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案及教学反思
端午节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
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
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
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
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
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
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
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端午节数学教学设计
端午节数学教学设计引言: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端午节相结合,创造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数学课堂吧!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相关的资料,如端午节由来的简介、龙舟比赛的规则等;2.准备数学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例如算盘、计数棒、数学游戏卡片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1:端午节介绍(约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
让学生了解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会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步骤2:数学与端午节(约15分钟)将端午节与数学相结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端午节与数学的关联。
例如,端午节龙舟比赛需要进行计时和计分,这都与数学有关。
步骤3:数学游戏1-龙船比赛(约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数学游戏:龙船比赛。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艘龙船。
教师给每艘龙船规定一个数字,要求每组成员能够完成一系列数学题目并达到最终目标数字。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将不断练习数学运算,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步骤4:数学游戏2-智慧粽子(约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智慧粽子。
教师准备数个大小不同的粽子,每个粽子上都画有一个数字。
学生需要通过计算不同数字的和、差、积或商,找出其中一个数字是两个已知数字之和、差、积或商的粽子。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步骤5:总结和评价(约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数学活动的内容并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并对这种将数学教学与端午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数学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发展情况。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美术教学设计——端午节(周丹宁)
《端午节》教学设计丹凤县棣花中学周丹宁教材介绍: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五课《端午节》。
本课为“综合·探索”课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感悟它所体现的深远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相关民俗;2、学会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有创意的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
方法与过程:通过收集、交流、合作、展评,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
同时培养其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流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2、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A学会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有创意的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
B通过收集、交流、合作、展评,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
同时培养其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流合作与分享的能力。
2、难点: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
教法设计:示范法,引导法,情景体验法学法指导:收集—整理—合作—展示,练习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图片。
多媒体课件。
作品(线粽,鸭蛋等)2、学生准备:材料,比如折纸,彩线,鸭蛋,颜料,碎布等。
教时安排:二课时左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主题: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彩粽,香包,彩蛋的制作一、图片激趣,导入(三分钟左右)1、出示做好的线粽风铃,彩蛋、龙舟图片,此时此刻,你能想到什么?2、端午节纪念谁?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端午节还有哪些说法?(屈原、汨罗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纪念龙的特殊节日)3、每年的端午节,你是怎么度过的?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并小结:A、来历:B、纪念方式:二、活动激趣,过渡(八分钟左右)1、学生4—6人一组,对端午节的故事进行编排和表演。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端午节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将设计一堂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更好地认识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
【引入】(100字)开头部分要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道具,或者讲述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等方式来引入。
【文本学习】(500字)1. 阅读课文为了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文本进行阅读。
比如,可以选取《屈原》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还可以选择《粽情故事》等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
2. 阅读理解在阅读课文后,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课文中的内容。
【讨论交流】(400字)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探讨,比如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粽子的制作等。
每个小组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 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长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端午节在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然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延伸拓展】(300字)1. 创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比如写一篇描写端午节的短文、编写端午节的诗歌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 艺术表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端午节的艺术表演,比如舞蹈、歌曲、小品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参与表演,展示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200字)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讨论、研究和创作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和魅力。
端午节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选题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很多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组织了“走进端午粽叶飘香”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本次活动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本次活动从2016年5月末开始到6月15日结束,共分为四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阶段小结、成果展示阶段。
四、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在___的欢乐气氛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包括: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研究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情感目标包括: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在宣传发动阶段,我们将通过海报、班会、宣传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实施阶段,学生将自主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等方式,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教案
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相关故事。
2. 教学难点:端午节日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端午节相关资料、PPT、粽子、艾叶等实物。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准备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PPT,简要介绍端午节,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粽子、艾叶等习俗的由来。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色,分享自己的了解和体验。
4.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端午节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生制作粽子等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动手能力。
3.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或测试进行评价。
4. 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价值的认识,通过课堂发言或课后心得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一:讲述端午节的由来故事教师通过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纪念屈原的意义。
2. 教学活动二:探讨端午节的习俗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并解释这些习俗的寓意。
3. 教学活动三:制作端午节卡片学生分组制作端午节卡片,上面写有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习俗或祝福语,互相赠送,增进友谊。
七、教学策略: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端午节的由来故事,传授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了解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故事和相关传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简单讲述端午节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讲述、动画演示、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端午节的起源。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和实践,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感受节日的氛围。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了解屈原的事迹。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解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端午节习俗与由来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能够理解。
三、教学方法1.故事教学法:讲述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好奇。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和屈原的形象,使幼儿有直观的认识。
3.手工制作教学法:通过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纸粽子,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印象。
4.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资料,尤其是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投江的故事。
2.准备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画面,以及屈原的画像。
3.制作手工材料,如彩色纸、绳子等,用于制作纸粽子。
4.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卡片,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用于讨论环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带着欢快的语气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节日,这个节日里有好吃的粽子,还有好玩的龙舟比赛呢!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引起幼儿对端午节由来的关注。
三下音乐 第4课 《梦中的额吉》《端午节》教案
3.学唱《端午节》旋律,体验音乐特点。
(1)跟音乐学唱歌曲,欣赏歌曲旋律。
(2)请听老师弹琴,感受音乐节奏。
(3)听老师轻声哼唱,学生跟唱。
三、演唱展示
全班大合唱
个人展示
四、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当击鼓者开始击鼓时,开始传道具,当鼓声停止时,道具在谁手上,这个人来演唱我们今天所学歌曲。演唱后,道具从这个“幸运者”接着传。
通过课堂小结来引导学生回忆本课学习内容并加深印象。
板书
多彩的乡音(二)第一课时
1.端午节、大草原
2.《梦中的额吉》、《端午节》
清晰、直观的展现本节课的知识点。
5.学唱《梦中的额吉》旋律,体验音乐特点。
(1)请听老师弹琴,随琴声哼唱。
(2)学生自由演唱。
二、聆听《端午节》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呢?
1.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认真听讲。
了解蒙古族民歌和端午节活动的基本常识。
通过了解蒙古族民歌、端午节习俗小知识来进行扩展延伸,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梦中的额吉》、《端午节》,你们还记得五月五是什么日子吗?你还能想象出大草原的美丽画面吗?生活的美丽等着我们去发现!
听老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聆听《梦中的额吉》
1.听歌曲回答问题:
(1)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
(2)听到的歌曲是哪个民族?
(3)这个民族在哪个地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端午节》交流、评价探究成果课活动背景: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端午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及传统习俗的参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
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需求,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掌握包粽子、做香囊、编五彩绳等基本技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活动实施年级:五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计划: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出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各小组围绕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各小组围绕端午习俗我参与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活动实施过程:一、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同学们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了《端午节》、并自由组合成了六个活动小组,分头对照活动标准对节日的来历、习俗、故事等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
这节课,我们分别从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掌握更多的考察探究类活动的学习方法。
第11课 端午节——五彩粽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11课端午节——五彩粽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 色彩的感知和运用3. 粽子的制作过程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粽子的制作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二、讲解色彩的感知和运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颜色的粽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粽子的颜色。
2.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个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并举例说明。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粽子的形状,并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三、动手实践(2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水彩笔、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2. 教师发放粽子的模板,学生根据模板在白纸上画出粽子的形状,并用水彩笔上色。
3.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不同颜色的粽子剪下来,并粘贴在白纸上,形成一幅五彩粽子的画面。
4.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团队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水彩笔、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2. 教师发放粽子的模板,学生根据模板在白纸上画出粽子的形状,并用水彩笔上色。
3.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不同颜色的粽子剪下来,并粘贴在白纸上,形成一幅五彩粽子的画面。
4.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邀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色彩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的优点。
端午节教案活动反思(精品6篇)
端午节教案活动反思(精品6篇)端午节教案活动反思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教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教学准备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教学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教学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教学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教学: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教学。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教学,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
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教学。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端午节教案活动反思篇2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教学,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端午节》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3、故事《屈原的故事》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5、粽子若干教学过程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教学。
《端午节》教学设计——初识Photoshop
知 识 与 技 能 — — 了 解 Photoshop窗 口 组 成 ,文 件 新 建 与 保 存 方 法 ;了 解 Photoshop图 层 概 念 ,掌 握 图 层 常 用 的
几 个 操 作 ;掌 握 选 区 、移 动 、文 字 工 具 的 使 用 。 过 程 与 方 法 — — 学 生 根 据 教 师 提 供 的 “端 午 节 的
卞 。髓 救 201 1.9
教学设计
《端午节 》教学设计
— — 初 识 Photoshop
☆ 朱 伏 波
(南 京 市 双 闸 中 学 ,江 苏 南 京 2100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材 分 析
《端 午 节 》 是 苏 科 版 初 中 信 息 技 术 教 材 第 6章 第 2 节 《图 片 的 处 理 》中 的 内容 。要 求 学 生 熟 悉 典 型 的 图 像 处 理 软 件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图 片 处 理 方 法 ,并 学 会 利 用 图 片 来 表 达 主 题 。
本 节 内 容 以 Photoshop软 件 为 主 要 工 具 ,侧 重 于 主 题 性 综 合 运 用 与 练 习 ,引 导 学 生 体 验 Photoshop的 功 能 ,培 养 其 加 工 图 片 的 兴 趣 。既 是 上 节 内 容 的 延 伸 ,同 时 也 为 制 作 多 媒 体 作 品 打 下 良 好 的 基 础 。
学 情 分 析
学 生 在 前 面 的 学 习 中 已 经 掌 握 了获 取 图 片 的 多 种 方 法 ,了 解 了 图 片 的 类 型 和 格 式 ,有 了一 定 的 软 件 使 用 基 础 , 但 对 图 层 进 行 图 片 处 理 的 思 想 和 方 法 还 不 是 很 清 楚 。图 层 的 概 念 比 较 抽 象 ,学 生 理 解 和 操 作 上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但 图 层 又 是 Photoshop处 理 图 片 的 精 髓 之 一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和 理解 图层 的 概念 和作 用 不仅 对于 图 片的 处理 具有 重 要意 义 ,而 且 还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在 以 后 学 习 “动 画 制 作 ”中 理 解 “层 ”的 概 念 。因 此 ,在 初 识 Photoshop这 节 课 中 ,教 师 需 要 用 生 动 的 例 子 帮 助 学 生 ,充 分 理 解 图 层 的 概 念 和 作 用 。
端午节活动主题教学设计12篇
端午节活动主题教学设计12篇2023最新端午节活动主题教学设计12篇最新端午节活动主题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
你们想来拼拼看吗?”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端午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端午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一、学习主题:传统节日与班队会扩展活动课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节扩展活动课。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
同时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制定如下方案。
二、教学目标:1.语文: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2.美术学科:画鸡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劳动学科:制作龙舟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学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成果。
三、活动过程:(一)介绍端午节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二)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看龙舟视频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 也是一项体坛盛事! 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 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鱼虾, 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2.谈谈感受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三)制作龙舟现在就有请我们敬爱王老师教我们制作会动的龙舟吧!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看谁的手最巧,做的最漂亮。
将自己做好的龙舟送给妈妈或长辈。
1 .拿出材料包:硬纸板、彩纸、木棒、剪刀、胶棒。
2.将碎龙舟首尾剪裁好,备用。
3 .剪下相对彩纸做龙舟身体。
折叠彩纸。
4.将龙舟身体和首尾连接起来5.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作品(四)蛋蛋节主持人: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今天我们除了庆祝端午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蛋蛋节”!1.画彩蛋2.展示彩蛋:把彩蛋摆成心形。
3.撞蛋大赛:评选出鸡蛋王,鸭蛋王和鹅蛋王(五)趣味过龙门主持人:同学们。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内容: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如划龙舟、吃粽子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端午节相关手工艺品。
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端午节习俗的掌握和描述。
3. 制作端午节手工艺品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视频、故事、手工艺品等资料。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线等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吗?二、学习端午节的习俗1. 教师出示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三、制作端午节手工艺品1. 教师出示制作端午节手工艺品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什么吗?2. 教师示范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3. 学生完成手工艺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问:你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们对传统文化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端午节一、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二、习俗三、制作手工艺品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和文化背景。
2. 画一幅端午节的习俗图画,如划龙舟、吃粽子等。
端午节教案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屈原的故事》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案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屈原的故事》语言活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了解《屈原》的故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1.3 情感目标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意识,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2. 教学内容2.1 知识内容1.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2.《屈原》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幼儿能简单描述《屈原》的故事。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故事,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3. 教学步骤3.1 第一步:导入1.通过观察图片引入端午节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2.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引入《屈原》的故事。
3.2 第二步:呈现1.讲述《屈原》的故事并用图片等方式打破语言障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2.让幼儿观看有关《屈原》故事的动画视频。
3.3 第三步:操作1.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2.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3.4 第四步:评价1.通过观察、听说表现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2.鼓励幼儿发言,让幼儿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4. 教学方法4.1 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幼儿的互帮互助、合作沟通、探究发现和创新意识等能力。
4.2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并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
5. 教学资源1.端午节相关图片;2.《屈原》的故事图片或视频。
6.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端午节的了解还很肤浅,对《屈原》的故事也不是非常了解,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幼儿认知的细化。
12课《端午节》(教案)美术三年级下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三年级下册第 12课《端午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端午节》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三年级下册第 12课。
本课依附传统的节日主题,围绕“端午”展开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
本节课属于《端午节》第二课时“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重点是学习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难点为如何表现赛龙舟时的激烈场景。
通过对龙舟外形分析——表现龙舟——感受龙舟竞渡的氛围——学习赛龙舟人物动态表现,由简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解决重难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2年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不够大胆,学生构图布局已逐渐完整,创造力有待提升。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处于眼见提升但动手能力跟不上特殊时期,所以在作业呈现上我选用砂纸与油画棒相结合,不仅能突出龙舟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赛龙舟场景画的热烈氛围。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表现出龙舟及人物动态,能将龙舟赛的场面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和值观: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享受创作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表现出龙舟及人物动态及表情。
教学难点:能将龙舟赛热烈的场面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活动方法讨论法、游戏体验、观察法、练习法等活动准备PPT演示文稿、视频、队旗、手工教具、砂纸、油画棒、勾线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还有几分钟咱们的美术课就要开始了,那在上课前老师有一幅明代的中国画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来看一看。
你能看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吗?生:赛龙舟。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五月竞舟》,竞舟就是赛龙舟。
其实呀,从古到今,人们都会把赛龙舟当做一个主题来进行绘画创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画家的脚步一起开启今天的美术之旅。
综合实践端午节教学设计(3篇)
课程名称:综合实践课程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 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体验传统手工艺。
- 了解屈原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 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2. 屈原的故事3. 包粽子的技巧4.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二、新课讲授1. 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教师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等。
-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系五色线等。
2. 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屈原的精神?3. 包粽子的技巧- 教师演示包粽子的过程,讲解包粽子的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评选出最佳粽子。
2. 学生分享包粽子的感受,交流包粽子的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包粽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分享一下包粽子的技巧?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1.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教师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如《端午即事》、《端午日》等。
-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 端午节的手工制作- 教师展示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如制作香囊、剪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