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7陶艺创作教案
九年级美术下册7陶艺创作教学设计2人美版
7. 陶艺创作1教学目标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几种基本的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学会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物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形方法。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于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情感,获得愉悦的情绪。
3重点难点通过作品欣赏和网络课堂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拓展知识面。
学习并掌握陶艺基本成型发------泥条盘筑成型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课堂了解了陶艺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老师知道同学们早就手痒痒地想亲手体验制陶的乐趣了,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活动2【讲授】欣赏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到“陶艺馆”来参观,先来看看这一组动物题材的作品,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造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些作品的外观上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泥条一圈一圈地组合而成,这就是陶艺制作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成型方法------泥条盘制法,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取一小块黏土,先在手掌心搓圆,然后两只手掌相对搓成圆柱,再将它放在台面上,十指成弧形稍用力由中间向两边慢慢搓长,要求泥条粗细一致、表面圆滑。
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制作出泥条?泥条搓好了,你打算用它来塑造什么形象呢?你是独立完成单件作品,还是和同学合作制作系列作品呢?(各个小组边欣赏边讨论。
)活动3【练习】合作练习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纠正:*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黏土的干湿程度,及时调整。
*盘泥条时要边盘边压紧,作品内壁可涂湿泥浆增加牢固程度。
*作品表面可做装饰或刻花纹图案。
*组织开展“我们的陶艺作品展”,选一选、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件? *欣赏更多的作品,引导出其它的陶艺制作工艺。
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7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
2.泥条盘筑法。
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
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
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
《7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陶艺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泥板机、泥条机、陶土、陶泥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陶艺制作过程的视频、图片等。
3. 示范作品: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陶艺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4. 课堂环境:确保教室干净、整洁,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安静、有序地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 播放陶艺制作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课1. 介绍陶艺的历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陶艺的魅力。
2. 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
3. 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学生实践1. 发放陶艺制作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开始制作。
2. 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创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2. 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陶艺创作,并上传自己的作品到班级群里。
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陶艺相关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六)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人美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美术word教案 7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
2.泥条盘筑法。
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
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
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
7. 陶艺创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7. 陶艺创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的基础知识和陶艺创作的过程。
2.掌握陶艺创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3.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陶艺创作的过程和基本技巧。
2.学生创作设计的审美成果。
三、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创作出符合审美要求的陶艺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陶艺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方式,它既可以表现出自然界的美好,也可以表现出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陶艺创作。
2.知识点讲解(1)陶艺的基本知识①陶土的种类陶土主要有粘土和瓷土两种。
粘土是一种常用的陶土,多用于制作陶艺品。
瓷土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陶土,质地更为细腻,制作的瓷器比较坚硬且通透。
②陶艺的工具陶艺所需的器具有陶轮、陶刀、陶针、陶刷、刷盆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陶轮,它是陶艺制作的基础。
(2)陶艺创作的过程①准备工作首先要将陶土按照所需大小和种类分别取出并加水捏合,得到基础的陶胚。
然后再进行准备工作,例如打气泡、排气等。
②拉柄拉柄是陶艺的一种重要工艺,可以决定制作的陶艺大小、形状和曲线。
拉柄时需要将陶胚放于陶轮上,将双手抱住柄并慢慢冲击,尽量让拉出来的柄条宽窄一致,长度相差不大。
③整形整形是将拉柄完成后的陶艺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使其符合审美要求。
④刻花刻花是将整形好的陶艺胎进行雕刻设计,可以使陶艺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艺术感染力。
⑤修整和二次修饰在完成上述工序之后,对于一些细节部分,可以进行修整和二次修饰。
使得陶艺作品更加全面、完善。
3.教学实践学生首先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体验拉柄过程,熟悉陶艺的基本操作。
然后根据自己的模板和创作设计,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陶艺作品。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常用的陶艺工具完成陶艺作品。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创意创造的灵感,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人美版美术9年级下册 7陶艺创作 教案设计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并对动手制作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陶艺的六大基本步骤,学习并掌握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能独立制作一件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尝试练习、小组探究、微课展示等教学过程,找到陶艺制作的方法与规律,并能够大胆地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陶艺之美,对陶艺创作产生兴趣。
体验陶艺创作乐趣,从而理解、热爱中国陶艺文化。
教学重点: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创新方法设计作品。
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观看大师的陶艺成品与往届同学的陶艺成品,对比自己的设计稿,找出可以借鉴的创意。
有成功和失败的作品作对比,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上找不足、吸教训。
2、尝试局部陶艺创作,说出在制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再动手尝试中找答案,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
3、在微课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进行指导与讲述。
使学生快速的把握两种成型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准备:陶泥、泥浆、泥塑刀、喷壶、抹布、报纸、擀面杖课件、教材、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一、看图抢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陶艺工序。
1、今天主要学习制作、修整、装饰。
2、观看陶艺大师作品以及往届同学的陶艺作品,分析上节课陶艺的设计图,提出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运用抢答方式引课,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通过对比大师作品图片与往届学生烧制出来的作品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
二、小试牛刀,尝试体验。
1、拿出陶泥来进行局部尝试,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2、播放视频(利用微课,快速的展示两种陶艺的成型方法)。
学生说出视频中提出的注意事项。
①如何成型的?②泥块或泥条之间如何进行粘连?③泥条和泥板的粗细厚薄?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局部尝试,发现问题,教师解答,并用微课形式进行呈现,掌握其成型方法为接下来的正式制作打好基础。
三、课堂练习,制作陶艺作品总结出视频中出现的成型方法,写下板书。
最新2020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陶艺创作》教案2 人美版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1.认识陶艺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历史;赏析陶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应会:1、初步掌握手捏成型、泥条成型的几种技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技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要求: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创作一到两件手制法作品。
教学重点:陶器的手制或泥条成型法和装饰法的实践。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对作品造型和捏塑手法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课件、陶艺作品数件,陶艺教材,陶泥及陶艺工具。
教学环节:一.导入课题1、回忆童年玩泥情景。
2、展示几件陶艺作品,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制作方法作成的?再给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1、演示课件:赏析古代及现代陶瓷作品。
2、演示课件:演示几种陶艺手制法(1)演示手捏法:制作头像陶艺,手捏成型,细部修饰,挖空(必须)。
例如创作一件卡通恐龙的手捏作品,首先手捏大的外型,再利用工具和湿抹布打磨光滑,同时注意细节的装饰,最后挖空。
提问,为什么要挖空?不挖空,烧制时会炸裂(2)泥条成型法:(以制作圆形笔筒为例)先制作一块泥板,要求厚薄均匀,厚度1.5厘米,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展示正确的泥板。
接着搓泥条,粗细按作品大小来定,先搓成圆条,从中间向两边搓,先掌心再手指。
用力均匀,用泥刀切去泥条两头,以防空心。
评价学生搓泥条的情况。
将泥板要黏结的部分刮毛糙,刷泥浆,把泥条按压在泥板边缘,围合一圈,衔接好接口,去掉余泥,以此方法盘筑。
提问,还可以用泥条法进行什么创作?(3)泥板成型法(两人一组合作完成渔船的制作):在肌理布上,用手拍制成厚薄均匀的泥板,并留有一定厚度(约0.5厘米)。
提问,为什么要规定一定的厚度黏结,先把要黏结的部位用工具刮毛糙,再用毛笔刷上泥浆,最后把各面轻轻拼和,稍干燥。
提问,为什么要先把黏结面挂毛糙,再刷泥浆进行黏结操作。
为同学们自己创作最后一件练习作品提供一次动手的机会。
提问,为什么泥板的厚度不能太薄?3、内挖外雕成型内挖外雕成型是先根据器皿尺寸,打制一块稍大一点的泥坯,放在干燥处晾干;然后按设计形状(样稿)画线,将泥坯切割成造型形状的初坯,把造型内的泥料挖出;再将造型反扣,挖出底足。
《7陶艺创作》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陶艺创作》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是《陶艺创作》。
作为一门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美术课程,陶艺创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陶土的魅力,体验陶艺的乐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土的来源、分类和制作方法,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陶艺造型技巧和成型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中的专注度和学习态度,以及对于陶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通过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和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小组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陶艺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陶艺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土的来源、分类和制作方法,以及陶艺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陶艺造型技巧和成型方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创作,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简单的陶艺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寻找灵感,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并在下一节课带来与同学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7. 陶艺创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7. 陶艺创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材目标•了解陶瓷的来源、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陶瓷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熟悉中国宋代青花瓷的特点。
•能够运用陶瓷制作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了解陶瓷发展历程和现状。
•学生可以掌握陶瓷的制作方法和工具,并熟悉中国宋代青花瓷的特点。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件小型的陶瓷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陶瓷创作中的技法并将其运用到作品中。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陶瓷创作的创意思路引导。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套完整的陶瓷制作工具。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陶土及相关材料。
•教师需要在课前了解一些宋代青花瓷的相关知识,并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介绍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陶瓷的来源与发展历程。
•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陶瓷作品。
第二步:讲解陶瓷的制作方法和工具•向学生介绍陶瓷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第三步:学习中国宋代青花瓷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宋代青花瓷的典型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宋代青花瓷的独特之处,包括器型、釉色、图案等。
第四步:进行陶瓷创作•教师向学生展示陶瓷创作中的各种技法,包括拉胚、掐丝、刻花、切割、造型等。
•让学生使用已经学习到的陶瓷制作方法和工具制作一个小型的陶瓷作品。
•鼓励学生在作品创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步:学生作品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思路、制作技法和心得体会。
教学效果及评估•学生熟悉陶瓷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学生掌握了陶瓷创作中的各种技法。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小型的陶瓷作品。
•评估方式:学生作品评分和口头表现评价。
课后延伸•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陶瓷文化。
•让学生了解当代陶艺师的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更加高难度的陶瓷创作。
九年级美术下册《陶艺创作》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工作。
2.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陶艺创作的技法、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一件具有特色的陶艺作品。
3.小组间开展交流、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创作做好准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陶瓷艺术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陶瓷之美,激发他们对陶艺创作的兴趣。
2.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环境,如摆放一些实物陶瓷作品、悬挂陶艺图片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3.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陶瓷制品,了解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对陶艺创作的现实意义认识。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我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讲解陶艺创作的基本技法,如揉、搓、捏、拉坯等,并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技法的应用。
3.针对陶艺装饰方法,如刻、划、印、画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展示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简要介绍陶瓷烧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为学生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九年级美术下册《陶艺创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九年级美术下册的《陶艺创作》课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本案例以九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陶艺创作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掌握陶艺基本技法,并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将个人独特视角融入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本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期在美术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九年级美术下册《陶艺创作》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个体差异,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成长。
(二)教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陶艺制作技巧。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交时间:展览前一周。
5.深入了解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历程,选择一个时期或一位陶艺家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提交时间:本学期末。
作业布置说明:
1.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陶艺创作水平。
1.针对学生对陶艺的兴趣,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陶艺创作实践中。
2.考虑到学生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分层教学,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手法、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差异,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九年级美术下册《陶艺创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及制陶工艺。
2.学习并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捏、拉、擀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的陶艺作品。
3.学习陶艺的装饰手法,如刻、划、印、画等,能够将这些手法灵活运用于陶艺作品的创作中。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7陶艺创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下册
《陶艺创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陶艺创作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流程和技法,了解陶艺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了解陶艺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掌握陶土的分类、特性和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创意构思:学生需根据所学的陶艺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一个陶艺作品的初步构思,可以是器皿、雕塑或其它形式的创意表达。
3. 基础技能训练:学生需进行基础的陶艺制作技能训练,包括揉土、塑形、雕刻等基本操作。
此环节可结合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制作实践:根据创意构思和技能训练的结果,学生需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陶艺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2. 创新性:作品需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构思独特,形式新颖。
3. 技能性:作品应体现出学生的陶艺制作技能,造型规整,线条流畅。
4. 完整性:作品需完整呈现从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不得有明显的缺失或草率完成。
5.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并体现团队精神。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作品的构思是否独特,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技能性:学生的陶艺制作技能是否得到体现,作品造型是否规整。
3. 完成度:作品是否完整呈现了从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
4.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的协作情况,是否体现了团队精神。
五、作业反馈1. 教师点评: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小组内成员可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展示交流: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流能力。
九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教案 第七课 陶艺创作(第一课时)
知晓我国陶艺文化,关注生活中的陶艺之美,对陶艺产生兴趣。
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过程,感受制陶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创作出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5)再将圆筒一端涂满泥浆,砧合到笔筒底部,要粘结实。然后用刮刀切去筒底多余的部分,这样一个笔筒就做好了。
想一想,用泥板成型法还能做什么器皿?
三、课堂实践
通过学习,大家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赋予手中这块普普通通的陶泥以生命了吧,那还等什么呢,开始行动吧!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器物的基本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
3.陶艺创作中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泥板成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和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是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泥条盘筑成型法是……
学生先试着分析《菱纹彩陶双耳罐》的成型方法及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我喜欢曹志强的作品《苗家女》。作品采用了泥板成型法。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出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学生回答:杯子、花瓶、花盆等。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陶艺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学生用塑料袋把未完成的作品包好,在阴凉处保存,切不可放在窗台上暴晒。
( 1)请你说出教材中的作采用了哪些方法。品都成型。
( 2)你最喜欢教材上的哪件陶艺作品?为什么?
人美版美术9年级下册 7陶艺创作 教案设计
《陶艺创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艺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本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旨在通过学习本课,接触陶泥,感受到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使学生在创作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我国传统陶艺有基本认知,初步学习简单的成型方法,创作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和价值。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了解艺术特色。
观看陶艺创作示范步骤,动手练习陶艺成型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并加以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晓我国陶艺文化,关注生活中的陶艺之美,对陶艺产生兴趣。
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过程,感受制陶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创作出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研究法、探究性学习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
(2)搜集教学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物等。
学具准备:(1)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学习有陶艺制作方法的资料和相关历史,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2)准备陶艺创作的相关的用具,为创作作品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将准备好的陶瓷泥料、制陶工具放到工作台。
播放学生在陶瓷教室活动的图片。
你们知道图片里的同学在做什么?(答:他们在制陶。
)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件陶艺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陶艺创作。
(板书:陶艺创作)二、探究新知:谁来说说你所理解的“陶艺”是什么?(大屏幕显示课件:陶艺的名词解释。
欣赏古今陶瓷作品)给学生欣赏用陶土和瓷土制作出来的作品,请他们通过欣赏观察说出两类原料制作出来作品的差别是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概括:这就是陶瓷的两种不同的原材料,分别是陶土和瓷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陶土较瓷土来说成本低,较容易取得,作品给人的感觉较为朴拙,看起来很亲切。
2020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陶艺创作》教案1 人美版
《陶艺创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重点: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
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
教师总结陶艺步骤,展示课件。
)四、体验练习目标探究已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分组制作或个人制作作品完成教学目标。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作业:课后做一件陶器送给你最爱的人,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知识点: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
2.泥条盘筑法。
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
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
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第二段解释什么陶艺。
陶艺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的现代艺术。
陶艺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并经过火的“洗礼”,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段介绍陶艺创作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通过工艺成型表现其美感特征。
如,在陶瓷作品成型过程中,通过手工捏制表现出随意自由的味道;或通过拉坯形成快速流畅的痕迹,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它以独特的造型语言、材料质感和文化内涵,展示出古朴、自然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主课文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知道什么是现代陶艺、明白陶艺创作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部分,传统陶艺作品的赏析。
教材第24页左上方的图例为1924年出土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的《菱纹彩陶双耳罐》。
《菱纹彩陶双耳罐》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的代表,体现着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此罐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着既美观又实用的双半环耳,造型比例和外廓线的转折都非常考究。
形象浑圆、饱满,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彩绘以黑色为主,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衬托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
纹样为二方连续,有很好的平视效果,从陶器上部俯视则又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图样,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菱纹彩陶双耳罐》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中国是使用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能熟练地运用手工拉坯的技术,还能运用几何纹样绘制精美的图案。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
距今约1700多年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第二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欣赏。
教材第24页中下方和第25页图例均为我国当代优秀的陶艺作品,很多是近年来在陶艺大赛中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多变的造型、丰富的釉彩,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既避免了对于一些经典内容的重复,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做出个性化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长青现代陈若菊作者陈若菊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
作品《长青》形似一段老树干,朴拙随意却婀娜生姿。
自器口直通到底的曲线如树皮的纹理又似一股清流,其间镶嵌着如树种的小球,活泼天然,充满生机。
通体施水青色釉彩,恬淡自如,与器型、装饰浑然一体,生机勃勃。
华夏图腾现代祝大年这是著名陶艺家祝大年先生的代表作,钧釉陶瓷雕塑,表现的是华夏的象征,它是由海中的主宰——龙、陆地中万兽之王——虎、空中之冠——鹰三部分塔式重叠而组成的,粗质的陶胎上挂着厚薄不一的天蓝色釉。
作品造型稚拙粗犷,富于装饰性和韵律感,色彩单纯而又统一,非常有气势,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受到一致好评。
天地和融之地现代黄邦雄作者黄邦雄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
作品《天地和融之地》造型简练、丰满浑圆,既有民间趣味,又富于装饰感和时代感。
泥条的干裂、表面形体的凸凹变化、穿插的纹理,使器物产生巧妙交错的美感,充分体现出天与地完美融和的主题。
苗家女现代曹志强曹志强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陶艺作品《苗家女》采用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用粗犷的泥板表现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
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摒弃浮躁、沉静心灵之感。
同时该作品也弘扬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精神。
个体经营者——卖早点现代曾明玉陈云贵作者根据造型需要,将泥板、泥条旋转、扭曲、挤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泥的可塑性。
利用传统“观音手”的捏塑技巧表现人物,在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组织安排得巧妙。
色釉单纯,情趣质朴。
把传统技艺蕴藏于当代陶艺中,把写意手法融入到雕塑里来,具有很强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深度。
”金秋现代李泓作品的主体部分由泥板卷合而成,上缘切出不规则的条形呈微张状,神似秋天沉甸甸的谷穗,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金黄色的釉彩,稍显露深浅变化,带有淡淡的怀旧感,突出金秋的主题。
茶具现代方晓璐作品为泥板成型,显得着实厚重。
壶口和杯口呈现一种自由的形态,带着手工捏塑的自然痕迹。
托盘为黑白两色,极具装饰感。
随意流淌的蓝灰色釉彩与器型风格结合紧密协调,整个作品给人质朴天成的感觉。
第二板块:陶艺的创作方法。
26页左上角图例是陶艺创作时所用的工具。
文字与图例相对应,形象地介绍陶艺的三种成型方法:1.泥板成型法: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
2.泥条成型法:先搓好泥条,注意保湿。
用其盘制一些造型比较复杂、随意性强的陶器。
这种造型方法的优势在于,泥条可自由弯曲盘转,制作方便。
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自然盘旋的纹理,可增强其艺术特色。
3.拉坯成型法:将揉练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底并拉出泥筒,再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
在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知识后,安排“探究·交流”活动,“1.思考陶艺与生活的关系。
2.分析本课范例各采用了哪些成型方法。
”在此环节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6页下部图例为学生作品,第一件作品是采用泥板成型法成型的,用镂空与堆雕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整个作品显得粗犷结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第二、第三件作品是采用泥条成型法成型的,造型可爱。
第四件作品是手工捏制成型的,自然随性。
这几件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学习建议”栏目提出:“选择你喜欢的成型方法,尝试创作一件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
”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有把握的成型方法制作器物,然后创造性地装饰作品,完成创意作品。
“评价建议”栏目提出:“我了解了陶艺承载的古老文化和它的艺术特色,学会了简单的制作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与填写评价表的方式,就以上问题进行评价。
口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事先准备好评价表,课上组织学生填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我国陶艺的传统有基本的认知,初步学会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器物,完成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2.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陶艺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
观看陶艺创作示范步骤,动手练习陶艺成型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装饰器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陶艺之美,对陶艺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过程,感受制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2课时)四、教学建议(一)对教材处理的建议1.充分认识学习陶艺创作的意义中国大约在9000至10000年前已经开始制作陶器,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经烧造出装饰精美的彩陶和造型典雅的黑陶。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
距今约1700多年东汉,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
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亲自动手制陶更让学生有机会领略制陶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但实际上,有部分学校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开设陶艺课,学生不能体验制陶的过程,这的确是一种遗憾。
教师应创造条件上好本课,可以因陋就简,没有陶艺教室,教室亦可;没有工作台,课桌上铺张报纸都行;没有陶泥,本地的胶泥、红土也是很好用的。
2.注意本课与其它课程相关知识的联系学生对于陶艺创作并不陌生,可以说,他们都是玩泥巴长大的。
橡皮泥、软陶我们也都接触过,小学美术课里也有陶艺课。
因此,教师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迁移。
另外,中国的现代陶艺与西方现代艺术关系密切,建议增加对西方现代陶艺作品的了解,这样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东西方现代陶艺的特点及相互的影响。
(二)直观教学更易理解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书上图例中的作品,看看采用了哪种成型方法,给人怎样的感受。
可以播放陶艺成型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和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
教师演示制作笔筒、从泥板成型到装饰完成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学习到陶艺创作方法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