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讲解学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
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信用评估模型不够精准:商业银行使用的信用评估模型多以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为主,往往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信用风险,也无法适应信用风险动态变化的需求。
2. 经济环境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往往没有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影响,如没有将经济衰退、行业景气度等因素纳入评估模型之中。
3. 信用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够严格: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着监管氛围不够严格、内部管理制度不够严密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容易出现信用风险漏洞。
4. 风控技术应用不够到位:目前商业银行采用的风控技术不够智能化,往往只是基于规则或单一的指标开展风险评估和监控,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认识,改进信用评估模型,加强经济环境的预测和监测,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以加大对风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风控水平和效率。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进入新的正常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信贷风险不断放大。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新常态化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来源,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银行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了信用与贷款两部分内容。
首先,信用评估作为一个抽象性概念,主要指的是资金借贷行为发生过程中,银行针对借贷方信用资产、财务状况、行业评价、资金流通现状以及是否存在不良信贷行为等信用情况进行的客观公正的评估。
其次,贷款则指的是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允许范围内对其实施的货币资金房贷行为。
1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来源及特点1.1信贷风险管理来源为了及时、更好地把握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首先要了解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自身审批速度快、门槛低的特点,逐渐快速发展。
与商业银行相比,它更加便利,导致银行客户资源逐渐减少,信用风险不断提高。
此外,公开市场利率政策也对银行信贷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得信贷风险增加。
第二,在新常态下,为了实现金融结构的转变,银行需要考虑和完善保险制度和相应的信贷市场启动机制,而产生的风险问题往往难以衡量。
1.2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化下,许多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信用风险管理也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客观性的特征,即贷款人的资产状况和还款能力不断变化,这也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不可抗力的因素之一。
其次,隐蔽性特征,即商业银行在核实贷款人信息时工作不到位,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失真等问题,导致信贷管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一、引言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信用风险的概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在贷款、担保、投资等业务中,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或未能实现预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规避和控制。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理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操作不够规范,存在制度漏洞,容易被不良借款人利用。
2.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缺乏对借款人的准确评估,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出现坏账和损失。
3.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可能对借款人进行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信用风险。
4.监管不力: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力度。
上述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四、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1.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2.加强信息披露:通过透明、公平、公正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借款人的披露意愿,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3.加强人员培训: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落实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4.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的力度和力度,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和规避风险,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一、信用风险概述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为客户提供贷款、信用卡、担保、贸易融资等服务。
而在这些业务中,存在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借款人或其它承担债务者无法履行合同条件、无力偿还债务或失去偿付能力,导致银行债权无法得到保证而出现的风险。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目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风险暴露度难以衡量在贷款业务中,银行只能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在信用卡等业务中,客户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客户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由多家不同的信用评估机构提供,数据分析难以充分客观准确。
2.风险分散度不够银行部分业务收入依赖于少数大额贷款客户,由于客户同行业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一旦客户违约,将对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3.风险控制手段不足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依靠信用审查、信用评估、担保、保证金等准入控制措施。
而在贷后管理方面,银行往往采用催收等方式解决问题,缺少更加细致、人性化的帮助解决方案。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1.风险评估模型升级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化客户关系洞察。
建立完善的表内外风险分析框架,制定客户信用行为和信用评级制度,并针对不同业务的信用风险实施分层管理。
2.风险分散度提升引入信用保险、分散化投资、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
在贸易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向出口企业或其他作为不同风险代理的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
3.风险管理手段完善加强贷款管理,健全贷后监管机制,明确化解机制;建立与经济萎缩和市场价格波动相关的监控体系,制定危险偏好度等各类风险管理工具。
4.合理规范新业务的开展在开展新业务时,银行应充分评估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如开展二级市场股权融资、基金理财等业务,应根据有关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规则。
四、结语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支付结算等功能。
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信用中介机构,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信用风险的概念、影响因素、管理方法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进行深入思考。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其他交易对手无法或不愿履行合同中的相关义务,而导致债权人或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资金支付和结算,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资产负债状况、债务偿还来源、担保品的价值等。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行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会大大增加。
二、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也是造成银行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和稳健。
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可以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的企业价值和社会声誉。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1. 加强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树立风险意识,做到风险预见和风险控制。
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判断,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2. 完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是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基础。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设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管理流程、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监督和约束银行业务的开展,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业务中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金融机构不同程度面临信用风险的压力。
如何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信用风险的影响,已成为银行及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信用风险管控的现状、形势分析,探讨如何应对当前信用风险风险,有效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当前信用风险管控的现状1、风险类型单一化当前,一些非金融机构模式的借贷平台而言,其贷款业务基本以贴现贷、抵押贷款、消费贷、其次是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企业贷款等几种类型,导致其信用风险类型单一化,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2、信用风险管理困难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涉及面广、复杂度高,一些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素质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往往容易出现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大、措施不当等问题。
3、外部环境不可控尽管一些机构及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但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不稳定,贸易、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各种风险至今无法确定短期内会如何发展。
4、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在同一行业的机构内部,其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或机构虽然实行了现代化信用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或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二、应对当前信用风险风险的思考1、规范金融市场,防范风险规范金融市场,对于减少信用风险有重要意义。
尽管市场规范化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成本,但是它不仅可以遏制市场违规行为,减少信用风险,而且对于市场的稳定化、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整合金融资源,推进创新整合金融资源,是当前进一步推进信用风险管理和创新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注重与各行业合作,会议制定积极解决信用市场、信贷营销、信用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善于信息化,不断推进创新的方法技术,着力解决和突破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难点问题。
3、完善现代化金融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现代化金融管理体系,提升机构自身信用水平,也是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另 外 , 险管 理流 于 形 式 也使 部 分 员 风
工 对 于 风 险管 理 形成 了 认 识 上 的误
风 险管理体 制 仍未形 成 。正 是农信 社
风 险 管理 的 分 散 管 理 的做 法 既难 以
区 , 重 影 响 员工 配 合 与参 与 风 险管 严 理 的主动 性和 有效 性。从某 种程 度上 来讲 , 险管理 意 识 的淡 薄是 当前我 风 国农 信 社 风 险管 理 效 果 不 佳 的 关键 性原 因 。 2内控机 制建 设有 待进 一步 完善 .
关 系到 农 村 金 融 市 场 的 正 常 有 序 运
农信 社 风 险 管 理 中存 在 着 以 下 几 个 方面 的 问题 , 大大 削 弱 了农 信社 的风 险 管理 水 平 , 以有 效 防范 和 规 范农 难
作 为 农信 社 风 险 管理 内容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内控机 制 建 设及 其 完 善
风 险 的出 现。 二 是 , 内控 组 织 建 设 在
低 , 律 法 规 意 识 不 强 , 场 竞 争 意 法 市
识 不足 , 险 防范 意 识 风 险管理 理 念 风
与 控 制 风 险 ,实 现 风 险 管 理 的全 覆
盖 ,提 高 自我 的核 心竞 争 力建 设 , 最
薄 弱甚 至 是缺 失 , 接 影 响到 农 信社 直
管 理 决 策 提 供 及 时 全 面 准 确 的 数 据 支持 ,削 弱 了风 险 管理 的真 正效 益 。
另外 , 农信 社缺 乏相 应 的高 素 质风 险
强 化 风 险 管理 理 念和 风 险 管 理 在 信
用 社 经 营管 理 中 的重 要作 用 , 正地 真 提 升信 用社 整体抗 风 险能 力。只有 从 思 想上 进 行 风 险 管 理 理 念 的培 训 和 强化 ,实现 思 想 与观 念 上 的统 一 , 才
当前形势下我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原因分析
积极应对当前形势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当前形势下我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原因分析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迅速深化和蔓延,造成美国大批金融机构严重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最终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受到较大负面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受此影响,进入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减速,CPI涨幅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宏观调控政策由“两防”转变为“一保一控”,央行货币政策有所宽松。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银行业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大背景下,银行贷款领域的信用风险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如何积极防范因经济调整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需要我们积极应对,认真分析研究。
一、我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截止2008年9月30日止,全行各项贷款余额54.8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增长13.27%;存贷款比例为72.01%,比年初增加0.2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行累计投放贷款36亿元,同比增加7.7亿元,增长27.14%。
从贷款期限上看,短期贷款29.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4.04%;中长期贷款25.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5.96%。
从贷款投放向上看,工业企业贷款10.7亿元,占比19.58%;商业企业贷款23.96亿元,占比43.7%;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1.6亿元,占比21.22%;房地产贷款4.7亿元,占比8.7%;文教、卫生及公共事业贷款2.9亿元,占比5.27%。
从担保形式上看,信用贷款79247万元,占比14.16%;保证贷款93402万元,占比17.04%;抵押贷款360629万元,占比65.77%;质押贷款14928万元,占比2.72%。
贷款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仍未达到监管要求。
9月末,按非现场监管新口径计算,全行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46.13%,比年初下降38.49%;全部关联度为67.56%,比年初下降90.34%,授信集中度与全部关联度比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我行第三季度资本金增加,但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距监管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前20名贷款客户均超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指标。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信用风险的产生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借款人或债务人 无法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或投资人就会面临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的分类
按照来源不同,信用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 风险。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
03
企业应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提
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04
未来信用风险管控的展望
发挥大数据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数据来源多样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来 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包括企业 公开信息、征信系统数据、社 交媒体信息等,为信用风险管 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 析与思考
2023-10-28
目 录
• 信用风险概述 •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 • 信用风险管控的方法与技术 • 未来信用风险管控的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信用风险概述
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是指在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按照合约协议履行债务或偿还债务时,债权 人或投资人面临的潜在损失风险。
行业趋势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 高污染、高能耗行业面临转型 压力,若企业不能适应行业趋
势变化,信用风险将上升。
行业周期性波动
某些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行业 低迷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受 到挤压,偿债能力减弱,信用风 险相应上升。
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市场份额下 降,盈利水平下降,偿债能力减弱 ,信用风险增大。
企业自身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经营管理不善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成 本费用上升,盈利水平下 降,偿债能力减弱,信用 风险相应上升。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控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控的几点思考乔长委邯郸市峰峰矿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摘要: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因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收窄、银行间竞争加剧、部分企业正处于转型期等原因,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本文重点从七个方面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大数据时代、信用社会建设的有利大环境下可通过提高客户经理业务水平、改变客户观念、增加优质客户、调整信贷结构等方式实施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关键词:信用社;信用风险;风险防控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因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收窄、银行间竞争加剧、部分企业正处于转型期等原因使得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同时,新形势下,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征信环境的逐步改善等对信用风险的防控提供了有利环境。
一、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分析造成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因素很多,笔者重点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贷款对象特殊、信用观念落后农村信用社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户是农村信用社重点服务对象,但是受到自然环境、扶贫政策、市场信息等影响,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提高,部分客户对征信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不良记录对其严重影响,在还款时候存在等、拖、赖思想。
(二)关联企业识别不清晰、加大了信用风险随着公司工商登记程序变更,成立新公司门槛较低,为企业向着集团化发展提供了便利,但也出现了隐性集团公司,这些企业股东从个人资料方面看不出关联关系,但实际控制人为一人。
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经理可能对企业之间隐性关联识别不清晰,部分企业之间的隐性关联即使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启信宝等系统查询也可能不被客户经理详细掌握,由此会造成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从资料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关联,但实质是一个隐性企业集团关系,这个隐性集团之中的企业会在同一家金融机构多头贷款、并且形成担保圈(链)贷款,削弱了担保能力。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信用风险管控政策发展趋势预测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随着信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将不断完善。政府将 加强对信用风险管控的监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信用风险管 控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跨部门合作加强
信用风险管控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未来政策发展趋势将加强跨部门合作。政 府将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信用风险 。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 析与思考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7
目录
• 引言 •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分析 • 信用风险管控策略与措施 • 信用风险管控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未来信用风险管控发展趋势预
测
01
引言
信用风险概述
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因 各种原因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或履 行合约义务时,债权人或投资人 面临的潜在损失风险。
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客户信用状况、行业趋势等因素,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决 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确保全行信用风险管 理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04
信用风险管控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面临的挑战
信用风险事件频发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信用评 估,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信用风险参考。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经营,降低信用风险事件的 发生概率。
05
未来信用风险管控发展趋势预 测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信 用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和管理。同时,应当不断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模型和 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
三、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应 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 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的思考
目录
0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03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
02 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题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 理逐渐成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 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 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潜 在的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
2、提高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应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或对手方未能按时按约履行其合同义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银行面对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既是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信用风险,保障银行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面对的风险是多元化的,其中信用风险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银行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做到风险预警和防范。
在风险管理体系中,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制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全面、规范、高效地管理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理。
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评估客户信用状况的重要手段,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要建立客户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监测,对客户的贷款使用情况、还款情况等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的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客户信用风险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理。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产品的设计和管理,确保信用产品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商业银行的信用产品种类繁多,包括信用贷款、信用证、保函、担保等多种形式,这些信用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也伴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要通过严格的信用产品设计和管理,确保信用产品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在信用产品设计方面,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抵押品的价值、还款来源等因素,避免因信用产品设计不当而导致信用风险的加大。
在信用产品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的信用产品审批流程和风险管控机制,对每一笔信用业务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控制,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在我国,实体经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了信贷紧缩、劣质贷款只增不降等一系列问题。
商业银行提高其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收益率,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下面对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具体阐述。
一、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加大其风险管控力度是关键所在。
在稳健的经济政策下,银监会虽然公布商业银行劣质贷款在不断减少,然而涉及“股改剥离”政策的施行,到20XX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劣质贷款高达万亿元,劣质率高达24%。
根据财政在区域性金融平台的投资项目中,供过于求的较多,房地产项目是其中之一,这一现象导致劣质贷款数额居高不下。
以上现状表明,商业银行在面对只增不减的贷款问题时,需要加强风险管控,选择较为稳健的道路。
二、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体制不完善1.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信贷风险管控认知不足,一味追求业绩,不注重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这无疑给银行带来无形压力。
另外,他们只着眼于短期盈利,忽视了未来商机。
最后,信贷风险管控理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在商业银行整个人才体系中全面施行,导致工作人员误入歧途。
2.缺乏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总体综合素质偏低: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业务方式不当、没有管理分析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责任感较低,未根据贷款要素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核,缺乏及时处理并调整贷款类别的积极性,没有核实贷款要素是否如实填制。
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不准确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制水平提高,即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会导致数据出现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结果信任度低。
也就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制中去。
信用风险量度模型和技术落后是造成专业人才稀少的根本原因。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构架不稳,董事会和监事会权利过于集中,不能相互制衡;其次,风险管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影响风险管控的效果;最后是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没有独立性。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和业务风险程度,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
创新信用风险缓释手段
通过引入担保、质押、保险等信用风险缓释手段,降低潜 在的信用风险损失。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信用风险缓释手 段,提高全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04
思考与建议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风险意识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某大型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典型案例
该银行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并采取了 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如限制贷款额度、加强贷后管理等,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提
升了资产质量。
国外某知名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典型案例
该银行通过引入先进的信用评估技术和模型,实现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 控制。同时,该银行还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金融机 构和从业人员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信 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确 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用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 共享,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 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明确各部门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
有效实施。
03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客户准入、授信审批、放款
审核、风险分类、风险报告等,确保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
强化信用风险评估和监测
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陈育林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
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
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
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
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
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三是客户集中反弹。
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
以山东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
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
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思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些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信用风险。
2.客户风险评估不精准。
商业银行的客户风险评估不够科学化
和客观化,难以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3.贷款审批流程不规范。
一些商业银行审批贷款的流程不够科
学化和规范,存在黑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导致信用风险发生。
4.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员。
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重视,导致在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中存在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控,建立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信用风险。
2.引入科学化的客户风险评估机制。
商业银行可以引入科学化
的客户风险评估机制,例如建立客户信用评级系统、采用数据挖掘
技术等。
3.规范审批流程。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审批流程的监管,确
保流程规范、公正公允,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4.注重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应注重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资格认证等。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信用风险作为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加快,信用风险也越发复杂和隐蔽。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用风险管控,降低风险暴露,保障自身安全稳健的运营。
一、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信用风险主要涉及到借款人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机制,采用多种手段,从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准确识别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人、交易对手进行不同程度的信用评级,以便更加科学地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控监控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风险动向,为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信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风险暴露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还应当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内部和外部预警机制建设,一旦发现风险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三、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的严格执行是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关键。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明确各项风险管理政策的内容、要求和程序,并严格执行。
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加强对风险管理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面对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以满足风险的快速、准确处置。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应急预案、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等方式,提高风险应对的效率和质量。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该银行重视客户信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采用先 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并针对 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有 效控制了信用风险。
该跨国公司与核心企业共同制定融资方案,对上 游供应商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并定期监控其经 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确保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可控 。
信用风险导致的重大损失案例分析
企业应始终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避免因追求规模扩张而 忽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导致重大损失的产生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一:某P2P平台因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导 致大量坏账和投资者资金损失。
输标02入题
该平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风险管理,未能对借 款人信用进行充分评估,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产生。最 终平台破产清算,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01
03
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未对下游客户进行充分信用评估 ,过度授信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最终企业陷
高杠杆行业
高杠杆行业如金融、房地产等, 在经济下行时可能面临较大的偿 债压力。
企业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管理层素质
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 控制,进而影响信用风险。
01
财务结构
企业财务结构的合理性,如债务比例、 流动性等,对信用风险有重要影响。
02
03
业务多元化
企业业务多元化的程度可以降低信用 风险,因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提供稳定 的现金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02
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债务人 的还款能力和意愿的不确定性。
信用风险的类型
违约风险
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而违约的风险。
赎回风险
债券持有人无法在债券到期前赎回债券的风 险。
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一、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指的是债权人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者信用状况恶化导致无法按时获得债务本息等到对应款项,从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对于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债权人的资金安全: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监管,防范债权人资金损失。
比如,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手段进行对于借款人的评估、审查和监控,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贷款利率的设定,并及时对于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2. 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信用风险管理需要通过收取一定的信用风险保证金等方式来保障机构自身的经济利益。
同时,信用风险管理也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为机构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3. 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高机构的信用声誉和竞争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等方式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获得更多的业务和市场份额。
三、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在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一些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1. 建立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流程、评估标准、风险防范措施和事件处理流程等。
2. 确定合理的信用评估标准: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信用评估标准,并采用多样化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以减少评估误差和降低信用风险。
3. 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控体系: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机构的信用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信用风险问题。
4. 设计合理的信用保证机制:建立金融机构自身信用保证基金、担保机构等多种信用保证机制,以提高债权人的资金安全和信心、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陈育林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
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
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
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
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
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
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三是客户集中反弹。
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
以山东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
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
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
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
当前银行信贷“大户情结”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扎堆追逐本地优质客户,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普遍跨区域授信,导致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
而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与职工各方利益错综交织、互相博弈,关系经济金融社会秩序稳定。
风险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在“保银行”还是“保企业”中摇摆,涉及央企情况则更加复杂,由于央企在地方地位的相对超然性、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相对重要性,其地方子公司发生授信风险时,需理顺的关系更复杂多元、处置难度也更大。
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去产能化”中的金融阵痛。
产能过剩是眼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5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专门印发化解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
但银行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对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普
遍把握较严,部分行更甚至基于避险考虑直接对相关行业“一刀切”。
“去产能化”和“去信贷化”交织,整个行业包括部分优质企业资金紧张,经营稍有波动即可导致资金链断裂。
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外贸形势未见实质好转、企业经营困难与资金链紧张叠加,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压力持续加大。
而我国银行业自2003年启动改革以来,尚未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逆周期”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信用风险的暴露。
(二)“形式合规”下的信贷文化。
目前,各银行对抵质押担保均有明确规定,以便在第一还款来源无法落实时更好地保障银行债权。
但这一理想化的合规性安排,在实践中已发生异化。
银行在审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和要件审查,客观上使抵质押担保成为信贷审批的必备和前置条件。
部分基层行从自身理性出发,为迎合上级审贷标准及自身利益,往往只关注担保手续的有无,而不关注实际担保补偿能力,甚至主动为企业寻找担保方牵线搭桥,导致担保有名无实、担而不保,个别担保操作方式甚至成为各方都心知肚明的行业“潜规则”。
在行业上行期和企业经营正常时,风险尚能掩盖,但一旦一家企业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便沿担保圈链快速蔓延,使单体风险演变为群体乃至区域性风险。
(三)“倒金字塔”式的激励错配。
银行激励机制虽历经多年改革,但压力责任往下走、收入报酬往上提的“倒金字塔”式错配未得到根本转变。
业绩考核年年加压、层层加码,而客户资源总量有限,基层行只能加大对已有优质客户的信贷额度配给,而无法全面顾及其总承贷能力和他行授信情况。
同时,免责条款缺失,责任追究时基层人员首当其冲,权责利不匹配导致基层信贷人员风险报告动力不足,
甚至故意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及风险状况或在风险暴露前辞职,导致风险信息在行内上下不畅通,延误对风险的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置。
(四)“多元发展”下的经营偏差。
对已发生风险的多家大额授信客户分析表明,多数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与其非理性多元发展有关,部分投资甚至涉及房地产或过剩产能等高风险行业。
涉猎陌生领域往往使企业无法准确预估资金需求、行业前景和风险状况,且在项目贷款获批难的情况下,企业大多用短期贷款支撑长期项目投资,并寻求民间“搭桥资金”周转。
侥幸心理下“期限错配”必然导致任何一笔资金融入行为在资金规模、融入时点等方面出了偏差,都将直接绷紧企业资金链条。
而在整体市场环境、产业政策、行业发展乃至环卫安全要求等发生变化或剧烈波动时,资金链条断裂风险最终不可避免。
对信用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
(一)定位要准。
信用风险的管控首先应找准政府、企业、银行与社会的利益平衡点,在均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科学推进。
而在这一过程中,监管应始终坚持对风险前瞻预判的核心主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的监测预警,及时提示风险、防微杜渐。
风险暴露后,要借助专业优势,积极作为,推动地方政府调动各方资源加快风险处置,用政府信用填充市场信用不足形成的“信用空洞”,构建起“银行为主体、市场为手段、协会为依托、监管为协调、政府总牵头”的风险化解体系。
(二)方法要活。
信用风险管控应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一要区别对待。
针对风险实际,一案一策,分类施治,既要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失信企业严厉惩处,也要为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市场、有
效益的诚信企业慷慨解囊,更要对经营无望的“僵尸企业”尽快处置。
二要同业合作。
指导银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合作和信息共享,完善大额授信联合管理和债权人联席会机制,形成大额授信管理和风险处置中的行业“共同音”,实现银行业“抱团取暖”、“抱团维权”、“抱团发展”。
三要党政支持。
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汇报,积极出谋划策,推动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基金或财政资金发起设立的担保公司,发挥各级党政部门在风险处置中的“稳定器”和“根据地”作用,增强市场信心。
同时,还应注重加强舆论引导,避免因舆情发酵引发事态失控,推动形成有利于风险处置的舆论环境。
(三)效果要实。
善于从重大风险事件中反思和拓展信用风险管控思路。
一是风险处置要扎实。
要坚持真实处置,在充分暴露问题和风险的基础上,确保处置措施的落地,确保风险的一次性处置到位,不留问题和隐患。
二是圈链解构要务实。
担保圈链是风险集中爆发的导火线,必须真实解构,切断风险传递链。
应主动选择部分代表性强的担保圈链,指导银行找准关键点,开展解构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用于指导全部担保圈链的破解。
三是责任追究要严实。
要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远期风险暴露责任追溯机制,加大对上、对高管的责任追究力度,以惩戒的震慑力督促银行真正汲取教训。
四是长效机制要夯实。
组织对每个案例风险暴露原因、处置情况、经验教训进行梳理,逐一形成案例并在适当范围内共享,督促全部银行以此为鉴、警钟长鸣,动态、持续地反思、改进信贷管理,避免重蹈覆辙、屡查屡犯。
(四)改革要深。
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总根源还在于银行治理机制改革不到位。
要善于化危为机,将信用风险集中暴露转化为推进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的机遇,早日实现银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
化。
从推动改革激励机制入手,形成权、责、利对等的激励约束体系,坚持业绩与风险考核并重,解决基层员工敬业心、执行力和责任感不强的问题。
从回归经营信用本质发力,修改信贷制度,完善客户评级、日常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建设等薄弱环节,使信用管理真正“名实相符”。
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落脚点,协调各方尽快构建涵盖教育、征信、惩处的全方位、全区域信用体系,大幅度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无资可转、无处可逃、无路可跑,让信用真正成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命线、银行员工的声誉线,形成信用风险防范的整体社会环境。
(作者系山东银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