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
新课标2011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物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语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数学(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英语Ⅰ.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一、语言知识基于考生的实际情况,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精选了3000个左右的单词,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
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二、语言运用1.听力听力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
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队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
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2.阅读理解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
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
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
考试说明 北京高考 生物 2011
2011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解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日前正式出版,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考试说明》变化主要有三方面:试卷不分第Ⅰ卷、第II卷;参考样题略有变化;考试内容略有调整,以下为考试说明具体内容:
生物
1.“生物知识内容表”中内容调整如下:
(1)文字表述的变化
“生物知识内容表”中“分类”变为“主题”;“内容”部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变为“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容”部分“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变为“光合色素的分离”。
对以上的文字进行调整之后,使得对这些内容的表述更加清晰准确。
(2)对知识内容要求的变化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这一知识内容的要求由Ⅰ级要求变为Ⅱ级要求。
进行这一调整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调研,听取中学教研人员的建议,调整后可以使主干知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保持一致。
2.参考样题中内容调整如下:
参考样题数量有所增加,选择题增加1道,变为8道。
非选择题仍为7道,删除了原第50题,增加一道新题目。
新增题目均选自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使得体现新课程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的试题更加丰富。
2011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
2011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Ⅰ.试卷结构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试题数量和赋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5题,约15分古代诗文阅读约8题,约42分现代文阅读约6题,约33分写作 1题,60分二、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含阅读延伸题)、写作题等。
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各设一道阅读延伸题,每题约10分。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能力要求(略)二、考试内容(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9.常见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篇目见附录)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三)现代文阅读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四)写作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2011学年高考考试说明(北京市)——数学(理)
2011年高考测试说明(北京市)——数学(理)Ⅰ.试卷结构全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全卷20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或证明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使用题等,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三种题型的题目个数分别为8、6、6;分值分别为40、30、80.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Ⅱ.测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和要求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4-1,,4-4的内容为;理工类高考数学科的测试内容.关于测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说明如下:1.知识要求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分别用A,B,C,D表示,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了解、理解、掌握是对知识的基本要求(详见测试范围和要求层次),灵活和综合运用不对应具体的测试内容.(1)了解(A):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2)理解(B):对所列知识内容有理性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所列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3)掌握(C):对所列的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形成技能,并能利用所列知识解决有关问题.(4)灵活和综合运用(D):系统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比较综合的问题.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形.(2)抽象概括能力:能在对具体的实例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使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正确性.(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正确地对数、式、方程、几何量等进行变形和运算;能分析条件,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依据统计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个性品质要求考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参加测试,合理支配测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2)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和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考查时,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探究性、综合性、使用性.突出数学试题的能力立意,坚持素质教育导向.(4)注重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二、测试范围和要求层次1.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集合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常用逻辑用语“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2.函数概念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函数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映射√单调性和最大(小)值√奇偶性√指数函数有理指数幂的含义√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换低公式√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1)√幂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幂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的模型及其使用函数的零点√二分法√函数模型的使用√3.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三角函数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弧度和角度的互化√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期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函数y=sinx,y=cosx,y=tanx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简单的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4.数列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数列的概念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5.不等式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数列的概念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线性规划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6.推理和证明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归纳和类比√ 演绎推理 √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综合法√ 分析法√ 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7.平面向量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 √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和减法√ 向量的数乘 √ 两个向量共线√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向量的使用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8.导数及其使用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四则运算√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导数公式表√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使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函数的极值、最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定理√9.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复数的概念和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相等的条件√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几何意义√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复数代数形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10.立体几何初步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三视图√斜二侧法画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球、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线、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11.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空间向量的使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线、面位置关系√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12.平面分析几何初步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直线和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3.圆锥曲线和方程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曲线和方程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14.算法初步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算法及其程序框图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15.计数原理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布乘法计数原理√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排列和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用排列和组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项式定理用二项式定理解决和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16.统计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频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样本数据的基本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变量的相线性回归方程√关性17.概率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事件和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运算√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概率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超几何分布√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n次独立重复试验和二项分布√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正态分布√18.几何证明选讲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相似三角形平行截割定理√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19.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测试内容要求层次A B C 极坐标系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参数方程。
北京市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解读北京2011语文《北京卷考试说明》2011年北京《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也是考生备考的指南。
特别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考生除了加强相关的练习之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复习方向。
可是让学生去解读《考试说明》这些都是天方夜谭,包括很多任课教师,总是建议学生回归基础,回归考试《大纲》,可是如何注重基础?如何回归考试《大纲》?又如何复习才有效?20 11年备考方向和热点有哪些?等等问题,一些学生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为此,我们在这里详细解读2011年《北京考试说明》,让考生在复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部分一、北京卷语文科目的试卷结构:各类测试内容的试题数量和分值: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5题,约15分。
古诗文阅读约8题,约42分。
现代文阅读约6题,约33分。
写作1题,60分。
二、考试内容以及要求1.考试能力要求:2011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察。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以及评价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以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2.考试内容第一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应用〔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者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6〕标点符号的使用〔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第二类:古诗文阅读〔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7〕古典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9〕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者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11〕基于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第三类:现代文阅读〔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 8〕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第四类:写作〔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1〕符合题目要求〔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表达顺畅,结构完整〔5〕标点正确,书写规范〔6〕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以上是北京2011年《考试说明》语文篇的全部内容要求。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知识内容表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
1.化学科学特点 (1)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相互间的
关系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根据化学反应的的本质理解物质变化及其能量变化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4)了解化学能识别、改变和制备物质 2.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获取事实和证据并解释相关化学问 题 (2)能用定性和定量、分类与比较等方法研究化学问题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和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
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一短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
要求
II
II II I
II
II I
要求
I II
II
I II I
II II II
II
I I II I
I I
I I II
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的原子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识别分子、原子、离子(包括原子团) (2)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数学、语文、英语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数学(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和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3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4)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5(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5)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6)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渐近线).7。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2011高考说明(物理部分)
Ⅰ.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二、分值比例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物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目标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2.考试的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做简单对应。
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有五种,它们分别属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各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情景联系起来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①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②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
③领会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根据给定的情景,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归纳和论证,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①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正确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定性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
2011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出炉
2011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出炉新高考新信息2011-03-23 07212011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出炉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1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以下简称《大纲》)日前出炉。
《大纲》是我省高考命题的依据,详细介绍了今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并提供示范题型。
今年,语数外仍然由我省自主命题,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由全国统考命题。
今年的高考大纲有怎样的变化,考生又该如何应对?昨日,本报邀请具有多年高三任教经验的名师对《大纲》予以解读。
【语文】作文要有文采和亮点长郡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秦洁说,2011年湖南高考卷语文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较,主观题分数增加,选修教材比重加大。
古代诗文阅读增加正确断句。
今年,必考题141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94%,选做题9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6%。
全卷20小题左右。
必考部分与去年相比减少3分左右,选做题增加3分,全卷题目减少2至4小题。
文言文阅读增加1分,在题型方面增加简答题。
选做题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在作文方面,为拉开作文得分差距,作文发展等级增加10分,有文采和亮点的文章更容易脱颖而出,语言表达好的学生有机会拿到更高的分数。
此外,作文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
(增加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应对参考古代诗文鉴赏文言文复习一定要对120个实词、18个虚词逐个落实,加强对文言翻译句子的练习,明确三条要求(信、达、雅),掌握五种方法(换、留、增、删、调)。
现代文阅读注意筛选整合信息,掌握答题术语。
作文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展示几个“度”或展示自己思维的深度,或展示自己眼界和阅历的广度,或展示自己书架的厚度和高度(平日阅读积累),或精心组织文章的气度(结构形式)等。
【数学】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数学命题逐步体现出新课改的要求,如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联系实际逐步深入。
2011年高考新课程高考试题(北京卷)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2)鉴赏 ) 【例】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 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1)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 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 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 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 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 遇的同情诗歌和对联, 突出了积累的文化色彩)
(2)应用素养 )应用素养
【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1) 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 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 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 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 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 合语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 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 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强调语境意识,语言运用一定以语境做支撑;积累,运用)
【例】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 “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 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6分)(2011)
【参考答案】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 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 生亲切之感;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 悟的载体; “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 术感染力。
2011年高考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范文
2011年高考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数学文)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1).(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②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③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的导数.②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为常数);, n∈N+;;; ; ; ; .(a>0,且a≠1)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 .法则2 .法则3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①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17.统计案例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独立性检验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2) 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18.推理与证明(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②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③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②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③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①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②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20.框图(1)流程图①了解程序框图.②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③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结构图①了解结构图.②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二)选考内容与要求1.几何证明选讲(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会证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3)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4)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通过圆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平行投影;会证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特殊情形是圆).(5)了解下面定理:定理在空间中,取直线为轴,直线与相交于点,其夹角为围绕旋转得到以为顶点,为母线的圆锥面,任取平面π,若它与轴交角为(π与平行,记=0),则:①>,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椭圆;②=,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抛物线;③<,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双曲线.(6)会利用丹迪林(Dandelin)双球(如图所示,这两个球位于圆锥的内部,一个位于平面π的上方,一个位于平面的下方,并且与平面π及圆锥面均相切,其切点分别为F、E)证明上述定理①情形:当β>α时,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椭圆.(图中上、下两球与圆锥面相切的切点分别为点B和点C,线段BC与平面π相交于点A.)(7)会证明以下结果:①在(6)中,一个丹迪林球与圆锥面的交线为一个圆,并与圆锥的底面平行,记这个圆所在平面为π';②如果平面π与平面π'的交线为m,在(5)①中椭圆上任取一点A,该丹迪林球与平面π的切点为F,则点A 到点F的距离与点A到直线m的距离比是小于1的常数e.(称点F为这个椭圆的焦点,直线m为椭圆的准线,常数e为离心率.)(8)了解定理(5)③中的证明,了解当无限接近时,平面π的极限结果.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坐标系①理解坐标系的作用.②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④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⑤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①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②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③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④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摆线在表示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 3.不等式选讲(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①|a+b|≤|a|+|b|②|a-b|≤|a-c|+|c-b|③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ax+b|≤c;|ax+b|≥c;|x-a|+|x-b|≥c.(2)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①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α|•|β|≥|α•β|②(a2+b2)(c2+d2)≥(ac+bd)2③(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3)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形:(4)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6)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1+x)n>1+nx (x>-1,x≠0,n为大于1的正整数),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贝努利不等式也成立(7)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2011年(课标版)全国高考大纲(理科数学)
2011年(课标版)全国高考大纲(理科数学)阅读提示: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市:至2011年已有20个(其中2007年起的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8年起的有江苏,2009年起的有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上海,2010年起的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11年起的有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12年将增加4个(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2013年还将增加(全国最后一批)7个(广西、贵州、青海、甘肃、西藏、四川、重庆)。
实行新课改高考的20个省市2011年高考,仍将使用(课标版)的全国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或据此再编制本省市的高考大纲补充说明及高考补充考试说明。
2011普通高校招生新课标全国统考大纲(理科数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
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
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