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宗祺: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
巢宗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情况
二、“修订稿”对“实验稿”的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
三、语文课程修订的基本思路
四、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关键因素
五、语文课程实施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六、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作用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是依据全教会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另一方
1、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修订,修订幅度有所不同。
2、从课程标准的构成部分来看,改动幅度大的地方主要是:
(1)“前言”
导语完全重写;
“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的补充;
“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也有较多的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
(3)“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
“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
“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
(4)“附录”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加15篇,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
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5)结构体例与标题
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取得一致,如,“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比较:实验稿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
但有的地方,语文课程还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来安排,课程标准中未设“内容标准”这一类,不强求与别的学科保持完全统一,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内容”与“目标”融在一起;标题则采用“课程目标与内容”,下面一级标题未采用按内容划分的“分目标”的名目,而是按学段提出“目标”,称为“学段目标与内容”;“总目标”则称为“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修订稿”对“实验稿”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着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课程的灵魂。
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宗旨,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渗透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着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作出明确的回答。
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
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4、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并且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
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
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强调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调整了有关“目标”,还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与评价的建议。
三、语文课程修订的基本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实验稿”中的基本思路,同时又根据需要,有所补充和发展。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如何看待古代经典、“国学”,写字与书法,等等)
全面的语文素养,三个维度的目标,不能只顾知识、能力这一部分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实验稿”基本理念
人文性特点(与自然学科的差别:主观、具体、模糊,不确定性、熏陶感染)实践性特点(感性特征、实际运用——不同于对知识系统清晰理解条件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