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述评

会主义文化强 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迫在眉睫 ; 随后 , 十八大强调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 竞争力 , 推动文 化事业 全面 繁荣 , 文化产业 快 速发
展 。 自十六 大 以来 , 虽然 文 字表 达 上 历经 “ 文 化 软 实 力” 、 “ 文化 产业 整 体 实 力 和 国际 竞 争 力 ” 、 “ 文 化 整 体 实力 和竞 争 力 ” 的细微 改 动 , 但党 中央 加强 文 化 建
存在的问题有 大有 小 , 既包 括 中央层 面的政 策
导 向或 战略抉 择 问题 , 也 包 括 地 方 层 面 的执 行 力 度
业和文化产业 , 增强我 国文化产业 的整体 实力和竞
争力 ; 类似地 , 十六届 三 中全会 也 指 出要深 化 文 化 体
或 自主研发 问题。针对 中央和地方工作 的不足 , 学
盂毅辉 , 肖建平
( 1 . 中共 湖 南省 委党校 、 湖 南省行 政 学 院 , 湖 南 长沙 4 1 0 0 0 6 ; 2 . 湖南 师范 大学 , 湖南 长 沙 4 1 0 0 8 1 )
摘要 : 自2 0 0 2年 党 的十 六大提 出要 推动 社 会 主义 文化 的发 展繁 荣 以来 , 国 内学者 就 “ 增 强 文化 整 体 实功
江西赣 洲人 , 湖南师范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中共 党史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 : 中共党 史。
4 7
口很少 , 但 版权 贸易 又非 常重 要 。赵 志 也认 为 , 在 经
安全 的需 要 。 ¨ 中央 党 校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研究 中心认 为推 动文 化 产 业 快 速发 展 对 于实 现 全
调查 研究 四大 主题进 行 了理 论探 讨 。 先进文化是经 济发展、 政治 民主、 社会进 步、 生 对 策 、
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之三

41、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六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二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三是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四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五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六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七是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43、怎样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在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调整经济结构必然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产业结构时必然要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因此可以说,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将文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目前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现在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是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关注青少年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青海青少年人口文化素质分析

2 0 0 0年
2 O l O年
单位: 万人、 %
人 口数
3 5 . 3 2
1 5 . 5 7
比重
1 7 . 2 5
8 . 2 3
二、 青 少年 人 口文 化素质 差异 明显
百分点。
( 一) 青少年 人 口整 体 文化 素质 与
( 二) 城 乡青少 年 文化 素质 差异 显
大专及 以上 文化 程度 的人 口比重上 升
( 三) 每 万名 青少 年人 口拥有 的大
2 0 1 0年 “ 六 普” 数据显示, 每 万名
的构成看 , 2 0 1 0年 与 2 0 0 0年相 比 , 具 有 专及 以上文化程度人 口为 1 3 8 8人
8 . 8 O个 百分 点 , 是 各 种 文 化 程度 中增 青少年 中拥 有 的小 学及 以上 文化 程度
长 最快的 ; 具 有初 中文化程度 的人 口比 人数 为 9 1 7 7人, 比2 0 0 0年 增 加 9 0 1
重上升 了 3 . 1 3个 百分 点 ; 具 有 高 中和 人 。分性别看 , 每 万名男 性青少年拥 有
小 学文化 程度 人 口比重分别 下 降 了 小 学及 以上 文 化 程度 人 数 为 9 4 2 2人 , O . 9 O 和2 . O 2个 百分 点。小 学文化程度 比 2 0 0 0年 增 加 5 2 5人 ; 每 万 名 女 性 青
比重上升 9 . 0 2个 百分 点。男 性具有 小 重 由 2 2 . 2 6 % 上 升到 2 0 1 0的 3 0 . 1 8 %,
学及 以上教 育程度 人 口9 2 . 1 4万人 , 占 十年 上升 7 . 9 2个 百分 点。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一、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文化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和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就我国而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因.当前,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经济为指标的硬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出来的文化需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软实力竞争的环境下,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关键因素.可以看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在我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社会实践其实古已有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子路)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的文化涵育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原有体制的禁锢,我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与我国传统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符.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都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把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的中国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就成为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必然.具体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造成在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上,都以硬实力(及其资源)作为比较、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综合实力基础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的战略方针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增强国力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纷纷涌现.而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也不断涌入.原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被边缘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越发激烈.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和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第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和各种主流媒体,实施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势宣传和直接教育.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忽视了各种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普通民众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主体比较单一,而且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力量作用单向化.对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学院派作风严重,针对性不足,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不足,而且缺乏有效而又持久的发展动力.第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我国的文化产业还面对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域外的文化产品却像涓涓的小溪.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板块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推动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具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项基本任务.(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体系的内核,是支撑这个国家、这个文化体系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心灵,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报告提出: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报告在强调加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这一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层面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认知进行提炼而成的.从国家的层面而言,我们倡导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团体的层面来说我们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从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而来的,是对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而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核心价值观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一个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取向,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报告提出:1、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在这些措施中,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目标的公民道德培养.特别提出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四德”是道德的弘扬,“四信”是制度的保障.(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报告具体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1、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2、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4、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5、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6、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8、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9、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手段1、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2、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3、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5、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6、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7、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考研政治之“五位一体”介绍

考研政治之“五位一体”介绍
来源:文都图书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它的具体内涵是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
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蒋中挺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热点剖析
及命题预测》,相信会对大家的考研政治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在文化强国中的新时代作用

大学生在文化强国中的新时代作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了“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文化创新的热土。
大学生是最新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我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因此,大学生应创作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开拓新型传播渠道,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创新领域的先进性作用,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反映了我们党驾驭文化发展主流,已经充满了自信。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再次提出,意味着我们将实行更加开放、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
同时还提出了四条途径。
高校学子是我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有资格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扛起冲锋的大旗,大学生如何在文化强国道路上扎实前进、发挥其先进性作用应始终坚持十八大提出的四条基本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实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在信仰,保证文化产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相符合,与大众的文化需求相适应。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应独善其身,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化道德素养。
个人的文化品位与文化素养影响着社会的文化风尚。
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引领者,因此其文化品位也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向。
近年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文化传播途径掀起了北大学生网祭“阳光大厨”、“校长撑腰体”、“篮球奶奶”等等倡导责任、爱心、拒绝冷漠为道德诉求的校园文化活动。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文化工作要点

文化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2. 推进文化创新发展: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进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4.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5.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6. 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7. 推进数字化文化建设: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总的来说,文化工作要点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紧迫性,所以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推动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一、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文化软实力首先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它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在一种文化的氛围当中,形成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它令其他的民族也向往也撼动也景仰。
因此,各种肤色的人画着中国的脸谱,穿着鲜艳的中国戏服咿咿呀呀有板有眼地唱起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许多来白五大洲的人们到"孔圣人"像前磕头作揖,甚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肯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起了"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汉话,比起国人当年的学高潮是有过之无不及,"汉文化"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全球。
近些年来,我国每每在国外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春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上舞动着中国龙;一曲江苏民谣〈〈茉莉花》,无论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中国文化节上还是在日本爱知县的世博会上,都让外国友人听得如醉如痴。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二)文化软实力是生产力,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
在当今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其出口额在2000年就达到了720亿美元。
从1996 年开始,美国文化产业的出口超过了航空业、重等传统工业,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达到其GDP的30%左右。
创新活动载体,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知识文库 第16期237创新活动载体,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吴 红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环境孕育了高校校园文化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文化对维系校园精神力量和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不断提高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文素质,应当努力创造理想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健全和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制度。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人(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的统一。
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有力保障,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在制度保障上有待加强和提高。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进一步立足高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探索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气氛浓厚的育人摇篮。
10第十专题试题库

《毛中特》第10专题包含单选20道、多选20道、判断40道、填空40道、简答/论述20道。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四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A)是核心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D )A.实现按需分配B.实现祖国统一C.实现共产主义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C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A )。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C.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文化大发展、大繁荣6.( C )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要大力弘扬(B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A.文化自觉自信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C.中华文化优良传统D.爱国奉献精神8.要牢牢掌握(D )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A.先进文化建设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C.群众文化工作D.意识形态工作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的创作导向是(A)。
A. 以人民为中心B. 以价值为中心C. 以市场为中心D. 以艺术为中心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 A )放在首位。
A. 社会效益B. 艺术效益C. 经济效益D. 政治效益11.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D)A.自我创新B.自我发展C.自我约束D. 自我服务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C )。
2014年412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

2014年412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第一题结合“给定资料1”中美剧、韩剧的成功事例,概括我们从中能借鉴到哪些经验(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经验:1.保证质量精良,提升制作水平,加强对外输出能力。
2.以受众为导向,创新制作、播出模式,直接对接市场;以现实为主题,与观众不疏远。
3.承载本国文化价值观,符合国际主流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
【赋分说明】要点如下:1.质量、制作水平、对外输出能力2. 受众、创新制作、播出模式、现实、观众3. 文化价值观、文化经验、感觉结构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以上每点5分;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5分;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2-3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
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鲶鱼”的理解。
(2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言语简练,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文化鲶鱼是指: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4分),刺激中国文化在回应各种危机和挑战中得以存续和发展(4分)。
实质是激活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动力(4分)。
因此,我们要正视外来文化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好的传统和做法,建立高度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3分)。
【赋分说明】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4分;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语言表达分1分第三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高清红剪纸事业的发展经历,以“如何促进民间文化走出去”为主题写一份政策建议,供领导参考(25分)【参考解析】关于促进民间文化走出去的建议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广灵剪纸是我国民间剪纸的经典代表,高清红既是名下岗工人也是一位广灵剪纸的传承人。
为了圆多年的“剪纸梦”,高清红注册成立剪纸公司,伴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剪纸这门艺术走到了北京、上海甚至是享誉海内外,不仅发扬和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传媒的改革创新应坚持六个理念

刊首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传媒的新指示、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笔者以为,传媒业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改革创新,应该牢固树立下述理念,全面更新思维方式。
一是要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我们的思想要不断地解放,才能接近认识真理,适应环境和时代,也只有解放和发展文化传播的生产力,才能解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包括信息传播力,这是文化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
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权,在依法的前提下,鼓励自由的探索、自由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
不可否认,目前还有很多过时的条条框框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限制着我们的行动,我们要毫不犹豫地从这些思想羁绊中脱离和解放出来,才能甩开膀子、轻松愉快地大踏步前行。
二是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要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动力蕴藏在亿万人民之中,尊重文化包括传播业的发展规律,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文化的解放和文化的民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走向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传媒业的“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受众。
发挥新疆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强区

发挥新疆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区如何建设文化强区,提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全疆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疆必须要从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文化事业的支撑力、文化创新的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助推文化强区建设,提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
标签:文化;文化强区;新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華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内燃机,凝聚社会的黏合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作用、价值更加凸显。
一、“文化强区”势在必行新疆是文化资源大区,这里有奇异的风光,独特的风情,还有那瀚海中沙埋的文明,这些都无不散发着新疆独有的文化魅力。
而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交融的地区,形成了多元并存与多元发展的文化体系。
如何让这些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变为新疆发展强有力的支柱,为新疆的发展做出贡献呢?从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新疆就提出:在遵循积极和稳妥方针之上从新疆区情出发,推进新疆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2016年自治区的第九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着眼推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又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也多召开文化工作讨论会,并讨论通过了我区《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区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
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区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对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了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的方向。
尽管从新疆近五年的发展来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文化建设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根据文化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和现实发展情况,文化部将重点实施以下七大战略:一是骨干企业带动战略。
培育骨干企业,形成战略投资者,既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的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激烈竞争,加快民族文化产业振兴的迫切需要。
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二是科技创新推动战略。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让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发动机。
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产业活力与竞争力。
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对原创性强、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前景良好的文化企业,应给予重点支持。
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原创,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内部分工与协作,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的必然趋势。
为此,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配套设施建设、新兴业态培育和运行机制创新,突出主导产业,加强企业集聚,强化分工配套,使各地园区成为吸纳投资的主要土壤和产业扩张的主要增长点。
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和集聚区,形成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区域文化产业孵化器和发展极,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计划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解锁了新的工作,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计划1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体现社区居民健康快乐的生活风貌,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建设,现就20xx年文化活动安排提出如下方案。
一、活动宗旨文化活动开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
要求,发挥文化工作引领风尚、教育党员干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为金星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社区活动提供文化支撑和指导。
二、重点任务20xx年,围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重要主题,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为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丰富的文化展示平台,使文化活动参与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群众更加满意。
(一)广泛开展宣传文化活动。
开展宣传文化活动要以于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常文化需要,指引和指导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目的。
着重宣传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本地区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
开展好家风征集评比活动来调动社区居民建设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新型社区。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价值观,建设一个更加积极、快乐社区。
活动时间:1月—12月(二)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坚持集体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研读原文与讨论交流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采取支部会、报告会、专家辅导、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调动支部党员学习积极性,不断扩大学习的理论成果,提高学习的实践效果。
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8次(每季度至少2次),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随时组织学习,组织1次专题研讨,每人撰写1篇以上有质量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如何不断提升公司企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竞争力

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胡强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上来,千方百计壮大企业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当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普遍共识,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方兴未艾。
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多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责任感、企业制度等的复合体。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
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
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
在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够更好地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一切力量,焕发出创新的激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够树立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风尚。
总之,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才能达到“以文化育人”的要求,否则,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企业无法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强大的媒体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文化强 国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重点媒体已经具备了打造国际一 流媒体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 人民日报建设新闻资源系统,加快海外版数字化转型; • 新华社驻外分社超过140个,形成比较健全的全球新闻信息采集网络 和新闻发布体系;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有海外记者站32个,建成62个境外整频率电台, 使用61种语言对外播出; • 中央电视台海外记者站达50个,开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 阿拉伯语、汉语6种语言7个国际频道,在14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海 外用户超过2亿; • 中国日报形成国内旗舰版、美国版、欧洲版、亚洲版共同发展的局面; • 中新社海外供版覆盖22个国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影 响力不断增强;等等。 • 微博的出现为现代新闻传播增加了一种新渠道。微博具有独一无二的 便捷性,使得人人都是新闻发布的源头。
• 一直以来,政府在推动“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时,始终坚持推动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新兴文化产业如手机电视、网络电 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多有鼓励政策,近两年,此类新 型文化业态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繁荣中国文化产业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以网游行业为例,作为近十年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产业, 通过十多年发展,网游产业已发展成为直接市场规模超过400 亿元人民币,带动电信、媒体等相关产业收入超过700亿元人 民币,消费人数上亿的巨大产业。并出现了一大批蕴含中国 文化的优秀原创产品。与此同时,在海外出口方面,网游也 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排头兵,海外出口连续6年实现超越。对 于中国网游海外出口的领先企业,国内主流媒体也给予了重 点关注。此前,央视就曾多次以完美世界为例报道中国网游 出口状况,称“十年发展,原创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 出去收入真金白银最多的文化产业。”香港等主流媒体也通过 采访完美世界撰文称“孔子与网游成中国文化出口先锋”,对于 中国网游在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方面的促进作用给予了 肯定。
•
谢谢!
• 广播影视: 我是歌手 • 《我是歌手》掀起了 一场“音乐打假潮”, 引领了中国乐坛的 “真唱运动”,为当 下浮躁的音乐行业树 立了精神榜样。社会 机构对于社会文化的 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 献。
二、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 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杀马特”?
“杀马特”一词音译于英文smart,意为 时尚的、聪明的。但由于文化知识精英的 话语垄断与价值重构,让“杀马特”从 “smart”一翻译成中文,就成为了其反 义词。现在在微博上流行的“杀马特”, 指代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 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 异,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90后”青 年。 “杀马特”青年们,与去年流行起来的 “洗剪吹组合”形象一起,构成了当下中 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他们如何融入城市、 被城市接纳 (现在是被嘲笑),如何完 成自身的个人的现代化(现在是半现代化 的惊悚穿着),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社会局 势。特别是它与“小清新”的对比关照, 能展示出中国文化多元化背后的文化区隔 与文化歧视。
• 新闻出版: • 新闻出版与影视传媒相类似,都是借用媒体的力量对文 化建设进行传播推广。不同的是新闻出版对文化建设更 具针对性和权威性。新闻出版工作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 心所在。 • 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 海峡新闻出版业 发展论坛”上,海峡两岸有关人士认为,文化已经成为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传 播力总体上还较弱,海峡两岸在新闻出版方面各有优劣 势。建议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在新闻出版产品开发、华 文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新闻出版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多管齐下”,联手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 响力。
• • • • • •
各地财政大力支持公共文化建设 山西:1630万元支持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动室建设 江苏:财政资金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四川:10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辽宁葫芦岛:积极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辽宁省葫芦岛市财政局投入300万元完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 动室)基础设施和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 福建漳州:着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是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二是支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三是支持基层宣传文化广播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实施农村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 浙江新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一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鼓励创建文化产业集聚区(基 地)。三是支持新兴文化企业发展。 • 云南龙陵:财政积极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 视、文学艺术事业。
• 哲学社会科学 已经取得的成就: 60年来,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事业同党和国家的大局同步,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队伍日益壮大。现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研工作的 人员近40万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0多万人,专 职研究人员3万多人。 学科体系不断健全。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对外学术交流逐步扩大。
之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 争力
目录
• 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文学艺术事业。 • 二、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三、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 四、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 五、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 外优秀文化成果。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文化已成为民 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发展摆在了 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大力抢占世界文化市场,推 广各自文化产品及其附着的思想文化。 • 目前,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国家新闻出 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说,研究表明, 大陆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仅为美国的24%、英国的 29%和日本的38%。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文化产品出 口,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约占10%,韩国 占5%,中国大陆仅占不到4%。 •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 •
社会级具体措施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一要落在主体上。引导和支持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 向企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中小文化 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优势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 二要落在载体上。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集成性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创建一 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平台。依托这些强有力的载体,大力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文化与科技创 新资源及要素深度互动、有效衔接。 三要落在本体上。聚焦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重点领 域,注重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 提升装备水平、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国家级具体措施 《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重点扶持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 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培育5家以上省级文化和科技融 合示范基地,扶持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 (研究)中 心、企业技术中心,组建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
•
• •
•
四、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 高传播能力。
• 2013CCBN的主论坛,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 展论坛上,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 司副总经理罗小布说:讲现代传播体系是 什么?就是“四跨”,跨网络,跨终端, 跨CP,跨社会. • 特点: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
• 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 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我国国家利益和 国家形象,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大局。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增强国内国际传 播能力,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 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仅促进了媒 体采编、发行、播发系统的技术升级,而且带 来了媒体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全方位变 革。 •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覆盖广 泛、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
• 洗剪吹
• 只有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减少这样的现象。 • 我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的举措有:一、抓设 施建设提质,让文化活动平台“立”起来:未来5年,我省 将投入30亿巨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让大家学习有场所、 娱乐有场地、休闲有去处。主要抓好省市县重大文化项目 建设。到2015年以前,完成包括省文化艺术中心、省博物 馆、省图书馆改扩建等项目在内的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 设。同时,积极推进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使各市州拥有 可容纳观众1000人以上的大型剧场和文化广场,县县有可 容纳观众800人以上的中型剧场(影剧院)、有供1000人 以上开展活动的文化广场。 二、抓群众文化活动,让全省人民乐起来。继续办好文化 活动品牌,如“三湘读书月”、“映山红民间艺术节”、“三下 乡”、“四进社区”、“公共大戏台”等活动,建设广场文化、 社区文化、墟场文化等。还有我们的广场舞比赛等 三、抓服务方式创新,让公共文化服务“优”起来
• 送戏下乡
• 农家书屋
三、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 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专业化水平。
•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 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途径。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 产力。
五、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首先是民间的输出,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全 世界很多城市都有唐人街,那里是中国文化输 出的宝地。其次是政府的行为,比如最近几年 办得比较红火的孔子学院,蔚然成风! • 电影书籍报刊杂志视频以及一系列的通过媒体 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对于国 外受众也是影响很大的,比如2008奥运会开幕 式,其震撼效果令人惊讶! • 我国也借鉴吸收了许多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比 如我们研究生参读的文献,很多都是国外研究 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