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

合集下载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文学常识。

2、把握罗敷形象,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夸张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体会罗敷的人格美。

3、背诵默写。

一、文学常识:
《陌上桑》选自《》。

乐府,原是。

二、给下列生字注音:
隅倭堕襦捋髭
帩踟蹰姝骊驹鬑
三、默写填空:
1、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
2、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
3、从众人反应侧面烘托罗敷美丽的句子:。

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

四、辨析古今异义:
但坐观罗敷罗敷年几何
五、回答问题
1、诗的前半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的手法,目的是。

2、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课文的语言。

六、中考连接: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月: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我的收获。

【初中记叙文阅读】《陌上桑》学案设计

【初中记叙文阅读】《陌上桑》学案设计

【初中记叙文阅读】《陌上桑》学案设计陌上桑【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介绍汉乐府诗的特点;重新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自学本文负面、侧面衬托结合的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生硬、对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坚强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介绍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

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今天,老师也必须向同学们了解一位古代美女,她有著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孟,她的名字叫做――罗敷。

(师课件展现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

”我们一起自学课文――《陌上桑》。

(师板书:陌上桑)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本文就是一首乐府诗。

这就是汉乐府中的知名诗篇。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乐府,原就是国家成立的音乐机关,职责就是收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表示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

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

叙事性强。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陌上桑》学案设计三、诗歌诵读1、教导师范念全诗,并明确提出建议:(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初中语文教案)陌上桑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陌上桑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陌上桑教学设计学校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设计例如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学问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把握“汉乐府〞常识。

〔二〕力量目标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尝,培育同学观赏诗歌的力量。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育同学肯定的想象力量。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育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力量。

〔三〕情感目标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育同学宠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悟诗歌的语言,培育同学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诵读品尝、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通过反复吟咏,领悟我国古代诗歌的美丽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供应牢靠的根底。

四、课时支配l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观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同学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同学把握肯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秀丽、擅长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擅长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浩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东南隅yú倭堕髻wō 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 zi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踟蹰chí chú谁家姝shū骊驹lí缃绮qǐ鬑lián3.同学对比解释,弄懂课文意思。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学案班级和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1 .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 .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 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4. 学习本文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5 学习本文夸张、衬托的手法,感受文章的戏剧色彩。

一、资料链接1.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最著名的两篇之一。

2.《陌上桑》名称的由来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

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本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本诗收入《相和歌辞》,又题为《陌上桑》。

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

3、《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

诗歌揭露了上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丑恶面目,同时刻画了一个不仅外表美丽,而且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秦罗敷形象。

诗的第一段描述了罗敷的居住环境、勤劳、服饰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倾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诗的第二段写使君垂涎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了“宁可共载不”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使君的无耻;诗的第三段写罗敷夸夫以压倒对方,巧妙拒绝使君,突出了女主人公机智幽默、不畏强暴的性格。

全诗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整体感知1.【给下列字正音】隅.()敷.()倭.()堕.()髻.()缃.()绮.()襦.()捋.()髭.()著.()帩头踟.()蹰(..)姝.()载.()婿.()骊.()驹.皙.()鬑.()2、【翻译词语】日出东南隅(隅:)罗敷善蚕桑(蚕桑:)青丝为笼系(笼:)(系:)桂枝为笼钩(钩:)紫绮为上襦(襦:)下担捋髭须(捋:)(髭:)脱帽著帩头(帩头:)但坐观罗敷(但:)(观:)五马立踟蹰(踟蹰:)问是谁家姝(姝:)十五颇有余(颇:)使君谢罗敷(谢:)宁可共载不(宁可:)使君一何愚(一何:)东方千余骑(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用:)二十朝大夫(大夫:)为人洁白皙(为人:)鬑鬑颇有须(鬑鬑:)盈盈公府步(盈盈:)冉冉府中趋(冉冉:)皆言夫婿殊(殊:)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陌上桑学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陌上桑学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陌上桑学案冀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理解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地作用。

4、理解罗敷的智慧和品德。

5、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理解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一、自主学习【走近作品】《陌上桑》又叫《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上乐曲,由歌妓演唱,供统治阶级娱乐。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

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东南隅()倭堕髻()紫绮 ( )捋髭须( )谁家姝()立踟蹰()()脱帽著帩头()()2、解释加点词语。

但坐观罗敷:使君谢罗敷:五马立踟蹰:皆言夫婿殊:【文学常识】3、《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是指。

乐府原是设的机关,职责是,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整体感知】4、本诗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5、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二、合作探究【脉络梳理】(2)字表明了农家女子罗敷最本质的特点。

3、(1)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2)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3)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4、(1)众路人看到罗敷后都有怎样的表现?(2)写众人的表现有何作用?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又使用了怎样修辞手法?5、诗歌第1自然段着重表现罗敷容貌的美丽,在文中有何作用?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6、(1)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2)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了罗敷什么样的性格?(3)罗敷从哪几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7、通读课文,罗敷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8、文中刻画人物主要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9、诗中所反映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10、从全文看,罗敷是个怎样的女子?11、这首诗阐发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课堂总结】12、《陌上桑》是一首诗,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遭到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答案及教案【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

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2、《陌上桑》是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

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D、坐此解职5、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为学习此文作思想准备。

以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

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陌上桑》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陌上桑》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

陌上桑课题课时2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其效果。

2.体会罗敷的智慧和其内在美和外在美。

3.感受罗敷的淳朴和机智。

重点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感受主人公的淳朴机智、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精神。

2.感受罗敷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第二课时一、感悟新知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例如:(1)找同学正面写冷的词。

正面写冷的词:“很冷!”“冷得要命!”“真是太冷了!”……(2)当冷空气来临时,我们可以从极冷情况下:“人”和“物”的具体表现来写,让“冷”无处藏身。

比如说,人的穿戴、人的外貌、人的动作、人的语言、雾、冰、霜、北风、各种动物……这下“冷”就活画了出来了。

二、探究新知朗读第一段,完成下题。

1.思考:这一段突出表现了什么?2.试说说作者都从哪些方面写罗敷的?有何作用?环境:器物:服饰:众人反应作用:3.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4.为何要极力写众人被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

1.本段主要写什么?对表现罗敷有何作用?2.罗敷是从哪些方面盛夸自己丈夫的?为什么那么夸张地夸她的丈夫?四、归纳整理罗敷形象的刻画方法。

五、达标测评1.本文选自。

2.默写表现罗敷采桑工具美的诗句。

3.默写罗敷服饰美的句子。

4.默写看到罗敷美貌的子。

反思:。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这首古文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和理解《陌上桑》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掌握《陌上桑》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陌上桑》的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课文原文和相关图片。

3. 打印或复印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通过课前导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

2. 谈论一下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以及他们最喜欢的诗歌。

Step 2:介绍诗歌《陌上桑》1. 介绍诗歌的作者:王之涣。

2. 简要介绍《陌上桑》的写作背景:这是唐代初期一首流传甚广的民间民歌。

Step 3:分析诗歌内容1. 分段诵读诗歌原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忧虑,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Step 4:分析诗歌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1. 解读诗歌中的比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

2.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

3. 分析诗歌的意境、节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Step 5:理解诗歌语言和表达1. 分析诗中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2. 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

3.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

Step 6:阅读理解与讨论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7:写作活动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陌上桑》的主题和意境。

2. 鼓励学生扩展写作,以《陌上桑》为题目,写一篇自由写作作文。

Step 8:课堂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陌上桑》的理解和欣赏。

2.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

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

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学案博苑11-19 0615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翻译词语】日出东南隅(隅:)罗敷善蚕桑(蚕桑:)青丝为笼系(笼:)(系:)桂枝为笼钩(钩:)紫绮为上襦(襦:)下担捋髭须(捋:)(髭:)脱帽著帩头(帩头:)但坐观罗敷(但:)(观:)五马立踟蹰(踟蹰:)问是谁家姝(姝:)十五颇有余(颇:)使君谢罗敷(谢:)宁可共载不(宁可:)使君一何愚(一何:)东方千余骑(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用:)二十朝大夫(大夫:)为人洁白皙(为人:)鬑鬑颇有须(鬑鬑:)盈盈公府步(盈盈:)冉冉府中趋(冉冉:)皆言夫婿殊(殊:)一、积累整合。

1、<<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

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3、按要求填上原句。

1) 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2) 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3) 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是:二、思考与探究。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陌上桑》的形式和内容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陌上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 写一篇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 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意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4.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陌上桑》的作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陌上桑》教学设计5

《陌上桑》教学设计5

陌上桑教学设计5学科:语文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陌上桑》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复印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用朗朗上口的语调朗读《陌上桑》,并引导学生一起读。

导入(5分钟)1.导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你了解过唐代的诗歌吗?你知道《陌上桑》是唐代的哪位诗人的作品吗?感悟诗词(10分钟)1.让学生阅读《陌上桑》,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鉴赏诗词(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陌上桑》的意境和意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2.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给你什么启示?感知意境(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感触深厚的诗句,并描述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作文训练(20分钟)1.让学生根据《陌上桑》的意境和主题,以题目为《陌上桑》写一篇作文。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范文。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进行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文。

2.教师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评阅作文,并做必要的修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陌上桑》这首古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作文训练,学生的意象感知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对教学内容和要求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导学案

主备人备课组审审核人班小组姓名: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课题:《陌上桑》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翻译课文。

简介作品《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戏剧性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间诗歌乐曲。

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1)隅()敷()倭()(2)堕()髻()缃()(3)绮( )襦()捋()(4)髭()帩()冉()(5)踟()蹰()姝()(6)骊()驹()鬑()2、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罗敷善蚕桑..相怨怒()..()(2)耕者忘其犁.()(3)来归(4)宁可..愚()(6)东方千余骑.()..共载不()(5)使君一何(7)白马从.骊驹()(8)四十专.城居()(9)十五府.小吏()(10)皆言夫婿殊.()(11)冉冉..识夫婿()..府中趋()(12)何用(13)但坐.观罗敷古(14)使君谢.罗敷古今今(15)但坐.观罗敷(16)青丝为笼系.坐.中数千人青丝系.马尾(17)缃绮为下.裙(18)夫婿居.上头下.担捋髭须四十专城居.2、翻译课文。

当堂检测1、解释词语(1)隅:(2)姝:(3)颇:(4)何用.:1、翻译句子(1)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评价诗中两个主要人物:罗敷、使君。

复习检测1、抽查课文翻译。

2、抽查第一课时学习的词语。

合作探究1、你觉得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2、作者是如何展现罗敷非同寻常的美丽的?3、你对使君这个人物的看法如何?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小结提升学习本文,你在写法上有哪些收获?当堂测评用课文原句填空。

1、第一段中侧面描写罗敷的美丽的句子是:2、作者正面描写罗敷的服饰之美的句子是:3、写罗敷所用的用具美的句子是:4、夸耀夫婿官高位显的句子是:。

《陌上桑》学案及译文

《陌上桑》学案及译文

《陌上桑》学案及译文字词音义【难读字音】隅(yú)敷(fū)笼系(jì)倭(wō)堕(duî)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须著帩头(zhùqiào)踟蹰(ch íchú)姝(shū)宁可(nìng)千余骑(jì)骊(lí)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

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明月,宝珠名。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

捋,抚摸。

髭,嘴唇上方的胡须。

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

著,戴。

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

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又作“踟躇”。

〔姝〕:美女。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前列。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黑色的小马。

这里指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

陌上桑学案第二课时

陌上桑学案第二课时

《陌上桑》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罗敷形象及性格特点。

2. 学习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人物是,突出了她的。

2、根据理解填空:⑴描写罗敷服饰美的句子是:。

⑵描写罗敷居住环境美的句子是:。

⑶描写罗敷采桑器物美的句子是:。

⑷描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表现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1、诗中直接描写了罗敷的美,还侧面描写了罗敷采桑的器物,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反应,有什么作用?2、使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3、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4、从全诗来看,罗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请分别概括诗歌的三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6、主旨探究:《陌上桑》叙述了一个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赞美了女主人公的。

【我的收获】【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A 、东南隅( yú)倭堕( wěi )紫绮( qǐ)B 、白皙( xī)笼系( jì)帩头( shāo )C 、踟蹰( chí)上襦(rú)髭须( zī)D 、鬑鬑(lián )骊驹( lì)夫婿( xù)2、按要求写出课文中的原句(1)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2)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3)从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罗敷美丽的句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它选自《乐府诗集》。

B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诗歌而成的。

C “乐府”本是音乐机关,负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成为这一类诗词的代称。

D 《陌上桑》采用了喜剧与悲剧相结合的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学案

桑》学案
桑》学案
2 . 写作:学习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3 . 听说:进行诵读训练。

【动脑动手】
( 一 ) 解释加点的字
1 . 组坐观罗敷: ( )
A . 座位
B . 因为,由于
C . 蹲下
D . 等待
2 . 五马立踟蹰: ( )
A . 象蜘蛛一样
B . 如立柜形状
C . 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D . 一只足
3 . 使君谢罗敷: ( )
A . 感谢
B . 辞别
C . 致谢
D . 请问
4 . 皆言夫婿殊: ( )
A . 出色,与众不同
B . 矮小
C . 除外
D . 小妹
( 二 ) 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
A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D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三 ) 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 四 ) 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 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
2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 )。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导学案

陌上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诗歌中塑造的采桑女子形象,体会其美丽坚贞与聪明的品质;同时,要领悟诗中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感受其对汉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如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形式多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陌上桑》是______时期的一首乐府诗,它通过描述采桑女子罗敷与使君之间的故事,展现了罗敷的______和______。

2.诗中“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一句,通过对罗敷采桑工具的细致描绘,间接展示了她的______之美。

3.诗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等句子,通过旁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罗敷的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对《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丽动人B.坚贞不屈C.愚蠢无知D.聪明机智2.下列对《陌上桑》艺术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增强了表达效果。

B.诗歌语言华丽,体现了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C.诗歌在情节上较为简单,缺乏波澜起伏。

D.诗歌通过幽默诙谐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三、简答题1.《陌上桑》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罗敷的美貌的?请举例说明。

2.《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的情节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全文翻译《陌上桑》译文如下: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采桑养蚕,经常在南边的桑林里采桑。

她采桑的工具便是那篮子上的丝带和桂枝做的钩。

头上梳着堕马的髻,耳朵上戴着宝贵的明月珠;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衣,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初一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解析及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解析及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陌上桑》导学案解析及教案【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

在明白得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存,加强感悟和体会。

利用工具书,能读明白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积存把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明白课文。

明白得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2、《陌上桑》是_____ _____________中的一首闻名叙事诗,它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明白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

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说明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D、坐此解职5、作品是如何样表现罗敷的美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为学习此文作思想预备。

以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明白得和把握。

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明白得,在翻译中强化。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陌上桑》导学案2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五四制《陌上桑》导学案2

《陌上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主人公的淳朴机智、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精神。

学习重点:1、罗敷美丽动人的形象、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坚贞不屈的的品德。

封建官吏诱骗妇女的可耻的行为,侧面描写与夸张描写的使用。

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简介“乐府”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汉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

2、作品与背景:《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是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诗里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奇性。

“陌上桑”,意为大路边的桑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

3、读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懂,以下内容你注意了吗?(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好女()笼系()窝堕髻()东南隅()千余骑() 骊驹()冉冉()(2)指出下列词句的意思:自名:为:蚕桑:行者:但:坐:观:谢:宁可:共载:不:前:颇:致辞:趋:冉冉:坐:为人:殊:盈盈:(3 )这是一首民间诗,叙述了一个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歌颂了劳动妇女的斗争精神。

全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表现,第二部分通过人物对话,表现罗敷。

(4)关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种: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

通过对环境的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这是对于主要任务有联系的其他任务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通过别人的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

二、重点研讨1、第一部分文字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结合诗中语句谈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学案博苑2011-11-19 0615初中语文教材《陌上桑》训练学案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翻译词语】日出东南隅(隅:)罗敷善蚕桑(蚕桑:)青丝为笼系(笼:)(系:)桂枝为笼钩(钩:)紫绮为上襦(襦:)下担捋髭须(捋:)(髭:)脱帽著帩头(帩头:)但坐观罗敷(但:)(观:)五马立踟蹰(踟蹰:)问是谁家姝(姝:)十五颇有余(颇:)使君谢罗敷(谢:)宁可共载不(宁可:)使君一何愚(一何:)东方千余骑(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用:)二十朝大夫(大夫:)为人洁白皙(为人:)鬑鬑颇有须(鬑鬑:)盈盈公府步(盈盈:)冉冉府中趋(冉冉:)皆言夫婿殊(殊:)一、积累整合。

1、<<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

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3、按要求填上原句。

1) 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2) 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3) 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是:二、思考与探究。

1、在叙述罗敷穿着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2、第三段中罗敷从哪四个方面夸夫?为什么夸夫3、你认为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4、请你利用本文中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人。

(要运用两种以上,不少于100字)。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空缺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3、说说罗敷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诵读画“_________”的诗句,试分析是如何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5、诗中罗敷夸丈夫官位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诗的夸张与细节相结合,使人感到夸张得真实可信。

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四、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D.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五、以课文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六、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七、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3.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八、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A.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B.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C.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D.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九、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十、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⑴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⑵下: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⑶居: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十一、译句:⑴青线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⑷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⑸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整体感悟】十二、【谋篇立意】这首汉乐府民歌,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十、【文章脉络】罗敷美貌,众人倾慕(侧面)………………美丽勤劳使君觊觎,无耻要挟(正面)………………机智勇敢拒绝使君,盛夸丈夫(正面)………………爱憎分明十三、【重难点导析】⑴《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

诗歌揭露了上层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丑恶面目,同时刻画了一个不仅外表美丽,而且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秦罗敷形象。

诗的第一段描述了罗敷的居住环境、勤劳、服饰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倾慕,突出罗敷的容貌之美;诗的第二段写使君垂涎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了“宁可共载不”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使君的无耻;诗的第三段写罗敷夸夫以压倒对方,巧妙拒绝使君,突出了女主人公机智幽默、不畏强暴的性格。

全诗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⑵本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因为运用了合理的表现方法。

塑造人物时,可以正面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烘托,或借助他人的反应、与他人的对比等,来衬托、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侧面描写。

诗歌为了表现罗敷的美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诗歌第一段中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忘形失态,近乎傻、痴的种种滑稽可笑的举动的描写,更突出了罗敷的容貌之美;第二、三两段,用使君的无耻作反面对比,又突出了罗敷的心灵之美。

诗歌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鲜明特点,也更好地表达了思想内容。

十四、【参考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陌上桑》答案:翻译词语:略一、略二、1、侧面描写;夸张,排比的手法。

借助他人瓜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像。

2、官高位显,气派之盛官运亨通,品貌出众。

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机警智慧。

3、罗敷是一个采桑女,她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

4、略三、1、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2. 略3. 罗敷是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4. 这八句诗是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侧面烘托。

因为正面描写如何美丽还不够表情达意,就需要用侧面描写的客观效果证明,于是就有了写“少年”,“耕者”,“锄者”的种种表现,他们是因欣赏罗敷的美貌而“脱帽著巾肖头”“忘其犁”“忘其锄”的。

这就更突出了罗敷的美。

5.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6. 例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其动作神态,刻画得很细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四 D五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六 1.借代2.设问3.夸张4.比喻七、 1.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2.气派华贵官运亨通仪表堂堂众人称羡3.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八、C九、C十、⑴络绳;拴,动词⑵下面,方位名词;放下,动词⑶处在,动词;长官,名词十一、⑴用青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系带,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钩。

⑵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因贪看了罗敷。

⑶太守让人问罗敷:“可否与我太守同车共载?”⑷用什么来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黑马的那个人就是我的丈夫。

⑸举步轻缓,从容大方,在府中走来走去。

⑹在座的即使有上千人,也都会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