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题目解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是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包含着新植物的幼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成新的植株。
2. 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
题目解析:种子在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它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植物后续的生长提供支撑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
之后才会生长出茎和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活动。
3.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题目解析: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这些物质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同时,根向土壤深处生长并向四周扩展,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植物倒伏。
4.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题目解析: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使枝叶能够合理地分布在空间,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等。
茎内有导管和筛管等结构,导管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花等器官,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花、果实等部位。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是()。
A. 红薯B. 月季C. 大蒜答案:B题目解析:红薯一般用块根繁殖,大蒜用蒜瓣(鳞茎)繁殖,而月季是用种子繁殖或者扦插繁殖,这里强调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所以选月季。
2.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A. 阳光、土壤、水分B.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C. 肥料、水分、空气答案:B题目解析: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和肥料。
种子在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根容易突破种皮;同时需要充足的空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为萌发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能保证种子内酶的活性,促进萌发过程,所以选B。
3. 植物的根向()生长。
A. 有水的方向B. 有肥料的方向C. 既有水又有肥料的方向答案:A题目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总是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这样能保证植物获取足够的水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4分)1.从甲地到乙地,甲用了40分钟,乙用了38分钟,丙用了36分钟,()的速度最快,()的速度最慢。
A.甲B.乙C.丙2.在行驶的船里,坐在船中的人,相对于船身是()。
A.运动的B.静止的C.无法确定3.某科学学习小组制作了自己的“过山车”,并且与其他小组进行了比赛。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根据“过山车”轨道设计要求画设计图B.搭建“过山车”轨道时,根据情况对设计做小调整C.把工作分为设计、搭建、测试、完善,组内成员每人完成其中一项4.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的快慢()。
A.一定是相同的B.一定是不同的C.可能是不同的5.小球在斜面上是()下来的。
A.滑动B.滚动6.正常人骑行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A.1m/sB.5m/sC.20m/s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在往后退,这时我们选定的参照物是();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2.把玻璃球放到斜面顶端时,玻璃球将会()下斜面,把立方体木块放到斜面顶端时,木块将会()下斜面。
3.苹果落地做的是();树叶飘落做的是()。
4.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3次数据的()。
5.可以利用()、()、细绳等工具,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6.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在城市里,我们通常用比较常见的连锁店作为标志,说明位置。
()2.跑完100米,小刚用了19秒,小红用了15秒,小刚跑得更快一些。
()3.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在做直线运动。
()4.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平移。
()5.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列车是静止的。
()6.沿盘山公路上山的优点利用斜面原理可以省力,缺点是要多走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一、填空题(22分)1、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可能也会不同。
2、人在行走时,身体的运动形式是直线运动,手臂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3、车轮在地上的运动是滚动,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是滑动。
4、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5、六棱柱在斜坡上运动时,当坡度较低时,六棱柱的运动形式是滚动,当坡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六棱柱的运动形式会变成滑动。
6、组装“过山车“轨道时,我们应先从起点开始组装,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终点,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因为材料不足而导致不能完成”过山车“的情况,又能提高效率。
二、判断题。
(10分)1、有的物体是永远不会运动的,如楼房、树木。
×2、参照物必须是绝对静止的物体。
×3、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只需说明方向即可。
×4、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是静止的。
×5、桌球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6、橡皮、铅笔和乒乓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都是滑动的。
√7、高度越高,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慢。
×8、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是相对的。
√9、组装“过山车“时高度够高就是好。
×10、要确定“过山车“的位置,首先确定方位。
√三、选择题。
(22分)1、“XXX家在XXX家正东方向300米处”在这句话中,300米是参照物。
A。
300米 B.XXX家 C、XXX家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选择另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A.假设不动的物体B.高大的建筑物 C、颜色鲜艳的物体3、滚动的易罐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A.曲线B.直线4、从甲地到乙地,甲用了40分钟,乙用了38分钟,丙用了36分钟,丙的速度最快,甲的速度最慢。
A.甲B.乙 C、丙5、下列关于弹簧摇马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弹簧摇马人马身是摆动,弹簧是振动。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当我们在等公交车时,我们看到公交车和我的位置变化是〔〕。
A.方向变了B.距离变了C.距离和方向都变了2.钟摆的运动是〔〕。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既不是直线运动也不是曲线运动3.小欣围着小云做圆周运动,那么小欣的位置相对小云来说〔〕。
A.只有方向变了B.只有距离变了C.方向和距离都变了4.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标准是〔〕。
A.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B.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 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距离的长短5.真正的赛车时速要到达〔〕千米以上。
A.100B.200C.3006.草原上的猎豹会捕捉羚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羚羊奔跑得速度都比猎豹慢B.有一些羚羊跑得比猎豹快 C.羚羊奔跑得速度都比猎豹快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1.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
2.像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发动跑步,车辆行驶,卫星上天……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的。
3.树上的苹果熟了落下来,苹果的运动类型是〔〕,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荡着秋千的运动类型是〔〕。
4.短跑运发动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米/秒。
5.在田径运动会上,我们通常使用〔〕来比拟不同运发动的运动快慢。
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时,物体是运动的。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2.滚动的物体一定是在做曲线运动。
〔〕3.在地上滚动的皮球同时有平动和转动这两种方式。
〔〕4.小球与起点的实际路线就是小球与起点的空间直线距离。
〔〕5.“过山车〞运动时我们无法描述它的位置。
〔〕6.物体在斜面上不能静止,都会滚落下来。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请把以下交通工具 1 小时内通过的距离用线连起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可以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是()。
A.时间B.速度C.距离2.小明走100米,用了2分钟,他的速度是()。
A.50米/分B.100米/分C.50米/秒3.橡皮要平铺一层盒子()摆放,才能放得最多。
A.立着B.平放C.都一样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的房屋和树木是()的。
A.静止的B.运动的C.不确定5.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运动的,是因为它的()发生变化。
A.位置B.大小C.颜色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1.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判断方向,用()测量距离。
2.我们的“过山车”,让小球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进行加速;通过()控制小球的运动方向。
3.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4.树上的苹果熟了落下来,苹果的运动类型是(),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荡着秋千的运动类型是()。
5.坐在汽车上的人们,在汽车急刹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倾斜,当汽车起步的时候,乘客的身体会向()倾斜。
6.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两种。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设计过山车的轨道坡度不用变化。
()2.有了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3.猎豹比羚羊跑的快,所以猎豹会追到羚羊并把所有羚羊都吃光。
()4.物体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5.小球与起点的实际路线就是小球与起点的空间直线距离。
()6.斜面上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连线题。
苹果落地过山车直线运动推箱子曲线运动火箭发射五.简答题(共4题,共30分)1.速度相同、并排行驶的两辆汽车,怎样判断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小枫同学在比较不同小球在相同的轨道上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得到三个不同的数据,他随意选了一个实验数据作为最终的测量数据,这样的做法正确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3.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选择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这个时候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公路上的路灯为参照物,这个时候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每个问题至少写2个物体)4.如图所示,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第一单元:天气与季节1. 什么是天气?A. 空气的湿度和温度B. 云朵的大小和形状C. 日光的强弱和方向2. 季节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A. 地球公转B. 地球自转C. 月亮公转3. 在春天,天气一般是怎样的?A. 天气温暖,雨水多B. 天气寒冷,雪花多C. 天气炎热,晴空万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声音1. 以下哪种声音属于噪音?A. 鸟儿的歌唱声B. 汽车的喇叭声C. 风吹过树叶的声音2.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A. 通过空气传播B. 通过水传播C. 通过光线传播3.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保护听力?A. 经常听音乐B. 佩戴耳机听声音C. 远离噪音的场所第三单元:物体都有质量1. 下面哪个选项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A. 温度计B. 电流表C. 秤2. 质量越大的物体对力的反作用越_______。
A. 小B. 大C. 相等3. 将一个重书包放在桌子上和轻书包放在桌子上,桌子对两个书包的反作用力相同吗?A. 相同B. 不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做功1. 以下哪个不是属于做功的活动?A. 吃饭B. 举重C. 跑步2. 力的作用点和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时,力对物体的做功是__________。
A. 正功B. 负功C. 不产生功3. 用手推一辆自行车,手对自行车做了功,自行车对手做了__________。
A. 正功B. 负功C. 不产生功第五单元:空气与水1.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空气占据了宇宙中的所有空间B. 水占据了宇宙中的所有空间C. 空气只存在于地球上2. 以下哪种物体可以漂浮在水中?A. 木块B. 铁块C. 石块3. 水可以变成什么形态?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态C. 液态、气态、粉末态第六单元:植物的特点1. 植物可以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2. 植物如何吸收养分?A. 通过根吸收B. 通过茎吸收C. 通过叶吸收3. 植物通过什么进行繁殖?A. 子实体B. 果实C. 根茎以上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祝你好运!。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习题及答
案
单元测试题
1.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答案:心脏
2.身体最软的部分是什么?
答案:舌头
3.我们常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事物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答案:眼睛
4.我们用什么感官来嗅闻气味?
答案:鼻子
5.我们用什么感官来感受痛觉和触觉?
答案:皮肤
6.身体最重的骨头是什么?
答案:脊椎骨
7.我们进行视觉感知的器官是什么?答案:眼睛
8.用来嘗试食物味道的器官是什么?答案:口腔
选择题
1.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
A. 大脑
B. 心脏
C. 肺
D. 肝脏
答案:B
2. 身体最软的部分是:
A. 脑
B. 舌头
C. 胃
D. 肺
答案:B
3. 以下哪个感官可以嗅闻气味:
A. 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嘴巴
答案:C
4. 以下哪个感官用于感受痛觉和触觉:
A. 眼睛
B. 鼻子
C. 皮肤
D. 嘴巴
答案:C
5. 人体最重的骨头是:
A. 头骨
B. 脊椎骨
C. 胸骨
D. 手指骨
答案:B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对号⼊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单元⾥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
请将它们对号⼊座吧!科学关键词:蚯蚓、喷洒农药、⼟壤、壤⼟、抛洒垃圾、蒸发⽫、腐殖质、种植绿肥、黏⼟、烧杯、收集树叶和粪便沤肥、开窑烧砖、酒精灯、沙⼟、开⼭毁林、放⼤镜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1、⼈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壤。
2、图1所⽰的是实验室常⽤的加热的⼯具:酒精灯。
3、常见的三类⼟壤:沙⼟、黏⼟、壤⼟。
4、植物⽣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
5、对贫瘠的⼟壤加以改良的⽅法: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图2所⽰是⽼师给我们做实验时⽤来⼲燥⼟壤的仪器:蒸发⽫。
7、⼟壤天然的“犁”:蚯蚓。
图3图1图2图48、⼈类对⼟壤的破坏⾏为: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毁林。
9、图3是我们为了⽐较沙⼟和黏⼟的不同⽽借助的观察⼯具:放⼤镜。
10、图4是实验室⾥常⽤的盛液体的容器:烧杯。
11、适宜⼤多数植物⽣长的⼟壤:壤⼟。
12、⼟壤中渗⽔性能最强的⼟壤是:沙⼟。
⼆、⽕眼⾦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看谁找的准⼜快)1、下列⼩动物在⼟壤⾥⽣活的是( A 、B )。
A. B.C. D .2、腐殖质是由( B )变成的。
A.泥⼟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D.岩⽯3、能够改良⼟壤,并在成肥中发挥重要作⽤的是( C )A.蜗⽜B. 蚂蚁C.蚯蚓D.青蛙4、能保护家乡⼟壤的活动是( C )A. B.蚯蚓鱼屎壳郎挖⼟烧砖抛洒垃圾翠鸟C. D.5、⽐较沙⼟、黏⼟和壤⼟的渗⽔性时,保持相同的量是( ABC )A.相同多的⼟B.倒⼊相同多的⽔C.同时把⽔倒⼊D.⼟的颗粒要相同6、三种⼟壤中渗⽔性最差的⼟是( A )A.沙⼟B.黏⼟C.壤⼟三、实验对对碰(把实验的具体操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要研究的问题对应连接起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要研究的问题四、⼩⼩分析家。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人类的“第二张嘴”是指()。
A. 手B. 脚C. 嘴巴D. 耳朵答案:A2. 汽油是用来()的。
A. 发电B. 烧火C. 给机器加油D. 消毒答案:C3. 小张在身体的呼吸道里吸入了空气中的细菌,为了防止感染,他应该()。
A. 不处理B. 立即去医院看病C. 把空气吸入胸腔D. 多喝水答案:B4. 吹气球时,气在哪里?()A. 在气球里B. 在手里C. 在口里D. 在地上答案:A5. 森林是地球的()之一。
A. 肺B. 心脏C. 脚D. 大肠答案:A二、填空题:6. 人的身体需要()才能生存。
答案:食物、水、空气等7. 森林是地球的()。
答案:肺8. 鼻子和嘴巴是人体的()。
答案:呼吸道9. 加油站是用来()的。
答案:给机器加油三、简答题:10. 什么是呼吸道?人类为什么需要呼吸?(不少于15个字)答案:呼吸道是人体内的管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
人需要呼吸是因为需要向身体供应氧气,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1. 请你以“如何保护森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个字的短文。
答案:大家应多植树,不乱扔垃圾,遵守森林内的规定,不随意采摘嫩枝嫩叶,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
附加题:请列举出任意三种空气污染的来源。
(不少于10个字)答案: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燃煤为主的供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2.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3.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4.土壤可分为()、()。
1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它们被称为()。
16.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越多,土壤越肥沃。
17.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的,比较()。
18.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通过增加()常用的方法有()和()、()。
19.蚯蚓是“土壤()”和“改良()”。
20.迄今为止,从土壤中发现()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个土壤动物。
2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植物提供了(),也为人类提供了()和制作物品的()。
土壤是()和()的共同家园。
24.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6.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里,降低了土壤的(),同时也阻碍了植物()的发育,和对()、()的吸收和利用。
27. ()、()、()、()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
28.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
二.选择题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⑴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⑵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⑶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⑴泥土⑵动植物遗体⑶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⑴蜗牛⑵蚂蚁⑶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⑴挖土烧砖⑵植树造林⑶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⑴农药⑵化肥⑶枯草⑷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⑴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⑵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⑷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⑴.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⑵.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⑶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⑷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实验结论:.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沙土黏土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握成团3.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4.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5.土壤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6.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7.假如没有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8.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在(田野)、(花圃)、(水塘边)等地方有土壤。
2. (蚯蚓)、(屎壳螂)、(青蛙)、(蚂蚁)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8. (陶器)、(砖瓦)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 (沙)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最大),(黏)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最小)。
13.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4.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
1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6.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7.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黑)的,比较(肥沃)。
18.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1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0.迄今为止,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24.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很大损害。
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6.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里,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7.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
28.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二.选择题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⑵)⑴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⑵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⑶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⑵)变成的。
⑴泥土⑵动植物遗体⑶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⑴蜗牛⑵蚂蚁⑶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⑵)⑴挖土烧砖⑵植树造林⑶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⑶)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⑴农药⑵化肥⑶枯草⑷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⑵)。
⑴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⑵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⑷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⑶)。
⑴.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⑵.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⑶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⑷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 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答︰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 答︰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答︰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说明土壤里有黏土、沙粒。
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答︰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实验结论:.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3.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⑴用放大镜看。
⑵. 用手捻。
⑶握成团。
⑷.到图书馆查资料。
⑸向当地的农民请教。
4.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答︰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土壤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答︰.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 ⑴.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⑵. 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沙土 黏土 用放大镜看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用手捻 粗糙 细腻 握成团不能 能答︰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吃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7.假如没有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假如没有土壤,动物、植物、人类将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