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严重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优良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目前孩子学习习惯欠缺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2、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3、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4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5、上课精力不集中;6、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7、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8、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决定将“如何培养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2)客观因素的分析。
3.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大凡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目标:(一)学生方面: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优良学习习惯的严重性,让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二)教师方面: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大凡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广漠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优良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二、概念的界定1.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2.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理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动学习那些对于自己来说较为重要的、较新的知识。
而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要极大作用。
四、研究的目标1.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休息、与玩的关系,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方法的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3.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拓展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5.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学习好,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要有信心,有决心,要不断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切困难。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第二阶段实施方案(2014.6—2015.12)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三、主要实验目标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持久性兴趣保持策略、学习方式、抵抗干扰能力培养。
五、具体实验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
本年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
同时,本课题拟访谈专家和他们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三)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课题研究范文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范文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学科)一、研究背景教育家___老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惯。
”英国教育家___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惯。
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研究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这一阶段研究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研究惯,好的研究方法就内化于其中。
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良好的研究惯是一种高度自觉、主动、自主化的持久研究方式,往往成为一个人研究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研究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体现在研究过程中。
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研究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这种良好的研究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良好的研究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研究做好一切准备。
对于一个有良好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良好的研究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惯的支配。
一个具有良好研究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研究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松有序。
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
在国外,有一项关于名人大家成功因素的调查研究,其结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名人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一个人习惯形成,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受后天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产生并固定下来的。
一些习惯一旦固定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言行举止等行为中表露出来。
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诠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了说,只需一句话,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本身,对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除了关心学习成绩还关心什么呢?会听课吗,会做笔记吗,会阅读吗,会记忆吗,会独立完成作业吗,到了大学却反过来补幼儿园、小学的教育——不逃课,不作弊,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抄袭作业。
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差,做了太多的无用功。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和最佳阶段,如何在儿童少年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结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因此,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经验,结合实际的工作,我决定开展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方案设计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方案设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方案设计篇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我校学生大都是周边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更无从谈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因此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班主任决定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语文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最后习惯内化为素质。
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
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第一篇: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课题研究方案为切入口,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內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结合我镇的教学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三大方面。
1、生活习惯(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2、学习习惯(学习卫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3、交往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待人处世等)三、具体内容如下:行为习惯方面:1、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2、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3、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4、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5、认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6、摆脱依赖、懒散的不良习惯7、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8、做好自我保护9、培养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10、养成自律自制的习惯11、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1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学习方面: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6、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8、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9、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交往方面: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3、适当地展现自己4、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5、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6、学会尊重他人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具体措施1、让学生明确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
2、规范要求,分层实施。
3、形成序列,强化训练。
4、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便改进。
5、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学习习惯为突破口进行习惯养成的训练与指导。
6、开展活动,美化环境,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舞台和环境。
7、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合力。
六、本学期研究重点1、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2、小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想起了那个让我着迷的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运用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去探索、去实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等。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习惯现状。
3.实验研究:选取部分农村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观察其学习效果。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
四、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3.第三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4.第四阶段:实施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观察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5.第五阶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进一步完善培养策略。
五、研究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适用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2.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六、研究难点与挑战1.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全面把握。
2.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家长观念落后等问题。
3.如何评价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七、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季度: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第二季度: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何中英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而现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或根本就不清楚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养成。
为此,根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先学后教的课改思路,本人和学校的其他成员共同重新着手研究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一)中学生应具备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课前主动预习,主动完成导学案,在不会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询问等)。
2.听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认真做好笔记。
3.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收到老师“讨论”的指令时,应马上起立,然后转身,再开口讨论(即:“一起立,二转身,三开口”);多倾听,多交流心得。
4.读写: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只拳,手离笔尖一寸宽);从平时的练习、作业到考试等各个环节规范书写;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
5.作业:保持簿本整洁,格式规范,爱惜学习用品;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检查。
6.订正:发现错误及时订正,错误不一犯再犯;准备纠错本,整理错题集。
7.复习:按学科特点周密安排复习计划,注重长计划和短安排相结合。
“堂堂清”(掌握本堂课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同时使其能力和态度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日清”(对一天所学的各学科的全部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 该运用的都会运用, 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周周清”(查出本周所学的过不了关的知识点,及时理解、熟记);“月月清”(逐月检查知识掌握的质量,查漏补缺)。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推荐五篇]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质疑问难习惯、复习习惯及阅读积累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一)观念问题: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二)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计划
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计划中小学生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在此时期奠定学生正确的研究惯,培养其健全人格,无疑是送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生受益的能力。
良好的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研究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研究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1.养成学生看、听、思、说、写的良好惯,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4.培养记忆惯、演讲惯、读的惯、写的惯、制订计划的惯、预惯、适应老师的惯等良好研究惯。
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抑制和消除不良的研究惯,教师能够减轻教学负担,促进孩子的研究,使学生在研究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研究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这种良好的研究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和自律性。
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能够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是受惯支配的,因此,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研究惯,下意识也会自然而然地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
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研究惯还能够调动潜意识为研究服务。
潜意识是受情感和需要支配的,并且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如果我们有良好的研究惯,我们的潜意识就会更容易地接受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并且更容易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意义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成效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班级实际情况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民家庭。
这些学生家庭教育跟不上,有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缺失。
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制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制定自己的课题研究目标。
以四年级为例: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下,养成如下习惯: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3、认真倾听的习惯;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四、课题研究拟订措施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拟订的措施有:1.加强自身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理论积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应用专项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习惯含相关键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全部可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习惯。
一样,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教育效果。
习惯是一个能够主宰人生顽强、巨大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成好学习效果而形成一个学习上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标地经过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学生行动方法。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重大原因,所以,从全部学科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依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书本、老师所用教学法体系和所依据教学理论,有计划地、连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高度自觉、主动、自主化了持久学习方法,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一部分,良好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作用,它是学生取得悉识关键路径,是学生智力发展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发明精神关键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全部内容中,表现在学习过程里。
比如正确坐姿、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等全部属于学习习惯内容。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部分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原因全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假如任其发展,肯定影响学生以后健康成长。
2、中国外相关同类课题研究综述: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影响是显著,它是提升学习质量很多关键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一个关键指标。
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利用到新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轻易。
学生学会了学习,肯定使学习成绩得以提升。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原因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被一些问题所困惑,比如有的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加强了,但是计算能力又太低;又比如学生的个性张扬了,但是在大课堂背景下,课堂显得过于活跃,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众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可能永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终身学习已经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这样就使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②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④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探讨如何在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国外在教育中更是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国内,很早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渗透了“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提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的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多地被各界同行所重视;一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样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基础;另外终身学习也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以来国内在学习习惯研究方面也进行过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前景广阔;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本课题研究与之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又存在着不同;本课题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本课题预计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①良好学习习惯从数学向相关学科的辐射;②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班集体的学习气氛的影响,将会使数学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③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帮助;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理论方面有所提高:一是探讨最有效的学习习惯;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如何通过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向其他学科辐射;其中有一些是与国内研究所不同的,一旦研究成功,就可以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欠缺;同时,通过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使得我们在实践方面有所突破;①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②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③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④先进的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可以使得我们的教学更科学;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①有很好地获取信息的环境;学校网络建设齐全,建有主控室、微机室、教师每人一台电脑、电教室,有70台电脑,初步形成校园网、卫星带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信息通道;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校实验教学设备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②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课题主持人具有丰富的经验,曾引领过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现在有很多课题已经顺利结题;课题研究人员具参加过很多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王海岩老师曾获得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国家级教科研先进个人,撰写的个人经验交流曾发表与威海市课题研究资料汇编中;③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能够保证研究经费的投入;④与本课题相近的课题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五、研究内容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②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④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良好学习习惯从数学向相关学科的辐射;⑥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六、研究方法实验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青少年学生的人生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本课题拟在全体学生中间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由子课题的成员从班级入手,以点带面进行课题研究;个案研究:拟对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本校学生跟踪调查,了解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因素,了解他们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问卷调查法:先在个别班级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他们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全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成绩差异、气质差异,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七、研究步骤1.充分准备,奠定基础阶段2007年底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课题的前期调研,深化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课题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等等;由王雯负责;2.全面启动阶段;2008.1—2008.12组织课题培训会,全面启动课题;在学校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我的学习习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良好学习习惯,汇总阶段性成果;3、深入研究阶段2009.1-2009.12本年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撰写有关论文;形成一套某方面的可操作性的习惯培养方案;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继续进行以良好学习习惯为主的论文撰写活动;汇总阶段成果,撰写年度报告;4.完善成果,总结提高阶段2010.1——2010.6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完善和巩固成果,进行总结,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进行理论和实验成果的汇总,写出书面报告和相关材料;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八、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2010.1—2010.62.其它论文研究总结阶段3.音像资料研究过程中4.典型案例研究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2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
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被一些问题所困惑,比如有的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加强了,但是计算能力又太低;又比如学生的个性张扬了,但是在大课堂背景下,课堂显得过于活跃,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众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可能永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终身学习已经为各界人士所认同,这样就使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
②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
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课题计划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课题计划一、课题背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学习动力。
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题旨在探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二、课题目的1.探究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总结现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策略,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针对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三、课题内容1. 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和特点在这一部分中,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学生学习习惯的构成要素、学习习惯对学业表现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2.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本部分将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的影响,分析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综合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
3. 现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策略在这一部分中,将总结目前在学校和家庭中已经实施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关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建议在这一部分中,将提出对现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包括引入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5.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的解决措施在这一部分中,将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学术文献和书籍,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状况、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做法和成效;3. 实地调研法:走访学校和家庭,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活动和内容,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的具体情况。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学校“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培养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学生实际,深入开展研究,旨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所有学生善于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以期达到真正的“轻负高质”,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型人才,就得对其学习品质进行培养,进行塑造,以达到能学习,会学习的目的。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根据社会道德标准, 性格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宽容、助人、勤奋、坚韧、自信、谦虚、独立、果断、勇敢、热情、开朗等; 而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虚伪、狭隘、嫉妒、敌对、自私、懒惰、自卑、孤僻等, 一方面有损于个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另一方面也是各种人格障碍和身心疾病的潜在温床。
尤其是在学校学习和正在成长的学生, 优良的性格尤为重要。
二、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8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2人,独生子女17人,少数民族7人。
外来务工子女31人,父母离异子女12人。
通过对本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我获得以下概况:我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质疑问难习惯、复习习惯及阅读积累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三、对本教研组课题的分析、理解及目标的界定和内容的设计(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的价值意义、理论及实践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
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数”与“形”。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给数学下过一个定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案设计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案设计实践一、引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案设计实践,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案设计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在教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教师需要明确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目标。
例如,提高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步:分析学生需求每个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第三步:设计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室布置、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步: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计划的讲解和指导,并逐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设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步:开展学习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示范学习技巧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第六步: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
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帮助他们解决。
同时,积极的反馈与评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双江中学2013为了贯彻落实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双江中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
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等。
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
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
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
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究价值。
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
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农村初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教研组长任组长,骨干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
学校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以保障,从财力上给予支持。
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
为加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工作,我校还将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
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1、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
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
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
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理论假设: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4、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5、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初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研究目标:本课题我们将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