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要点.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B2 B 3B 4 D 5B 6 A 7A 8C 9C 1 0 B 1 1A 1 2D 13B 14A 15C1 6A 1 7A 1 8B二、名词解释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谈话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用的形式也不同。
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则以电话等为媒介,面谈是访谈法的重要方式。
2、观测法:是指观测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地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与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3、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重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规定研究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见解和意见。
4、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依赖于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高度的互相依存,而不是外在的集体意识的强制,人们的社会分工精细,集体意识只体现在小部分、小范围内。
而人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合作限度高,互相依赖性也大。
相对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更为基本。
5、韦伯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那些既包含拟定的主观动机和意图,又涉及别人和以别人为目的的行动,也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
6、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剧烈限度与其成员参与限度相关。
三、问答1、阐述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答: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有:(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从广义上说,所有社会生活都以合作为基础,没有合作,社会不也许存在。
6、社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社会结构主线转型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全面发生变迁的过程。
三、问答.简要分析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
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 主文化又叫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4.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5. 同辈群体也称同龄群体,伙伴群体,在社会学中往往指的是在年龄、背景、地位、志趣、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6.亚文化又叫副文化或支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处在次要位置,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持有的文化。
7.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将彼此的行为联合并协调起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8.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
9.所谓内群体,也叫“我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即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在内群体中,成员之间容易相互认识和彼此了解,能够相互关爱,生活在其中感觉轻松、自然,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以内群体为中心。
10.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
11.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 家庭是指人们基于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亲属关系。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完一、单项选择题1.【109976】社会解组的形式有(失范)。
2.【109972】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这种方法叫做(理性)。
3.【109975】把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叫做(社会整合)。
4.【109982】《新人口论》的作者是(马寅初)。
5.【109973】(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6.【109952】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7.【109923】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中是呈什么趋势(比例逐渐减小)。
8.【109921】现代化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16世纪)9.【109933】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
10.【109934】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集中度高)。
11.【109935】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12.【109899】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社区叫做(传统社区)。
13.【109904】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里普遍存在着(二元结构)。
14.【109900】专门从事某些活动的人们形成了一定地域空间的聚集区,我们叫它为(专能社区)。
15.【109902】我国人口的密度分布状态是(东部人口密度高,城市多)。
16.【109705】呈(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社会运行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17.【109708】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探索事物发生状况和内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8.【109706】通过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了解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对社会的认识达成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这就是(机制)。
19.【109710】从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从这些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数据,叫(抽样调查)。
社会学概论作业(部分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作业)姓名:XXX 专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班级:11春劳模班春劳模班《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11)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 D D D ))(P42) A A、生理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B B B、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C C C、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D D D、、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问题的实质是( B B B ))A A、、人口再生产与生产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产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B B B、、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C C、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不相适、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不相适应 D D、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 B B B )的控制来维持的)的控制来维持的)的控制来维持的A A、正式、正式、正式B B B、非正式、非正式C C、教育、教育、教育D D 法律法律4、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合的家庭,称为( C C ))A A、联合家庭、联合家庭、联合家庭B B B、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核心家庭C C C、、主干家庭D D、平等家庭、平等家庭、平等家庭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D D D )的需要)的需要)的需要A A、自然分工、自然分工、自然分工B B B、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社会分工C C C、男女分工、男女分工、男女分工D D D、、劳动分工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或漏选的不得分,每小题5分,共计25分)分)1、属于初级社会关系的有(、属于初级社会关系的有( AB AB AB ))A 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C、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D D D、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政治关系2、影响失业的因素有(、影响失业的因素有( ABCD ABCD ABCD ))A 、社会因素B 、经济因素C 、科技进步与技术调整D 、季节变动3、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内在联系是(、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内在联系是( AC AC AC ))A A 、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基础B B、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C C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D D、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4、城乡差别的表现在(、城乡差别的表现在( AC AC AC )上的差别)上的差别)上的差别A A 、经济收入B B、政治地位、政治地位、政治地位C C 、文化教育D D、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5、阶级的产生条件是(、阶级的产生条件是( AC AC AC ))A A 、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B B、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C C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D D、家庭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家庭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解释8分,共计32分)分)1、社会学、社会学((P14)-----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要点
第二次计分作业及答案1 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D)A.角色实践B.角色期待C.角色领悟D.布景与道具2 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A.面子B.同心圆C.团体格局D.差序格局3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C )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4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 )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5 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 )A.合作关系B.冲突关系C.强制关系D.交换关系6 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B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角色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7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C )为基础的。
A.血缘B.业缘C.地缘8 在现代社会中,(D )处于主导地位A.血缘群体B.地缘群体C.志缘群体D.业缘群体9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 )A.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D.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10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C )提出的A.霍曼斯B.米德C.库利D.默顿11 研究表明,一个群体的组合式的规模是(C )A.两个人B.三个人C.五个人D.十个人12 有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丁克家庭13 希望工程属于(D )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C.政府组织D.非政府组织14 霍桑实验提出了(B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15 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说明美国的企业界应该向日本学习时提出了(A)。
A.Z理论C.X理论D.权变理论16 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C )A.封建制B.科层制C.家长制D.民主制17 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的民间组织是(D )A.政府组织B.非政府组织C.社会团体D.志愿者协会18 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B )。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作业参考答案(1/3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分)(2/32)、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
(2分)(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2分)(4/32)、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2分)(5/3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2分)(6/32)、“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2分)(7/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2分)(8/32)、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2分)(9/32)、“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2分)(10/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2分)(11/32)、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人能进行思维活动)。
(2分)(12/32)、(孔德)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2分)(13/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
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前运算阶段)。
(2分)(14/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角色冲突)(2分)(15/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生理需求)。
(2分)(16/3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2分)(17/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特殊社会化)。
(2分)(18/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2分) (19/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转变,又一次行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肄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7.情景主义;8.情感性;9.互相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答: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1)人类离不开交往。
(2)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3)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要点.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要点.《社会学概论》作业(一1、什么是社会学,它与其他社会科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的、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但在研究过程中,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常有研究主题上的重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如何理解“揭穿真相”?对于复杂的社会事物,我们不能想当然,凭经验,要“揭穿真相”,才能探究到真实。
那么什么是“揭穿真相”呢?社会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与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
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
这种穿透“凭经验”、“想当然”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称为“揭穿真相”。
能够穿透“凭经验”、“想当然”,这一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运用功能主义视角、冲突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分析体育与社会(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体育的功能:现代人没有几个不热爱体育的,很多人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并且观看体育比赛,用社会学术语可将体育定义为:依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身体的比赛活动。
针对个体而言,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那么作为社会设置,体育有哪些功能呢?1、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
非工作时间有很大增长(双休日,黄金周,人们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为释放社会能量提供了宣泄渠道,其方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甚至是社会所鼓励的。
3、体育为社会提供了模范角色。
著名运动员(体育明星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追逐和仿效的对象。
4、推动经济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可带动广告、体育用品、旅游、餐饮、交通部门的经济增长,我国2008年举办奥运会,可使首都每年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将有极大改观,所有这些又成为有利条件,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北京的建设中来。
世界杯与经济2002年韩日世界杯,使主办国游客人数增多,(中国人就有4万,不得不请针对中国人的厨师,该年售出约15万个飞火流星球,而平时每年只销售足球4万个。
2023年最新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指导1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旳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旳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旳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旳一门综合性旳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旳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旳人造旳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旳和非物质旳产品。
文化有三个互有关联旳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旳活动与过程。
也称为社会互相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旳断乳心理上旳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旳青年期旳一种比方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旳断乳是指变化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旳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旳断乳。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社会学产生旳历史背景。
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旳鸦片战争后来,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旳农民革命战争不停兴起,中国旳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简介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旳启蒙思想家。
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旳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乱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旳内忧外患。
中国社会学旳产生是时代旳规定。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旳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在非常关键旳位置(1社会需要是人旳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旳积极旳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旳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旳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进着生产和社会旳发展。
3、简述符号互相作用论。
符号互相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度析人们旳平常生活来解释人们互相作用旳发生、作用方式与特性,以解释其规律旳理论。
(1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互相作用得以发生旳媒介是符号。
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可以懂旳、表达共同意义旳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任务请注意:论述题要自己进行阐述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A.错误B.正确2.卡尔·马克思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A.错误B.正确3.与孔德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对立,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他将人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个阶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程;A.错误B.正确4.埃米尔·涂尔干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指出了它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改革之间的区别;A.错误B.正确5.功能主义比较适合研究稳定的、大规模的社会,通常将社会变迁解释为来自外面的力量干预了系统的平稳运行;A.错误B.正确6.冲突论强调人们会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发生永恒的斗争,这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A.错误B.正确7.马克思从一般的意义上指出了社会的本质,即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A.错误B.正确8.系统论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整体发生作用;A.错误B.正确9.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舒茨,它代表着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另一种倾向;A.错误B.正确10.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A.错误B.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15分;1.社会学就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A.社会关系B.社会行为C.社会交往D.社会互动2.是社会学地位不高的外部因素;A.社会学应用的不充分发展B.社会学的比较解释力不足C.权力对于社会学研究的压制D.社会学的中立价值不足3.社会学的学科意义包括;A.政策咨询B.社会预测C.社会监控与描述D.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4.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A.赫伯特·斯宾塞B.马克思·韦伯C.卡尔·马克思D.埃米尔·涂尔干5.在理解社会如何运转的问题上,当代社会学家最为常用的理论有;A.功能论B.进化论C.冲突论D.互动论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5分;1.论述社会研究的科学程序有哪些阶段;参考答案:1仔细地陈述要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假设;4分2进行研究设计;4分3按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3分4依据假设分析资料;3分5解释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3分6公开发表调查结果;3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2.扬扬妈带着6岁的扬扬到游乐场玩;当时,游乐场里还有另外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玩,那孩子是个“小霸王”;每当扬扬看到想玩的玩具,“小霸王”就一定会放下他自己手头的过来跟扬扬抢……扬扬抢不过“小霸王”,只好向妈妈求助;扬扬妈就过去和对方的母亲商量,希望她能够管管自己的孩子;谁知对方爱理不理地说:“小孩的事情小孩自己解决,大人掺和什么”扬扬妈哑口无言,只好引导扬扬自己去跟“小霸王”商量,看看能不能轮流玩;结果那“小霸王”根本不吃这一套,最后两个孩子打了一架,结果自然是扬扬吃了点亏,扬扬妈心里也很不痛快,就干脆拉着儿子要走,岂料扬扬更生气,还咬了妈妈一口……根据此案例分析哪些外在因素会对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参考答案:1家庭;5分2学校;5分3同辈群体;5分4工作单位;5分5大众传媒媒介;5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第二次任务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A.错误B.正确2.文化变迁的方式包括贸易、旅行、战争、文化传播和政权变更;A.错误B.正确3.贸易是一种直接的进行文化变迁的方式;A.错误B.正确4.坚持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成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基础;A.错误B.正确5.多元文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价值体系被肢解,呈现大融合的趋势;A.错误B.正确6.自致地位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成就努力争取回来的社会地位,或者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通过行使知识、能力、技巧、耐力等所取得的结果;A.错误B.正确7.角色期待的内容往往是一成不变的;A.错误B.正确8.角色紧张的程度取决于角色冲突和个人适应能力及正确处理角色关系的能力;A.错误9.角色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角色冲突;A.错误B.正确10.按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差异,社会群体可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A.错误B.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15分;1.目前中国社会学界普遍认同社会构成的“三要素”论,包括;A.自然环境B.人口C.文化D.地域2.广义的文化指作为群体的人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状态的一切;A.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B.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3.微观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布劳B.米德C.舒茨D.戈夫曼4.社会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政权B.法律D.宗教5.文化的构成包括;A.符号B.价值观C.社会规范D.物质文化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5分;1.结合实际,论述多元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参考答案:1人际交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5分2社会的整合度下降;5分3人们产生更多的精神焦虑;5分4社会群体的道德感趋于弱化;5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2.举例说明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参考答案:1交换;5分2合作;5分3冲突;5分4竞争;5分5强制;5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第三次任务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A.错误B.正确2.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A.错误B.正确3.符号互动论以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和库利为代表,认为符号是社会互动的媒介,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一种“符号运动”;A.错误B.正确4.集合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性、无组织性和短暂性的特点;A.错误B.正确5.集合行为是一种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是一种自发的常态现象;A.错误B.正确6.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A.错误B.正确7.高度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组织在各国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A.错误B.正确8.狭义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学校、医院、家庭等;A.错误B.正确9.滕尼斯认为,社区或共同体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取向的人口组成的,彼此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团体;A.错误B.正确10.前工业社会时期,社区建筑形式和社区空间构成比较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层;A.错误B.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15分;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以下因素经常影响群体的形成;A.编制B.个人目标C.共同兴趣D.群体的工具作用2.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分为;A.正式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非正式群体3.根据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社会群体可分为;A.正式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非正式群体4.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A.广义的组织B.广义的社会组织C.狭义的组织D.狭义的社会组织5.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A.社会组织组建目的明确B.组织内部形成明确的分工体系C.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正式D.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交强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5分;1.论述马克思的“阶级分层论”的内容及其特征;参考答案:内容: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3分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3分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3分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3分特征:1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3分2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3分3动态的社会分层;2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2.结合实际,论述社会流动的原因;参考答案:1自然原因;4分2人口因素;4分3社会原因:4分①价值观;4分②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4分③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5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第四次任务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A.错误B.正确2.广义的家庭就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A.错误B.正确3.按家庭中的代际数量和亲属关系的特征分类,可将家庭分为夫妻家庭、单身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A.错误B.正确4.国家的最高权力由选举产生,并在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而且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制;A.错误B.正确5.早期功能主义关注的焦点是社会秩序,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反对激烈的社会变迁,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A.错误B.正确6.社会病理学一般认为良好的社会状况是健康的,而社会中的群体或个人在社会心理上与社会活动中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则是不健康的、病态的;A.错误B.正确7.价值冲突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A.错误B.正确8.周克华多出持枪抢劫杀人的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属于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失范;A.错误B.正确9.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增长过快;A.错误B.正确10.某人准备从A公司跳槽到B公司,期间有一段时间在休息,这个人属于结构性失业;A.错误B.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15分;1.按照功能差异或社区主要活动的特点来划分,社区可以分为;A.自然社区B.行政型社区C.人为规定的社区D.文化型社区2.虚拟社区不同于传统社区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A.虚拟性B.兴趣导向明显C.非地域性D.开放性3.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A.文化体系B.宗教体系C.规范体系D.社会机构与设施4.社会问题具有等特征;A.普遍性B.客观性C.复杂性D.持久性5.社会失范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社会失范是转型期突出的社会问题B.社会问题是造成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C.社会规范的发展与完善是任何一个社会问题解决的必备条件D.社会问题解决了,社会失范也就不存在了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5分;1.论述社会制度的层次及特征;参考答案:层次:1总体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分2一个社会不同领域的制度;3分3具体的行为准则;3分特征:1普遍性;2分2相对稳定性;3分3复合性;3分4集体约束性;3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2.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我国贫困的原因和治理贫困的思路;参考答案:原因:1自然环境恶劣;3分2收入分配不公;3分3社会保障缺失;3分4家庭规模过大;3分治理思路:1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人们树立正确的对待贫困的态度和治理贫困的观念;4分2科学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合理促进人口分布;5分3完善各项制度,实现公平的分配和合理的再分配;4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第五次任务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引起的短期失业;这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失业;A.错误B.正确2.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的界限是绝对的,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B.正确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评价;A.错误B.正确4.按越轨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破坏类型和程度可分为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A.错误B.正确5.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犯罪是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A.错误B.正确6.社会改良是一种渐进式的社会变迁的形式;A.错误B.正确7.人口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A.错误B.正确8.孔德的社会变迁思想带有浓厚的进化论的色彩,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是双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A.错误B.正确9.马克思认为,社会变迁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A.错误B.正确10.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既可是赢利性的,也可是非赢利性的;A.错误B.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15分;1.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等方面;A.环境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B.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C.环境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的发展D.环境问题与其他的社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2.根据社会控制有无明文规定来划分,分为;A.正式控制B.非正式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3.社会控制的特点有;A.普遍性B.阶级性C.强制性D.自然性4.是指以科学技术发展为重点,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内容的社会总体变迁过程;A.狭义的社会化B.广义的社会化C.狭义的社会现代化D.广义的社会现代化5.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对全球社会现代化具有的重大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A.现代经济结构的建立B.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C.西方社会走向民主化D.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四、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5分;1.论述社会保障的特征和基本内容;参考答案:特征:1国家强制性;3分2具有社会性;3分3福利性;2分4互济性;3分基本内容:1社会救助;3分2社会保险;3分3社会福利;3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2.结合实际论述越轨的社会作用;参考答案:消极作用:1越轨可能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的动机;3分2越轨会使生活变得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4分3越轨会破坏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任;3分4越轨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3分积极作用:1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明确社会行为规范;3分2越轨有助于定义恰当行为的尺度;3分3越轨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3分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社会规范和群体规范;3分只答要点,每点2分;。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社会化的定义是什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
2. 简述文化的功能。
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整合功能:文化将社会成员团结在一起,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传递功能:文化通过教育和其他社会化过程,将知识和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 适应功能:文化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 规范功能:文化通过规范和期望,指导个体的行为。
3. 社会结构包括哪些要素?社会结构包括:- 社会分层: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 社会制度:一系列规范个体行为和关系的社会规范和规则。
- 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这些角色相关的期望和行为。
4. 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社会不平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 经济不平等:个体或家庭在财富和收入上的差异。
- 教育不平等:不同社会群体在获取教育机会上的差异。
- 性别不平等: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机会和待遇上的差异。
- 种族和民族不平等:不同种族和民族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5. 社会变迁的动力是什么?社会变迁的动力包括:-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 经济变化: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可以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体的生活。
-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可以引导社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 文化创新: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出现可以推动社会变革。
6. 如何理解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那些影响社会成员福祉,需要社会集体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它们通常涉及社会不平等、贫困、犯罪、健康问题等。
理解社会问题需要分析其根源、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7.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定性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 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以测试假设。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里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4、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第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需要是社会关系的基础;3.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铺相成,推动者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传授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3.指点生活目标4.提供角色人选《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社会群体 :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3、城市化 :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4、人文区位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
二、简答1、试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答:经济人假设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社会人假设在组织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组织中的人给予基本的关心,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合计40分)1.社会社会是在一定生活方式基础上构筑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变动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3.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4.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与一定社会关系紧密相联系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5.城市化城市化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亦称都市化或城镇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合计60分)1、从历史上看,家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家庭的演化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过程,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四种家庭形态:①血缘家庭。
②普那路亚家庭。
③对偶家庭。
④一夫一妻制家庭。
2、试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社会化就是要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第二,社会化就是要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第三,社会化就是要教导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3、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功能。
答:(1)、整合功能。
(2)、协调功能。
(3)、维护利益的功能。
(4)、实现目标的功能。
当然,以上述及的四种功能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发挥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要以健全的组织构成要素为基础。
因此,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的基本前提。
4、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作为一种正式的规范体现,社会制度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正性。
(2)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
(4)系统性,又称“复合性”。
(5)可重复性。
5、合理的社会流动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有助于形成一个开放、动态的社会分层体系,从而取代那种封闭性和程序化社会分层结构,这样既能够通过公平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和积极性,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对社会整体来说,也能由此实现吐故纳新,从而使社会结构在一个更新的起点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请根据以自己得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得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得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得社会生活条件下,她得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得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得水平,永远达不到人得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得情感。
一个人从一无所知得婴儿成长为社会得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她要学习社会最基本得知识、技能,掌握社会得各种必要得规范,以此指导自己得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得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得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得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就是个体社会化得主要途径。
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得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就是一个生产单位。
因此,家庭教育往往就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得主要形式。
家庭就是儿童生活成长得基地,就是个人进行社会化得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就是父母得行为方式,就是儿童社会化得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得,家庭就是人生得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子女得第一任老师。
在影响人得社会化得全部因素中,毫无疑问,家庭就是一个极为重要得社会化因素,因为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得时间最长,从她们接受教育得顺序来瞧,也就是首先接受家庭环境得影响,然后才就是幼儿园、学校得影响。
从孩子身上可以瞧出父母得品格。
父母得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孩子得思想深处留下深深得印记。
幼小得儿童往往以父母作为自己模仿得榜样与模式。
例如,把妈妈当作妻子与女人得象征,把爸爸当作丈夫与男子得象征,逐步形成自己得基本概念。
而父母在家庭中得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得范型,她们得喜悦或沮丧,她们表达自己情感得愿望与机会,她们得相互爱慕、争吵、合作、竞争与冲突,甚至习性爱好,也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得影响,使她逐渐形成了对人、对社会得瞧法。
学校对个体社会化得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得第一架桥梁,毫无疑问,属于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1、什么是社会学,它与其他社会科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的、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但在研究过程中,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常有研究主题上的重叠,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如何理解“揭穿真相”?对于复杂的社会事物,我们不能想当然,凭经验,要“揭穿真相”,才能探究到真实。
那么什么是“揭穿真相”呢?社会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与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
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
这种穿透“凭经验”、“想当然”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称为“揭穿真相”。
能够穿透“凭经验”、“想当然”,这一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运用功能主义视角、冲突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分析体育与社会(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体育的功能:现代人没有几个不热爱体育的,很多人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并且观看体育比赛,用社会学术语可将体育定义为:依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身体的比赛活动。
针对个体而言,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那么作为社会设置,体育有哪些功能呢?1、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
非工作时间有很大增长(双休日,黄金周,人们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为释放社会能量提供了宣泄渠道,其方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甚至是社会所鼓励的。
3、体育为社会提供了模范角色。
著名运动员(体育明星成为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追逐和仿效的对象。
4、推动经济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可带动广告、体育用品、旅游、餐饮、交通部门的经济增长,我国2008年举办奥运会,可使首都每年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将有极大改观,所有这些又成为有利条件,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北京的建设中来。
世界杯与经济2002年韩日世界杯,使主办国游客人数增多,(中国人就有4万,不得不请针对中国人的厨师,该年售出约15万个飞火流星球,而平时每年只销售足球4万个。
使纪念品模型销售量大增,韩国教练为厂家拍广告片提高知名度,出版畅销书《希丁克的指挥艺术》。
韩日世界杯使韩国收入88.8亿美元,日本258亿美元,不包括提高国家形象在内。
5、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凝聚力。
80年代,阿根廷经济不景气,社会不稳定,足球使国民具有心理上的自豪感。
第13届世界杯(86年的阿英之战,是继马岛海战(领土争端,马尔维纳斯岛之后的阿根廷复仇之战,马拉多纳越过五名后卫,打进最完美的一球,后又借上帝之手再进一球,终以2:1战胜英国,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上,阿根廷过早失利,又给深陷金融危机的整个阿根廷民族带来深深的悲哀,因为足球是国民唯一的精神寄托。
“谁的眼泪在飞,巴蒂斯图塔的眼泪……”(二冲突论视角体育反映了社会不平等。
体育也具有阶级、种族、性别、区域不平等的特点。
有一些体育活动如赛马、高尔夫球、赛车都是有钱人的活动,其他一些运动则是典型地起源于穷人或穷人参与的,如拳击,常与城市贫困相联系。
冲突论认为,这样一种以阶级为基础的倾向于或远离于某一种运动的现象,是代代相传的。
贫困落后的地区,体育很难有发展。
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
有时人们认为体育中并无种族不平等,但社会学的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非白种人在职业体育中享有的高收入的机会大大高于在其他职业中的非白种人,但事实还有:几乎所有运动队的经理、老板都是白种人。
体育节目播音员、体育管理者和各种裁判人员,非白人所占有比例都很小,除篮球、垒球、拳击、橄榄球以外的职业体育中,非白人所占比例很小。
在体育历史中几乎都是以男人为取向的体育运动,妇女在这样的历史中没有地位,这也反映出一定的歧视和不平等。
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妇女几乎被排斥于所有竞技项目之外,现在,妇女在体育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三互动论的视角用互动论的视角理解体育,表现在运动员参加比赛是面对面的互动过程。
参加者将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和比赛规范。
从人们参与体育的方式可以看出比赛乃至生活的意义。
4、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知识,可概括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技术。
(1方法论处于方法知识体系的最高层。
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2研究方式:也称研究法,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3具体的研究技术指的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特定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规程。
比如调查研究过程中的问卷法、抽样方法及统计分析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技术等,都是具体的研究技术。
5、社会研究过程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社会研究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仔细陈述研究问题并形成假设;第二阶段产生研究计划——用于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计划。
第三阶段,就是收集资料,随后是分析资料,检验假设。
资料分析和假设验证完成之后,研究者可以得出研究结论,最后一个阶段是公开出版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的准确和意义总是用效度和信度来评估。
6、试述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在最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学家使用两种研究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它们分别来自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
(一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用于研究可以用数量来测量的变量--例如收入、年龄和教育水平。
定量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它是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对比信息,只有对这种信息才有可能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资料作更广泛的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因而更客观、更科学。
只要有可能,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使用定量方法。
但是在人类事务中有许多情况不能用数量来测量,至少用数量表示是很不容易的。
甚至有些社会学家会觉得定量方法可能还会损害和歪曲所研究的社会现实。
(二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运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社会现实,而不是进行数量的测量。
定性方法无法对不同单位的特征作数量上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它只是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
在研究社会互动时,研究者使用这种方法。
在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法中,统计调查和实验法属于定量方法。
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7、文化差异与统一的原因说明。
由于每种独立的文化都要适应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世界上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特殊性。
同时所有文化都具有共性,这就是文化的统一,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普遍性。
(一文化的差异文化生态学家的分析向我们揭示了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虽然自然条件非常重要,但与社会条件相比,后者的影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中。
这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社会因素包括:技术水平,人口构成,社会发展规模,法治环境、社会组织的发达程度、政府的管理力度以及与别的文化相联系的程度。
它们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管理方式,人们如何组织起来改造自然为我所用,以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二文化的统一在强调文化差异的同时,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已证明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通常我们称之为文化普遍性。
美国社会学家C·威斯拉曾在《人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普遍性的九个方面:第一,语言;第二,物质特质,如饮食习惯、住所、运输工具、衣着、器皿、工具、武器等;第三,艺术;第四,科学,如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第五,习俗,如各种各样的礼节、礼仪等;第六,婚姻家庭与其社会制度等,教育制度、继承制度等;第七,财产的占有方式与交易方式;第八,政府,如整体、司法、法律程序等;第九,战争。
为什么会存在文化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人种在生理上的需求都是类似的,如都有吃、穿、住、性等方面的需求;而且每个社会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面临着同样的物质局限性。
如都要处理生老病死问题。
社会要保持其目的性,就不可能脱离像教育、经济、婚姻家庭制度等需求。
所有这些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导致了一些文化普遍性的存在。
8、文化分析有哪些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视角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考察信仰体系、礼仪、制度或文化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时,首先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文化的这个方面能够存在?”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是由于这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承担了什么功能呢?”这是功能主义者进一步感兴趣的问题。
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其开创者之一是马林诺斯基。
(二冲突论的视角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存在着或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
通过这一视角,社会学家试图发现,哪个集团支持哪种观念和价值观,其原因是什么。
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三生态学的视角它是研究有机体及其环境间关系的。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特性是由周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文化的基本特征、本质及功能是什么?创造性、传递性和共享性是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创造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我们从文化的创造性中寻求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共同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衍生或创造出来的。
简单地说,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及其创造物上面的反映。
这就是文化的本质。
文化的功能:①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②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③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
《社会学概论》作业(二1、什么是地位和角色,它们的关系怎样?一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所处的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的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地位与角色的关系:地位与角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表现形式,地位是角色的内在依据,地位一定通过角色行为表现出来。
没有地位,角色就无从谈起,没有角色,地位也不好捉摸。
2、结合现实理解为什么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存在差距?前者指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即社会所定义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后者指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即某人实际扮演某一角色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承担角色,人们应尽力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与期望。
在现实中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往往存在差距,不相匹配。
比如有些法官、商人、记者、家长,或者对照我们自身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