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松简介
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演示版)PPT课件
张广友,吴象,郭崇毅,陆学艺,吴庭美,周诚,余国耀等都较早的从正
面阐述了包产到户的性质、必然性、利弊得失、成功经验等,为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理论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大都参与过80年代五个“一
号文件”的制定,也为包产到户在农村的普遍推广贡献了力量。
4
2021/7/23
那些人与事:脚踏实地的农发组
户”?》; 王贵宸、魏道南(1980年9月)的《论包产到户》; 杨勋(1980年7月)的《论包产到户—一个重要的理论政策问题》; 杨勋(1981)的《怎样看待包干到户——安徽滁县地区农村调查》; 王小强、周其仁(1981年3月)的《包产到户所体现的经济原则和中国农村商
品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 陈地一区谘农等 村(经1济98调2年查4》月等)。的《农村发展的问题和趋势—“双包到户”后的滁县6
2021/7/2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
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
1
2021/7/23
中国最大经济学奖花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2008)
首届由100多位国内权威经济学家评选出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 奖”揭晓,杜润生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理论以最高票当选,并获得50万元奖金。该奖项是目前 国内奖励金额最大的经济学奖项。
5
“发展”是一个981年2月11日,农发组成立。成立会在北大招待所召开。由王耕今主持,北 大经济系主任胡代光也应邀参加。邓力群和国家农委副主任杜润生(1913年生) 都出席并讲了话。杜润生,是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是农发组最强力的支撑者, 也是青年们的导师。
的生产队就名存实亡,这一层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就不再存在了。社员自主经营承包的责任 田,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 的,剩下都是我家自己的。这样责任更明确、利益更直接、方
上海市数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通讯录
上海市数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通讯录姓名 性别学会职务 专业 职称 工作单位(职务) 电子信箱王建磐 男 理事长 基础数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jpwang@陈晓漫 男 副理事长 基础数学 教授 复旦大学副校长 xchen@黄自萍 男 副理事长 计算数学 教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huangziping@ 唐盛昌 男 副理事长 数学教育 特级教师 上海中学校长 shms@王维克 男 副理事长 数学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 wkwang@吴泉水 男 副理事长 基础数学 教授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qswu@周风 男 秘书长 应用数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 fzhou@边保军 男 常务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bianbj@高孝乃 男 常务理事 数学 高级讲师 上海市公共事业学校(中专) gaoxiaonai@jcheng@程晋 男 常务理事 计算数学 教授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系主任郭雄 男 常务理事 数学教育 特级教师 延安中学校长 gxyanan@黄华 男 常务理事 数学教育 中学高级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 huangh234@李建奎 男 常务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jiankuili@jkli@盛万成 男 常务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上海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mawcsheng@时俭益 男 常务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jyshi@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光 男 常务理事 数学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ygwang@张寄洲男常务理事应用数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理学院副院长zhangjz@张新生 男 常务理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系 xszhang@陈双双 女 理事 数学教育 特级教师 华师大二附中 chenshuangshuang@丁伟强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高级校长 华师大一附中校长 dwq1960@fangying@方影 女 理事 应用数学 副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数理教研室冯志刚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特级教师 上海中学教学处副主任 zhigfeng@顾跃平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中学高级 黄埔区教师进修学院 guyueping68420@kyguo@郭坤宇 男 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主任韩茂安男理事基础数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理学院副院长mahan@黄根初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中学高级 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 huanggenchu@蒋继发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理学院 jiangjf@jiangjf@寇春海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东华大学应用数学系 kouchunhai@李秋明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特级教师 复旦附中 liqiuming@李雨生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li_yusheng@梁治安 男 理事 运筹学 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zhianl@马和平男理事计算数学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hpma@潘云 女 理事 数学 高级讲师 民航上海中专学校学生处处长 mcpy@邵方明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fmshao@sjtang@汤善健 男 理事 运筹学与控制论 教授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主任王卿文 男 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系主任 wqw@rmwang@汪荣明 男 理事 统计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王耀东 男 理事 编辑 副编审 上海教育出版社 wangyaodong@wydong130@吴珞 男 理事 数学 教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 wuluo@wuluo@吴卫国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中学高级 崇明中学校长 shwwg@肖冬梅 女 理事 数学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xiaodm@熊斌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xiongbin@徐建华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 jhxu0131@羊丹平 男 理事 计算数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副系主任 dpyang@jgying@应坚刚 男 理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授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精算系主任章璞 男 理事 基础数学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副系主任 pzhang@jxzhang@张建新 女 理事 应用数学 副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应用数学系主任张少波 男 理事 数学教育 中学高级 建平中学副校长 shaobozg@张卫国 男 理事 应用数学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 zwgzwm@郑明 女 理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系主任 mingzheng@周建和 男 理事 数学 高级讲师 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中专) zhoujianhe@朱晓平男理事基础数学副教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xiaoping63@。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苏州⼤学艺术学院研究⽣导师简介艺术学院硕⼠研究⽣导师简介艺术设计⽅向1、姜⽵松:教授、男、硕⼠研究⽣导师招收研究⽣专业:设计艺术主要研究⽅向:视觉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平⾯设计。
1962年6⽉⽣于江苏南通,1986年毕业于原苏州丝绸⼯学院⼯艺美术系。
多年来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绘画创作、平⾯设计及图形符号学研究,曾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和被收藏。
出版有《图形设计》等著作五部,发表有《论视觉传播中形象肖似符号的修辞与意义》等论⽂⼆⼗余篇。
主要科研成果⼀.主要著作与论⽂1.《图形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年7⽉;2.《CI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8⽉;3.“论视觉传播中形象肖似符号的修辞与意义” -《装饰》,2006年第11期;4.“关于图像符号的肖似性分析” -《中国⼴告》,2006年第12期;5.“跨⽂化传播的视觉语⾔”-《中国⼴告》,2006年第4期;6.“关于视觉传达中象征符号的探讨”-《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3期;7.“平⾯设计中图形的符号学特征” -《新平⾯》,2006年第9期。
⼆.主要作品与项⽬1.⽔彩画《正午》、粉画《财富》分别获第⼆届、第七届全国⽔彩画、粉画展览优秀作品奖;2.装帧设计《苏州园林》、《苏州胜景》、《苏州风情》分别获国务院颁发“中国第⼀届⾦桥奖”画册类⼀等奖;江苏省第三届精神⽂明建设“五个⼀⼯程”奖等,1997-1999年;3.⽔彩画《⽣态景象》,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4.⽔彩画《⽣存—96第⼀号》,江苏省第五届⽔彩画展银奖,1999年;5.设计并主持实施“苏州⾃来⽔公司企业识别系统”和“苏州⼯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企业识别系统”,设计⽅案被收⼊《中国CI设计年鉴》,2000年;6.主持苏州独墅湖⾼教区主⼊⼝区域景观设计及⼤型城市景观雕塑《升华》设计,2003年。
三.主要社会兼职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中国动画学会会员;3.中国流⾏⾊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4.政协苏州市第⼗⼆届委员会委员;5.苏州市平⾯设计师学会主席。
中化三建芜湖安安新材料项目开工见面会
中化三建芜湖安安新材料项目开工见面会
7月22日上午,中化三建芜湖安安新材料项目开工见面会在安徽芜湖市举行。
会上,中化三建董事长严春华、芜湖市委书记宋起山等领导致辞,共同见证项目的启动。
该项目是由中化三建投资兴建的世界领先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100亿元。
预计到2023年底,安安新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年产能将达到3万吨,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
项目定位于满足高速列车、飞机、空间航天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是芜湖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化三建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把好每一个环节,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为推动芜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处级干部任前公示
处级干部任前公示(二)为了充分走群众路线,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增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校党委研究拟提任正处级干部的8位同志(按姓氏笔划为序)予以任前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1年6月21日至29日。
在此期间,欢迎干部群众以来电、来信、来访的形式反映情况,发表看法和意见。
1、许月云,女,汉族,泉州鲤城人,1965年5月出生,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硕士,教授。
主要简历:1983.09 ~1987.07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1987.08 ~2001.10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泉州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师2001.11~ 2005.11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其间:2004.09—2006.1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职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12~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2008年12月晋升教授)2、苏国柱,男,汉族,泉州惠安人,1969年6月出生,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士,副研究员。
主要简历:1987.09~1991.07 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1991.08~1995.04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辅导员1995.05~1996.06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科员1996.07~1999.09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任副主任科员1999.10~2000.09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成教中心副主任科员2000.10~2002.02 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部成教中心副主任科员2002.03~2009.04 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教中心主任(2005年9月晋升副研究员)2009.04~ 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3、李建成,男,汉族,泉州鲤城人,1961年9月出生,198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士,教授。
主要简历:1978.09~1982.07 福州大学地矿系地质专业学生1982.08~1986.03 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助理工程师1986.04~1997.02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教师1997.03~1998.11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1998.12~2001.08 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泉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副主任2001.09~2005.11 泉州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地理系副主任(其间:2002.09-2003.07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5.12~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晋升教授)4、吴小玲,女,汉族,泉州晋江人,1966年3月出生,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高级会计师。
披肝沥胆铸忠魂
披肝沥胆铸忠魂作者:刘娜来源:《祖国·综合版》2010年第12期•作为新中国“十大将”之一,许光达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
但若说起“铁甲元勋”,至今在军中赫赫有名,他是毛泽东亲点的装甲兵司令员,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共和国首批“十大将”之一。
许光达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和解放军装甲兵的主要创建者,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许延滨是许光达大将唯一的儿子,也是十大将子女里真正继承父亲衣钵的将军。
五年前,许延滨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
父子俩都先后在装甲兵学院担任要职,都喜欢科研,其军事著述都让人瞩目。
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许延滨,身兼少将和博士生导师双职,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2006年,他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顾问。
此次记者采访了许延滨将军,与他一同缅怀父亲不平凡的一生。
讲述中,我们似乎读到了这位曾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的铁骨柔情,也深深体会到一代开国大将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正如毛泽东给予他的评价:“他是一面明镜,是我们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在许延滨眼中,父亲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一穷二白,铸就滚滚铁甲雄师许光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到解放战争,他立下赫赫战功,周恩来曾用“功不可没”四个大字概括他的卓越功勋。
1959年,天安门广场,国庆10周年大典。
许光达陪同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由国产坦克组成的坦克车队。
当坦克车队隆隆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毛泽东紧握着许光达的手,高兴地向这位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的创始人表示祝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点将,把许光达从兰州召回北京,委派他筹建我军历史上没有过的现代化新技术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采矿系教师简介
采矿系教师简介华心祝个人简介 (2)孟祥瑞个人简介 (2)高明中个人简介 (3)李德忠个人简介 (3)钱彪个人简介 (4)涂敏个人简介 (4)余忠林个人简介 (5)廖学东个人简介 (5)赵光明个人简介 (5)査文华个人简介 (6)杨科个人简介 (6)常聚才老师简介 (7)高召宁个人简介 (7)李迎富个人简介 (8)徐乃忠个人简介 (8)王磊个人简介 (9)成云海个人简介 (9)付志亮个人简介 (9)李英明个人简介 (10)付宝杰个人简介 (10)张向阳个人简历 (10)韩磊个人简介 (11)刘效云个人简介 (11)华心祝个人简介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2005年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7年入选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入选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2007年荣获第八届“安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煤矿顶板事故防治专家组成员及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井工开采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库成员。
曾主讲本科生《煤矿开采学》、《非煤矿开采技术》、《采矿新技术》等课程。
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研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参编国家“九五”规划教材《采矿学》,第三批国家级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和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和承担其它纵横向科研21项,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3项,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14项。
风笑天 人物简介 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收集:个人简介:风笑天,男,汉族,1954年7月生于武汉。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北美华人社会学协会(NACSA)中国大陆协调人。
1978年3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年1月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班,1987年7月毕业,同时考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1990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7年评为讲师,1993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113人才工程”1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
1996年以来,先后受聘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荣誉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曾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口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汉市社会保障协会副会长;华中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社会调查中心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
出版专著、合著、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
科研成果:A著作与教材1. 《社会的印记》(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 《社会调查方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修订版)(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4. 《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信息时代新青年议题:理论、政策与实务》(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社会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社会学导论》(第二版)(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1.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12. 《青年文化与价值观30年变迁》(参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8)13. 《中国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 《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参编),南京出版社,(2008)15. 《全国高等院校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家庭变迁》(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7. 《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8. 《定性研究方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9. 《社会研究方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2. 《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编著),华文出版社,(2005);23. 《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编),知识出版社(2004)24.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5.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7. 《社会学研究方法》(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9. 《社会管理学概论》(参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0. 《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31.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2. 《当代中国社会学》(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3. 《社会学导论》(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34. 《社会学方法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 《蜕变中的中国家庭》(参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3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37.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8. 《社会学》(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39.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自学考试指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0. 《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41.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2.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3. 《透视社会的艺术-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44. 《社会学教程》(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89)45. 《新思维与大改革》(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46. 《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47. 《当代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技术》(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48. 《调查研究知识手册》(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B学术论文1. 风笑天,三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主题、对象与方法,[J].青年研究,2012,(5);2. 风笑天,城市在职青年的择业途径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5);3. 风笑天,城市青年择偶方式:未婚到已婚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2);4. 风笑天,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2012,(1);5. 风笑天,家安何处:当代城市青年的居住意愿与居住现实,[J]. 南京大学学报,2011,(1);6. 风笑天,工作的意义:两代人的认同与变迁,[J]. 社会科学研究,2011,(3);7. Zhanlian Feng, Heying Jenny Zhan, Xiaotian Feng, Chang Liu, Mingyue Sun, and Vincent Mor, An Industry in the Making: The Emergence of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1, No.4. 59:738–744, (SCI and SSCI)8. 风笑天,已婚独生子女身份与夫妻权力,[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5);9. 风笑天,马德峰,王小璐,中国大陆“剩女”现象研究述评,[J]. 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11,(1);10. Zhan, H.Y., Feng, Z.L., Chen, Z.Y., Feng, X.T. 2011.The Role of the Family Institutional Long Term Care—Cultural Management of Filial Piety in China. Paper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No.20.(SSCI)11. 风笑天,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J]. 社会学研究,2010,(3);12. 风笑天,论社会调查中的无回答与样本替换,[J]. 南京大学学报,2010,(5);13. 风笑天,论社会研究中的文献回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 风笑天,调查社会,认识中国:重读费孝通的《社会调查自白》,[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15. 风笑天,面临养老: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 2010,(6);16. 风笑天,也论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兼与吴瑞君等先生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10,(6);17. 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 社会科学,2010,(5);18. 风笑天,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居住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10,(4);19.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我们目前知道多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20. 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关系,[J]. 学海,2009,(5);21. 风笑天,青年个体特征与生育意愿——全国12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调查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22. 风笑天,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23.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24. 风笑天,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时开始?会有多长?,[J]. 社会科学,2009,(1);25. Zhan, H. J, X. T. Feng, & B. Luo,. (2008). Placing elderly parents in institutions in urban China: A reinterpretation of filial piety. Research on Aging 30 (5): 543-571 (SSCI).26. 风笑天,青年独生子女比例与育儿模式的再讨论,[J]. 中国青年研究,2008,(4);27. 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答案顺序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来自一项大规模调查的经验证据,[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8. 风笑天,安置方式、人际交往与移民适应——江苏、浙江343户三峡农村移民的比较研究,[J]. 社会,2008,(2);29.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J]. 浙江学刊,2008,(2);30. Hwang, S. S., J. Xi, Y. Cao, X. T. Feng, and X. Qiao. 2007. “Anticipation of Migration a nd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China.”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65:1012-24 (SSCI).31. Xi, J., S. S. Hwang, X. T. Feng, X. Qiao, and Y. Cao. 2007. “Perceived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Sociological Perspe ctives 50:323-37 (SSCI).32. 风笑天,城市在职青年的网络接触——全国12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调查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2);33. 风笑天,再谈样本规模和调查回收率――对《应答率的意义及其他》一文的回应,[J]. 社会学研究,2007,(6);34. 风笑天,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研究,2007,(6);35. 风笑天,许传新,比较中呈现因果——迪尔凯姆“自杀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 探索与争鸣,2007,(9);36. 风笑天,在职青年与父母的关系: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7,(5);37. 风笑天,高回收率更好吗?——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J]. 社会学研究,2007,(3);38. 风笑天,方长春,教育分流意向——差异与影响因素,[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1);39. 风笑天,追踪研究:方法论意义及其实施,[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0.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一项12城市的调查分析,[J]. 人口研究,2006,(5);41. 风笑天,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研究,[J]. 探索与争鸣,2006,(6);42. 风笑天,董海军,城市居民社会保险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研究,2006,春季卷;43.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 河北学刊,2006,(3);――――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7年第4期转载;44. 风笑天,生活的移植——跨省外迁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J]. 江苏社会科学,2006,(3);45. 风笑天,社会调查中不同收入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 社会科学研究,2006,(3);46.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 理论月刊,2006,(4);47. 风笑天,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J]. 青年研究,2006,(2);48. 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 人口研究,2006,(1);49.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50. 风笑天,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J]. 教育研究,2005,(10);51. 风笑天,关于已婚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实证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5,(9);52. 风笑天,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J]. 江苏社会科学,2005,(3);53. 风笑天,青少年社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述评,[J]. 青年研究,2005,(3);54. 风笑天,大学的教育功能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55. 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J]. 社会学研究,2004,(5);56.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4,(4);57. 风笑天,王小璐,我国三峡移民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社会科学研究,2004,(1);58. 风笑天,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59.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3,(4);60. 风笑天,结果呈现与方法运用——141项调查研究的解析,[J]. 社会学研究,2003,(2);61. 风笑天,独生子女政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J]. 探索与争鸣,2003,(3);62. 风笑天,对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几点思考,[J]. 探索与争鸣,2003,(1);63.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 江海学刊,2002,(5);64. 风笑天,The Growing up of a New Generation :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nese Only-child Teenagers and Its Outcome,[J]. Chinese Social Science,2002,(2);65. 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5);66. 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 青年研究,2002,(8);67. 风笑天,邓希泉,大众媒介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分析及其模型,[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2);68. 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 中国社会科学,2000,(6);69. 风笑天,易松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J]. 社会学研究,2000,(4);70. 风笑天,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与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0,(1);71. 风笑天,孙龙,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 青年研究,1999,(12);72. 风笑天,陈璇,乐章,二十年来国内费孝通研究述评,[J]. 江海学刊,1999,(5);73. 风笑天,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打几分?——对87位社会学者的调查分析,[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4. 风笑天,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J]. 社会学研究,1999,(2);75. 风笑天,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J]. 理论月刊,1998,(8);76. 风笑天,田凯,近十年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析,[J]. 社会学研究,1998,(2);77. 风笑天,赵延东,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1997,(5);78. 风笑天,易松国,武汉市居民生活质量分析,[J]. 浙江学刊,1997,(3);79. 风笑天,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问题探讨之一,[J].社会学研究,1997,(2);80. 风笑天,易松国,居委会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学习与实践,1997,(3);81. 风笑天,他们信息世界的另一半:中学生与大众传媒的描述性报告,[J]. 青年研究,1995,(6);82. 风笑天,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J]. 社会学研究,1995,(1);83. 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J]. 社会科学辑刊,1994,(5);84. 风笑天,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J]. 社会学研究,1994,(3);85. 风笑天,如何把社会调查做得更好,[J]. 青年研究,1993,(12);86. 风笑天,撰写调查报告,[J]. 青年研究,1993,(9);87. 风笑天,共处与分离: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形式调查,[J]. 人口与经济,1993,(2);88. 风笑天,论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特点,[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89. 风笑天,问卷法,[J]. 青年研究,1993,(5);90. 风笑天,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社会学研究,1993,(1);91. 风笑天,什么是社会调查,[J]. 青年研究,1993,(2);92. 风笑天,“二加一”家庭,《光明日报》,1993.6.2;93. 风笑天,李静,家庭及社区因素对小学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4,(3);94. Feng, Xiaotian,The changing Images of Women──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men,[J].《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95. 风笑天,张小天,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J]. 社会科学辑刊,1992,(5);96. 风笑天,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 社会,1992,(7);97. 风笑天,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特征,[J]. 社会学研究,1992,(1);98. 风笑天,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J]. 人口研究,1991,(5);99. 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100. 风笑天,父母眼里的独生子女,[J]. 社会,1991,(7);101. 风笑天,论独生子女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影响,[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02. 风笑天,浅谈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特点,[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5);103. 风笑天,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分析,[J].江海学刊,1990,(1);104. 风笑天,论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6);105. 风笑天,我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的社会调查分析,[J]. 社会学研究,1989,(4);106. 风笑天,优良问卷的标准,[J]. 社会,1989,(7);107. 风笑天,问卷设计在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9,(4);108. 风笑天,有关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J]. 统计与决策,1987,(Z1);109. 风笑天,浅谈当前抽样调查中的若干失误,[J]. 天津社会科学,1987,(3);110. 风笑天,这样的调查能不能反映客观现实?——对一次大型社会调查的质疑,[J]. 社会,1987,(5);111. 风笑天,论人的社会化过程之特点,[J]. 湖北社会科学,1987,(3);112. 风笑天,要为回答者着想——社会调查问卷设计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6,(6);113. 风笑天,问卷调查中阻碍合作因素浅析,[J].社会科学评论,1986,(8);114. 风笑天,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J]. 社会,1986,(4);115. 风笑天,姓氏之争引起的思考,社会问题导报,1986,(16);116. 风笑天,结婚为何成为爱情的坟墓,[J].婚姻与家庭,1986,(9);117. 风笑天,武汉市青年工人婚恋情况调查,[J]. 青年研究,1985,(2);118. 风笑天,低年龄大学生的恋爱问题,[J]. 青年研究,1982,(10);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2012年11-12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12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长崎大学,访问与出席学术会议;2012年3月,台湾淡江大学,出席学术会议;2011年3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出席国际老年学会“应对老龄化全球社会行动战略计划”理事会议;2011年10-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2011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出席两岸三地青年问题学术研讨会;2011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10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出席青年问题论坛201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出席国际会议;2008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07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出席国际会议;2006年2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05年8月,美国费城,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2004年11月-2005年9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04年3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03年1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出席国际会议;2003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2000年11-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00年7-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社会学系、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99年7月,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研究;1999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出席国际会议;199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98年1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1998年11月,台湾辅仁大学,出席国际研讨会;1998年11月,澳门,出席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分会第四届年会;1997年8-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94年10-11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访问学者;1990年9-11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1、中港合作课题项目,家庭与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 2011/2014,风笑天2、教育部重大项目攻关课题,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2006/2010,风笑天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独生子女新生代的社会适应 2003/2005,风笑天4、中美合作课题项目,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 2002/2006,风笑天5、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交往与青少年社会化, 2001/2004,风笑天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 1999/2002,风笑天7、美国福特基金重点项目,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1998/2001, 风笑天8、国家三峡移民局重点项目,三峡移民社会适应研究, 1997/2000 ,风笑天9、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方法的特征及应用研究, 1997/1999,风笑天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1995/1998,风笑天获奖情况:2012年,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获得“北京陆学艺社会学基金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2012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个人)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2008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排名1/5)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1/5)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排名1/5)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2006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2005年,论文“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获得江苏省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2005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5)。
授课专家情况介绍【模板】
附件3
授课专家情况介绍
王思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擅长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农村社会工作等领域。
向德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擅长社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减贫社会工作等领域。
闻英,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擅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等领域。
许冰,**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现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擅长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领域,**市市级社会工作督导。
宋雯,**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校聘副教授,擅长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等领域,**市市级社会工作督导,多次承担省市区级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工作。
贺庆生,**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校聘副教授,擅长社区服务、反贫困等领域,多次承担省市区级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工作。
冯燕,**市**区经八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负责统筹政府购买服务、三
社联动、开展公益创投、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创新等工作。
鹿创新,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中级社工师,**市首批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市优秀社工、**区十大杰出青年。
现任**区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郑煤集团管理层介绍
姓名杜工会姓别男年龄56学历本科职务董事2009-1-16至--姓名张铁岗姓别男年龄65学历--职务独立董事2007-2-28至--姓名陈顺兴姓别男年龄54学历硕士职务独立董事2007-2-28至--姓名李悦姓别男年龄36学历博士后职务独立董事2007-2-28至--姓名袁世鹰姓别男年龄71学历--职务独立董事2007-2-28至--姓名王永康姓别男年龄42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学历硕士职务独立董事2007-2-28至--姓名张继武姓别男年龄66学历本科职务独立董事2009-10-22至--姓名郭矿生姓别男年龄51学历硕士职务董事2005-10-8至--姓名严瑞姓别男年龄41学历硕士职务董事2007-11-26至--姓名郜振国姓别男年龄47学历硕士职务董事2007-2-28至--姓名王书伟姓别男年龄49学历硕士职务总经理2005-10-8至--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姓名孟中泽姓别男年龄48学历硕士职务董事2010-9-10至--姓名王铁庄姓别男年龄52学历本科职务监事2004-2-29至--姓名杨松君姓别男年龄50学历硕士职务监事2007-2-28至--姓名任胜岳姓别男年龄49学历硕士职务监事2007-11-26至--姓名宋建成姓别男年龄56学历本科职务监事2005-11-11至--姓名王怀珍姓别男年龄49学历硕士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职务监事2007-11-26至--姓名张明剑姓别男年龄48学历硕士职务监事2005-11-11至--姓名杜春生姓别男年龄52学历本科职务监事2007-11-26至--姓名李保方姓别男年龄54学历本科职务职工监事2005-11-11至--姓名崔书平姓别男年龄53学历硕士职务职工监事2005-10-8至--姓名祁亮山姓别男年龄56学历硕士职务职工监事2007-11-26至--姓名张海洋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2008-3-26至--姓名刘殿臣姓别男年龄48学历硕士职务副总经理2006-8-24至--姓名张遵海姓别男年龄44学历硕士职务副总经理2008-3-26至--姓名谢超姓别男年龄49学历大专职务副总经理2009-6-5至--姓名郭金陵姓别男年龄44学历本科职务副总经理2009-6-5至--姓名陈晓燕姓别女年龄38学历本科职务证券事务代表2007-8-22至--姓名李永清姓别男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本届任期年龄51学历硕士职务总会计师2008-3-26至--姓名李华东姓别男年龄44学历--职务工会主席2006-8-30至--本届任期本届任期简介简介简介简介简介简介陈顺兴先生:男,汉族,1957 年7 月生,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杏林“春晖”诚天下
“寻觅千山为药效修合无人见,义福万户映春晖诚心天有知。
”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不珍惜、不诚心,大都缘于对背后“修合”的无知。
草木唤醒之前,我对中药的认知是混沌的。
我并不清楚,脚下的大地在生养我们的同时,其实也已经提供了治愈的本草。
十一月初,我被草木唤醒。
春晖堂中药文化馆有一个野生的植物园。
这里本来是一个停车场,后来许氏第三代传人许钱华先生觉得,文化馆应该有一片真实的百草园,让参观者了解中草药植根于大地的情境。
深秋初冬的十一月,其实园子并不烂漫,但行走其间,我突然有了唤醒和开化的感觉。
中学时代,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那时起,覆盆子在我意识里只是一个名词,现在见到了其叶,其枝,其像珊瑚珠般的果子,覆盆子在我的生活里,这才变得具体起来。
在那个园子里,我还真真切切知道何首乌是藤类植物,居然还是以人名来命名的,终于理解了少年鲁迅为什么会好杏林“春晖”诚天下文徐凰奇地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以至于毁坏了泥墙。
在那里,我还认识了甘草、麦冬,还看见了结了深红山楂果的山楂树。
在春晖堂的百草园,突然明白,我们立根在大地上,认识了很多人,却认不了多少治愈我们灵魂或肉体的草木。
也许这就是春晖堂中药文化馆对我这个大地之子的唤醒和开化。
没有这样的开化,也许我们真的算不上“赤子”。
赤子情怀春晖堂中药文化馆有一幅书简就是春晖堂志,这幅书简记载了春晖堂的发展历程。
“春晖堂”药企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许根土先生之手,当时许根土目睹乡邻缺医少药,饱受病痛煎熬,立志为民除病,发愤苦读《本草纲目》等药书,他翻山涉水,采摘草药,近上苏州西边的大阳山、穹窿山,远至东山莫厘峰、西山缥缈峰,姑苏大小山脉遍布其足迹,采药归来,他按法炮制,或煎煮,或烘焙,把中药赠予病者,许根土为桑梓百姓之健康献出了绵薄之力,许家的一份事业由此发轫。
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许根土重振的祖业,刚成雏形,便戛然而止。
从今天春晖堂的历史沿革来看,许根土给许氏家族种下的中医药文化的基因是十分强大的,无论历史如何颠沛,这种文化基因只要流淌在后人的血液里,也总会被唤醒。
利川徐于松简历介绍资料大全
利川徐于松简历介绍资料大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徐于松的个人基本信息
2.徐于松的教育背景
3.徐于松的工作经历
4.徐于松的成就与荣誉
5.徐于松的社会活动与公益事业
正文
徐于松,男,汉族,1963 年生于湖北省利川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徐于松的个人基本信息
徐于松,1963 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他在家乡完成了小学、初中
和高中的学业。
1981 年,他考入了武汉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2.徐于松的教育背景
徐于松在武汉大学学习了 7 年,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是材料科学和工程。
3.徐于松的工作经历
徐于松毕业后,留在武汉大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和科研生涯。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他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也因此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励。
4.徐于松的成就与荣誉
徐于松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材料科学家,他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许多论文被 SCI 收录。
他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也因此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
5.徐于松的社会活动与公益事业
徐于松教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盟员,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他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生态学学会三位生态学家当选院士
中国生态学学会三位生态学家当选院士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生态学学会三位生态学家喜登榜端,分别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第七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当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总页数】1页(P238-2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6
【相关文献】
1.森林群落学和森林生态学家--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先生 [J], 许东升
2.森林群落学和森林生态学家——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先生 [J], 许东升
3.为现代生态学发展贡献力量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张新时 [J], 诺亚
4.致力推动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张新时 [J], 诺亚
5.中国海洋“粮食基地”的开拓者——记著名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 [J], 王圣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
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
许家松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08)007
【摘要】<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并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全方位的康寿养生观",建立了"顺应自然——身心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康寿养生模式.从顺自然、宜饮食、节房事、适劳逸、调情志、避邪气、治未病、慎服药、重康复、三因施养等10个方面的养生法则,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许家松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养生法则与现代健康基石
2.《黄帝内经》养生法则指导高级指挥院校学员保健探讨
3.《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道法自然
4.基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讨《保生要录》饮食养生观
5.《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法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称农民的学者
自称农民的学者
蒋鑫富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血脉相连.如果,有一天,能为两岸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点什么,那就是此生最大的快乐!说这话的叫胡世庆.rn浙江省绍兴县湖塘镇西跨湖村农民胡世庆,半个世纪如一日,钟情中国文化史研究,我多次采写过他,次次为他所感动."我是农民"--这是我十五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那天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中国农民胡世庆".湖塘镇西跨湖村农民也印名片?他有他的用处,有了名片,在搞文化史方面的东西,与全国各地有关专家教授来往联络,寄信寄资料就方便了.
【总页数】1页(P75)
【作者】蒋鑫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民工市民化社会适应与教育诉求——我国学者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素质教育研究述评
2.国内学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述评
3."专家学者读来不觉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深"——在《党领导我们奋进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4.自称“边缘学者”的周星教授
5.“中国农村改革4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会议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情动人:干部驻村制度有效落地的全过程透视
以情动人:干部驻村制度有效落地的全过程透视
许晓
【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
【摘要】干部驻村是一种具有鲜明情感属性的制度安排,其有效性最终指向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基于华北L村的田野调查,并尝试搭建“以情动人”的分析框架,
可以将干部驻村制度有效落地的全过程分成缘情入里和情感动员两个前后相承的阶段。
缘情入里沿着差序性的村治权力格局逐步推展,其以驻村干部获得村支书的情
感支持为开端,而后依次与村庄骨干、普通村民建立起情感关联,调和了外来制度与
内生情感秩序的差异。
情感动员则指向于破解村庄遭遇的治理难题,其从驻村干部、村支书、村庄骨干达成情感共识起步,再调动普通村民的主体性与参与感,重新把村
庄凝聚为具有浓厚情感气息的有机体。
以情动人凸显出情感之于乡村治理实践和干部驻村制度的关键意义,对于乡村振兴中加强乡村治理及提升驻村干部治理能力也
有启示价值。
【总页数】10页(P155-164)
【作者】许晓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1
【相关文献】
1.驻村点与驻村干部的双向机遇——永泰县驻村干部谈三年驻村苦亦乐
2.当好驻
村帮扶干部修好群众致富路——关于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建议3.“第一书记”扶
贫制度下基层扶贫干部的竞合逻辑——以G省T村驻村扶贫实践为例4.从“嵌入”到“融合”:干部驻村制度的创新发展研究——基于绍兴柯桥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实
践探索5.乡村振兴背景下干部驻村制度的实践探索——河北省X镇D村的田野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家松简介
许家松,女,1938年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获国务院对“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奖励。
1962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后从师山东著名中医关少怀先生,并在山东省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内科任中医师。
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0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指导工作。
同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特需、专家门诊)。
(均有证明)
一、科研获奖:三项课题均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部级):《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研究》(1989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经验研究》(1991年,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著名中医方药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奖)。
中学术思想与诊治经验的研究与传承》
(均有证明)
二、临床专长:本人长期在西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1999年以来,一直在同仁堂医馆(我的博士研究生在医馆随诊)从事临床诊治工作,为医馆专职特诊专家。
临床专长有:肾病(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腹水、发热、甲状腺疾患、亚健康调理等。
疗效显著,作风正派,医术和医德受到医疗单位和患者的高度评价。
(均有证明)
三、教学与学术交流:长期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必
修学位课程。
2008年应邀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作了“从《内经》走进中医”的学术报告,获得了高度评价与高分。
四、代表性论著:
1.《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汇讲》、《温病条辨讲解》(方药中、许家松合著),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整理、编辑、出版《方药中论医集》,共六卷。
200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其中二人合著二卷,参著一卷。
3.代表性论文:《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内涵与架构》、《中医“治未病”的丰富内涵与指导意义》、《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非典”的中医诊治》等。
论文在中医学术界首次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了全面系统论述。
提出了中医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与理论特色。
在“非典”流行期,根据中医气化学说对“非典”流行期作出预测,并提出中医诊治方案(见《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报》。
并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非典”学术交流专辑》中。
)以上论著共约5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