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

合集下载

维生素c加海鲜

维生素c加海鲜
• 另外,在烹调过程中,维生素 C可能已经被破 坏了,也就失去将五价砷转变为三价砷的能力。
为爱吃海鲜又服用维生素C的朋友提 一些忠告:
• (1)吃新鲜的海鲜。 • (2)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要谨防海
鲜类食物腐败,也应特别注意蔬菜和水果 的饮食卫生。
• (3)尽量由蔬菜和水果中自然获取维生素 C。
也没问题,她的家人吃了都没事,但死者 却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 里!也就是: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 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
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 对人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 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 砷酸酐转变为有毒的亚砷酸酐,这就是人 们俗称的砒霜!
维生素c+海鲜=毒药?
• 近几年来,到处都有宣传海鲜不要和维生 素c一起食用,这会有什么危害呢,我们需
注意些什么,如果一起食用真的会成毒药 的话,那这个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维生素c的好处有哪些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 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 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 使皮肤白皙。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 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 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 都不少。
五价砷 遇到维生素c 三价砷
• 砒霜有原浆毒作用,能麻痹毛细血管, 抑制巯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 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 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故中其毒而死者, 常是七窍出血。
• 我国现在对砷指标的控制很严格,海鲜中的砷 又多为有机砷存在,很快就可以排出体外,几 乎没有毒性。除非非常大量的吃严重污染源成 负极的海鲜,同时对维生素C需求为一次性服用 500毫克以上,也就是相当于10个橙子,1500 克以上的绿叶蔬菜,50个苹果,还必须是没经 过热加工,才有可能达到500毫克的维生素C, 不过如果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补充剂,如5片 以上,一片C含量100毫克,那么则可达到中毒 要求。

维C和虾一起吃真会中毒吗

维C和虾一起吃真会中毒吗

维C和虾一起吃真会中毒吗一早收到鸡毛信:“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

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

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

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转为有毒的三钾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

看完后;请不要吝啬,转寄给你的同学和亲友,现在很多饮料里都有维他命C。

”这是个老帖子了,但流毒甚广,属于“菠菜含铁量高”之类的常见谬误,最近《双食记》里的妻子就成功地利用鲜虾和维C谋害了不忠的丈夫。

网上批驳的文章已经很多,大多都是转来转去,未审其源,同样存在“孰可信孰不可信”的疑虑,我所检索到觉得比较可靠的是一些专业机构的释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国家食品安全网做出过解释:“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

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专家介绍,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是大剂量的摄入维生素C。

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

因此,再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

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

”这样的解释还是比较含糊,相形之下,台湾卫生署的专业答复更让人信服:“一、卫生署函请台北荣民总医院毒药物谘询中心查询相关文献,并无发现任何有关维生素C引起虾类中毒的医学报告。

另该中心表示,甲壳类如虾、蟹、龙虾及贝类如蛤、牡蛎中虽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占90%以上甚至达99%,而有机砷能很快排出体外,几乎没有毒性。

食物相克,药物化学09

食物相克,药物化学09

柿子
C76H52O46
+
蛋白质

胃柿石
滋补药
牛奶
生活中,有些老人为了贪图方便,在喝牛奶的同时服用滋补药品 这种方法表面省事儿,其实利少弊多。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磷、 铁等无机盐,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而滋补药品的有效成分有糖、蛋白质、氨基酸类等。
如果将牛奶与滋补药同时服用,牛 奶中的钙、磷、铁容易和滋补药品 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难溶稳定的物质,使牛奶和滋补药 中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另外,一 些中药中的生物碱也容易与牛奶中 的氨基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中药失 去疗效,牛奶也会失去本身的营养 价值。
盛夏时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 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 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 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 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 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 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肉制 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 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1)化学缔合 使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形成不易被机体吸收的 物质,如植酸与磷、锌、铜、铁等形成金属缔合物;脂肪与钙 作用产生不溶性钙皂等。 (2)相互作用物争夺配位体 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同属一个 转移系统的矿物元素,由于彼此争夺配位体,以及它们与配位 体的亲和力不同,就会发生拮抗作用。即进入体内的某一种元 素特多时,将使另一种元素从同种配位体的结合点上被排斥出 去,同时阻碍了被排斥元素的吸收。 (3)肠道外因素 如高蛋白抑制铜在肝中的贮积;高浓度无机 硫酸盐能阻止钼透过肾小管膜,限制了钼的再吸收,因而增加 了尿钼的排出。

女性服用维生素C要警惕3大误区

女性服用维生素C要警惕3大误区

女性服用维生素C要警惕3大误区
内容:导语:维生素C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维生素C的作用及功能有许多,它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因此日常生活和饮食中也会有意识地适当补充它。

但是,有一些你认为正确的维生素C的服用方法却有可能是误区,比如以下的三种。

服维生素C警惕3大误区
维生素C预防治疗感冒?
误区:维生素C的营养价值很好,不少人认为其能帮助预防和治疗感冒。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在感冒病人临床治疗中,医生也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维生素C。

因此,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

真相:当人体感染细菌时,会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减轻氧化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但是,维生素C减轻感冒症状的证据仅在于此,摄入只是起辅助性治疗作用,而在维生素C治疗预防感冒的问题上,并没有更充分地科研证据。

维生素C补充越多越好?
误区:维生素C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素之一,能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能增强“保险”。

更何况还有一些营养学家私下承认,他们自己也经常服用维生素C剂。

真相: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2岁以上的人需保证每天摄取100毫克的维生素C,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日常饮食已经能够获得规定的维生素C剂量。

而过量摄入维生素C的话,会导致肠胃紊乱、肾结石和货量铁吸收。

维生素C与虾同食会中毒?。

海鲜 果汁 砷中毒

海鲜 果汁 砷中毒

海鲜、果汁与砷中毒前言:民间流传着许多食物相克的说法,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海鲜不能与果汁一起吃,否则会引起砒霜中毒,事实真是如此吗?本文将从传言内容,反应原理,所需剂量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果汁与海鲜是否真的不能同时进食。

关键词:果汁,海鲜,维生素C,砷中毒一、传言起源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

海鲜河鲜具有丰富的营养,每每夏夜炎炎,或至秋日,总有人们三五成群的去海鲜摊大饱口福,配上清凉的果汁岂不美哉。

然而民间流传诸多食物相克的传言之中,海鲜与果汁的共同服用禁忌是其中流传甚广的一条。

其根据是海鲜中如:虾,扇贝,螃蟹等其壳或肉中均含有5价的砷元素,而果汁中富含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两者被人体在同一时段进食后可在胃中发生反应,5价的砷被还原成对人体毒性较大的3价砷(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食用者便会因此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二、反应原理海产品所含的五氧化二砷其中砷为五价,并非砷元素的最低价态,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维生素C的化学名称为:苏糖型-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

其分子中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去氢抗维生素c,因此维生素C可将食物中的五价砷还原为3价。

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此可见果汁中的维生素C可以还原海产品中的砷确有其事,那么若要达到急性中毒我们最少需要吃多少海鲜喝多少果汁呢?三、反应剂量查找资料后我们可以得到根据毒理学资料显示三氧化二砷口服0.01~0.05g即可发生中毒,致死量为60~200mg(0.76~1.95mg/kg)。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mg/kg鲜重。

假定我们所进食的海鲜中的无机砷含量均已达到国标限值且均为五氧化二砷。

根据反应式可得三氧化二砷与五氧化二砷的质量比近似1:1.16。

因此为获得足够使机体达到产生中毒反应的三氧化二砷我们至少需要连壳一起进食虾或蟹共计:0.01g×1.16÷0.5mg/kg=23.2kg。

别再相信了,那些关乎健康的谣言

别再相信了,那些关乎健康的谣言

别再相信了,那些关乎健康的谣言作者:阿果来源:《分忧》2017年第12期生活中口口相传的“健康俗语”,总是听得久了似乎就慢慢地成了“事实”。

在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普及后,各种看似“有科学道理”的谣言更是在我们的思维之中深深扎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做谣言的终结者,一起分辨这些是真道理,还是伪科学。

谣言1:剩菜剩饭、隔夜菜致癌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硝酸盐便会被分解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真相:不会致癌但少吃为好。

亚硝酸盐不致癌,分解成亚硝胺才致癌,但亚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饭菜致癌说”不成立。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罗荣城教授建议: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青菜,不仅营养价值低,还易变质,最好少吃或别吃,尽量多吃新鲜蔬菜。

谣言2:海鲜和果汁不能一起吃民间流传着许多食物相克的说法,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海鲜不能与果汁一起吃,否则会引起砒霜中毒!事实真是如此吗?真相: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得绝对。

果汁中富含维生素C,它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够把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传说的剧毒砒霜。

而由于现在的海鲜污染严重,它们多含有五价砷元素,因此,海鲜+果汁=砒霜的说法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当砒霜剂量达到60毫克,就属于危险范围内,超过100毫克则有致命的危险。

而按照我国国家标准,虾蟹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5毫克/千克鲜重,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60毫克的危险剂量,至少要吃进120千克的海鲜。

即使海鲜的污染非常严重,达到上限的100倍——50毫克/千克鲜重,其进食量也要达到1.2千克,并且我们也要同时喝下大量的果汁……这个数值已经不属于正常人的胃容量了!所以说,只要不是故意为之,基本是做不到的!建议:平时吃海鲜还是应该适量,并且最好与蔬菜、粗粮搭配进食,因它们可以促进身体排出重金属,减轻污染海鲜对身体的伤害。

谣言3:微波食物可能致癌曾有一篇名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大虾和维生素c一起吃

大虾和维生素c一起吃

大虾和维生素c一起吃
大虾跟维生素c这两者是不能一起食用的,因为大虾会跟维生素C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砒霜,砒霜的含量太高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情况,所以大家应该要引起重视。

对于大虾跟那些食物是不能一起食用的,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而且一般食用大虾跟少量的水果是没事的,但是天天吃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我们都知道,很多食物都是相克的,那么,维c和虾他们可以同时使用吗?有的人认为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的话,会形成,三价无阶砷,这是我们通常说的砒霜,其实这个还是缺乏客观的依据,我们都知道,虾体内的昆是与无价醌的形式存在的,它的毒性比较低,可以借助大量维生素c,将其转化为三建坤的形式才能发生中毒。

那么我们接下来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吧!
步骤/方法:
1、一般来说,是不会会中毒的,因为海鲜加维c产生的化学反应的结果就是砒霜,如果海鲜量小的话,就没有什么大事儿,但是不要晚饭,多吃海鲜大餐,然后再吃维c,这样就会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的。

2、维c和虾一起服用,是需要在非常大的剂量下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我们平时饮食的话,是远远达不到中毒的剂量的。

虽然说虾和维生素就会起反应,那么人体也含维生素c,那么这样我们就不可以吃虾,所以这种说法还是没有依据性的。

3、所谓的虾和维生素,一起吃会中毒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但是在人体中维生素c的作用下,这种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我们不用特别担心,两者一起吃是不会中毒的,但是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虾的新鲜,因为很多人会有海鲜过敏的症状。

注意事项:
我们吃的时候要保证食物的清洁干净,我要吃,大量的海鲜食品,因为有些人会产生海鲜过敏的症状,我们平时饮食习惯上要多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起底10大食品谣言:海鲜+维C=毒药?

起底10大食品谣言:海鲜+维C=毒药?
排 泄 物 等 也 是 禽 流 感 的 主 要 传 播 途
入血液后 , 还能抵达 P M2 。 5的集聚地 。
来清 除 P M2 . 5 。没 法 指 望 食 物 和 雾 曩 短兵相接。
径。据国家卫计委监测信息显示。 目前
尚 无证 据 表 明 H 7 N9病 毒 能 持 续 地 “ 人传人” 。
染 H7 N9病 毒 。
【 鉴定者 】 朱毅 ( 中国农 业大 学食
品 科 学与 营养 工 程 学 院 副 教授 )
【 鉴定者 】 国家卫计委 卫 生应 急办
公 室
【 辟谣 】 别指望食物 和雾霾能 短兵
相 接
【 辟 谣 】吃 煮 熟食 物 不 会 感 染
H 7 I k 1 9病 毒
染H 7 N 9禽 流感 死 亡 ” 、 “ 禽 流 感 会 在 人
害。木耳 、 猪血等食品进入 消化道 , 在
肠 道 中通 过 膳 食 纤 维 吸 附一 些 有 害 物 质 ,但 阻 拦 不 了 雾 霾 颗 粒 物 对 肺 的 损
害。
【 l , q 】 美容 : 吃 猪蹄猪皮 可
以 美 容?
起底 1 0大食 n 口 n
海鲜 + :
“ 粉 丝、紫菜是 塑料做 的” 、 “ 同时吃螃蟹 加柿子会 中
维 C =毒药 毒药O

毒” 、 “ 猪血 、 木耳 可以清肺 防雾霜” … … 这 些 不 断 风 行 朋 友
圈的生活传言 。 有的还说得 有理有据 。

络论坛都推送 - N消息 说 “ 盐城 一对
小 姐 妹 吃 螃蟹 加柿 子 身亡 ” 。不 少 人 认
【 鉴定者 】 范 志红 ( 中 国农业 大 学

十万个为什么之生活知识解答_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

十万个为什么之生活知识解答_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

十万个为什么之生活知识解答_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十万个为什么为我们解答了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问题,是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十万个为什么之生活知识解答_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篇,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维生素C与海鲜不能同食吗吓人的谣言许多人可能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奇闻”:“一名女孩突然七窍流血暴毙,经初步验尸,诊断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

一名医学院的教授应邀赶来协助破案。

他仔细察看了死者胃中提取物后认为,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

因为死者生前每天都服食维生素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两者反应,就产生了砒霜。

”真是这样吗?维生素C与海鲜不能同食吗?这是一条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谣言,因为里面杜撰了一个“研究成果”:所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海鲜类食物中“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

这种物质本身对人体并无毒害作用。

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原来无毒的五价砷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中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

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海鲜。

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还原成三价也是听起来合理的反应。

对于大部分非化学专业的人来说,这样的表述,杀伤力确实很大。

因此自从2001年5月这条谣言的原型第一次出现以后,传播速度很快,至今仍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流传。

2008年,还有电影公司据此传言制作了一部电影《双食记》,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同时吃海鲜和维生素C,导致砒霜中毒。

谣言细解剖其实,海鲜里的砷主要是有机砷,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的形式存在。

它们在摄入后,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所以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无机砷的含量在海鲜里最多不超过总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价砷,少量才是三价砷。

其实海鲜中的无机砷在食物中并不是主要的。

如果要在这个问题上较真,我们反而应该担心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内的谷物产品,它们提供了我们日常饮食中大部分的无机砷。

螃蟹vc中毒案例

螃蟹vc中毒案例

螃蟹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一般是不会引起中毒的。

所谓的螃蟹维生素C 中毒,主要是因为海鲜中含有的毒性较低的高价砷化合物,与维生素C结合会被还原成剧毒的低价砷化合物,比如砒霜(三氧化二砷)等,但这二者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可能发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食用的螃蟹所含的砷化物量以及正常剂量的维生素C,并不能达到人体中毒的程度。

虽然螃蟹和维生素C正常共同食用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是进食不当也会导致食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如食用过量,达到了中毒的程度,便可出现身体无力、厌食、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其中砷中毒还可导致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炎,同时常有皮肤病变,如色素沉着和脱失、掌跖过度角化、湿疹、溃疡、毛发脱落等。

而维生素C过量则可表现为头昏、恶心、腹泻、皮疹,以及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可见泌尿系结石、深静脉血栓等。

另外,食用不洁或半生的螃蟹,也可能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传染。

因此,吃螃蟹时要确保充分煮熟,并避免与维生素C一同大量食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任何食物中毒的疑虑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海鲜可与维C同食 吃海鲜的真正禁忌有哪些

海鲜可与维C同食 吃海鲜的真正禁忌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海鲜可与维C同食吃海鲜的真正禁忌有哪些
导语:很多食物相克论里海鲜和维生素C不宜同食,其实这是错的,相反,海鲜和柠檬这个组合是“绝配”。

吃海鲜真正的禁忌有哪些?
海鲜和维生素C同食等同于吃砒霜?在很多所谓的“食物相克论”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调,其实食物相克本不存在,相反,海鲜和柠檬这个组合是“绝配”。

海鲜可与维C同食吃海鲜的真正禁忌有哪些
之所以说“海鲜遇柠檬或其它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同于砒霜”,理由是“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与还原剂维生素C 反应,转变为有毒的三钾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


而事实上,海产品砷含量很低,每一公斤海产品含砷量不到0.1毫克,而砒霜摄入达几十毫克才能中毒,这样计算起来每次摄入海产品的量必须达到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而且要吃够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并且在人体内得发生百分之百的反应,才能产生砒霜。

由于人体胃部温度其实很低,吃到胃里的所有东西并不会百分之百快速的发生反应,导致人体出现中毒症状。

海鲜加维生素C不仅不会中毒,反而是绝配。

在烹饪鱼虾蟹等海鲜类食物时,若杀菌不彻底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柠檬中含有柠檬酸等有机酸,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同时,其酸味和水果香味可以消除一部分海鲜中的腥味,这也是做西餐经常用的烹调方法,在烹饪海鲜时,挤点柠檬汁。

另外,平时我们在吃烤鱼的时候,盘子边上也会放一小块柠檬,挤点柠檬汁到鱼上,不仅可以补充身体中的维生素C,还可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

因此,以后不要说海鲜和柠檬相克了,其实它们不是“冤家”而是“绝配”。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十大最流行的生活谣言

十大最流行的生活谣言

十大最流行的生活谣言1、宿便是健康杀手,排宿便保健康谣言:宿便有多种危害,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还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让身材变形。

真相:“宿便”并非一个医学概念,它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概念,各种宣传中“宿便”的危害皆为夸大其辞的商业宣传。

简述:任何一本医学教科书中都没有“宿便”这个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

错误一: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

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而不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二: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

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

错误三: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粪便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挤压变形。

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相信此说,而采用泻药来“排宿便”,会对肠道的功能造成影响,严重者可能造成水电酸碱紊乱、昏迷甚至死亡。

流言百科条目:宿便会阻碍营养吸收、胀气发酵后会经由血液致病、会让身材变形2、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谣言: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真相:“酸性体质”只是一个“伪概念”。

人体的不同体液pH值也有所不同,比如胃液就是强酸性的。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

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

短期内的特定食物不可能改变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

简述:人体是个复杂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

以血液为例,其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化合物保证了在不停有物质释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的动态平衡中,只要不超过这些化合物的缓冲能力,血液的pH值会始终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维生素C+虾≠砒霜

维生素C+虾≠砒霜

2019年第7期虽然我们处在科学发展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科普信息都是科学的。

前不久,有一篇报道说,在台湾,有一名女孩在一天晚上突然七窍流血暴毙,经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

进一步调查发现,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生素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

文章煞有介事地举证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这种物质本身对人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所以,文章“谆谆告诫”说:“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虾类。

”话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但我要告诉您,这纯属谣言,该说法并不靠谱。

我们从两个方面说。

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大家普遍存在虾、果同吃的现象,例如我们去吃自助餐,既吃虾也吃蔬菜水果,这里既有五价砷也有维生素C,从未见谁有这方面中毒的报道。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中毒所需的条件。

有研究结果显示,虾的确含砷元素,但是要想虾跟维生素C同吃引起中毒,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吃海鲜的量要很大,须达到50千克以上;②要大剂量地服用维C,达到10千克以上。

要达到这两个条件,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无怪乎有网友调侃说,吃这么多的虾跟这么多的维生素C,还没产生中毒反应,就撑死了。

所以,维生素C与虾同食,是不会中毒的。

除了维生素C+虾“引起中毒”的传言,我们还听到过另外两种“中毒”的传言,在此一并予以澄清。

一种是“感冒药+可乐=中毒”,这说法也不靠谱。

大多数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咖啡因等碱性物质,与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酸性物质混合,起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药力没有了,而不是传说中的会中毒。

另一种是“榴梿+可乐=中毒”的说法,也属谣言。

榴梿和可乐合在一起吃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及腹胀,顶多是这个负面作用,而不会中毒。

当然,如果为了保证药效或为了避免不舒服情况,我们在服感冒药的时候,尽量不喝可乐;在吃榴梿的时候不喝可乐或喝可乐时不吃榴梿,也有必要,但那与传言的会造成“中毒”,根本不是一回事。

海鲜加维生素C等于砒霜

海鲜加维生素C等于砒霜

海鲜加维生素C等于砒霜作者:于康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02期2003年,有媒体报道,台湾有一位女士突然无缘无故暴毙,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砒霜中毒而亡。

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

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提取物,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他杀”——砒霜!人们疑问,砒霜从何而来呢?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

死者生前每天服食维生素C,这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在晚餐时吃了大量的虾。

吃虾本身也没问题,她的家人吃了都没事,但死者吃大量虾的同时服用了大量维生素C,也就是说,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事实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益健康,经常吃绿叶蔬菜和水果可摄入大量维生素C。

夏季来临,人们充分享受到各种美味的新鲜水果,同时维生素C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

那么,在丰盛的餐桌上,面对让人垂涎的龙虾等海产品和清淡可口的蔬菜及水果,二者难道真的不能同食吗?是否有量的限制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海产品中的成分。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化学价是一种化学结构的表示方法)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

从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相当于50个中等大小苹果所含维生素C的总和)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对于前面提到的台湾女士“中毒”过程,恐怕只是一个极具偶然性的个例。

因为虾体内的砷含量通常很少,一次吃虾的量如果不超过1大盘,是不会有“中毒”危险的;另外,虾体内的砷由无害向有害“转化”的过程需要大剂量维生素C的参与。

如前所述,这种“大剂量”的含义是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4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1 500克以上的绿叶蔬菜。

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

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

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在图书市场上,各类保健书籍一直是畅销品,其中有不少是介绍关于“食物相克、饮食忌讳”内容的书籍,已经让一些片面的营养保健知识深入人心,加上我国的养生学说也讲究食物相生相克的理论,其中海鲜虾与水果相克不能同吃传播由来已久,但从未提出过相关的科学依据。

如今却有媒体传闻说,海鲜中五价砷在胃肠里被水果、青菜以及维生素C等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三价砷,而且说这三价砷就是砒霜,“虾与水果相克”的根源就是砒霜中毒,最严重的结果会暴毙。

砒霜化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当前急性中毒极为少见。

砒霜最低口服中毒剂量大约为70-180毫克,个别敏感体质20mg即可致死。

经口中毒所致的急性砒霜中毒最初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同时有咽喉及食管烧灼感,并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汤样或血样。

这些都是典型地急性砷中毒的胃肠疾病症状。

严重者还可招致脱水、电解质混乱。

重度中毒者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兴奋、躁动、谵妄、抽搐、认识模糊、昏迷、体温升高。

急性中毒一个星期后,皮肤可出现糠秕样脱屑、色素沉着,将以上急性砷中毒的表现与媒体传闻中的暴毙病例相比,显然是对不上号的。

并且“维生素C+海鲜=砒霜”,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科学实验所证实。

2007年8月10日在“家周刊-健康”版刊登“常用药忌口备忘录”,其中有: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或其他海鲜。

因为虾等海鲜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当中的五价砷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在虚假新闻中还有,每日服用维生素C总量超过600毫克,不会增加其药效,同时还会导致结石,使一些疾病的症状加重,如痛风等。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结石,服用维生素C不会引起肾结石,请参阅《现代营养学》第八版。

关于痛风,维生素C可将叶酸转化成亚叶酸(folinic acid),以便储存叶酸。

叶酸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又是核甘酸形成嘌呤(purines)所必需,若缺乏维生素C,则嘌呤代谢会失常,使痛风的机会增加。

小心: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会中毒

小心: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会中毒

小心: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会中毒小心: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会中毒海鲜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吃,否则就会产生砒霜,导致中毒!这是真的吗?那么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是不是也不能和海鲜一起吃了?海鲜,尤其是虾,砷的含量比较高。

特别是当今海水和海鲜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海水里和海鲜里砷的含量也相对比以前高。

因为海鲜里含有的砷为五价砷,人食用后是无毒的。

但是,如果将海鲜与维生素C一起食用,因为后者具有还原作用,会将五价砷转变成三价砷,而三价砷就是砒霜,是有毒的。

为安全起见,在吃海鲜的同时,最好不要服维生素C。

海鲜和维生素C同吃中毒的一般症状是,肢体麻木、贫血、肾功能不好、皮炎、乏力、皮肤红肿等。

如果严重的话,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那么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或水果可以和海鲜一起食用吗?虽然当大量维生素C 和虾同时食用,可能导致“砒霜”中毒,不过,专家也特别提醒说,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算是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

另外,如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会大打折扣(所以,吃海鲜时最好吃炒熟的蔬菜,少吃凉拌菜)。

因此,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一般是没有危险的。

另外,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

我的相关日志:2008-08-03 | 警惕五类易中毒的蔬菜2008-07-13 | 四种果蔬皮千万不能吃2008-07-28 | 【小心】吃了这些菜不要晒太阳2008-07-22 | 全球公认的最佳健康食品榜2008-07-15 | 关于水果的六个错误观念2008-07-10 | 红薯—世卫组织评选的“冠军”蔬菜2008-08-22 | 饭后吃水果易便秘2008-08-18 | 5种常见水果皮的妙用2008-07-30 | 刘翔最适合吃什么水果?2008-07-25 | 【小心】这些果蔬含天然毒素2008-07-23 | 吃水果要讲究“三看五不可”2008-07-19 | 不同职业选不同水果2008-07-09 | 吃水果,小心水果保鲜剂。

8月科学流言榜

8月科学流言榜

谣言:杨梅不能和海鲜一起吃,因为杨梅中的维生素C会和海鲜中的砷类物质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砒霜”。

真相:通过动物食品进入人类体内的砷主要为有机砷化合物,毒性比较小。

而要想生成砒霜,并不是只加点维生素C这么简单的事情。

人们日常饮食中,海鲜和新鲜蔬菜、水果都是可以放心同食的。

在人体的胃液环境中,维生素C并不能独自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

目前还未发生过吃海鲜导致砷中毒身亡的事件,也没有发生过海鲜和新鲜水果同食导致砷中毒的临床案例。

谣言:近日,一段号称是“血管消融术”的手术动画视频在网络流传。

视频中称:这是国外对于血管内堵塞物的综合消融术,其中包含药物消融、热消融等诸多技术。

真相:传言中提到的“消融术”并不是什么国外的新型科技,而是心脏科治疗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的方法,目前不用于治疗心脏血管堵塞。

心脏血管狭窄堵塞不同于输尿管里面的结石,不可能像视频里演示的那样单靠打碎堵塞物来处理。

对于心脏血管狭窄以及堵塞,目前世界公认的治疗办法还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并没有什么巧办法。

而在进行支架手术时,医生可能会采用旋磨或者旋切等一些特殊手段,来疏通血管狭窄阻塞的部分,但均不能代替支架置入本身。

谣言:日前,一篇题为《中科院: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的文章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抗生素污染”的研究,发现“吃一次肉相当于5粒避孕药,饭桌上的鸡鸭猪牛鱼全都沦陷”。

真相: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文章是分析畜禽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并没有涉及避孕药。

况且,抗生素和避孕药是机理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

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保护措施。

只要养殖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要求使用抗生素,并且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抗生素残留”符合国标要求,对人体来说就没有伤害。

吃一次肉相当于服用5粒避孕药支架搭桥俱往矣,治疗血管堵塞还看消融术杨梅和海鲜一起食用如同吃砒霜谣言:有消息称,老年痴呆症疫苗研制成功,5000万家庭有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
摘要:近年来报端常有“维生素C+海鲜=砒霜”的报道。

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已经把它传遍了几乎每一个角落,且言之确凿,似乎真有其事。

一些新闻媒体也介绍了虾和维生素C不能一起吃的相关内容,并给出了看似科学的解释,谁是谁非,实在令人难以判断。

现在的虚假科普虚假新闻太多,有的不是很假但确实有些故意夸大,而有的纯属是科学知识的匮乏而闹出的笑话。

下面笔者用科学解释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俗称砒霜,以及其它主要砷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用科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

关键词:维生素C 虚假科普三氧化二砷砒霜
在图书市场上,各类保健书籍一直是畅销品,其中有不少是介绍关于“食物相克、饮食忌讳”内容的书籍,已经让一些片面的营养保健知识深入人心,加上我国的养生学说也讲究食物相生相克的理论,其中海鲜虾与水果相克不能同吃传播由来已久,但从未提出过相关的科学依据。

如今却有媒体传闻说,海鲜中五价砷在胃肠里被水果、青菜以及维生素C等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三价砷,而且说这三价砷就是砒霜,“虾与水果相克”的根源就是砒霜中毒,最严重的结果会暴毙。

砒霜化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当前急性中毒极为少见。

砒霜最低口服中毒剂量大约为70-180毫克,个别敏感体质20mg即可致死。

经口中毒所致的急性砒霜中毒最初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同时有咽喉及食管烧灼感,并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汤样或血样。

这些都是典型地急性砷中毒的胃肠疾病症状。

严重者还可招致脱水、电解质混乱。

重度中毒者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兴奋、躁动、谵妄、抽搐、认识模糊、昏迷、体温升高。

急性中毒一个星期后,皮肤可出现糠秕样脱屑、色素沉着,将以上急性砷中毒的表现与媒体传闻中的暴毙病例相比,显然是对不上号的。

并且“维生素C+海鲜=砒霜”,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科学实验所证实。

2007年8月10日在“家周刊-健康”版刊登“常用药忌口备忘录”,其中有: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或其他海鲜。

因为虾等海鲜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当中的五价砷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在虚假新闻中还有,每日服用维生素C总量超过600毫克,不会增加其药效,同时还会导致结石,使一些疾病的症状加重,如痛风等。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结石,服用维生素C不会引起肾结石,请参阅《现代营养学》第八版。

关于痛风,维生素C可将叶酸转化成亚叶酸(folinic acid),以便储存叶酸。

叶酸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又是核甘酸形成嘌呤(purines)所必需,若缺乏维生素C,则嘌呤代谢会失常,使痛风的机会增加。

类似的错误报道、荒谬报道在媒体在网上几乎随处可见,真所谓谬种流传,贻害无穷。

维生素C本来被用于砒霜的解毒,现在竟然成了制造砒霜的“原材料”。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违背科学的报道,怎么会越传越神呢?笔者以为,推波助浪的跟一些所谓“营养学家、医院的专家”难辞其咎。

从化学理论上讲,如果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加以化学催化剂的催化,维生素C与纯化的五价砷化物,或许能够使原来毒性较低的有机五价砷化合物还原成三价砷,即俗称砒霜。

然而鱼虾贝类海鲜原来生活在海洋中,因海底地矿物质溶解及海水被污染等缘由,经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富集大量的砷元素,但这种砷几乎都
是五价有机砷,本身毒性很小。

在海鲜中五价砷化合物有两个特点:(1)是含量很低,每克干重软体及甲壳类动物中的含量仅为0.09-7.54微克,海藻中的含量较高,为每克干重1.7-38.7微克。

(2)几乎全为有机砷,如砷甜菜碱和砷糖等,这几种五价砷有机化合物毒性均很低,大鼠的LD50都在2000mg/kg以上。

此外,五价砷毒性低,三价砷毒性高这确是事实,但五价有机砷不能在胃肠中完成转化成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

五价有机砷不会一碰到还原剂维生素C就能够神奇般地转变为三价砷,那最少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要有相当高五价有机砷的浓度,甚至需要催化剂。

其次,需首先从五价有机砷转变为五价的无机砷。

最后,需要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饭后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有机砷不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被消化释放并还原出三氧化二砷,因此不可能马上中毒。

所谓吃了大量的虾,其中所含的砷不过几十微克,远远没有达到中毒的剂量,再说几十个微克有机砷混合在一餐食物当中,所形成的浓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几。

有机物的反应速度与酸碱度、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有关,相对无机物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因此低浓度有机砷转变为无机砷不是想象中“食物穿肠过”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另外,有化学基础知识的人都明白,三价砷并不等于砒霜,不同的三价砷化合物毒性也是相差很大的。

五价有机砷化物水溶性差还原过程需要在溶液中完成,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虾壳里的五价砷在胃肠中是来不及转变成三价砷。

三氧化二砷的致死量,一般是在100mg以上,个别体质敏感的20mg即可致死。

我们就按这个最敏感的20mg计算,假设这个人吃了足够多VC。

根据GB4810中,我国标准甲壳纲海鲜类砷含量不得高于1mg/kg,假设这个人吃的是砷含量超标100倍的虾,那就是100mg/kg,很保守估算至少有90%的砷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的,有机砷毒性较低。

那实际上五价的无机砷含量也就是10mg/kg,在没有实验室的催化剂环境里,这些五价砷有多少能转化为剧毒的三价砷还是个疑问,就算1/10的话,就是1mg/kg,折算成三氧化二砷,大约是1.32mg/kg。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属于身体特别敏感,20mg砒霜就能要了命的那一类,又刚好吃上了砷含量超标100倍的虾,这个人被毒死一餐需要吃掉20/1.32=15.2kg虾,一个人一次能够吃下30多斤的虾吗?
维生素C是解毒功臣。

维生素C可以解砷毒,解砒霜的中毒。

196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医生手册》是当年非常畅销、非常普及、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该书第三章第十一节为“常见职业病和职业性毒害”在治疗急性型砷中毒的项下有6项措施,其中第4项为:静脉注射加500毫克维生素C的葡萄糖溶液,必要时可隔4小时再重复注射。

由此可见,在1969年之前,维生素C已是排解砷中毒的有效措施。

2004年出版的《实用农药中毒急救》在论述各种农药的解毒原则时,除呕吐、洗胃外,作为解毒包括砷毒药物,首选就是维生素C,尽管用量只有500毫克。

在有关解毒原理方面,维生素C可以解许多化学物质的毒。

我们的肝脏是负责解毒的最大器官,其次为肠和肾。

肝脏通过过滤血液、合成及分泌胆汁、中和有毒物质这三个途径排毒解毒。

在中和有毒物质方面,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

据研究解毒酶足够的活性,需要大量维生素C参与。

肝脏还生产一种叫谷胱甘肽的解毒物质,许多金属毒物和非金属毒物都是脂溶性的,要排解必需将其转化为水溶性形态。

而谷胱甘肽即担负这一使命。

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制造谷胱甘肽的数量,从而有效参与解毒。

在解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肝脏有伤害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恰恰是很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有关专业书籍均提到,维生素C可以解多种金属毒和非金属毒,比如汞、砷、铅、镉、铬、苯、酒精、亚硝酸等。

综上所述,维生素C可以解砷毒即解砒霜的毒。

“维生素C+海鲜=砒霜”在虚假新闻的渲染和所谓的“专家”的推波助浪下,相当于把功臣打成了罪犯,解毒明星维生素C竟然成了制造砒霜的“罪魁祸首”。

笔者通过科学的角度揭开“维生素C+海鲜=砒霜”真相,其实吃了海鲜后要适量补充维生素C,因为海鲜往往有毒,而维生素C可以解毒。

参考文献
[1]《现代营养学》第八版.
[2]《农村医生手册》196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