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合集下载

东汉

东汉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 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 史载 “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专权。 永元四年,
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互相攻伐,以增加
自身实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荡然无存。
疆域
东汉行政区划详图(14张)西汉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至光武帝建 武六年(30年)弃岭东地。 因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统治。 交州的 日南郡象林县于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被林邑割据独立。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 套,又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率众内属,内迁于 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 西南得以扩充至大盈江一带。 至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彻底平定西域,西境抵海滨。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亲刘钦曾任济阳县(今河南兰考)、南顿县县令。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 新朝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长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 王莽地皇四年(23 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标志着新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 同年绿林军攻破 许昌,王莽死于义军之手,新覆灭。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 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使他在河北站稳了脚。

中国古代史(东汉)

中国古代史(东汉)

杀宦官,计划泄漏,反被宦官所害,
袁绍尽杀宦官。东汉最后一次外戚与
宦官的斗争以两败俱伤告终。
31
二、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
2.外戚与宦官的轮流专政
桓、灵帝时期,宦官独揽朝政,
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灵帝
常称“张常侍(让)是我公,赵常侍
(忠)是我母。”宦官权势达于顶点。
与外戚相比,宦官的专权使统治更加
37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儒学教育的发达
38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儒学教育的发达
39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交游风气
40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风谣与品题
41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风谣与品题
清议: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
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清议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左
右乡闾舆论,影响察举,对士大夫的
仕途进退有很大的作用。在当时外戚、
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下,清议也逐渐
从品评人物转向攻击腐败的朝政和罪
恶的权贵。
42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不应辟举
43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东汉重名节
44
1 .士人群体的发展
东汉重名节
45
2 .清议与党锢
士大夫与宦官的冲突
46
2 .清议与党锢
士大夫与宦官的冲突
47
2 .清议与党锢
灵帝第二次党锢
54
2 .清议与党锢
灵帝第二次党锢
55
3 .士族的崛起
豪强的兴起
▲豪族地主的构成
1、功臣贵族地主集团
2、世族豪强地主集团
3、外戚宦官集团
▲东汉豪族地主的特点: 1、对土地大量兼并;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衰
相同——经济自足;拥有武装。 不同——东汉是皇帝旳赏赐与豪强地主自行兼 并,且能世袭,但受皇帝控制;西欧是分封土地同 步分封人口,相对独立不完全受国王控制。
练习与测评
你以为东汉王朝走向衰弱旳原因有哪些?
刘秀旳“柔道”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还有妥
协旳一面,原先旳社会问题并未根本处理;
豪强地主田庄减弱了朝廷旳权势; 朝廷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
第10课 东汉旳兴衰
一、王莽新朝(9—25年) 二、绿林、赤眉起义
三、东汉(25—223年)
1、建立:公元25年,刘秀 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
①施政思想:以柔道治天下,简政安民
废除苛法,释放奴婢,
②详细措施
整顿吏治,减轻田租 注重人才和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
与官僚和豪强妥协
3、东汉衰败
皇权日趋衰落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外戚、宦官与士大夫相互倾轧 黄巾起义,军阀割据
错综复杂旳剧烈争斗。
练习与测评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盛 世局面出现旳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旳作用。
共同原因: 吸收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可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旳有效性、连续性、 稳定性等方面回答,详细举例阐明。 历史作用: 维护社会旳安定和统一,推动经济旳恢复和发展,延续 王朝旳统治和强盛,出现“武帝强盛”和“光武中兴”旳 局面。
什么是光武中兴?怎样了解?
一是指光复汉政权; 二是指社会经济旳恢复发展; 三是指汉王朝再次出现盛世景象。
【读图学史】
观察东汉庄园 城堡陶制模型,说 说东汉城堡旳主要 特征。
外有高墙,四 面有角楼;可用以 瞭望和防卫,兼有 居住和军事功能。

东汉历史年表

东汉历史年表

东汉历史年表东汉历史年表公元25年至220年公元25年 - 汉平帝即位,东汉正式建立。

公元68年 - 汉明帝即位,东汉进入繁荣时期。

公元88年 - 董卓之乱爆发,东汉政权开始动荡。

公元189年 - 董卓之乱结束,东汉政权得以恢复稳定。

公元196年 - 董卓之乱后,曹操逐渐掌握实权。

公元220年 - 东汉灭亡,曹丕称帝建立魏。

政治和社会发展东汉政权的初期以和平统一为主要特点,国家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以汉明帝时期为代表,国势强盛,文化繁荣,民生富裕。

董卓之乱是东汉政权内部政治斗争激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东汉政权走向衰落的起点。

董卓篡夺了皇位,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董卓之乱后,曹操逐渐崛起,成为东汉政权的实际掌权者。

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也引发了割据势力的形成。

社会上,东汉时期出现了地主豪族和贫苦农民之间的矛盾,导致民生困苦,社会动荡。

同时,佛教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事战争和外交关系东汉时期发生了多次重大战争和冲突。

其中著名的有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虎牢关之战、赤壁之战等。

与外国的外交关系,东汉与匈奴、南越、朝鲜、大宛等国家保持了一定的交往,并发生了一些冲突和战争。

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东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基本延续了西汉时期的传统。

法律主要由律令和律师两部分组成,对于各种刑罚和司法程序进行了规定。

东汉时期的司法机构有刺史、太守、州、县等级的官员,负责地方司法事务。

同时在京师的衙门中设立有各司法机关,如大理寺、御史台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律令:古代法律的统称,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治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

⒉律师:古代职业人员,负责协助民众处理法律事务并提供法律咨询。

⒊刺史:统治州、郡的高级官员,负责地方政务和司法事务。

⒋太守:地方行政系统中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管辖县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⒌大理寺:古代维护司法正义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处理重大案件和监督地方司法。

东汉历代帝王表简介

东汉历代帝王表简介

东汉历代帝王表简介东汉历代帝王表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朝朝代的统治者名单,该表是从最早的东汉开始,一直到汉末末年,按照君主在位时间顺序排列,每一位君主的在位时间、政治行为和家族关系都有所记载。

一、东汉初期1、刘秀(公元9-25年):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时期,建立了东汉的政治体系,实行了新的政策,恢复了经济,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

2、刘衍(公元25-57年):刘衍是刘秀的儿子,他在位时期,改革了税制,实行了新的政策,使得东汉经济发展迅速,政治稳定,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3、刘赐(公元57-75年):刘赐是刘衍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军事,改革了军事制度,使东汉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二、东汉中期1、刘宏(公元75-88年):刘宏是刘赐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文化,改革了文化制度,使东汉的文化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2、刘废(公元88-105年):刘废是刘宏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经济,改革了经济制度,使东汉的经济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3、刘恒(公元105-144年):刘恒是刘废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外交,改革了外交制度,使东汉的外交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三、东汉后期1、刘炟(公元144-146年):刘炟是刘恒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法律,改革了法律制度,使东汉的法律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2、刘晏(公元146-167年):刘晏是刘炟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教育,改革了教育制度,使东汉的教育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3、刘翊(公元167-189年):刘翊是刘晏的儿子,他在位时期,重视社会,改革了社会制度,使东汉的社会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东汉的历史故事

东汉的历史故事

东汉的历史故事
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代。

以下是东汉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
1、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公元前6年,是汉景帝的七世孙。

王莽篡位后,刘秀在家乡起兵,最终在公元25年称帝,建立东汉。

刘秀以“柔道治国”为理念,注重民生,发展经济,使得东汉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实现了繁荣和稳定。

2、蔡伦发明造纸术
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出生于公元前61年。

他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发明了造纸术。

这一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全世界的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78年。

他发明了地动仪,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的方向和时间。

这一发明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为后来的地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4、班超平定西域
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出生于公元32年。

他被派遣到西域地区平定叛乱,并成功地征服了多个国家。

他的英勇和智慧使得中国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以上是东汉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它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和
传奇。

东汉历史简介

东汉历史简介

东汉历史简介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

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

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

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郑众因功封侯。

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

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

东汉历史年表

东汉历史年表

东汉历史年表公元25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王朝,结束了王莽篡汉的新莽时期,开始了东汉时代。

东汉历时近两个世纪,包括两位皇帝,即光武帝刘秀和明帝刘庄。

以下是东汉历史年表的梳理:公元25年 - 光武帝刘秀登基,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开始。

他恢复汉朝的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使东汉得以重新巩固。

公元40年 - 光武帝去世,继位的是明帝刘庄。

明帝继续巩固国内外的统一,促进了东汉的繁荣与发展。

公元57年 - 明帝去世后,和帝刘宏继位,但不久便病逝。

其太子刘辩接任帝位,成为次帝。

公元68年 - 刘辩去世后,其弟刘协接位,成为东汉第四位皇帝,即安帝。

安帝执政期间,发生了许多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的斗争。

公元88年 - 安帝去世,但一系列纷争导致帝位再度更迭。

27岁的刘協之子刘祜成为新帝,即少帝。

公元105年- 少帝被废黜,其母太后丁氏成为实际掌握政权的人物。

丁氏执政期间,宦官势力进一步壮大,导致政治腐败与内乱。

公元121年 - 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卫青去世,结束了其为汉朝建立辉煌功绩的生涯。

公元168年 - 汉光武大将军何进试图发起政变,但最终被镇压,引发了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 - 黄巾起义持续了数年,给东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危机。

公元189年 - 东汉末年,董卓举兵在京城洛阳掌握实权,最终导致宦官与外戚联盟,废黜少帝,迎立中山靖王刘备为新帝,即汉献帝。

公元196年 - 新帝刘备在宦官与外戚的影响下,放弃政治,将权力交给丞相曹操,标志着曹操正式崛起。

公元220年 - 汉献帝去世,东汉王朝宣告结束,进入了三国时代。

东汉历史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与政治变迁。

东汉王朝的起伏与衰落,展示了历史的曲折性与不断变化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启示。

结束。

历史东汉知识点总结

历史东汉知识点总结

历史东汉知识点总结一、东汉的建立东汉是在西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朝代。

西汉末年,由于汉宣帝时期的宦官干政和腐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起义军纷纷兴起,其中著名的有王莽的新朝。

新朝建立不久即遭到全国各地农民,地主豪强和王氏家族季母打击。

中平元年(公元八年),汉光帝刘秀杀死王莽后复国,年号为"建武"。

经过几番战争,广大百姓与官兵各自起义,提出了废黜汉室的要求。

公元25年,更始帝刘玄被杀,建立东汉,年号为"光武中兴",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

东汉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东汉朝廷将国家治理从军事化的政权转变为皇权集权的王朝。

二、东汉的统一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开始实行睁眼政策,除去了权臣公孙贺、霍光等,解放了朝政。

随着汉光武帝的逐渐强大,东汉重新开始了对内统一和对外扩张的政策。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汉灭亡后,中国出现了一片混乱的局势,鸿门宴后,西汉宣帝被强大的大臣王氏家族选立了一个无君之主刘卬建立新朝;项籍的臣子土藩王毕建立烧症的新政权,称王;沛公的孙立起义称匹夫之望。

而在西汉内地,百姓越来越富有,地主豪强则越是富有,当时的骚乱与新政都表现出奴隶统治模式日益瓦解的一个品征。

汉光武帝开始于东汉五年的时候,继续统一趋势,进行铲除封建包袱的改革等等。

这在历史上代表了"实现修文传家"的社会意识增长的实际表现。

三、东汉的经济东汉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东汉朝代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首先是政府进行专制统一;其次是兴工立业,推行一定的经济政策;最后,明确时政助派学、科校。

东汉时期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相对稳定。

在手工业方面,东汉时期逐渐发展出了许多新的工艺和制造技术。

在商业领域,东汉时期的物流、市场和货币制度逐步完善,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大发展。

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的兴衰--完整

东汉的兴衰--完整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以柔术治天下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虐杀奴婢
三十税一,减轻农民负担
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
扩大太学规模
重视文化培养人才
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光武中兴
深得民心以民为贵简政安民
注重文治
2、措施: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3)统治者善于用人;(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一, 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 ——“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
东汉庭院画像砖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东汉的兴亡
- .
王莽画像
刘秀画像
公元9年—公元23年
公元25年
政权的更迭西汉的灭亡新莽政权东汉的建立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1、时 间:
公元25年
3、都 城:
洛阳
4:年号:光武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第三章 东汉 第一节 汉光武帝及其时代

第三章 东汉 第一节 汉光武帝及其时代

第一节
汉光武帝及其时代
• 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 二、加强刺史的权力
• 三、罢州郡兵
• 四、柔道为治 • 五、礼贤敬贤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像
一、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 刘秀(附图)建立东汉王朝后,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首先致 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鉴于西汉末年“上威不 行,下专国命”的教训,于是“退功臣而进文吏”,虽封功臣为侯, 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多 方限制,所以当时宗室诸王和外家亲属都比较遵奉法纪,无结党营 私之名。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虽置 三公,事归台阁”,由尚书典守机密,出纳王命,使全国政务都经 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御史 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
但东汉中后期仍未能避免这一悲剧。
公元88年,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窦宪 受命为侍中,内管机密,出宣诰命,实际上掌握政权。窦宪 诸弟居亲要之职,大批窦氏党徒都做了朝官或守令。窦宪以 “仁厚委随”的老臣邓彪为太傅录尚书事,以与自己呼应。 窦氏的奴客缇骑,杀人越货,横行京师。和帝在深宫中与内 外臣僚隔绝,可依靠的只有贴身宦官。永元四年 (公元92年), 他用宦官郑众掌握的一部分禁军,消灭了窦氏势力,郑众从 此参预政事,并受封为剿乡(今河南新野)侯,这是宦官用权和 封侯的开始,郑众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封侯”第一人。
第一节汉光武帝及其时代第二节宦官专权与外戚干政第三节党锢之祸与黄巾起义第四节东汉的经济第五节汉代艺术第六节佛教的传入刘秀附图建立东汉王朝后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第三章
东汉
• 第一节 汉光武帝及其时代

中国古代史:第八章 东汉

中国古代史:第八章 东汉
辟制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郡县的控制,东汉统治者进一步完善了 西汉以来“察举”、“征辟”的选举制度,重视从地主阶级选拔 优秀人才。“察举制”是各地方官以“贤良”、“方正”、“孝 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 考核,任以官职。“征辟”则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 察举、征辟的对象主要是豪强地主分子,他们完全控制了选 举权力,在察举与征辟时,“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王符: 《潜夫论· 论荣篇》)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成了天下“一俗”(《后汉书· 仲长统传》)。 因此,这种选举制度虽然在初期还能网罗一些人才,但到了 中后期,则成了豪强地主盘根错节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敲门砖, 一大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儒学世家”的豪门阀阅开 始形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世家大族,就发展成为门阀士 族。
2、轻徭薄赋 三十税一
3、赋民和假民公田
赋民公田 “假民公田”,政府把国有的荒地、苑囿 以及山林川泽租借给流亡农民进行生产, 称为“假民公田”,假田在头三、五年内 不收租税,甚至国家还贷给种子、粮食和 农具予以支持。租种公田的人,实际上就 变成被束缚在国有土地上的国家佃农。 如何评价?
4、选用循吏,教民耕 植 循吏:《史记》有《循 吏列传》,后为《汉 书》、《后汉书》直至 《清史稿》所承袭,成 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 宣教、清正廉洁、所居 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 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 杜诗 水排 有何积极意义?(见书)
2、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
东汉的监察制度基本上与西汉旧制相同。在中央 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由原属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 下有若干属员,负责监察百官。在御史台之下,设立 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司隶校尉的监察权比之西汉有所 扩大,它兼领京师附近一州,不仅有权察举京师百官 及所辖郡县事务,而且还能出席中央廷议,与尚书令、 御史中丞处于同等地位,号曰“三独坐”。地方设州 刺史,除司隶校尉辖区外,分全国为12州,每州设刺 史一人,掌巡行所辖郡,检查刑狱决断,考察官吏政 绩等。刺史处理地方政务,可越过三公直接上奏皇帝。 这样皇帝通过刺史,就直接把地方郡县置于自己的控 制之下了。

历史东汉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东汉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东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时代背景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25年,结束于公元220年。

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在王莽篡权失败后,刘秀在中原地区发动起义,最终统一中原地区,建立了东汉王朝。

东汉时期主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二、政治1.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在东汉初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原地区发动起义,最终统一了汉朝。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重振汉朝政权。

2. 建武中兴: 建武中兴是指光武帝建武中兴之下所表现的政治成就。

光武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设立“左、右二曹”,恢复郡县制,改革土地制度等。

3. 后废帝时期: 后废帝是东汉后期的一个重要皇帝,期间太监实力得以扩张,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改革,但在位时间不长,未究尽其真实才能。

4. 青龙年间: 青龙年间是指东汉时期青龙三年至永平元年的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汉光武帝制定相关法律,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为东汉王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1. 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是东汉初期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改革,目的是使土地分配更加公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增加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土地利用率。

2. 官营企业: 官营企业是东汉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国家财政收入和提高国家的工商业水平。

代表性的官营企业包括篾、铸、造等。

3. 加强对外贸易: 东汉时期在对外贸易方面也有所发展,经济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在东汉朝代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主要与西方罗马帝国进行贸易。

四、文化1. 文化艺术: 东汉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如乐府诗的兴起、书法艺术的进步、绘画艺术的发展等。

2. 儒家思想: 东汉时期是中国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扬的时期,如东汉学者董仲舒的思想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儒家思想在东汉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3. 佛教传入: 东汉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并逐渐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东汉的兴亡

东汉的兴亡

东汉的兴亡xx年xx月xx日•东汉的起源•东汉的政治制度•东汉的经济状况目录•东汉的文化与科技•东汉的兴亡•后世的评价与影响01东汉的起源刘邦出生于战国末年,是秦朝沛县的一个农民。

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性格豁达,具有领导才能。

刘邦背景在秦朝末年的反秦大起义中,刘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

他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

崛起经过刘邦的崛起改革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国内地方豪强并起,民生凋敝;国外则有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决心进行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国家实力。

改革内容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税收管理、推行盐铁官营等。

这些改革对于加强国家实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汉武帝的改革昭宣之治背景昭宣二帝即位后,继续推行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他们也注重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昭宣之治成果昭宣之治时期,国家实现了繁荣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这一时期也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之一。

昭宣之治02东汉的政治制度1三公九卿制23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朝廷的最高行政机构。

九卿:负责朝廷的各项行政事务,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三公九卿制在东汉时期是朝廷的核心领导机构,对东汉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03郡县制与州郡制在东汉时期形成了严密的地方行政体系,为维护地方稳定和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保障。

郡县制与州郡制01郡县制:东汉时期,全国划分为多个郡,每个郡再划分为多个县,是基本的行政单位。

02州郡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东汉时期又设立了多个州,每个州管辖多个郡。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在东汉时期,外戚的势力逐渐崛起。

宦官:指在皇宫中服务的官员,他们通常依附于外戚或皇权。

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在东汉时期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和灭亡。

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03东汉的经济状况水利工程的修建东汉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环境。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万
105年
5300多万
——据范晔《后汉书·郡国一》《后汉 书·郡国五》编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 称“光武中兴”。
材光料武2中:兴垦的田含倍义多:,一境是内使丰衰给落。的汉
——《后汉书》卷七六《王景传
》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 吏发称展其;官三,是民天安下其出业现。兴盛局面。
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武中兴”。
No
Im自age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独立的私人武装力量,豪强地主的田庄俨然就是一 个独立性很强的王国。经济上,它们不断膨胀的势力是对国家小农经济的 严重破坏;政治上,它们是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军事上,它们拥有不断 壮大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对国家统一局面的严重威胁。在黄巾大起义和汉 末大乱中,许多豪强大族乘机割据称雄,如曹操、袁绍、孙坚等。在镇压 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从公元190年讨伐董卓伊始, 这些地方军阀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最终发展为全国性的混战。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 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 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 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 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 解。
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改刺史为州牧。
军阀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职减损,十置其一。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四:建武二十一年,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 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帝以中国初 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延续了西汉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标志着中原地区的政权得到巩固和稳定。

东汉时期,虽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军事变革,但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以下是东汉历史文化的知识概要:一、政治制度和统治者1.刘秀创立东汉朝廷:东汉是由刘秀建立的,他于公元25年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

东汉朝廷继承了西汉的政治体制,并进行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

2.光武帝刘秀:刘秀是东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和军事征战,巩固了统治地位,被尊称为光武帝。

他重用贤臣和将领,扩充军队,征服了南方的郡国,恢复了中央政权对全国的控制。

3.明帝刘庄:明帝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很多政治,尤其注重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

他简化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耕生产。

4.宦官的势力:东汉时期,宦官的势力逐渐增强,他们通过掌握皇帝身边的权力,对朝廷和政权产生了巨大影响。

宦官们往往滥用权力,导致政治不稳定和腐败。

5.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东汉时期,各地频繁发生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现象,如黄巾起义、王莽新朝等。

这些起义和割据对东汉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朝廷陷入动荡和内忧外患。

二、文化和教育1.经学发展:东汉时期,经学在中国的文化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光武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典文献几乎丧失殆尽,但东汉曾经有过复兴儒学的努力。

许慎编撰了《说文解字》,成为后世研究汉字的重要参考书。

2.文学成就:东汉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著名的文学家有班固、班彪、王粲、谢灵运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医学研究:东汉时期,医学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医学著作和学派。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成为后世医学的重要教材。

4.佛教传入: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

东汉历史文化知识概要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其间除了政治社会变革以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几个方面,概述东汉历史文化知识。

一、政治方面1.王莽和新朝:东汉时期前,中国历史经历了由王莽领导的新朝。

王莽推行一系列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平等和减少贫富差距,但并没有成功。

新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导致了王莽的垮台,恢复了汉朝。

2.开皇之治: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开创了“开皇之治”,通过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废除诏书等政策,为后来东汉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3.精兵政策:东汉时期实行一个严格的征兵制度,同时推进武器和战技的。

这使得东汉的军队逐渐成为一个高效的战争力量。

4.群雄割据和三国时期: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从军阀时期到三国时期,东汉国力逐渐衰退,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和血腥的时期之一二、经济方面1.半坡制:东汉时期,半坡制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高度发达。

半坡制指的是在山坡上修建一部分阶梯状的农田,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浮桥制造技术:东汉时期,浮桥制造技术大大改善了水上交通。

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军事有重大意义,也促进了东汉时期的商业和文化交流。

三、社会方面1.封建制度:东汉采用了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皇帝将土地赐予诸侯王、亲戚和功臣,以作为封地之用。

2.社会阶层分化:东汉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社会不平等的现象日益明显。

四、文化方面1.书法艺术:东汉时期,书法艺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东汉的书法家有赵孟頫、王羲之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赞赏。

2.文学和史书:东汉时期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

《汉书》和《后汉书》是东汉时期的两部重要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佛教传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力量。

东汉的名词解释

东汉的名词解释

东汉的名词解释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距今已经将近两千年。

它是汉朝的后继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皇朝。

东汉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本文将对一些东汉时期的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时期最早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

它爆发于公元184年,由流民张角等人发起。

黄巾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政府的腐败,农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压迫。

起义军自称“太平道”,宣称要推翻汉朝,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尽管黄巾起义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被当时的汉朝政府镇压下去。

然而,黄巾起义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为后来的群众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小说。

它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斗和英雄人物的生死。

《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黄石公黄石公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真名叫张华,字奉明。

黄石公主要活动在东汉中期,他担任过太中大夫和丞相等职务。

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倡导儒家学说,追求治国安邦的理想。

黄石公善于治理和谐、得人心,被誉为东汉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言论和著作对于后世政治家和学者的思想启迪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董卓之乱董卓之乱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政治危机和军事动乱。

董卓是当时的一个权臣,他通过掌握皇帝的威权和大量的军队,垂帘听政。

然而,他的专权经常导致内乱和对民众的压迫,引起了各地豪强势力的反抗。

董卓之乱的爆发使得东汉政权面临严重的动荡和衰败,也为三国时期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五、王莽改革王莽改革是东汉末年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
1、东汉的建立者?
2、总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内察京师百官,并自领一州的官职?在京
师号称“三独座”的三个官职?掌地方选举核奏之权的是?
3、刘秀的人才战略?刘秀的治国思想?
4、儒学正式成为东汉王朝钦定的正统思想是哪位帝王在位?
5、刘秀强化思想统治的措施?
6、东汉初处理无主“公田”的形式?
7、擅长农耕之技的官吏统称为?
8、“度田”是指?“度田”失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
9、以最省力方式解决从低河渠向高田灌溉的发明?利用水压原理的灌溉发明?运用水力
舂米的发明?
10、东汉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11、记述有豪强地主田庄田间管理的著作?
12、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13、利用水力鼓风的发明?哪一技术代表东汉炼钢工艺最高水平?
14、高效织绫机的发明者?
15、汉代瓷器类型?
16、造纸术的改进者?
17、商业交易中包揽政府买卖的独占行为称作?
18、东汉海外贸易的主要市场?与东海诸小岛贸易的中心城市是?
19、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描写的城市?
20、南方新的经济发展区?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映的是?到达过西亚的使节?
22、匈奴衰落后其故地为哪个民族占据?被安帝赐予“赐尉仇台印绶金彩”的民族?
23、东汉最为重要的对外交通?
24、“三韩”是指?刘秀赐予倭人的金印称为?
25、哪位外戚当权时外戚势力达到顶峰?“五侯”属于什么集团?
26、士大夫得到哪位反宦官领袖的接待称为“登龙门”?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和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因反对宦官集团而遭到镇压的事件?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缴各种租税贡献时先抽一份交入宫中称为?
27、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道的创立者?谁领导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根据地?“苍天
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反映的是?
28、东汉为统一今古文两派意见召开了什么会议?集今古文经学之大成的是?
29、“岁试”采取什么方式?九年考试合格者称为?七年考试合格者称为?为宦官集团
和外戚集团培养人才的学校分别是?私学弟子的种类?私学第二阶段学习的内容?
30、东汉的图书又叫?假借神意解释儒家经典称作?被官方奉为“内学”的是?
31、跨越两汉反谶纬反迷信思想家及其著作?
32、贯穿反儒、反谶纬、反迷信精神的著作?其中哪两篇是作者唯物思想的基石?哪一
篇是其认识论的总述?
33、记载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典籍?
34、中国信仰佛教的第一人是?最早到内地译佛经的两个人?佛经的翻译和流传标志
佛教正式在我国传播。

35、《汉书》创造了什么体例,首创了哪四项内容?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本朝史书?
“三史”是指?
36、标志我国五言诗成熟的作品?
37、我国第一部字典?
38、两汉天体理论三大学说?张衡全面总结和论述浑天说的著作?张衡的发明?
39、被认为是世界上所存最早的炼金专著的是?
40、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标志我国中医理论走向成熟的著作?擅长外科手术、麻
醉术并编创健身操的名医?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1、将茶作为饮料的最早记载?
42、东汉民居突出性发展代表?
43、这一时期突出的时代信仰是?
东汉
1、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2、总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尚书台。

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御史中丞。

内察京师百官,并自领一
州的官职司隶校尉。

在京师号称“三独座”的三个官职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

掌地方选举核奏之权的是刺史(东汉中后期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

3、刘秀的人才战略“退功臣进文吏”。

刘秀的治国思想“柔道”。

4、儒学正式成为东汉王朝钦定的正统思想是汉章帝在位。

5、刘秀强化思想统治的措施“宣布图谶于天下”。

2、东汉初处理无主“公田”的形式:赋民公田(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明帝、章
帝时期为主)、假民公田(将国家所有土地租赁给贫民耕种,和帝安帝时为主)。

3、擅长农耕之技的官吏统称为循吏。


4、度田”是指检核垦田户口(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

“度田”失败后社会经济发
展的主要模式是地主田庄。

5、以最省力方式解决从低河渠向高田灌溉的发明翻车(发明者毕岚)。

利用水压原理的灌
溉发明渴乌。

运用水力舂米的发明水碓(dui四声)(发明者张既)。

6、中国传统农耕用犁的主体构件在东汉已经完备。

7、东汉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牛耕。

8、记述有豪强地主田庄田间管理的著作崔寔《四民月令》。

9、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规模大,多种经营;聚族而居,宾客相附,浓厚的宗法色彩;拥
有私人武装;比自耕农经济更具生存与发展能力。

10、利用水力鼓风的发明水排(发明者杜诗)。

“百炼钢”技术代表东汉炼钢工艺最高水
平。

11、高效织绫机的发明者马钧。

12、汉代瓷器类型:青釉瓷、黑釉瓷。

13、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

14、商业交易中包揽政府买卖的独占行为称作辜榷。

15、东汉海外贸易的主要市场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和中亚。

与东海诸小岛贸易的中心城市
是会稽郡。

16、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描写的城市洛阳。

17、南方新的经济发展区:鄱阳湖、洞庭湖周围和成都平原。

1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映的是班超经营西域。

到达过西亚的使节甘英。

19、匈奴衰落后其故地为哪个民族占据鲜卑。

被安帝赐予“赐尉仇台印绶金彩”的民族
夫余。

20、东汉最为重要的对外交通:西部交通(丝绸之路)、南海交通(海上通道)。

21、“三韩”是指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秦韩)、弁(bian四声)韩。

刘秀赐予
倭人的金印称为“汉倭奴国王印”。

22、梁冀当权时外戚势力达到顶峰。

“五侯”属于宦官集团。

23、士大夫得到李膺的接待称为“登龙门”。

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
反对宦官集团而遭到镇压的事件:两次党锢之祸。

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缴各种租税贡献时先抽一份交入宫中称为“导行钱”。

24、约在东汉中期形成了带有宗教性质的原始道教。

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清领书》(《太
平经》)。

太平道(黄老道)的创立者张角。

张陵领导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的根据地汉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反映的是黄巾起义。

25、东汉为统一今古文两派意见召开了白虎观会议(班固整理记录写出《白虎通义》)。

集今古文经学之大成的是郑玄(古文大师)。

26、“岁试”采取“设科射策”。

九年考试合格者称为“大成”。

七年考试合格者称为“小
成”。

鸿都门学为宦官集团,四姓小侯学为外戚集团培养人才。

私学弟子的种类:及门受业(亲自受业听讲和高业相传授的弟子)、著录弟子(在名儒、学者门下挂名,不必亲自受业的弟子)。

私学第二阶段学习的内容《孝经》《论语》。

27、东汉的图书又叫图谶。

假借神意解释儒家经典称作纬。

被官方奉为“内学”的是谶
纬。

28、跨越两汉反谶纬反迷信思想家桓谭《新论》。

贯穿反儒、反谶纬、反迷信精神的著
作王充《论衡》。

其中《谈天》《自然》是作者唯物思想的基石。

《实知》是其认识论的总述。

29、记载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典籍《典略》。

30、中国信仰佛教的第一人是楚王刘英(光武帝子)。

最早到内地译佛经的两个人:安
世高(安息,即帕提亚)、支娄迦谶(月氏)。

佛经的翻译和流传标志佛教正式在我国传播。

最初在我国流行的是小乘佛教。

31、《汉书》创造了断代史体例,首创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内容。

我国第
一部官修纪传体本朝史书《东汉观记》。

“三史”是指《史记》《汉书》《东汉观记》。

32、标志我国五言诗成熟的作品《古诗十九首》。

33、我国第一部字典许慎《说文解字》。

34、张衡、蔡邕也是画家。

35、两汉天体理论三大学说盖天说(《周髀算经》)、宣夜说(东汉郗(chi一声)萌)、
浑天说(张衡)。

张衡全面总结和论述浑天说的著作《浑天仪图注》。

张衡的发明水运浑天仪、地动仪。

36、被认为是世界上所存最早的炼金专著的是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37、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标志我国中医理论走向成熟的著作张仲景《伤寒杂病
论》。

擅长外科手术、麻醉术并编创健身操的名医华佗。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38、将茶作为饮料的最早记载王褒《僮约》。

39、关陇普通人家多以板筑房,黄河中下游多为茅庐,岭南多竹屋,北方游牧民族“穹
庐”为居,南方各族多干栏式或井干式建筑或“累石为室”。

40、东汉民居突出性发展代表:官僚宫殿式的住宅和豪强地主田庄。

41、这一时期突出的时代信仰是图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