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运输基础知识
![第一章 运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82c5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a.png)
物资流通过程中多余的中转、倒装,虚耗装卸费用,造成车船非生产性停留,增加了车船、货 物作业量、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大了货损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费用。
3 运输管理基础
3.2 运输合理化
3.与运输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重复运输 (2)无效运输 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过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的物资运输。
4.与运力选择不当关的不合理运输 (1)弃水路走陆路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3.2 运输合理化
3.与运输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一般货物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时 间较短。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物流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物 流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要素。
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是物流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运输工具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3.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在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3.2 运输合理化
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可以选择短距离进行运输而选择了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运输费用增加。
3.2 运输合理化
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可以选择短距离进行运输而选择了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运输费用增加。
3 运输管理基础
3.2 运输合理化
本章结束
1.1 运输基础知识 (2)运输的特点
1.1 运输基础知识 (2)运输的特点
1.1 运输基础知识 1.1.2 运输的空间效用
1、运输管理-运输概论及运输基础
![1、运输管理-运输概论及运输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afa26da195f312b3169a5f6.png)
分类
承运人型联运经营人 无船经营人
运输节点的概念和功能
运输 节点 运输节 点功能
是连接不同运输方式,承担货物的集散,办理运 输业务,保养和维修运输工具的地点。
衔接功能 信息功能 管理功能
运输 线路
运输 分类
是提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是交通运输的 基础设施,也是构成运输系统的要素。
道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是利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在空中进行货物运输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
是指由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等组成的利用管道加压输送 运送气体、液体、粉状固体的运输方式。
基本知识补充
铁路运输 列车=机车+车辆*N;5000t以上为重载列车; 编组站>区段站>中间站 五等级公路;厢式货车、普通货车、专用货车、牵引车+挂 车;车站一般包括:停车场+维修厂+油库+作业区 远洋运输、近海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 杂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散货船、驳船 飞行区+运输服务区+机务维修区
提高装卸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重复操作、TEU) 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与质量;(箱体结 实、铅封、中途不拆箱) 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快车船周转;(标准化作业) 节省货物运输包装及检验手续;(箱体重复使用、按箱 检验费用低) 减少运营费用;(安全性高、保险费用低) 有利于组织多式联运。(标准运输单元,衔接便利)
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
海陆联运(海运+内陆运输) 陆桥联运(将大陆的公路、铁路作为桥梁,海-陆-海) (北美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 海空联运(需换装集装箱)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三篇)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c729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8.png)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道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了解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对于驾驶人员和乘客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与道路运输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分类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行驶中出现的车辆碰撞、侧翻、失火等不良事件。
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车辆问题、道路条件及环境因素。
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和影响,交通事故可以分为刮擦事故、追尾事故、侧翻事故等多种类型。
二、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并遵守相关的行车准则。
首先,驾驶人员应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不闯红灯等。
其次,驾驶人员应保持专注,不使用手机、不看电视等。
此外,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应注意观察道路状况和其他车辆的动态,及时采取避让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三、安全的乘车姿势和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乘车时,乘客应坐在正确的座位上,并采取正确的乘车姿势,如系好安全带、调整座椅靠背等。
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带增长装置等。
四、车辆的保养和检查车辆的保养和检查对于道路运输安全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的机油、制动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
此外,驾驶人员还需要注意车辆的装载能力,合理分布货物,避免超载。
五、应急处理和自救技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人员应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如紧急制动、紧急转向等。
同时,驾驶人员还应学会一些自救技能,比如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技巧等。
六、特殊道路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技巧道路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特殊道路环境下(如施工路段、山区道路等),驾驶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驾驶速度,保持安全距离。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如雨雪天气、雾天等),驾驶人员应加大警觉,采取相应的安全驾驶措施。
七、道路交通标志和信号的理解和遵守道路交通标志和信号是交通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人员和乘客应对各种道路交通标志和信号进行理解和遵守。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88353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1)车务安全知识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2)行车基本闭塞法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
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列车按运输性质可分为旅客列车、混合列车、行包快运专列、军用列车、货物列车、路用列车。
每类列车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旅客列车分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等;货物列车分为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和小运转列车等。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
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
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6)二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
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接车或发车。
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人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一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2)机务安全知识1)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第一章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运输管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22911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f.png)
六、运输合理化
第
一
章
不合理运输是
在现有条件下可以
达到的运输水平而
未达到,从而造成
了运力浪费、运输
时间增加、运费超
支等问题的运输形
式。
我国存在的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
六、运输合理化
第
一
章
第二节 物流运输方式
第 一
章
本节点睛
一、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二、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
三、按运输的范围分类
四、按运输的作用分类
800公里的一次装卸成本要 低于400公里二次装卸。
六、运输合理化
第
一
物流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物流 章
运作成本而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
有五方面的因素,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运输距离 运输环节 运输工具 运输时间 运输费用
图 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学习目标
第
一
章
⒈ 明确运输的概念
⒉ 了解运输的特点
⒊ 说明运输合理化的要素
⒋ 阐述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⒌ 说明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内在结构关系
⒍ 说明物流思想的演变:运输→物流→供应链
第 一 章
从不同角度区分不同的运输方式
区分几种不同的运输结构形态
第 一 章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运输合理化途径 与措施。
——马克思
一、运输的概念
第
一
章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 的载运及输送。广义的运输经营活动还包括货物集 散、装卸搬运、中转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一系 列操作。虽然运输过程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但它 可以创造货物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物质产品增 值)。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c00b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2.png)
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铁路运输安全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铁路运输是一种高速、大容量的运输方式,因此对其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铁路运输安全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铁路运输安全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铁路运输发生事故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人民利益至上、责任明晰等。
预防为主是指要在运输过程中做好各种安全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综合治理是指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治理铁路运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安全第一是指铁路运输安全永远不可忽视,要把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组织体系。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有效管理。
四、铁路运输安全要素及其防护措施铁路运输安全要素指在铁路运输中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人、车、物、法、环等。
针对不同的安全要素,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人员安全,要加强培训和管理;对于车辆安全,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对于物品安全,要确保装载牢固等。
五、铁路运输事故的类型和原因铁路运输事故主要包括列车脱轨、追尾与相撞、信号失效、道口事故等。
事故的发生原因有机械故障、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安全设备故障等。
了解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有助于预防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六、应急救援措施在铁路运输中,事故无法完全避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事故报告、事故现场的抢救和疏散、伤员救治、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七、铁路运输安全的国际经验国外一些国家在铁路运输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
![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693ca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e.png)
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汇总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汇总1.驾驶员应随时注意车辆水箱水位,防止车辆水箱缺水而出现开锅现象,造成水箱内部的管道受热变形,导致冷却液泄露。
2.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应该养成打开车辆的空调滤芯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排除车内异味,保证车内空气质量。
3.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停车检查轮胎状况,注意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划痕,定期进行轮胎换位,预防因为轮胎原因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4.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随时注意车速表,避免超速,避免因为超速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5.驾驶员需要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检查刹车片等,预防因为车辆保养不当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6.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路面情况,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因为路面状况不良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归纳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一、驾驶员要求1.驾驶员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驾驶证和行驶证。
2.驾驶员必须身体健康,符合相关规定。
3.驾驶员必须熟悉货物运输安全知识,并按照规定操作。
二、车辆要求1.车辆必须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且安全技术检验合格。
2.车辆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设备。
3.车辆必须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三、货物要求1.货物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无危险、易碎、易腐等特性。
2.货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包装、装载和固定,确保运输安全。
3.货物必须标明明显的标志,便于识别和追踪。
四、运输过程要求1.驾驶员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确保安全运输。
2.驾驶员必须保持联系,随时报告运输情况。
3.驾驶员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并及时通知收货人。
五、事故处理要求1.若发生事故,驾驶员应及时报告当地交通管理部门。
2.驾驶员应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驾驶员应积极配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处理。
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大全以下是一本货物运输安全知识手册,供您参考:1.驾驶员应提前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刹车、转向、轮胎等。
运输管理知识要点
![运输管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9d9ec5022aaea998f0fdc.png)
运输管理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企业内部物流:生产领域的运输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称之为企业内部物流。
3.物料搬运: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是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的,也称为物料搬运。
4.配送: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称为配送。
5.运输特点: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6.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
7.运输功能:1货物的位移2货物临时储存8.运输管理和营运的基本原理:1规模经济2距离经济9.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10.距离经济的特点: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11.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12.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3.交通运输标准化涉及的四个方面: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物流服务规范。
14.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应集中的方面:1搞好交通行业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系统的建设,形成系统规范、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的各级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在信息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各级政府间办公业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和公开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行业和社会需求2建立客运、货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运输服务管理的现代化3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开发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开发路况信息系统和车辆调度技术等,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路政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等4将3S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企业,推动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5做好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基础工作,并在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等)的基础上,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工程的建设,从个别已经可以应用或有条件应用或者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入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发展我国的ITS。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bcb6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9.png)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道路运输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活动中,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是指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规定和操作要求等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道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道路运输安全的概念道路运输安全是指通过对道路运输活动中潜在危险和风险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与顺利进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1.2 道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道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行驶”。
安全第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核心宗旨。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
综合治理: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全面管理道路运输安全问题。
科学管理: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道路运输安全进行管理和监控。
依法行驶:遵守交通法规和运输法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道路运输活动。
二、道路运输安全的管理与监控2.1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相关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指导道路运输安全工作。
2.2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
2.3 道路运输安全监控措施通过技术手段,对道路运输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安全问题。
三、驾驶员的安全知识3.1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驾驶员应掌握良好的驾驶技术,包括车辆操作、行驶技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 驾驶员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驾驶员应熟悉并遵守交通法规,了解和掌握安全驾驶的常识,确保安全行驶。
3.3 驾驶员的体检和心理素质要求驾驶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同时,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四、车辆的安全使用和维护4.1 车辆的安全使用车辆应按照规定进行安全使用,包括检查各项设备、遵守装载要求、良好驾驶等。
《运输基础知识》课件
![《运输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7ff0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3.png)
运输的重要性
总结词
运输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运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它确保了商品和服务的及时、安全、有效地 送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同时,运输也是人们日常出行和旅游的重 要保障。
运输的分类
总结词
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运输方式、运输距离 、运输对象等。
绿色运输理念
绿色运输是指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 施,以降低运输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运输效率和资 源利用效率的可持续运输方式。
绿色运输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求 运输活动与环境相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是绿色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可 以降低运输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模式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资源利用效 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THANKS 感谢观看
输和运行。
水路运输设施
包括港口、码头、船坞 等,用于实现船舶的运
输和运行。
航空运输设施
包括机场、跑道、停机 坪等,用于实现飞机的
运输和运行。
运输装备
01
02
03
04
铁路运输装备
包括火车、车厢等,用于实现 货物的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装备
包括卡车、拖车等,用于实现 货物的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装备
包括货船、油轮等,用于实现 货物的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装备
包括货机、客机等,用于实现 货物的航空运输。
智能物流装备
01
02
03
智能仓储装备
包括自动化仓库、智能货 架、机器人等,用于实现 仓储的智能化管理。
运输管理实务(第三版)第一章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运输管理实务(第三版)第一章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432361f12d2af90342e628.png)
2
2
※重点难点
※主要概念 运输 运输系统 运输需求与供给 运输市场 运输费率
※重点实务 运输方式与工具的选择 运输费率的计算 运输定价的方法 运输合理化组织
2014年5月1日12/3/2019
3
3
第一章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流与运输 第二节 运输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运输方式与运输合理化 第四节 运输市场与运价
二、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输线路 2.运输节点 3.运输工具 4.运输对象及运输参与者
货物所有者 货物承运者 货物运输代理者
2014年5月1日12/3/2019
8
8
第三节 运输方式与运输合理化
一、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一)运输速度
(二)运输成本
(三)运输能力
(四)运输灵活性
(五)运输经济性
2014年5月1日12/3/2019
9
9
几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的比对
2014年5月1日12/3/2019
10
10
第三节 运输方式与运输合理化
二、运输合理化
(一)不合理运输
1.返程或起程空驶
2.对流运输
知识链接:
对流运输分为明显对流和隐蔽对流。明显对流指同类或可以互相
代替的货物沿着同一线路相向运输;隐蔽对流指同类或可以互相代替的
货物以不同运输方式在平行路线上或不同时间进行相向运输。
(二)特殊费用 1.行程空载费用 2.混合发载费用
(三)运费定价方法 1.基于成本定价 2.基于市场的运费定价 3.二者相结合的运费定价
2014年5月1日12/3/2019
18
2014年5月1日12/3/2019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案).doc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ef6a6f02d276a201292ecf.png)
单元二: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掌握运输方式选择的需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培养在运输决策时正确运用上述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内容采用课堂讲授;掌握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课堂导言]不同运输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也有相同之处,要想能选择正确合理的运输方式,必须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征及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本部分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
新课内容:[了解内容]知识点1:运输的基本特征1.运输可以通过多种运输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其技术特性相适应,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运输服务成本和运输服务质量。
2.运输服务分成自用型和营业型两种形态。
3.运输业者不仅在各自的行业内开展竞争,而且还与运输方式相异的其他运输行业企业开展竞争。
4.在运输业中存在着实际运输和利用运输两种形式。
知识点2: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运输的方式很多,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的几种运输方式。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运输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距离。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2.运输成本物流运输成本是由多个项目构成的,而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又不同。
3.运输能力由于技术及经济的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都有其适当的容量范围,从而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4.运输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一•种运输方式在任意给定两点间的服务能力。
5.经济里程经济性是指单位运输距离所支付费用的多少。
知识点3: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1.商品性能特征.这是影响企业选择运输工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适宜选择水路运输;水果、蔬菜、鲜花等鲜活商品,电子产品,宝石以及节令性商品等宜选择航空运输;石油、天然气、碎煤浆等适宜选择管道运输。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1章物流运输基础知识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1章物流运输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5ff45ef6294dd88d0d26b34.png)
第1章目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 物流经济概述
朱明工作室
zhubob@
(1)运输供给与供给规律 运输供给——在运输市场上, 运力的供给者 , 在不同 在运输市场上, ◆ 运输供给 在运输市场上 运力的供给者, 运输条件下所提供的运力数量。 运输条件下所提供的运力数量。 供给曲线如图1 所示。 ◆供给曲线如图1.3所示。 ★价格本身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价格本身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变动即为供给的变动。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变动即为供给的变动。 (2)运输供给的特点 运输供给的特点 必须储存运输能力。 a.必须储存运输能力。 要有合理的运力规模。 b. 要有合理的运力规模。
第1章目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1 运输概念
朱明工作室
zhubob@
4. 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第一利润源——原材料成本的降低 第一利润源 原材料成本的降低 第二利润源——降低活劳动消耗 第二利润源 降低活劳动消耗 第三利润源——降低物流费用 第三利润源 降低物流费用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其活动的时间长、距离远、 (1)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其活动的时间长、距离远、 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则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则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最高比例, (2)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最高比例, 节约的潜力非常大。 节约的潜力非常大。 由于运输总里程远,运输总量大, (3)由于运输总里程远,运输总量大,通过体制改革和 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 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 , 从而获得比较大 的节约。 的节约。
朱明工作室
交通运输行业基础知识
![交通运输行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78d2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2.png)
交通运输行业基础知识引言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货物和人员的快速、安全、高效的运输任务。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交通管理、交通规则等方面。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指用于运送货物或人员的设备或载体,主要分为陆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和空中交通工具三类。
陆上交通工具陆上交通工具是指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火车、自行车等。
•汽车:汽车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轿车、卡车、客车等。
汽车具备高速、灵活、承载能力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和长途运输。
•摩托车:摩托车是一种两轮或三轮的机动车辆,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适合于短途出行。
•火车:火车是一种通过轨道行驶的陆上交通工具,主要用于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
火车具备大运量、低能耗的优势。
•自行车:自行车是一种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适用于短途出行和运动。
水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是指在水上或水下行驶的交通工具,主要包括船舶和潜水艇。
•船舶:船舶是一种通过水中的浮力实现运动的交通工具,分为商船、客船、军舰等。
船舶可以承载大量货物和乘客,是海上运输的主要方式。
•潜水艇:潜水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海底探测、军事侦察等领域。
空中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是指在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飞机和直升机。
•飞机:飞机是一种能够在大气中飞行的交通工具,分为商用飞机、军用飞机等类型。
飞机具备飞行速度快、承载能力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
•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器,适用于狭窄的空间和短距离的运输需求。
直升机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常用于医疗救援、警察行动等领域。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指对交通流进行组织、引导和控制,以保证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指示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红灯:表示禁止通行,车辆需停车等待。
•绿灯:表示允许通行,车辆可以继续行驶。
厂内运输安全基础知识范本(2篇)
![厂内运输安全基础知识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8ffa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1.png)
厂内运输安全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近年来,厂内运输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加强厂内运输安全管理,提高运输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本文将介绍厂内运输安全的基础知识。
二、运输工具的选择与检查1.运输工具的选择:在选择运输工具时应优先考虑其安全性能,如车辆的制动系统、照明设备、轮胎磨损情况等,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运输工具的检查:运输工具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包括车辆的刹车系统、轮胎气压、照明设备、安全带等,确保运输工具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作业。
三、装载物品的安全1.装载物品的稳定性:在装载物品时,应确保物品的稳定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滚动、滑动或倾倒等情况,从而造成事故。
2.装载物品的固定:对于易滚动、易倒的物品,应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绳索、夹具等,确保装载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
四、行车安全1.速度控制:在厂内运输过程中,应根据道路情况和装载物品的稳定性,合理控制车辆的速度,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2.车距保持: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的车距是避免追尾事故的关键,特别是在行驶过程中及时做出制动反应。
3.安全驾驶技巧:驾驶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安全驾驶技巧,如观察前方、侧方和后方的交通情况,合理使用刹车、转弯等操作,以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
五、交叉路口的安全1.交叉路口的观察:驾驶人员在接近交叉路口时应提前观察交通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确保安全通过。
2.交叉路口的让行:在交叉路口遇到其他车辆时,应按照交通规则让行,避免产生交通事故。
六、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意外事故的报警:在发生运输事故或紧急情况时,驾驶人员应及时报警,并按照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2.人员撤离与救护:在紧急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人员撤离,并做好伤员的救护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七、厂内运输安全培训1.驾驶人员培训:企业应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养其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fef0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9.png)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道路运输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活动中,确保人员、车辆和货物的安全、保护道路的设施和环境安全、维护道路运输秩序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交通规则、道路交通标志、安全驾驶技巧和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
一、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指在道路交通中,所有人员和车辆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以保证交通的秩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通规则:1.遵守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谨慎通过。
2.遵守道路标线:实线禁止变道,虚线允许变道。
3.礼让行人:在人行横道上,车辆必须礼让行人;行人在无人行横道的地方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来车,尽量选择安全的时机过马路。
4.驾驶时注意手机使用:不使用手机进行打字、阅读等操作,如果需要接听电话,应使用蓝牙耳机等设备。
5.遵守限速规定:根据道路条件和限速标志,合理控制车速。
6.禁止酒驾:不饮酒后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车。
7.使用安全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使用安全带,以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
8.禁止占用应急车道:应急车道为故障车辆、抢险救援车辆等留出的车道,非紧急情况下禁止车辆占用。
二、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指在道路上用来指示交通规则、道路条件和行车方向的标志。
按照国际惯例,道路交通标志一般分为三类:禁令标志、警告标志和指示标志。
1.禁令标志:表示禁止某种行为,如禁止左转、禁止超车等。
2.警告标志:表示道路条件的危险和注意事项,如注意有儿童、注意弯道等。
3.指示标志:指示行车方向或者提醒车辆行驶的路线,如直行、右转等。
在道路交通中,遵守道路交通标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
三、安全驾驶技巧安全驾驶技巧是指在驾驶过程中,为了确保驾驶者、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采取的一系列遵守交通规则和运用驾驶技巧的行为。
1.注意观察:驾驶时要时刻观察前方、后方和两侧的情况,尽量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
2.保持车距:与前车保持安全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出应对。
《运输管理(二)》知识点整合(2)
![《运输管理(二)》知识点整合(2)](https://img.taocdn.com/s3/m/38d500db58f5f61fb736665e.png)
第一章运输概论●运输的概念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运输的特点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运输与搬运、配送的关系空间范围的不同●现代运输手段的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运输的两大原理1、规模经济随着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书话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的变革●运输的发展趋势1、运输的集约化2、标准化3、信息化4、智能化5、绿色化●运输的集约化的概念、层次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它与“粗放型运输”的经营方式是相对而言的。
所谓集约化经营就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说“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
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三个层次:1、经营管理权限的完整性,能保证运输过程按运输的要求进行。
2、权限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权落到实处3、高效率管理,运输生产点多而广,需要及时决策处理,没有高销率的管理,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运输的标准化概念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包装,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运输信息化概念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目标。
运输的智能化概念将先进的技术有效的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将道路使用者、交通管理着、汽车、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使交通运输的运输功能进入智能化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买方市场的基本原因是供给超过需求。
37
卖方市场
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中由卖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卖方市场状态下,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卖方掌握着市 场的主动权,成为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价格呈上升趋势, 卖者的回旋余地很大,可以待价而沽,而买者则处于被动 地位,甚至不惜出高价去购买运输服务。
供给函数简化为:QS = f(p) + CS
变化规律: P (价格)↑,Q(供给) ↑ ;
运 价
P (价格)↓,Q(供给) ↓ ;
S
● 供给定理: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 都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变动 而变动的规律,即:价格上升,供给 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P2 P0 P1 Q1 Q0
Q2 供给量(运量)
第一章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重点内容网络图
1
学习目标
返回
1.了解运输市场、运输方式、运输企业 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运输的作用; 3.掌握运输合理化要素和不合理运输的 表现形式
1.具有初步应用运输合理化理论提高运输效率;
2.具有初步的物流组织结构设计能力。
2
主要内容
际价格P1 →→ 均衡运价P。
实际价格P1<均衡价格P,则需 求 Q1>供给 Q2 ,导致价格上升
,实际价格P1 →→ 均衡运价P。
36
买方市场
指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中由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买方市场状态下,运输供给大于需求,买方掌握着
市场的主动权,成为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运价呈
下跌的趋势,货主或旅客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选
14
狭义运输市场: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 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和货主对运输 的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广义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 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 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 蔽的业务活动。
15
1、运输需求的特征
运输需求的派 生性。市场需 求有独立需求 与派生需求
第一节 运输市场 第二节 运输方式
第三节 运输合理化
返回
3
第一节 运输市场
本节点睛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单元小结 思考与训练
返回
4
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 的物流, 完成其改变“物”的空间位置功能的 主要手段是运输。 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需求者 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是 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政策的倾斜方向 军事需要
19
运输市场的参与者
1、运输的供给者 2、运输的需求者 3、运输中介者 4、政府
20
运输市场的参与者
公众关注运输的 运输是物流活动,活动的主体就是参与者,活动作 是货物的所有者,可能是托 可达性、费用和效 用的对象是货物客体。货物可能属于参与者,也可能不 运人( 或委托人)或者收货人, 果以及环境上和安 属于参与者。运输必须由货主和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 全上的标准 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是同一主 能进行。 体,有时是非同一主体 承运人是受托运人或收货人的
24
Q1 Q0
Q2 需求量(运量)
二、运输需求的变动
(二)运输需求水平的变动——运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 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运输需求的变动
变化规律:D0 左移→ D1 ,需求↓;
D0 右移→ D2 ,需求↑;
运输需求量的变动与运输需求水平的变动概念不同
D2
运 价 D1
D0
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整个需求曲线在面 上的移动。
(3)与货物的集中、分散程度及批量大小有关。
在能源基地、重工业生产基地存在着相当大的货运需求量,
一经形成,主要受生产规模制约,而对运价反应程度弱,
运价弹性小。而批量较少而又分散的零担货物对运价反映 程度强,价格弹性大。
30
影响因素: ①运输需求替代性强弱:替代性越强,价格弹性系数 越大; ②货物种类:高价值货物的价格弹性小,低价值货物 的价格弹性大; ③旅客种类:生活性旅客的价格弹性大,工作性旅客 的价格弹性小; ④运输需求的时效性:时效性越强,价格弹性系数越 小; ⑤货物运输需求的季节性以及市场状况:季节性越强, 价格弹性系数越小。
个别需求 的异质性
总体需求 的规律性
图1-3 运输需求的特征
16
2、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7
3、运输供给的特征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市场上运输服务的 供给者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所需提供的运 输服务的数量。
18
4、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军事需要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影响运输能 力供给的主 要因素
运输工具造价与科技发展
27
E >1,采取降价来提高企业经 济效益; E <1,采取提价来提高企业经 济效益; E 1,采取提价与降价的方法 都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8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货运需求与客运需求的价格弹性有明显的差别。
客运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
货运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多种因素有关:
需求函数简化为:QD= f(p) + CD
变化规律: P (价格)↑,Q(需求)↓;
运 价
P (价格)↓,Q(需求)↑;
D
需求定理: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都不
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变动而变
P1
P0 P2
D
动的规律,即:沿一条既定的D D曲线
进行移动,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 加;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
33
二、运输供给的变动
(二)运输供给水平的变动——运价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由于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运输 供给的变动 。
运 价 S1 S0 S2
变化规律: S0 左移→ S1 ,供给↓ ;
P0
S0 右移→ S2 ,供给↑ ;
Q1 Q0 Q2 供给量(运量)
34
供需均衡的形成
运 价
D
S
K
P
Q
供给量(运量)
(1)与货物本身的价值有关。
低值货对运价的负担能力较差,对运价变动的
反应程度较强,因而价格弹性大;高值货对运价
的负担能力强,对运价变动的反映程度弱,价格
弹性小。
29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2)同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不宜久存的鲜活易腐货物,价格弹性小;相反,可较长时
间储存、不急于上市的散货、杂货等,相对于鲜活易腐货 物则价格弹性大。
返回
5
运输的功能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 功能: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
短时储存
物品移动
6
运输的功能
物品移动: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装配件、 在制品、半成品,还是产成品,不管是在制造过程 中被移到下一阶段,还是移动到终端顾客,运输都 是必不可少的。 1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 将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 2 运输的主要功能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两个方面。 3 运输的主要职能就是以最少的时间将货物从原产 地转移到目的地,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
下一页
22
一、运输需求函数
(二)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运价以外的各 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输需求量变化 与运价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
运 价 D
●
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
右向下倾斜的曲线(斜率
P
D
为负)。
Q
需求量(运量)
23
二、运输需求的变动
(一)运输需求量的变动——运价以外的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 的情况下,运价的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Q变动的% Q Q Ed Z变动的% Z / Z
Ed—运输需求弹性,Q—运输需求量,Z—影响运输需求量的特定因素。
26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运输需求对运价的反应程度。
●不同状态的运输市场,价格弹性有很大差别:
Q Q Ep P / P
在运力紧张的运输方式中,在繁忙的运输线路和方向上,运输市场 处于卖方市场状态时,运价弹性明显较小,运价的变动,即使是 大幅度涨价也难以压缩庞大的运输需求; 而运力富裕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和方向,运输市场处于买方市 场状态,运输需求对运价的变动则反应敏感,运价弹性大。
11
山西“天罗地网” 式收费站标识图
12
课堂讲授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分
析
二、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弹
性
三、运输市场的特征与分类
返回
13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分析
1.狭义和广义的运输市场。 2.运输需求的特征。 3.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4.运输供给的特征。
5.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下一页
卖方市场状态下,运输业者容易出现不良经济行为,如安 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偏重于外延式扩大再 生产,忽视技术进步,服务质量低劣,借机利用外部成本 牟取利益等,因而这种市场状态结构对运输业的发展和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9
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 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 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2009年是我国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投产最多 的一年。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 2650亿元,增长79%,超过“九五”和“十五”铁路建设 投资总和,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目前的施工建设速度,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 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电气化率、复线率将达到50%。 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3万公里,中国各大城市将以北京 为中心形成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高速铁路将覆盖全 国90%以上人口,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