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反思20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77867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9.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本堂课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紧扣重点问题,引领学生感悟。
本课采用“中心句”引领法,引导学生从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入手,思考“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去指导阅读、理解文章内涵。
学生重点抓住刘伯承在手术中“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等词语,教师适时采用换词法,播放电影片段等手段,他们逐渐感悟到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在课堂上只有抓住重难点,避免琐碎提问分析,才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反复涵咏品味语言之妙。
2.体会侧面描写,学和用巧妙结合。
本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我问学生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军神”品质呢?目的是把目光引到沃克身上。
学生通过读书感悟沃克在“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过程中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到沃克医生由冷漠到钦佩的'感情变化,从而更能衬托出刘伯承的顽强意志。
老师因势利导引出“侧面描写”,学生很容易接受。
其次,在“拓展阅读,迁移运用”环节,巧妙引用“关羽刮骨疗毒”故事,让学生辨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这样读书训练,学和用相结合,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运用自如了。
3.创设图文情境,积累词语有妙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本课积累“镇定自若”“戎马一生”等词语,是依据文本和三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
首先,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悟刘伯承“军神”内涵;接着,教师适时增添图文资料,并配着声情并茂地介绍:从青年时期的骁勇善战,到横刀立马千里跃进大别山,再到开国大典、建设新中国的不朽业绩。
最后,呈现这些词语,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就会明白它们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苏教版第五册《军神》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五册《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45da4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5.png)
苏教版第五册《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第一篇《军神》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峻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耐庞大疼痛同意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大夫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强不拔的钢铁意志。
文章叙事清晰,虽不复杂,但生动感人:前来求治,刘伯承伤势虽重,但十分冷静;手术之前,不用麻醉药的意志专门坚决;手术中,承担了常人无法忍耐的疼痛;虽忍耐折磨,但清晰地数下了72刀手术!读着这些文字,我们看起来和沃克大夫和作者一起强烈感受着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并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意!由于文字淳朴凝练,仰慕之情并未处处显山露水,因此反复朗读回味之后,这种敬意更真切更深刻!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自由交流碰撞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
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点滴积存、感悟而成!学生亦在读中搜集处理文字信息并把握了意义(即读明白了什么),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动,获得思想启发、人一辈子感悟,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一、情境创设,激发爱好。
俗语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教学之前反复摸索,设计如下环节:上课依始我在黑板上写出刚劲有力的“神”字;由“神”引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引出“天神”;再导出课题“军神”。
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靠近文本,大胆质疑。
第一,让学生由课题质疑,再让学生快速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迅速扫瞄课文,找出带有“军神”那个词语的句子;然后,学生在质疑后带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选择局部的内容进行阅读,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如此的过程中,专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b298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4.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1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展开交流导出课题“军神”。
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三、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
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四、课文延伸,培养能力。
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
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军神》教学反思2《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
苏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
![苏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35aac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a.png)
苏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一《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峻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耐庞大疼痛同意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大夫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强不拔的钢铁意志。
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
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
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那个难点的突破关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
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
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精读课文感悟“神”1.从沃克大夫的神态变化中感悟。
这篇课文描写的要紧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大夫的神态和情绪变化。
手术前,沃克大夫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大夫又对他专门佩服。
这些表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觉,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什么缘故有如此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
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1)刘伯承不情愿使用麻醉剂。
(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
(3)手术终止后脸色惨白,将就一笑。
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样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会到刘伯承手术中忍耐剧烈痛楚,表达出他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要紧写了沃克大夫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明白得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明白得了那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大夫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明白得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94764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7.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1《军神》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一、教学一开始我紧扣“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这一问题情境,通过圈画、理解、感悟关键词语,领悟刘伯承勇敢、坚强、镇静的性格。
让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相统一。
在此基础,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
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三、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如出示《赞军神》小诗,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我还让学生练习写一句话赞美刘伯承,以此来升华情感。
在扩展延伸环节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
四、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军神》教学反思2《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到位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
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多,也会直接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军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军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3188f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7.png)
【导语】《军神》这篇课⽂记叙了刘伯承在德国医⽣沃克的诊所⾥不打⿇醉剂成功地施⾏眼部⼿术的事。
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也表达作者对刘伯承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军神》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军神》原⽂ 重庆临江门外,⼀个德国⼈开设的诊所⾥,医⽣沃克端坐在桌后。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刘⼤川。
” “年龄?” “24岁。
” “什么病?” “⼟匪打伤了眼睛。
” 沃克医⽣站起⾝熟练地打开病⼈右眼上的绷带。
他愣住了,蓝⾊的眼睛⾥闪出惊疑的神情。
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冷冷地问:“你是⼲什么的?” “邮局职员。
” “你是军⼈!”活克医⽣⼀针见⾎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微微⼀笑,说:“沃克医⽣,你说我是军⼈,我就是军⼈吧。
” 沃克医⽣的⽬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准备⼿术。
” 沃克正在换⼿术服,护⼠跑来,低声告诉他病⼈拒绝使⽤⿇醉剂。
沃克医⽣的眉⽑扬了起来,他⾛进⼿术室,⽣⽓地说:“年轻⼈,在这⼉要听医⽣的指挥!” 病⼈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眼睛离脑⼦太近,我担⼼施⾏⿇醉会影响脑神经。
⽽我,今后需要⼀个⾮常清醒的⼤脑!” 沃克再⼀次愣住了,竟有点⼝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和新⽣的息⾁⼀⼑⼑割掉!” “试试看吧。
” ⼿术台上,⼀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这次双⼿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帮他擦了⼀次⼜⼀次。
最后他忍不住开⼝对病⼈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 病⼈⼀声不吭,他的双⼿紧紧抓住⾝下的⽩垫单,⼿背青筋暴起,汗如⾬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术服的沃克医⽣擦着汗⾛过来,由衷地说:“年轻⼈,我真担⼼你会晕过去。
” 病⼈脸⾊苍⽩。
他勉强⼀笑,说:“我⼀直在数你的⼑数。
” 沃克医⽣吓了⼀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 “七⼗⼆⼑。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汇编篇)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汇编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ed8e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c.png)
2023年军神教学反思(汇编篇)军神教学反思1为了要上好一节课,我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确定好详细的教学目标,然后要依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
本课我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该在什么地方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重点抓住刘伯承的表现,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让学生感受他钢铁般的意志力,理解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弱化了沃克医生的情感改变这条线。
在教学过程中留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一、情境创设,激发爱好在上课起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神”字,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心中的“神”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说,发言特别主动。
板书“军神”之后,让他们依据预习说出军神是指刘伯承,然后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刘伯承。
刚起先的环节,我给更多的孩子以发言的机会,并且主要挑那些平常发言主动的学生,目的就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爱好,激励他们上课踊跃发言,这就把孩子们学习的爱好调动起来了。
二、亲近文本,大胆质疑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后,抓住“嚷”让孩子们先练习朗读,然后依据这句话里的关键词质疑,总结出主要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然后带着问题再次走近文本,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因为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复述文章,而前提是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孩子们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概括《军神》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鉴于四年级小孩子的概括实力还不是很强,我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概括文章大意。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能很好地填空,有重点地概括文章大意。
四、抓住重点,感悟朗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依次,我让孩子们沟通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等孩子们谈完之后,每一部分我重点抓一个关键词。
手术前,我抓刘伯承“安静地回答”,手术中抓刘伯承的动作“攥”,手术后我抓“七十二刀”。
手术前,刘伯承拒绝麻醉,当沃克医生用教训的口吻告知他让他听医生的话时,他却很安静地说出了自己拒绝麻醉的理由,这里能感受到刘伯承的英勇,然后通过让孩子们安静地朗读来体会。
《军神》教学反思(精选8篇)
![《军神》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6549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e.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神》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军神》教学反思篇1今日教《军神》,感觉很好。
这篇文章让三年级学生来学,感到这种文章教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想到今天教完后感觉还不错,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课堂感受:一上课,我就从课题入手,出示了几个问题:1、文中的“军神”指谁?2、“军神”指什么样的人?3、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刘伯承堪称“军神”?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齐答,很一致,就不用说了。
第二个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有的学生答到,就是神仙,好点儿的答到,勇敢的军人就是“军神”。
好!我就抓住这点做文章,问到,军人大都是勇敢的啊,难道都能称为“军神”吗?小小的脸儿愣住了:是啊,显然不对啊!不过聪明的孩子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是超出一般的勇敢。
(好)先到这里,等弄懂下个问题就好了。
然后我让学生去找有关的细节来体会,开始他们是漫无目的地去找。
我先让他们随意说,结果他们还是说对了一些,但是不能任其发展啊,个性化不是这样的哦。
我又设计了一个过渡问题:这一课是讲刘伯承做手术时发生的事情,那么手术分几个过程呢?答: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真聪明!)先从手术中入手,找吧。
主要有这么几处:手术时刘伯承的表现(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抓破了)还有一处没找到,(不要紧)再体会手术前的“神”吧。
刘伯承的“坚决不要麻醉剂”、“恳切地说”、“平静地说”都被孩子们找了出来,嘿嘿,今天的小家伙很聪明啊!我在鼓励的同时,又点了火:还有一处呢?谁能找到?爱动脑的就开始忙了,终于有一个说到了在第一段沃克医生说的话“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就是这个“镇定”,因为属于侧面描写,所以对于三年级的是不大好理解的。
此时我稍稍形象地讲解了侧面描写,他们由此才找到了刚才在手术中没有找到的一处,那就是“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从而又一次理解了侧面描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25de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4.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7课《军神》二、教材分析:《军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身上的人格精神”。
《军神》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忍痛接受七十二刀,以自己的钢铁般的意志赢得德国医生赞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三、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四、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探究、小组合作、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军神”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分析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
2、难点——体会领悟“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3、教学突破——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学生也动脑筋思考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叙述语言,进而抱我“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七、问题预设: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八、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本课ppt课件;刘伯承资料。
《军神》的教学反思
![《军神》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246da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e.png)
《军神》的教学反思《军神》的教学反思1上完《军神》一课,如释重负。
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教学过程清晰,重难点突出。
板块教学层层推进,目标有效达成。
对教材理解深刻,对文本的处理得当,准备充分,课堂教学随机处理自如。
注重朗读,通过重点词、重点句进行训练,由句到词,再到句,螺旋上升,感情逐步升华,指导到位。
整堂课紧扣课题“军神”,并以沃克医生的“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为中心句,贯穿始终。
课堂上姿态语言丰富优美,感情投入。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还不错:一、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称刘伯承是男子汉,是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
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仔细解读,并通过抓重点词进行语言训练,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首先我自己特别地投入,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师说潜台词后读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次读,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
通过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
通过读,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
通过有层次地读,把思绪推向高潮,让学生受到感染。
当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熏陶时,我出示了叶剑英的诗《赞军神》,然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刘伯承元帅,我想对你说。
学生真情的流露也就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共三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a9e68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e.png)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军神》教学反思(一)《军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称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重点描写的是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
本文主要要是通讨对沃克医牛的描写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学生对文一点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内心。
课文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
其次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紧扣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紧扣细节描写,抓住对刘伯承在手术中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紧张,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课文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中人物精神的熏陶感染。
《军神》教学反思范文
![《军神》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6c264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1.png)
《军神》教学反思范文《军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被沃克医生称赞为“军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讲述一些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营造出紧张而又充满敬意的氛围,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那个特殊的时代和英勇的人物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朗读,体会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和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
特别是在描写刘伯承手术过程的段落,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他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惊人的毅力。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形象文中有很多能够体现刘伯承和沃克医生性格特点的关键词句。
我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词语,深入理解刘伯承的坚韧;通过“愣住”“惊疑”“目光柔和了”“肃然起敬”等词句,体会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4、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我组织了多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围绕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交流,如“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从沃克医生的表现中你能看出什么?”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虽然让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句,但对于一些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引导还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2、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讨论环节,由于学生们讨论热烈,花费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导致后面的总结和拓展部分时间紧张,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3、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刘伯承的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使得教学的教育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883b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c.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反思第【1】篇〗上完《军神》一课,如释重负。
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教学过程清晰,重难点突出。
板块教学层层推进,目标有效达成。
对教材理解深刻,对文本的处理得当,准备充分,课堂教学随机处理自如。
注重朗读,通过重点词、重点句进行训练,由句到词,再到句,螺旋上升,感情逐步升华,指导到位。
整堂课紧扣课题“军神”,并以沃克医生的“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为中心句,贯穿始终。
课堂上姿态语言丰富优美,感情投入。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还不错:一、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称刘伯承是男子汉,是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
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仔细解读,并通过抓重点词进行语言训练,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首先我自己特别地投入,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师说潜台词后读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次读,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
通过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
通过读,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
通过有层次地读,把思绪推向**,让学生受到感染。
当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熏陶时,我出示了叶剑英的诗《赞军神》,然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刘伯承元帅,我想对你说……学生真情的流露也就水到渠成。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fce82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a.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一课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以钢铁般的意志忍受了手术的剧痛,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
在教学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成功之处1.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深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和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例如,在分析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时,让学生从他的语言中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
同时,通过对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刘伯承的其他故事,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通过拓展延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了让学生朗读课文,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某些问题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b8cf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2.png)
军神教学反思军神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军神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军神教学反思1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展开交流导出课题“军神”。
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三、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
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四、课文延伸,培养能力。
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
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军神教学反思2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题,围绕课题质疑,学生说:1、军神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听了同学们的答案后,我把“为什么称他为军神”?锁定为重点。
军神教学反思20
![军神教学反思20](https://img.taocdn.com/s3/m/aac22b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5.png)
军神教学反思20《军神》教学反思执教了《军神》一课,感受颇多,本节课上我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
下面我具体从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第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课上,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课文,是谁被称为“军神”,又是谁称他为“军神”,你又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进而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接着快速默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让你觉得体现刘伯承“神”的句子;然后,学生在质疑后带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选择局部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
第二、充分认识学生。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的课文,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体会人物的坚强意志,比较容易,但学生理解会比较粗浅,要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还需教师的善于引导。
于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的带—扶—放手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来学习。
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没忽略教师的有效指导,循序渐进。
先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句、词体会人物特征,然后让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接着,教师采用边扶边放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学习,体会人物特征,并让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一起评议;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读句说收获。
这样既引导学生直扑中心,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品质。
同时又能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第三、让学生学会欣赏。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异,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学生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样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c593f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7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以“问诊时——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抓住重点词句走进人物内心,从刘伯承将军自身的做法及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正反两面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感受刘伯承为了革命事业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以及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敬佩之情,是两种相互交缠的情感体验。
课堂实施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语感点,双线并进的展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是这节课设计时的重点。
因为学生对刘伯承将军了解的较少,对战争年代的流血牺牲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因此设计好了主问题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二.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也有不足。
个人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1、紧扣主题的导入: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设计如下环节:由“神”字入手,通过学生对认知中“神仙”超出常人能力的交流,导出课题“军神”。
此环节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2、抓住细节,感受人物。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神》教学反思
执教了《军神》一课,感受颇多,本节课上我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
下面我具体从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课上,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课文,是谁被称为“军神”,又是谁称他为“军神”,你又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进而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接着快速默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让你觉得体现刘伯承“神”的句子;然后,学生在质疑后带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选择局部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
第二、充分认识学生。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的课文,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体会人物的坚强意志,比较容易,但学生理解会比较粗浅,要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还需教师的善于引导。
于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的带—扶—放手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来学习。
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没忽略教师的有效指导,循序渐进。
先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句、词体会人物特征,然后让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
方法;接着,教师采用边扶边放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学习,体会人物特征,并让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一起评议;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读句说收获。
这样既引导学生直扑中心,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品质。
同时又能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第三、让学生学会欣赏。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异,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学生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样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感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第四、形象的板书设计和开放的作业设计。
常说,老师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缩影,是重点难点的体现,是老师教学过程的体现,而形象化的设计,更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我就以线条构建简单结构,以重点的词语为精髓,来体会人物的形象。
但是本节课上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照顾不够全面,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只想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忽略了学困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