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劝.学:勉励。
木直中.绳:合于。
虽.有槁暴..:即使;枯;同“曝”晒干。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君子博学..乎己:广博地学习。
检验反省。
..而日参省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声非加.疾也:更加;疾,洪亮而闻者彰.:清楚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车马。
而致.千里:达到。
而绝.江河:横渡。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
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躁...也:用心,因为心思;躁,浮躁,不专一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今之众人..:一般人。
是故圣益.圣:更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代词,指书。
句读,文字诵读。
小学而大遗.:丢弃。
士大夫之族:这类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君子不齿..:不屑提及,鄙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圣人无常.师:固定。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
研究。
六艺..经传.:《诗》、《书》、《礼》、《易》、《乐》、《春秋》;传,对经的解释。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作《师说》以遗.之:赠送始得西山宴.游记:快乐。
恒.惴栗..:恒,常常;忧惧不安。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
穷回.溪:萦回曲折。
意有所极.:至,到达。
觉.而起:睡醒。
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聚集收缩。
外与天际.:交会。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
不与..为类:小土堆。
悠悠乎与颢气..俱:天地自然之气。
引觞满酌....:拿起酒杯,倒满酒。
与万化冥合....:自然万物。
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未曾。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依;伴奏。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5-03 19:13:53 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一语文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伯说,与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王特以诈详为予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王(同“缶”)距关,毋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道歉,罪)哙拜,起,立而饮之(感)乃令良留(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而君幸于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述)焉用亡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君)阙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宦者令谬贤舍人(是)王窃闻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时(古:崤山以东;今:指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间至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王无意偿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入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之良将也。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词语的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析。
比如,“有”在古代可以表示存在、拥有等含义,“不若”表示不如、“侪”表示同辈等。
2. 文法文言文的文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很多差别,比如语序、时态、语气等方面。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比如比喻、夸张、倒装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
二、文言文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篇,如《孟子·离娄上》、《离骚》等。
通过仔细品读、分析这些名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古文背诵背诵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文,如《文选·韩诗外传》中的《昆仑》、《座右铭》等。
通过反复背诵这些古文,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熟悉程度,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写作知识点1. 古文仿写通过仿写古文,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古文,依照其格律和写作风格,加以仿写。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2. 古文翻译翻译古文是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古文进行翻译练习,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篇目,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的文言文知识点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语文文言文在考试中会以默写的题型出现,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文言文的原文不重要就不背诵。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必修一2.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1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必修一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一、通假字:1.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2.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二、古今异义:1. 劝学:劝:古义:勉励;今义:劝说2. 假舆马者:假: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3. 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4. 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指容身、存身;今义:付托、寄寓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检查;今义:参加、加入7.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8. 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用于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9. 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人的智慧;今义:神的总称10.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的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11. 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两个词;今义:对某事肯动脑筋12. 而绝江河: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三、词类活用: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 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4. 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6.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 不积小流:流:动词作名词,水流8.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事、善行四、一词多义:1. 绝:A. 而绝江河:横渡B. 来此绝境:隔绝、隔断C. 群响毕绝:终止D.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E.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2. 强:A. 筋骨之强:强健B. 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C. 赏赐百千强:有余D. 乃自强步:竭力、勉强3. 假:A. 假舆马者:借助、利用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C. 无所宽假:宽容D. 请假设草具:暂且E.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F. 假有人焉:如果4. 望:A. 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B. 日夜望将军至:盼望C.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D.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5. 闻:A. 而闻者彰:听到B.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C.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6. 一:A. 用心一也:专一B. 骐骥一跃:数词C. 四海一:统一D. 一闻人之过:一旦E. 一如既往:一概7. 焉;A. 风雨兴焉:兼词,于此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C. 焉得虎子:哪里8. 而;A. 而青于蓝:转折连词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C.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D. 锲而舍之:承接连词E.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9. 于:A. 取之于蓝:从B. 而青于蓝:比C. 善假于物也:引进对象10. 利:A. 金就砺则利:锋利B. 非利足也:使......走得快C. 利其然也:以......为利11. 明: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B. 而神明自得:智慧C.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12. 生:A.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B. 蛟龙生焉:生长五、文言句式: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结构后置6. 善假于物也:介宾结构后置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师说【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⑦⑧⑨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2.(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⑤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道理)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消独)3.(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4.(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5.(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6.(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7.(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①惑.而不从师(名作动,有疑难问题)②吾师.道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名作动,学习)③或师.焉,或不焉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作动,从师)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在……之下,低于)⑤君子不齿.(名作动,挂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⑥则群.聚而笑之(名作状,成群地)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作名,圣人、愚人)⑧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⑨吾从而师.之 /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以……为师)⑩而耻.学于师 / 则耻.师焉(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认为……可耻)【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②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③今之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⑤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⑦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拜送书于庭〔同“廷〞,一、文言文字词。
朝堂〕1、通假字〔例〕召有司案图〔同“按〞〕肇锡余以嘉名〔同“赐〞〕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予赵城〔同“佯〞,假装〕“凌〞,欺侮〕设九宾于廷〔同“傧〞〕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只〞,不过,仅仅;同〔同“穆〞〕“又〞〕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同〔同“熟〞,仔细〕“资〞〕请奏盆缻秦王〔同“缶〞〕亦曷故哉〔同“何〞,疑距关,毋内诸侯〔同“拒〞,问代词〕据守;同“纳〞,纳入〕共其乏困〔同“供〞,供要项伯〔同“邀〞,邀请〕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夫晋,何厌之有〔同“餍〞,也〔同“背〞,违背〕满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秦伯说,与郑人盟〔同王〔同“早〞,早上〕“悦〞,快乐〕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失其所与,不知〔同“智〞,座位〕明智〕秋豪不敢有所近〔同可予不〔同“否〞〕“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不辩牛马〔同“辨〞,分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辨、区分〕发〕其不仁兹甚〔同“滋〞,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更加〕赵王〔发送〕2、一词多义〔例〕徒:间: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得间奔真州〔时机〕徒〔指同一类人〕出没于长淮间〔之间〕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时候〕记〔空,徒然〕间至赵矣〔抄小路〕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度: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仅仅〕付之度外〔考虑〕拜:发: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拜送书于庭〔叩拜〕出〕见: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徒见欺〔被〕动〕于是王召见〔接见〕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我见相如〔看见,遇见〕知所之者〔头发〕不见水端〔看见〕吾笑于大方之家:〔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王〔抱歉,罪〕未定〔策〕拜,起,立而之〔感窃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主意〕乃令良留〔兼有抱歉廉相如曰〔商量,和告辞之意〕商〕假设:故:望洋向假设而〔海神名,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北海假设〕〔所以〕以莫己假设者〔比得上〕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幸:君安与伯有故〔故交,而君幸于王〔幸〕老交情〕幸得脱矣〔幸〕如: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而〕上〕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沛公起如〔往,去〕始皇帝幸梁山〔特指皇:帝到某去〕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起〕宁以秦曲〔使⋯⋯担人如不能〔尽〕〕其〔倚仗〕,表修〕决不城〔背〕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臣恐欺于王而,相当于“而〞,表承〔辜〕接〕肉袒〔背〕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引:〔介,用〕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卒以吾郡之一,不引使者相如〔延〕敢复有株治〔介,因〕引避匿〔〕亦以明死生之大〔,秦引而去〔避开〕表目的〕引酒且〔拿〕以其无礼于晋〔,因所以:〕而法其所以法〔⋯⋯的敢以事〔介,拿,依据〕用〕此其所以也〔⋯⋯的原假设舍以道主〔介因〕,把〕以:越国以鄙〔,表承即除逆祠之址以葬接〕之〔,表目的〕焉用亡以陪〔,是以大中丞吴者表目的〕魏之私人〔介,表凭借〕具告以事〔介,把〕于是乘其声以呵〔以舞〔介,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凭〕修饰〕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而:承接〕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焉:表承接〕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之,在这件事上〕饰〕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死而湮没缺乏道者〔连于此,在这里〕词,表承接〕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那么噪而相逐〔连词,表修他,代“毛一鹭〞〕饰〕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而仆之〔连词,表承接〕词,表陈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表承接〕词,何,为什么〕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疑接〕问代词,哪里〕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于之,在那里〕表转折〕之: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表并列〕〔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词,代自己〕〔尚且〕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于:代他们〕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被动〕示代词,那〕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于当道〔介词,向〕代郑文公〕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君知其难也〔代词,这〕词,在〕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代晋国〕被动〕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己〕于户牖之下〔介词,在〕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相当于“还是〞〕言于项羽曰〔对〕且:贪于财货〔对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长于臣〔比〕也〔连词,表并列,又〕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为:词,表递进,况且〕以旌其所为〔做〕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将〕为〕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替,〕无之大道哉〔作〕思三以度〔作〕天下笑〔被〕相如上大夫〔当,做〕⋯⋯宦者令舍人〔是〕王窃秦王善奏者〔演奏〕一〔替,〕而相如徒以口舌〔立下〕卒相与,刎之交〔成〕沛公奉卮酒寿,婚姻〔成〕中无以〔作〕窃大王不取也〔〕君我呼入〔替、〕之奈何〔,于〕何辞〔句末气,常用在疑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于是,就〕3、古今异〔例〕至于今,郡之士大夫于当道〔古:到;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心〕非常之于猝〔古:非同常;今:程度副,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以老于牖之下〔古:,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的物品〕既得志,情以傲物?〔古:放情欲;今:尽情〕游,思三以度〔古:以之;今:〕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古:从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从前,去〕未有明束者也〔古:盟;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于是相如前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或展〕宣言曰:“我相如,必辱之〞〔古:言;今:表示政的公告〕臣所以去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所〞和介“以〞的用;内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以示美人左右〔古:妃;今:美貌女子〕璧有瑕,指示王〔古:指出来⋯⋯看;今:上下的指令〕沛公居山〔古:崤山以;今:指山省〕婚姻〔古:由婚姻关道理的人;今:物不系而形成的戚;今:由,言止自然〕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4、活用〔例〕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予分当引决〔名作状〔古:不同一般的事;今:,按名分〕副,很、非常〕草行露宿〔名作状,百川灌河〔古:黄河;今:在草里,在露天〕泛指河流〕道海安、如皋〔名作流而行,至于北海,取道〕〔古:到;北方的大海,陵文天祥自序其〔名指海的北部;今:表示作,⋯⋯作序〕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去今之墓而葬焉〔名作提一事;我国一局部海,修墓〕域〕其疾病而死〔名作面而,不水端〔古:,患疾病〕向;今:〕按而前〔名作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走上前〕〔古:在种情况下;;五人之而函之〔名今:表示后一段接着前作,用盒子装〕一段;面貌〕不能容于近〔形容作吾笑于大方之家名,近的百姓〕〔古:指修养很高、明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作状,像待奴仆那〕上前〕安能屈豪杰之流〔使怒上冲冠〔名作用法,使⋯⋯屈身〕,向上,起〕晋函陵〔名作,臣乃敢上璧〔名作、扎在函陵〕,献上〕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舍相如广〔名作作,雄厚,削,安置住宿〕弱〕乃使其从者衣褐,其璧假设亡而有益于君〔〔名作,穿,里使用法,使⋯⋯亡〕藏着〕越国以鄙〔名意用王鼓瑟〔名作,法,以⋯⋯鄙,形容〕用作名,地〕秦御史前曰〔名作秦以利晋〔使用,走上前〕法,使⋯⋯害;形容左右欲刃相如〔名作使用法,使⋯⋯受益〕,用刀〕至矣〔名作状,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从小路〕用法,使⋯⋯止,阻止〕卒廷相如〔名作状宁以秦曲〔使用,在朝廷上〕法,使⋯⋯承当〕相如秦王无意城,璧于〔使用法,乃前曰〔名作,走使⋯⋯〕臣完璧〔使用,扎〕法,使⋯⋯完整〕道芷阳行〔名作大王必欲急臣〔使用,取道〕法,使⋯⋯急,逼迫〕籍吏民〔名作,登秦王恐其破璧〔使用〕法,使⋯⋯破〕范增数目王〔名作未有明束者也〔使,用眼示意〕用法,使⋯⋯明,素善留侯良〔形容作守,恪守〕,与⋯⋯友善〕礼而之〔使用法,此其志不在小〔形容作使⋯⋯完〕名,小的地方〕且庸人尚羞之〔意用沛公今事有急〔形容作法,以⋯⋯羞〕名,危急的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也〔意用法,以⋯⋯使用法,使⋯⋯先,以⋯⋯后〕王〕吾得兄事之〔名作状臣活之〔使用法,,像待兄那〕使⋯⋯活〕常以身翼蔽沛公〔名作沛公旦日从百余来状,像开翅膀一王〔使用法,〕使⋯⋯随从〕沛公霸上〔名作拔撞而破之〔使用法,使⋯⋯破〕秋水至〔名作状,按〕流而行〔名作状,向〕面而,不水端〔名作状,朝,向〕少仲尼之而伯夷之〔意用法,以⋯⋯少;以⋯⋯〕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形容作名,美景〕众非之〔形容作,指、非〕以人自利也〔使用法,使人〕从而誉之〔名作,称〕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私人不可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也廉者,之良将也。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一、解释加点词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而闻者彰.而绝.江河风雨兴焉.圣心备焉.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蟹六跪而.二螯无.贵无贱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耻学于.师圣人之所以..为圣则耻师焉,惑.矣小学而大遗.士大夫之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术业有专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哀吾生之.须臾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施施而.行披草而.坐箕踞而.遨而.莫得其涯不知日之.入故为之.文以志..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7、举酒属客 8、举匏尊以相属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0、山川相缪11、自余为僇人 12、梦亦同趣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6、积善成德7、惑而不从师 8、吾从而师之9、吾师道也 10、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1、而耻学于师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3、不耻相师 1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5、歌窈窕之章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7、扣舷而歌之 1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2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2、侣鱼虾而友麋鹿23、肴核既尽 24、不知东方之既白25、日与其徒上高山 26、穷回溪27、卧而梦 28、始指异之29、穷山之高而止 30、箕踞而遨31、萦青绕白 32、自远而至四、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用心一也3、輮以为轮4、蚓无爪牙之利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古之学者必有师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小学而大遗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凌万顷之茫然1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5、游于是乎始五、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不拘于时1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徘徊于斗牛之间12、何为其然也 13、而今安在哉1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5、而又何羡乎16、凌万顷之茫然 17、是造物之无尽藏也18、渺渺兮予怀 19、客有吹洞箫者2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六、翻译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新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四,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一,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苏教版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四、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把……制成 2、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成的刀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地学习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子和牙齿 5、用心一也 因为心思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
五、特殊句式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二、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pí ng)虚御风 同“凭”,乘 2、山川相缪(liáo) 同“缭”,联结,盘绕 三、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汽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内心所思慕的人,常代指圣主或美 好的理想 四、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下江陵 名词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 )妇
1、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动词,像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动词,唱 2、倚歌而和(hè)之 名词,曲调 六、文言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 判断句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宾短语后置句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介宾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7、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 介宾后置句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9、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10、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 助词,与“已”连用,表陈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戮.人。
(戮: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导读: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 • • • • •
• • •
• • •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 • • • • • • • • •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 (三)之 • 1、代词。 •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
• • • • • • •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2、穷回溪 3、穷山之高而止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
(完整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医生、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但是,可是;同“又〞〕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应〕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快乐〕失其所与,不知〔同“智〞,理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商讨之〔同“熟〞, 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固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犯〕旦日不能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清早〕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膜,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区分〕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医生发五十金〔拿出〕特别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令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荣华之子,大方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蓦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可是〕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碰到〕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不决〔计谋〕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想法〕廉颇蔺相如计曰〔商讨,商讨〕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专门〕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友,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猜想〕于是乘其声以呵〔,表修〕其意常在沛公也〔意〕中丞匿于溷藩省得〔,相当于“而〞,:表承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起〕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介,用〕人如不能够〔尽〕卒以吾郡之一,不敢复有株治〔介,:因〕旦日不能不蚤自来王〔对不起,罪〕亦以明死生之大〔,表目的〕拜,起,立而之〔感〕以其无礼于晋〔,因〕乃令良留〔兼有对不起和辞别之意〕敢以事〔介,拿,用〕假设:假设舍以道主〔介,把〕望洋向假设而〔海神名,北海假设〕越国以鄙〔,表承接〕以莫己假设者〔比得上〕焉用亡以陪〔,表目的〕:具告以事〔介,把〕道百〔听〕以舞〔介,用〕且夫吾〔听,听〕不然,籍何致使此〔介,凭〕少仲尼之〔,学〕王未有以〔,来〕始:而: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去今之墓而葬焉〔,表承接〕始吾弗信〔开始〕其疾病而死〔,表修〕幸:死而湮没缺乏道者〔,表承接〕而君幸于王〔幸〕噪而相逐〔,表修〕幸得脱矣〔幸〕而仆之〔,表承接〕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好〕五人之而函之〔,表承接〕不幸短寿死矣〔好运〕今急而求子〔,表承接〕始皇帝幸梁山〔特指皇帝到某去〕夜而出〔,表修〕:朝而夕版焉〔,表折〕宁以秦曲〔使⋯⋯担〕苦而功高这样〔,表并列〕其〔倚仗〕王按而跽〔,表修〕决不城〔背〕拔切而啗之〔,表承接〕臣恐欺于王而〔辜〕焉:肉袒〔背〕激于而死焉〔兼,于之,在件事上〕引:去今之墓而葬焉〔兼,于此,在里〕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吴之民方痛心焉〔代,他,代“毛一〞〕引使者相如〔延〕子亦有不利焉〔气助,表述〕引避匿〔〕焉用亡以陪〔疑代,何,什么〕秦引而去〔避开〕假设不秦,将焉取之〔疑代,哪里〕引酒且〔拿〕朝而夕版焉〔兼,于之,在那处〕所以:之:而法其所以法〔⋯⋯的依据〕郡之士医生于当道〔助,的〕此其所以也〔⋯⋯的原因〕五人之当刑也,意气〔助,主之以:取消句子独立性〕即除逆祠之址以葬之〔,表目的〕党之捕遍于天下〔助,前置的志〕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个人〔介,表卒以吾郡之一,不敢复有株治〔助,依赖〕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代他〕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前助,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也〔的〕何之有〔前置的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的;后一个代,指代秦君〕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代件事〕将焉取之〔代,代土地〕伯乃夜之沛公〔到〕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主取消句子独立性〕野有之曰〔代,代后边所的俗〕我之也〔提前的志〕吾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代,指代五士,作定成分〕以送其行〔代,代周昌〕而能不易其志者〔代,代自己〕其志士之悲哉〔代,代他〕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那〕以其无礼于晋〔代,指代文公〕君知其也〔代,〕又欲肆其西封〔代,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指代自己〕吾其也〔表商讨气,相当于“ 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表并列,又〕且君晋君矣〔,表,何况〕不者,假设属皆且所〔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而死焉〔介,表被〕至于今,郡之士医生于当道〔介,向〕且立石于其墓之〔介,在〕不能够容于近〔介,表被〕令五人者保其首,以老于牖之下〔介,在〕沛公左司曹无令人言于羽曰〔〕于〔于〕于臣〔比〕得复将于此〔在〕:以旌其所〔做〕吾社之行士先者〔作〕以大中丞吴者魏之个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替,〕无之大道哉〔作〕思三以度〔作〕天下笑〔被〕相如上医生〔当,做〕⋯⋯宦者令舍人〔是〕王窃秦王善奏者〔演奏〕一〔替,〕而相如徒以口舌〔立下〕卒相与,刎之交〔成〕沛公奉卮酒寿,婚姻〔成〕中无以〔作〕窃大王不取也〔〕君我呼入〔替、〕之何如〔,于〕何辞〔句末气,常用在疑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顺便〕王他日因留沛公与〔于是,就〕3、古今异〔例〕至于今,郡之士医生于当道〔古:到;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个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恼恨;今:极端心〕特别之于猝〔古:非同常;今:程度副,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以老于牖之下〔古:,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的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出门之人随身携的物品〕既得志,情以傲物?〔古:放情欲;今:尽兴〕游,思三以度〔古:以之;今:〕指今后过去十五都予〔古:从里到那处,指地点;今:表示,从前,去〕未有明束者也〔古:盟;今:限制〕不如所以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于是相如前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或展〕宣言曰:“我相如,必辱之〞〔古:言;今:表示政的通知〕臣所以去戚而事君者〔古:特别指示代“所〞和介“以〞的用;内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以示佳丽左右〔古:妃;今:美貌女子〕璧有瑕,指示王〔古:指出来⋯⋯看;今:上下的指令〕沛公居山〔古:崤山以;今:指山省〕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戚;今:由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古:不同样一般的事;今:副,很、特别〕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流而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海的北部;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局部海域〕面而,不水端〔古:向;今:〕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段接着前一段;容颜〕吾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理解道理的人;今:物不,言止自然〕4、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作状,按名分〕踪迹〔形容作,秘,蔽〕草行露宿〔名作状,在草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作,取道〕陵文天祥自序其〔名作,⋯⋯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作,修墓〕其疾病而死〔名作,患疾病〕按而前〔名作,走上前〕以大中丞吴者魏之个人〔名作,慰〕众不能够堪,而仆之〔使用法,使⋯⋯倒地〕五人之而函之〔名作,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作名,株治罪的事情〕不能够容于近〔形容作名,近的百姓〕尽其天年〔形容作,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作状,像待奴仆那〕安能屈豪杰之流〔使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名作,作〕晋函陵〔名作,、扎在函陵〕之厚,君之薄也〔形容作,雄厚,削弱〕假设亡而有益于君〔使用法,使⋯⋯亡〕越国以鄙〔名意用法,以⋯⋯鄙,形容用作名,地〕秦以利晋〔使用法,使⋯⋯害;形容使用法,使⋯⋯受益〕既封,又欲肆其西封〔名作状,在方、在西方;名使用法,使⋯⋯境〕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作状,向西〕至矣〔名作状,从小路〕卒廷相如〔名作状,在朝廷上〕相如秦王没心城,乃前曰〔名作,走上前〕怒上冲冠〔名作,向上,起〕臣乃敢上璧〔名作,献上〕舍相如广〔名作,部署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其璧〔名作,穿,里藏着〕王鼓瑟〔名作,〕秦御史前曰〔名作,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作,用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用法,使⋯⋯止,阻拦〕宁以秦曲〔使用法,使⋯⋯担当〕是以大中丞吴者魏之个人璧于〔使用法,使⋯⋯〕不能非五人之力也臣完璧〔使用法,使⋯⋯完满〕是寡人之也大王必欲急臣〔使用法,使⋯⋯急,逼迫〕廉者,之良将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
主要内容:每课通假字、重点实词和虚词(尤其是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要句子翻译和默写。
复习时可参阅《世纪金榜·课时讲练通》四篇文言文的“文本自主预习”板块的“基础知识”栏目的整理。
现补充一些内容。
《劝学》
一、一词多义
中
①木直中.绳(动词,合乎,符合。
同“其曲中规”))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中)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中间)
二、句子翻译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说》
一、一词多义
1、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道理,真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统,风尚)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德修养,学问修养)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从师之道)
二、句子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二、句子翻译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一词多义
1、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都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同“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②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同“卧而.梦”)
③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始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尝、曾)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才)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开始)
④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次、初次)
二、句子翻译
1、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必修一》文言特殊句式大整理
一、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2、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
(二)宾语后置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2、何陋之有。
(《陋室铭》)
2、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4、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三)状语后置句(又称“介宾短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2、学于余。
(《师说》)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四)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3、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4、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4、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被动句
1、不拘于时。
(《师说》)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3、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