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法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的研究范围,仅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针对古代汉语特点来解读文言文。研究目的,利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结构类似,来探讨语法分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结构语法分析

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这种文章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较大,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遇到课外的就有的束手无策,只能瞎蒙乱猜,明显知识迁移能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用学生的话说:“有的字词不认识,没学过。”其根本原因在于文言文教学中强调字词句积累是零散的,有限的,没有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来作为依据。

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学好文言文必须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点。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古代汉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⑴古代汉语大多数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字一词

⑵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

⑶古代汉语中有通假字

⑷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能够活用

⑸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

古代汉语又与现代汉语有着相同的地方。从二者的关系上看,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其语法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二者语法的基础变化不大或可以说相对稳定,都可以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句子结构成分来描述,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存在,其性质没有变化。现代语法句子结构成分一般形式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利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句子的构成成分相同来分析古代汉语,理解也就相对比较容易了,并且可操作性强。

1、一般句子

与现代汉语句法相同的句子,即由“(定)+主+[状]谓+(定)宾”构成。(“====”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如现代汉语中:(小明)的爸爸[昨天]钓(一条)(大)鱼。在古代汉语中,也有相同的语法结构,翻译较方便,如:“晋侯、秦伯围郑。”(《左传》)主谓宾清楚,可译成:“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可以对应直译,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比较常见,不是难点。

2、特殊句子

上文中提到了古代汉语中特殊句式,其亦可用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来分析。

⑴判断句:其特点是表示判断,可用“……者,……也”及其变体,用副词“乃、则、即、皆”和助词“耳”等表示判断,其表判断的谓语动词形式多样,但其语法结构中主语、谓语明显。如:“楚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刘备天下枭雄”,翻译时加上判断的谓语动词即可。

⑵被动句:表示主谓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在古代汉语中其常见形式有“于、见、为、被”等标志词表被动,如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两句,⑶省略句:在古代汉语中句子中常省略某词或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的现象,其中不少省略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翻译成现代汉语要相应补出。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来补出所省略成分,这也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例如:①“女婉贞,年十九,(婉贞)自幼好武术,(婉贞)习无不精。”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③“屠惧,投(之)[以骨]。”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可发现①句缺主语,②句缺谓语,③句缺宾语。

⑷变式句:这是比照现代汉语说的。古代汉语中的语序多有变化:大致可分为:

a、宾语前置句:宾语本应在谓语之后,但在古代汉语中却又有放在谓语之前。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宾语应当放在谓语后翻译,那么我们只要找出宾语,判断是否宾语前置句,就能准确理解了。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b、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定语本应当在所修饰词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放在所修饰词后的情况,这种句式为定语后置,根据句子结构成分语法分析,划出句子成分。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c、介词结构后置句: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短语一般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常置于谓语动词后作补语了,根据句子结构构成分语法分析,找出其成分,翻成现代汉语时还原到谓语前。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古代汉语词类大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虚词的判断也可用这种语法判读。

文言文中虚词相对较少,但用法灵活,各种资料中已对高中阶段常用虚词作了详细分类、举例,但不易理解,难以识记,本文从语法分析角度归类举例,不求全备,只求理解简单明了。先从高中阶段常见的虚词中排出两类作分析:

⑴介词: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乎、为、以、固、于、与”等。介词一般用

在名词、代词和名词性词组前,构成介词短语表方向、对象等的词,在文言文中一样充当状语,翻译很灵活。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表对象)“向”

②请[以剑]舞(表工具)“用”

⑵连词:

文言文中连词有“而、且、以、与”等。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

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依据句子结构成分划分,可判断分析连词

的位置、关系,进而准确翻译。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②夫夷以近,则至者众(表并列)

虚词的译法灵活,只要依据语法分析,把握虚词特点,不难判断词性,

推断词义,学好虚词。

综上所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区别,但二者又有着共同点,只

要我们针对古代汉语特点,把握二者共同点,运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在学习文言文时就不会无据可依,完全凭感觉那么尴尬了。但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字词句的积累和熟读背诵为前提,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知识,这些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语法分析在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希望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老师和学生有一点启发,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钱威徐越化主编.

2.《汉语语法理论》安师大出版社1990年5月朱景松主编

作者简介:唐华,男,1977年3月生,汉族,安徽淮南,本科,中教一级。现工作单位:淮南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中部,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