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浙江维新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分节知识点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建立: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失败: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失败原因: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他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性质:洪仁玕提出,是第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内容: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
经济: 发展近代工业,吸收外国科学技术。
文化: 设新闻官,改革弊政,兴办福利事业。
外交: 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
通商; 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派的形成:1.恭亲王亦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他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2.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内容讲解
1.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 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 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 有阻碍,使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 封建体制的束缚。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完成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要
抵御西方外来的侵略 ,另一方面又要向西方外国学 习,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
造局翻译馆;另一个是京师同文馆。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探索之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评价:
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应该实事 求是。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官僚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 来。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变化
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
年未有的“大变局”。
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
义过渡的时代。
3.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 成的时代。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言: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新的问题、 新任务——寻找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是:只有在中国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道路,才能把中国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厄运 中解救出来,实现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PPT课件
2021
教学内容
▪ 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十九世 纪下半叶的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 局”。面对时局的变化,中国社会各阶级面临 “怎么办”的问题?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 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 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 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2021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 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事学堂)
2021
2021
2021
2021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 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 学习造船、驾驶。
1872年,容闳带领中国第一 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 容闳
2021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 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 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2021
重点与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 较与评价。
2、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3、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
2021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发展与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21
教学内容
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是清朝后期一次由农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 运动,并产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 篇》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 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加速了 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讲稿_10
5.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兴起。
它是在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大众试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斗争的反映。
这次运动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
梁启超后来回忆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心情:“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包天笑的《钊影楼回忆录》中写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重挫之下,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乘势而起。
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确定含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实名的自觉意识。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因此,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这一批人,兼有学生和士大夫两种身份,是从各地汇集而来的优秀人才,他们曾经饱读四书五经,但他们起草和上书的《上皇帝书》,却已经超越康雍乾以来历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创“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
1300余名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第二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众和政府的状况(一)民众的生存状况鸦片战争以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随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生存状况日益悲惨。
战争破坏、赔款重负、鸦片贸易,致使“银贵钱贱”,这些交织起来的灾难使广大农村中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地租上升、高利贷猖獗、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
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商品和机器工业不断涌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破产,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手段。
在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的赔款达到天文数字,致使清政府不断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各种名目的科捐杂税不下百数十钟。
因此,在天灾面前百姓就更显得无力回天:1846—1850年,黄河流域6省500多州县和长江流域6省600多州县遭到各种灾害;1876—1879年,全国各省夺取了1000万民众的生命;1898—1899黄河二次大溃决,导致16、17万人死亡;1905年前后,全国受灾地区达300-400个州县。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无疑是地狱火坑,这种社会制度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的生存出路,他们只能拼死求生,这也就成为反抗的根本力量所在。
(二)封建统治阶级的状况对外逐步妥协中国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以原有社会制度的黑暗腐败和各方面的落后为内部根源的,对外逐步妥协投降且愚昧于世界潮流,从1840-1860年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逐步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证明了在国家内忧外患时,清政府完全把自身统治的安危置于民族利益之上,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根本没有勇气和能力捍卫国家的权益,使中国一步步陷于半殖民的深渊。
对内崇古守常清政府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长期拒绝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面对列强的入侵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没有痛定思痛,发愤图强,不仅一味顺从西方势力的侵略要求,而且还虚伪自大、任人唯亲、排斥贤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得清廷苟且偷生的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2章3节3章
12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主要原因) P55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封建主义软弱妥协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P56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根本 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 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建立新军
19
“预备立宪”骗局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 五大臣赴欧美日本等国 考察;回国后他们向慈 禧太后密陈立宪有“皇 位永固”、“外患渐 轻”、“内乱可弭 ”三 大好处
P58
1905年出国考察的五大臣 与德国军政官员合影
20
P58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又
孙中山(1866-1925.3.12) 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 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 村人,贫苦农家出身。18781883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 教会学校读书,1886夏1887.10在南华医学校读书, 1887.10-1892.7在香港西医 书院读书。
17岁的孙中山
24
P59
抛弃改良幻想,走上革命道路: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9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戊戌政变
(1898.9.21)
P53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 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0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 教训 P53
11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P54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二章(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二章考试招式:如何认识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2.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3.对儒家思想的严厉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的原因?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失败的原因:1.具有封建性2.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3.管理上的腐朽性如何认识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意义:1.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它改革了社会风气。
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守旧势力的反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多选AB或者(单选A?A 封建专制政权B 地主阶级压迫C 帝国列强入侵D 自然灾害频繁天平天国领导人是哪一位(A陈涉B黄巢C杨秀清D洪秀全洪秀全在起义之初做了哪几项准备(多选?A 创教B 写宣传册C 鱼腹藏书D 拉帮结派天平天国进行封王建制是在什么背景下(?A 攻克永安B攻克南京C改名天京D北伐失败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的重大战役包括(多选?A西征B北伐C天京城外破围战D攻克永安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是什么?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2.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资政新篇内容是什么?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纲要第二章第三节
康有为生于1858年, 卒于1927年,又名祖 诒,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出身于 官僚地主家庭。是中 国近代 思想史上重要 的思想家、政治活动 家,又是一个有多方面 成就的人物。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2)著书立说
谭 嗣 同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万木草堂旧址
梁 启 超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6)办报纸
一、戊戌维新运动
※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问题 (要不要) 维新变法
主观原因-----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戊戌维新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 上历史舞台,不但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 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旧 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 运动是行不通的,要争取国家的确乎产必 须用革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纪》 《波兰分灭纪》
光绪皇帝
康有为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 (4)办学会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五次斗争1851、1.1——1864.7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895.5——1898.9 戊戌变法1899——1901.9 义和团运动1894.11——1912.4 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一)历史背景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二)发展经过理论宣传——建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1851.1.11——永安建制1851.12——定都天京1853.3——北伐——天京事变(1856.9—11)——最后失败(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2)评价: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历史虽已经步入近代,但却没有新的生产关系之前农民战争中,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土地纲领。
适应了反封建的要求。
局限性——①提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违背了近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限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资政新篇》1)内容: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了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思想文化-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竟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评析1、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1)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第二章复习资料1851-1864,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2)-定都天京(1853)-北伐西征(1853-1856)-天京(南京)事变(1856)(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朝田亩制度》:土地制度和国库制度。
体现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狭隘性、落后性、空想性。
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
《资政新篇》:社会发展方案。
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在当时缺乏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历史意义: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②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他们豪不犹豫地侵略者进英勇的斗争。
③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天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1861年)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阶级。
“洋务派”主要人物:如奕诉、曾国藩、左忠堂、张之洞等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洋务事业: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李鸿章管辖。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①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主要培养翻译人才;②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③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课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 (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的社会发展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 接产物;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
清道光三十年 十二月初十(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 平县金田村宣布 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该图是金田村全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 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洪秀全的真实面目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小资料:客家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 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县、兴宁、 大埔、五华、惠阳等县和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 福建部分地区。
1270年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 「来人」,以区别于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 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 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 ,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 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本章重点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何不能成功? 2. 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运动有何贡献? 3.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 毛泽东:“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 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 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 《广州 农民运动讲习所文献资料》第100页,1983年版
2. 失败的主要原因 ■ 封建性 ■ 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 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康有为
梁启超
一、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 变法的活动
■ 维新运动的背景 ■ 维新派宣传变法的
主要行动
2.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 要不要变法 ■ 要不要兴民权 ■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
兴西学
■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 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 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 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 得其所,快哉快哉!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 意义 ■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 的政治改革运动
■ 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 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 面交锋,解放了人们长期受 到束缚的思想。
一、戊戌维新运动
3.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
文化以及军事等多方面。 ■ 百日维新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本质,所
要推行的是一种温和的改良方案。 ■ 戊戌政变
谭嗣同
■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 失败原因和教训 ■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害怕人民群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2章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 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 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 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1861年
的《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本章重点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何不能成功? 2. 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 运动有何贡献? 3.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背景
广州 市花 都区 新华 镇大 布村 官禄 布, 是洪 秀全 成长 耕读 之地
• 经过数年准备,洪秀全在教义理论、仪式方面获 得成功,而冯云山等人亦发展了几千信徒,而拜 上帝教教众与官府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事, 建国号太平天国。
建立政权: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马克思在1862年撰写的 《中国记事》中,严厉批判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 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 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 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 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 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 坏与停滞对立。显然,太平 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 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而这 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 产物。”
• 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这是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 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世界 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 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 比较先进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戊戌维新运动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戊戌维新运动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戊戌维新运动部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戊戌维新运动1.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第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第二,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第三,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2.维新派的活动:(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2)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6)办报纸: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本次辩论的评价: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注意:近代史上的两次辩论需要比较起来考察。
另一次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辩论: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本次辩论的评价: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反映了他们对地主阶级的妥协态度。
4.对戊戌维新的评价:进步性——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局限性——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5.戊戌维新的结果: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除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大学近现代史》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 5 5 官 。 惊。 惊。
5 4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 目的: 评价: 评价:
建立“四有二无” 建立“四有二无”的 理想社会
②局限性: 局限性: ①进步性: 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 群众的理想追 求——要求废除 要求废除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土地所有制的强 烈愿望。 烈愿望。 没有安定 的环境, 的环境,没有真 正实行过; 正实行过;是绝 对平均主义, 对平均主义,是 空想, 空想,根本无法 实施。 实施。
思 考
怎样评价拜上帝教组织? 怎样评价拜上帝教组织?
幻灯片 42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金 田 起 义
太平天国行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 1851年 11日 十(1851年1月11日)洪 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 村宣布起义,建号“ 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这是金田村全 天国” 景。
太平天国的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爵位 太平天国的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官职,不分文武,即处理政务,又带兵打仗。 官职,不分文武,即处理政务,又带兵打仗。 中 天王 王 央 政 权 机 侯爵(义安福燕豫侯) 侯爵(义安福燕豫侯) 关
军 军
旿 旙敥
敗 军 职
地 方 政 权
省、郡、县三级, 县三级, 省级官员大多由王候兼任。 省级官员大多由王候兼任。
3 年 3 月 占 南 京 , 定 为 首 都 , 改 名 天 京
大兴土木, 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天王府及诸王府
天王府模型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史纲第二章第三节
维新运动一、历史条件19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人民形成了共识——要救国就要维新、学外国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1. 要不要变法2.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实行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根据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三、百日维新1. 主要内容:不包括开国会四、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表演。
1. 爱国救亡运动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都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华民族的觉醒。
2.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兴民权,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成功,颁布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制度。
3. 思想启蒙运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文化革新运动兴起,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在教育方面,采用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社会风气方面,提出剪辫易服、讲卫生、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
五、失败原因教训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守旧势力强大具体:1.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弱小、社会基础狭小,其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弱小。
2.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君主制度。
(否定君主专制,而主张君主立宪)而是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通过和平、合法、自上而下的改革达到目的。
同时,在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
近代史纲要(维新运动)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 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
分灭记》等书。
办学会
所办学会有强学会、 南学会、保国会等。
设学堂
康有为主持的 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任中文 总教习的长沙 时务学堂等。
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 梁启超主笔的 上海《时务 报》、严复主 办的天津《国 闻报》以及湖 南的《湘报》
❖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
❖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 废八股。
戊戌变法的结果
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义帝推行的这 种改革方案,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 强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 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 制,大多数未能付诸实施。此次变法 只历经了103天就夭折了。
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变法通议》 ❖ 谭嗣同:《仁学》 ❖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新学伪经考”,又名 《伪经考》,十四卷,初 刊于1891年,它和“孔 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 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 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 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 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 的攻击。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袁世凯的背叛直接原因维新派自身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ly第二章 (3)维新运动
列强在华经济利益的扩张
1. 市场开放与贸易增加
37处通商口岸 海关行政 内河航行 洋行的增加(1893年580家,到1903年1292家)贸 易量的增加 (1894约1.7亿海关两,到 1903年约3.5亿)
2. 》赔款 7次借债 1895年“俄法洋款” 1896年 “英德洋款” 1898年“英德续借款”
列强在中国瓜分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国别 时间 条约 租借地及租期 势力范围
德国 1898/3 1898/3
俄国
胶澳租界条约 旅大租地条约
胶州湾(99年)
山东 东北、新 疆和长城 以北
1898/5 1898/6
英国 1898/7
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 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近海面(25年)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 长江流域、 近岛屿(99年) 云南、广 威海卫和刘公岛以及 东 威海卫沿海10英里以 订租威海卫专条 内的陆地(25年) 广州湾(99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 条约原文: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 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 十九年为限期。又议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 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 走。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 内官民任便行走。将来中国建造铁路至九龙英国管辖之界,临时商办。又议定,在所展界内,不 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需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自 开办后,遇有两国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约、香港章程办理。查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与英国之地 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 此约应于画押后,自中国五月十三日,即西历七月初一号开办施行。其批准文据应在英国京城速 行互换。为此,两国大臣将此专条画押盖印,以昭信守。此专条在中国京城缮立汉文四份、英文 四份,共八份。 大清国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 毅伯李,经筵讲官礼部尚书许 大英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六月初九日 附注 本专条见《光绪条约》,卷53,页4。英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539― 540。 本专条于一八九八年八月六日在伦敦交换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简况
【教学案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
【教学章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教学基地】温州瑞安(瑞安中学、孙治让玉海楼、黄绍箕故居、黄绍第故居),杭州(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一中)、绍兴(绍兴一中)、宁波
第二部分案例文本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
在十九世纪末叶的1895年,随着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一场要求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
浙江在此次维新变法运动中便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省份。
浙江的维新运动于1896年开始,先后在温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展开,以设学会、办学堂、派游学和创报刊等为主要内容。
戊戍政变后,这些维新事业则几遭摧折,
但它却对浙江的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设学会。
1896年,上虞罗振玉、会稽徐树兰等在上海创设“务农会”,并计划“筹集款项,在江浙两省地方购田试办”新式农林牧副各业,并拟在取得成效之后,“即开设制造糖酒等厂,察请设立农务学堂”。
同年,瑞安孙治让、黄绍箕、黄绍第等发起集资组织“瑞安务农支会”。
1897年秋,钱塘人汪康年、叶瀚等在上海设“蒙学会”,并附办(蒙学会报),提倡改良蒙童教育。
1898年春,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在京浙籍人士有十九人签名参加,其中就包括蔡元培、汪康
年、陈虬等浙籍人士。
▲瑞安务农会的领袖人物黄绍箕▲
2.办学堂。
十九世纪末浙江最早出现的新式学堂是瑞安人士孙治让等于1896年2月在瑞安创办的学计馆,专治算学。
这也是浙南有新式学校的开始。
次年又创办方言馆,讲授英语和日语。
1897年3月,会稽徐树兰先生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所设课程“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同年5月,杭州知府林启在杭州蒲场巷内创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聘“正教习一人,教授化学及各种西学;副教习两人,一教授各种算学及测绘、舆图、占验、天文等事,一教授外洋语言文字及翻译书籍报章等”。
1898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湖金沙港关帝祠址设蚕学馆(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除建有校舍30
间外,还建有考种楼,饲蚕所14间,茧室5间,考种楼公察20间,储叶室3间”。
课程有“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养蚕、栽桑和制丝等”,“并聘日本人轰木长任总教习,西原德太郎等为教习”,是当时浙江也是全国的第一所蚕业及制丝业方面的学校。
1899年5月,林启还在大方泊园通寺开办养正书塾(杭州一中前身),这是杭州最早的普通中等学堂。
▲1898年,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校长)——2017年12月7日《绍兴
晚报》B05版▲
▲求是书院▲
3.派游学。
浙江的派游学是从1897年开始的,这年l月,清政府“派浙江官费生嵇卫、汪有龄二人去日本学蚕业”。
1898年4月,求是书院派何燏时、钱承志、陈榥和陈世芬四人到日本的帝国大学、第一高等学校和高等商业学校学习法律、商科和工科。
同年11月,浙江又派吴锡永、陈其采、舒厚德、许葆英进日本成城学校学习军事预备。
此后到20世纪初,浙江不断地向日本派留学生,如以省为单位,所派的学生数位居当时中国留日学生数的前茅。
留日学生对浙籍革命派的出现及浙江革命形势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当年组织成立光复会的蔡元培、章炳麟;发动光复会在各地起义的秋瑾、陶成章、徐锡麟等都是留日学生。
4.办报刊。
1897年,浙江出现了利济学堂报、经世报、算学报等报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办报刊风潮。
利济学堂报于1897年1月在温州创刊,由瑞安利济医院主办,主编为当时利济医院院长陈虬,半月刊。
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报道国内经济情况介绍医学和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并刊载一些各国奇闻。
经世报于1897
年8月在杭州创刊。
该刊为旬刊,章炳麟、宋恕、陈虬等任编撰。
该刊除载自撰论说外,多载译自英文法文的报章,如章炳麟的《变法簇言》、《平等论》、《读管子书后》、《东方盛衰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便刊载在纪世报上。
算学报于1897年6月在温州创刊,创办者为黄庆澄。
这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算学方面的专业报刊,从创刊起到次年5月共出了十二期,第二期起迁至上海发行。
另在这年杭州还有日报杭报创刊,次年,宁波有日报甬报创办。
▲利济学堂报▲
▲陈虬▲
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虽然规模不大,只局限于杭州、宁波、绍兴、温
州几个主要城市和地区;涉及面不广,主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不激烈,没有象湖南那存在着新旧两党的对垒。
但给当时的浙江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气的新景象。
后虽随着戊戍变法的失败,浙江的维新运动也遭摧折。
但对浙江的科学知识与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社会风气的开通,特别是新式教育的兴起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本案例文本参考陈可畏《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一文,载于《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01期。
第三部分案例思考题
1.结合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联系浙江发展现实情况,谈谈新时代浙江应该如何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2.结合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中青年的表现,联系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谈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部分案例点评
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围绕“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知识点,结合浙江地方实际,以温州、杭州、绍兴、宁波等相关教学实践基地,梳理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
通过文献阅读或参观调研学习,让学生基本了解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包括设学会、办学堂、派留学和办报刊等活动,这些活动推动和响应了戊戌维新运动,体现了浙江人秉承浙江精神,无论在革命、改革还是建设的过程中,都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当代青年大学生要自觉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