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它们在对于自然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解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是一种以直观的方式理解自然界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统一的、和谐的,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
古代哲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天人合一”、“物极必反”、“矛盾的对立统一”等思想。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然而,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它往往过于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而忽略了自然界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的支持,它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描述也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比之下,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一种以机械论的方式理解自然界的哲学观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深入,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律都是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验证的。
这种观点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过于强调自然界的有序性和规律性,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忽略了自然界中意识、目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变化性,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物质性。
这两种观点在历史上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自然界。
因此,我们需要摆脱单一的自然观束缚,将不同的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三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上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神灵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支配的,自然现象是神意的体现,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可抗拒。
此类观点出现在古代的许多宗教和哲学中,如希腊神话、儒家、道家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系列的本质属性所支配的,自然现象可以被理性地解释和描述,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探寻和改造自然。
这种观点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如笛卡尔、洛克等人对自然的理性化和机械化的认识。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认为自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复杂系统,其发展过程是由物质、运动、变化和矛盾的辩证运动所支配的,自然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这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以辩证法为基础的自然观。
三种自然观之间的联系是: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的最初和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为后来的自然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渊源;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反映出了人类对自然理性化和机械化的认识,在工业化和科技革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对人类对自然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对前两种自然观的超越和完善,是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的自然观。
1-1上篇---自然观(古代)

道是天地万物之源
根据《道德经》: 道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恍惚状态,先天地万物 而生,乃为天下万物之母;道是一种莫可名状的 神秘能量,利益滋养天地万物,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支配主宰天地万 物,却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而不加干预。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 然哲学
伊奥尼亚时期(BC.8世纪--) 雅典时期(BC.530年--)
关于宇宙结构 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关于物质结构问题
希腊化时期(BC.332年--)
(亚历山大时期)
罗马时期(BC.31年--)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公元前384-322)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直观地整体地从客观世界自身 去寻找世界的本原;猜测思考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 2、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则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 动变化着的世界; 3、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作为 事物发展的动力。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但是朴素的、直观 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物质 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主要的 缺陷。
阴阳八卦说
阳 阴Biblioteka 乾 兑 天 泽离 火
震 巽 坎 艮 坤 雷 风 水 山 地
关于宇宙结构
浑天说:
张
衡在《浑天仪》中写到: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 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 浮。”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如下:
古代朴素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初形态。
例如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印度古代的“四大”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二种形态。
例如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霍布斯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法的高级形态。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 的漫长历史。
•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认识的基础。
•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 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 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 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 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到底 是什么关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来自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 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 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 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 自然界的物体一,个大无到神日论月者星。辰“,元小气到论灰”尘就微是生我物……,究竟是由什么组
成的? 这一问创题造一的直,引我发认着为人…们…我的的好“奇元心气。说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人便提
出"五行说"。是但具是有用唯一物种主具义体性的质东的西自作然为观一。切我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
人信服。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群居形式,他们的理论兴趣正是在这
种群居形式中推出了哲学家、科学家 的相应的全新态度.他们是追求和实践 理论并且只追求和实践理论的人.”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古代哲学诞生的年代,自然哲学刚 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 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 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 哲学之中。希腊自然哲学关于宇宙 本原的概念后来发展为形而上学的 最高原则。不同于神话的虚构、传 说和笃信的看待和研究世界的方式, 用新的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 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 思想的一大进步。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 形式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 思想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四、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历史 地位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式
在原始社会,自然知识是以经验形式 存在于技术之中,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 到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的巴比仑,印度河流域的印度,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形成了奴隶制社 会的科学文明 。自然知识以科学的最初 形态出现。
哲学思想:
1.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 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 尺度熄灭。”
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 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显贵、经济富 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 学与科学的钻研。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
哲学思想:“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 水” 从而,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 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80-B.C.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界
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 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千差万别的根 本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结构论是天才的构想。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 的开始,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 拉图。
把“数”作为万物始基,以一种较抽象、较一般的 东西 “数”来说明,反映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与进步。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B.C.540-B.C.470)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爱非斯,是该城
王室的后裔,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 ,他放弃了贵族特权, 专心研读哲学。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
物的表面。
内容
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性质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同自然科 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 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 性质。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 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的产生要有三个 条件:其一是“惊异”,其二是“闲 暇”,其三是“自由”。
• 胡塞尔:“只是在希腊人那里我们才 发现一种普遍的(‘宇宙论的’)活生生
的兴趣,它所感兴趣的是本质上创新的
纯粹‘理论性的’态度的形式。也只
是在希腊人那里我们才发现一种特有
胡塞尔 :德国 哲学家、20世 纪现象学派创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 的方法论。
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 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 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 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7-B.C.526)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米利都人。据说是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哲学思想: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是 无限的、永恒的、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形式有 稀散和凝聚两种。由于气的稀散化和凝聚化产 生了世界万物,万物也可转化为气。据记载, 他把灵魂也看成是气,这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 主义思想。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万物的始基是‘一元’。从‘一元’中产生出‘二 元’,‘二元’是从属于‘一元’的不定的质料,‘一 元’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元’与不定的‘二元’中 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线;从线 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 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 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西方古代朴素朴素自然观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B.C.610-B.C.546)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他对天文、
地理和生物等方面进行过许多研究,据说,他是西方 第一个使用日晷和绘制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哲学思想:他倾向于抽象的思维形式。世界本 原是 “无限定”,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 它。另有“宇宙论”和“进化论”思想。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 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 面有很深的造诣。科学在古希腊 和古罗马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 到了奴隶制时代的发展高峰。
古希腊自然哲学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古希腊手工业、海上渔业、 航海业和商业较发达,为吸纳和 创新创造了条件,并造就了古希 腊民族敢于冒险、思想开放、重 视自然、追求理性、崇尚知识、 智慧的风尚。经过几百年演变, 古希腊有些城邦选择了民主政体。 这种奴隶民主制为知识阶层提供 自由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