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面对当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水平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理应如何应对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所以,增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有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展开法制教育的初衷。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能够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协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不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实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当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水平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理应如何应对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使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使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在语文活动中实行法制教育
作为学校,班级里也会举行很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能够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例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实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但提升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水平,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在学习《那树》时,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我为‘老树’写诉状”的活动;在学习《羚羊木雕》时,能够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发生后,能够要求学生举行“我为‘大头娃娃’做律师”的综合实践课……这个系列的活动的展开,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此外,如《变色龙》一课,能够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呢?”;《孔乙己》一文中,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
能够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母亲被五叔恶语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你能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吗?
看着大家心悦诚服的笑脸,我又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种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一定要立志高远,意志坚强,战胜自身的懒惰享受之心,抗拒身边的种种诱惑,忠实于自己的追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就辉煌的人生!”
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实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能够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能够展开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题能够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所以说,在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实行法制教育最为重要。
二、在阅读中实行法制教育
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实行法制教育,就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的古典名著。以《西游记》为例,谈自己是如何利用课外阅读这个平台适时向学生实行法制教育的。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闻乐道的形象。像“孙悟空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详。在学生的谈论兴致最高的时候我发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吴承恩想借助这几个形象向我们讲述什么道理吗?”看着大家莫名其妙的样子我说道:这四大形象其实代表着一个人身上的四大品质,你们想一想,各是什么?
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孙悟空代表的是坚毅,猪八戒代表的是懒惰,沙和尚则代表着忠实。师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则代表一个人健康成长,最后终成大业。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能够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法制意识的培养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这种在阅读中的法制教学,会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考虑,自觉增强法制意识。
三、在学生的写作中实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