固定、梯级支撑、铁链牵拉,创意十分奇妙,建起来省工省材,修起来便利省时,还有很强的抗洪能力,是腾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桥。

姊妹桥地点:四川省安县晓坝镇五福村建造时间:清代形制:平梁木廊桥拍摄时间:2004年9月五福村是一处山水秀丽、谷壑清幽、竹木葱茏的世外桃源。

在水流湍急的茶坪河上,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平梁木廊桥——姊妹桥。

姊妹桥建成之前,此处只有一座狭窄的石板桥,每次遇到雨季山洪暴发,村中经常发生溺水事件。

到了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村里的望族领衔集资建造了这座造型别致的廊桥。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这座桥由两座小廊桥组成,巧妙利用河心岩石做桥墩,将整座桥自然地分为两孔。

武宁廊桥简介资料

武宁廊桥简介资料

武宁廊桥简介资料
在武宁,十几座桥围成一座城,别具一格的桥梁成为当地地标性的建筑,因此武宁被赋予了“桥之乡”的美誉。

走在武宁的各个角落,每当看到这些桥梁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两眼,各种华丽的辞藻,一个接着一个地蹦出来:玲珑俊俏、雄奇伟岸,仿佛所有赞美之词都无法描述它的美丽,而看廊桥就是其中之一。

看廊桥是一座由汉白玉建造的九曲桥,桥边立在水里的白鹤,仿佛向人讲述“丁仙化鹤”的神奇故事。

相传丁令威就是武宁人,他在晋建武元年(公元304年)3月3日仙去后化鹤归来,经常在城东溪上翱翔,在夜深月明的时候,临水照影。

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了这座看廊桥,并把这一景点称为“廊桥明月”。

桥边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看鹤亭,上有一联“千载乡思终化鹤,万方锦绣悔成仙”,不仅表现了成仙与入世的两难心境,更含蓄赞美了武宁的优美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桥资料汇总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木拱廊桥分布在闽浙边界山区,包括浙江温州的泰顺,浙江丽水的庆元、景宁和福建宁德的寿宁、屏南、福鼎等地,木拱廊桥现存200余座。

其中泰顺县、庆元县、景宁县、寿宁县据传设于明朝景泰年间,为祝皇帝寿庆,合称“景泰寿庆”。

廊桥在各地外观上存在着差异,泰顺、景宁的廊桥相桥凳窄、桥身侧板为半封闭;庆元、寿宁的板凳则为宽的,坐、卧兼可,侧板则为全封闭,上开各式小窗用以采光。

注:庆元的廊桥内为全封闭、宽桥凳,为使桥面更坚固、耐用,多铺设鹅卵石。

现存有如龙桥、兰溪桥。

庆元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载,当时庆元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式廊桥230多座。

目前庆元境内现存各类廊桥100多座。

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和甫田桥,均在庆元境内。

庆元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分布。

寿宁——“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现存木拱廊桥19座,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

在寿宁县坑底乡,生活着当地现今唯一懂建廊桥技术的年逾70的老人郑多金,由郑多金1967年主持修建的杨溪头桥被认为是中国最后建的木拱廊桥。

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

在福建省,目前只有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

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在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之一。

从年代序列上讲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据统计,寿宁境内现存的汴水虹桥共有19座。

见于文字记载改建,更名蟾溪桥。

桥梁为三层叠架,底层用三扇牛头串拱,中层用杉木梁架,再横架面梁,上竖柱子,用2寸厚木板铺成桥面,两边木板围拦,加刷油漆,上架枋桁檩子、角板、椽子。

桥中楼阁,宏伟壮观,桥中上方布局幔天,雕梁画栋,造型深幽古朴。

1984年,该桥被拆除改建为石拱桥。

位于寿宁县城内蟾溪上的升平桥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57),后圮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古桥长24米,宽5.8米,底层27根拱梁,30根横梁,桥面48根木柱,分列11间。

上有遮雨的飞檐屋顶拱斗重叠,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赞叹。

像升平桥这样的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在寿宁城关地区就有4座,历经百年风雨巍然不动,营造着山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中国廊桥历史悠久,人们对廊桥的称呼颇多,在众多称谓当中,可以归纳为四类:→以功能而言,称为风雨桥、风水桥;→以形象而言,称为廊桥、屋桥、虹桥;→以结构而言,称为鹊巢桥、蜈蚣桥;→以装饰而言,称为花桥。

全国范围内的廊桥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就桥的结构特性可分为木梁廊桥、石梁廊桥、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四大类。

而木梁结构廊桥又可分为木平梁廊桥、木简支梁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撑架廊桥和木拱廊桥五种。

据统计,700多座现存廊桥分布在我国15个省市区,除了北方少数省份有极少的廊桥外,绝大多数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区和浙南闽北地区是最为集中的廊桥分布区。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

回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

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憩场所、是祭祀宗庙,是交易市场、是娱乐平台,是地标建筑、是精神家园,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文化图腾。

公元1287年前后的某日,受忽必烈派遣的马可·波罗由大都(今北京)出游,经阳曲(今山西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辗转来到成都。

第二日清晨,推开驿站的窗户时,意大利人看到了一幅令他感到震撼的景象:一座叫“安顺廊桥”的桥梁,像长龙一样游荡在800米宽的锦江上,褐红色的廊屋瓦顶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桥下是穿梭往来的船只一座华丽的石拱廊桥,不经意间便彰显了锦官城的富饶和繁荣。

即使在自己的故乡——桥梁遍布的水城威尼斯,马可·波罗也未曾见过如此气势恢弘、造型别致的桥梁,于是便感慨道:“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

”这位旅行家对成都廊桥终身难忘,最终把这次见闻写入了他的回忆录——《马可·波罗游记》。

廊桥前传:两千多年的曲折变迁2001年3月的一天,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附近的某工地上,一群工人在考古人员指导下,正在开挖一处地基。

当厚厚的泥沙堆积层被挖开后,一座深褐色的巨大木廊桥骨架呈现在他们面前:密集的桥柱如同士兵出操一般地整齐排列着,桥柱上横着一根粗壮的桥梁,曾经的“廊屋”已经不见踪影,但桥板上还散乱堆积着片片砖瓦。

时隔8年后,成都盐市口附近又有一座形制相同的廊桥重见天日,进入现代人的视野。

经考古人员认定,这两座木构廊桥均建于西汉时期。

从现存的桥基和木梁中,我们可以窥视原桥的规模和形制。

在当时的中国,这应该是两座技术顶尖的廊桥。

我们很难想象:马可·波罗离开成都700多年后,距离元代廊桥不远的数十米地层下,居然还能找到汉代廊桥的遗骸。

21世纪的这两次考古发现,为解开中国廊桥的身世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因为,它们的现身正好印证了建筑史专家刘敦桢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论断:“廊桥之诞生,或在西汉之前,春秋战国之际。

”与今天见到的众多廊桥相比,两座西汉廊桥的结构显得有些简陋。

或许,它们本来就应该如此质朴无华,因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中国廊桥。

战国末期,秦国灭蜀,设立蜀郡。

沿着曲折漫长的蜀道,秦人李冰带着一群幕僚进入蜀郡,并主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在这一水利工程的调节下,成都平原成了河流密布、宛若江南的水乡泽国,上百纵横交织的水渠像美丽的扇面,在广阔的平原上缓缓伸展开来。

为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李冰等人在河渠上修造了多座桥梁。

据《华阳国志》(注:记述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专著)记载,李冰曾在河渠上建造过“成都七桥”,形状对应北斗七星。

沿着李冰们打下的基础,后来的造桥工匠缔造了成都地区的廊桥。

为了适应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他们创造性地改进了造桥技术——在桥上加盖了用于遮风避雨的瓦屋。

于是,一种崭新的桥梁形式——廊桥出现在成都平原上。

不过,那时候的廊桥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叫“楼阁”。

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的《开通褒斜道碑》曰:“桥阁六百三十二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

”西汉时期产生廊桥并非偶然。

在成都出现廊桥之前,800公里外的咸阳宫廷中,已经有了廊桥的雏形和模板。

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将渭河水引入都城咸阳,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空中楼阁”,北边连接着寝宫,南边延伸到南山之巅。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这种建筑叫做“复道”、“阁道”,“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从外形上看,“复道”上方建有楼阁,下方跨越河水,在建筑外形上与廊桥无异。

可见,秦代的关中地区就已经具备建造廊桥的技术条件。

然后,我们不妨展开这样的联想: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不断有人口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之中有掌握复道营造技术的工匠。

或许,在复道营造技术的启发下,智慧的工匠们在成都平原上因地制宜地架起了一座座廊桥。

大约过了百余年,临近蜀郡的陇南地区也出现了廊桥的身影。

据《华阳国志》、《三国志》记载,今天的甘肃文县(注:古时曾属四川管辖,位于陇、蜀交界处)地区出现了一座伸臂式廊桥——阴平桥。

所谓伸臂技术,就是利用横竖相间的木料层层挑出,以支撑、托起桥梁。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南朝宋段国在《沙州记》中提到:“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两岸累石作基陛,节节(斗拱)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桥上有拱廊,可避风雨,两侧樱兰整齐。

”这种被称为“河厉”的桥两端各有一座翼亭,恰似两拳相握,因此也叫“握桥”。

握桥在记述中出现在沙州,即今天的甘肃瓜州县一带;据桥梁专家唐寰澄测算,文中“河厉”的伸臂长度达到了14.4米。

流经中原地区的汴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秦汉时期称为鸿沟、浪荡渠,之后被称为汴水。

隋代大运河开通后,汴水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炀帝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就是由洛水进入黄河,经汴水、泗水的转运,然后进入扬州地区的。

从隋代至北宋的500余年间,江南漕运均通过汴水运到北方。

北宋时期,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称,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汴河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豆)一百万石。

至道初,汴河运米至五百八十万石。

大中祥符初至七百万石”。

那时的北宋国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汴水缓缓地从城中心流过,河中舟楫纵横、舳舻相继,河岸商铺林立、商贾穿行。

熙熙攘攘的闹市中,一座木结构的虹桥连接着汴水两岸,成为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后来,画家张择端将这座虹桥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清明上河图》中。

经唐寰澄等学者认定,“汴水虹桥”是中国独有的大跨度木拱桥。

与过去的桥梁相比,这种结构的桥梁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桥。

唐宋时期,桥梁营造技术,尤其是石拱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了,如隋代就已经出现了安济桥、桥楼殿。

那么,汴水之上为何不建造石拱桥,而偏偏要建木拱桥呢?北宋初年,汴水之上有多座有柱梁桥,漕运繁忙时常常发生撞桥事件。

宋真宗正在愁眉不展时,千里之外的青州城里,一个离职的狱卒在太守支持下建起了无柱木拱虹桥。

北宋临淄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了木拱桥的建造过程:“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

先是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

明道(注:宋仁宗年号)中,夏英公(注:青州太守夏竦)守青,思以有捍之。

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

至今五十多年,桥不坏。

”水面通航和桥墩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就存在,而汴水是关系北宋京城的命脉,漕运不能因为桥墩阻碍而停运。

无柱虹桥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繁忙水运和桥梁交通之间的矛盾。

因此,汴河上很快仿照青州虹桥建造了一座形制相同的桥梁。

由于木拱桥还能很好地解决洪水毁桥等难题,短短数十年间便被推广到今天的河北、安徽、河南、江苏、山西等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