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
高一地理(下)
必修《地理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课标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
4
.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必修《地理Ⅲ》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1 认识大洲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22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5课时,第二节4课时,第三节4课时,第四节5课时,第五节4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课标内容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
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要求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选学,不做考试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6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一、课标内容
1.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二、教学要求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选学,不作考试要求。
三、本章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1节2课时,第2节2课时,第3节1课。
2.教学方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