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诚信的价值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大法学院走出去的学

生,不仅应成为有能力、有知

识的人,更应成为讲诚信、有

原则的人。而这一切,离不开

各位老师的付出,更有赖于各

位同学的坚守;这一切,都需

要你们从点滴小事做起

坚守诚信的价值理念

□ 韩大元

同学们,又到了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又是喜迎新生的美好时刻。寒窗苦读多年的你们终于踏进心中向往的人大法学院,从今天开始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面对来自全国、来自世界五大洲同学们一张张微笑的面孔,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我和在座老师们都是满心欢喜。无论已经鬓发斑白的学界泰斗,抑或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的青年才俊,都把尽心尽力教育学生,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作为自己职业人生的崇高目标。

在这个院校长们的致辞日益“娱乐化”、“网络化”,“娱乐有余而担当不够”的时代,大家对院校长们开学或毕业典礼致辞的期待也越来越高,都希望听到新颖的、有含金量、“给力”的致辞。也因此,我在准备开学典礼致辞时备感压力。这一段时间,许多关键词在我脑海中闪过,关于法律、关于学术、关于品德、关于老师对学生的尽善尽美的期待等。但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还是决定在今天这个对你们来说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场合,强调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可能令大家失望,也许不愿意鼓掌的话题——作为人、作为法律人、作为人大法律人如何坚守诚信的理念,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要失去社会的良心与道德底线,坚决捍卫诚实与信任的价值。

对诚信缺失的反思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近期媒体和大众都在关注和热议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讲诚信的事件和问题。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社会信任度正处于低值状态,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市市民总体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不讲诚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态”,社会信任度降低,社会因此陷入某种深刻的信任危机之中。当社会处于某种“病态”时,法律人的专业精神就是面对现实,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诚信。

我之所以决定在开学典礼上谈诚信话题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人大法学院学生中也出现了不讲诚信的事情。有人曾善意地提醒我,这个场合不要讲我们自己的问题,家丑不要外扬,我也想了很多。我也想多讲法学院的辉煌,多讲我们的贡献,回避我们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强调社会责任的法学院应该勇敢地面对问题,致力于塑造公信力。既然已经出现了不诚信的个案,就没必要回避,回避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我真诚地希望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我们法学院的全体师生都共同思考如何维护诚信的价值,让诚信像血液一样融入每个人的身心。

上学期我们遇到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在一次人大法学院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流活动中,一位日本博士生在会议上发表了他的学术论文,并把论文发给与会的同学们。我们的一位研究生就改头换面,将人家的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在国内某刊物上,此事后来被论文原作者发现,通过所在法学院向我院提出了通报和质疑。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当天核实情况。因为这件事,除了当事学生可能受到处分外,我、分管副院长、教务科长、教务秘书、导师、班主任也都进行了认真反思并主动承担了相应责任,扣除了当月的津贴,并多次开会反思我们的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问题。作为院长,我还专门向对方法学院院长致信郑重道歉。

也许有人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学生个人品质问题。但是请大家换个角度考虑,学生出现不讲诚信的问题,作为教师或者作为教育管理者,难道就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学生时不能严格要求他们,这就是做老师的责任了。我觉得对不起这位同学的家长,你们把学生送到人大法学院,我们没有教育好他,心里很不安,我想通过这个机会向这位同学家长表示歉意。

法学教育承担的使命

法学教育首先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精神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养端正的学术道德和学风的重要责任,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日常严格管理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诚信的人,而一个诚信之人,才能真正具备宽容、自信的胸怀,能够成为一个受社会尊敬的人。

对于什么是诚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简言之,诚信就是做人的道理。中国文化充满诚实守信的传统,并把诚信当作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诚,信也”,“信,诚也”,“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我们说一个人讲诚信,就意味着待人处事要真诚,讲信誉,信守诺言,“诚是从天道而言,信是从人道而言”。就像人文社科领域的很多终极价值一样,诚信与公平、正义、乃至于法本身,都简约而深邃。

其实,从小到大,各位同学的父母长辈,以及从幼儿园开始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的老师们,就以最朴素的语言告诫你们,人要诚实,不要欺骗。它也是你们背诵的滚瓜烂熟的学生守则上必不可少的一条。但我们是否真正履行了诚信的承诺?

各位新同学,我相信,你们之所以选择人民大学,选择人大法学院,你们一定都有着对真知的渴望、对法律的信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可是,不久以后,你们就会发现,现实也许不尽如人意。

例如学术界的学术不端事件、学生考试作弊以及种种欺骗社会的行为等;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彭宇案”、“郭美美事件”、瘦肉精事件、“达芬奇”家具产地造假等也都关乎诚信问题;最近在某著名高校还出现了教授利用其受人敬仰的身份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其背德失信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恶劣的影响,其所在单位遭遇到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让教师群体的整体形象受损。

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不讲诚信、不重视诚信的结果,就必然会使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纽带断裂、信任缺失,甚至出现老人摔倒在路上,扶还是不扶,国人陷入纠结,出现无人敢去搀扶的现象;也出现了因怀疑红十字会的诚信,很多人不再向红十字会捐款、献血等等问题。今年3至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至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红十字会血库告急,直接影响到了对人的生命救助。可见,不讲诚信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诚信的大面积坍塌,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出了偏差,维持正义的社会基础秩序遭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