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 韩斌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问题及安装技术 韩兵

电气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问题及安装技术    韩兵

电气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问题及安装技术韩兵摘要:建筑电气技术研究所机械核心的发展与建筑技术和电气技术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变得十分迅速。

并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性的持续深化,国际技术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变得更加的广泛,一些先进的产品以及技术也开始被引入到中国民用建筑领域中,民用建筑电气行业当前的发展速度也变得十分的快速。

本文主要针对从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还要对建筑电气安装技术给予完善的策略,对其进行相关的论证和分析。

关键词:电气工程;问题;安装技术1电气安装在电气工程建设中重要意义经济体制结构不断变化,反映在电力行业。

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认为电力供应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配电网在电气设备中安装困难。

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和研究,由很多配电网设备具有一定缺陷。

对于安装材料来说施工人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导致尺寸不合理,影响安装质量。

在配电工程中,面临的主要因素就是时间紧,要按照安装尺寸进行生产,如果尺寸不合格,就会导致工作周期时间长。

安装工作人员在整个安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安装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对一些基本仪表不清楚,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线路不稳定的问题。

还有在安装生产中,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清理,这些小问题都会对电力运行造成影响。

2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主要问题2.1施工材料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

为使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相关施工企业需要专门的采购人员。

采购人员需要大量的采购知识,能够充分了解整个市场的物料信息,同时,能对采购的商家资质以及质量检测证书等进行审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测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施工材料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问题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也会造成隐患。

2.2施工技术方面国家对电力设施的要求很高。

如果技术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韩斌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韩斌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韩斌发布时间:2021-06-01T14:04:32.780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4期作者:韩斌[导读] 摘要:钢结构具有造价低、材料可重复利用、加工周期短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是抗火性能差。

在钢结构建筑防火保护措施中,需要结合钢结构材料厂房的使用条件,耐火等级,环保性能和防火保护指标等要素进行分析,依据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规范要求,分析如何加强钢结构的建筑防火保护措施效果。

韩斌(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消防救援大队 062450)摘要:钢结构具有造价低、材料可重复利用、加工周期短等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是抗火性能差。

在钢结构建筑防火保护措施中,需要结合钢结构材料厂房的使用条件,耐火等级,环保性能和防火保护指标等要素进行分析,依据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规范要求,分析如何加强钢结构的建筑防火保护措施效果。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保护;措施方案引言:建筑产业快速发展,各类新型钢结构建筑层出不穷。

新型超高标准的、大跨度的钢结构厂房,符合实际建筑建设结构和空间的布局要求,有利于快速建筑建设的需求。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材料施工程序复杂,耗时长,而钢结构建筑厂房设计中,综合造价水平低,加工周期短,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是一种可快速搭建或拆除的新型绿色经济材料的厂房。

钢结构建筑设计中,需要确定它的耐火等级,分析钢结构的火灾风险系数,明确钢结构建筑防火的基本要求,重视钢结构的主要直接保护方式和被动保护方式,实现钢结构建筑整体防火保护措施的提升,提升日常钢结构的防火防护管理,提升火灾发生后的钢结构应急防护措施保护。

1 钢结构保护和耐火极限性能分析钢结构钢板植被构建中,需要按照钢结构焊接、螺旋连接等方式,以一定的规律方式组合,确定可以承载的建筑规格方式。

钢结构耐火承载中,需要对钢构件的实际标准范围和耐火等级进行试验测评分析,结合耐火作用,分析其稳定性和完整性,判断其存在的绝缘、绝热疼,判断其可以抵抗火作用的有效时间。

110kV 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

110kV 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

总621期第10期2017年10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0kV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探讨池翔(国网宁德供电公司,福建宁德352100)摘要:传统变电站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施工周期长,耗费材料多,且施工过程污染环境,不符合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本文探讨了110kV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以期为我国变电站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7)10-0102-02 Discussion on Design Technology of Steel StructureBuilding for110kV SubstationChi Xiang(State Grid Ningde Power Supply Company,Ningde Fujian352100)Abstract:Most of the traditional substation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the structure of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material consump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does not meet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societ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technology of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110kV subst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Keywords:substation;steel structure;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传统的变电站建筑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变电站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工程研究

变电站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工程研究

变电站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工程研究摘要:钢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由于设计、施工和使用管理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遭受灾害损坏以及耐久性不足等原因,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变电站户外横梁更换或新站安装工程,按设计图纸施工,钢构架焊接在A架铁板上采用的是直接焊接的方式。

采用这种焊接方法,焊接面只有角铁边厚的焊接面,稳定度不够,长期在户外恶劣环境容易产生脱焊现象,横梁需要承载导线和绝缘子的重量,这也要求横梁受力需要更牢固;同时,处于重工业区或海边等污染腐蚀严重的变电站,长期运行容易使焊接面锈蚀,对钢构架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加固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以110kV变电站钢架构横梁加固工程为例研究了连接节点在变电站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电站;钢架构;连接节点;加固0引言钢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遭受灾害损坏以及耐久性不足等原因,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加固设计[1]。

但是在选择具体的加固方案时,要根据结构特点、工作环境、施工条件、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2][3]。

目前钢结构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减轻荷载、改变计算图形、加大原有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节点的加固、阻止裂纹开展等,施工方法主要有负荷加固、卸荷加固和从原结构上拆下加固或更新部件进行加固。

荷载和结构体系的改变与工业生产技术改进有关,当前国内外在钢结构改扩建工程中涉及的加固改造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大原有结构构件截面和加强连接强度两个方面[4-7]。

加大原有结构构件截面的方式主要有将工字形截面改为箱形截面、翼缘外侧贴焊钢板,外粘钢板、碳纤维布加固等;连接节点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贴板加强、粘钢加固、外包钢加固、碳纤维布加固[8-11]等。

本文研究了梁柱节点设计的特点,并重点研究将焊缝加固在变电站钢架构中的应用。

1 连接节点的基本特性根据节点处传递荷载的情况、所采用的连接方法以及细部构造,连接节点的类别可分为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

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及问题分析

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及问题分析

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及问题分析作者:李曙光金国斌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6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工艺也在飞速发展,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尤为关键。

节点是框架结构中连接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环节,既是承担梁、柱、楼板等结构应力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工程的连接点。

这些节点的存在使得框架施工备受人们的重视,同时也给框架施工质量带来了影响。

本文就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进行探讨,并针对其中常见问题提出了有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梁柱节点模板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445-01随着建筑物高度和规模的不断提升,做好建筑工程抗震以及建筑结构整体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节点作为承担建筑工程各项荷载的重要部位,也是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施工建设中需要提高抗震性认识、严格控制施工技术,采取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计工作标准。

一、框架节点概述在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建筑结构整体性抗震就必须要从节点入手去分析,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抗破坏能力。

在目前的框架结构中,节点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钢结构设置的合理性,特别是针对钢结构中存在的梁、柱、墙体以及楼板节点的整体性;另外节点的存在对于提高框架结构的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对于整个结构的延性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工程结构整体质量影响的关键所在。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具有着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施工方便简单、可以根据工程需求而自行设置房间大小和满足装饰行业发展需求的一种结构体系,因而在多地工民建项目中广泛应用。

但是这种框剪结构在施工建设中极容易受到振动和其他水平荷载的影响而出现位移以及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和关键。

变电站建筑钢框架结构及节点设计探讨

变电站建筑钢框架结构及节点设计探讨

206信息技术与机电化工1.工程概况本次建设项目名称为漳州海园220kV 输变电工程,在站址选择上,由于漳州地区相关电网规划以及古雷石化产业区远景负荷预测成果,在整个电网的拟布置上,共用变电站点已经达到了3个,规格为220kV。

截止到目前,古雷半岛上已经设置了220kV 油田变位,地点在古雷半岛的中南部,由于该地区的石化产业区绝大多数位于产业区中部,在实际变电站建设上,需要以电网情况、负荷发展趋势等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满足北部和中下游地区的电力供应需求。

2.变电站建筑钢框架结构2.1基础设计如果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规格在4m 以上,或者地基打造不均匀,需要使用柱下条基,并考虑节点处各种不利因素,将基础适当加宽。

另外,在混凝土基础打造上,可以添加垫层,如果涉及到防水层设计,设计人员还应该将防水层厚度考虑其中。

如果建筑地段所处位置较好,基础埋深将会高于3m,业主应建议甲方在施工时进行地下室建设。

该项工程底板应满足承载力要求,不必进行外伸操作,这样可以为防水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为了保证效果,人们可以在每隔30m 到40m 位置处设计一个后浇带,两个月之后,可以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全面浇筑[1]。

2.2结构平面设计站在现浇板配筋角度来说,所使用的材料以二级钢为主,受力钢筋直径不得低于12,而且除了吊钩之外,不能应用一级钢。

钢筋间距设计也具备一定要求,间距不能大于200。

如果板上部钢筋之间的跨度低于2m,工作人员可以不需要采用断开操作,而且该种情况也能证明钢筋的排列方式为双向双排模式。

除此之外,板上下钢筋间距应该保持相等状态,在直径上也可以保持不同,但在钢筋直径类型上,应该保持一定的统一性。

2.3楼梯设计具体楼梯断板计算方式如下:当休息平台板厚度处于90左右时,楼段板厚度集中在120左右,处于此种情况时,梯段板跨度不会高于4m,计算系数保持在1/10,上下配筋操作处于相同状态下;另一种情况是休息平台板厚度为90左右,梯段板厚度范围为160到200,此时的梯段跨度能够保持在6m 左右,其计算系数应为1/8。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思考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思考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思考发表时间:2019-09-12T10:29:25.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郭增平[导读] 摘要:主控楼、配电楼和构支架等是变电站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泥杆的构支架已经逐步被钢管杆取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代替了砖混结构的变电站建筑,使得变电站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主控楼、配电楼和构支架等是变电站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泥杆的构支架已经逐步被钢管杆取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代替了砖混结构的变电站建筑,使得变电站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随着我国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的标准化,必须要把握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了解钢结构节点的设计情况,这样才能优化变电站建筑的结构设计情况。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钢结构;节点;设计电能通过高电压进行传输可有效降低电能损耗,高压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供配电的重要场所。

变电站组装电气设备安装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是能否满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用户安全用电需求的重要环节。

一、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一)基础设计天然基础设计可以应用柱下条形基础,尤其是的柱下扩展基础地基土比较松软的情况,或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节点处的基础宽度要适当增加,对于柱下节点处基础底面积重复使用的情况,条形基础下方的垫层可以运用C20混凝土铺设100mm,这样基础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才可以达到设计要求[1]。

如果地基土基础埋深超过3m,承载力比较差,可以建设地下室并通过筏板或桩筏基础来提升地基承载力,这样不容易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在设计筏板基础时,要保证地基土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适当扩大建筑四周的地下室筏板,保证其上部荷载可以均匀分摊。

如果筏板长度或面筋较大,可以设置后浇带,在筏板的凝土浇筑60天后进行封堵。

进行山区建设时,要及时评价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研讨

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研讨

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研讨发表时间:2016-12-22T13:27:15.4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1期作者:韩宏祥[导读] 楼梯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并且提出变电站框架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定西昌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变电站框架结构技术对于变电站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变电站的框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严肃探讨,从而促使我国的变电站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本文主要对于变电站的框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从基础设计、平面设计、梁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并且提出变电站框架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变电站主要是将相关设备组装、集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电力切断、接通以及调整、改变电压的目的。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要属输电以及配电的中心。

因此,变电设备的安全对于变电站十分重要。

然而,变电站的框架结构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电站结构主要是指变电站的相关建筑物的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变电站的框架结构中,混凝土已经逐步取代砖混,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文主要对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研讨。

一、变电站结构设计的重点分析(一)结构基础设计首先,采用天然基础时,如果存在地基沉降的问题以及地基较软的情况,应当采用柱下条基。

由于节点处的基础面积重复以及双向使用的影响,应当适当对基础加宽,在基础下面用混凝土作为垫层,如果需要防水层,其厚度应当科学、合理、适中。

其次,如果变电站的基础较好,并且基础的埋入深度超过三米的时候,可以考虑建设地下室,不但可以进一步减少地基的应力,而且进一步增加承载力。

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结构的冲击。

最后,如果地基的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可以考虑将地下室的底板向外延伸。

此外,地下室底板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隔一段时间以及距离进行浇筑,浇筑完成之后两个月,再次使用后膨胀性混凝土对其进行必要的浇筑。

变电站钢构架结构建模计算及分析

变电站钢构架结构建模计算及分析

变电站钢构架结构建模计算及分析摘要采用软件STAAD/CHINA 2005建立500kV久隆变电所钢构架的三维模型,分析构架的受力情况和各种工况下荷载的计算方法,采用后处理软件SSDD 2005对构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检验,计算结果显示构架结构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空间结构计算;终端构架;中间构架;转角构架钢结构在变电站整体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与混凝土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性能稳定,适合批量生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由美国REI公司开发的STAAD/CHINA系列空间结构计算和设计软件可对变电站钢构架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

与平面计算相比,空间结构计算能更接近实际受力情况,可靠度更高,所得结果也更精确。

本文以500kV久隆变电所为例,依据《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NDGJ96-9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利用软件STAAD/CHINA 2005对500kV钢构架进行设计计算。

1 建立空间模型1.1 构架分类根据构架的布置情况分为三类:终端构架、中间构架和转角构架。

对于同类构架,根据荷载情况计算受力最大的构架。

利用软件STAAD/CHUNA 2005建立三类构件的三维模型,见图1和图2。

图1 终端构架和中间构架结构三维图图2 转角构架结构三维图1.2 材料性质角钢构件钢材型号为:为Q235-B,其余构件钢材型号为Q345-B,弹性模量E=206000.00N/mm2,泊松比v=0.30,密度ρ=7850.00 kg/m3。

1.3 计算要点计算时,人字柱及其横杆、端撑,格构式钢梁弦杆按梁单元考虑;端撑与边柱间的水平横杆、格构式钢梁腹杆按桁架单元考虑,人字柱及端撑柱脚均为固接。

人字柱钢管在双向受弯时,两个方向的最大压(拉)应力不存在重合点,不能简单代数相加。

STAAD/CHINA 2005按照钢结构规范进行双向压(拉)弯构架强度及稳定性验算时,认为截面两个方向的最大压(拉)应力存在重合点,给出的结果将偏保守。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 韩斌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   韩斌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韩斌摘要: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对变电站建筑结构进行良好的设计,将会很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变电站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对于变电站建筑结构的需求,首先要有良好的质量,在有良好质量的基础之下,要保证变电站的使用能力,在变电站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力求保证变电站对于稳定性,使用年限等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钢结构节点;设计1.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内容1.1 有关结构设计的说明包括主要的设计依据,变电站的地基情况、抗震等级以及承载力、材料等级、活荷载值等,在施工图中没有画出来的而采用说明的方式来表示的信息。

1.2 基础设计当采用天然基础且柱下扩展基础的宽度比较宽时,或地基不均匀时,或者地基比较软时,应当利用柱下条基。

并且应考虑到在节点的地方基础底面积由于被双向反复使用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适当地加宽基础。

当采用桩基础时,应根据地质资料选用桩型,一般情况下,采用预应力环形杆较多,且为端承摩擦桩,当淤泥层较厚时,还需考虑负摩擦。

1.3 平面设计现浇板的配筋应该使用Ⅱ级钢,除了吊钩以外,不能使用Ⅰ级钢,梁柱钢筋尽可能使用Ⅲ级钢筋(国家建设部推广使用)。

钢筋布筋应采用大直径和大间距的方式。

板上下的钢筋的间距应该相等,钢筋直径可以不相等,但其直径的类型不宜过多。

框架的填充墙大多为轻质隔墙,过梁通常不使用预制混凝土过梁,采用的是现浇梁带。

应该注明使用的轻质隔墙的图集和做法,当过梁与柱连接时,柱应当甩筋,过梁应当现浇。

由于继保室、通信室等房间电缆较多,可采用活动地板结构。

1.4 楼梯的设计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且应与梯段板的配筋互相适应。

梯段板的厚度通常采取跨度的1/25~1/30。

1.5 梁的设计梁的上面有次梁的地方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并应首先使用附加箍筋。

不能将次梁搭建在主梁的支座的附近,如果搭建在主梁支座的附近,就应当考虑由于次梁所引起的主梁抗扭,或者增加抗扭箍筋和纵筋。

新型钢框架焊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

新型钢框架焊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

新型钢框架焊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作者:赵旭冉郑山锁张晓辉曹琛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1期摘要:为提高钢框架焊接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新型节点构造形式. 对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标准型、盖板加强型、腹板开孔削弱型、新型)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梁端局部构造形式对钢框架节点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比标准节点,采取局部构造措施的节点均实现了塑性铰外移,使得破坏模式由梁柱连接焊缝处脆性破坏转换为梁局部塑性破坏;塑性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显著提高;塑性应变累积加剧板件局部屈曲,造成强度、刚度逐步退化,抗震性能更优越. 新型节点在承载力、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延性及耗能能力分别增加了20.0%、27.9%,验证了该类节点的可行性. 文中建立的基于应力三轴度损伤准则的有限元模型可有效预测各类型钢框架焊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关键词:新型钢框架焊接节点;局部构造形式;抗震性能;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U391,TU317.1 文献标志码:A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Seismic Behaviorof a New Typ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ZHAO Xuran1,2,ZHENG Shansuo1,2†,ZHANG Xiaohui1,2,CAO Chen1,2(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Earthquake Resistance (XAUAT)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Xi’an 710055,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s, a new type connection with combined strengthened cover and hole weakened web was presented. Low-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four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standard form, cover-plate reinforced form, web-opening weakened form, and new form). The influence of local structural forms at beam end on the failure modes, hysteretic behavior, bearing capacity, stiffness degradation,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connection, the connection with local structural forms realizes the outward movement of plastic hinge from the connection zone, making the failure mode from the brittle failure of the connection weld to the plastic failure of the beam . P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well. Plastic strain accumulation aggravates the local buckling of plates, resulting in gradual degradation of strength and stiffness,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In addition,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basically remain unchanged,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new type connection increase by 20.0% and 27.9%, respectively,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connec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stress triaxiality damage criterion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can well predict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steel-frame-welded connections under cyclic loading.Key words:a new typ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 local structural form; seismic performance; low-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自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和日本Kobe地震(1995年)后,为避免普通钢框架焊接节点在强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措施. 主要思路是实现塑性铰外移,改善节点处的复杂应力状态,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1]. 塑性铰外移分为2种基本形式:即梁端局部加强(如盖板加强型、扩大翼缘型、腋梁加强型)与梁截面局部削弱(狗骨型、腹板开孔型、焊接孔扩大型)[2-5].日本普遍采用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美国主要采用狗骨型(RBS)节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采用梁端盖板加强型节点. 但加强型节点需加大梁端截面或外加辅助件,势必造成不经济[6]. 削弱型节点则以降低试件的承载力为代价,且易引起削弱处板件局部稳定问题,存在一定弊端[7]. 可见,已有节点形式虽能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但都将不同程度上改变节点的强度或刚度. 为此,本文提出梁端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新型节点,旨在满足梁柱节点强度与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塑性铰外移,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保证钢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共设计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分别为标准型、盖板加强型、腹板开孔削弱型、新型),研究了梁端局部构造对钢框架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验证了新型节点的可行性,以供实际工程参考.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9]要求,并以“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为原则设计了4个1 ∶ 2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 试件均采用Q235B热轧H型钢制作,柱截面规格为HW250×250×9×14,高度为2 050 mm,梁截面规格为HN300×150×6.5×9,长度为1 750 mm.为研究梁端局部构造形式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4种节点形式:标准型节点、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盖板加强型节点及新型节点,如图1所示. 其中,新型节点构造上属于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节点形式,即通过改变框架梁盖板长度、腹板开孔半径及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使其承载力曲线与标准节点试件承载力曲线相近或重合.不同构造形式节点参数取值参照FEMA-350[10]及GB 50011—2010[9]. 为了保证梁端塑性铰外移至腹板开孔处,并使得盖板对塑性铰区翼缘约束作用相同,以便于分析局部構造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新型节点翼缘盖板长度取为腹板开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减去开孔半径,即将盖板长度与腹板开孔位置2个变量合为1个变量,用盖板长度表示. 腹板开孔半径为80 mm,盖板尺寸为200 mm×120 mm×10 mm (长×宽×厚).所有试件梁柱连接均采用全焊连接,钢梁翼缘与钢柱翼缘采用Q235B加强板进行对接,加强板和梁翼缘与柱翼缘采用单边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钢梁腹板与柱翼缘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 焊条为E43型,焊缝质量符合《焊缝无损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B-Ⅱ级”要求. 试件详细尺寸如图2所示.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钢材实测力学性能见表2.1.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实验室完成,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柱两端通过压梁及地脚螺栓固定于刚性地面上,且在柱翼缘与压梁、地面之间分别设垫滚板以确保柱在轴向力作用下能够自由变形. 柱端通过1台500 kN千斤顶施加轴向荷载;梁端采用50 t MTS液压伺服作动器施加水平低周往复荷载. 同时为了防止试件发生平面外失稳,在梁端两侧加设侧向支撑[11].试验时,首先在柱端施加400 kN恒定轴向荷载,轴压比约为0.19. 梁端水平荷载参考美国AISC 341-10[12],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参数进行加载,具体加载制度见图4. 其中,层间位移角定义为:式中:Δ为梁端加载点水平侧移;L为梁的计算长度(1 500 mm). 为了便于试验结果分析,规定作动器推向为正向,拉向为负向.1.3 测试内容试验测试内容包括:1)位移测量:位移计LVDT1测量梁端加载点位移;位移计LVDT2用来测量柱端位移;位移计LVDT3、LVDT4用来测量梁端塑性铰区转角;位移计LVDT5用来测量梁柱相对转角. 2)应变测量:在节点核心区、梁端塑性铰区等位置布置应变片以监测试件关键部位应变发展规律. 位移及应变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试验现象标准型节点SJ-1:在加载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其荷载-位移曲线呈线性发展. 当加载至θ为1.5%第1循环时,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明显转折,表明试件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但此时试件各部位无明显变化. 当加载至θ为3%第2循环时,梁上、下翼缘距柱表面约80 mm出现轻微局部屈曲. 当加载至θ为4%第2循环时,梁腹板出现鼓曲现象,与此同时,梁下翼缘在焊接孔趾处出现细微横向裂纹. 持续加载,横向裂纹迅速发展并贯通整个翼缘,腹板在焊接孔趾处亦出现裂纹. 当加载至θ为5%第2循环时,梁下翼缘焊接孔趾处完全拉断,试件破坏,试验结束.Key words:a new typ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 local structural form; seismic performance; low-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自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和日本Kobe地震(1995年)后,为避免普通钢框架焊接节点在强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措施. 主要思路是实现塑性铰外移,改善节点处的复杂应力状态,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1]. 塑性铰外移分为2种基本形式:即梁端局部加强(如盖板加强型、扩大翼缘型、腋梁加强型)与梁截面局部削弱(狗骨型、腹板开孔型、焊接孔扩大型)[2-5].日本普遍采用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美国主要采用狗骨型(RBS)节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采用梁端盖板加强型节点. 但加强型节点需加大梁端截面或外加辅助件,势必造成不经济[6]. 削弱型节点则以降低试件的承载力为代价,且易引起削弱处板件局部稳定问题,存在一定弊端[7]. 可见,已有节点形式虽能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但都将不同程度上改变节点的强度或刚度. 为此,本文提出梁端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新型节点,旨在满足梁柱节点强度与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塑性铰外移,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保证钢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共设计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分别为标准型、盖板加强型、腹板开孔削弱型、新型),研究了梁端局部构造对钢框架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验证了新型节点的可行性,以供实际工程参考.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9]要求,并以“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为原则设计了4个1 ∶ 2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 试件均采用Q235B热轧H型钢制作,柱截面规格为HW250×250×9×14,高度为2 050 mm,梁截面规格为HN300×150×6.5×9,长度为1 750 mm.为研究梁端局部构造形式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4种节点形式:标准型节点、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盖板加强型节点及新型节点,如图1所示. 其中,新型节点构造上属于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节点形式,即通过改变框架梁盖板长度、腹板开孔半径及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使其承载力曲线与标准节点试件承载力曲线相近或重合.不同构造形式节点参数取值参照FEMA-350[10]及GB 50011—2010[9]. 为了保证梁端塑性铰外移至腹板开孔处,并使得盖板对塑性铰区翼缘约束作用相同,以便于分析局部构造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新型节点翼缘盖板长度取为腹板开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减去开孔半径,即将盖板长度与腹板开孔位置2个变量合为1个变量,用盖板长度表示. 腹板开孔半径为80 mm,盖板尺寸为200 mm×120 mm×10 mm (长×宽×厚).所有试件梁柱连接均采用全焊连接,钢梁翼缘与钢柱翼缘采用Q235B加强板进行对接,加强板和梁翼缘与柱翼缘采用单边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钢梁腹板与柱翼缘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 焊条为E43型,焊缝质量符合《焊缝无损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B-Ⅱ级”要求. 试件详细尺寸如图2所示.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钢材实测力学性能见表2.1.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实验室完成,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柱两端通过压梁及地脚螺栓固定于刚性地面上,且在柱翼缘与压梁、地面之间分别设垫滚板以确保柱在轴向力作用下能够自由变形. 柱端通过1台500 kN千斤顶施加轴向荷载;梁端采用50 t MTS液压伺服作动器施加水平低周往复荷载. 同时为了防止试件发生平面外失稳,在梁端两侧加设侧向支撑[11].试验时,首先在柱端施加400 kN恒定轴向荷载,轴压比约为0.19. 梁端水平荷载参考美国AISC 341-10[12],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参数进行加载,具体加载制度见图4. 其中,层间位移角定义为:式中:Δ为梁端加载点水平侧移;L为梁的计算长度(1 500 mm). 为了便于试验结果分析,规定作动器推向为正向,拉向为负向.1.3 测试内容试验测试内容包括:1)位移测量:位移計LVDT1测量梁端加载点位移;位移计LVDT2用来测量柱端位移;位移计LVDT3、LVDT4用来测量梁端塑性铰区转角;位移计LVDT5用来测量梁柱相对转角. 2)应变测量:在节点核心区、梁端塑性铰区等位置布置应变片以监测试件关键部位应变发展规律. 位移及应变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试验现象标准型节点SJ-1:在加载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其荷载-位移曲线呈线性发展. 当加载至θ为1.5%第1循环时,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明显转折,表明试件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但此时试件各部位无明显变化. 当加载至θ为3%第2循环时,梁上、下翼缘距柱表面约80 mm出现轻微局部屈曲. 当加载至θ为4%第2循环时,梁腹板出现鼓曲现象,与此同时,梁下翼缘在焊接孔趾处出现细微横向裂纹. 持续加载,横向裂纹迅速发展并贯通整个翼缘,腹板在焊接孔趾处亦出现裂纹. 当加载至θ为5%第2循环时,梁下翼缘焊接孔趾处完全拉断,试件破坏,试验结束.Key words:a new typ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 local structural form; seismic performance; low-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自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和日本Kobe地震(1995年)后,为避免普通钢框架焊接节点在强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措施. 主要思路是实现塑性铰外移,改善节点处的复杂应力状态,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1]. 塑性铰外移分为2种基本形式:即梁端局部加强(如盖板加强型、扩大翼缘型、腋梁加强型)与梁截面局部削弱(狗骨型、腹板开孔型、焊接孔扩大型)[2-5].日本普遍采用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美国主要采用狗骨型(RBS)节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采用梁端盖板加强型节点. 但加强型节点需加大梁端截面或外加辅助件,势必造成不经济[6]. 削弱型节点则以降低试件的承载力为代价,且易引起削弱处板件局部稳定问题,存在一定弊端[7]. 可见,已有节点形式虽能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但都将不同程度上改变节点的强度或刚度. 为此,本文提出梁端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新型节点,旨在满足梁柱节点强度与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塑性铰外移,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保证钢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共设计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分别为标准型、盖板加强型、腹板开孔削弱型、新型),研究了梁端局部构造对钢框架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验证了新型节点的可行性,以供实际工程参考.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9]要求,并以“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为原则设计了4个1 ∶ 2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 试件均采用Q235B热轧H型钢制作,柱截面规格为HW250×250×9×14,高度为2 050 mm,梁截面规格为HN300×150×6.5×9,长度为1 750 mm.为研究梁端局部构造形式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4种节点形式:标准型节点、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盖板加强型节点及新型节点,如图1所示. 其中,新型节点构造上属于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节点形式,即通过改变框架梁盖板长度、腹板开孔半径及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使其承载力曲线与标准节点试件承载力曲线相近或重合.不同构造形式节点参数取值参照FEMA-350[10]及GB 50011—2010[9]. 为了保证梁端塑性铰外移至腹板开孔处,并使得盖板对塑性铰区翼缘约束作用相同,以便于分析局部构造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新型节点翼缘盖板长度取为腹板开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减去开孔半径,即将盖板长度与腹板开孔位置2个变量合为1个变量,用盖板长度表示. 腹板开孔半径为80 mm,盖板尺寸为200 mm×120 mm×10 mm (长×宽×厚).所有試件梁柱连接均采用全焊连接,钢梁翼缘与钢柱翼缘采用Q235B加强板进行对接,加强板和梁翼缘与柱翼缘采用单边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钢梁腹板与柱翼缘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 焊条为E43型,焊缝质量符合《焊缝无损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B-Ⅱ级”要求. 试件详细尺寸如图2所示.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钢材实测力学性能见表2.1.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实验室完成,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柱两端通过压梁及地脚螺栓固定于刚性地面上,且在柱翼缘与压梁、地面之间分别设垫滚板以确保柱在轴向力作用下能够自由变形. 柱端通过1台500 kN千斤顶施加轴向荷载;梁端采用50 t MTS液压伺服作动器施加水平低周往复荷载. 同时为了防止试件发生平面外失稳,在梁端两侧加设侧向支撑[11].试验时,首先在柱端施加400 kN恒定轴向荷载,轴压比约为0.19. 梁端水平荷载参考美国AISC 341-10[12],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参数进行加载,具体加载制度见图4. 其中,层间位移角定义为:式中:Δ为梁端加载点水平侧移;L为梁的计算长度(1 500 mm). 为了便于试验结果分析,规定作动器推向为正向,拉向为负向.1.3 测试内容试验测试内容包括:1)位移测量:位移计LVDT1测量梁端加载点位移;位移计LVDT2用来测量柱端位移;位移计LVDT3、LVDT4用来测量梁端塑性铰区转角;位移计LVDT5用来测量梁柱相对转角. 2)应变测量:在节点核心区、梁端塑性铰区等位置布置应变片以监测试件关键部位应变发展规律. 位移及应变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试验现象标准型节点SJ-1:在加载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其荷载-位移曲线呈线性发展. 当加载至θ为1.5%第1循环时,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明显转折,表明试件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但此时试件各部位无明显变化. 当加载至θ为3%第2循环时,梁上、下翼缘距柱表面约80 mm出现轻微局部屈曲. 当加载至θ为4%第2循环时,梁腹板出现鼓曲现象,与此同时,梁下翼缘在焊接孔趾处出现细微横向裂纹. 持续加载,横向裂纹迅速发展并贯通整个翼缘,腹板在焊接孔趾处亦出现裂纹. 当加载至θ为5%第2循环时,梁下翼缘焊接孔趾处完全拉断,试件破坏,试验结束.Key words:a new type of steel frame welded connection; local structural form; seismic performance; low-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自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和日本Kobe地震(1995年)后,为避免普通钢框架焊接节点在强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措施. 主要思路是实现塑性铰外移,改善节点处的复杂应力状态,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1]. 塑性铰外移分为2种基本形式:即梁端局部加强(如盖板加强型、扩大翼缘型、腋梁加强型)与梁截面局部削弱(狗骨型、腹板开孔型、焊接孔扩大型)[2-5].日本普遍采用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美国主要采用狗骨型(RBS)节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采用梁端盖板加强型节点. 但加强型节点需加大梁端截面或外加辅助件,势必造成不经济[6]. 削弱型节点则以降低试件的承载力为代价,且易引起削弱处板件局部稳定问题,存在一定弊端[7]. 可见,已有节点形式虽能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但都将不同程度上改变节点的强度或刚度. 为此,本文提出梁端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新型节点,旨在满足梁柱节点强度与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塑性铰外移,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保证钢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本文共设计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分别为标准型、盖板加强型、腹板开孔削弱型、新型),研究了梁端局部构造对钢框架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验证了新型节点的可行性,以供实际工程参考.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9]要求,并以“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为原则设计了4个1 ∶ 2的钢框架焊接节点试件. 试件均采用Q235B热轧H型钢制作,柱截面规格为HW250×250×9×14,高度为2 050 mm,梁截面规格为HN300×150×6.5×9,长度为1 750 mm.为研究梁端局部构造形式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4种节点形式:标准型节点、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盖板加强型节点及新型节点,如图1所示. 其中,新型节点构造上属于翼缘盖板加强与腹板开孔削弱并用的节点形式,即通过改变框架梁盖板长度、腹板开孔半径及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使其承载力曲线与标准节点试件承载力曲线相近或重合.不同构造形式节点参数取值参照FEMA-350[10]及GB 50011—2010[9]. 为了保证梁端塑性铰外移至腹板开孔处,并使得盖板对塑性铰区翼缘约束作用相同,以便于分析局部构造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新型节点翼缘盖板长度取为腹板开孔圆心至梁端的距离减去开孔半径,即将盖板长度与腹板开孔位置2个变量合为1个变量,用盖板长度表示. 腹板开孔半径为80 mm,盖板尺寸为200 mm×120 mm×10 mm (长×宽×厚).所有试件梁柱连接均采用全焊连接,钢梁翼缘与钢柱翼缘采用Q235B加强板进行对接,加强板和梁翼缘与柱翼缘采用单边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钢梁腹板与柱翼缘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 焊条为E43型,焊缝质量符合《焊缝无损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B-Ⅱ级”要求. 试件详细尺寸如图2所示. 试件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钢材实测力学性能见表2.1.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实验室完成,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柱两端通过压梁及地脚螺栓固定于刚性地面上,且在柱翼缘与压梁、地面之间分别设垫滚板以确保柱在轴向力作用下能够自由变形. 柱端通过1台500 kN千斤顶施加轴向荷载;梁端采用50 t MTS液压伺服作動器施加水平低周往复荷载. 同时为了防止试件发生平面外失稳,在梁端两侧加设侧向支撑[11].试验时,首先在柱端施加400 kN恒定轴向荷载,轴压比约为0.19. 梁端水平荷载参考美国AISC 341-10[12],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参数进行加载,具体加载制度见图4. 其中,层间位移角定义为:式中:Δ为梁端加载点水平侧移;L为梁的计算长度(1 500 mm). 为了便于试验结果分析,规定作动器推向为正向,拉向为负向.1.3 测试内容试验测试内容包括:1)位移测量:位移计LVDT1测量梁端加载点位移;位移计LVDT2用来测量柱端位移;位移计LVDT3、LVDT4用来测量梁端塑性铰区转角;位移计LVDT5用来测量梁柱相对转角. 2)应变测量:在节点核心区、梁端塑性铰区等位置布置应变片以监测试件关键部位应变发展规律. 位移及应变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试验现象。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韩城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韩城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韩城发表时间:2019-01-03T10:44:05.8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作者:韩城[导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工程也逐渐得到了建设韩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工程也逐渐得到了建设,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也更加的复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就需要具有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作为保障,这也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来对此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前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就需要十分重视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建设。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概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主要是梁与柱以一种刚接或铰接的形式连接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承重的体系结构,框架结构通过梁与柱形成的框架来对其使用中的水平和竖向的荷载进行共同的抵抗,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此项施工技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类型。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着其显著的优势,其框架结构的空间分隔十分灵活,能够随意进行工程平面的布置,其框架结构的本身重量比较轻,对材料的使用也十分节省,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构件,还便于标准化和定型化制定,因此能够有效缩短其施工的工期;其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刚度也比较高,同时其抗震性能也十分强,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截面进行自由的浇筑。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框架结构各节点的应力比较集中,侧向的刚度也比较小,于强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就会出现水平的位移情况,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施工中对吊装的次数要求也比较多,其施工材料的接头也具有很大的工作量,施工的程序比较复杂,这都需要做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1]。

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韩文彬

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韩文彬

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韩文彬发表时间:2018-04-17T15:23:14.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作者:韩文彬[导读] 摘要:当前,电力行业的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各种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对现有的变电站进行改造及新建变电站的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

(江苏北辰冠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当前,电力行业的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各种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对现有的变电站进行改造及新建变电站的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

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础环节是设计环节。

如果土建结构设计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后续的施工架设,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影响用电客户的用电质量,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甚至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的规范,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问题;措施一、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变电站在选择地址上存在的问题由于变电站内部往往存在部分高电压、大电流的设备,同时这些设备之间的电路往往相互交织,因此,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时,很有可能导致变电站内部的电气设备受到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这就提示我们建设变电站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地址的选择。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变电站工程的土建结构设计人员忽视了变电站地址的选择,导致变电站选址不合理。

比如,有的将变电站建在雷暴高发区域或低洼区域等,这就对变电站的安全及其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变电站在基础及其结构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变电站的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结构,它们是变电站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对变电站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变电站的建筑基础不牢固,同时变电站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这就会对变电站浇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变电站工程中,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耐用性方面的问题常常体现在对地基的处理与混凝土的质量上,一旦地基处理不合格,且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势必会对变电站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韩红斌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韩红斌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韩红斌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不断上升,大大满足了我国建筑建设的发展需要,提升了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满足了我国工业化施工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一框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建筑建设发展,本文就结合这一问题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其施工技术水平伴随着建筑施工水平的整体提高也不断的提高。

建筑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施工具有结构荷载不但增加,需要承载的其他外力也会不断增加的特点,因此,要想确保框架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框架结构施工的混凝土施工、钢筋工程施工与模板工程施工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才能促进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是一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制成承重梁柱主体,再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轻质隔墙的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所用的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具有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大等特点。

其二是其技术是要先施工主体,然后再做填充墙体的施工,这样就让填充墙的堆砌、拆卸变得简单了,并且这样对于用户来讲也是比较实用的,因为他们可以灵活的支配空间。

1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1.1保护层方面的问题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并保证钢筋的黏结锚固性能。

有时我们只注意到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造成箍筋外露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有的在主次梁交叉处,主梁、次梁和板的钢筋关系处理不明确,造成板负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加厚梁的保护层(即有效截面高度损失),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钢筋的受力性能。

1.2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的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很难把握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韩文彬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韩文彬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韩文彬发表时间:2018-05-21T10:35:25.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韩文彬[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型的建筑项目与建筑设施已在我国随处可见,同时,建筑行业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牡丹江市联发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身份证号码:2310021992010XXXX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型的建筑项目与建筑设施已在我国随处可见,同时,建筑行业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外,随着建筑设施的不断复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逐步成文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筑设施在追求外在的美观之外,还必须注重实用性与安全性。

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成为整个建筑业共同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提高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安全以及经济适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也逐渐在提高,当然在不影响到美观的同时,安全性也必须要保障。

本文主要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1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含义建筑结构安全性主要指建筑设施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设备、自重、家具、人流等重量,并能够适应大风、雨雪等天气,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发生火灾、台风、地震等,建筑设施也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不出现倒塌的情况。

其安全性与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设计水平息息相关,并与建筑设施的维护、使用有关,也关系到相关的规定、条例是否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运用。

通常而言,建筑设施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1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建筑设施在正常使用与正常施工的条件下,整体与局部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破坏力作用,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分析 韩学斌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分析 韩学斌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分析韩学斌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的电气消防系统关系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消防设计尤为重要。

在进行实际设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消防规定进行,无论是设计工作者还是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出现一些细节上的疏漏,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电气消防设计进行了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引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应用的安全性,成为了控制整个建筑物建设使用安全稳定效果的关键。

这是因为,当前建筑主要形式,高层建筑对电气消防设计控制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发展、工程建设人员的重视力度不够以及设计技术局限等,均使建筑电气消防系统的设计作用受到了影响。

1研究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现实意义高层建筑作为衡量地区建筑行业发展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其结构形式的日趋复杂,使得用户对电气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阶段,电气火灾事故的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其中,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效果不佳,是导致电气火灾造成极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研究力度,即在明确实际消防设计现状局限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

这样一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环境就能得到优化,从而进一步服务于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全面发展进程。

2电气消防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2.1火灾应急照明在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中,火灾应急照明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正常情况下,火灾应急照明系统是处于关闭状态,如果发生停电情况,则会起到给建筑物内人员照明的作用;如果发生火灾,则起到指示安全出口,疏散人群的作用。

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对应急照明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疏散指示灯的指示方向,应急照明灯的数量以及疏散指示灯的位置等,虽然从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一旦发生火灾,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韩斌斌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韩斌斌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韩斌斌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其他产业发展,更是带动了我国的建筑行业。

在这方面,因为人们需求的增加,房屋建筑的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因此使人们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众所周知,人民和国家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分看重,安全稳固的房屋不管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给予人民和国家一定的保障,所以结构加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性,阐明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运用引言:在经济多样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结构加固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的具体情境当中,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结构加固技术仍然存在技术漏洞。

基于此,为了深入了解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本文强调了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性,并阐明了结构加固技术弥补技术漏洞,有效创新改进之后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意义。

一、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性(一)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在住房建设方面,房屋建筑往往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影响是指在建设房屋时存在技术不规范、设计偏差所造成的建筑结构不稳定。

外部因素影响则是指当发生地震、海啸等更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所造成的房屋倒塌,人身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问题。

因此,结构加固技术对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稳固性有着重要作用,应当给予重视。

(二)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性众所周知,越是技术精湛,建造时间长的产品其经济性越大,价格更高,房屋建造也是如此。

就住房建设而言,根据每一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用科学的结构加固技术,建造出合适的住房,可以大大增加房屋建设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因为应用这些技术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可避免的要求和趋势。

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及质量控制分析雷斌

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及质量控制分析雷斌

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及质量控制分析雷斌发布时间:2021-09-21T08:26:23.41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5期作者:雷斌[导读] 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外墙的浇筑质量,做好建筑外墙的保温结构节点设计工作,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成一体化的复合剪力墙结构进行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使得建筑外墙的保温板以及外墙护凝土保护层之间实现工厂预制的同步一体化,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外墙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为此本文针对于新型复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特点,论述了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技术要点,并且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做好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质量控制工作。

雷斌中匠民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摘要: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外墙的浇筑质量,做好建筑外墙的保温结构节点设计工作,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成一体化的复合剪力墙结构进行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使得建筑外墙的保温板以及外墙护凝土保护层之间实现工厂预制的同步一体化,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外墙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为此本文针对于新型复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特点,论述了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技术要点,并且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做好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节点设计;质量控制引言采用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使得保温板跟随外墙结构进行一体化的施工,在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当中的保温层具有耐久性强以及耐火点高的性能特点,使得建筑结构的寿命与建筑外墙保温性能保持一致,但是混凝土保护层在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体化当中厚度达到6cm,为此对于混凝土保护层需要进行实施高技术的浇筑技术,保证混凝土层的自密性能,如果处在混凝土外部的振捣强度高于混凝土外部的振捣标准,那么则有可能导致保温板发生移位问题,进而使得建筑外墙的建筑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建筑外墙的施工难度,可以采用保温层与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护层进行一体化预制,然后将整体部件运输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模板使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外墙的浇筑质量。

探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韩波

探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韩波

探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韩波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备受关注,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土建结构设计技术的合理性影响到建筑结构安全系数的大小。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地总结出我国在建设土木工程时遇到的结构设计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下文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加透彻地认识目前存在的结构设计问题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后续的建设工程能够很好地避免相同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利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土木结构;设计;问题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就像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工作开展的指向标,是从源头上保证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必须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加以重视,积极提高其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

然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其建筑设计有时为了经济化,完全失去民用建筑该有的舒适、健康。

因此,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现存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加强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意义人类社会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城市及其造城运动的出现。

可以这么说,随着城市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艺术的大幕就此揭开了。

营造城市所投入的巨大劳动和智慧,让一个个文明灿烂登场又黯然谢幕。

今天,即使古代文明早已灰飞烟灭了,但当我们看到些许遗迹的时候,依然会为那时的壮美与精致而震惊。

没有城市,没有那纷繁的功能与数量,建筑师也许永远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与技术职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仅次于总统的职业”。

人类在河流的渡口和道路的节点聚居形成了村镇,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有了市场的出现,城市的功能骤然繁多了,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频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

其实,早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是不分的,近代科学的发展才使建筑和规划有了各自的分野。

探讨大跨度钢结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 韩斌斌

探讨大跨度钢结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 韩斌斌

探讨大跨度钢结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韩斌斌【摘要】随着我国施工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在屋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的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常情况下,以大跨度钢结构为主要体系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在施工时相当复杂,不仅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还要涉及众多的施工环节,以建筑材料为例,在施工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屋面中的内外板与采光板的材料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厚度与长度等问题,只有满足工程质量标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屋面围护体系的顺利完工。

本文以此为重点展开论述,希望为相关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在对超长屋面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结构为大跨度钢结构,并且应用在工业厂房中的情况居多。

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对钢结构所具有的围护系统加以重视,这一环节的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点。

尤其是当前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围护系统的施工中也应该朝着愈发成熟的方向发展。

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施工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希望在今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以合理的施工手段对超长屋面的围护系统进行施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工程实例在某工业厂房的施工过程中,以大跨度钢结构为主要建筑结构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是施工重点。

该片工业厂房工9个,总占地面积为35万m2,大跨度钢结构主要作用于车间内部,以其中一个厂房为例,从平面上来看,在东西走向中主要有26个轴,在南北走向中共有10个轴,长度为198.5m。

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为9m,整体长度为225m,其中有一个坡屋面,总长度为84m。

相关施工人员经过研究后,决定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的方式对屋面结构中的围护系统进行施工。

2、大跨度钢结构超长屋面围护系统施工2.1材料的选择在车间厂房的施工建设中,超长屋面的施工建设十分困难,所以一直是施工人员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探究韩斌
发表时间:2017-11-14T14:40:54.5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韩斌
[导读] 在变电站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力求保证变电站对于稳定性,使用年限等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对变电站建筑结构进行良好的设计,将会很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变电站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对于变电站建筑结构的需求,首先要有良好的质量,在有良好质量的基础之下,要保证变电站的使用能力,在变电站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力求保证变电站对于稳定性,使用年限等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框架结构;钢结构节点;设计
1.变电站框架结构设计内容
1.1 有关结构设计的说明
包括主要的设计依据,变电站的地基情况、抗震等级以及承载力、材料等级、活荷载值等,在施工图中没有画出来的而采用说明的方式来表示的信息。

1.2 基础设计
当采用天然基础且柱下扩展基础的宽度比较宽时,或地基不均匀时,或者地基比较软时,应当利用柱下条基。

并且应考虑到在节点的地方基础底面积由于被双向反复使用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适当地加宽基础。

当采用桩基础时,应根据地质资料选用桩型,一般情况下,采用预应力环形杆较多,且为端承摩擦桩,当淤泥层较厚时,还需考虑负摩擦。

1.3 平面设计
现浇板的配筋应该使用Ⅱ级钢,除了吊钩以外,不能使用Ⅰ级钢,梁柱钢筋尽可能使用Ⅲ级钢筋(国家建设部推广使用)。

钢筋布筋应采用大直径和大间距的方式。

板上下的钢筋的间距应该相等,钢筋直径可以不相等,但其直径的类型不宜过多。

框架的填充墙大多为轻质隔墙,过梁通常不使用预制混凝土过梁,采用的是现浇梁带。

应该注明使用的轻质隔墙的图集和做法,当过梁与柱连接时,柱应当甩筋,过梁应当现浇。

由于继保室、通信室等房间电缆较多,可采用活动地板结构。

1.4 楼梯的设计
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且应与梯段板的配筋互相适应。

梯段板的厚度通常采取跨度的1/25~1/30。

1.5 梁的设计
梁的上面有次梁的地方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并应首先使用附加箍筋。

不能将次梁搭建在主梁的支座的附近,如果搭建在主梁支座的附近,就应当考虑由于次梁所引起的主梁抗扭,或者增加抗扭箍筋和纵筋。

如果采用现浇板,抗扭问题不严重。

理论上梁纵筋应遵循小直径和小间距的原则,这对抗裂有利,但钢筋的间距应满足要求,并且要与梁断面互相适应。

挑梁应做成等截面。

梁从构造上要避免冲切破坏以及斜截面的受弯破坏等。

1.6 柱的设计
柱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应对轴压比的制约,应减小断面尺寸。

应避免柱过短,短柱的箍筋应采取全高加密,短柱的纵筋不应过大。

由于竖向地震的影响,对柱的轴压比和配筋应多一些考虑。

独立柱的上面或中部有挑梁时,应限制挑梁的长度。

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的连接方式应采用机械连接,而不应采用焊接,两者的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更加可靠并且检查方便。

2 钢结构构架设计
2.1 采用空间分析程序计算内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不少可以计算和分析内力的软件。

例如美国REI公司开发的STADD/CHINA2000空间结构分析和设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构架柱进行内力计算和分析,能够更加接近构架的实际受力情况,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

也可采用东北电力设计院编制的构架计算软件(SST)进行简单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杆件内力
2.2 结构节点设计
2.2.1 钢管柱的连接方式钢管柱的长度受到加工、运输以及热镀锌的影响,一次成型比较困难,所以,要首先分段加工,然后利用剖口对焊进行连接或利用法兰进行连接。

钢管利用剖口对焊进行连接,不仅外形美观,还能节省钢材,缺点是焊接需在现场操作,焊缝外还要现场喷锌,质量没有保障,焊缝处钢管内侧的防腐能力比较差。

法兰连接所有的焊接工作以及热镀锌可以在工厂完成,只需要进行现场组装。

由于不需现场焊缝,钢管的防腐能力很强,安装工作比较方便,可以节省工期,但缺点是耗材大,而且为了使法兰连接的接触面比较平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

目前,法兰连接应用较为普遍,有刚性法兰和柔性法兰两种形式。

2.2.2 人字柱的柱头利用钢板焊接人字柱的柱头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它需要传递很大的轴力、剪力以及弯距。

为了减小人字柱的位移,柱头连接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刚度,并且应设法减少柱头连接的偏心。

综合考虑,人字柱柱头应将两杆连接为整体,利用钢板进行焊接,剪力板、柱头处的顶板以及加劲板的厚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两根人字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0mm,可基本满足固结假定要求。

2.2.3 人字柱与横撑构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当变电构架柱承受水平力时,破坏形式是受压柱的失稳性破坏,这时受拉杆会经过横撑而对受压杆发生约束作用。

为了增强这个约束作用,柱与横撑的连接应为刚性连接,而且横撑应具有一定刚度,故横撑使用钢管材料。

为了便于热镀锌和安装,横撑钢管分为两部分,分别与相应的人字柱经过剖口进行对焊刚性连接,然后再由横撑中间的法兰盘刚性连接,以实现横撑构件与人字柱的刚性连接。

2.2.4 人字柱与基础采用杯口插入形式连接基础与钢管柱的连接适合采用杯口插入形式。

钢管插入到杯口的深度是由抗拔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H=N/(3.14D×FCV)(1)
式中:H为钢管插到杯口的深度;N为受拉杆的轴力设计值;D为受拉杆的外直径;FCV为抗粘剪的强度,如果二次灌浆细石混凝土的强
度为C20,则:FCV=0.5MPa。

如果受拉的钢管插入杯口的部分焊有多于或者等于两道钢箍,剪切面可控杯口壁计算,插入杯口的深度根据(2)式进行计算: H=N/∑SC×FCV(2)
式中:∑SC杯口内壁的平均周长。

插入杯口的深度不仅要满足计算的要求,还必须满足:H≥1.5D。

此外,为了确保柱脚处局部稳定,在构架安装完成后,钢管的柱脚处应灌注C30细石混凝土。

一般设备支架插入杯口的深度H≮1.0D,构架H≮1.5D。

结语
总之,在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建筑结构的荷载、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抗震性等,同时还应当考虑地方性的建筑规范以及需使用当地建筑市场常规建筑材料,方便就地取材。

所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严佩祥.浅谈钢框架结构节点设计[J].科技与生活.2011(8).
[2]王国强.浅谈多高层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J]山西建筑.2015(33).
[3]黄伟.钢框架结构梁柱性节点抗震设计[J].山西建筑.201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