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3篇

合集下载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中庸读后感1本学期我的寒假作业之一是读《中庸》,因为它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所以读完之后感觉:书中的精髓将是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中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君子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般的人总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未深究。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

联系生活实际感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的观察分析才能了解,看待别人往往不能只看现象和表面,而是要深入其心灵,着眼于本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教育。

中庸读后感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阅读了《大学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中庸读后感3《礼记。

中庸》中关于做学问是这样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告诉我们: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的确,《中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中庸读后感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今天看了中庸的这句话,明白了不应总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肮脏,那里黑暗,其实道永远应该装在心中,而肉身则要受些苦难和历练,跳出来看世界,就会心怀慈悲,哪个人不是可怜种呀。

《中庸》读后感(精选8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8篇)

《中庸》读后感8篇《中庸》读后感范文参考【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信于外”,“和为贵,不自弃”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一开始读《中庸》时,感觉很迷茫,因为我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学习通的经典共读里有译文,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坚守原则,不辜负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

还有当颜回被污蔑偷盗时,孔子用金子试探他,颜回却说“天赐颜回一钿金,外财不发命穷人”。

从他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庸》中说的诚,他诚实,不为外财所诱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

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君子坦荡荡”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很佩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他人才会更相信你。

还有祁黄羊荐贤无私的故事,他身上有着伟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计前嫌,无私推荐有能力的人,这让我学习到我们不能够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拥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过失或者不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意思就是君子是重于人际协调,但是不能随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独立不偏不倚,国家政治修明时,不因世事艰难而改变方向,国家混乱无道时,君子坚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刚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国家开明,政治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中庸》读后感1初读《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

它与《大学》不同,《大学》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在我看来,《大学》讲的是具体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则是讲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养,好似与外界无关,实则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第一次上课老师便讲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论。

实在高深,我实在是听不太懂。

单纯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分如果出现了不平衡,那么宇宙整体也会出现问题。

这正如人的身体一样。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就在于中医讲求的是平衡,而西医讲求的是就病开药,根据病人的病开什么药。

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药,一堆一堆的药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药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了,因为身体里已经有耐药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会喝中药。

中医看病讲究通过整体来看,比如说感冒,西医就直接开感冒药杀死病菌,而中医不然,推断出是身体中有热,则开些清热的药来,所以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还有个现象,就是有的人一辈子病病怏怏的,不过还是长寿;有的人一辈子健健康康的,结果突然一下子得绝症病死了。

这是为什么?病病怏怏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健康,看起来不长寿,但是他们维持了自身的平衡,这也就是长寿的秘诀;而看起来健康的人,体内则不一定平衡,虽然不体现,但是一有表现则为大病。

这就是《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其实读《中庸》时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

原先认为,此二字意思为平庸。

后来经过学习终于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

平常也就是很少改变。

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

年轻人轻狂,处事激进,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时时思变,这都是因为“不庸”引起的。

而中年老年人向往平淡的生活,甘于平凡,稳中取胜。

“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

”而但凡青壮年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有庸者之风范,较同龄人稳重。

中庸读后感(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3篇)中庸篇1中庸有三层含义,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中庸中道出,人生需要不偏不倚,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实事求是的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这样讲来,要保持中庸,做到不变更自己的主张和目标,似乎有点难,然而我们依然会追求中庸,因为我们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人生有时候也需要做到不偏不倚。

子路曾经问什么是强,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中庸是强大的,一个人做到不偏不倚,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原则。

只有自己心中有一个强大的目标,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

就像在战争中,反抗不一定是强,反抗也不一定是弱,就像《潜伏》里面说的“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

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

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

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中庸为什么很难实行和彰显呢?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中庸》读后感1《中庸》选自《礼记》,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在孔子以前,已经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

在《易经》中,讲究阴阳的相生相克。

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刚柔并济的。

孔子自己也说过,说自己学习中庸太晚了,要是早点学习就好了。

在书中,孔子对“致中和”的概念又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间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摆正了,万物就能生长繁育了。

我们常常说“中庸之道”,什么才是“中庸之道”呢?在《中庸》这个章节中,孔子并没有给中庸下一个定义。

只是说,君子常守中庸,中庸难常守。

倒是朱熹,引用程颐的话给中庸下定义,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至理也。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是一种修身手段。

在心理活动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倒中庸”。

孔子主张出世,这种心理活动必然要外化为一种符合仁爱与礼仪的外在表现。

中庸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

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有很多。

孔子重视自身修养,把中庸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重视自身修养,认为一切事情都是源自自身修养的。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知道了天理才可以了解人,了解了人才可以侍奉双亲,侍奉双亲才可以修正自身。

中庸是一种至高美好的德行。

是一种理想人格。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就是说,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们很少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比如颜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隐恶扬善,择其两端,用于民。

中庸的读后感3篇

中庸的读后感3篇

中庸的读后感中庸的读后感3篇《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中庸的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中庸的读后感1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

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觉得那些简单的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用现在的话说,之所以,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在于,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让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我们,都能从这些话语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接触《中庸》,源于大哥去北京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使大哥受益匪浅。

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

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如果考试不好,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答案写错了,或者紧张,或者什么理由。

总而言之,不敢正面自己的失败,不从内心去找根本的原因,现在,凡事都会反求诸己,换了立场想一想,其实都会变得平和。

《中庸》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就是“诚”。

有句话说,只要自己对自己诚实,这个世界就不会欺骗你。

中庸读后感9篇

中庸读后感9篇

中庸读后感9篇中庸读后感。

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从其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仔细阅读和品尝了作品这部作品后,不禁被他的仆人公所感动。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领会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

以下内容“中庸读后感”是我们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盼望你能够喜爱并共享!中庸读后感篇1《中庸》,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是子思所作。

他把儒家道德观念中的“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南宋朱熹把《中庸》和《高校》,《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对古代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

什么是《中庸》?平常折中之意,亦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

儒家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强调忠恕之道,认为这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

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乎“中庸之道”。

在好,坏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折中,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

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做越位非分之事。

身居上位不傲慢,身居下位不背叛。

端正自己,勿责别人,不怨天,不尤人,就是《中庸》之道了。

要实行《中庸》之道,必需敬重天赋的本性和通过后天的学习。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的精神。

不过《中庸》的一些言论,积淀了古代统治者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的政治阅历,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有较为深化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今日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极大的启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不行忽视的借鉴作用。

中庸读后感篇2《高校中庸》还教育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由于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老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假如心态过急,难免会实行简洁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肯定程度上不行避开地要损害同学的学习制造性;而假如老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同学出错的缘由,关心同学找到出错的根源,老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领悟和体验,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角度,对读后感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篇一:致中和,方能致远——读《中庸》有感《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思想精髓并非简单的“不偏不倚”,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读《中庸》,我被其平实却又蕴含哲理的语言所吸引,被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所震撼。

它并非枯燥的教条,而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阐述,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方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是《中庸》的核心思想之一,它阐述了天、性、道、教之间的关系。

天命赋予了我们本性,遵循本性便是天道,而教育则是修养天道的途径。

这并非宿命论,而是强调了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身潜能,积极进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禀赋和特点,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庸》强调“中和”的重要性。

“中”并非简单的中间状态,而是指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

它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中把握分寸,不偏不倚,不急不躁,做到内外兼修,身心和谐。

“和”则是一种融洽、和谐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极端,追求过度的成功,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中庸》的“中和”思想,则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人为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此外,《中庸》还强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只有达到“中和”的状态,才能使天地有序,万物繁荣。

这体现了《中庸》的宏大视野和深邃思想,它不仅关注个人的修养,更关注社会和谐和宇宙秩序。

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罢《中庸》,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其智慧的隽永绵长。

它不仅仅是一部古代经典,更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终身受益的智慧宝典。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中庸》的智慧,保持内心的平衡,与人为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

《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

《中庸》读后感600字5篇《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庸》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中庸》读后感600字1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义,意思很难理解.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中庸》的解释是不偏不倚之谓中,不易不更之谓庸.中庸即中和.中庸说来简单,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或者过于理想主义,都一样,过犹不及.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分数,有时会牺牲掉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者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一些所谓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中庸就可以帮我们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做到知足常乐,慢慢学习,对待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话很流行;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质,往往不能做到处处小心谨慎,不能从头到尾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常常在事情的最后关头因为某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而功亏一篑.总之,读过中庸之后,我对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一定能受用终身.《中庸》的核心之一是〝则〞,则即是标准.这个标准,其实是对己对人统一的标准.〝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说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得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的境界,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就会避免很多矛盾,处世也会更加简单.《中庸》读后感600字2《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中庸》读后感600字3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中庸》读后感600字4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中庸》读后感600字5话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一种违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后一事无成〝小人〞.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行.行是实践,明是认知.中庸之道,聪明的人过头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间万物都是理开头,有理当先,无理当后,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自信,不要太过自卑,对于消极的思想要去除,对于积极的思想要推荐.善于向人学习,光明正大发扬正能量.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懂时,向他人请教,经长时间积累,知识便加多,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往往是胜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聪明的人不是智慧过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护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护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说自己很聪明,可是,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了太多的误事.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确的路;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心灵开阔.懂得牢牢抓住,这种抓住是有道理的,没有违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对.中庸之道,是遥不可及的.深远的.通过读《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带着虔诚的心,学习中庸之道吧!《中庸》读后感600字。

《中庸》的读后感8篇

《中庸》的读后感8篇

《中庸》的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致谢和感恩之情,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思想深度和启示意义的思考和感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庸》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的《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局部,一局部是《大学》,一局部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局部。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那么和行为标准,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

《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路,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进一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会上,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到达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到达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性新闻比拟多,比方说“我爸叫”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

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0篇)

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0篇)

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0篇)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0篇)大学中庸读后感篇1《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中庸读后感篇2“大学之道,去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理解起来,就是有口说不清,全书都是这样的,不过,碰到比较熟悉的几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还有“君子慎独”,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拿起来,读不懂,放下,再拿起来······后来,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直接看译文,好歹能够明白了。

原来,《大学》是期望透过教育的力量,追求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中庸》欲使国家走向和谐之路。

国家是谁的国家?是公民的国家,公民爱国,肯定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公民要敬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运转,公民要诚信,诚实守信,不欺诈,讲信用,公民要友善,只有公民友善相处,才有国家的和谐盛世。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中国的公民的目标放在了一起。

没有矛盾,没有欺骗,也就没有了自私自利之心,没有了个人的贪图享受。

【最新文档】《中庸》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3页)

【最新文档】《中庸》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庸》读后感【篇一】独爱《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细细研读。

书并不厚,但感悟颇深,下面,让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中庸”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契合。

是包容,也是利用。

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

《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细细研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行,自觉自悟自律自警。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无论是通达顺遂还是身处困厄乖蹇,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纵自己。

无论日常事务如何繁杂,都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永远保持心境平和宁静,须臾不离道义的原则。

固守着,坚持着精心的呵护着,培育着内心的美好道德,使内心回归明净,塑造真实美好的自我。

作为一名山大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越是在隐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砺,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细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尽力,不出现疏漏。

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恭敬谨慎,心怀戒惕,严格自律。

细读《中庸》,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的见别人也找的见自己。

自己的心镜照见自己的人性,别人的心境,照见的是你的人品。

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想要去远方,必须先从脚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从低处出发。

面对消逝的岁月,仰望掩埋着先祖业绩的废墟,我们在大路上走来走去,却总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从何处做起。

我们平庸,因而我们对于美好的未来总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认为高远而不可抵达,这正是我们平庸的根本原因。

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中庸》读后感500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它强调了“中庸之道”,即行事做人要在不偏不倚、适中、适度、合适的状态。

以下是我对《中庸》的读后感。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文字之简洁却内涵丰富。

它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深深的教诲。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是一种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平衡点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中庸》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有时候需要强势,有时候需要妥协,有时候需要直接,有时候需要婉转。

但无论如何,始终要坚持的,是“中庸之道”。

这个道理似乎简单,但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却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极大的耐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中庸》对于“道”的重视。

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儒家认为人应当遵循的一种规范。

这里的道,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做事之道。

这种对道的强调,使我深深理解到,我们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中庸》虽然是一部古老的经典,但它所传达的理念仍然深深触动了我。

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在生活中坚持中庸之道,坚持做一个有道之人。

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当保持适度的原则,让我们的行为符合道义和伦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平衡。

《中庸》读后感500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中庸》读后感500字篇2《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我对《中庸》的理解是,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在处理问题时,既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过于保守。

它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既要考虑到问题的主要方面,也要考虑到细节和次要方面。

这种平衡的观念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明白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过于冲动或者过于保守,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以中庸之道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读完这短短小小的几句话,我有了极大的触动。原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作好准备,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么面临着艰难险阻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生在考试前肯定会有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运动员每天都必须训练,为了比赛出成绩的那一刻;军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戏剧家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中庸》读后感(一)
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中庸?里讲了不少有道理的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八段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有发生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早点去准备吧!早点准备一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千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用他们那简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这些国学经典作品真是非常值得好好阅读,细细品味。
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
《中庸》读后感(二)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的普遍祈求,而和谐社会正是中庸思想“致中和”的体现。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
《中庸》读后感(三)
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我的语文是弱项,对文章的理解力较弱,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古代文言文的书籍。但没想到,这次硬着头皮看的这本?中庸,却让我对文言文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不偏,庸不易。”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从而真实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就是坚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脚踏实地地走紧密联系生活、注重人文素养提高和语言能力训练的大语文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