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01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批评。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尹老师,您好!
首先非常感激您让我们有机会分享您的教育经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绝对值得推荐的好书。
其实,当太太把这本书递到我这个当爸爸的手上时,我并没太在意,因为我一直读这类书籍。但当您和圆圆的故事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时,我发现早已爱不释手。由于每天工作比较忙,我基本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挤出时间阅读您的作品,这也让堵车成了件愉快的事。
您对圆圆的教育理念以及对目前中国教育弊端的剖析,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某种层面上更坚定了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持有的信念。您对孩子的耐心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而您在教育孩子的细节处理及方法上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有一些我视为经典,这也许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不过我今天仍有些问题想请教尹老师。那就是,孩子如此纯洁可爱,以至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会是一种破坏(“人为”二字组合就是“伪”啊)。但现在,太多的教育问题都指向“溺爱”,认为新一代的儿童出现问题,是由于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这也使得我在某个时刻会动摇“无为而治”这一信念,感觉很困惑。
溺爱和娇惯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不是因为对孩子不讲原则所致?而对孩子又该怎么讲原则呢,讲原则和自由的界限怎么划分?如果孩子的行为不对,又怎么欣赏他呢?
我之所以和您探讨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我的心结由来。
基本来讲,我自己也没逃脱“棍棒+责骂”的传统教育模式。我父母为了不娇惯我,免了必要的奖励,总是表现出不能溺爱我。如果我什么事情做得不好,当然免不了挨打或至少挨骂,但如果做得好,却从来得不到表扬,他们觉得这是你必须的、应该的。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形成了一个认识,觉得他们“不溺爱”是对的。但父母给我的那种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始终没有离开过我,记忆里童年没有几件愉快的事,挫折感永远多于成就感,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即使成功了也觉得是侥幸。这些念头总是困扰着我,这就是父母当初不溺爱给我带来的“收获”吗?
希望能够从尹老师这里找到答案。非常感谢!
尹建莉:
你好,这位爸爸:
关于孩子不能溺爱的说法由来已久,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后更流行,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地去践行这一说法,如你的父母。而你却能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此提出质疑,为此我要首先向你表示赞赏。
人类在科技方面已进入超精细时代,绝大多数人可得而享之;但在意识形态领域,总体状态却仍旧停留在农耕社会。无论学历高低,身处都市还是乡村,收入丰足还是匮乏,太多的人在思维上共同表现出“小农意识”,眼界狭窄、思维简陋、特别容易走失在词语的迷障里。比如一说富二代出了问题,那就是钱害的;一说美国教育,那一定比中国强。所以有人说溺爱对孩子不好,很多人就从字面上理解,溺爱即爱得太多,于是推导出不溺爱就是要少爱一些——这真是典型的懒人思维、庸人思维。
关于爱和溺爱,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中曾做过详细的论述,对这两者进行了区别和定义。
我认为,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批评。
所以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在教育上它恰是“反爱”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规律的,会阻碍儿童正常潜能的发展,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没主见、窝里横、没有同理心等。
爱则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要想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普遍在物质上得到很多,自由却太少了。背后的原因是人们对自由与爱的关系没有吃透,理解极为肤浅。很多家长听到“自由”这个观念时,甚至会大吃一惊:给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对“爱”的恐惧就是对自由的恐惧,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典型方式是包办、控制和严厉管制。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业择偶——表面上看是给了孩子很多,背后的实质则是事无巨细地剥夺本属于孩子的自由。“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溺爱”是对“爱”这个词的滥用和亵渎,是一种伪说辞,误导了很多人。
自由的含义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胡作非为——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得到充足的爱,即充分的自由,就像人类必须要有新鲜空气和干净的水一样。只要是正常的真爱,给得再
多也不会让孩子变坏。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自然表达一定是善和美的,这是天性。真正的成长必然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任何形式上的爱的匮乏或剥夺,都会给孩子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创伤。
回到你的身上,你的父母没有把爱和溺爱区别开来,错误地把它们看作一种东西,而且错误解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回避和忽视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吝于对孩子的赞美和欣赏,以为这样是对孩子好。殊不知这样做只是造成了孩子的挫败感和不自信,成年后需要花费好大力气进行自我疗愈。
你已经知道严厉教育和棍棒教育的弊端,请相信自己的感觉,跟随你的心,好好爱你的孩子吧,不要有任何担心。更新鲜的空气对人的健康更好,更多的爱也会让你的孩子成长得更出色。同时要勇于批判父母、批判传统的错误观念。当然,只是批判他们持有的错误育儿观念,而不是不尊重或不孝敬他们。
祝福你。
02 一位爷爷的求助信:孩子会不会被“惯坏”?
孩子惯不坏,家长越平和,孩子越听话。面对孩子时,请拿出理解与耐心,学会做“听话”的家长,倾听孩子的需求,尽量即时满足她。
尹建莉: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当爷爷的人,我的孙女现在2岁6个月。今天向您请教下列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和指教:
一、小孙女比较爱撒娇。至今还常常要大人抱,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二、她养成了一个随意乱摔玩具的习惯。常把玩具摔得满地都是,甚至座钟、遥控汽车等贵重一点的物品,也毫不疼惜。还把遥控汽车的遥控器摔到地上且用脚踩上。家长把玩具捡起来,她会依然将之摔到地上,似乎要发泄一种情绪。有时家长劝告,她会有对立情绪。
三、她自幼就要一边玩,一边由家长喂饭,有时还要开着电视。吃一餐饭要花费个把小时或更多时间。
四、我想这是我儿子和儿媳过分溺爱孩子,使之养成任性、粗暴的个性。与同龄孩子比较,过于任性。但她的父母常引经据典地说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逆反阶段,或者是身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对这个说法很不以为然,担心孩子这么任性,现在就与家长对抗,今后更难管教,或造成她个性上太自我,难以合群。
以上情况是否属于幼儿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上的正常现象?如果不是正常现象,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上述毛病?
今特去此信,请给予帮助指教。谢谢。
尹建莉:
您好,孩子的爷爷:
很少有爷爷辈的人给我写信,您为孙女的问题向我咨询,我能感受到您对孙女的爱,谢谢您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您在信中列了四条问题,每一条都令我吃惊。下面
分别回答:
一、您孙女才2岁多,正是肉嘟嘟非常可爱的年龄,我记得在我女儿这个年龄时我抱着她的感觉,那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当时甚至有些为她长得太快而遗憾,因为转眼间她就长到10多岁,抱不动了。而您信中说小孙女“至今还常常要大人抱”,听这口气好像她早该懂得不要大人抱了,居然没天理地还要人抱。这么小的孩子,身形弱小,心理稚嫩,多么需要家长的怀抱,既能解决走路太慢的问题,又能解决视线低矮的问题,还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您家里人也不少,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每个人轮流抱一会儿,孩子恐怕就没有多少时间双脚落地了。
而您的孙女为了获得被抱的机会,居然需要抗争,以至于“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您信中这短短一句话,真让我为孩子感到心疼。我很纳闷你们为何不愿意抱孩子,是为了自己省些力气,还是怕把孩子“惯坏了”?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错的。孩子一定要多抱,只要她想让抱,就抱抱,不要拒绝。如果你们平时总能真诚地满足她被抱的需求,到某一天真的因为劳累不想抱,实事求是地跟孩子说,孩子一定会理解的。
二、您说孩子满地扔玩具,您用的词是“摔”,从这里我可以看到您对孩子行为的评价是多么负面。孩子乱扔玩具,这再正常不过了,那么小的孩子,您要她如何精准地玩呢?玩具是用来干什么的?如何玩玩具应该由谁来决定?摔在地上也是一种玩法,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当然,孩子用摔的动作,可能是“要发泄一种情绪”,那她这种情绪是哪里来的呢?如果家长不和孩子别扭,孩子会有“对立情绪”吗?从前面一条,我觉得你们对孩子真是没有同理心,真是苛刻。从这第二条里更体味到这一点。在您的眼里,玩具的价格不一样,价值就不一样,而孩子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对待玩具的态度也不能一样。所以在您的口气中,一个2岁的孩子对座钟和遥控汽车这样“贵重”的东西不懂得“疼惜”,那真是不懂事——您教过孙女哪个贵、哪个便宜了吗?天下有哪个2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是“贵重”什么是“不贵重”吗?
三、关于吃饭。我说过,儿童教育经常是从一碗饭开始的。从你简单的陈述及前两条内容推测,你们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和孩子纠缠太多,这是你们整个家族教育问题的一个溃疡点,不是小事,处理不好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关于吃饭与教育的关系及解决方案,我前面出版的两本书中都有说明,篇幅较长,此处无法引用,请您自己去看。
四、2岁孩子到底有没有逆反期,可以确定地说,没有。孩子父母的观念也不对。“逆反期”是一个伪概
念。真相是孩子对父母的控制和规矩感觉不舒服,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而已。当父母给予孩子优质的爱,让孩子感觉舒适和快乐时,孩子根本不可能故意和父母对着干。凡是“逆反”的孩子,都说明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出了某些问题。
从您的信中,我能感受到您对孙女的爱,也能看到你们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观念是错误的。以上几个问题只需要一个答案:请记住你们面对的是一个稚嫩天真的孩子,面对孩子时,不要要求孩子听话,请拿出理解与耐心,学会做“听话”的家长,倾听孩子的需求,尽量即时满足她。孩子惯不坏,家长越平和,孩子越听话。
您的孙女没有任何“毛病”需要“克服”,您企图改造一个2岁多的孩子,这个思路是不对的。思路错了,任何“教育”和“引导”都不可能正确,或者说这件事解决了,另一件事又冒出来了。教育孩子正确的路径是家里的成年人要辨识、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这个建议对您极为重要,极为根本,希望您理解。
今天的信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您及家人能在育儿问题上加强学习,统一认识。相信您可爱的孙女会在教育智慧的滋养下快乐地成长,并成长得优秀。
祝您全家幸福!
03 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尹老师:
我最近看了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还是一个像您一样的教育专家作序推荐的。虽然还没看完,但是书上写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已经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书中提到的“父母要树立必要的权威”,认为对孩子要“立规矩”,不能与孩子“抱平等理念”,等等,这些好像和您的观念不太一样。
孩子要尊敬父母,我是认同的,但我认为父母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可是周围也有很多人在说,“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这对吗?我有些迷茫了,恳请尹老师指点。谢谢!
尹建莉:
你好:
很欣赏你的独立思考精神,你没有把书籍当作标准来不假思索地接纳,没有把“专家”当作权威去崇拜,而能够对自己感觉有问题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真是令人赞赏。
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思辨力与批判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开卷有益”。现在很多家长对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书籍盲目膜拜,对一些错误的观点不加辨别地接纳和吸收,使自己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是误入歧途。因为现在很多图书是七拼八凑出来的,尤其家庭教育类图书,由于没有行业标准
,市场又好,粗制滥造的东西就大量涌现,很多书只是在卖一个书名,内容却非常不堪。尤其有不少“专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都捉襟见肘,无法对某个问题融会贯通,却急于抛出自己的观点,于是靠制造伪概念来抓眼球。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些高学历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犯的错误却是非常低级。他们确实“学习”了,但吸纳的却是糟粕。比如红极一时的“虎妈教育”,它以“耶鲁教授”“哈佛大学”“中国传统教育”等这样一些精致的卖点来兜售最低劣的观点,诱使很多家长施行严厉教育,这真是把人往沟里带。
所以识别出哪些书和观点是有价值的,哪些是垃圾,也成为家长必修的基本功。这个鉴别能力不是简单的文凭高低可以决定的,而需要智慧的头脑。智慧没有“毕业证”,却比学历证明更加能够左右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智慧有高低,铺就它的台阶是真诚、善良、爱、学习,而不是名利、攀比、竞争、自以为是等这些东西。当然,还是要广泛阅读,毕竟大多数的图书是好的。更重要的是,书读得多了,你自然就有了鉴别力,知道哪本书值得反复读,哪本书是垃圾。就像古玩市场上的行家必定是经过经年累月的实战,才能练就一眼看过去就能鉴定真假的功力一样。阅读鉴别力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当你的鉴别力足够成熟时,说明你已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的正面滋养。
回到你的问题上,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你说得很对,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给他与自己无异的自由。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当他遇到问题时,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赖——父母的“权威”就这样出现了。亲子关系也可比作国王和民众的关系。当国王视民众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带路者、协调者的角色,他就会真诚地尊重民众,民众在这个国度里就是“公民”,这样的国王内心是强大的,他通过魅力让人崇拜;当国王视民众为低他一等的凡人,而自己则全知全能得像神,把自己凌驾于民众之上,他就会通过贬低民众来刻意树立权威,民众在这样的国度里就是“贱民”,这样的国王内心其实极度羸弱,他通过强权让人害怕和屈服。当民众不堪忍受的时候,这个国王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说到这里,你就知道,“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这种说
法是多么可笑又可悲,它是虚弱又不成熟的成年人简单粗暴地对待儿童的一个说辞,一个借口。我们希望孩子活得像“公民”,而不是“贱民”,就不要让孩子在家中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统治者。在家庭中被尊重的人,到外面才有尊严。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个怕的人”,说明同时也有“不怕的人”,那么孩子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他一方面是“怕的人”面前的臣子,另一方面是“不怕的人”面前的国王,既卑躬屈膝又颐指气使。这两种身份会带出去,带到幼儿园,带到学校,带到工作单位,带到社会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或一方面胆小怕事,另一方面骄纵蛮横。
希望我以上的回复能解决你的迷茫,愿你在育儿过程中始终保有清醒的头脑,从你的来信中我相信是这样的!
祝福你!
04 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去吧
在成人的眼睛里,马桶是和屎尿联系在一起的,那里的水是肮脏的,所以不可以玩。但在孩子眼里,任何东西都是玩具,哪里的水都是水,都可以玩。
你好,尹老师:
我儿子刚1岁多点儿,各方面都挺好的。真是俗话说得好,庄稼看着别人家的好,孩子看着自己的好,我看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又帅又聪明,活泼好动,特别爱笑,学东西也快,特别讨人喜欢。
只是现在有个问题老在我脑子里盘旋,亲戚朋友经常提醒我:“男孩子不好管,要早管着点儿,不能老依着他,要不然将来管不了啦。”开始听到这些话,我置之不理,我心里很有底,知道该怎么做——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以发展他的天性为主,不能干涉得太多了,要引导,而不是管教。但是现在已经有亲戚主动找到我,很着急地提醒我说:“不要什么事情都依着他,不要太惯着孩子!”这让我不得不去反思自己。我的原则是只要不是危险的,就尽量依着他,而且尽量肯定他,孩子做出不好的事情时(比如扔东西),我只是表示对此很冷淡,没指责过他。
儿子很贪玩,我也总是不忍心打断他。我有些对他太放纵了,比如他喜欢玩水,总是想跑到洗手间去玩马桶里的水。我没有因为这个和孩子发过火,只是尽量关紧卫生间的门。但也有忘记关门的时候,他就想进去玩那点水,我实在抱不走他,又不想让孩子哭,就只好任他尽情玩了。当然事后会很仔细地给他洗手。但是我又很自责,我觉得我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太顺着孩子了?这件事我都没敢告诉别人,怕别人笑话。
我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把握一个度,但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握,看了一些书也没找到答案。我觉得您一定能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谢谢!
尹建莉:
你好:
从你的信中
我看到了一位年轻妈妈对孩子深厚又健康的爱。你现在还没有积累太多的教育经验,也许在教育理论上也准备得不充分,但你凭借母爱的本能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关怀,你的孩子真幸福!
你现在的困惑是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放纵”对不对,因为身边的亲戚朋友总是给你提醒,提醒多了就有些像警示,让你觉得自己可能做错了,于是不淡定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做得非常好,完全没问题,放心吧。
作为年轻妈妈,当然要不停地向身边人学习,而身边也总有热心的过来人会告诉你如何管教孩子。要不要听?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验证他们说的话值不值得听取——看看他们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怎样。不要相信秃子能治脱发。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自以为是”的,都在采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只有眼睛里有孩子的父母才能真正学会和孩子相处,他们会努力理解孩子、体恤孩子,遇到问题时勤于动脑子,善于学习——你就是这样的家长,虽然你现在教育上还不够成熟,但你具备了成熟的基础。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你还是要多读几本好的教育书籍。经典教育类图书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最可靠,比街坊邻居或二叔三婶之类的人可靠得多,当你将其中的教育原理理解透彻后,你会变得足够自信、足够淡定,任何人的声音都将无法影响到你。
第二个建议是,如果孩子想玩马桶里的水,就让他去玩吧,你只需每天把马桶洗得干干净净就可以了。在成人的眼睛里,马桶是和屎尿联系在一起的,那里的水是肮脏的,所以不可以玩。但在孩子眼里,任何东西都是玩具,哪里的水都是水,都可以玩,甚至他想喝一口也没事。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对各种水很感兴趣,有一次还背着妈妈尝过放在院子里的尿盆里的雨水,想知道那个滋味和家里水缸中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等孩子在马桶上玩够了,给他洗洗手换换衣服就行了。以后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这样,只要不危险,都可以让孩子玩。你越这样“惯”孩子,孩子将来越听话。你现在越少说“不”,将来越不需要说“不”。
祝你生活愉快。
小问题大学问
·孩子玩水不肯睡
尹老师:您好,看了您的书,写得真好,通俗易懂——要是以前,我肯定不会让儿子(现在1岁3个月)晚上十点半了不睡觉,玩洗脸水非把喝水壶放水盆里玩。可是这次他玩了好久,大半个小时还无休无止,衣服裤子全湿了,跟他商量明天再玩他也不愿意,拿别的东西诱惑也不行,眼瞅着室温很低,衣服全湿怕他感冒,真的想听听您的意见,怎么解决才好?难道真的等他玩够再睡觉?
尹建莉::你已开始做得很
好,继续——真的等他玩够再睡觉!
·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
最近困扰我的是孩子很想养条小狗,又哭又闹。我知道养狗有利有弊,孩子爸爸坚决不同意,家庭意见不合,您认为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期盼您的回信。
尹建莉::可以,养吧。难道你们没见过有小孩子的人家养狗养猫吗?不知爸爸为什么不让养,但既然你还在迷惑,说明他的理由都没说服你,你可以忽略。这种情况下,一家三口举手表决,二比一,孩子就不必又哭又闹,可以又笑又跳了。
·这样“惯着”孩子好吗?
我的宝宝现在1岁3个月了,很活泼好动,在家里一直是我一个人带她,她现在总喜欢到处翻东西,除了危险的东西之外她想玩什么都行,比如碗、盆、棉签、卷纸、瓶子、锅、折叠板凳等等。这么做不知道对不对,有的妈妈就觉得我这么做不对,不应该这么惯着她,可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也没觉得有什么东西不能让她玩的。
其中有一个例子:一个折叠的板凳,我的宝宝除了当板凳坐着之外,还把它当小车推着走,把它两手拿着抱着走,当台阶踩上去。有的妈妈就觉得把板凳踩脏了,应该告诉宝宝这是不对的,不能这么玩,可我觉得没什么。尹老师,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
尹建莉::就这样惯着孩子吧,你凭母爱的直觉就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别人觉得你不对,你以为他们是经过慎重思考才这样说吗?你若听别人的,把孩子教育坏了,人家也不会对你负责。你自己对孩子负责就行了,也没有人比你更关心孩子、更懂孩子。你是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