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种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化学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合成 影响细胞膜功能 影响细菌蛋白合成 影响细菌核酸合成
四、病毒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核苷类药物——抑制病毒基因复制 ——抑制病毒基因转录
蛋白酶抑制剂 天然药物(中草药) 其他药物(金刚烷胺)
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治疗
第三节 真菌学诊断
标本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动物实验 皮肤超敏反应
角质标 本
不染色 标本
10%K OH
深部标
沙氏培养基
(致病性真菌)
本 菌落观察
接种
染色标
本
类型 大小 颜色 皱摺 观察发病情况 G染色
快速诊断
血清学实验 核酸检测 真菌毒素检 测
观察菌 丝、孢 子
G+圆形 大小不 均
有芽生 孢子
鉴定
死亡后取标本 进一步鉴定
四、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一) 形态学 电镜和免疫电镜——直接观察病毒 光镜—— 大病毒 和包涵体
(二)检测病毒蛋白抗原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病毒蛋白抗原(简便、 敏感、特异)
常用方法:免疫荧光技术(IF) 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T) 酶免疫技术(EIA)等。
(三) 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后形成的嗜酸或嗜碱性的团块状结构。(病毒增殖 场所)
红细胞吸附 干扰现象 细胞代谢改变(pH)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二)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三)新分离病毒的鉴定
核酸类型、理化性状、形态、血清学鉴定、 基因测序和生物对比。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以诊断病毒性疾病(中和实验、补体结合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凝胶免疫扩散等)
布病的诊断与防治
26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2008·12
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 群。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
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家畜患病后 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 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 妊 娠 母 畜 流 产 ( 多 在 妊 娠 2~ 8个 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 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 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 症增多。公畜睾丸肿大,触之热、 痛。鸡、鸭等家禽的症状表现为腹泻 和虚脱,有时产蛋量下降。人患布病 潜伏期为1~3周,易转为慢性。轻者 出现低热、无力、疲乏,全身酸痛, 关节肿大、疼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 敏。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 肿大用手可摸到。雄性患畜常见单侧 睾丸或附睾炎;雌性患畜有时可发生 特异性乳腺炎、卵巢炎、子宫内膜 炎,孕畜可发生流产。多数病例有长 期起伏的发热,称“波状热”。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 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 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 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 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5.2.2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出病原 体或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5.3 治疗
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 D)、甲氧苄氨嘧啶(TMP并增加饮 水此外)、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酰 氨苯砜(SDDS)。 5.4 预防
4.3 预防 4.3.1 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 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 5 ppm溴 氰菊酯溶液,每隔7~1 0天喷淋1次犬 体。 4.3.2 对 病 犬 应 做 到 早 发 现 、 早 诊 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 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 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是国家在病原学和防疫技术领域开展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该专项旨在加强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专项的重要性、研究内容、目标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病原体的快速传播和突变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开展病原学和防疫技术研究,深入了解病原体的分布、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对防范重大传染病疫情、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不同传染病病原体的分类、鉴定和分子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其生物学属性和流行规律。
其次是对传染病病原体的毒力机制和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侵袭机制和致病途径。
再次是通过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疫情监测研究,了解疾病传播规律和疫情爆发机制,为疫情预警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设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病原学和防疫技术研究体系,提高我国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该专项的意义还在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同时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是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该专项的深入开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提升传染病防治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暴发和传播,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期待该专项取得更多重要成果,为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000字】。
第二篇示例: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是当前我国疾病防控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致力于加强对疾病传播途径、病原体特性以及防疫技术的研究,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感染病学基础病原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技术
X线检查
通过X线成像技术观察感染部位的结构变化,对肺部、骨骼等感染进行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激发人体组织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对感染部位进行无创、高分辨率的检查。
05
感染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思路与流程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 、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 料,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 病。
03
常见感染病原体诊断
病毒诊断
病毒分离与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标本,在细胞培 养中分离病毒,用于确诊病毒
感染。
抗原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 病毒抗原的存在,快速诊断病 毒感染。
核酸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 毒核酸,灵敏度高,有助于早 期诊断。
血清学诊断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用于诊断病毒感染和评估免
核酸检测法
病理组织学检查法
利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常 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 定量PCR等。
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确定病原体种 类和病变性质。
病原体耐药性与抗菌药物选择
耐药性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或耐受的现象 ,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病原体种类、耐药性及患者情况 ,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控制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和预警等措施。
02
病原学诊断基础
病原体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病毒
体积微小,只能在活细胞内寄 生,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细菌
体积较小,可在适宜条件下独 立生存,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驱虫药、改善饮食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等措施。
其他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其他病原体的诊断
根据不同病原体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04
病原学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原体防治新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在病原体防 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用于编辑病原体 基因、抑制病原体复制或增强宿主免疫应答 等。
新型疫苗技术
新型疫苗技术如mRNA疫苗等在病原体防治 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开发针对新型病原 体的疫苗,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保护率。
寄生虫
依赖宿主生存,可引起 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疾
病。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尘埃等传播,如流 感病毒。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 皮肤感染。
食物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如霍乱弧菌。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媒介传播, 如疟原虫。
02
病原学诊断方法
03
常见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的诊断
通过细菌培养、显微镜检查、免疫学 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 卫生等措施。
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病毒的诊断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抗病毒药物、疫苗接种、提高免 疫力等措施。
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
犬复孔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犬复孔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犬复孔绦虫病是由犬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之一。
犬复孔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的农村地区。
病虫主要寄生于犬的肠道内,并可转化为细胞内寄生虫,有时会引起犬的腹泻、慢性肠炎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疟原虫病和秃头病等继发病。
一、病原学和临床症状犬绦虫粘液颈节长达1cm,整个腹节数约200条,犬复孔绦虫常寄生于犬的小肠,在小肠内,卵囊大约1.7-1.8mm×1.2-1.5mm,颜色为浅黄色,卵内含有6个成熟虫卵。
人可通过食用被犬复孔绦虫污染的生食经发育为豆囊虫,对人和犬都有致病性,而人感染前最容易发现中间宿主猪、牛、羊、马的肉。
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恶心、体重下降等。
二、诊断方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实验室诊断一般通过显微镜检查犬的粪便中有无虫卵和分泌物,以及其他相关检测。
同时,根据病情及医院综合做出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避免食用生猪、牛、羊、马的肉类,外出活动避免和犬接触,同时,及时对犬进行体检和驱虫,减少犬粪的污染程度,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建立正确的卫生防护意识。
2、治疗措施:针对各种各样的疾病症状进行规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注意药物剂量、治疗时间和方法,加强病情监测,避免应激和饮食过度等不良刺激,同时,治疗后做出相应检测,确保犬的恢复。
综上所述,只要能够注意预防和治疗措施,坚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意识,以及在平时对家庭和社区进行卫生教育和宣传,防止犬复孔绦虫病的发生。
若发现有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受到合理的治疗和预防,不但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犬的健康,也能够保留住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常见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脏表面有弥漫性 针尖状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膀胱、喉头、肠粘膜 有点状至斑状出血,脾脏有梗死(猪瘟最具诊断 意义的病变),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
5.46 断奶仔猪坏死性干酪样肠炎的结肠,粘膜层的淋巴组 织上有积聚的纤维,故又称为“钮扣状溃疡”。见于猪瘟, 也见于沙门氏菌感染合并引起的痢疾。
剖检:
可见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心包液混浊,心肌表面 或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斑点,类似 虎皮斑纹,又叫虎斑心。心肌松软像煮过似的,心 内外膜出血.
防治处方:
①彻底扑杀
②注射疫苗
③彻底消毒
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诊断要点: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 症状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 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感染本病后:
2. 病理指标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 出血性梗死;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 斑; 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 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 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 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 .病原学指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阳性。
4.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检测
四、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
诊断要点:
猪圆环病毒是由猪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猪的 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6-16周龄猪,其特征为体 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与猪2型圆环病毒 (PCV-2)相关的疾病有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 症、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仔猪抖抖病、皮炎与肾病 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PCV-2常与细小病毒(PPV) 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混合感染.本 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哺乳猪很少发病.饲养条件 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不同日龄猪混养等应 激因素均可加重病情的发展.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病原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外膜,导致红细胞膜受损甚至破裂,引起猪的溶血性贫血和其他病症,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简要介绍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症状
1.急性型:表现为猪突然出现全身发热、不适、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腹泻等症状,
伴随着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2.亚急性型:表现为猪慢性发病,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器官肿大、黄疸等症状,死
亡率较低。
二、诊断方法
1.血液学检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内出现许多小圆点状或不规则形状,如宝石状体或粒状体等,这些病原体是通过特殊染色技术检测出来的。
2.病原学检测:采取血液、脾、肝等组织样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病原学检测。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应加强猪舍卫生和消毒,维护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对饲料和饮水
的管理和消毒,增加营养供应,提高猪的抵抗力。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专门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输液、解热镇痛等方法
进行治疗。
3.疫苗预防:可采用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等方法,对猪进行免疫,可以预防猪附红细
胞体病的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对于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防治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防病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例,加强动物健康监
测和疫情防控,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传播。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微生物感染是指人体被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感染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这些感染,了解微生物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之一,细菌可以引起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
首先,诊断细菌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细菌,并鉴定其种类,药敏试验则可以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基于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二、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病毒感染是另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病毒可以引起感冒、流感、肝炎等疾病。
与细菌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毒基因片段。
治疗病毒感染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等。
对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三、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
诊断真菌感染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取样进行真菌涂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菌株以及菌株的敏感性。
治疗真菌感染常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氟康唑等,可以口服或者局部使用。
对于一些顽固性真菌感染,也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抗真菌药物。
四、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寄生虫感染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常见于热带地区。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般是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涂片或者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感染。
治疗寄生虫感染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氯喹、莫西沙星等。
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预防。
五、医院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常与手术、留置导尿管等治疗操作相关。
第8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标本的采集与...
第8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要严格消毒后采集C. 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检D. 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E. 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度的方法?A. 纸碟法B. 小杯法C. 凹孔法D. 试管法E. 电泳法3. 关于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B. 方法简便易行,但均不能快速鉴定细菌C. 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 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 以上都不是4. 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 8~16小时B. 12~16小时C. 14~20小时D. 16~24小时E. 18~24小时5. 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A. 细菌酶酶活性差异B. 细菌毒素活性差异C. 细菌酶含量的差异D. 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E. 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6.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B. 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C. 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D. 灭活指病毒已失去传染性E. 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分钟才能被灭活7.目前远期预防病毒感染常用A. 化学药物B. 免疫血清C. 减毒活疫苗D. 单克隆抗体E. 以上都不是8.有关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接种量大B. 接种次数较多C. 介导细胞免疫良好D. 易保存E. 生产方法简单9.下列何种药物不是抗病毒的药物A. 病毒唑B.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C. 叠氮二脱氧胸苷(AZT)D. 干扰素E. 头孢菌素10.制备人用疫苗生产中首选的细胞株是A. 原代细胞B. 二倍体细胞C. 人胚肺WI-26和WI-38细胞株D. 传代细胞系E. 器官培养11.病毒分离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A. 动物接种B. 鸡胚接种C. 组织块培养D. 器官培养E. 细胞培养12.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A. 病毒种类B. 病毒毒力C. 病毒抗原性D.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E. 机体免疫力13.最直接和最能说明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是A. pH值改变B. 红细胞吸附C. 干扰现象D. 细胞病变E. 蚀斑14.下列哪项鉴定真菌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是错误的?A.标本直接镜检B.玻片小培养镜检C.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D.玻片小培养观察菌落E.培养观察菌落色素15.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A.注意清洁卫生B.提高机体免疫力C.接种真菌疫苗D.多以外用药治疗各种癣症E.使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16. 通过血清学诊断,发现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多少倍,可以确认感染A.2 B.4 C.6 D.8 E.1017.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 , 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B型题问题18.~21A. 死疫苗B. 活疫苗C. 类毒素D. 亚单位疫苗E. 核酸疫苗18. 百日咳杆菌菌苗19. 荚膜多糖疫苗20. 破伤风类毒素21. 卡介苗问题22~26A. 抗毒素B. 抗菌血清C. 丙种球蛋白D. 细胞因子E. 治疗性疫苗22. TA T23. 抗炭疽杆菌血清24. 胎盘球蛋白25. 白细胞介素26. 干扰素C型题问题27~30A. 人工主动免疫B. 人工被动免疫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否27. 为紧急预防某些传染病而注射抗血清可产生28.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产生29. 注射干扰素30. 注射BCG问题31~33A. 动物接种B. 细胞培养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1.最早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32.最敏感而特异的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是33.目前最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问题34~36A. 减毒活疫苗B. 基因工程疫苗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4.我国目前用的乙肝疫苗是35.我国目前用的麻疹疫苗是36.我国目前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问题37~39A. 核酸杂交B. ELISA法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7.检测病毒抗原可用38.检测病毒核酸可用39.检测病毒抗体可用X型题40. 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A. 直接涂片镜检B. 分离培养C. 生化试验D. 血清学试验E. 动物试验41. 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正确做法是:A.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B. 用于分离的标本均需冷藏快送C.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D.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E. 根据病程、病期的不同,采取不同标本42. 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A. 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B. 采集病变部位的标本C. 标本应注意冷藏D. 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E. 如欲观测抗体效价的变化,应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43.病毒感染的检查主要包括A. 病毒的分离培养B. 病毒的鉴定C. 药敏试验D. 血清学诊断E. 光镜直接检查44. 抗真菌药物包括A.两性霉素BB.克霉唑C.制霉菌素D.益康唑E.酮康唑45.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特异性防治的手段有A.类毒素B.抗生素C.细胞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接种疫苗46.抗生素可以由哪些微生物合成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朊病毒E.霉毒二、填空题1. 常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等。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甲基红 (methyl red) 试验
产气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 者经脱羧后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 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 是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分解葡 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pH<4.5,甲基 红指示剂呈红色,则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枸橼酸盐利用 (citrate utilization) 试验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 不同。例如大肠埃希菌能发酵葡萄糖和 乳糖;而伤寒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 不能发酵乳糖。即使两种细菌均可发酵 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大肠 埃希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糖发酵 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故 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沙门菌缺乏该酶, 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Himalayan palm civet
6+/6
Chinese hare
0+/3
病毒在细胞中增值的指标: 1 细胞变化 2 红细胞吸附 3 干扰现象 4 细胞代谢改变
Uninfected cells
3 days
4 days
Fig. 1
Isolation of SCoV like animal virus in FRhK-4 cell cultures.
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方法
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的病毒或在寻常细胞培养 系统中还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抗原是 快速而实用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标本中有一定 量的抗原和具备高质量的抗体;其原则为免疫学 技术,即用特异标记的抗体检测相应的抗原。可 以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记抗体检测在病毒感染 局部脱落细胞或分泌物细胞中的抗原,也可用酶 联免疫测定法 (ELISA) 或乳胶凝集法检测抗原。 这一方法在数小时或一天内可获得结果。
兔瘟的诊断与防治
兔瘟的诊断与防治摘要:兔出血症俗称兔瘟疫(也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本文主要介绍兔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兔瘟;诊断;预防;治疗前言: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作兔病毒性出血症。
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主要感染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较低,哺乳仔兔不发病;任何品种、性别、用途的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发病率高。
带毒兔、病兔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饲养用具、人员、车辆、污染的饲草饲料、注射针头等传播,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外伤感染。
传统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呈急性传播。
但近年来其发病的特显出现了早龄化、非典型化和散发型特点。
[2]1 诊断1.1 病原学诊断本病毒属于嵌杯状病毒科,无囊膜,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外径为30~40nm,具有凝集人的红细胞的能力。
能抵抗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可被1%氢氧化钠灭活。
0.4%甲醛在40℃或37℃条件下能够杀死全部病毒,但仍能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
其对干燥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黏液瘤结节中可存活2周,在潮湿环境中8~10℃可存活3个月以上,26~30℃时能存活1~2周。
对热敏感,55℃10分钟、60℃数分钟内被灭活。
对高锰酸钾、升汞和石炭酸有较强的抵抗力,O.5%~2%的甲醛溶液需要1小时才能灭活该病毒。
1.2 流行病学诊断病兔是传染源,以病兔眼垢和病变部皮肤的渗出液中含毒量最高。
主要通过蚊和蚤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也可与病兔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病毒的饲料、饮和用具等接触而传染。
本病只发生于兔和野兔,其他动物无易感性。
多发生于夏秋昆虫孳生繁衍季节[3]。
1.3 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最急性型病例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死前多有短暂兴奋,如尖叫、挣扎、抽搐、狂奔等,有些患兔死前鼻孔流出泡沫状的血液;急性型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迅速消瘦,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死前突然兴奋,尖叫几声便倒地死亡。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症状、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也逐渐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这种发展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牛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在这些牛病中,犊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其中冬春季节更为多发。
犊牛大肠杆菌病通常发生在小于2周龄的犊牛身上,特别是小于1周龄时最易发病。
临床特征为败血症和剧烈腹泻。
这种疾病往往会对犊牛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它们的生命,所以注重加强疾病的针对性防控,对保障养殖安全有很大帮助。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的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一、流行特点1、病原学特征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埃希菌科的肠杆菌属。
大肠杆菌呈杆状,单株长约2-3μm,直径约0.5-1.0μm,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不含芽胞和酸性染色颗粒。
从培养特征来看大肠杆菌能够在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营养基上生长,如LB、TB、M9等。
大肠杆菌对温度的适应区间较广,一般在20-40℃之间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大肠杆菌为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活动,但也可在较低含氧量的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从代谢规律来分析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活动,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糊精等。
同时能够利用多种氮源进行代谢活动,如氨基酸、硝酸盐等。
从遗传特征来看大肠杆菌为单倍体有性繁殖菌,其基因组由一条大小约为4.6兆碱基对的环形染色体组成。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外源性DNA,实现基因水平转移。
从血清分类来分析主要划分成O型抗原、H型抗原和K抗原。
可以根据大肠杆菌表面唾液酸和O抗原的不同组合,可以将大肠杆菌分为多个血清型。
根据O抗原的不同,大肠杆菌可分为数百个血清型。
O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上,是细菌外膜中的多糖,是区分不同大肠杆菌的主要抗原。
H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菌鞭毛以及鞭毛附属物上,是大肠杆菌的另一个重要抗原。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一、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鱼病的快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快速诊断技术:1. 病原学检测:通过对病死鱼体或病变部位采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鱼病的病原体种类。
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或病原体产生的抗原结合,通过颜色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3. 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原体特异性DNA 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诊断鱼病。
4. 快速诊断试纸:将鱼体、鱼鳞或鱼血样本与试纸接触,根据试纸上显示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病原体。
这些快速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鱼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二、鱼病的防治技术鱼病的防治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防治技术:1. 环境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良好的水质,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池塘底泥等,降低病原体滋生的环境风险。
2. 疫苗接种:根据鱼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药物防治:根据鱼病的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抗性。
4. 养殖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类的营养均衡,提高养殖水平,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5. 定期监测:定期对养殖鱼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运用上述鱼病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鱼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快速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鱼病,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而通过合理运用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对鱼病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及防控措施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及防控措施感染性疾病是一类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引起病理反应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一、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1、病原体的种类繁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引起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和全身性疾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常导致真菌感染;寄生虫如疟原虫、蛔虫等会引起相应的寄生虫病。
2、病原体的变异性病原体具有变异性,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环境和宿主的免疫压力。
例如,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每年的流行毒株不同,疫苗需要不断更新。
新冠病毒也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变异株,其传染性和致病性可能发生改变。
3、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多样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呼吸道传染病)、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消化道传播(如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
4、病原体的致病性和毒力差异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和毒力。
有些病原体可能导致轻微的症状,如普通感冒病毒;而有些则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如埃博拉病毒。
此外,同一病原体的不同菌株或毒株的致病性和毒力也可能存在差异。
5、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原体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宿主的免疫状态会影响病原体的感染进程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同时,病原体也会采取各种策略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攻击。
二、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通过监测病原体的变异、传播趋势和人群易感性等信息,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改善环境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加强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和通风。
妥善处理垃圾和污水,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病原学诊断的概念
病原学诊断的概念
病原学诊断是指通过对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确定疾病的病因,包括病原体的类型、数量、生长条件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信息。
病原学诊断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并能指导制定临床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诊断的意义
病原学诊断是疾病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明确疾病的原因和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病原学诊断不仅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还可以了解病原体的耐药性等信息,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二、病原学诊断的方法
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分子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其中,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培养病原体来观察其形态、生长条件和生理特性等信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检测是利用PCR技术等,直接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序列,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是一种比较先进和高效的方法。
免疫学检测则是一种检测病原体抗原或抗体反应的方法,主要用于病原体的快速筛查。
三、病原学诊断的应用
病原学诊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肺炎、腹泻、泌尿系统感染等。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此外,病原学诊断在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病原学诊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病原学诊断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
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炭疽的诊断和防治
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炭疽的诊断和防治一、实验目的1.了解炭疽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方法。
2.掌握炭疽的诊断方法。
3.学习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牛、羊、马、猪等家畜。
该病可分为人类炭疽病和动物炭疽病两种类型。
其中,动物炭疽病是属于家畜传染病范畴。
炭疽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因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影响动物农业生产,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因此,炭疽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实验中,通过研究炭疽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了解其防治方法,从而学习炭疽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三、实验步骤(1)研究炭疽杆菌的特征: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和耐热性等。
(2)研究炭疽杆菌的生长环境: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条件及对生长的影响。
(3)研究炭疽病在不同宿主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传播途径等。
(1)研究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分析不同宿主中的症状和死亡原因,为炭疽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2)研究疫苗接种、血清学检测、细菌学检测等多种炭疽病的诊断方法,掌握其原理、操作步骤及优缺点。
(1)研究不同疫苗制备方法及疫苗接种原理、程序。
(2)研究不同炭疽病预防措施,如场地消毒、加强饲喂、防虫等。
(3)研究抗生素、血清、中药、疫苗等不同方式的炭疽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遵守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措施。
2. 实验操作中应注意采取无菌技术措施,防止其它细菌的污染。
3. 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器材和试样进行消毒,确保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1. 研究炭疽杆菌的特征和生长条件,为研究炭疽病的病原学和防治提供基础。
2. 研究炭疽病在不同宿主中的流行病学规律,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3. 掌握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发现和诊断炭疽病,对预防和控制炭疽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4. 学习不同的疫苗接种程序和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控制炭疽病提供了多种选择。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猪丹毒病原体引起,其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厌食、球脱等。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是对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方法。
一、猪丹毒的鉴定方法1、症状诊断法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猪丹毒。
丹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病程短,症状严重,亚急性病程逐渐加重,慢性病程较长,症状轻微。
因此,在鉴定猪丹毒时应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程来进行分析。
2、病原学诊断法通过对疑似病猪的组织或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鉴定猪丹毒。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诊断性试验、菌落计数法和核酸检测法等。
其中,核酸检测法是目前最为准确的鉴定方法,可以通过PCR方法检测靶基因来确定病原体是否存在。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场干净卫生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清洗猪舍和设备,并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因猪场环境不良导致病原体的繁殖。
2、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和饮水管理也是防治猪丹毒的关键。
要保证猪的饮水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饲喂要同时兼顾营养需要和生物安全,不能给猪喂食不合格饲料或未经消毒的食品。
3、注重疫苗预防在疫情高发期,可根据病原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预防。
在注射疫苗前一定要对猪的免疫状态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力。
4、及时诊断并隔离患病猪对疑似患病的猪必须及时隔离,并将患病猪送交专业的兽医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猪丹毒。
在猪丹毒疫情高发时期,可以采取隔离所有猪的措施,为猪丹毒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是现代猪生产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注重疫苗预防,及时诊断并隔离患病猪,以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和猪的健康。
病原学的诊断与防治 ppt课件
*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利用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组分制成的 不含核酸、能够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 疫苗。
如: 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 糖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目的基 因,导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获得有效表达,用表 达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的疫苗。 如: 乙肝病毒(HBsAg)疫苗
* 重组载体疫苗
将保护性抗原的基因转入减毒的病毒或细
菌(载体)而制成的疫苗。
重组 载体疫苗是活疫苗,具有和减毒活疫 苗相似的特点。
* 核酸疫苗(DNA 疫苗)
@ 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重组,直接注入体内,外源 基因在体内表达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 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检测DNA
RT-PCR
检测RNA
核酸杂交
检测DNA
生物芯片技术 ……
二、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细菌或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 中的未知抗体。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 升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如 :抗O试验(链球菌性风湿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2020/12/1
18
2020/12/1
19
2020/12/1
分离培养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分离培养是微生 物学诊断的金标准, 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 技术。
(图为普通培养箱)
20
2020/12/1
厌氧罐
21
厌氧袋
2020/12/1
Biochemical Reactions
基本原则
①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②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最简易的方法有玻片凝集等试
验。 常用的方法有:凝集试
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ELISA、免疫荧光等。
24
2020/12/1
Animal experiment
Anima Monkey
Sugar Fermentation H2S Test
22
Citrate utilization
2020/12/1
Serological Assays
Detection antibody in the patient’s serum
A current infection should be
IgM positive
13
2020/12/1
14
2020/12/1
15
2020/12/1
16
2020/12/1
Isolation & Culture: Colony
Size Shape Color Surface features
Smooth - Rough Transparency Hemolysis
Observing the movement of live bacteria
Staine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Gram stain
Acid-fast stain
Fluorescence stain
10
2020/12/1
11
2020/12/1
12
2020/12/1
A 4-fold or greater rise on antibody titer between the acute serum sample and the convalescent serum sample
Major drawbacks
A single IgG antibody titer is difficult to interpret because it is unclear whether it represents a current or a previous infection
Inoculation routes
Intradermal
Subcutaneous
Intraperitoneal
Intravenous
Intracranial / intracerebral Intraspinal
Intranasal
Lavage
Morphological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s Antibody
6
2020/12/1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
无菌取材,避免杂菌污染
不同期不同标本
用抗生素以前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
标本必须新鲜 运送注意保存
7
2020/12/1
病原菌的检查程序
直接涂片镜检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
Morphological -- microscopic Molecular Serolog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 for viral infections
Morphological -- electron microscopic Isolation Molecular: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Serological
reaction Serological assays
Animal experiment Virulence test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9
2020/12/1
Morphological
Non-staine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ark-field microscopy
the convalescent sample is usually taken 10-14 days after the acute sample. By this time, the patient has often recovered and the diagnosis becomes a retrospective one
Some exceptions
In certain diseases, a single titer of sufficient magnitude
can be used as presumptive evidence of a current
inf2e3ction
2020/12/1
免疫学试验
Laboratory diagnosis for fungal infections
Morphological -- microscopic
Isolation
2
2020/12/1
3
2020/12/1
Laboratory Diagnosis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Principles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第三节 真菌学诊断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1
2020/12/1
Outline
Laboratory diagnosis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明 确
分子生物学技术 药物敏感试验
诊
断
其他检测技术
8
2020/12/1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Identifying the organism
Pathogenesis &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Morphological Isolation & culture Biochem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