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2000字
《中庸》读后感(精选8篇)
《中庸》读后感8篇《中庸》读后感范文参考【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信于外”,“和为贵,不自弃”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一开始读《中庸》时,感觉很迷茫,因为我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学习通的经典共读里有译文,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坚守原则,不辜负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
还有当颜回被污蔑偷盗时,孔子用金子试探他,颜回却说“天赐颜回一钿金,外财不发命穷人”。
从他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庸》中说的诚,他诚实,不为外财所诱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
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君子坦荡荡”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很佩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他人才会更相信你。
还有祁黄羊荐贤无私的故事,他身上有着伟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计前嫌,无私推荐有能力的人,这让我学习到我们不能够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拥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过失或者不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意思就是君子是重于人际协调,但是不能随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独立不偏不倚,国家政治修明时,不因世事艰难而改变方向,国家混乱无道时,君子坚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刚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国家开明,政治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中庸》读后感22篇
《中庸》读后感2《中庸》读后感2精选2篇(一)《中庸》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研读的经典之作。
我读完这本书后,受益匪浅,对于人生观和处世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古圣人的思想和行为都符合“中庸”的原则。
中庸既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处世之道。
在个人的修养方面,要求人们在思想、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保持平衡和适度。
不过分偏向某一极端,也不过分折中。
只有找到适度的平衡点,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完美。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抉择,而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方向。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仁”、“义”、“诚”等重要的价值观念。
仁者爱人,义者守道,诚者信实。
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庸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而中庸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发扬仁义诚等价值观念,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真正的人际平等和相互尊重。
最后,书中还讲到了对于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思想强调了持续的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和提升。
而学习和修养又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而通过修养才能将这些知识和智慧真正地应用于生活中。
总的来说,《中庸》是一本对于人生观和处世之道的精辟阐述。
通过对人性、社会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读者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能够对于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庸思想的智慧和启示,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追求个人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方面的信念。
《中庸》读后感2精选2篇(二)《中庸》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的哲学经典。
它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所整理的孔子言论的集合,内容包括政治、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
读完《中庸》,我深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中庸》读后感1初读《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
它与《大学》不同,《大学》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在我看来,《大学》讲的是具体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则是讲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养,好似与外界无关,实则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第一次上课老师便讲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论。
实在高深,我实在是听不太懂。
单纯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分如果出现了不平衡,那么宇宙整体也会出现问题。
这正如人的身体一样。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就在于中医讲求的是平衡,而西医讲求的是就病开药,根据病人的病开什么药。
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药,一堆一堆的药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药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了,因为身体里已经有耐药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会喝中药。
中医看病讲究通过整体来看,比如说感冒,西医就直接开感冒药杀死病菌,而中医不然,推断出是身体中有热,则开些清热的药来,所以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还有个现象,就是有的人一辈子病病怏怏的,不过还是长寿;有的人一辈子健健康康的,结果突然一下子得绝症病死了。
这是为什么?病病怏怏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健康,看起来不长寿,但是他们维持了自身的平衡,这也就是长寿的秘诀;而看起来健康的人,体内则不一定平衡,虽然不体现,但是一有表现则为大病。
这就是《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其实读《中庸》时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
原先认为,此二字意思为平庸。
后来经过学习终于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
平常也就是很少改变。
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
年轻人轻狂,处事激进,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时时思变,这都是因为“不庸”引起的。
而中年老年人向往平淡的生活,甘于平凡,稳中取胜。
“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
”而但凡青壮年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有庸者之风范,较同龄人稳重。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它主要阐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即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读完《中庸》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中庸之道强调在对待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向极端。
这种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意味着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和谐共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庸之道还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和学问上的进步,不断挑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中庸读后感(通用21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庸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庸读后感篇1和谐是古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强盛、民主、文化、协调的社会主义国度。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精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精华,向众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立场。
对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感性看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置问题。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进程,通过书本获得悉识,通过常识传递思维,,进而到达书中请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浏览,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幸运”,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察看事物,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当今这个竞争剧烈的社会,压力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畸形的景象。
因而,我们要温和的对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其化,在意识问题的基本上,一直空虚自己,是自己变的强盛,同时要坚持一颗谦逊谨严的心,不要戒骄戒躁,任何事件,当时有准备就会胜利,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负,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唯有博大和宽容,才干兼容并包,使为学存在世界目光跟开放胸怀,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咱们要逐渐的进行学习的五个档次,终极使本人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幻想。
激动是魔鬼,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缓缓的处理,只有这样能力战胜艰苦,最终达到成功的此岸。
所有任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货色,就永远跑不了!在《中庸》中,我领会到了知识的主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转变人的思惟境界和文化层次。
《中庸》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中庸》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1.《中庸》读后感范文篇一《中庸》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到了宋代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著“四书”。
中庸即中用(庸通用),中不离用,离用则无中。
中庸是一种道德标准,要求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中庸强调做人做事的平衡、适度和优化,掌握一个“度”字,无过也无不及,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中,就是中道而行。
中道就是不偏,不偏就是不走极端。
中道不行不行,中道不应该不行。
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于其中。
因为天道、地道都是人做不到的。
天生万物人做不到,地厚德载物人也做不到,人是不得不走天地之间的那条”中道”。
“中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中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礼义。
这里的礼义是让多数人能够生活安宁的社会规范,是规范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如果说中道即人道,那么人道就是仁道了。
仁道是符合人性的,大家都不该违反,都应该照着去做,而且要一直坚持做下去,这就是“常”,所谓“常”,即常有常存。
故“庸者,常也”。
所谓“中庸”,就是把仁一直做下去。
不行仁,这叫不仁;做了一半,这叫中道而废。
中庸的理论依据在于人性,在于对社会运作规律的探究。
而中庸之道,指的不偏不倚,是持中求和的处世态度。
一个人做事如果不懂得中庸,就会处处受阻,一个人做人如果不懂得低调,就会处处碰壁。
但是,中庸不是随大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圆滑老练,而是一种均衡之术,是一种保守不偏激的态度,是一种以和为贵的生存智慧。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一、”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的天然性。
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程序性。
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的实用性。
四、”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第一篇:《中庸》读后感《中庸》读后感逸佲虽名子思所著,其中处处渗透孔子之言,亦可为孔子所述,弟子所著。
然而不管作者是谁,《中庸》之为儒家思想一大核心,当之无愧。
《中庸》一共分为三十三章,原本是《礼记》中的时候一篇,宋代大儒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中庸》居于《四书》末尾,下达“五经”,上连《孟子》,承上接下,思想深邃,“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
”(程颢、程颐)我读此书,大概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其中断断续续夹杂着去做了一些其他事,实际上读完此书大概只用了两天。
两天,四十八小时,读这几千字的文章,还是太少了。
中庸的思想至深至遂,初读之下倘若没有名人大师的注解,倘若缺乏基本的文言素养,缺乏《大学》、《论语》、《孟子》这几本书的积淀,读这本书无异于嚼蜡,如同只手览月,不觉其厉。
会觉得满篇胡话,大言不惭,奇形怪状,乱七八糟。
翻开这本书,包括这一系列的先秦文学作品,都能浓烈的感觉到《诗经》在其时代的广泛作用,以《中庸》为例,在全书各处,在全书末尾,都集中运用《诗经》中的词句进行义理的阐发。
如约定俗成一般,“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成为了当时士人以上交流、传达思想的语言工具。
再浅显易懂的道理,或再深奥的哲理,只要通过《诗经》,都能讲的很透彻,很直白。
《诗经》等语言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给后人读者(诸如我)制造了语言障碍:如何透过文本去获取其背后蕴藏的知识。
晦涩难懂的字词意象,简单粗暴的语句结构,模棱两可的注解翻译,对我理解文章背后儒家思想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个过程中,寻找注解和举一反三,经验类比帮助我加深了理解。
就拿本次的《中庸》来说,到来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尼玛,何为天命?何为率性?何为修道?何为性?何为道?何为教?种种问题都摆放在我们面前。
中庸读后感9篇
中庸读后感9篇中庸读后感。
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从其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仔细阅读和品尝了作品这部作品后,不禁被他的仆人公所感动。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领会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
以下内容“中庸读后感”是我们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盼望你能够喜爱并共享!中庸读后感篇1《中庸》,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是子思所作。
他把儒家道德观念中的“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南宋朱熹把《中庸》和《高校》,《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对古代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
什么是《中庸》?平常折中之意,亦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
儒家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强调忠恕之道,认为这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
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乎“中庸之道”。
在好,坏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折中,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
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做越位非分之事。
身居上位不傲慢,身居下位不背叛。
端正自己,勿责别人,不怨天,不尤人,就是《中庸》之道了。
要实行《中庸》之道,必需敬重天赋的本性和通过后天的学习。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的精神。
不过《中庸》的一些言论,积淀了古代统治者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的政治阅历,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有较为深化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今日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极大的启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不行忽视的借鉴作用。
中庸读后感篇2《高校中庸》还教育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由于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老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假如心态过急,难免会实行简洁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肯定程度上不行避开地要损害同学的学习制造性;而假如老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同学出错的缘由,关心同学找到出错的根源,老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相关推荐《中庸》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庸》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庸》读后感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阅读了《大学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中庸》的读后感8篇
《中庸》的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致谢和感恩之情,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思想深度和启示意义的思考和感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庸》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庸》读后感8篇
《中庸》读后感8篇《中庸》读后感1近来读《中庸》,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知耻近乎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现代专家的译文,感觉我们古人真不简单。
原来我的印象中,古文经典无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间,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__,经过世事的浸润,阅览人事的沧桑,再细细品味古文经典,感觉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时宜。
系统地阅读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认识,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__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
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
《中庸》读后感2一直以来就对我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初中的时候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只零碎的学过一些,然而都不够系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其精神实质。
到了高中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买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书。
今天读完《中庸》,感触颇深。
《中庸》里面涵盖了有关做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中庸之道自古至今一直受到知识份子的追捧,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然而,对于这种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我们必须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它有很多思想是正面的是积极的,然而,也还有很多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迷信书本。
中庸之道是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值得现今社会提倡和学习的,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值得我们深研。
《中庸》的读后感
《中庸》是一部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作者孔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为后人留下了这部充满智慧和教诲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感震撼,它让我对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学的魅力产生了无尽的敬畏之情。
《中庸》以其简练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世界。
在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关注和感悟,以及对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种对儒家文化的关注和感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承,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同时,《中庸》还让我对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他们强调文化要真实、自然、优美,要有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这种对儒家文化的关注和感悟,让我深感敬意。
此外,《中庸》还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他们用文学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表达了对人性的关爱和期望。
这种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和现实。
《中庸》读后感15篇
《中庸》读后感15篇《中庸》读后感15篇《中庸》读后感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__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
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
《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10篇)《中庸》读后感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贵族拥有一张出色的檀木做的弓,用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这张弓.有一次,这个人仔细观察他的弓,他想:这弓虽然好,但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要是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于是,他请了一位手艺人在弓上刻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当他欣喜地拉紧这张自认为完美无比的弓时,弓“咔”地一声断了……我们总在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方面好不行,得全面发展,什么都好才叫好;一个人说好不叫好,非得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没人能挑出毛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才是心中完美的境界,只有这样心里才舒服,人生才辉煌。
否则,必将孜孜以求,殚精竭虑,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但世上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完美?于是造就了众多痴男怨女,对着镜中花水中月,终日愁眉紧锁,抱怨命运不公。
达到的又怎样呢?终不过是“咔”的一声,一切归于虚空。
追求精美没有错,错得是没有把握好度,过分追求外观,反而忽略了功用。
殊不知,弓是用来射箭的,只要把箭射得又快又准就好了,要那么花哨有什么用呢?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追求完美的。
总想保持最好的状态,各方面都出色,让所有人都说好。
于是累人累心,终日提心吊胆,却难免顾此失彼。
无论做到怎样,总有人说不好,为了别人的眼光奔波劳碌,却失掉了本心。
蓦然回首,才知原来是掉进了完美的华丽陷阱。
花美半开,酒好微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可谓千古良训,但有几人参透其中深意?我们从懂事开始,就被教育要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我们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偶遇一篇关于“中庸之道“的点评,顿觉醍醐灌顶。
关於中庸原理,散见儒家论述,并不完全集中在子思传作的《中庸》章句。
中庸之道的要旨大体上可从下面四句纲领性口诀去领会:"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所贵者权"是也。
允执其中——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也”。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3篇)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3篇)关于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关于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读《中庸》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句名言,说的就是天下难事者必做于易者,天下大事者必做于细。
《中庸》中的“不谋全局”是指不谋全局的人要有所作为。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这本书中最深刻的感受。
“天下难事,必做于细”。
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在面对每一件事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每一件事时不再胆怯。
这里我觉得有两句话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句是“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就必须先做好自己”这句话。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好每件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但我们都不能忘了这些精神!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中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庸”这个词是对我们一生的修养,是对我们一生的学习态度,是对我们一生的价值观。
它是我们的一生的指南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不竭的精神食粮。
它是中间的一种,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是我们的无穷力量。
《中庸》是中庸的一个标题,但我们应该读懂它。
中庸的意思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国古老的历史,是最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的。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中庸”一词,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之意,而是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状态。
《中庸》强调了人们在行为和思想上应该遵循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度和不足,以达到和谐、平衡的境界。
在个人修养方面,《中庸》提倡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达到内在的和谐。
它强调了“诚意”、“正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诚意和正心,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成长。
这让我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诚实、善良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中庸》还强调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它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让我想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中庸》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教会了我在生活中要保持中庸之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我相信,这些思想将会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中庸读后感推荐6篇
中庸读后感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庸读后感推荐6篇只有结合实际的故事情节所写的读后感才能展示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为了能够写出有启发性的读后感,需要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庸读后感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庸读后感2000字_读中庸有感2000字
中庸读后感2000字_读中庸有感2000字《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庸读后感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庸读后感2000字1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 “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 ,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读后感2000字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
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人斗口之间便已带出湘云其人。
太君因见金麒麟眼熟,故问。
钗曰“史大妹妹有一个”黛则讽曰“宝姐姐别的事情上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读至此,如不见后文,不知此文之妙,笔带双关,既活画出钗黛二人形象,又为后文打下伏笔,似此类之文,红楼中甚多,由此可见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走近一些吧,重新想起这个渐行渐远的名字,便会看见那不仅仅是一具屹立的骸骨,更是一个透明的灵魂。
即使在漫天的阴霾下,从这个灵魂的一隙之明中,也能看到一排排颠沛流离的妇孺、一列列疲惫孤寂的男子,从黄河两岸矢志不移地走向远方的足迹。
在那足迹之上,布满了梧桐枝的灰烬,却从中袅袅升起了火的凤凰——如果说这具屹立的骸骨,承担的是每一个悲剧生命的总和,这具骸骨掩盖不住的明亮的灵魂,就是昆仑顶上留下的、在每一次黑夜之中轮回的初曙。
刘邦称帝后说:“要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要说统领大军、攻城略地,我不如(韩信)。
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我能取得天下。
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还把他抛弃了,所以项羽势必会被我打败。
”高公馆的这些人和事总是让我感到作呕! 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
他就象政府机构中某些腐-败、贪婪的官员。
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
也有些贪官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
还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装太阳”的光辉。
无数的封建保守力量终究会被青年一代在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以及满怀激-情对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所击垮。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这本书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上学时候吃黑面馒头到他长大成人后成了一名揽工汉,依然很艰苦。
可是哥哥的工厂又倒闭了,全家好几口人的生活压力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开始他承受不了,可后来他坚持住了,还总结出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他留下了眼泪。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
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
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宝玉与宝钗成亲,黛玉闻讯气死,而当宝玉发现娶得并非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
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
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慢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永远跑不了!再读《中庸》,了解到此书重点发挥孔子的“过犹不及” 的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境界,力图使封建社会等级秩序恒常不变,“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叛)”,以免出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小人而无忌惮”的“反中庸”的现象,消解阶级矛盾。
《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要求贵族君子能达到“中庸”的境界,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中实行智、仁、勇三德。
以此为修身、治人、治天下国家的基本。
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的核心观念是“诚”。
认为“诚”是“天”的本性,是天地万物皆赖以存在的根本,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要通过道德修养工夫,“择善而固执之”,以求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境界。
此书虽然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为统治阶级服务,但《中庸》的核心观念“诚”对于我们现实社会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诚心诚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好,没有了诚心,没有了诚意,那么任何事情将不会达到预想的结果。
我们做人更是要有诚心,有诚心诚意,人们才会相信你,并乐意与你交往。
人们不会愿意与一个虚情假意,毫无诚信的人交往。
只有诚心付出才会得到真心的回报。
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这只是我的初浅理解,有些话好像就在嘴边,但就是不能说得到位,还是修行不够。
我将继续努力研读,体会。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