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平时作业
国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平时作业2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6.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7.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8.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10.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A )A. 物质生产实践B. 科技实践C. 政治实践D. 文化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A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所以,这种认识是( B)。
A.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 感性认识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 理性认识4.(A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A. 实践B. 少数服从多数C. 圣人的权威D. 主观验证主观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D )。
A. 客观性B. 主体性C. 多维性D. 社会历史性6.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问题详解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东大-21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2阅读提示:本材料为东北大学21年秋季课程复习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使用!!!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参考.选择-】:C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参考.选择-】:C3.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这告诉我们()<-A.->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C.->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D.->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参考.选择-】:B4.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两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参考.选择-】:C5.云南省地处我国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虽然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但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居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参考.选择-】:C6.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是()<-A.->按劳分配<-B.->扩大再生产<-C.->经济危机<-D.->商品交换【-参考.选择-】:D7.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参考.选择-】:A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B.->由于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和表现【-参考.选择-】:C9.实践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参考.选择-】:D1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参考.选择-】:D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参考.选择-】:B12.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A.->劳动群众<-B.->工人<-C.->农民<-D.->知识分子【-参考.选择-】:A1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参考.选择-】:C1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东大2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C.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D.通过暴力手段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标准答案:D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准答案:B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标准答案:D4.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实践的观点标准答案:C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标准答案:C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C.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标准答案:C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标准答案:C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标准答案:A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标准答案:D1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标准答案:B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标准答案:D1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奥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正确答案: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正确答案: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达尔文进化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A、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正确答案: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正确答案: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6: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规律的客观性B、世界的可知性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正确答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C、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的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正确答案: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8: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D、④⑤正确答案:C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9: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人本主义④科学主义⑤非理性主义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⑤正确答案:C③人本主义④科学主义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朴素唯物主义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正确答案: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13: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正确答案: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14: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答案: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姓名:吴远林学号:1205116141、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次作业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1分]B.社会实践2.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分]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3.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1分]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4.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①心外无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④理在事先 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分]A.①②⑤5. 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 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1分]C.①③④6. 生产关系是指:( ) [1分]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7.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 ) 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 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 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 [1分]D.③④⑤8.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①电磁场、引力场 ②阶级、国家、政党 ③生产力、生产关系 ④城市建设规划 ⑤国家的方针、政策 [1分]D.①②③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1分]C.真理具有相对性10.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④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⑤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素 [1分]D.②③④⑤11.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 [1分]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2.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1分]C.世界是统一的13.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①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②从实际出发 ③理性认识被人民群众掌握 ④要通过中介环节 ⑤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1分]C.①②③④⑤14.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 ) 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⑤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离 [1分]C.①②③④15.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分]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16.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1分]B.唯心主义的17.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答案:C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C.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D.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答案:A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达尔文进化论
B.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答案:C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D.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案:A
5.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D.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6.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规律的客观性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C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的关系。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满分:2分正确答案:D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满分:2分正确答案:A3.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国体D.意识形态满分:2分正确答案:B4.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层生理和民族生理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满分:2分正确答案:C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满分:2分正确答案:C6.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满分:2分正确答案:D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家庭关系满分:2分正确答案:B8.现象是()。
A.事物内在的联系B.事物稳定的接洽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满分:2分精确答案:C9.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宗教思想B.政治思想C.艺术D.道德满分:2分正确答案:B10.历史上良好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满分:2分精确答案:C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理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满分:2分精确答案:B12.以下现象属于因果接洽的是()。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秋平时作业2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秋平时作业21.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第1题正确答案:C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第2题正确答案:B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A.周期性• B.长期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第3题正确答案:A4.“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亊求是• D.科学发展观第4题正确答案:A5.()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A.物质性• B.客观性• C.矛盾性• D.联系性第5题正确答案:B6.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第6题正确答案:A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务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7题正确答案:D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第8题正确答案:D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理第9题正确答案:A10.()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 A.物质范畴• B.精神世界• C.科学技术• D.意识第10题正确答案:A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第11题正确答案:A1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15春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答案
15春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正确答案:A2.意识是()。
A.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B.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C.人类独有的现象D.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正确答案:C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物质性B.存在性C.可知性D.运动性正确答案:A4.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性劳动B.直立行走C.人脑的形成D.语言的产生正确答案:A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6.运动是物质的()。
A.唯一属性B.根本属性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正确答案:B7.认识的客体是()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D.外部自然界正确答案:A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A.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C.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正确答案:C9.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10.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正确答案:D11.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家庭关系正确答案:B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答案: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答案: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答案: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答案: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答案:)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6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答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答案: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8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答案: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C.①②9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答案: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人本主义④科学主义⑤非理性主义C.③④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答案:A.朴素唯物主义12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答案: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13相对静止是指答案: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14时间和空间是答案: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答案: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答案: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17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答案: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答案: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1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答案: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20芹菜、菲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答案:A.个别与--般的关系21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答案:D.社会实践22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答案: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2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答案: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24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答案:.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5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答案:C.机械决定论2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福师22春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答案:C2:运动是物质的()。
A、唯一属性B、根本属性C、特殊属性D、偶然属性答案:B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答案:B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答案:B5:社会基本矛盾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D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答案:D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答案:A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D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答案:C10: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答案:C1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平时作业2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6.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7.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8.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10.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A. 物质生产实践B. 科技实践C. 政治实践D. 文化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所以,这种认识是()。
A.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 感性认识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 理性认识4.()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A. 实践B. 少数服从多数C. 圣人的权威D. 主观验证主观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A. 客观性B. 主体性C. 多维性D. 社会历史性6.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核心是资本意识形态是根本,政治是手段,经济是最终结果。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
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资本主义意志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演变规律:剩余价值—剥削—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现象—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阶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少部分社会财富。
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同时资本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
随着资本积累日益加剧,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引发了阶级斗争,更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经济的危机,政治的动摇。
2.论述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2,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着,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所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1,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人们对它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2,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关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必然得到发展。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