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三
浙江省地理选考.考点分布与难度解析
浙江选考地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难易度:由简单到难——蓝、绿、黄、红
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考试内容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五和选修地理六中的相关内容。
其中必修部分约占85%,选修部分约占15%。
2.考试要求分布
理解、简单应用试题约占40%,综合应用试题约占60%。
3.试题类型分布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
地理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3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解读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选修Ⅰ)模块:选修Ⅰ学分分解为选修 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部分:选修ⅠA是 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 Ⅰ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 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 选修ⅠC是由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 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一、什么是课程
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的几次大改变
自建国以来,我国正式颁发并实行的有关普通 高中的课程计划主要有1 6个 基本可以体现历史演变的有5个,分别颁发于 1952年、1981年、1990年、1996年和2000年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2.评价主体 3.评价内容 4.评价方法 5.学分认定
四、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 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广东省 宁夏自治区 Nhomakorabea谢谢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ⅠA:选修ⅠA4(地理选修模块4《城乡 规划》 );选修ⅠA6(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 保护》 ) 选修ⅠB:选修ⅠB3 (地理选修模块3《旅游 地理》 );选修ⅠB5 (地理选修模块5《自 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ⅠC:选修ⅠC1 (地理选修模块1《宇宙 与地球》);选修ⅠC2 (地理选修模块2《海 洋地理》 );选修ⅠC7 (地理选修模块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 解读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陆秀良
2006.8.21
一、什么是课程
(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2023版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三级概念一览—模块1
《2023版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三
级概念一览—模块1
本文档为《2023版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中模块1的三级概念一览。
以下是该模块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1. 自然地理环境:
-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生物等。
- 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草
原等。
2. 人文地理环境:
- 居民分布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化等。
- 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包括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区域经济
合作等。
3. 地理研究方法与地理技能:
- 地理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解读、图表分析、空间思维等。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包括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等。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包括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
以上是《2023版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模块1的三级概念一览。
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水平。
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概念,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解读
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解读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解读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进行解读,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首先,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大纲指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
这意味着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大纲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大纲列举了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
其中,核心概念包括地球、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等;基本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等;基本技能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和地理实践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把握这些核心内容,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大纲还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地理解释能力等;地理实践能力包括地理调查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和地理模拟能力等。
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此外,大纲还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原则。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大纲还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评价。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评价应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程度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综上所述,浙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核心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
浅谈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中区域地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 词 : 区域地 理 知 识 ; 区域 地 理 教 学 ; 区域 地 理 学 习 模 式
一
、
区域 地 理 知 识 的重 要地 位
念 下的区域地理教学 , 首先要求教师构建 区域地理认 知结构 , 然后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引导 学 生 自主构 建 。 2重 视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学 习 和 研 究 区 域 地 理 的基 本 方 法 .
1 . 在地理学科 中的地位
在《 普通 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第一 部分 前言 中 的课 程性质 的 描述 为 : 中地理课 程是 与 九年义务 教育 阶段课 程相 衔接 , 高 高 是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 目标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中的 突出
中阶段学 生学 习地球 科学 知识 、认识 人类 活动 与地理 环境 的关 特点 。 普通高 中地理课程标准》 《 明确提出 :通过探究性学 习, “ 使学 系 , 一步 掌握地 理学 习和地 理研究 方法 , 立 可持续 发展观 念 生初步掌握学 习和研究不 同尺度 区域地理 的基本方法 。 地理 新课 进 树 ” 的一 门教材课 程 。 2在浙江省新课程 实验 的相关文 件中的地位 .
量也有所不 同的现象 。所 以新课程理念下具体 的“ 大洲 ” 国家” 和“ 只是 “ 案例” 是学习 的载体 , , 是要通过深入学 习所学 区域 的 自然 和 人文地理 的基本特征 , 并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 区域 的学习上 。 2区域地理教学 的基点是 区域地理要素和学 习能力 .
甚至是负效的。 构和认 识方 法 、 思路 。 比如 , 分析 区域气候形 成 的主要 因素包括 : 效 的 , ( )k 1 2 阳辐射 ;2 大气环流 ;3 地 面状况 ;4 人类活 动。 () () () 新课 程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三
教学指导意见:
发展要求: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在必
修阶段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1.能依据有关信息,对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 关系进行论证和探讨。
能进行正确的论证,并学会论证的方法。
2.能恰当地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
能对具体案例(如:温室气体排放与温室效应;土地利 用与土地退化;三废排放与环境污染)进行正确的评价, 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必修Ⅰ“活动”的分析与教学处理
一、对教材 “活动”设计的剖析
主要特色:
★ 突出地理素养的培育,促进课程理念的落实。 ★ 注重递进式探究,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 ★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能对区域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 境变化的辨证关系,学会评价资源利用的环境效益。能针 对由此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二、教学要求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运用地图分析”: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 分布图”。
活动过程设计: 【学生自主探究】 ①看图分析聚落(以城市为例)分布大体有何规律? ②分析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举例说明。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引导】 聚落数量与地形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形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分布或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 评价等教学活动。
模块 教学内容及新课课时时数总课时数地理Ⅰ始业课(1)第一章(8)(3)第二章(14) 第三章(5)第四章(5)机动(3)(8)36 地理Ⅱ 第一章(4)第二章(7)第三章(7)第四章(5)机动(13)36 地理Ⅲ第一章(22)第二章(8)(6)第三章(5)机动(1)(3)36必修《地理Ⅰ》 始业课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学科,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和地理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
3.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地理学科目的是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5.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发展要求说明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删除)说明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发展要求 收集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删除)说明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高一下)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一、课程标准内容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8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课程标准内容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三、本章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2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必修《地理Ⅲ》必修《地理Ⅲ》着重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属于拓展和提高的过程。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考虑到学生知识视野和探究能力的变化,对于区域的学习不应再局限于区域的描述,而要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共性、个性和基本特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认知和分析。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区域地理的学习,一是在学习层次上的提高,加深对区域的认识;二是对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分析,诸如某个自然地理区域、工业区域、农业区域等;三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区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生活实际方面多下一些工夫。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借助于典型区域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区域的概念。
对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一些意见
对浙江省《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一些意见作者:叶水姣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3期摘要:为了帮助教师克服、解决在新课程教学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浙江省新课程实验工作地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制订了《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由于专家们是在缺少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少了很多感性的经验,《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三方面的问题:“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划分不当,“说明”栏目设置不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意见》里无法落实,让《意见》在广大的一线教师里眼里成为了一种摆设,无法起到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意见;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加强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在研究相关文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下简称《意见》)。
旨在帮助教师克服、解决在新课程教学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本《意见》按模块开设顺序编排,每个模块分专题或单元,按照“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教学要求”是最重要的部分,按课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列出。
笔者作为长期奋战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按《意见》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或困惑,现一一列出,旨在请教各位专家,以求明鉴。
意见一:“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如何划分?《意见》对“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所作的规定和解释是:“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区别主要在于是对学生要求范围不同,“基本要求”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发展要求”是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从表象上看,这两个概念是明确清晰的,但认真执行起来,发现里面有问题:“基本”的含义是基础性的、根本的、主要的,“发展”的含义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因此,“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的区别标准应是知识的层次水平,而不应是学生的范围。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与进度高一年级(2019级)三年教学计划高二年级(2018级)两年教学计划高三年级(2017级)一年教学计划几点说明:(1)高一年级(2019级)教学安排2019级学生是第一届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生。
因此本届学生的教学安排要体现“三年一盘棋”的意识,鉴于学校之间差异较大,故在教学安排上做如下说明:高一阶段开设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
原则上上学期完成必修1,下学期完成必修2。
但鉴于高一结束时需要进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故在教学操作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下学期段可以预留必要的合格考试复习时间,以保证全体学生学业考试合格。
高二阶段开设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两个模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性必修1的部分内容可能在高一阶段已经进行了拓展,故高二阶段教学进度可以做适当调整,条件较好的学校原则上可以完成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高三阶段上学期原则上学习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如果选择性必修3在高二阶段已经完成的学校,可以转入复习备考阶段。
上学期完成除选择性必修3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
下学期完成选择性必修3后转入一轮二轮备考。
(2)高二年级(2018级)教学安排2018级学生的教学是我省第二届使用“省调整意见”教学及高考的学生,本届学生的教学进度跟着2017级学生教学进度顺延。
高二阶段原则上完成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个别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
乡土区域地理,即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的复习不再单独安排,根据本学校实际,可以放在上学期,也可以放在下学期。
高三阶段原则上进入高考备考,进度慢的学校可以把“环境保护”放在高三上学期或下学期,但不能影响必修及选修(限选)内容的备考。
(3)高三年级(2017级)教学安排2017级学生是第一届进入新高考的考生,教学内容及高考命题均依据“省调整意见”。
本年级上学期原则上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全部高考内容,条件好的学校也可以完成全部高考内容,下学期进入一轮二轮备考。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doc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屮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屮地理课程标准》,规范高屮地理教学,特制定本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章按“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戸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n标源头,采取按章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提出学生学习应达成的三维H标和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教学要求”按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 三部分。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必修阶段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 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在必修阶段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而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这一维度的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指不宜拓展的内容(留待选修学习)、超标准的内容、建议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H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本“指导意见”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力图对关键问题做出简要说明,让教师在使用过程屮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必修《地理I》必修《地理I》着重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自然环境的组成、口然环境屮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 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知识n标上,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z间的相互关系。
在方法与能力H标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教学指导意见解读课件 湘教版选修3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了解层次:了解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旅 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发展层次:结合实例,初步掌握全面分析、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的方法。
了解层次:了解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只要求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影响即可。 主要影响:环境污染突出;生态破坏严重;景观破坏不 容忽视。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总结旅游与景区建设的内容, 以及总结地理环境的组成,启发学生将两方面内容 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只要求学生指出生活中常见的旅游资源实例,选择 一些主要的开发条件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即可。
④结合“活动”的开展,完善学生对旅游业对区域社会、 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因此,“活动”部分的 内容应紧跟其后完成。
活动1-1:旅游业发展的利弊得失
活动目标: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活动建议:利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实例,开展小组合作,进
行合作探究。
有关问题的说明:①本条指导意见的重点是阐述旅游业对 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适当讨论旅游业的特点,是有必要的,但必须把 握一个度,不要冲淡主题的讨论。 ②为能引导学生就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影响这个问 题更好地展开讨论,要尽可能地提供相关的素材,如图片、 统计资料。
③要讨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应使学生 对旅游业的特性有一些基本了解。因此可组织学生讨论旅 游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的独特性质。 其一,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其二,旅游是一项零散而又综合的服务业。 其三,旅游业又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发展层次:结合实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文 化、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层次:了解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了解旅游规划的类型。 了解教材中涉及的6点意义,但不能陷入单纯结论记忆的 误区。 教学中可以运用相关材料制成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阅 读分析,了解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类型: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开发规划 教学中通过对两类规划的具体方案的对比分析,了解 两类旅游规划的内涵、外延和区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的观念强调人和人 的平等,也包括人和其他生 物之间的平等关系。
权利的观念强调人类享 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 享受,也包括环境享受。
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指导意见
1.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基本 要求
2. 了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本 质区别,掌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对立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统一
区域可持 续发展
必修Ⅲ
(典型案例)
2.本章内容
环境问题 的概念与 类型
人类面临 的主要环 境问题
人类 主要 面临 的问 题
古代人地 关系思想 的产生
现代人地 关系思想 的发展
人地 关系 思想 的演 变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协调 人地 关系 的基 本途 径
控制人口 规模 转变发展 模式 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要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简单,但由此又生出可持续 发展的核心思想和追求的目标,应把三者一起来对比分 析。
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 是个复合系统,如下图:
要点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强调 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发展必 须是可持续的,沿这一线索 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9.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①协调人地关系的四对基本关系
考试要求 a a b b
b
b
知识要点
要点一: 控制人口规模
首先要弄 清人口规模和 环境问题的关 系,然后再认 识控制人口规 模对解决环境 问题、协调人 地关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