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重点汇总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一)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
北京教师考试网/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一)
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
2.学习
3.强化
4.消退法
5.程序教学
参考答案:
1.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注意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2.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3.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的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另一种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辨识消极强化。
4.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的减少两种或以上的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
5.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难到易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幼儿对每个框架的学习内容作出反应,若正确,就会获得积极的强化,并进入下一进度的学习,若错误,有利于找出正确答案的信息,帮助幼儿重新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中公北京教师。
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详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单选/填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一般特征。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单选/多选/填空)。
1.(心理过程)(填/单)。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单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空)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1)人格倾向性。
(填/单)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儿童时期,(兴趣)在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支配和调节中占主导地位;青少年时期,(理想)开始占主导地位;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成为主导的人格倾向。
(2)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成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和幼儿【圣才出品】
第4章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和幼儿4.1考点精讲一、幼儿教师概述1.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1)地位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教育法》、《教师法》为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法律保障。
(2)权利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3)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幼儿教师的素质(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对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具体说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表现为对幼教对象——幼儿的热爱。
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2)健康的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搞好幼教工作,也与幼儿教师的情感、个性、性格、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圣
第 4 章 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4.1 考点精讲
一、幼儿学习的动机及其有效激发 (一)幼儿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1.动机的定义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2.幼儿学习动机的分类 (1)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 ①普遍型学习动机:指幼儿对各项学习活动均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力; ②偏重型学习动机:指幼儿只对某一或几项领域的学习有较强的动机,而对其他领域的 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①内在动机: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②外在动机:指幼儿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3.幼儿学习动机的内容 (1)好奇(curiosity)。好奇是指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 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2)兴趣(Interest)。兴趣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的内 在心向。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
上个星期我送给
爸爸妈妈没有辅
我很幸运
我这次倒霉透了
在
老师一张贺卡
导我
4.学习动机的其他理论
(1)自我效能理论
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儿童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期望有两种: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
(2)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论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有默里、阿特金森等人。成就动机是指儿
童趋于努力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目的的倾向。实验研究表明,以成就为动机的儿童坚持学习
的时间会更长,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发展的全部文献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和社会性的发生机制 5 个领域。 2.其他分类法 (1)按逻辑分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2)按内容分类 ①社会性品质:同情心、责任心、自制力、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 ②社会性行为:积极行为,如合作、分享、谦让、助人,消极行为,如招惹、打架、抢
3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Turn-Taking)的指导; (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 (4)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三、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 1.同伴提名法 班级中每一幼儿按照一定标准提名一定数量的同伴。每名幼儿所得的积极提名分数被看 做同伴接纳的指标。相反,消极提名分数则意味着幼儿被同伴拒绝的程度。由于消极提名可 能会提醒或强化幼儿对同伴的消极看法,因此在研究中教师应谨慎使用消极提名法。 2.同伴行为描述法 同伴行为描述法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化的提名程序。“班级戏剧”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幼 儿假想自己是戏剧导演,将同伴“对号入座”地分派一系列积极或消极角色,如“如果要演 一个领导能力强的角色,你认为在你们班上谁最适合?” 3.同伴等级评定法 同伴等级评定法实际上是问卷法,即将班上每名幼儿的姓名依次排列,随后有五点或七 点利克特量表等级评定尺度。要求幼儿标明对每个人的喜欢程度。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 1.受欢迎者:得到同伴正面提名多,负面提名少。 2.被拒绝者:得到同伴负面提名多,正面提名少。 3.被忽略者:得到同伴正面及负面的提名都少。 4.有争议者:同时得到同伴正面及负面的提名。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系统《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师教育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系统《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参考答案】B2.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参考答案】A3. 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4.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参考答案】A5.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6. 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参考答案】C7. 教学过程以教学()经验为主。
A、间接B、直接C、生活D、生产【参考答案】A8. 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酌情减免()。
A、杂费B、学费C、饭费D、书费。
【参考答案】A9. 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现代教育制度【参考答案】C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参考答案】C11. 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深入探讨了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社交互动、性格形成等方面,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章将重点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关键理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专注于研究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它关注幼儿在特定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被认为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研究对象包括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习得、情绪管理、性格形成、社交互动等方面。
三、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和运用各种认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幼儿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幼儿时期,情绪经历较为丰富,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情感。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探索了幼儿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调节的策略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情绪管理中的角色。
五、幼儿社交互动幼儿的社交互动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研究者探讨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社会角色的形成、友谊关系的建立等方面。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为幼儿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六、幼儿性格形成幼儿性格形成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幼儿的性格在幼儿期逐渐形成,并对其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性格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关键理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涵盖了多个重要理论和模型,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学习心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3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3.1考点精讲★幼儿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一、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一)脑科学研究与幼儿的学习1.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
2.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3.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1.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因此,了解儿童脑功能单侧优势的个别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是年幼的儿童,在学习上也存在个体差异。
2.人的左右脑、上下脑的功能和分工各有侧重,但也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偿。
3.大脑功能的单侧化、左右脑的优势不同会影响幼儿学习。
(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1.多动症与学习(1)多动症的定义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
(2)幼儿多动症的表现①活动过度;②注意力集中困难;③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④学习困难。
(3)幼儿多动症的原因①与遗传有关;②与大脑发育有关。
2.学习困难(1)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LearningDisability)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2)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学习不佳,特别是阅读困难。
严重的学习困难有如下症状:①感知觉障碍,如空间视觉障碍(左右易位)、听觉功能障碍(分辨能力差)、知觉转换障碍(听写阅读困难)。
②精细运动障碍,写字、绘画能力差,精细动作差。
③言语发育障碍。
④注意力不集中。
⑤情绪障碍,易冲动,好攻击,不合群,孤僻,情绪不稳定等。
⑥社会适应不良,常对人际关系产生错误理解,对社会交往采取回避态度。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流域 于 浙 牧业
下游 江 余
的河 姚 县
姆渡 河 姆
文化 渡 村
5 / 1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而得
名,距
今五
六千
年。它
是长
江流
域母
系氏
族公
社的
一个
典型。
6 / 1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其中
北京
晚 晚期智人
期
距今 4、5 万 年~ 1万 年
广西 柳江 人四 川资 阳人 北京 山顶 洞人
山顶 洞人 距今 约 18000 年,已 进入 了氏 族公
体质已 经和现 代人基 本一 致,已 会人工 取火
社阶
段
4 / 1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
进行祭祀。
(1)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最早改造自然的愿望。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远祖划分
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1)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
团的历史表现,太昊伏羲氏可说是这个集团的代表。 6.三大集团间的互动 这三大集团之间,其活动地域互相交错,曾发生过剧烈的冲突,也发生过不同形式的联
合。据先秦文献记载,炎、黄二族曾联合在涿鹿打败东夷族的蚩尤,奠定了黄河中下游部落 大联盟的基础。其后,三大集团在斗争中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心理学-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3.1考点精讲一、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2)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3.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主要特征(1)视觉①视敏度: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②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③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受遗传和环境影响;④色盲:颜色视觉异常,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等4种。
(2)听觉①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a.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b.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c.与成人交往;d.对智力、个性发展也有影响。
②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a.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b.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
这种个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③言语听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④听力的保护和培养a.注意避免噪音污染;b.通过语言训练来训练听力。
(3)触觉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①视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②动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一至六章)
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区别
班杜拉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认知理论之父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像这种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他指出,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 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 实验:让三组儿童分别观看同一题材而具有不同结局的电影故事。故事的前半段是相同的:一个成人,正在对一个充了气的橡皮人拳打脚踢。后半段则有三种结局,分别由三组儿童观看:一组是成人受到了惩罚,二组是成人受到了奖励,三组是成人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与惩罚。在观看完电影后,让三组儿童分别完橡皮人玩具。结果发现,看过成人受到惩罚的儿童,表现的粗暴行为最少;看过成人受到奖励的儿童,表现的粗暴行为最多。据此,班杜拉认为,观察一种榜样行为及其后果,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效应。 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他情景,尽管并没有看到榜样在其他情境中是否收到奖励或惩罚。
辽宁省阜新市教育系统《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公务员(国考)真题及答案
辽宁省阜新市教育系统《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师教育及答案《说明:全方面的收集整理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参考答案】A2. 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B3.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B、非语言符号系统C、文字符号系统D、情感感染【参考答案】B4.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B、孟子C、格塞尔D、弗洛伊德【参考答案】C6. 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7. 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参考答案】C8. 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
B、教学模式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参考答案】B9.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参考答案】B10. 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参考答案】C11. 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
12. 教师获得职业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
A、问题意识B、知识修养D、反思习惯【参考答案】C13.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参考答案】B14. 在教育学领域,堪称论述教师集体主义的“第一人”的是()。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圣才出品】
第2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1考点精讲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在幼儿园,有不同的年龄班,小班(3~4岁左右)的孩子明显地不同于中班(4~5岁左右)的孩子,与大班(5~6岁左右)孩子的心理水平就更不相同。
这表明,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
(2)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
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
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像等心理活动之中。
幼儿的记忆也是以无意性为主。
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幼儿心理学-幼儿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幼儿思维的发展7.1考点精讲一、思维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1.思维的概念和思维的基本特点(1)思维的基本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
(2)思维的特点①间接性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不同,它不是直接对事物作出反映,而是间接地反映事物。
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人可以推测未来,了解远古,透过表面现象知道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许多无法直接感知到的事物,都是通过思维去认识的。
②概括性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反映。
思维不像感知觉那样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具体的事物,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幼儿在生活中同其他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只有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才能很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认识他周围的事物,对各种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与推理,从而把握事物。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上,而能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思维对幼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认识方面,它还渗透到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水平能提高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幼儿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1.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直观行动思维①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
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
这种思维更多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
②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动作和感知是不可分的,动作不但为儿童提供触觉形象,而且提供不断更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由此使儿童能够认识那些单凭感知所不能揭露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1.1考点精讲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并不直接告诉幼儿教师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引导教师理解教育行为背后的理论与原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正确决策与适宜行为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义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该定义侧重三个方面: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学科。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1.幼儿的学习与教学有其特殊性
(1)幼儿的学习与教学虽然与中小学生有共同性,但还有其特殊性,不仅在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和水平方面与中小学生有所不同,而且在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上也存在着差异。
(2)0至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都处在从不成熟向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动作、身体机能刚刚发展,知识经验缺乏,言语和思维能力也只是初步发展。
(3)0至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容易激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能力较弱。
2.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以直接或间接(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表现其想法及思考。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同伴之间的互动,解决矛盾冲突,获得自信。
这些都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独有的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幼儿学习者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作为学习者的幼儿。
幼儿学习有其特点,不仅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与中小学生有着差异,而且在学习方式与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幼儿的学习特点不仅影响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而且也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幼儿教育者
①幼儿教育者,主要指幼儿园的教师,也包括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
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学习经验,创设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用以影响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②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变量。
在家庭里父母及其他成人实际上也是幼儿的教育者。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比中小学教师更为多样化,他们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帮助者,而且还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3)环境与教学
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开展有效教学,也是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变量
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三个变量:幼儿、教师和环境,同时与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教师心理学、课堂设计心理学(主要指有效课堂环境的设计)等密不可分。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一)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很多方面都值得研究与探讨,特别是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等,还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
(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体系。
(三)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幼儿教育心理学应将理论与原则用于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并促进幼儿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TheInitiativePeriod):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严格地说,这一时期,幼儿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萌芽期特点:思想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中。
2.萌芽期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1)卢梭(Rousseau,J.J.,1712~1778)
①简介: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是最早从幼儿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的角度论述儿童教育的学者。
代表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②主要观点: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
③意义:他关于幼儿发展的独立性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教育思想,为重视儿童教育的研究开启了先河。
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述可看做是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
(2)福禄培尔(Froebel,F.W.,1782~1852)
①简介: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②主要观点
a.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
b.强调幼儿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
婴幼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真正的“人的教育”应从此时开始。
c.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的内在需要和愿望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得到满足。
③意义:由福禄培尔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3)蒙台梭利(Montessori,M.,1870~1952)
①主要观点
a.本能冲动控制着人类行为,儿童在先天自发的能动性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
b.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认为这一时期既是感觉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感受活动和智能互相关联形成的时期。
②意义: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学具与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被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的思想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初创期(TheEstablishingPeriod):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初创期,教育与心理学者更加关注学习在幼儿发展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1.直接教学方案
20世纪60年代,贝雷特(Bereiter,C.)和英格曼(Engelmann)依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原则创建了直接教学模式。
它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较早应用
的成功例子,特别针对处境不利(主要指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为其提供早期补偿教育——继续追踪方案(ProjectFollowThrough)。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
(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奥苏贝尔方案”(AusubelianProgram),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
(2)“奥苏贝尔方案”的基础是三种认知学习理论:①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③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等。
其中,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主要有两种。
(1)凯米一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在教学设计上,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
①能动性原则:知识的获得是个体能动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必须成为主动探索、自我思考、提问、比较与争论的过程;为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是教学的根本原则。
②充实性原则: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超越阶段的“加速”发展,而是在于每个阶段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③结构化原则:广义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而不是单一技能的集合。
结构化的知识经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处理新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
(2)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①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从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取了两个最重要的原则:
a.个体智能的发展有可以预见的序列。
学前儿童(3~8岁)处于前运算阶段,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