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IT和信息管理投资占比:衡量企业对于IT和信息管理的投资水平。
这个指标可以考虑企业在IT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
入比例。
2.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衡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包括企业
在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3.信息系统效率: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包括用户响
应时间、系统故障率、系统维护成本等指标。
4.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
安全等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培训等指标。
5.信息化管理水平: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管理、IT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果:衡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
包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等指标。
7.信息化支撑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人员
的素质、信息技术开发能力、IT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不
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重视和侧重点。
在设计和使用指
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管理体系,以及行
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落地。
通
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信息化投资,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的阶段性演进及其指标设置
下三 个方面 :. a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和预测 , 日本企 如
业 采 用 第 三 利 润概 念 来 评 价 MI 经 济 效 益 ; 罗 斯 将 投 资 S的 俄
经 济 效 益 系 数 作 为衡 量 I s经 济 效 益 的 基 本 指 标 来 测 量 系 统 运 行 后 经 济效 益 的提 高 等 。 b 对 信 息 系 统 本 身 质 量 的 评 价 。 .
外 部 界 限 , 信 息 能在 组 织 内部 和 外 部 畅 通 无 阻 地 流 动 和 共 使 享 。这 两 者 综 合 地 反 映 了信 息技 术 在 企 业 中 应 用 的状 况 。而 从 人 们 的思 想认 识 角 度 来 讲 , 们 对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的 理解 是 人
c对 信 息 系统 进 行 多 指 标 综 合 评 价 。考 虑 到 信 息 系 统 是 一 个 .
展 、 理 再 造 和 制 度 创 新 等 方 面 向 信 息 化 转 变 的 过 程 。基 于 管
我 国 企 业 多为 中小 企 业 , 金 缺 乏 、 力 不 强 等较 为 普 遍 的现 资 实
从作为 自动化的工具和信息 沟来自的手段 , 到决策支 持直至促
使 企 业 运 作模 式 和组 织 结 构 的变 化 , 一个 相 当漫 长 的 学 习 是 与适 应 的 过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业 在 向 信 息 化 建 设 较 为 成 企
功 的 企业 学 习 的 同 时 , 在 不 断 地 总 结 自己 在 信 息 化 道 路 上 也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 断 加 深 对 企业 信 息 化 的 认 识 。 不
实 , 对 WT 框 架 下 国 际 市 场 竞 争 的 新 形 势 和 新 要 求 .建 面 O “ 设有 效益 的信 息 化 ”成 为 理论 上 和实 践 上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 国 内对 于信 息 系 统 评价 或 预测 的 已有 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以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是一种评估企业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方面的成熟度和发展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1. 技术基础设施:评估企业的硬件设备、网络和软件系统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需求。
2. 数据管理:评估企业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数据安全性、数据质量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
3. 工作流程优化:评估企业的工作流程是否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 客户体验:评估企业是否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包括个性化服务、响应速度和便捷性等方面。
5. 组织文化和人才培养:评估企业是否有鼓励创新和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环境的组织文化,以及是否有培养和吸引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的机制和策略。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和发展阶段进行调整和定制,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并促进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信息化程度衡量指标
信息化程度衡量指标1. IT投入比例:以企业的IT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通常情况下,IT投入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越大,信息化程度越高。
2. IT人员比例:以企业IT人员数量占总员工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IT人员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越多,信息化程度越高。
3. 业务流程自动化比例:以企业中已实现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数量占总业务流程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业务流程自动化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在业务处理方面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化程度越高。
4. 数据化程度:以企业中数据化的业务数量占总业务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数据化程度越高,说明企业在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越强,信息化程度越高。
5. 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以企业中采用新技术应用数量占总技术应用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越强,说明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越强,信息化程度越高。
6. 系统集成程度:以企业中已实现系统集成的系统数量占总系统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系统集成程度越高,说明企业各类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越高,信息化程度越高。
7. 网络化程度:以企业中已连接网络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网络化程度越高,说明企业的信息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程度越高,信息化程度越高。
8. 信息安全保障程度:以企业中已采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系统数量占总系统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安全保障程度越高,说明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措施越完善,信息化程度越高。
9. 信息化培训和教育程度:以企业中接受过信息化培训和教育的员工数量占总员工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培训和教育程度越高,说明企业的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越强,信息化程度越高。
10. 用户满意度:以企业中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满意程度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这里介绍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得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共22项,如表9—1所示。
表9—1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得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程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得地位:最高领导者就是一把手,得lOO分:就是二把手得70分;就是三把手,得50分;就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得级别设置: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B:CIO得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若A为0分,则该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A+B得分为该要素得得分。
(3)信息化规划与预算得制定情况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与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得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信息化投入总额得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什、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得直接费用)、通信设备投入(通用设备、维护费用投入)。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近三年平均得本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得,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计算机拥有量得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得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与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得PC机。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4、网络性能水平(分)企业网络得出口带宽小于128K(含)得30分:在128K~512K(含)之间得50分:在512K~2M(含)之间得7O分;在2M~10M(含)之间得80分;在10M~100M(含)之间得90分;在100M以上得100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信息化管理与运作》机考2套标准真题题库及答案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信息化管理与运作》机考2套标准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 系统测(调)试是在()阶段完成的。
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运行与维护2. 信息(技术)革命具有技术()等特征。
A 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B 网络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C 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数字化D 科学化、平民化、集成化、高新性3. ()是标准的本质特征。
A 科学B 统一C 重复D 逻辑4. ()不是信息化组织机构的主要部门。
A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B 系统外包与管理部C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D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5. 根据模型或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不同,评价方法被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属于主观赋权法。
A 层次分析法B 主分量分析法C 因子分析法6. 项目计划的种类很多,但()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项目计划。
A 综合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计划B 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C 范围计划、进度计划、干系人管理计划D 沟通计划、质量计划、采购计划7. 软件或信息系统等信息产品的使用与其应用环境(如硬件和操作系统等)紧密相关,它体现了信息的()。
A 系统性B 集成性C 不可分性D 整体性8. 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人员培训、记录文件等方面的成本属于()。
A 开发成本B 设备成本C 维护成本D 运行成本9. ()是指信息在生成利用全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用户篡改(信息内容认证)。
A 可用性B 保密性C 认证性D 一致性10. 以下哪个工作不属于风险监控的范围?( )A 风险计划B 风险跟踪C 风险披露D 风险管理审查会议11. 教材罗列了许多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不在其中。
A SWOT矩阵法B 价值链分析法C 层次分析法D 波特五力模型A 测量B 决策C 评价D 比较13. RFID是指()。
信息化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信息化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保障集团统一信息平台的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优越性,使集团信息平台成为有效益的业务管理平台。
根据《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试行)》(什么什么 [2009]19号)与《什么什么什么有限公司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信息化工作考核由公司考核小组组织实施。
二、信息化考核列入公司考核的基础管理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
信息化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四、本办法未尽事宜,在执行过程中再行完善。
五、本办法自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起执行。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就对信息化综合评估指标进行研究,相继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Ⅱ和信息化评估指标ⅡE等。
国家统计局经过多年对信息化评估指标的研究,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来进行分析与评估信息化水平。
目前,企业信息化传统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等6部分21个指标组成。
该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重视度(分)、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决策信息化水平(分)、网络性能水平(分)、计算机联网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网络营销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人力资源指数(分)、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增长指数等,这些指标能较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化作为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云计算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出现,传统指标评估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估云计算模式下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急需构建新模式下的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在郭春丽等研究论文基础上,添加及更新了17项云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标,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来评估湖南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和水平。
上述指标较全面地包涵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方面情况,如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化响应速度、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对决策的支持状况、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等方面,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较真实地全面的测量和评估。
XXX公司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价指标
XXX公司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一、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1.系统完整性:评估信息系统是否具备全部所需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以及是否能够支持业务的正常运作。
2.系统稳定性:评估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是否存在系统崩溃、故障、延迟等问题。
3.系统响应速度:评估信息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4.数据安全性:评估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备份、防火墙等安全措施的完善程度。
5.用户友好性:评估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操作是否方便,用户体验是否良好。
6.系统可扩展性:评估信息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公司业务的发展变化,是否支持模块化、组件化的扩展。
7.系统资源利用率:评估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包括硬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8.问题解决速度:评估信息系统问题的解决速度,包括用户反馈问题的响应速度以及问题的解决时间。
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1.安全策略制定:评估公司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并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和培训。
2.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公司是否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机制。
3.访问控制:评估公司是否对信息系统进行了访问控制,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
4.信息备份与恢复:评估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备份与恢复机制,包括数据备份、灾备方案等。
5.安全事件响应:评估公司对于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包括事件发生后的追踪与分析。
6.安全培训与教育:评估公司是否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7.安全合规性:评估公司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信息安全合规。
三、信息化支持业务发展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1.业务支撑效率:评估公司信息化系统对业务的支撑效率,包括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数据的及时交付等。
2.业务创新能力:评估公司信息化系统对于业务创新的能力,包括是否能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业务变革等。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平台等。
相关指标包括企业硬件设备覆盖率、网络覆盖率、软件平台覆盖率等。
二、信息资源利用指标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知识等。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和分发的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系统应用指标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
相关指标包括系统使用率、系统更新速度、系统可靠性等。
四、信息安全指标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等。
五、信息素养指标信息素养是企业员工应对信息化环境的基本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等。
相关指标包括员工信息素养的培训率、信息化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六、信息化投资指标信息化投资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包括投入资金、人力资源和时间。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化投资的比例、投资回报率等。
七、业务流程优化指标业务流程优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相关指标包括业务流程优化的效率、质量和成果。
以上是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些示例,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会有所差异。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以便了解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优劣,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信息化投入标准
企业信息化投入标准
企业信息化投入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和资源。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和标准,可以帮助您评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是否合理和有效。
1. 信息化战略:企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化战略,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这个战略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一致,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 硬件投入:企业需要购买和维护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硬件投入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并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3. 软件投入:企业需要购买和维护各种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
软件投入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并考虑软件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4. 人力资源投入:企业需要招聘和培训各种信息技术人才,如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分析师等。
人力资源投入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并考虑人才的质量、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5. 信息安全投入: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如建立安全策略、部署防火墙、进行数据备份等。
信息安全投入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并考虑各种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6. 信息化效益评估:企业应该定期评估信息化投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这个评估应该基于实际数据和指标进行,如生产效率、市场份额等。
总之,企业信息化投入标准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战略规划、硬件设备、软件应用、人力资源、信息安全以及效益评估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且有效的信息化投入标准。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5)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5)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5)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5)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5)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5)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5)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5)3.1 网络基础设施 (5)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5)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5)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5)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5)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5)4.3 供应链管理(SCM) (5)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5)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5)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6)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6)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6)7.3 人才激励机制 (6)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6)8.1 项目规划与立项 (6)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6)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6)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6)9.1 IT运维管理 (6)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6)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6)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6)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6)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6)10.3 合规与审计 (6)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6)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6)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6)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6)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6)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6)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7)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8)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8)2.1.1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8)2.1.2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 (8)2.1.3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 (8)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9)2.2.1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构成 (9)2.2.2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9)2.2.3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实施与优化 (9)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9)2.3.1 信息化政策的作用与制定原则 (9)2.3.2 信息化制度的类型与内容 (10)2.3.3 信息化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0)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10)3.1 网络基础设施 (11)3.1.1 互联网基础设施 (11)3.1.2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 (11)3.1.3 城域网与局域网 (11)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1)3.2.1 数据中心建设 (11)3.2.2 云计算平台 (11)3.2.3 云计算应用 (11)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11)3.3.1 计算机设备 (12)3.3.2 服务器设备 (12)3.3.3 存储设备 (12)3.3.4 网络设备 (12)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12)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12)4.1.1 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12)4.1.2 ERP系统的实施与优化 (12)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13)4.2.1 CRM的核心功能 (13)4.2.2 CRM的实施与评估 (13)4.3 供应链管理(SCM) (13)4.3.2 SCM的实施与优化 (13)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14)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14)5.1.1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14)5.1.2 信息化质量管理 (14)5.1.3 信息化设备管理 (14)5.1.4 信息化物料管理 (14)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14)5.2.1 信息化市场调研 (14)5.2.2 信息化广告传播 (14)5.2.3 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 (15)5.2.4 电子商务 (1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5)5.3.1 信息化招聘与选拔 (15)5.3.2 信息化员工培训 (15)5.3.3 信息化绩效管理 (15)5.3.4 信息化员工关系管理 (1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1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15)6.1.1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 (15)6.1.2 数据治理框架 (16)6.1.3 数据标准化 (1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16)6.2.1 数据质量概述 (16)6.2.2 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6)6.2.3 数据分析 (17)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7)6.3.1 数据安全 (17)6.3.2 隐私保护 (17)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17)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7)7.1.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8)7.1.2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 (18)7.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18)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18)7.2.1 完善培训体系 (18)7.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8)7.2.3 提高培训质量 (18)7.3 人才激励机制 (18)7.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19)7.3.2 建立晋升通道 (19)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9)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19)8.1.1 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 (19)8.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9)8.1.3 项目立项 (19)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20)8.2.1 项目组织与管理团队 (20)8.2.2 项目进度计划与任务分配 (20)8.2.3 项目监控与调整 (20)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20)8.3.1 项目评估 (20)8.3.2 项目风险管理 (20)8.3.3 项目收尾 (20)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20)9.1 IT运维管理 (20)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21)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21)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22)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22)10.1.1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22)10.1.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2)10.1.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2)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22)10.2.1 网络安全概述 (22)10.2.2 网络安全技术 (22)10.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3)10.3 合规与审计 (23)10.3.1 合规概述 (23)10.3.2 合规管理 (23)10.3.3 审计与监督 (23)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23)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23)11.1.1 创新机制的概念与构成 (23)11.1.2 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4)11.1.3 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24)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 (24)11.2.1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特点 (24)11.2.2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管理策略 (25)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25)11.3.1 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25)11.3.2 创新成果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25)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5)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25)12.1.1 人工智能技术 (26)12.1.2 5G通信技术 (2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26)12.2.1 数字建设 (26)12.2.2 企业数字化转型 (26)12.2.3 数字经济发展 (2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26)12.3.1 加强顶层设计 (26)12.3.2 建设人才队伍 (27)12.3.3 深化创新驱动 (27)12.3.4 优化发展环境 (27)12.3.5 拓展国际合作 (27)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2.1 信息化战略规划2.2 信息化组织架构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3.1 网络基础设施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4.1 企业资源计划(ERP)4.2 客户关系管理(CRM)4.3 供应链管理(SCM)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6.2 数据质量与分析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7.3 人才激励机制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8.1 项目规划与立项8.2 项目实施与监控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9.1 IT运维管理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9.3 信息化绩效评估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10.3 合规与审计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效率改进指标:这主要关注企业数字化后生产流程的效率提升情况,包括生产周期、生产数量、错误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客户满意度指标:这个指标主要评估数字化是否增强了企业的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可以通过客户反馈、客户消费习惯、客户满意度评分等来评价。
创新力指标:这主要评估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周期、新业务模式开发周期以及专利数量等,以判断数字化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敏捷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关注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包括需求响应时间、产品上市时间、数字化转型项目完成时间等。
技术变革指标:这主要评估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的技术变革情况,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研发以及数字化投入等。
以上就是评估企业数字化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并为企业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指标和效能指标构成方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向,有助于企业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1.信息化投入占比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程度,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占比。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总投入与企业总投资额的比例,来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程度。
2.信息化设备配备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设备配置情况,包括电脑、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和设备配置的质量指标来评估企业信息化设备的配备情况。
3.信息化应用覆盖面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面,包括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和信息化应用的范围。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覆盖面来评估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程度。
4.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ERP、CRM、OA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可以通过比较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质量来评估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成熟度。
二、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构成方案1.信息化成本效益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包括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成本、收益和绩效的比例。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信息化ROI(资本回报率)、ITIL的TCO(总成本占比)。
以反映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成本效益比例。
2.信息化决策效能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信息化决策的有效性,包括信息化项目决策和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的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评估企业信息化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来反映企业信息化决策的效能。
3.信息化管理效能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设立、管理规范的制定、应急和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一、国内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信息化投入指标:包括软硬件投入、人员投入以及技术资源投入;
2、系统建设完成度指标:包括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以及系统覆盖等;
3、信息化服务效率指标:包括消息传递效率、信息提取效率以及信
息处理效率等;
4、信息化管理效果指标:包括信息化增值效果、技术发展效果、资
源配置效果以及流程改进效果等;
5、信息化支撑抗风险能力指标:包括系统安全可靠性指标、灾害恢复、系统数据备份、信息审计指标以及信息质量指标等;
6、信息化服务满意度指标:包括信息化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功能灵
活性、故障及时解决等指标;
7、信息化成本管控指标:包括软硬件成本、维护保养成本、人力成
本以及培训成本等;
8、信息化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以及文化效
益指标等。
二、国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信息化投入指标:包括投资规模、投资内容以及费用分配等;
2、信息化效用指标:包括数据准确性指标、灵活性指标、可扩展性
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等;。
信息化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信息化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保障集团统一信息平台的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优越性,使集团信息平台成为有效益的业务管理平台。
根据《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试行)》(什么什么 [2009]19号)与《什么什么什么有限公司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信息化工作考核由公司考核小组组织实施。
二、信息化考核列入公司考核的基础管理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
信息化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四、本办法未尽事宜,在执行过程中再行完善。
五、本办法自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起执行。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套指标和标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硬件设备指标:包括企业服务器的配置和性能、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带宽、终端设备的数量和性能、外部存储设备等。
通过评价硬件设备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软件系统指标:包括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业务系统和专业软件的完善程度和适应性。
同时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升级和扩展性等。
通过评估软件系统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效果。
3.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包括企业在不同业务领域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的完善程度和覆盖范围。
例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
4.信息安全指标: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评估信息安全的指标是必要的。
5.信息人才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素质、数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技术人员来支持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评估信息人才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能力和合理性。
6.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
评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客户的影响和效果。
企业两化融合基本评价指标
附件3企业两化融合基本评价指标(试用稿)一、生产性企业信息化指数(100%)(一)企业研发信息化指标(30%)1、企业设立专业的研发机构(研究院或研发中心等),制定企业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的年度计划及三年计划(或五年规划)(10%);2、企业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年度销售收入的2%,其中年度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投入不低于年度研发投入的30%,请填报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研发投入、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在研项目数。
(10%);3、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中的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的比例超过10%。
(10%);(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标(30%)1、企业全部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实现集成应用(15%);(集成应用系指企业信息化系统中不再有独立于集成系统之外的信息化系统)企业全部业务实现信息化系统覆盖(7%);企业基本业务实现信息化系统覆盖(6%);(建立:CAD(2%);ERP(3%);MES(2%);CRM(1%);HR(1%);其他(1%))企业仅建设简单企业信息化系统(2%);(简单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企业财务系统(1%);企业产供销系统(1%))(三)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指数(20%)1、建立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10%);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容为:系统提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提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产品设计协同及产品服务协同、提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产品需求、商务服务等数据服务;请填报建立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容。
2、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服务平台(5%);3、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产品需求、商务服务等数据服务平台(5%);(四)企业信息化投入指标(10%)按企业管理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10%计,企业信息化年度投入占企业管理投入的比例不低于30%。
请填报企业年度管理费用、企业信息化年度费。
(4%);企业信息化年度投入中预留30%以上用于信息化系统优化开发、设备运维及相关完善系统运行的消耗品及简单产品购置补充等方面,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这里介绍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得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共22项,如表9—1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得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程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得地位:最高领导者就是一把手,得lOO分:就是二把手得70分;就是三把手,得50分;就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得级别设置: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B:CIO得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若A为0分,则该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A+B得分为该要素得得分。
(3)信息化规划与预算得制定情况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与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得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信息化投入总额得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什、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得直接费用)、通信设备投入(通用设备、维护费用投入)。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近三年平均得本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得,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计算机拥有量得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得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与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得PC机。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4、网络性能水平(分)企业网络得出口带宽小于128K(含)得30分:在128K~512K(含)之间得50分:在512K~2M(含)之间得7O分;在2M~10M(含)之间得80分;在10M~100M(含)之间得90分;在100M以上得100分。
5.计算机联网率(%)计算机联网率得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接入内部网得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100%6.信息采集得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得信息采集时,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得,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全部覆盖,得100分.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本指标计分方法: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得企业网,得0分。
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得企业网得基础上,实现信息流程得跟踪与监控得得5分:实现面向外部得电子公文交换得得5分,每实现一个其她功能(如下列举)得1分。
总分乘以3、85,满分为100分。
其她功能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到管理、周报(月报)管理、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程安排、决策支持(具备数据库、模型库与方法库)等,8、决策信息化支持程度(分)本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
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通过信息资源得开发利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中级水平: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得辅助支持,高级水平: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
9.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应用率(%)本指标适用于连续流程生产型企业,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得生产过程所占得百分率×100。
本指标不与指标11同时使用。
10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质量水平(分)本指标适用于连续流程生产型企业,为定性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仅应用可编程控制(PLC)与分布式控制(DCS)。
中级水平:采用柔性加工制造(CNC/MS)或在分布式控制(DCS)与现场总线控制(FCS)得基础上采用先进控制系统(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高级水平:实现最优智能控制,本指标不与指标11同时使用。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本指标适用于离散加工制造型企业工程技术水平得评价.指标总得分=设计部门采用CAD得产品总数占企业总产品数得百分比×50+制造部门采用CAM得产品总数占企业总产品数得比例×50。
本指标得权重等于指标9与指标10得权重与。
本指标不与指标9、指标10同时使用.12.企业门户网站建高水平(分)指标得分计算方法:(1)对以下服务对象覆盖一个得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
服务对象列表: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者、决策者、最终客户、供应商、其她合作伙伴。
(2)对以下服务功能覆盖一个得1分,总分乘以6、25,满分50分.服务功能列表: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
指标总分为两者之与。
13、网络营销应用率(%)经电子商务产生得销售额/采购额占总销售额/采购额得比例。
计算口径:以就是否线上沟通井达成交易得销售额/采购额,就是否采取在线支付方式为计算标准。
网上销售率=(当年电子商务产生得销售额/全年总销售额)×100%网上采购率=(当年电子商务产生得采购额/当年全部采购额)×100%指标得分=网上采购率×50+网上销售率×5014.库存资金占用率(%)数据采集得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得资金/全部流动资金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得计算方法:(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一信息化实施后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者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者得0分。
15.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数据采集得跨度不得超过3年。
企业运营资金每年得周转次数增长幅度得计算方法:信息化实施后企业运营资金每年得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前企业运营资金每年得周转次数指标分值:企业运营资金每年得周转次数就是原来得5倍以上得100分;3~5倍得80分:2~3倍得60分;1~2倍得20分.16.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此项指标考察企业实现财务决算所需要得时间。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实现24小时以内完成决算为100分;1~10日为80分;lO~20日为60分;20~30口为30分;30日以上为O分。
17.管理信息化得应用水平(分)(1)管理信息化得应用覆盖率,计分方法:覆盖1项加1分,结果乘以6、25。
管理信息化得应用领域包括: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2)管理信息化得数据整合水平,计分方法:以下数据库,有2个实现共享为2分,3千实现共享为3分,依此类推,结果乘以6、25。
数据库包括: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分销、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指标总分为(1)与(2)得分数相加。
18、人力资源指数(分)指标分值=有大专(含)以上学历得员工数占员工总数得百分比×10019.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如下:(1)掌握IT专业应用技术得员工比例,指掌握IT专业技术得员工占全部正式员工得比例。
计分方法:该比例大于15%,得35分:10%~15%,得28分;5%~10%,得24分:3%~5%,得17分;1%~3%,得10分;l%以下,得5分.(2)管理层非IT专业人员得信息化培训覆盖率,计算u径为:管理层包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需接受2小时以上得正式培训,方可纳入培训覆盖得范围。
计分方法:管理层非IT专业人员得信息化培训覆盖率(%)×65指标总分为(1)与(2)得分数相加。
20、学习得电子化水平(分)(1)电子化学习得员工覆盖率,计分方法:(正式参与企业组织得电子化学习项目得员工数量/企业全部员工数量)×50 (2)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得学习领域得覆盖率,计分方法,以下各选项有1项加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
选项包括管理、营销、财务、企业文化、生产及工作技术、技能、规章制度等。
指标总分为(1)与(2)得分数相加。
21.用于信息安全得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得比例(%)计算口径:用于信息安全得费用,包含安全软件、安全硬件、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
指标分值计算方法:该比例大于30%,得100分;20%~30%,得90分;15%~20%,得80分;10%~15%,得70分;5%~10%,得50分;5%以下,得20分。
22.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本指标计分方法:重视员工安全意识得培养及制定严格得员工信息安全制度,得2分,每采取一个其她安全措施,加1分,结果乘以7.6,满分100分。
其她安全措施包括:本地实时备份,本地定时备份,异地实时备份,异地定时备份,拥有两个(含)以上得ISP,安装了防火墙,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并严格安装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
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
安装了邮件加密系统,建立了虚拟专用网、档案服务器等网络流量相关得设备有备份。
(说明:以下各指标得汁算方法中,在表达上如果存在时间段等数据区间,除非特别说明,则包含数据得上限,不包含下限,如“2%~5%”意味着包含5%,不包含2%。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计算方法:I=)I表示指标体系得总得分,表示第i个指标得得分,各指标得满分都就是100分,表示第i个指标得权重,所有指标得权重得与为100%。
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分成5个大类,每一类得权重设计如下:基础:20%,应用:50%,战略:10%,人力资源:15%,安全:5%.各个指标得具体权重,可按实际情况做适当得调整。
资料来源: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信息产业部信函(200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