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虚词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 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于必修一(一)劝学(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师说(韩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赤壁赋(苏轼)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齐人勿附于.秦,以趋于.亡其势弱于.秦,(六)阿房宫赋(杜牧)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缙绅、大夫、土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作,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八)五人墓碑记(张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能容于.远近,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以老于.户牖之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为
9、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何为其然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留北关外,为一卷;/复还京口,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问“谁为哀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虚词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劝学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 /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2.之(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3.其1(1) 代词,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 代词,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代词,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5) 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可怪也欤4.于(1) 介词,比。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 所
8、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失其所与,不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一)实词部分必修一1、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合于3、博学..乎己:广博的学习,参:检验。
省:反省,省察。
..而日参省4、而绝.江河:横渡5、君子生.非异也,“性”:天赋,资质。
6、风雨兴焉.:从这里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宾前10、爱其.子自己11士大夫之族.类12、君子不齿..不屑一提13、郯子之徒..这些人14、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15、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往1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凭空17、渺渺兮于怀(句式)主谓倒置1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19、正襟危.坐端正20、而今安在哉(句式)宾前21、而天地曾不能一瞬..一眨眼22、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23、到则披.草而坐拨开24、梦亦同趣.“趋”,往,赴25、缘.染溪,沿着26、游于是..乎始从此27、外与天际.交会28、故为之文以志.记必修二1、非兵.不利兵:兵器2、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3、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其实:它实际上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5、思厥.先祖父..厥:其祖父:祖辈父辈6、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判:分清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9、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谋力量10、此言得.之得:适宜得当11、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冒着”12、洎.牧以谗诛洎:等到13、始速..祸焉始:才速:招致1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却,使……退却。
1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随旧事旧例1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将要1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2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先前使:假使21、率.赂秦耶率:全都22、诚.不得已诚:确实实在23、举.以予人举:全部24、固.不在战矣固:本来25、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9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虚词大整理之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虚词大整理之之..必修一(一)劝学(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教版文言文虚词
之至之市:到…去放之山下:代驴莲之出淤泥:主谓之间吾剑之所从坠:无实义心之所向:无实义花之隐逸:的久之:无实义入水求之:代剑水陆草木之花:的昂首观之:代“群鹤舞空”禽兽之变诈:的吴形胜之最也:的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诲女知之乎:孔子的训言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齐之.习辞者也:的乃记之.而去:代小石潭的景物食之.不能尽其才:代千里马久之.:音节助词无义固以怪之.矣:这件事鸣之.而:音节助词,无实意执策而临之.:它,代千里马无丝竹之.乱耳:主谓间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纸灰之.类冒之.:这石青糁之.:代字迹弗之.怠:代“笔录”这件事走送之.,:代书桑竹之.属:这当余之.从师也:主谓间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义辍耕之.垄上:去、往鸿鹄之.志哉:的之.次所旁:去往永州之野:的具答之.:代桃花源中问话人蒋氏观之:代这句话闻之.欣然规往:去桃花源哀而生之乎:蒋氏自己悍吏之来吾乡:不译故为之说:这余悲之:他,代蒋氏若毒之乎:代捕蛇这件事虽我之.死:主谓间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标志天下之忧而忧:主谓间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的俸禄望之蔚然者:助词,不译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忠之.属也:这公将鼓之.:指军队公与之.乘:指曹刿公将驰之.:指齐军登轼而望之.:齐军败退的情故克之.:他们(齐军)孰视之.:他,徐公暮寝而思之.:这件事吾妻之.美我者:主谓间王之.蔽甚矣:主谓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主谓间人皆有之.:这种思想呼尔而与之.:他危急存亡之.秋:的悉以咨之.:他们魁父之.丘:那样的惩山北之.塞也:主谓间汝之.不惠:主谓间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欲报之.于陛下也:指先帝之殊遇其遽契其.舟:那其.间千二百里:这患其.塔动:那飞漱其.间:代怪柏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普又以其.人奏这观其.耸构巍峨:黄鹤楼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其.法:活版印刷的其.印自落:那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其.船背稍夷:那其.业有不精:他们激怒其.众:吴广的欲穷其.林那得其.船他的其.始:无义专其.利:这种当其.租入:他们的视其.缶:那个其.必曰:那醉能同其.乐:大家,众人其.西南诸峰:指滁州城乐其乐也:太守的颓然乎其间:众人的非相度不得其.情:它的其.实味不同:它们的为其.来也他,指晏子其.岸势犬牙差牙:那以其.境过清: 这或那不可知其.源:指溪水的以徐喷以烟:用试之以足:用以丛草为林:把盖以诱敌:用来岁以大穰:因为可以为师矣:凭借何以谓之“文”也:凭是以谓之“文”也:因为常劝以读书:拿以天下事为己任:把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而”遂以名楼:用船载以入:相当于“而”以实奇: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俱以假山显:凭借我以日始:以为,认为吾欲辱之,何以.也:用是以.必得: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则以.纸帖之:用不以.千里称也:拿策之不以.其道:按照无从致书以.观:来俯身倾耳以.请:“而”表修饰吗不以.木为之者:用不敢出一言以.复:来则以.一平板:用计日以.还:“而”表修饰以.中有足乐者:因为撰长书以.为贽:把太医以王命聚之:用可以已大风:用来以啮人:如果祭以尉首:用何以.战:凭以俟夫观人风:来今以蒋氏观之:从而吾以捕蛇独存:凭借,依靠不以物喜: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来祭以尉首:用今诚以吾众:把扶苏以数谏故:因为固以怪之矣:同“已”必以.分人:把必以.信:用必以.情:根据。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资料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2010届xx文言虚词而1、连词①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不译)②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并且,而且)③表承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就)④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但是,却)⑤表修饰吾恂恂而起。
(地)⑥表假设诸群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如果,假设)⑦表因果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因而)2、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通“尔”,你,你的)3、复音虚词①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罢了)②既而既而将诉于舅姑。
(不久)③而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才,方才)④而况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何况)何1、疑问代词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②大王来xx?(什么)2、副词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多么)3、复音虚词①何如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怎么样)②奈何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怎么办)③何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凭什么)乃1、副词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就)②刽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才)③xxxx抱关者也。
(是)④xx乃反不能及。
(竟然)⑤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只,仅仅)2、代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3、复音虚词无乃无乃而是过与?(恐怕……吧)其1、副词①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②其孰能讥之乎?(难道,怎么)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还是)④xx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2、连词①其如是,孰xx?(如果)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②xx覆其盾于地。
(他的)③故且从俗沉浮,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自己)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那些)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4、助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且1、副词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姑且,暂且)2、连词①xx清且涟漪。
(又)②穷且xx,不坠xx之志。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 者[整理版]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者[整理版]17、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问“谁为哀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苏教版高考15个文言虚词
(3)【乃】(一)副词。 ) 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 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 这才” 于是” “这才”、“就”、“于是”等。
卖油翁》 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 反而” “却”、“竟(然)”、“反而”等。
(二)代词。 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 不能作宾语。 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桃花源记》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 不知有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只”、“仅”等。 至东城, 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副词用如动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副词用如动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可译为“ 就是” 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 天也。 赤壁之战》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一)连词。 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5 )【且】 【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让步关系,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并列关系, 一面…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 一面 又 ,一面…一面 又有若老人咳且 石钟山记》 例: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虚词梳理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佯狂不知所之者.(……的人) 于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被) 而:
缇骑按剑而.前(连词,表修饰)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烛之武退师》 以: 越国以.鄙远(连词,而)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阙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若舍以为.东道主(以之为,把 它 作为) 其:
行之.往来(主谓之间,取独) 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独) 《谏太宗十思疏》 一词多义
之
(连词,表转折,
却)
为
为巡船所.物色(为
:介词,被。 )
而
归而.求国之策
(连词,表承接
)
而不在使者之目
(连词,表转折
)
而幸生也何所为
(连词,表转折)
《五人墓碑记》
于: 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室之门(介词,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被//于之,在这件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介词,对于)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主谓间,取独)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助词,的//代词,指头颅)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主谓间,取独)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பைடு நூலகம்私人毛一鹭(介词,凭借…身份 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敛资财以.送其行(来)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谁为.哀者?(介词,为,替)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介词,在//副词,才) 谈笑以.死(连词,表修饰) 亦以明死生之大(用来,表目的)乎
必修三文言文梳理
《指南录后序》
于:
士萃于.左丞相府(介词,在) 以: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劝学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2.之(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3.其(1) 代词,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 代词,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代词,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5) 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可怪也欤4.于(1) 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 介词,向。
而耻学于.师(3) 介词,对于。
于.其身也(4) 介词,从。
皆出于.此乎(5) 介词,被。
不拘于.时5.乎(1)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4)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也(1)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其可怪也.欤赤壁赋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 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3) 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 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2.之(1) 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 代词,它。
始指异之.(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1) 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2) 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六国论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 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4) 介词,把。
举以.予人(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6.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7.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阿房宫赋文言虚词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指南录后序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2.以(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当”。
然而隐忍以.行(2)连词,表目的,来。
挟匕首以.备不测(3)连词,因为。
几以.捕系死(4)介词,用。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5)介词,凭。
以.资政殿学士行(6)介词,凭借。
将以.有为也3.则(1)连词,表承接,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连词,表转折,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五人墓碑记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2.以(1)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4)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焉(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3)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4.之(1)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5.其(1)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2)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3)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6.于(1)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当(1) 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 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烛之武退秦师文言虚词1.以(1) 介词,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 介词,拿,用。
敢以.烦执事(3) 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4)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越国以.鄙远(5) 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2.而(1) 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2) 连词,表修饰。
夜,缒而.出(3) 连词,表转折。
朝济而.夕设版焉3.之(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3) 助词,的。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4) 代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4.焉(1) 语气助词,表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