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 第4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4张)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第1单元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2020年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掌握通假
(1)问知.( 知通“智” )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 4.词类活用
(1)己欲立而立.人( 使动用法,使……立 ) (2)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用法,使……达 ) (3)我欲仁.,斯仁至矣( 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到仁 )
答: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 仲弓,他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 孔子说:“爱人。”
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需的。孔子认为,放任人的本性而 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了套。荀子在 《性恶》篇中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 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则 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 则性而已,则悖乱而已。”所以,人必须克制自己而回复 到礼。“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说,是 礼的内在化和自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 思是说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归”犹“与”,意思是赞许。这句话延续了“克己 复礼”的意思,却更加落实。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 复体味。张岱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日’字最可
课堂训练
提能作业
3.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 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 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 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 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 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开课(29张ppt)课件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 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 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 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 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不合乎
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 站
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第二课时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 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 看法?
•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 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 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
u思考与讨论
l孔子眼中的【仁】? l哪些句子阐述了具体怎么做? l“仁者见仁”,我们来说说身边的“仁”。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l孔子眼中的【仁】
1、克己复礼为仁: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l比较孔孟的“仁”
孔子的仁学思想
孟子的仁政学说
1.作为伦理学范畴的 1.仁的来源。孟子“仁政” 仁, “仁”是核心。 学
⑴爱人。
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仁政学说。
⑵忠孝。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单元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四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请问其目.目:目的B.樊迟未达.达:到达C.士不可以不弘毅.毅:坚强D.死而后已.已:已经【答案】C(A.目:条目,详情。
B.达:明白,理解。
D.已:停止)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在家.无怨B.尧舜其犹病.诸C.非礼.勿视D.不仁者不可久处约.【答案】C(A.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
B.病:古义为“担忧”。
D.约:古义为“贫困”。
与今义均不同)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答案】D(“错”通“措”,译为“安置”)4.下列句子中,“博”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B.博我以文,约我以礼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B(B.使动用法,使……广博;其他都是正常用法)5.名句默写。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勿施于人(2)任重而道远(3)有杀身以成仁(4)己欲达而达人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 5.方②③方今.六齐七地十方.,千如里五方六圆十
方圆
④且知方.也 儒家的伦理
①舜有天下,选于.众 从,介词 6.于② ③ ④己 何 苛事 政 所猛 于 不.欲 仁 于., 虎 ,勿 必 也施 也比圣 于.,乎人介在给词…,…介方词面,介词
⑤君幸于.赵王 被,介词
子 曰: “志 士 仁 人, 无 (8)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和仁人,不会为了
求
生
以
害
仁,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
有杀
苟全性命却去败坏仁德,的人。以:转折连词,却。只会牺
身 以 成 仁。” 有:与“无”相对。
牲生命来成全仁德。”以:目的连词,“来”。
子 曰: “不仁 者不可以 久 处
称许 回家
归还
④若水之归.海 归聚
2.克① ②克 战.无 己不 复克 礼.
克制 攻克
③克.勤克俭 能够
3.知① ②子 则知 曰.明 :而 “行 知.无 人过 。矣 ”
了解 通“智”,智慧
4.济① ②博 旦施 余于 济.民 乎而 江能 湘济.众渡过周济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成功
四
己 第所 一不 单 欲, 元勿
施 于 人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拓展阅读视窗
经典解读 揣摩领悟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皋.陶.(ɡāo yáo )
2.譬.(pì)
3.弘.毅(hónɡ )
二、通假字
1.问知. 2.举直错.诸枉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如:如果。于: 给。而:并且。
何如? 可 谓 仁乎?” 怎么样?能称得上仁吗?”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应学生用书P16[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皋陶..(ɡāo y áo ) 2.譬.(p ì) 3.弘.毅(h ón ɡ) 二、通假字 1.问知. 通智,智慧,聪明 2.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安臵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向,先前,此为“刚刚”三、古今异义 1.天下归.仁焉 古义:称许 今义:回来2.非礼..勿视 古义:不合于礼今义:不礼貌的举动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归⎩⎪⎨⎪⎧①天下归.仁焉称许②壮士十年归.回家③臣请完璧归.赵 归还④若水之归.海 归聚2.克⎩⎪⎨⎪⎧①克.己复礼克制②战无不克.攻克③克.勤克俭 能够 3.知⎩⎪⎨⎪⎧①子曰:“知.人。
”了解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4.济⎩⎪⎨⎪⎧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周济②旦余济.乎江湘 渡过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成功 5.方⎩⎪⎨⎪⎧①可谓仁之方.也已方法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③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④且知方.也 儒家的伦理6.于⎩⎪⎨⎪⎧①舜有天下,选于.众从,介词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介词③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在……方面,介词④苛政猛于.虎也 比,介词⑤君幸于.赵王 被,介词7.举⎩⎪⎨⎪⎧①举.直错诸枉选拔②举.头望明月 抬起③举.世无双 全④西举.巴蜀 攻取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尧舜其犹病.诸病:担心,忧虑 2.请事.斯语矣 事:践行,从事 3.非礼.勿视 礼:合乎礼 (二)形容词作动词 不仁者远.矣 远:远离 (三)使动用法1.己欲立而立.人 立:使……立2.己欲达而达.人 达:使……达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克己复礼为.仁 (“为”表判断)(二)省略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于)约,不可以长处(于)乐 (省略介词“于”) (三)状语后置句舜有天下,选于众 (“于众”作状语,后臵) (四)谓语前置句富哉言乎 (“富”为“言”的谓语,前臵) (五)定语后置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终身行之”作“一言”的定语,后臵) (六)被动句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表“被疏远”)[课文·译注](1)颜 渊 问 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以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 子路从尔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以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以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认为也!仲尼不可以毁也。
别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常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2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认为知,一言认为不知。
言不可以不慎也!夫子之不可以及也,犹天之不可以阶而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9张PPT)
孔子下,欲与之
孔子下车,想
言。趋而辟(bì)之, 同他谈谈,他却快步
不得与之言。
走着躲避孔子,孔子 没能和他交谈。
3【评析】
接舆是一个隐士,即不满社会现 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而知难而退 的人。他不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心 情,他把凤凰比作孔子,善意的讽 喻孔子激流勇退。既有对孔子的最 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 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 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 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老年男子, 对年长的人 的尊称),以杖荷(hè,担,背负)蓧(diào,除草 的农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老师)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通“耘”)。
子路拱(拱手,表恭敬)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做黍米饭) 而食 (sì,动词作使动用,给......吃) 之。见 ( xiàn,动词使动,使......拜见 )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 路反(通“返”)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做官)无义。长幼之节,不 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 之矣。”
人是长谁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当今需要改变的人) 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改不胜改,) 谁能改变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 躲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 这些)躲避坏社会的人?” 桀溺用 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4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学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学稿【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掌握文段的意义||,了解选文所反映的主要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知识链接】1、“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019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2、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3、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4、国学大师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最重言仁||。
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赋||,自然有之||。
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难||。
慕富贵||,厌贫贱||。
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
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
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故谓之君子||。
(《论语》最重要的是谈仁爱||。
然而||,仁者的仁爱之心||,是先天就有的||。
因此||,人们不是追求仁爱难以做到||,而是选择仁爱、安心仁爱||,而不把仁爱的思想去除难以做到||。
羡慕富贵||,厌恶贫贱||,在平常的时候容易把仁爱疏忽了||,遭到变故的时候仁爱的思想容易转移动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有教无类》课件(23张PPT)
切磋琢磨
【解释】: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 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 处,改正缺点。
选文10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 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泛起一对酒窝,
教学相长
子自己的
的精神和品质。
启发:不管学什么,都不能浅尝辄止。
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 过或是半途而废。当我们能抱持这样好学、锲而不舍的求学 精神,还有什么是学不会、学不懂的呢?
选文2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
下,不可以语上也。”
因材施教
选文3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 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 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绘事后素
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 原意是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拓展延伸
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 矣。”孔子曰:“丘②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 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 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③高望 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 眼如望羊,如王⑤四国,非文王其⑥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 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⑦也!"
有何启发?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4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B.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 承:接受。
C.在邦无怨 怨:埋怨,责怪。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⑦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扬。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
先
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秦
诸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3.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八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其中却包含着很深的道理。以国来说,哪一
国都不愿意受到侵略和剥削,你也就不要去侵略和剥削别国;以家来说,谁家
都不愿意幸福和美满受到破坏,你就不能去破坏别家的幸福和美满;以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曾子这句话非常有名。曾子所指的“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他认为
一个读书人应该胸襟宽大,气度宽宏,眼光远大而刚毅决断,只有这样才能为
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读书人实践
者能“贫而乐,富而好礼”,仁者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仁者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仁者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仁者的内心充足,安贫乐道。所以,仁者能
安仁。知者就不同了,“知者利仁”,智者知道“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
先 仁道。仁者智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孔子认为,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了套。荀子
在《性恶》篇中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
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
礼义则悖。然则性而已,则悖乱而已。”所以,人必须克制自己而回复到礼。“克
仁的理想决定的。
孔子所讲的仁,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为此
先 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历史的道路上,没
秦
诸 子
有停止的时候,要一直到死。所以读书人必须对此做好准备,也以此作为自己
选
读 学问修养的目的。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4.如何理解第9节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
先 秦 诸 子 选
(5)达① ②樊 指通迟豫未南达, 明达白于,汉理阴解 到 达 ③达则兼善天下 得志,显贵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3.掌握通假
(1)问知( 知通“智” )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
(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
4.词类活用
答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说,不合乎礼的
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一切行为,均依照
礼的准则。颜渊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指资质愚钝。“事”
指从事、实行。既然仁不是嘴上的功夫,不是玄想,而要落实在视听言动所有的
先
秦 诸
行为当中,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实行了。
先 秦 诸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4.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就孔子与颜回的这些问答来看,仁和礼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礼主要是外 在的规范,而仁则主要是对这种规范的内在自觉而已。可是二者又有不一致的 地方。这在孔子对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评价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按照孔子 的想法,诸侯在大门内可以建有照壁,诸侯献酬饮酒后可以把空杯子反放到坫 台上( 坫台是古代设于厅堂前部两柱间的土台子 ),可是大夫在大门口只能用帘 子遮挡而已,其厅堂两柱间也不能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怎么样呢?管仲家 先 既设有照壁,又设有坫台。
先 秦 诸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课前预习
先 秦 诸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论语》补注
自独尊儒术的西汉起,《论语》便成为知识分子和仕宦阶层置之案头的重
要典籍,也是当时学校的传统教材。尤其是宋元以后,科举考试必取“四
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中的语句命题,因此它更加受到重
先 秦 诸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 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 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 的方面。
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是大概、也许的意思。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
可以拿终生去实践,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
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世间一般人都习惯于把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强加给别人。要想做到仁或恕的话,就不能这样做了。在古代社会,仁
或恕就意味着,不愿意儿子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父亲;不愿意臣下施于自
取譬( pì )
2.一词多义
(1)克①②克既己克复,礼公为问仁其故 克 制战胜 ,攻破 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够
先
①请问其目 请允许我……
秦 诸
(2)请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请你……
子 选 读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请求
秦
诸 子
者是自觉的。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智者靠外部激励。
选
读 仁者、智者,如果二合为一,那人生修养就完美了。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1.根据选文,谈谈孔子的理想人格“仁”的内涵是什么?
孔子的理想人格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具有仁德。那么究竟什么是“仁”
呢?弟子们多次提出过这一问题,孔子也做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选文第1则是
视。现代人,虽然目的与古人大不相同,但要想研究孔子,研究儒学,研究中
国传统文化,《论语》是必须阅读的。当然,《论语》的内容也有消极成分,
如重视等级名分、轻视生产劳动、过分强调礼让孝道等,在读的过程中,这些
先
秦 诸
都是需要批判的。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皋陶( ɡāo yáo ) 伊尹( yī yǐn ) 恕( shù)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孔子对仲弓的回答最根本的是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曾经用
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恕”。选文第 4 则: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这个问题十分有趣。“一言”是指一个字,而不是指一句话。一个字可
以终身去实践,果真有这样的字吗?看孔子怎么回答。他说:“其‘恕’乎!己
子
选
读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百事都始于‘一日’,况为仁乎?”这个评价很有启发意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意思是说,要做到仁,要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
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那么要想做到仁,具体说来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这就是颜渊接下来的问题,所谓“请问其目”,“目”就是条目。孔子是这样回
先
秦
诸 子
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君上;不愿意弟弟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兄长;不愿意
选
读 朋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朋友。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3.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 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 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 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 精神。
颜渊和孔子的问答。“颜渊问仁”,“问仁”就是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先 哉?”“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仁。礼显
秦
诸 子
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要不然就不会克制自己才能回复到礼。但是礼是社
选
读 会人生所必需的。
返回导航
己复礼为仁”意味着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说,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说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归”犹“与”,意思是赞许。这句话延续了“克己复礼”的意思,却更加
落实。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复体味。张岱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
先
秦 诸
日’字最可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仁者安仁”,仁者能安处仁道。不管在穷困中,还是在富贵中,仁
新课标导学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