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汇编
数学教研数学文化心得
在我国,数学文化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研更是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和反思,我对数学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数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美学等。
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数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数学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辉煌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数学文化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文化的特点,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研中的数学文化实践1. 教师专业成长在数学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
2. 学生主体性发展数学教研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3. 传承与创新数学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数学文化。
通过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创新教学手段,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数学文化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数学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深入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将其贯穿于教学实践。
学习“数学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学习“数学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维、数学知识与人类社会、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上的发展历史长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数学文化。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普适性和世界性,同时也对不同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学习数学文化让我感受到数学的普适性和世界性。
数学作为一门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学科,可以说是一种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数学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提供了统一的思维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数学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贡献。
例如,古希腊人在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古代数学家在代数和算术方面的成就也为后世的数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些都说明了数学作为一门全球性的学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适用性。
其次,学习数学文化让我感受到不同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文化在数学思维方式、研究领域和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
比如,中国古代数学注重实用性和问题求解,强调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而西方数学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性,重视公理化和证明。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数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数学教育和数学应用上。
通过学习不同数学文化,我了解到了不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方法论的不同。
例如,芬兰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中国数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目标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数学文化的特点和侧重点。
在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我也深刻理解到数学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
尽管数学与艺术看似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和证明都可以通过优美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感。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发现和欣赏一些美妙的规律和关系,例如黄金分割、费马大定理等。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4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4篇(一)提及数学文化,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拓展,安排在课堂教学中的用以“锦上添花”的装饰。
近期读完《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后,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误区,对于数学文化界定的误区。
审视当下数学课堂,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一线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仅仅是将数学文化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当成提升课堂品味的调料,这是对数学文化的片面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延伸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应用固然有文化味道,但这样的做法仅仅是和课堂教学的表面结合,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会造成数学教学和数学文化“两张皮”的现象。
书中(P15)提及数学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这预意数学文化的联系不仅指向数学内部,更指向数学以外的领域,因而我们在保留数学核心的同时,可以将数学课堂延伸到其它领域,这种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等。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呢?阅读完书中《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模式》一章后倒也有了自己一点浅显的想法。
一、教学寻根,厚实知识底蕴小水珠只有汇入大海,才会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动力。
同样,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背景中,才会被更深刻的理解和阐释。
在我们的现行教材中,一些公式、概念、法则等都是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的。
学生的认知过程,大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间接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数学变得“涩而无味”。
要想使学生获得深厚的数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根究底。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
当学生经过一系列实验、演算,终于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时,我予以大加赞赏:“这就是著名的圆周率!同学们探求圆周率的过程跟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有着惊人的相似!”充分肯定学生的才智和努力后,紧接着就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发现过程,让成功的体验伴随伟人的发现而升华,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作为一门学科,数学有其严谨性和抽象性,常常被认为是枯燥和难以理解的。
然而,通过阅读《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而这也是数学教育所应该强调的。
本书主要探讨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作者强调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应该将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观点。
我深以为然,因为很多人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只关注公式和计算方法,而忽视了数学的历史、思维方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这种片面地学习方式导致了对数学的误解和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
它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数学就与哲学一脉相承。
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都是哲学家。
而如今的数学也与现代哲学密切相关,比如数理逻辑和集合论等。
此外,数学还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如黄金分割和对称性等,都体现出数学美学的魅力。
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是一种构建理论的学科,它能够提供一种求证的思维方式,并且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因此,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对于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数学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思想的演进过程,了解数学家们的智慧和贡献,从而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数学的美学也应该在教育中得到重视。
通过赏析数学中的对称性、比例、图形等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数学的艺术之美。
另外,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将数学的抽象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综合学科素养。
除了对学生的培养,数学教师也应该成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他们应该不仅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育能力,更要有对数学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一)最近拜读了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书中从文化视角入手,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数学新课程,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与数学史等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让数学文化走进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看完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广大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及教师的积极探索下,各类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逐渐被发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以短期目标为主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中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也意识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育形式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更为有利。
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众多家长认为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他们眼中课堂改革是拿小孩作为“实验品”在进行实验;再者数学教师任教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在意社会的评价、班级分数的对比以及绩效的实际影响,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侧重选择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其直接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一旦发现数学知识讲解或者解题任务达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消失,不“浪费”时间在提高成绩以外的目标上。
(二)教学形式过于注重多样化教学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形式,尤其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小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则会走进误区。
比如:某一数学课上,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进行游戏、唱歌、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表演。
的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注意只关注于表演,偏离了课堂的目标。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有感集锦8篇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有感集锦8篇数学文化心得体会有感篇1第一次上选修课选科目的时候我就选了“数学文化”,因为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觉得学到一些数学的周边知识对我的学习与生活可能还是有点用的,所以我报了名。
“数学文化”这门课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数学的知识,包括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发展等等,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__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
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为我们剖析“数学”这门神秘而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对我们来说是获益匪浅的。
听讲了几次课后,我觉得我收获蛮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数学的王国里漫游着,学习着,就像参观景点一般浏览了数学世界的奥秘,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数学的历史: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
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
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
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
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
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除了数学的历史以外,老师还给我们点评了数学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三次数学危机,这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都是数学探索者们在进行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探索时产生的问题,每次出现了数学危机后,数学家们都努力地对其进行探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解决。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第一篇: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心得文中指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是反映数学文化研究的成果,它从可操作的实践层面为数学文化教育价值奠定基础;它从哲学的层次,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数学思想观念系统,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验到数学文化的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
”怎样挖掘数学文化素材,融入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数学家与数学发明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一些数学家相关的故事进行收集并作熟悉的了解,这样当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与学生交流、数学课外活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随时插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
如,在解决“如果每对兔子每月可生一对小兔,每对小兔在第二月也可以生产一对小兔,如此继续下去,且不发生死亡,问一年中共可生兔多少对”这一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知识;在进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可以先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的小故事等等。
总之,以数学家为线索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美学与数学文化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的唯一的幸运儿.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数学文化心得体会(通用12篇)数学文化心得体会篇1将数学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数学文化则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等,以及数学的形成和发展史。
它是从文化的角度上去理解数学,比如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美以及数学与人文的关系、数学与其他文化的交集关系等。
一、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史一种人文精神,如果一个民族忽视数学文化,注定是要衰落的。
同时数学教学与社会环境相背离也终究会没有前途的。
数学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化,它参与了现代文明的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此外,数学使用简洁的符号语言、严紧的逻辑思维、高度抽象的概括性等特征,使得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以其独特的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语言等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数学和懂得数学。
目前,许多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对于数学的理解大部分都重视对于理论层面的教学,忽视教学内容本身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真正教学的目标。
张奠基教授认为数学文化需要走进课堂,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了解数学的味道以及世间的人情味。
数学育有科学之母的称赞,同时我们说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承载着社会人类对其的希望,肩负着陶冶人文的使命。
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负责对数学文化的渗入,这也是数学教师教学效果衡量的重要指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实施对策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通过采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创新属性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与文化读后感(最终5篇)
数学与文化读后感(最终5篇)第一篇:数学与文化读后感《数学与文化》读书报告数学之光辉映历史星空穿越浩瀚的历史天空,一路上到处可见数学之光造就的辉煌。
在埃及的尼罗河畔,数学将金字塔“打造”成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皇帝的铁炮狂轰滥炸亦不能损之分毫的人类建筑奇迹;在肥沃的两河流域,数学将人类领进了时间的范畴里,摆脱了“今夕不知是何年”的懵懂,跃入了历法的新纪元中;在静谧的爱情海岸边,数学中的天之娇女——黄金分割比“创造”了科学与艺术达到至善至美结合境界的巴特农神庙······数学,一路播撒的文化的种子已绽放出姹紫嫣红的花朵,惊艳绝伦!数学,这一科学中的皇后,是如何登上科学的殿堂呢?答案自然是无数前赴后继的数学家的呕心沥血的付出。
因此,在我看来,数学创造出的辉煌的文化诚然有埃及金字塔、巴特农神庙之类的令人亘古慨叹的世界奇迹,但最精华的部分应属于数学家为求真理而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那才是造就数学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辉煌、永葆活力的原动力!下面让我们在数学家史话中领略一下那最朴实无华的数学文化。
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祖冲之,出身官宦人家,少年好学,学问高深,年轻时便已名噪京师,但因在宴会上预告月食的降临而得罪权臣戴法兴,毁了仕途。
祖冲之闲赋在家,心里郁愤难平。
但他不甘于青春年华就此蹉跎,便研究数学——为《九章算术》作注。
《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四五十年间,集我国数学之大成,历代均有人为它作注,但都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圆周率。
祖冲之一接触到圆周率问题,便被困扰得坐卧不安。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利用刘徽的隔圆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算起来相当费劲,于是他请来了年仅十三岁但天资聪颖的儿子——祖暅的帮助。
因为那个时代既没有阿拉伯数字可以笔算,又没有算盘可以珠算,预算只能靠一种叫算筹的原始工具。
于是祖冲之搬来几个大竹子,操刀破成细条,又一一折成短截,堆起来一座竹棍的小山。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
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
读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本书,引导我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让我收益非浅。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当然地以为:数学文化不过就是一些文化素材,且与数学知识相分离。
“渗透数学文化”就是在课堂的局部安放几个“文化素材”而已。
对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也是按照头脑中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教。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数学的“文化性”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是要培养学生深层的数学思维。
我觉得要想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实践者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不再肤浅,若对实践方式仅仅停留于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和认识,单纯强调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流程,盲目崇拜那些“可以增加文化味”的方法、素材,其结果往往背离数学文化教育的初衷。
研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要深刻领悟,还要求其能够进行学科外的联系拓展,这既需要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多方的寻觅。
但是,即使这些都具备,若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不能妥善地安排丰富的素材,那么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还是很容易陷入“数学文化灌输”的境地,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就是基本的知识传播功能也将丧失。
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
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二、在挖掘教材中突显数学文化数学是精彩的,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这么理想的课堂,是靠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传播文化。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6)
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眼中的数学文化——我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新课程标准》中三个重要的特殊内容。
在读完《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之后,我对数学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
书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或陷入沉思,或茅塞顿开,或深以为然……【摘记】★数学文化是有关“既有”数学的一种状态、一种事实和一种存在。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从数学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倒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在实践中终生受益。
★数学文化不同于艺术、技术一类文化,它属于科学的文化。
★“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例如,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出发点;有条理的思维,严密的思考、求证;简洁、清晰、准确的表达;在解决问题时、总结工作时,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合理的量化、简化,周到的运筹帷幄。
★数学文化是传播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包含着人类语言的高级形式;数学文化是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的一个尺度;数学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数学文化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一个国家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琐思】台湾作家龙应台关于文化曾这样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恭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于是,我们可以类似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谈数学文化。
当你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你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你是否关注它的数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在打开一本书,里面有一行行的符号,你立刻就丢掉不看了,还是不怕符号?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你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律师叙述理由的时候,你会觉察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必要?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如购买彩票,你会习惯性看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你能够欣赏“指数爆炸”“直线上升”“人生轨迹”这们的语言吗?小学数学教育不是以培养数学家为使命,但它应当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一些事,解决一些问题。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听课有感元通小学陈英本次讲座,汪老师提到了无数伟人学习、研究、教学数学的事例,使我们感受到什么才是数学,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们应该怎样来教学数学这一学科。
听了这次讲座,感触很深: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接下来我就简单地谈谈本次听课的启发。
一、对“文化”加强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那么首先教师需要“文化”。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出发进行教学工作。
另外,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性,自然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寻得“不变的东西”,找准继承与创新的支点。
二、对“数学史”更加关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发展史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传承,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
明了中国数学的历史、明察西方数学的历史、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悉中国数学“问题解决”之传统,知晓西方数学“科学理性”之渊源。
或许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永远不会与孩子们提及“笛卡尔”、“亚里士多德”、“尼采”、“米藏山国”、“弗赖登塔尔”,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数学前进的精神力量与源泉。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知道现在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之进程,把握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汲取他们历次改革后沉淀下的原创性的经验与教训。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五篇)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五篇)第一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当今,在教育跨越式大发展的推动下,数学教育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百花盛开”。
在这个百花园里,有很多论著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难怪有人说,现在市场上新书很多,但可读的却很少。
而《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一书,其观点的新颖、方法的独特、设计的精妙以及叙述的通俗性等特点,使我很快地读完了全书。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读后感。
这本书全面展示数学发展的概况,以及弥补学校教育中内容偏少、严重与现代数学发展脱节的缺陷,克服受教育者“只见树木不见林”的局限性;强调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
对于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不同的理解。
在当代数学家的共同体中,一般将数学看作是“模式”的科学,用以“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
”数学科学以抽象的理论为核心,这个核心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内能、运用逻辑的链条发展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不断从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吸取营养并创造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以纯粹数学为核心、由众多同心核层结构组成的庞大的理论与应用体系。
按照美国〈数学评论〉的统计,数学科学包括了约六十二个二级学科和四百多个三级学科。
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
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虽然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但却不易为大众所察觉。
数学文化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传承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数学文化教学的意义1. 传承数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数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数学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传承数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文化教学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数学文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数学文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二、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方法1.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在数学文化教学中,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
例如,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讲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文化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开展数学游戏、组织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文化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参与数学实验、设计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综合素质数学文化教学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讨论、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参与数学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5.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文化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学习“数学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学习“数学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数学文化》是一门让我受益匪浅的课程。
在2024年学习“数学文化”这门课程期间,我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和智慧,对数学的学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数学文化”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历史与发展。
通过学习数学家们的传记和数学思想的演变,我感受到了数学这门学科凝聚着人类智慧的过程。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我不再觉得数学只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公式和算法,而是一种深入思考的方式,是一种表达和解释世界的语言。
其次,在学习“数学文化”过程中,我对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发展科学技术。
通过学习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我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让我对数学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数学文化”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如数学建模、归纳法、逆向思维等。
这些方法让我明白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学习案例,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不再惧怕数学问题,反而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和求解。
同时,数学思维也让我在解决其他学科和生活问题时更有条理和逻辑。
此外,“数学文化”课程还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阅读数学经典著作、参与数学竞赛和实际应用实验,我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逐渐明白了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的学科,只有通过真正动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和价值。
因此,我开始主动参与数学竞赛和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习“数学文化”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和哲学思考。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在阅读《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一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深邃思考和文化内涵。
这本书从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哲学、数学的应用等多个维度,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探究和阐述,同时也对数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首先,书中介绍了数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了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到现代的代数学,数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次,书中讨论了数学的哲学思考。
数学的存在本质上是独立于人类的思维,它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真理。
数学的推理和证明过程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数学中的公理和定理是基于逻辑推理和经验观察得出的。
数学的哲学思考带给我一种对绝对真理和普适规律的追求,这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兴趣。
此外,书中还从应用的角度探讨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等,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等,数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学科交叉中,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利用概率论可以解决赌博问题,利用线性代数可以解决矩阵运算等。
这些实际应用让我更加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最后,书中对数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和应用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
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数学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读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总的来说,《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这本书向我展示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所蕴含的思考和文化内涵。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应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数学的历史、哲学思考、应用和教育等方面的探讨,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敬畏。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5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5篇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5篇(一)本学期有幸阅读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一本书,细细翻阅,什么是文化呢?书上台湾作家龙应台关于文化曾这样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那什么又是数学文化呢?书上这样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理性精神。
我们可以类似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谈数学文化,当你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你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你思考问题时,你是否关注他的数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你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如购买彩票,你会习惯性地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更何谈延申数学文化的传承。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呢?那么又该如何去渗透呢?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渐渐渗透数学文化呢?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读后感(汇编5篇)
数学读后感(汇编5篇)1.数学读后感第1篇数学也许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科目,但在学习数学这门科目的时候,谁又曾想过数学是从何而来的,数学的发展历程又是怎么样的……本来我并不知道这些,或者用词恰当一些,数学对于我来说是熟悉却陌生的:说熟悉,从最初的小学一年级接触数学,可以说到现在时间已经蛮久了;说陌生,从最初接触数学以来,我并不了解关于数学的发展经过以及数学的由来。
《数学史》这本书概括了数学的出现以及发展,将数学发展的几千年的历史写以书的形式,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
同时,《数学史》也在讲述发展史的同时,将数学概念本身讲解的十分清楚。
从希腊人到哥德尔,在数学的发展中一直人才辈出。
数学的发展虽追踪欧洲数学的发展,但也不失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明。
《数学史》将世界上的数学文明都总结在了书中,十分经典。
在书中,我了解到: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数学史抽象的科学,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
”到现如今,数学对科学和社会提供着不可缺的技术与理论支持。
数学也是一门累积性强的学科,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理论,反而总是包容它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更多的钻研。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从更深层次了解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伟大以及对前辈的深深崇敬。
《数学史》这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记录数学发展史的书,它不仅条理清晰且易读,实为优秀的数学史教材。
2.数学读后感第2篇放假的时候,妈妈送给我好多绘本,其中有几本是数学绘本。
今天我就看了我的第一本数学绘本。
这本书的名字是《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
从前,有个叫“万事烦”的懒惰魔法师,他什么事也不想做。
他就想制作一种一年咒语就什么都实现的魔法药。
可是,他又懒得去做这种魔法药。
于是,他念动咒语,变来了正在做饼干的哈哈阿姨。
哈哈阿姨开始为他熬制魔法药。
魔法师吃着哈哈阿姨的饼干,觉得很好吃。
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教学学习心得
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教学学习心得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理性思维与抽象推理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文化教学是在数学教育中引入人类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文化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数学文化教学的意义数学文化教学旨在将数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背景。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数学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数学文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效果。
数学文化教学实践在实施数学文化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和策略:1. 教材选择:选择富含数学文化内容的教材和故事书,如介绍数学家传记和数学发现的书籍。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性。
2. 实例应用:结合数学文化知识,给予学生具体的实例应用。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的知识时,我讲述了古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发现的一些定理,并以应用实例展示了这些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通过提出一些关于数学文化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研究心得通过运用数学文化教学,我发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了。
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变得积极和乐观,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和背景,学生不再将数学视为一门抽象而无趣的学科,而是能够将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数学文化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数学文化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引入数学的历史和背景知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实施数学文化教学时,我们应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实例应用,并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
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
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
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
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
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
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
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
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
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
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
“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
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
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
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
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
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
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牛顿曾经说过:“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数学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精确性,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在人类为实现“飞天”梦想的过程中,就因为“粗心”而上演了十分悲壮的史剧。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
二小时后,在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一声爆炸,飞船坠毁,民族英雄殉难。
造成联盟一号坠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
这则与数学有关的真实故事,既说明了数学活动是何等需要严密谨慎,踏实细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又生动的说明了自然规律如何,客观公正而又铁一般地起着作用。
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及时的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将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踏实细微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
而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需的。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对于学习大学数学的文科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能力教强,形象思维丰富多彩。
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
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力量。
比如,描述极限的ε,δ语言的出现,就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美的体现,这套语言克服了以往对极限直观描述的随意性、抽象性。
数学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严谨的理性。
通过结合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有助于养成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数学史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科学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需要对前人的许多知识批判性的继承,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自大和落后。
在牛顿开创微积分以后,英国大陆数学发展的滞后就是典型的自我封闭的恶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该有开阔的视野,敢于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科学知识为我所用。
总之,因为大学数学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文科方向的学生,所以在数学教学合理的融入数学史教育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讲授,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