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案(邓玉平)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红军四次“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长征的开始。
掌握遵义会议的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通过教师对长征是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变成我们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个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水平。
①红军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是因为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准确的作战方针的结果;王明“左”倾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了长征的原因。
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准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红军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的感情。
学习人民军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方法:分组导学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水平、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由学生做复习小导师,复习:(1)南昌起义的时间及主要人物和历史意义;(2)“八七”会议的时间和历史意义;(3)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5)国共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6)红色政权建立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2.由学生讲述相关长征的故事,如:《四度赤水》,《红军鞋》《老山界》《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实行长征?启发学生理解: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被迫长征。
3.由学生设计表格,概括遵义会议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4.由学生讲解长征胜利这个幕,结合地图,明确红军经过的十一个省份:赣,湘,闽,粤,桂,黔,滇,川,康,甘,陕。
5.由学生讨论长征的意义,教师归纳。
6. 复习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抢答完成。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复习导入二、目标展示三、新课讲授(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师: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
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师: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师: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生: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生活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二、过雪山草地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学生活动:说一说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师:红军胜利会师的标志是什么生: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3 、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3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有三部分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军胜利会师”,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红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需要授课的内容较多 ,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
四、教学重点:1 、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 、感悟长征精神。
五、教学方法: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
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相应的史料和历史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识图能力。
二、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是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五单元,围绕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进行学习,共有三课内容,分别是《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展开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历经了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获得了长征的胜利,三课内容环环相扣,要合理教学,掌握好教学节奏,循序渐进,注意前后衔接,认真讲授。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子目,即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时期中具有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重要地位,要让学生理解并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二)教学难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六、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讲授法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辛;
3. 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历程和艰辛、重要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
2.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历程和影响,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导入教师讲解环节,向学生传授红军长征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5. 活动设计:设计习题、练习、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八上历史 红军长征 教案 1
八上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1八上历史红军长征教案1八上历史_红军长征_教案[1]朱衣中学唐锐一、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课就是《中国历史》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三自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蓬勃发展的最后一课。
本课了解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引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涵盖了长征的已经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崭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科学知识的建议、彰显素质教育,提升自学方式,开拓教材空间,制订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能力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程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路线2、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拓展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工作: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丰富的课件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片的链接适合初二学生的天性,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设计:八、教学反思:。
红军长征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分析法,对红军长征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中国形势的发展,以及红军长征的必然性。
2.红军长征的过程:详细讲述红军长征的历程,包括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
3.红军长征的意义:分析红军长征在中国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无关内容的出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征事件,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激发爱国情怀。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历史信息。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场景。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充分考虑其与教材的关联性,确保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党内“左”的错误,战略战术失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课本81页,填写下列表格。
板块二:绝处逢生万里行——长征经过1.教师:同学们看课本82页,并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思考红军长征初期的路线。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明确答案。
教师: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人数由8万多锐减到3万多,这时红军长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敌人已埋下重兵的湘西,而毛泽东则坚持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2.教师:在这个危机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阅读课本82页,填写下列表格。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改编,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红军继续长征。
同学根据课本83页内容,及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5.我们做一个活动,名字叫:我是小导游。
为了纪念长征的胜利,我们举办了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你就是这个活动的小导游。
我选举了四个有代表的地点,你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讨论并发言。
同学选择某一个地点,讲述原因。
6.教师:伴随着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根据长征路线,教师出示长征图片。
7.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板块三: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意义1.结合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战役。
2. 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长征的历程和重要战役3.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长征精神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原因、历程、重要战役和长征精神。
2. 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长征精神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历程、重要战役和长征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体验长征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
2. 讲授长征的原因和历程:详细讲解长征的原因,概述长征的历程。
3. 分析长征重要战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分析战役的意义。
4. 讲解长征精神:阐述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5. 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长征精神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二者之间的联系。
6. 总结全文:强调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长征精神理解程度的作业,如心得体会、相关短文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长征知识点的掌握。
4. 价值观认同:通过学生讨论和作业,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长征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长征》相关教材或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长征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与影响。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经过,说出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
赏析毛泽东诗词,感受伟人风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书法作品图片:这幅作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下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一)长征的开始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大家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教师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遵义会议1.观看播放遵义会议的电视剧片段。
(播放《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片段及领导人)2.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情境来思考)教师讲解: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领导权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2. 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探究:2.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材、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展示: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观点。
讨论: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归纳:5.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帮助学生归纳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拓展:6.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与红军长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评价:7.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红军长征相关的书籍、教材和参考资料;3. 互联网资源(网站、视频等);4. 学生小组展示所需的材料。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碰撞,促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红军长征背景、意义和影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深入研究和展示成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深入解读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馆或遗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理解。
红军长征教案
(封面)红军长征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红军长征教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题目】红军长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②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③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④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我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②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③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④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2、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活动: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学生活动)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一支军队的潜力。
(播放革命歌曲《过雪山草地》)(师)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曾经有一支军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优秀篇)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析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已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教师、学生本人的经历和知识储备、网络媒体上的各种资源、图片、影视资料、文物、遗址等等,都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多媒体已经成为老师们钟爱的教学媒体。
为了更好地、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媒体,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认为,七、八、九年级的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强调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
川教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编写,充分遵循了上述基本理念,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其中,《红军长征》一课极为鲜明地体现出了历史课程人文教育核心的观点。
《红军长征》是川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中的中国近代史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
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记,老师都应该倍加重视。
从本课的具体内容上分析,教材首先讲了红军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连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就使得红军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接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中央执行“左倾”错误、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导致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接着,教材简介了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继续泛滥,导致红军长征初期受挫,为毛泽东力挽狂澜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介绍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进入顺利、走向胜利的轨道。
新课标《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征的经过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
提示: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提问:你了解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吗?提示:提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出示图片:教师出示王明、博古的照片,帮助学生了解这二人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所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2.教师介绍红军长征:出示图片:教师出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补充: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图片,并介绍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相关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役的惨烈以及红军损失惨重的情况。
过渡: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后,党和红军领导层内部在长征路线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博古等人执意向湘西转移,毛泽东果断建议向贵州前进。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红军的一员,面对分歧,你会支持谁?提示:放弃湘西,取道贵州。
(影响:放弃湘西,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过渡:教师出示红军强度乌江的相关图片和照片以及相关材料的介绍。
3.教师着重介绍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1)时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长征》一书的兴趣。
2. 了解长征的基本背景。
教学内容:1. 长征的定义及其意义。
2. 长征的起因和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对长征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展示《长征》一书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长征的起点和经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起点和经过。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艰辛和困难。
教学内容:1. 长征的起点和经过。
2.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1. 教师详细讲解长征的起点和经过。
2. 学生参与相关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 学生进行长征路线的绘制和展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第三章:长征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长征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 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成长。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长征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参与相关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 学生进行长征意义的角色扮演和展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长征中的英雄人物1. 学生能够了解长征中的英雄人物。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征中的英雄精神。
教学内容:1. 长征中的著名英雄人物。
2. 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和品质。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长征中的英雄人物。
2. 学生参与相关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 学生进行长征英雄人物的角色扮演和展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第五章:长征的结束和影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结束和影响。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长征的结束和意义。
2. 长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遗产。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doc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余一中胡立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红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片段和“重走长征路”活动的视频片段, 最后视频显示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的一段话:“本世纪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深刻的影响世界前途的事情了。
”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时隔七十周年,仍然有这么多人深情向往着长征?长征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体验长征、重走长征路”。
学习过程:一、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一)长征的原因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数量也发展到了十多万人,红军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
投影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巢”敌我实力对比表》指导学生分析。
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实力对比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第一次10万4万多约2.5:1毛泽东制定和执行了符红军胜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朱德、周恩来第五次50万8万多约6:1博古、李德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等。
第十七课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重点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2)保存——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宣传——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小结:
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
5)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几省交界,农村包围城市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条件
1)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2)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创建过程
1)“八七会议”:党中央面临紧急情况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确定的总方针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提出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实际上是初步设想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2)“秋收起义”:毛泽东与1927年9月开始发动领导。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4)井冈山会师
2.时间:1934.10—1936.10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设计及反思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意义;2. 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2. 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红军长征》相关章节;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地图、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红军长征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问:你们对红军长征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意义;2. 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
三、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整理相关资料,并准备展示;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概念梳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路线和重要事件;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思考拓展(15分钟)1. 提问: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红军能够在长征中取得胜利?2.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和支撑材料。
六、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并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概念梳理、思考拓展和反思总结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教案
执教者:邓玉平
时间:2011年4月7日下午第二节
班级:09级走进长征选修课(2)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红军长征,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运用史实论证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和实物等材料,引导学生感悟什么是长征,长征不仅是红军的胜利,更是人性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意志与品格的胜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长征史实的回顾和红军事迹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前辈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激发其“进行新长征”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红军事迹
难点:对红军长征资料的恰当处理
【教学过程】
(以诗入题,启发引导。
)
一、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开始
(历史背景,列表说明。
)
2、遵义会议
(重要会议,阐明内容。
)
3、红军长征的胜利
(引用名言,引伸意义。
)
二、重走长征路
1、学生走长征路
(邮戳方寸,记忆地名。
)
2、邓玉平走长征路
(图片呈现,缅怀英烈。
)
三、长征精神代代传
1、走近老红军
(实物展示,加深印象。
)
2、元旦访红军
(学生感受,交流分享。
)
3、感悟长征
(思考讨论,概括总结。
)
★长征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充满乐观的英雄气概,
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红军训词: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
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长征”:
是红军先辈用青春、鲜血和宝贵生命写就的!
(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送到老红军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