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1839.6.3~6.25,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8.29中英《南京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掠夺中国领土最多国家)(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第3课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第7课戊戌变法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第8课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9课新文化运动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1课北伐战争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2.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第16课血肉筑长城1.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1. 夏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2. 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特征3. 周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二、五季七国之乱的发生原因和特点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农业生产水平2. 五霸之列的齐桓公和晋文公3. 战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矛盾三、秦统一六国的途径和基本内政1.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 秦朝的俸禄制和浚渠修路工程四、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变化1.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和统一文字2. 汉朝的恢复儒家思想和推行科举制度3. 秦汉之际的史学方志与经济文化兴盛五、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往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路线特点2. 经济商品的互通和文化思想的传播3.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相互交流的影响六、东汉社会的基本状况和政治改革1. 刘秀的建立东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王莽的新政和农民起义的发生3. 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七、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三国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2. 曹操与刘备的争夺和孙权的立国3. 三国长达数十年的割据局面和政治格局变化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1.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统一遗憾2. 封建土地制的确立和农业手工业的重生3. 佛教的传入和官营工业的兴盛九、隋唐盛世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隋朝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2.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政治制度的完善3.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十、唐朝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开元盛世2. 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军事实力的提升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十一、安史之乱的起因和对唐朝的影响1.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战争的进程2. 唐朝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3. 整个社会的变局和对唐朝政权的巨大影响十二、唐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后唐的建立和五代的动荡2.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3. 匈奴佛科口宋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十三、初次开启科举制度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进步2. 科举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封建土地制的确立3.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影响十四、元朝的建立和对我国的统一1.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元世祖的统一2. 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元世祖的统治3. 蒙古铁骑的侵略和元世祖的统治十五、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迁2. 明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影响3. 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六、清朝的建立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清朝的建立和农耕经济的振兴2. 清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 清朝的治国理政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历史事件记忆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的抗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入工业时代,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非法利益。

⑶.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⑷.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林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⑴.背景:鸦片战争后,沿海经济遭到破坏,激化了本已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⑵.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起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

⑶.经过: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绝对公平,没有剥削的社会蓝图。

此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充满幻想,无法实现;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⑷.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⑸.影响(评价):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⑹.启示: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命运。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背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主凶:英、法;洗劫焚毁了圆明园(洗劫空前)。

⑶.帮凶:美、俄;俄国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企图获得更多资源和殖民地,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⑵.经过: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袭中国北洋舰队,黄海大战爆发,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之战,日本屠杀中国旅顺居民两万余人;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知识点丰富多样。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鸦片战争1、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 年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842 年8 月,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 万银元。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清政府的拒绝和抵制。

2、经过(1)1856 年 10 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战争。

(2)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结果(1)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困苦。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2、经过(1)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1856 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

(4)1856 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

八上历史 全册重点 归纳

八上历史 全册重点 归纳

新版八年级上册【教学重点】汇总第1课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第4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第6课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第9课辛亥革命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第13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

第15课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百团大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23课内战爆发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学习难点

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学习难点

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学习难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教材之一。

然而,根据对该教材的观察和反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学习这一教材时常常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重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学习难点,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一、知识点众多且内容繁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远古文明、古代中国、古代国际关系等。

学生往往在接触这样广泛而繁杂的内容时感到困惑,难以掌握透彻。

解决方法:学生应该划分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的知识点。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专注于一个主题并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可以寻找相关的辅助资料,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辅助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二、历史概念理解困难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中含有许多概念性的内容。

学生往往对这些历史概念的含义和联系理解困难,导致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解深度不足。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理解历史概念。

可以制作概念卡片,将概念写在一边,关键词、解释和例证写在另一边,形成概念与实例的联系。

此外,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历史事件记忆困难历史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学生们往往在记忆和掌握这些事件时遇到困难。

尤其是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的记忆,常常容易混淆或遗忘。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时间线、地图等工具来帮助记忆历史事件。

时间线可以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标注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事件的记忆。

地图可以在地图上标注相关地点,与事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四、历史观念及价值观培养历史教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历史观念的形成等方面常常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历史分析和解读。

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学生应该不断提问、思考,发展自己的观点,并与教材中的观点进行对比。

初二上历史知识归纳

初二上历史知识归纳

初二上历史知识归纳在中国历史上,初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涵盖了多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初二上历史知识的一些重点和要点。

1、政治与文化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

分封制是指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基础,制定了一套尊卑有序的制度,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中间为公田,周围为私田。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流派,如儒家、墨家、法家等。

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和对于社会变革的态度。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政治、文化上的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掌握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2、经济与科技了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制造技术,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牛耕技术对于经济的影响。

掌握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如修建水利、改进农具、发展丝织业等。

了解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

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如北方地区的民族迁徙和南方地区的开发。

3、战争与外交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情况,如长平之战、桂陵之战等。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秦朝的对外扩张,如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

了解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掌握三国时期的战争情况,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了解晋朝的建立和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与融合,如淝水之战等。

总的来说,初二上历史知识需要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通过归纳和比较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1. 农耕文明的形成:人类由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实现了定居和农耕文明的形成。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定居生活的崛起、城市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2.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时期。

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国力强盛,战国时代则是各国争霸的时期。

3. 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例如推行中央集权、修筑连接城墙、修筑灵渠、实行法家思想等,最终统一了六国。

5. 秦始皇和秦俑: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同时,秦始皇陵被发现了大量栩栩如生的秦俑,这些秦俑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

6.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刘邦建立了西汉朝,实行了许多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7.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使东西方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得以实现。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 华夏文明的发展:包括农业经济的繁荣、中华文明的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特点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一、古代中国的起源和奴隶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黄河流域的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的定义- 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国家:商代和西周- 奴隶制社会的衰亡和原因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周朝的灭亡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典型国家:秦、汉、隋、唐- 封建社会的稳定和衰亡三、世界古代文明的交往和发展- 古代希腊城邦- 古代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通四、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唐朝的建立与盛世- 唐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经济状况- 唐朝的文化发展- 唐代的名人和科技成就五、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欧洲文艺复兴-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哥伦布的航行和后果- 文艺复兴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对科学和艺术的影响六、明清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明朝的建立和进一步封建化- 明朝的统治制度和特点- 明朝的经济状况- 清朝的建立和统治-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经济状况七、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工业革命前的背景和原因-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八、甲午战争和列强侵华- 甲午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列强对华侵略的背景- 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义和团与戊戌变法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上历史_知识点归纳_完美版

八上历史_知识点归纳_完美版

八上历史_知识点归纳_完美版
八上历史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一、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
1、三大社会结构:
(1)地主阶级:在中国古代以所有大地、产业、劳动力为支柱的统
治阶级。

(2)贵族阶级:在中国古代以先祖威望、权势影响为支柱的统治阶级。

2、三大社会关系:
(1)非公共关系:以礼仪、保障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关系。

(2)上下关系:以君臣、家臣、长幼、朋友之间的恭敬行为为主要
内容的关系。

(3)非同阶层关系:以贫富差距为主要内容的关系,各阶层之间无
法平等接触。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
1、经济活动主要以农耕为主,在贵族阶级管辖下,庶民阶级要开垦、耕种耕地,并把一部分土地变为私有,采取各种劳动以实现经济目标。

2、“三社共治”:由地主、贵族、庶民组成的三社共治,地主拥有
土地所有权,贵族拥有租税权力,庶民拥有种植权力。

3、经济分配:“八门制”是中国古代经济分配的主要形式,即“宗、门、户、房”,社会划分了八类人,每一类人的社会地位都受到了限制。

三、中国古代社会文化
1、宗教文化:中国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以儒家为主。

人教版: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学习重难点有利于更好的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有哪些重难点呢?下面本人为你分享的是人教版: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1840年6月—1842年8月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②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攻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攻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攻略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是学生接触到的初级历史教材,相对来说内容较为简单,但也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注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重难点。

一、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作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一单元,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可以使用时间轴来帮助他们理解整个历史进程。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如夏、商、周三代的变迁,伏羲、女娲的传说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到中华文明史的特点,比如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

二、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应该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治思想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如希腊城邦的建立和分裂,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罗马帝国的兴衰等。

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隋唐时期的统一、繁荣。

学生应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如北方的鲜卑人和南方的南朝王朝的建立;同时还要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如隋炀帝的统一和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唐朝的科举制度和盛唐文化的繁荣等。

四、回民的移民与殖民回民的移民与殖民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蒙古人和回民的移民与殖民活动。

学生应该了解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蒙古人的移民活动,如成吉思汗的征服和蒙古人的定居;同时还要了解回民的形成与发展,如回民的起源和回民在中国的分布等。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览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览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_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各地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2、同盟会的成立:(1)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2)时间、地点、创立者: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领导机构: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5)机关报:《民报》(6)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历史学习方法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学生没有学好历史是因为我对历史不感兴趣,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需要死记硬背,你得记住很多时间、性格、地方、事件等。

事实上,这个是误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地方、当然是时间,但这要看你怎么背了,有些人能理解地背诵,有些人死记硬背,背部的效果正好相反。

对学习历史感兴趣的人会主动背历史,理解背诵,我们能抓住它历史学十一的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往往与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的,也许吧是现代史还是现代史,只要我们注意把它和书结合起来,有兴趣学习历史吗。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八上知识归纳 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忆)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或英国极需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强占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其他原因:英国要保护鸦片走私。

2.对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社会性质上,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一新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

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理解)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理解)(1)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割让土地的要求;都有赔款的要求;都有开辟通商口岸的要求。

(2)两者都是不平等条约,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负担。

但是,《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要远远大于《南京条约》,从割地面积、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南京条约》的签订,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品侵略打开了大门;《马关条约》的签订,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

最大的(1)《辛丑条约》是中国与英、美、俄、意、奥、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马关条约》是中国单独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重难点梳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来理解现在和未来。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本文将对该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史记》的写作特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

介绍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同学们应该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如纪传体的用人观点和章回体的结构等。

2.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建立。

同学们需要掌握秦朝的统一过程和秦始皇采取的政治措施,如焚书坑儒和修筑万里长城等。

3.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同学们需要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和科举制,以及其文化成就,如文人墨客的诗词和著名的《汉乐府》等。

4.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特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代,分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同学们应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各个政权的特点,同时了解当时的文化状况,如诸葛亮的才华和《三国演义》的影响等。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希腊城邦的发展和特点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具有独立的城市国家形式。

同学们应该了解希腊城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如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等。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文化传播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古代帝国,从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

同学们需要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原因和文化传播,如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和罗马法的影响等。

3.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影响力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封建制度成为主导。

同学们应该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和教会的影响力,如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经济利益等。

4.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文化繁荣阿拉伯帝国是古代阿拉伯民族兴起的帝国,为伊斯兰教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同学们需要了解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如一千零一夜和医学、数学的发展等。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与人类生活方式-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与定居生活的出现2. 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与金字塔-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与社会组织-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及其文化成就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希腊哲学的发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学艺术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扩张- 罗马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传播三、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特点- 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义务-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2.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业- 城市的复兴与行会制度- 商业的发展与贸易路线的开辟3. 文化与宗教- 中世纪的学术与教育,如大学的兴起 - 基督教会对文化的影响与十字军东征四、中国的封建社会与文化1.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法制-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与法家思想- 汉朝的郡县制与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2. 隋唐时期的繁荣- 大运河的建设与经济的繁荣- 唐代的文化成就,如唐诗的兴盛3. 宋元明清的历史变迁- 宋朝的科技发展与商业经济- 元朝的民族融合与对外交流-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五、世界历史的交汇与冲突1.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商品- 东西方文化、宗教与技术的交流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欧洲的航海探险与新大陆的发现- 殖民主义的兴起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 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开端-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工人阶级的兴起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归纳,具体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材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难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难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难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漫长历程中,要学好历史,就必须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点。

在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有一些难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课程。

一、史前人类与出现农业人类社会从采集狩猎到农耕文明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关键的一页,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人类社会的主要特点和产生农耕文明的历史背景,还要了解农业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五大发明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同学们需要掌握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特别是五大发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及其贡献等方面。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鉴多元文化是古代文明的一大亮点,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学们需要了解文化交流、文化互鉴以及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希腊古典时期和罗马文明的崛起希腊古典时期和罗马文明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希腊和罗马的历史背景、文化的特点和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五、世界文明的兴起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文明发展并且交流,同学们需要关注世界文明的兴起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了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互通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历史知识点难点。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历程和文化,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需要通过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历史重难点归纳1、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何在?从中得到哪些启示?⑴过程: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原因: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进攻;具体而言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不当;;列强综合国力强大等。

⑶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⑴近代化探索分哪几个阶段?有什么特点?①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②特点:呈现出“由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且历程十分艰难。

⑵近代化探索有哪些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性质?其指导思想是什么?①事件与性质:a.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d.新文化运动是空前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口号与指导思想(主张):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及派别:洋务运动: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孙中山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先进的知识分子。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次探索活动的意义见课本(必背知识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主张发展工业、建立新式军队、重视教育;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⑵不同点:洋务运动主要是由地主阶级领导,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侧重于经济领域,开启了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侧重于政治领域,开启了政治民主化。

4、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两种观点任意挑选一种即可,如答成功了,主要答辛亥革命的功绩。

辛亥革命的意义见课本。

如答失败了,主要答辛亥革命的不足。

如: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如能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则更好!5、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发展⑴两次合作及成果①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⑵国共两次分裂及后果。

①第一次内战:1927—1937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改革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国共十年内战,日本趁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②第二次内战:1946—1949年,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全面内战,最终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国家的分裂。

⑶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特点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⑷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当今双方应携手合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6、中国共产党的探索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①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③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④遵义会议:内容意义见课本;⑤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放弃大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见课本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⑥抗日战争中坚持敌后抗战。

⑦重庆谈判: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③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④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⑤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7、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⑴第一次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⑵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⑶第三次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它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8、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人民解放军拥有强大的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利益而战;⑤国民党内部分裂,军队士气低落等。

9、请你就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的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未来,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2)中国: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10、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加深。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11、抗日战争必须掌握如下知识:(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影响?(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意义?(3)抗日战场上全民族抗战的事实及意义有哪些?(4)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意义(见课本略)(5)抗战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合作,斗争到底,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必胜信念等。

12、风云上海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

2.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3.洋务运动后期(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

5.1876年,英国人修建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

6.1897年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9.1927年4月,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1937年8月13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13、沧桑南京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5.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6.1940年汪精为建立“为国民政府”7.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14、荣辱北京1.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圆。

2.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人才为宗旨。

3.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不久,他们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定期演讲。

4.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6.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北京城。

7.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爆发了。

8.1937年日军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9.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1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敢于斗争,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等长征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