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全解
工艺美术复习资料
元代的工艺美术
1元代工艺美术较有成就的就是染织工艺中有织金、即在丝物中采用加金技术,这是元代特色。织金锦,又称“纳石失”是著名的品种。
2元代陶瓷成就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
3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稳定。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5 彩陶的装饰图案出现的原因:1)编织的模拟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华4)自然物的抽象化。
6开光法: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体,增加层次。
7 双关法: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可分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是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地色,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地色。
4鸡头壶,又称天鸡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壶式。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肩的一面加饰一个鸡头,另一面安置把手,上接盘口。早期纯粹出于一种装饰,东晋以后,鸡头加长。此鸡头也有作成羊头、牛头或虎头的,但是较少。也有的在壶口的两侧刻画出双翅。这种壶源自罐发展而来,以后越来越高,体形瘦长,至唐代,演变成龙耳壶。
8 黑陶文化也是龙山文化。黑陶具有,黑 薄 光 钮四个特点。黑是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如果说彩陶工艺是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社会繁荣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和红黑二色的陶器。
就世界原始彩陶而言,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纹样最为丰富多彩,几何图形及鱼、鹿、人面形纹、植物变形纹外,还有排列成组的人形纹样,在彩陶中属罕见。
小型器可以直接捏塑而成型;大型器则需要用泥条盘筑成型。
陶器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之间,很确切的说,红陶只要900度就可烧得完善了。
彩陶在原始社会是用作贮藏物品的日用器和用以蒸煮食物的炊具(器内不加彩绘)。
彩陶以分布黄河上下游,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为典范(2)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而得名。
仰韶文化类型彩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时间在7000——5000年之间,历时2000多年。
按器型和装饰纹样分类,可分(典型):半坡型和庙底沟型。
(一)半坡型:7000——6000年,典型的分布是西安半坡村。
典型器型:圆底钵、盆,卷唇盆,折腹盆,细颈大腹壶,葫芦型器等。
装饰特点:以写实和抽象两种做装饰。
写实为彩陶典型。
主要纹样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
另有抽象的线条以及几何纹。
(二)庙底沟型:6000——5000年,典型的分布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典型器型:小底鼓腹钵(折唇和敛口),另有瓶与罐。
装饰特点:由半坡形发展为流畅的曲线,在器腹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无程序,随意点画,天真自然。
另有写实的鸟蛙火焰纹以及动物纹的头部演化成人面的,这种人面蛇身图形应该是原始的图腾崇拜。
(3)马家窑型文化马家窑文化在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前5000——40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
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形。
(一)马家窑型:马家窑型、已向西发展到甘肃、青海一带。
螺旋纹和内彩颇具特色,旋转的曲线富于韵律美,点的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器物典型以旋涡蚊,尖底瓶为代表。
(二)马厂型:马厂型,除装饰四大圈外,人形纹很有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了陶瓷、漆器、玉器、织锦等多种艺术门类,每一门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陶器制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彩陶和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这些陶器不仅具备了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二、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繁荣中国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
而宋代的青瓷、汝窑、定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细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而清代的官窑、民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纹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面临失业的困境。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五、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
总结起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小题:1.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在河南省渑(mian)池仰韶村发现,故称作仰韶文化彩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均有发现,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最繁荣。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以鱼纹为主。
2.黑陶文化,因最早出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故称“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黑、薄、光、纽。
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工艺最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按功能和用途分为:礼玉、饰玉。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琮。
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玉器造型分为:艺术造型、组合造型、几何造型。
4.商朝经历六百多年的时间,其工艺主要成就是青铜器。
(青铜性能:熔点低、硬度强、是铜与锡与铅的合金)。
5.夏、商、西周的陶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
到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6.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中的莲鹤铜方壶是一件突出的珍品,造型新颖,龙形大双耳,圈足下的双兽,蟠曲的龙纹,绽开的荷花,中间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鹤,一反商周造型的威武、神秘、严肃之风,而变得自由潇洒。
战国时期宴乐狩猎攻战纹,成为青铜器体面的装饰纹样,表现出那一时代激烈的战争场面和人们采桑、狩猎、宴乐的场面。
如: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体现生活化的一种手法。
7.西周——是在玉器的造型与装饰方面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时期的玉器是继西周后出现又一个高峰期。
此时玉器发展趋势:生活实用品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漆器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和黑色;主体纹样用红色,空间部分施黑色。
战国时期的装饰主要体现在纹饰方面;战国时期,铜镜装饰纹样出现了多样化,如龙纹、凤纹、兽纹、棱纹、花叶禽鸟纹、蛛网纹、三角勾连雷纹、狩猎纹等。
也呈现出规范化趋势:云雷纹——几何纹,山形纹饰等。
8.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属于东汉时期的珍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1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遍布我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2、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二章。
商代时期:1.商代后期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作品。
(了解一下装饰纹样特点器型)2.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一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不仅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制作的精美,这也是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三章.周代时期1、玉器:圭(大圭,天子用长方形上尖琬圭,象德上端弧形琰圭,内弧征伐诛讨谷圭,聘女有谷粒纹)、璋(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竖着的直角梯形)、璧(礼器,圆壁边大于孔)、琮(cong/祭地玉器,圆筒形外成方)、璇玑(天文,圆有孔周边有牙)、玦(源于耳饰圆壁有一缺口)、璜(胸饰半圆)。
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方法分类有:a 焊接 b 刻划 c 镶嵌 d 金银错e 鎏金 f 镂空2、漆器的装饰方法:a 描绘b 针刻c 银扣(银片镶口活嵌成花纹d 描金。
五章。
秦汉时期1.汉瓦当装饰种类:1卷云纹2动物纹3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文字2、汉玉器分类:礼器.壁璜用器.玉钫.灯.钩.佩明器..玉豚.琀印章3、汉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质,古拙、朴质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味,装饰味。
富有韵味。
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指以黏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借助火焰,将松软的黏土制为坚硬的器物,这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劳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根据几个在南方洞穴遗址里发现的陶片,有专家相信,最晚在距今9000-10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已能制作陶器。
尽管学界对这个时间尚存争议,但专家普遍认同,在距今7000-8000年前,中国的陶器已经出现,证据得自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点陶器的发现。
这些不同地点的陶器虽然存在共性,但地域和族属的不同仍导致工艺、造型、装饰的明显差异,这应表明,它们是独立发生的。
中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七八千处,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区内,其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布较多。
在各遗址的出土物中,陶器、陶片竟占80%,它们见证着人类生活形态的演变,即由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游牧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定居。
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因比,本节叙述的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通常认为,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一前3000年。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定名则在1954年,而对其玉器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才逐渐展开。
红山文化的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黄褐、鸡骨白等色,对不少器物的科学测试表明,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东北地区原始玉器多属透闪石软玉,因当地的透闪石矿目前仅发现在辽宁岫岩,故材料应来自那里。
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块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工业美术产生的前提条件(劳动)。
2.按照史学界目前的划分方法,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可划分为三类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3.商周时期,在烧制日用生活陶器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烧制建筑陶器。
4.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陶器发展的兴盛发达时期,也是陶器在整个陶瓷中由处于主导地位逐渐衰落,让位于陶器的准备时期。
5.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均瑶。
(★)6.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陶瓷发展史上可谓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陶器在整个陶瓷业中一支独秀的地位得以确立,釉下彩正式成立。
7.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其特点:“南青北白”,事实上,北方地区刑窑以白瓷最为著名,有“类银似雪”之称。
南方地区则以烧制青瓷出名,越窑青瓷“如冰似雪”。
(★)8.定窑有南北之分,在宋代以烧制白瓷为主。
9.景德镇窑烧瓷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10.宋代成功烧制成了青白瓷。
11.元朝时期确立了景德镇的主导地位。
12.粉彩始于康熙,雍正时期最为发达。
13.仰韶文化后,我国远古历史进入了大汶口和龙山文化这两个具有继承关系的文化时代。
出现大量黑陶和少量白陶,蛋壳黑陶的制作方法轮制法。
14.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代表(黑陶)玉器(外方内圆)。
15.马家窑的装饰多用同心为中心图案,运用直线与曲线组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16.明代陶瓷的装饰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之最。
彩绘是明代瓷器装饰的最主要手段。
17.清代瓷器,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盛行用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
18.青铜器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9.商代青铜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最典型的装饰纹样饕餮纹。
(★)20.良渚文化的玉采用浅浮雕的装饰方法。
21.红山文化的玉龙整体呈C型,又称中华第一龙。
22.商代晚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是商代玉雕发展的鼎盛时期。
23.东汉末年西域的胡床传入中原,汉代由于胡床的普及出现了高坐具,像扶手椅、方凳、束腰筌蹄等。
24.桌和椅成了宋代家具典型的代表。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的 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其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工艺美术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 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 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衣食住行 等生活各方面赋予人民。
种类分为生活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类。
生活用品分为:花布,陶瓷,家具。
双重属性:物质生产(主要矛盾) :使用性,实用性,社会经济。
社会生产相关。
精神生产:审美性,与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关。
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前期为主。
体制:从母系到父系。
当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打制粗糙 -旧石器 磨制 -新石器生产活动: 渔猎 -畜牧 -犁耕 进而产生专业化的手工业。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财产, 没有剥削, 压迫也没有, 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逐渐瓦解。
树叶)。
原始社会最具代表的艺术;彩陶(仰韶文化)其产生和作用: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 器的制作是由于在编织或木质的容器上涂上粘泥, 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粘土也可以用。
三个作用: 1:帮助人们生活的进化(储存,烧制,熟食帮助人进化)2:陶是人类第一次以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发现的一种新物质)3:彩陶反映培养原始人的审美情趣,亦给后人以启迪。
陶器的制作: 1:成形:选较细腻的黄土掺沙粒等防止爆裂。
论制(手拉胚) :产生于父系社会后期,用于做黑陶手工:早期手捏,小型器皿,泥条盘筑, 大中型器物:搓条,垒形,捏紧,抹光2:表面加工:压制,加陶衣,彩绘(黑红,褐石) ,压印,贴膜3:窑烧:温度800摄氏度红陶(彩陶偏黄)-灰陶(几何印纹陶)-黑陶(蛋壳陶 黑光薄)-白陶(高岭土 类似青铜 器)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人。
黄河:仰韶文化长江:半坡文化(彩陶)阶级分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产 (人工取火,房屋,陪葬,衣服,树皮,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 使之能够耐火产生的。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漆、漆器漆:是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在潮润空气中氧化后,其表面呈深褐色,干后变为褐黑色。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称为“漆器”。
2、金银错、鎏金工艺金银错:在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铜器表面刻划凹槽,将金银丝或片嵌入其内,再经磨错,使金银丝或金银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
现代也称“错金银”鎏金工艺: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液体),将其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铜器表面。
3、釉下彩工艺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覆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入窑高温(>1200℃)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透亮。
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4、隋唐时期三种主要的印染工艺及其工艺特点1) 夹缬:用两块木板雕出相同的花纹,将要染的织物夹在中间(紧夹的花板可防染),然后入染,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
2)蜡缬:即现代的蜡染,将熔化的蜡画在织物上,入染后,再经过热煮脱蜡,因蜡有防染作用,因此形成白花的装饰效果。
3)绞缬:先将织物用线缝扎出各种花纹,然后染色,染好晾干后把线结拆除,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花纹边缘会产生晕色效果。
5、錾花工艺、掐丝工艺、金银平脱、螺钿、唐三彩錾花工艺:用小锤等錾刻工具敲击金银,在其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图案纹样,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掐丝工艺:将金银做成粗细不等的丝或条,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各种花纹,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美丽的装饰。
金银平脱:盛唐时期装饰铜器的高级工艺。
其作法是先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贴在素地镜背上,再髹漆数重,然后研磨打平,让漆层下的金银片显露出花纹。
螺钿:用贝壳做成各种花鸟和人物、动物形象,镶嵌在铜镜背面,然后髹漆,漆干后磨平,露出钿片,最后在钿片上刻划细部,组成完整的图案。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因常采用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中国工艺美术师
旧石器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我国古代工艺第一次器物飞跃:(陶器)的发明与使用,青铜器堪称工艺美术第二次飞跃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审美特征:1.功能之美2.造型之美3.装饰之美 4.材料之美5.工艺之美6.鉴赏之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形式方面比较注重:1.比例与尺度2.对比与和谐3.多样与统一4.对称与均衡5.节奏与韵律【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韵律感追求是通过那几个方面实现的。
】答:1.由通过造型形体或线性的起伏产生。
2.通过造型形体或线性的连续产生而产生。
3.通过物品造型的形体大小呈现有规律的逐渐增减变化而产生和实现。
4.在设计物品的造型和装饰中,通过有意识的运用相同或相识的形体、纹样作有规律的穿插错位形成韵律感。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一种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根据时间、艺术风格分为:半坡、庙地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釉下彩】:是指在未施釉而烧成的湿胎制品上,或者在未烧成的胚体上,用色料彩绘后,再罩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彩色呈现于釉下,用这种工艺制成瓷器。
【唐三彩】: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锰等元素的矿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大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800°C的温度烧制而成。
我国最早的建筑陶器是属于商代早期的陶水管。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称为“南青北白“北方地区邢窑以白瓷著名有“类银似雪”之称,南方地区则以烧制青瓷出名。
【磁州窑】 1.是宋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谣体系 2..白釉,黑釉。
3.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装饰多取于当时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富有生活易趣与幽默感。
【景德镇窑】:今江西景德镇地区烧纸瓷器的历史至少追溯到唐代,但形成独特风格是在宋代成功地烧制白瓷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
【宋代5大名窑】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3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4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5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6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7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8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复习资料
一、原始社会:彩陶定义: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
类型:半坡型:发现于约六七千年前的西安东郊半坡村,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以鱼纹为代表,此外还有人面形花纹也有特色。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庙底沟型:分布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常组成巧妙的虚实相称、黑白对比的双关图案。
鸟纹应用较多。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以螺旋纹最出色,点的应运也很成功,其内彩(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特别发达,装饰纹样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
代表作品有舞蹈彩陶盆半山型,首次发现在甘肃宁定半山地区,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具代表性,装饰纹样有黑色、红色。
锯齿纹流行,图案组织旋涡纹和葫芦纹,装饰运用形的双关和多效装饰效果。
马厂型发现在青海乐都马厂沿,造型渐为丰富,增加了盖、流、提梁和钮,以提高器皿的使用功能。
装饰上趋向于简略,装饰纹样有四大圈纹、回纹,人形纹最为流行,多运用直线,并在装饰生注重大效果。
彩陶所反映出的形式美:对比法-半坡多用直线,而庙底沟型多用曲线,马家窑型多用曲线的螺旋纹,而马厂型多用直线的回纹。
分割法半坡型彩陶不只应运形的分割,如漩涡纹和葫芦纹,也应用红线和锯齿线,以取得分割的效果。
双关庙底沟型彩陶应用色彩的黑白双关,半山型彩陶则多用形的双关。
多效法半山型彩陶对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壶的侧面是红黑线相间的波纹,而俯视则如同一个盛开的花朵:四个葫芦组成的装饰面,俯视则是一个十字形相交的圆形适合图案。
黑陶:黑陶在距今4000多年前出现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
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陶轮制作;窑口密封,火道延长。
彩陶和黑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黄河流域早期陶器的代表不同点:黑陶采用了陶轮制作,彩陶手工制作;黑陶采用封窑技术彩陶采用火烧;彩陶工艺是以装饰取胜,而黑陶则以造型见长。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彩陶。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黄河中上游的最为发达。
3.彩陶的类型(5个):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5.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6.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①满.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7.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8.半山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富丽、精巧来形容。
9.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4个特点。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0.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11.鼎。
一般是圆体,三足,双耳。
12. 甗(yan三声),是一种烹饪器物。
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
13. 饕餮纹(注意字)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14. 夔纹(注意字)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问,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1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的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6.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是《考工记》。
17.簋(gui三声)一种食器。
18.簠(fu三声)西周新增的食器。
19.盨(xu三声)西周新创的食器。
20. 匜(yi二声)水器中新增的品种。
21.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
一般都组成“S”形,特点是直中有圆,园中有方。
22.人们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它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
周代的玉雕工艺从形式上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差别。
23. 璧,一种礼器。
琮,祭地的玉器。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24.商代是酒器的组合,并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鱼纹地位突出,庙底沟类型鸟纹一再出现。
2.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在彩陶,造型之美其中体现在黑陶。
3.陶器的制坯方法:捏塑、泥条盘筑、轮筑三种。
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被视为现在车床的前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彩陶黄河流域是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有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类型⑴半坡类型: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人面鱼纹彩陶盆发现于西安半坡村,造型规整,彩绘以黑彩居多,纹样以宽带、三角、折纹等几何形为主,基本以直线构成,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
⑵庙底沟类型: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平底的盆和碗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彩陶以红陶衣绘黑彩为主,装饰纹样以几何形居多,如花瓣、条、窝、勾叶、圆点、方格。
一些彩陶采用了雕塑与彩绘结合的方式,如人头器口瓶。
⑶马家窑: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画,内壁常,有精美图案,外壁通体装饰。
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以平行线、弧线相间。
人物纹样数量极少,但舞蹈人纹尤其引人注目。
⑷半山类型:发现于甘肃和政洮河西岸的二阶台地。
器型:双耳罐、长颈壶。
装饰题材主要有网纹,菱格纹,三角纹,水波纹,垂弧纹,旋涡纹,圆圈纹。
以黑色的锯齿纹和红色的带纹相结合是其特色,构图以方连续采用有多,装饰严密紧凑,效果华丽。
⑸马厂类型:常见于青海。
陶制稍差,彩陶在陶器中所占比例最高。
以双耳或贯耳的壶和双耳翁居多,装饰以黑彩为主,也有黑红兼用。
内填各种细小几何形的四大圈是流行的纹样。
5.从夏朝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总结①夏朝的青铜艺术并不辉煌,但其抽象的兽面纹到商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陆羽对越窑的评价?答:陆羽在《茶经》中对越窑进行了高度评价,形容其“类冰”、“类玉”,越窑青瓷釉色或青或黄,匀净而温润。
2.唐代的银器在装饰方法上,有哪些?(鎏金)答:唐代银器的鎏金有两种形式,一是通鎏金,唐人称之为“金涂”等,一为主要装饰部位鎏金,即唐代常见的金花银器。
通体鎏金虽然金光灿灿,但仅具一色,在装饰效果上显得单调。
3.宋代丝绸图案的构图方式?答:宋代丝绸图案里,有两种较重要:即天下乐和一年景。
天下乐就是灯笼锦,图案主体是灯笼,有着吉祥的寓意。
一年景图案有两类题材组合,一是不同时令开放的花朵,一是不同时节使用的典型物品。
构图较满密,偶见人物纹,也有少量的禽兽纹,但主要还是以花卉纹样占主导,图案形象更加优美。
花卉构图常用缠枝和折枝,即令是折枝,也往往不直伸一杈,而要尽量翻转盘绕,曲折其势,以展现花卉的娇柔美妙。
4.明代的徳化窑瓷器的生产特点?答:德化窑主要生产的德化白瓷采用观音崎地处城关附近的优质瓷土,烧制的瓷器胎体致密,釉色乳白,由于材料原因,德化白瓷主要以欣赏、供奉为主,一般“不适实用”。
5.唐代瓷器有什么新发展、新进步?答:①产生了众多的名窑,如越窑、邢窑和定窑等,瓷器颜色由白向青发展②唐代对瓷器装饰的追求也是多方面的,装饰技法和题材丰富之极,器物造型丰富,由繁向简过渡③还有其瓷器的精良制作工艺④唐代的瓷器同域外联系极多,许多唐三彩使用的钴料来自波斯。
6.两汉的刺绣针法?答:有传统的辫绣(又称“锁绣”)针法,还有针脚整齐的直针平绣,即所谓的铺绒绣,其图案由连续的黑色菱格组成,每格约4厘米。
图案给人的感受是严整规矩。
7.汉代出土的马王堆出土织物的纹样?答:其出土的刺绣的纹样虽不尽相同,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大有风云流动之感,信期绣的纹样尤其细密,三种刺绣都有涡旋状纹样,方棋纹样则针法较为严谨,所以织物给人的感受是严整规矩。
丝绸图案中的几何的纹样最多,菱纹则为经典,出现更少的是植物纹样。
工艺美术史考复习资料.doc
红色的字为重点部分,绿字的是不会的。
希望大家好好复习。
与域外文明相比,中国的特点是典雅优美,工艺美术上的典范,正是两汉。
中国印染色彩的水平,长期领先于西方。
莲花和忍冬图案出现在六朝时期,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花草纹样。
唐代时期,中国所受西方的影响,都是被粟特消化、改造过的。
明式家具指的是明朝时期的硬木家具。
发明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以彩陶著称的文化类型哪些北方游牧民族,都喜好白色?蒙古族、藏族、契丹族元朝工艺美术还有一个近于唐而异于宋的现象。
元代的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清代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漆器的工艺手法都有?玉雕的工艺手法都有?线刻、薄意、浮雕、圆雕、镂雕、俏色雕、内雕、凹雕汉武帝的政治举措中,哪些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1、确立、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2、开通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意义。
六朝工艺美术成就最高的是?唐从唐朝开始,中国丝绸的图案题材大体便是哪些纹样?元代的工艺名家都有?黄道婆、朱碧山属于明代的工艺著作是?《天工开物》、《长物志》、《糅饰录》、《凝香绣港》唐代印染方法的是?绞缴、夹缴、腊缀、灰缴毛公鼎有铭文497字,是商代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代表秦代青铜工艺制作水平的,是陕西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凡游牧民族所在的地区和他们建立的政权,金银器都相当发达。
珍藏有我国唐代螺钿五弦紫檀琵琶和木画紫檀棋盘的,是日本的正仓院。
秘色瓷是六朝到北宋中期越窑生产的贡瓷。
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定、汝、官、越、钧五窑。
元代开始,棉布在中国普及推广,并逐渐取代了麻丝织物。
清朝金属工艺成就较高的是掐丝怯琅和宣德炉。
乾隆时期的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玉雕作品。
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140余件,重达10吨。
至战国时代,坚硬锋利的铁器已经普遍使用。
中国工艺美术基本特征的是?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实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原始陶器中属于黄河流域的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旋纹彩陶尖底瓶、舞蹈人纹彩陶盆、菱格纹彩陶、双耳罐、白陶、白陶鬻名词或小问答:错金银:错金银即金银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
(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
(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1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12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
(1)13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
(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
(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
(1)14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
(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
(1)15 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
(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
(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
(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1)16 何稠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
(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
(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
(1)17 窦师纶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
(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
(1)18 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
(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
(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1)19 联珠纹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
(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
(1)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
(1)20 金银平脱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
(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
(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1)21 雕漆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
(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
(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
(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1)22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
(1)宋金时代繁荣。
(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
在中原影响很大。
(1)23 影青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
(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1)24 皮囊壶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称“马镫壶”、“鸡冠壶”。
(1)有多种样式,(1)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
(1)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
(1)25 戗金银传统漆器品种。
(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1)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
(1)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1)宋代作品已极精美。
(1)26 青花以氧化钴为呈色剂,(1)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
(1)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
(1)因蒙古族尚白、尚蓝,(1)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1)27 满池娇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
(1)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
(1)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1)并延续到后世。
(1)28 渎山大玉海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
(1)造成于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宫廷贮酒器。
(1)呈色青黑,杂以白斑。
(1)外壁碾琢波涛中的海龙、海马等。
(1)形象丰满,造型雄武硕大,重约3500千克。
(1)29 斗彩明以来的一种彩绘瓷器。
(1)装饰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组成。
(1)创始不晚于宣德年间。
(1)成化斗彩最负盛名,(1)产品多为秀雅的小型器。
(1)30 顾绣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
(1)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
(1)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1)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
(1)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
(1)31 宣德炉明宣德年间(1)官府铸造的一批香炉等精妙铜器。
(1)铜料经多次熔炼,(1)有时,加入金银做装饰,(1)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
(1)仿制品很多。
(1)32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
(1)以铜为胎,(1)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1)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1)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
(1)33 《髹饰录》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1)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
(1)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1)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
(1)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
(1)34 明式家具以明代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1)制作年代延续到清初,(1)以苏州作品为典型。
(1)品类繁多、注重选材、做工考究,装饰简洁,(1)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
(1)35 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1)基本为御用器,(1)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1)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
(1)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
(1)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
(1)36 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1)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1)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1)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
(1)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
(1)37 吉祥图案一类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
(1)内容由题材的谐音、(1)寓意等手法组合而成。
(1)品类繁多,反映的观念也很庞杂。
(1)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极流行。
(1)38 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1)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
(1)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
(1)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画设计,在扬州雕成。
(1)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
(1)二、简答1 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主要有捏制、泥条盘筑和轮制三种。
(1)捏制适于制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规整。
(1)较大的器物常用泥条盘筑,(1)器物大多胎壁较厚。
(1)轮制出现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
(1)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前者早于后者。
(1)以快轮拉坯成型,可使胎体极薄。
(1)2 汉代漆器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为中国漆器的黄金时代。
(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广汉郡最为著名。
(1)广泛进入生活,社会上层往往拥有极多。
(1)胎有木胎、竹胎和轻巧的夹紵胎,(1)器形丰富,出现了多子奁盒等优秀设计。
(1)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1)也有针刻、扣口、金银片贴花和镶嵌等(1)。
装饰或严谨,或飘逸,题材以云气纹及云虡居多。
(1)3 两宋陶瓷风格典雅优美,(1)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
(1)瓷窑众多,并涌现了一批面貌独特,艺术卓越的著名瓷窑,(1)造型大多洗练清新,仿古成为重要潮流。
(1)装饰题材千姿百态,缠枝花和折枝花出现最多。
(1)装饰技法无所不包,刻花、划花、印花、绘画应用最广。
(1)釉色丰富,在传统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
(1)釉质滋润粹美,不少高档产品甚至仅以釉为饰。
(1)4 元青花和蒙古族的关系中国的青花瓷起源虽早,但长期低靡。
(1)元代,骤然繁荣,这与蒙古族文化关系密切:(1)蒙古族尚蓝尚白,青花瓷恰为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饮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数量众多;(1)蒙古族恶七重九,元青花的装饰带没有七层的,而九层的为数不少;(1)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造型颇多;(1)角端、云肩等一些题材也同蒙古族有关。
(1)多数元青花又烧造于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