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实证_审计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合集下载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论。

规范分析是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准则或价值观来评判事物的好坏、正误的方法。

实证分析则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来研究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两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首先,规范分析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理论框架来进行的。

它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描述和解释,更着重于对事物的评判和规范。

规范分析主张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准则,来评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它强调人们应当遵守某种规则、遵守某种社会价值观念,以达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目标。

规范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道德和伦理研究。

通过对某种道德准则或伦理规范的规范分析,可以确定何为道德行为或伦理行为,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

实证分析则是以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事物的原因和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实证分析注重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和客观分析,以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方法论上存在一些区别。

规范分析更加注重价值判断和规范准则的制定,而实证分析更加注重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规范分析是一种主观分析方法,依赖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判断;而实证分析是一种客观分析方法,依赖于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

此外,规范分析更加关注事物的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实证分析更加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

两种方法在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规范分析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社会制度和规章制度的依据。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社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补充和交叉,两者结合运用可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际研究中,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不是孤立的,常常会相互交叉和结合。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浅析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会计理论的演变固然受到环境的变迁、理论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显然也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地位。

标签: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一、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

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广义地讲,我们把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之前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都称为规范研究方法。

而从狭义上讲,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合理分析,最后以文字来叙述相应的会计研究成果。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完整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准确地描述会计实物,实现会计的规范化。

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

归纳法也可以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观察、分类、计量一些具体的会计实务及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一般现象进行大量的归纳整理分析,从中总结出相关概念,并用符合逻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在研究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文献,通过对某个已有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观察企业中实际获得的财务信息,通过对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关系事项进行探索总结进而概括出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2)演绎法。

演绎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事实的一种逻辑方法,即由一般性原理来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结论。

使用此方法就是要先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前提,逐步推导出会计原则,最后发展出与会计原则相适应的程序和方法。

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期初首先要提出目标和假设,这是使用演绎法的先决条件;对已经假设好的前提进行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验证其正确与否;利用已经检验过的结论指导具体实务的运行。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它以可观察的经验或实际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来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实证性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和实证性质性研究(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两种类型。

实证研究的特点是基于实际数据和观察现象,通过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构建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样本和数据收集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强调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追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推理。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客观和可信的研究结果,能够较准确地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实证研究也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实证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选择、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等,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差。

其次,实证研究往往忽视了背后的复杂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对于解释和理解现象可能存在局限性。

实证研究还缺乏探索性和深入性,对于某些主观和复杂的问题,可能无法提供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与实证研究相对应的是规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它关注应该是什么和如何应该是什么,强调规范、价值和道义的判断。

规范研究主要通过伦理学、法律学、哲学等方法,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规范性的分析和评价。

规范研究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关注价值导向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改良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规范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规范性问题和价值判断,侧重于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考虑。

读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心得

读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心得

会计研究方法比较—读《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有感勿庸质疑,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已成为当代会计理论研究之中的两种主流。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两种研究的支持者们互不相让,曾掀起一场理论大“论战”: 实证会计研究者批判传统规范会计研究涉及太多的价值判断,只关注规范性命题,缺乏解释力和预测力,因而是不科学的。

而由于实证会计研究也同样遭到规范会计研究者的猛烈抨击,他们认为会计研究过程不可能完全排除价值判断。

这场论战也恰恰反映了我国会计研究者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存在着的普遍模糊认识。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讨会计研究方法理论。

盖地、吕志明在《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中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某一种会计研究方法不可能“一统天下”,各会计研究方法应该和谐共处,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为会计研究的百花园填姿增彩。

一、会计研究的环境背景和实际发展状况决定会计研究方法的地位首先,作者引入了著名的“休谟侧刀”理论,根据“休谟铡刀”可知,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是从会计研究的性质层面对其进行的划分,其根本区别在于:规范会计研究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主要用于描述,如描述应该如何计量收益;实证会计研究关注“是什么”的问题,不涉及价值判断,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如用于解释和预测公司管理层对新会计准则的反映。

同时根据1985年霍珀与鲍威尔提出的关于会计研究的四象限分类法得出,所谓的“主流会计研究”就是指实证会计研究,它始于客观主义社会观。

所谓的“解释性会计研究”就是指规范会计研究,它始于主观主义社会观,认为实在被社会性地予以创建并通过人类的交往予以客观化,因而主要关心的是对会计实务活动的社会性质的解释。

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哪种会计研究方法属于“主流会计研究”,取决于各国会计研究的环境背景和实际发展状况。

从我国目前会计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证会计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而规范会计研究则居于“主流会计研究”地位。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不同,探讨了它们在方法论、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上的差异。

规范会计研究主要关注会计理论和制度框架,强调理论的逻辑和系统性;而实证会计研究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着重于实证证据的验证和推导。

在研究主题方面,规范会计研究更侧重于制度设计和制度改革,而实证会计研究更注重实际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从研究结果对比的角度,本文总结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各自的优势和限制。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整合规范和实证方法,提高会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会计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分析、方法论、研究结果、异同、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计研究是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投资者、管理者、政府监管部门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在会计研究中,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规范会计研究主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对会计制度和原则进行研究,探讨其内在逻辑和价值取向。

实证会计研究则主要基于数据和经验,通过对实际会计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会计规则的实际运作和影响,从而验证和完善会计理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会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在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结果方面的差异和契合之处,进一步了解它们对于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2. 深入探讨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在解决实际会计问题、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规范财务报告行为等方面的异同,为会计研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3. 探讨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在不同研究主题下的表现和成果,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未来会计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深化对会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认识,为会计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它们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定义、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希望能对读者了解其区别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一、规范分析法1.定义规范分析法,又称理论研究法,是通过基于理论模型、规则和原则的前提和假设,对所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进行理性推理和演绎,得出结论的一种分析方法。

2.特点(1) 基于理论模型:规范分析法依据某一科学理论体系,构建相关概念、变量、假说等数学模型,用形式化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2) 研究对象高度抽象:规范分析法较为常见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现象、组织行为、制度机制等,并且需要在定义过程中把握其本质、特征、属性等内容。

(3) 推理为主:规范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从已有的理论或知识出发,通过推理、演绎等方法,推论出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结论。

3.优缺点(1) 优点:①高度抽象:规范分析法可以对社会现象、组织行为等复杂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和理论分析,形成具备普遍意义的结论。

②实践指导:规范分析法能够为实践提供相关指导,让实际运营更具条理性和可操作性。

③适应性强:规范分析法常常包含多种较为通用的处理机制与算法,使得其在不同研究领域都能展现优异的性能。

(2) 缺点:①难于验证:规范分析法依据的是理论预设,结果虽然能露出一定的科学思考和感性理解,但这种理论上的结论并无法直接验证,容易被质疑。

②实证和归纳性不足:因为规范分析法缺乏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数据线索,在解释和预测价值方面存在自身局限性。

二、实证分析法1.定义实证分析法,又称实际研究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实证数据,运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细致的测量、观察与分析,并从中发现规律和关联,推断出结论的一种分析方法。

2.特点(1) 基于现实世界数据:实证分析法倡导的研究基础是真实、具体的实际情境,有时甚至需要采取现场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是会计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

规范会计研究侧重于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构建,探讨如何应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

而实证会计研究则主要关注实际会计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试图揭示会计现象背后的规律与原因。

首先,规范会计研究是从理论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和发展会计理论,为会计实践提供指导。

规范会计研究的重点在于推导出一套科学的会计原则和准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报告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等,旨在解决会计核算和报告中的理论性问题。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

相比之下,实证会计研究更注重实际问题的探索与解决。

它通过收集实施会计操作的实际数据,使用统计学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对会计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认识。

实证会计研究致力于识别会计报表中的问题和局限,并提供实证证据,为相关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实证模型、案例研究等。

此外,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在研究目的上也有所不同。

规范会计研究旨在为会计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发展成熟的会计理论体系,并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依据。

而实证会计研究则更关注实际会计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提出具有实证支持的解决方案,提高会计实践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最后,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在方法论上也有一些不同。

规范会计研究主要使用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有会计理论的综合和创新,提出新的会计原则和准则。

而实证会计研究则更注重实际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实证研究经常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具有实证意义的结论。

综上所述,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在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规范会计研究侧重于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为会计实践提供指导;而实证会计研究则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提高会计实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

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

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两种方法论,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并对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得客观的、可测量的事实。

传统的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进行客观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发现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

社会科学家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避免个人主观偏见和价值判断的干扰。

实证主义的方法在实证和检验理论、预测和解释现象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然而,实证主义被一些批评者认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证主义不够关注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现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通过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

此外,实证主义在研究过程中难以解决因果关系中的内外环境和介入因素问题。

相反,规范主义强调法律、道德和伦理准则对社会行为的指导作用。

规范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价值取向和社会目标,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制定政策。

规范主义重视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关注社会公正和伦理责任。

它试图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规范和标准。

然而,规范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规范主义过于主观和价值导向,没有足够的科学性。

规范主义在研究中常常受到个人观点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可测量性。

此外,规范主义的研究结果往往因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是互补的方法,并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相互借鉴。

实证主义注重观察和实证研究,强调事实和证据的可靠性;规范主义则注重价值观和准则的指导作用,强调道德和伦理。

实证主义可以提供实证依据,规范主义可以提供价值评判。

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总之,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事实和科学实证,规范主义则关注道德准则和价值导向。

它们在理论基础、方法论上存在差异,各有优点和局限性。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预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理论也随着逐步发展起来,理论的产生和突破往往是从研究方法开始的。

目前主要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和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对二者如何进行选择,理论界尚存争议。

本文从会计理论及概念定义出发,进一步比较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同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期能为今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成就而前进的。

”[1]由此可见,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其研究方法是密切相连的。

在目前的会计学科中,自从实证研究方法得以承认并应用于会计学科中之后,它与规范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议就从未住手过。

事实上,这两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都是进行会计分析的方法,是当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既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分析方法。

[2]基于此,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比较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同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今后如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提出些许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 会计理论笼统的说,会计理论可以概括为:从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会计普通规律。

[3]知名学者陈美华这样以为,会计理论也称会计理论系统,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边界及运行机制的概括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4]我国会计学奠基人阎达五教授在《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指出:会计理论是能够揭示会计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能够预测并且指导会计发展的知识体系。

[5] 由上述相关介绍可知,理论界并未对会计理论的定义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各个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上定义中总结出关于会计理论的下列特点:第一,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即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进行概括、归纳综合得出来的;第二,会计理论是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普通规律,即这种会计的规律性普遍存在于会计实务之中,并且应用于会计实务;第三,会计理论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等等。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企业家和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审计理论研究方法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就审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评价和综合,以揭示研究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文献综述法能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自身研究的认识,并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以实际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验证研究假设及寻求规律和关联性的研究方法。

审计实证研究是一种以实证分析审计信息中的问题,来为审计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而展开的研究。

实证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对审计实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从而得出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具体实践案例的研究,探讨其中的规律、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方法。

审计案例研究可以从具体的审计实践案例中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和对策的探讨,为审计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比较、比较评价和归纳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

审计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审计制度、法规和实践中,探讨其相似或差异之处,并总结出不同制度下的审计原则、方法和标准。

综上所述,审计理论研究方法应该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结合文献综述法、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不同方法,全面系统分析审计问题,为审计实践和理论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浅谈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

浅谈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

浅谈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摘要:目前,我国会计研究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是很多人并不能严格的区分这两种方法。

本文分别从这两种方法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步骤、局限性及解决措施等多个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使大家能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然后根据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略势,总结出了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起来使用的结论。

关键词: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局限性;一.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理论概述1.规范会计研究规范会计研究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其主要突出的是会计“应该是什么”,并运用人的思维逻辑总结出何为会计实务,然后进一步指导会计实务,使会计实务规范化。

2.实证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研究引入了经济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假设各种可能影响会计实务的因素,然后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调研,最后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二.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1.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与归纳法是规范会计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演绎推理法起始于一个较为一般的结论,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特殊性结论。

其优点是由于推理过程具有逻辑性,所以结论较为严密。

但是演绎推理的整个过程依赖于一个大前提,假如大前提出现错误,最终得到的结果一定错误;归纳法首先需要观看大批现象,然后总结出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其优点为它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大量事实现象,可信度较高。

但是如果所选用的现象不具有代表性,可能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2.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且常用的方法有: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

三、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步骤1.规范会计研究步骤规范会计的研究步骤较为简单,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提出问题2.搜集相关文献3.演绎推理4.得出结论2.实证会计研究步骤实证会计研究具有一套严格的步骤,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1)确定研究对象(2)作出假设(3)设立方案(4)收集数据(5)建立模型(6)进行验证(7)总结分析四.规范会计研究的局限性1.偏向理论规范会计研究倾向于“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其可能因为过重的偏向于理论而忽略了实际。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浅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两种方法的定义、特点、应用范围、研究流程和研究案例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方法。

一、会计规范研究方法1.定义: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会计准则、规范、制度等的研究分析,以推动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与改进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2.特点: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着眼于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与改进,关注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完善性;(2)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等;(3)研究对象为会计准则、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机构,如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会计监管机构等。

3.应用范围: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提出、改进和完善会计准则和规范;(2)推动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完全适用和有效实施。

4.研究流程: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流程如下:(1)研究主题确定:确定要研究的会计准则或规范,明确研究目标;(2)研究资料收集: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会计准则、规范、文献等资料;(3)数据分析和综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取研究结果;(4)结果总结与提炼:总结研究结果,提炼出适用于会计准则和规范改进的建议和意见;(5)结论形成和推广:形成研究结论,推广应用于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与改进。

1.定义: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实际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

2.特点: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着眼于会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定量研究和实证验证;(2)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统计模型等;(3)研究对象为企业的会计数据,如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系统等。

3.应用范围: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分析、评价和改进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系统;(2)研究和解决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4.研究流程: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流程如下:(1)研究主题确定:确定要研究的具体会计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和假设;(2)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企业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系统等数据;(3)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获取研究结果;(4)结果总结与提炼:总结研究结果,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5)结论形成和应用:形成研究结论,用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本文从对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名称考辨入手,对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特点(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得出了两者需要互补的必要性;然后探讨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互补的可能性,随后作出笔者的六点小结;接着对规范—实证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进行比较并指出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应用;最后笔者对在我国进行多样化的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勿庸质疑,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已成为当代会计理论研究之中的两种主流。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两种研究的支持者们互不相让,曾掀起一场理论大“论战”:规范会计研究者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只注重对细枝末节问题的纠缠不休,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既定事实,因而对整个会计理论并无贡献;实证会计研究者则抨击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的不科学,认为规范会计研究忽视对已有会计理论的检验。

结果,整个会计理论框架仍摆脱不了“空中楼阁”的尴尬〔1〕〔2〕!而这场论战也恰恰反映了我国会计研究者对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存在着的普遍模糊认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界已经开始平心静气地评价这两种各具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3〕,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来客观地评价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的会计研究有所启发。

一、名称考辨关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本内容,马克·图恩曾作过一个简明扼要而又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4〕,即: 实证是手段事实现实描述真或假精神的问题解释分析规范应该目的价值理想规定好或坏心灵的问题评价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上述的区分涉及语言形态、研究领域、内容性质和作用特征等多个方面,如果具体到会计理论研究中来,多数会计学者首肯实证会计研究主要回答会计“是”什么,认为进行实证会计研究时应该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之中的会计处理程序之间关系的规律;而规范会计研究一般着重回答会计“应该是”什么,因此往往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需要提出某些准则,作为进行会计处理的标准和制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实证研究强调通过实证数据和可观察事实来验证假设和理论,而规范研究则关注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创造社会规范与价值观。

实证研究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现象,以验证或证伪假设和理论。

实证研究通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例如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实证研究追求的是客观性、可重复性和普适性,力求使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和普遍适用性,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规范研究则关注社会行为中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以及如何创造社会规范和规则。

规范研究通常使用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以了解人们对特定情境和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规范研究追求的是主观性、独特性和局部性,旨在丰富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并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制定更合适的社会规范和政策。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科学研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证研究通过客观的数据和观察验证理论,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规范研究则揭示了社会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和规范,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考和指导。

然而,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

实证研究往往忽视了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将人们简单地看作是被观察的客体。

而规范研究则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立场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论。

实证研究注重验证假设和理论的客观数据和可观察事实,规范研究则着眼于社会行为中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以及如何创造社会规范和规则。

两种方法都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互补充,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会计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

这两种研究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比较和分析这两种研究方式的异同点。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和方法。

规范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制定会计准则和规则,以便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该研究方法基于相关理论和规范,旨在制定详细的准则,以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规定的财务报告。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行业调研等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解企业的会计实践,探讨财务和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质量,并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定出有关策略和推荐。

该研究方法基于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

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上看,规范会计研究主要是一种归纳研究方法,它从普遍的理论、法规和规章入手,向个别企业进行推导检验。

实证会计研究则更多地是一种演绎研究方法,它从各种实证数据入手,从多个个别样本进而逐渐形成普遍的理论和推论。

因此,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在于研究对象是否是规范或实证,以及研究方法是否从归纳到演绎的不同程度。

从研究内容上看,规范会计研究更加注重会计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制度等方面。

在研究中,通常会探讨会计政策是否符合法规、是否存在做假账等问题。

而实证会计研究则更多地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成长和市场等方面。

在研究中,通常会探讨会计报告是否和实际情况一致、是否存在企业利润不真实等问题。

总之,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差异在于目的和方法不同,研究内容也略有差异。

然而,两种研究方法在进行会计研究和分析时,都是不可或缺的。

规范会计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规定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实证会计研究则可以让企业深入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财务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实证研究方法较为注重使用量化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手段收集大量定量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样本和普遍性:实证研究方法通常使用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以在统计上代表总体情况。

研究者认为,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可以推广和预测总体的行为和现象。

3.可重复性: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结果能够被其他研究者通过相同的数据和方法进行重复验证,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解决科学问题和测试理论。

例如,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现象、经济关系、心理行为等方面。

实证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结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预测性,但其局限性在于可能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情况。

规范研究方法是在规范主义哲学观点下提出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规范、价值判断和伦理准则来指导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制订。

1.定性分析:规范研究方法注重使用定性数据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研究者可以通过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获得定性数据,并进行主观性和主观性的解释。

2.深度理解:规范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和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意义。

研究者通过对个案、个人或特定社群的研究,得出对于个案或社群的特定规律性结论。

3.值得考察:规范研究方法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

研究者应当尊重被调查对象的权益,注重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并遵循相应的伦理准则。

规范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如教育、文化、人类学等。

规范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和规律性,但其局限性在于结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较弱。

综上所述,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各自强调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以获得科学有效的研究结果。

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实证法与规范法比较研究

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实证法与规范法比较研究

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实证法与规范法比较研究实证法与规范法是法学方法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实证法与规范法在法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实证法和规范法的基本概念。

实证法是一种以描述法律现象和揭示其规律为目标的法学研究方法。

它侧重于通过对法律现象的观察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来揭示法律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实证法追求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和解释,强调法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规范法则主要关注于法律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应用。

它研究的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实证法与规范法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实证法更倾向于以科学的方法论进行研究,强调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法律现象的内在规律。

而规范法则注重于研究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应用,强调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实证法和规范法的研究目标和价值也有所不同。

实证法的目标是获得对法律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解释,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法律规律。

这样的研究对于对法律效果的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规范法则关注于法律的制定和应用,旨在为社会行为提供准则和规范。

它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提供指导。

其次,实证法和规范法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实证法研究中常常需要借助规范法的框架和方法进行研究,因为实证研究还需要参考法律的规范来分析法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规范法的研究也可以借鉴实证法的研究方法,例如使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法律规范的适用和效果。

此外,实证法和规范法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

实证法研究可以为规范法的制定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增强规范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规范法则为实证法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和框架,使得实证研究更加具有实践价值。

总结起来,实证法和规范法在法学方法论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实证法和规范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应用过程。

在实证法和规范法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以推动法学研究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

会计中的研究方式

会计中的研究方式

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规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规范-实践结合的研究法。

具体如下:
1. 规范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逻辑推理来建立理论框架和原则。

研究者从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

规范研究通常涉及提出假设,并据此发展理论模型。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构建清晰的理论体系,但缺点是所形成的理论可能未经实践验证。

2.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侧重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

研究者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理论模型的预测能力。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能够提供理论的实证支持,但其缺点可能在于过度依赖数据,有时可能会忽视理论的深层次逻辑。

3. 规范-实践结合的研究法:这种方法试图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优势,通过实践中的观察来完善和修正理论模型。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旨在提高理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此外,在选择会计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目标以及可用资源来决定最合适的方法。

同时,研究者应当意识到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解释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写作一篇论文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类型。

本文将就这两种类型的论文进行介绍,并给出写作指导。

一、规范研究规范研究也被称为文献研究,是对已有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总结归纳一些特定问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法。

以下是规范研究论文的写作指导:1.明确研究问题:选择一个具有学术或实践价值的研究问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2.收集文献: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学术论坛等渠道,收集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文献的丰富性和质量对于规范研究非常重要。

3.文献综述:根据你的研究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合,并将其分类和归纳,以便于读者理解。

4.理论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种合适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研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5.结论:根据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总结归纳出你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也可以提出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真实数据的实证分析,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实际数据,以验证、验证或推翻研究问题的假设。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或定量研究方法。

以下是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指导:1.研究问题:明确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确保你的研究问题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前期文献综述或实地调研进行认真论证。

2.数据收集:根据你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确保你的数据收集方法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合适的样本数目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数据分析:针对你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确保你的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结果展示:将你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展示,如表格、图表、图像等。

确保结果的展示清晰、简洁,并易于读者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作为认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掌握科学、适当的研究方法,才能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审计研究中“规范”与“实证”之争由来已久,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急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真正意义上的审计理论研究以罗伯特·K·莫茨和侯赛因·A·夏拉夫在1961年出版的《审计哲学》为标志。

从此至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的研究时期,这一阶段所采用的方法称为“规范研究”(NormativeStudy)。

这个时期的研究通常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审计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实证研究”(PositiveStudy)异军突起。

经济学成为实证理论的主要推动力量,实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金融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进入审计研究领域。

1976年,詹森(Jensen)发表《罗切斯特学派宣言》,反对以特定价值判断为指导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倡要建立实证研究理论。

到了20世纪80年代,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西方会计和审计理论研究中的主流派。

美国会计学会资深期刊《会计评论》(AccountingReview)刊发文章的基本标准是“该成果是对会计思想做出重大贡献”(EPS,1988)。

该期刊偏好具有实务相关性的论文:“纯规范性或描述性的论文一般不会被接受”(EPS,1978)。

其他声望较高的会计类期刊,如《会计地平线》(AccountingHorizons)、《会计与经济杂志》(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会计论丛》(IssuesinAccounting)也不接受纯理论性的文章、论述方法论问题的文章或论述不使用大规模样本检验的文章(鲍勃·瑞安,1992)。

1999年我国才出现第一篇实证审计文章,成果相对来说也少些。

但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审计实证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等领域得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研究结论。

二、“规范”与“实证”审计的博弈分析(一)规范审计研究的优缺点根据“休谟铡刀”的论断,我们认为,规范审计研究是探讨关于审计“应该是什么”的方法论,它通过一系列审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审计实践应该是什么。

(1)规范审计研究的优点。

一是研究方法成熟。

归纳法或演绎法是规范审计研究主流方法,这两种方法发展历史悠久,逻辑性强,容易掌握,易于理解。

二是适用范围较广。

规范法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束缚,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

既能适应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也能适应审计基本概念及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既可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用来解释已知的审计理论或审计行为(毛洪涛,2003)。

三是研究结论针对性较强。

规范审计一般围绕确立的审计课题去搜集相关资料,继而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陈玲,2004)。

(2)规范审计研究的缺陷。

一是价值不中立。

规范审计研究强调价值判断,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偏好会影响所搜集的资料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进而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客观性。

二是逻辑前提缺乏检验。

规范审计研究强调证实性而不强调证伪性。

但为证实论点所依据的逻辑起点假设却未经过验证,很多理论,仍属于学术上的推论。

推导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前提假设,如果前提假设错误,则结论就成为空中楼阁。

三是定性描述难以识别审计问题的本质现象。

规范审计研究无论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是侧重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纯粹的定性分析难以揭示事物间微妙的区别和联系,难以深入剖析各种审计现象的规律性,其结论因不具备可检验性而降低可信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证审计的优缺点实证审计研究是描述关于审计现象“是什么”的方法论,它为解释现行审计实践和预测未来审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1)实证审计研究的优点。

一是精确具体。

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审计突出数学在建模和数据分析中的作用(黄海玉,2002),通过定量深入剖析各种经济现象的规律性,既能使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具体化和精确化,又可减少由于概念、运算手段等方面的不确切而产生的无谓争论。

数学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超越现实的观察,并推导出新结果,发现直觉无法获得的关联关系,从数据中最大程度地吸取有用信息,减少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从而提升审计学理论的科学性,特别是其具体论断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基于这一点,使得监管部门有可能摆脱审计寻租、政治游说等道德观念的外部性困扰,在审计理论的许多论断上达到某种一致性,并且在其立场上保持某种中立性。

二是拓宽了审计研究领域。

实证审计重视对审计主体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大量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

为解释和预测审计实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把审计研究的领域扩展到资本市场研究,如审计意见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从而使我们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三是遏制学术腐败。

实证审计不做重复49性研究,每项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为所研究领域增添新内容、创造新理论。

实证研究为防止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扭转不良学术风气提供平台。

四是突出预测功能。

实证审计得到的结论不仅阐释观察到的审计现象,而且还对未观察到的审计现象和那些虽已发生,但尚未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系统性证据加以证实的现象实施审计预测。

五是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

实证审计从审计假设人手,对规范审计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进行检验,进而证实或证伪规范审计研究结果。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与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趋同,研究目标侧重现实,而不是理想,紧密结合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实证审计研究的缺陷。

一是经验检验与理论分析脱节。

任何经验研究的设计都要求理论构建,实证理论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包括理论假设(Christenson,1982),而很多理论假设都是基于代理理论假设和新古典经济学。

在代理理论研究中,决策者通常被假定为效用最大化者,并且其行动被置于一个竞争性市场系统内(BobRyan,1992)。

这些假定(assumption)并为公式化可接受实证(经验)检验的假设(hypotheses),他们在研究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决策条件;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中心是经济理性(Economicrationality)观念。

虽然经济理性观念为严谨的数学分析提供出发点,但是经济理性的基本条件已经成为争论的主题(Bell,1981)。

作为行为动机基础的“效用最大化”观念和作为交易发生的组织场所的市场理论是植根于经济理性的两个基本条件。

现有大量的经验证据显示,个人不具备边际分析(效用最大化的条件)理性,完备的有效市场也不存在。

二是核心论断的应然性。

在实证审计的结论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关于审计问题的预测论断。

预测是指向未来的。

经济活动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审计理论的预测只能说明可能性。

尽管这种可能性是概率极大的,但它仍是或然的、应然的。

“事实本身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东西。

”(马歇尔语)“事实自身不会说话。

”(萨缪尔森语)若想要事实说话,就必须对其加以说明或解释。

而作为“经济人”的审计学者,在进行实证审计研究的过程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个人偏好所带来的先入为主的干扰,解释者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掺杂其中。

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不存在着客观独立的经验证据,一切经验证据都是受评价者的背景知识或世界观的影响。

于是,对同一事实往往会有不同的说明或解释。

如Wines(1994)以澳大利亚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与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相关性。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审计服务收入与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负相关。

Barkess和Simnett(1994)也使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为样本,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却是是非审计费用和非标准意见的发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是论证工具缺陷。

首先,数学的优势以及数学大规模运用依然不足以消解审计学科属性上的困惑。

严格地说,审计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学科,问题的惟一来源只能是现实的经济运行,数学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总结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经济理论本身。

经济是一个数据生成过程(Datageneratingprocess),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逆的非实验系统。

无法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多次重复的实验,从而得到多组随机的实现值。

而实证审计在运用数学分析时,只能将某个确定的经济变量值看成是某个随机过程的一个实现值。

其次,作为审计研究工具的数学本身也具有先天性理论缺陷。

从2500多年前芝诺悖论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起,到非欧几何、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罗、罗素悖论,经历数次灾难性打击之后,数学理论自身缺乏坚实的逻辑基础以及某些核心范畴难以严格定义的事实已愈益被数学家承认(王晓林,2003)。

我们无奈的接受“数学只是人造的高度精密的符号系统”这样一个事实。

这种符号系统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最大逻辑特权就是它的彻底透明性,因此,就其论证过程和结论的严谨性而言,数学比言语的符号体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也有属人性和应然性。

因为数学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同义反复的系统。

从数学在审计理论中的应用看,也带有无法避免的应然性。

数学符号体系的理想性是其根本原因。

运用精确的公式、模型表述某些经济现象的前提,是舍弃对象的特殊性质,把它们在理想的条件下平面化。

最后,运用抽样方法采集数据时存在抽样误差:运用数学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说检验,推断总体时存在推断误差。

因此,有限的样本很难充分模拟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四是有些研究对象难以量化。

数学的用途是广泛有效的,但绝不是万能的。

实证研究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经济规律,模拟经济运行的,但经济规律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也是错综的,很多是难以用数学公式准确表述的。

数学语言的缺陷在于过于抽象,很难描述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

因此将经济规律简单化、公式化,其运行结果往往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有时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则与实际运行结果不相符合。

审计问题涉及经济制度、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变量因素,这些变量因素含义比较模糊,性质难以准确界定,因而难以量化。

而现在的实证审计往往利用替代变量来表示,如独立性以审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意见的数量为替代变量,审计调整作为审计师应有职业谨慎的替代变量。

这样的模型将审计非人性化,将经济活动中人的活动机械化、程式化,其效果可向而知。

五是会计现象和审计行为不具备可重复性。

实证研究的前提假设是研究对象具有可重复性,而审计研究不可能寻觅到像自然科学那样容易受控制的实验对象,没有硬科学的实验检验标准,它往往依靠复杂的统计技术替代实验室来获取数据,由实验测定转为现象统计,因此不可能在满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上的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