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公园花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公园花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交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公园、花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和要素。
一、合理布局公园花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人们的活动需求,合理布局是其关键。
首先要确定基本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游乐区、花坛区等。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划分,并通过合理的路径连接起来,以方便人们的流动和活动。
此外,还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例如设置专门的儿童区域和老年人区域。
二、多样化的植被植被是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丰富多样的植被能够营造出美丽的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阴凉。
在选择植被时,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和观赏价值。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植物搭配,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色彩变化。
三、注重艺术元素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也需要注入艺术元素,以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可以通过雕塑、喷泉、园林建筑等方式展现艺术效果。
同时,还可以在设计中融入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以增加景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四、考虑环保因素在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环保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可以采用低水耗植物,合理利用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设置太阳能照明设施和垃圾分类桶,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五、舒适的座椅和设施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性,还要兼顾人们的舒适性。
在座椅和设施的选择上,应注重人体工程学原则,提供符合人体结构和姿势的设计。
座椅的布置应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造出宜人的休憩氛围。
六、安全性和便捷性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安全性和便捷性。
例如,在道路和步行区设置合理的交通引导和标识,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地找到目的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应注意照明设施的设置,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七、可持续发展考虑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筑项目的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

建筑项目的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迅速,建筑项目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作为建筑项目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城市的形象、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项目中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公众集会、休闲和交流的地方。
它们不仅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共享城市资源和文化的场所。
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愉悦的体验,促进社交交流,提升城市形象和人们的幸福感。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设有绿地和花坛的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疲劳;广场和露天剧场可以为居民提供举办文化活动和观赏演出的场所,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步行街和商业中心可以为居民提供购物和娱乐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还能够促进社交交流和凝聚力。
公园、广场和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提供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人们建立联系和凝聚力量。
这些活跃的公共空间能够创造邻里感和社区认同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景观设计在建筑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美化,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
1. 人文关怀:景观设计应该关注人类的需求和舒适感。
例如,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文化特点,设置合适的座椅、照明和休息区,创造宜人的环境。
2. 生态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通过植被选择、水资源利用、能源效率等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保护生态平衡。
3. 空间组织:景观设计应该合理组织空间,使之具有良好的流线和功能分区。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交通道口,方便人们出行。
4. 美学价值:景观设计应该追求美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通过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色彩,创造独特的光影和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的美学价值和形象。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要点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我国城市开放空间是在园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园林建设的特殊性与开放空间建设理念的不足,导致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人性化等要素。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时期开放空间规划趋势和方向的深化,人类越发意识到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开放空间不仅是供社会大众观赏的,还要供人使用。
本文从分别从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其中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要点Abst ract: China’’s urban open space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garden, due to the lack of particularity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hilosophy of open space, leading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urban open space, such as lack of a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human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industrial period of open space planning trend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epening human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open space for the community to watch, but also for human use.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urban open space for analysis, explor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s.Key words: urban open space; planning; design; points在农业社会,园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体,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帝王为首的上层社会,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开始于魏晋时代,当时社会动乱,文人雅士们想要寻找一处安静之所以脱离尘世的烦恼,因此古代的园林从创建开始就具有封闭性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居民交流与社交的平台。
如何合理地规划与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创造宜居城市环境,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交交流,打造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还能够改善城市微气候,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
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公共空间应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计师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提供舒适、便利、多样化的空间。
2. 可持续性原则:公共空间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化、节能、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文化融合原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能够反映城市的文化和民俗特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设计师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安全性原则:公共空间应注重安全性,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交通管理、防火、防盗、防范恐怖袭击等因素,确保居民在公共空间内的安全。
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案例1. 伦敦的海德公园:作为伦敦最大的皇家公园之一,海德公园以其广阔的绿地和风景优美的湖泊而著名。
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露天音乐会场地和儿童游乐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和商业氛围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街道两侧种植了成排的梧桐树,并设计了休憩区和艺术雕塑,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优雅的休闲空间。
3.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迷人的滨江景观而广受游客喜爱。
外滩沿江一侧设有长廊和公园,供市民和游客观赏黄浦江和对岸的摩天大楼,体验城市的魅力。
四、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考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与城市规划的整体性相结合。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和面貌,更关乎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环境美学、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面向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宣传的载体,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城市形象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兼顾环境美学和生态保护。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美学,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美丽的景观设计可以给市民带来愉悦的感受,有助于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需要兼顾生态保护,提倡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要合理利用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需要考虑公共安全和市民福祉。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集体领地,需要考虑市民的安全和利益。
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规划视线、照明、通道等因素,保证市民的安全感。
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包容性和共享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争辩“两型”即“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省型”,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实行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社会可持续健康稳步进展的进展模式。
它将实现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进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瓶颈的制约。
“环境友好型”,是以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为基础,生疏并敬重自然环境及其演化规律,爱护生态环境,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进展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进展,它不再把环境看作外在因素,而是一个与人并列的内在要素,涉及生产生活的全部方面。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资源与环境约束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瓶颈,因此,加快以资源节省、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两型”建设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呈现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窗口”,其景观设计理应在“两型”建设的正确指引下领先垂范,从实际动身,科学合理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乐观走生态现代化、绿色城市化、资源节省化城市公共景观建设道路,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颜色,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人口老龄化进展趋势的加快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化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日益关注户外生活品质。
人们不仅需要制造赏心悦目的公共环境,而且需要制造健康、生态、平安的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整个城市中对全部市民开放与共享的空间,供应除基础设施外肯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涵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通过利用景观学原理,在生疏和理解景观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对公共区域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可亲可近、寄予心情、富于意义、美轮美奂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摘要: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和景观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景观的设计需要创造足够的公用空间。
用点和线的形式构成一系列完备的空间构型,加以补充之后设计出城市开放空间,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开放空间设计原则来进行整合设计,可以得到更加大众化和生态化的城市景观设计。
文章从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入手阐述,对有关研究进行整合,希望能够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城市空间;开放空间;整合研究引言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景观设计发展正在经历大众化和普遍化的过程。
公共开放空间也成了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一部分,也是当前景观设计中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空间设计手法,对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整合和分析。
1、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概念林奇教授曾描述过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可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
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两方面的特征:a.公共可达性,即非少数人而是社会公众均可以方便地进入到达;b.开放性,即空间的非封闭性,应和周边环境区域相融通。
2、大众化景观设计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发展成公众共享的空间设计,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公园外部空间设计中。
2.1 景观景观在最初主要是指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是艺术创作上出现的专业术语。
后来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景观的含义逐渐广泛化,目前景观主要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观。
近代,在地域综合体概念产生之后,多个学科共同应用到景观设计中,针对公园道路系统和城镇规划等制定出土地使用规则和时间规则等。
2.2 大众共享的景观西方景观学提出的一大社会改革就在于将小尺度为小部分人服务的美学普及到大众化当中。
现代工业主义自从爆发以来,就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公园设计就显得十分适应时代需求。
公园以一个复杂的形式来适应了社会环境以及美学等方面的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提供城市居民舒适、美观和可持续的公共空间。
它不仅仅关注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还关注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它可以包括城市广场、公园、步行街、游憩区等各种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打造与城市整体形象相融合、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
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不仅提供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
优雅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还能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2. 促进社交和互动: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创造一个鼓励人们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的环境,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3. 激发创造力和创新: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艺术性和独特性的设计能够启发人们的灵感,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1. 可持续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
选择适宜的植物,使用可再生材料,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2. 可访问性: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访问权。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设施。
3. 多功能性: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具备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广场中设置儿童游乐设施,以满足家庭的需求。
四、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1. 调研和分析: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1.1 景观“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
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
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
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
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
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
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
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
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
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
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
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
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
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
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
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5 ]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
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可达性强调的是无障碍设计,以及如何使活动更加便捷的设计。
如今可达性设计的概念正在往外扩展为通用设计,不仅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其他人群同样需要可达性设计;即设计以保障残疾人的行动功能为基本点的普通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6 ] 。
对于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可达性反应了市民在空间中活动的难易程度,包括距离、时间、内容、费用等。
活动场地、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可达性影响到人们尤其是残疾人、老人儿童的活动水平和质量。
可达性设计反映在环境各个方面,如入口坡道、扶手、照明、铺地材料等。
还应重视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如:采取防滑、防坠落等措防护施;植物的配置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品种[ 7 ] 。
2.1.2 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应结合各地段的环境特点,设置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公共空间应对各种行为倾向提供支持,赋予空间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使空间具有尽可能多样的空间体验。
对于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
此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并注意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使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8 ] 。
2.1.3 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结合的连续性设计在具体地段的点状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进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实体建筑空间界面,丰富空间层次,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2.1.4 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
影响户外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
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和设计应尽量满足夏季阴凉和冬季日照;设计师应事先进行场地日照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
类似于日照阴影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风的需求也是依气候和时间变化的;点状空间周边的建筑物布局、道路方向、以及植物的行列种植都能影响风的强度和方向。
2.1 5 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场所精神”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空间是因为有文脉的积累和传承,因而赋予了这个场所具有存在感和精神内涵。
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
在点状空间设计中,通过结合城市人文景观布局,将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纳入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2.2 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城市线性空间,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9 ] 。
在国外,有关线性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公园道、绿道、绿色廊道等。
1866 年由Olmsted 与Vaux 规划设计的第一条公园道,其最显著特点是把道路两边原先已有的分散、独立的天然和人工绿地衔接起来,形成公园道。
1959 年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 •怀特(Wil-liam H. White)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这个词。
查理斯•莱托(CharlesLittle ,1990)在其著作《美国的绿道》中将“绿道”进一步定义延伸为线性空间: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 greenbelt )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10 ] 。
随着现代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许多学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色通道”进行研究,并逐渐产生了“绿色廊道”的概念。
2.2.1 连通性在线性空间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单个“点状”空间日渐被孤立或与自然区域隔离。
线性空间将这些点状空间连接,能阻止这些生态岛的进一步孤立,创造与城市建成区域的缓冲带和更多的自然栖地。
同时,线性空间将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相连通,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度,以及社区的宜居性。
2.2.2 可达性线性空间相对于人们住地的区位是决定着人们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
Gobster (1995)在对芝加哥大都市区13 条不同绿道近3 000 名使用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绿道与住所的距离直接影响其使用格局。
他说明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 4 km ,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 11212 ] 。
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
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等特殊群体。
2.2.3 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线性空间作为一种可替代性交通廊道,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交通方式。
线性空间能够连接出行地和目的地,沿途具有美丽风景,使步行者和骑车人能够往返于其间。
在城市内部的公园与绿色通道之间以及在绿色通道内部可建立连续的、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
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
2.2.4 设计的人文关怀线性空间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
在绿道设计中,应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
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垃圾箱、商店和标志系统等。
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2.2.5 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线性空间的设计应具有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保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