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语习语含义的对比及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推荐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推荐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一、引言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既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定势和情感方式,又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如共同的生活习惯、风俗、言谈举止等。

但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历史发展各异,因此彼此的文化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本文拟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地看一下它们的差异:语言语法词汇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思维文化差异,然后再探讨一些翻译方法。

二、中英文化差异1.语言词汇文化方面的差异汉英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上。

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石,是最明显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

比如“月亮”,中国人看到月亮常常联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而“moo■”,美国人看到“moo■”则往往联想到登月、太空人等。

2.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文化具有社会性,为社会成员所共享。

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社团里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如打招呼,谈天气,问候健康,询问年龄、收入、个人隐私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含义。

3.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

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

所以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

4.思维文化方面的差异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

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

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

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汉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语习语含义的对比及翻译-教育文档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语习语含义的对比及翻译-教育文档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语习语含义的对比及翻译每种语言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进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习语是一种经过历史浓缩后携带着大量文化信息的语言资料,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思维特征和思想特征的部分。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

关于习语,“的解释是把idiom分为两义:(1)language of a people or country;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is;(2)succession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ings of the consi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nt as a whole。

因此,习语从广义上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和典故。

从文化的世界观角度来看,各民族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共性。

但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因物质环境和所处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因而也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实。

”习语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与民族的一定现实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连,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习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文化的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及翻译。

一、从地理环境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表现是明显的。

我国盛产竹子,人们对竹子的感情深厚,因此,我们常常用成语“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生产,英语则用“like mushroom”.英国不产竹,甚至连英语中的bamboo一词也是外来语,所以英国人就不可能以笋做形象比喻。

二、从经济生活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民以食为天,人类发展的历史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食物而奋斗懂得历史。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关 键 词 :英 汉 习 语


I 五
川目
的 翻 译
4 06 ) 3 0 4
深受 各 自文 化传 统 的影 响 。 以英 语 为例 : 源 于 《 经 》 习 先 来 圣 的
语 有 :y o y tohfrtoh( 眼还 眼 , e efree, t o o t 以 o 以牙 还 牙 ) 语 出 希 ; 腊传 说 的 习 语 :r nh re 特 洛 伊 木 马喻 “  ̄a os ( r 内部 颠 覆 者 ” 。相 ) 比之 下 , 汉语 来 自历 史 故 事 的 习语 要 多 得 多 , 些 历 史 故 事 大 这 都记 载 于 我 国历 史文 献 中 。 如 : 司空 见 惯 ” 比喻 不 足 为奇 , 例 “ : 语 出 唐 . 《 事 诗 ・ 感 》 “ 故 知 新 ” 温 习 旧 课 , 以更 好 孟 本 情 ;温 : 可 地加 深 理 解 , 出 《 语 》 语 论 。 3社 会 和 自然 环 境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国是 岛 国 , 的 航海 业 一 直 颇 为 发 达 , 它 因此 英 语 中 就 有 大量 与 水 和 航海 有 关 的 习语 。例 如 :e po e S e do e w t k e n ’ h a vr a r e ( 力 图存 ) pa in ( 路顺 风 ) 奋 : l ns l g 一 i ai 。中 国是 以陆地 为 主 的 大 国, 自古 以来 , 国 人 以 农 业 为 主 , 以 习 语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 中 所

“ 文生 义 ” 望
翻译
文 化 差 异 望 文 生 义

前言
“ 语是 语 言 词 汇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习 是语 言 的 民族 形 式 和 各种 修 辞 手 法 的 集 中表 现 ,是 语 言 中的 某些 部分 经 过 长 期 反 复使 用 后 自然沉 积 形 成 的形 式 固定 , 洁 明快 、 意深 刻 的 短 简 寓 语或 短 句 ” 胡 文 仲 , 0 0 。 文 所讨 论 的 习语 是 广 义 的 , 括 ( 20 ) 本 包 成浯 、 俗语 、 谚语 、 后 浯 、 歇 典故 等 。 对 于 英 汉 翻译 者来 说 英 汉 习 语 的对 译 是 一 项 挑 战 , 时 同 也是 增 进 自我 翻 译 修 养 和 英 汉 两 门语 言 素 养 的极 好 机 会 。 由 于 在 自然 与社 会 环 境 、 俗 习惯 、 史 文化 背 景 、 神 生 活 等 风 历 精 方 面 不’ , 同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很 大 。 如 何 准 确 传 达 英 语 习 语 所 包 含 的 独 特 文 化 内涵 . 再 现 原 作 的 表 现 力 . 往 是 翻译 的 并 往 难点 。 二、 中西 文 化 差异 与 习语 表 达 形式 1风俗 和情 感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汉 民 族 习惯 的不 同 .造 成 两 者对 伺 一 事 物 所 赋 予 的 感 情 色 彩 或 意 义有 所 不 同 。 如 , 国 人 和西 方 人都 有养 狗 的 习 例 中 惯. 西方 人 对 狗有 好感 , 为 它 是 忠 实 可靠 的朋 友 。所 以在 英 认 语 中含 有 “ ” 习语 , 都 没 有坏 的含 义 .例 如 : c y o ( 狗 的 大 . l k g 幸 u d 运儿 ) “ ” 。 狗 在汉 民族 人 民 的心 目 中多 含 有 厌 恶 、 视 的感 情 鄙 色彩 , 关 狗 的 习语 大 都 含 贬 义 。如 :狐朋 狗友 ” 。 有 “ 等 2历 史和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背 景 差异 与英 汉 习语 . 汉 民族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灿烂 的 文化 ,文 化 遗 产 极 为 丰 富, 西方 早 期 资 本 主 义也 有 过 辉 煌 的 文 明 史 。 因此 , 汉 习语 英 特 点 。 于 本 族 语言 的 优 点及 最 能 代 表 民族 的特 色 , 在 熟 悉 对 应 的基 础 上进 行 与 他 民族 语 言的 比较 ,合 理 运 用 本 民 族 语 言 的 特 色 , 能 与 他语 言和 谐 的 地 方 加 以 发 扬 , 对 于 其 主 要 冲 突 将 而 的因 素 , 可 选择 合 理 的 曲折 运 用 , 免 受 其 直 接 影 响 。 曲折 则 避 运 用 不 可理 解 为 错 误理 解 或 者 放 弃 3 对 他 文 化 的 学 习 和 了 解 。 由 于 本 语 言 的 学 习 环 境 和 . 社 会 影 响 . 们 在 实 际学 习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产 生 理 解 的 偏 差 , 人 而 这 种 偏 差 确 实 造 成 相 异 文 化 冲 突 的 重 要 因 素 。 此 , 否 因 能 完 全 理 解 相 异 文 化 的 特 点 和 价 值 . 是 能 否 可 以 解 决 冲 突 的 个 主导 环 节 。 于 他 语 言 的 学 习 , 教 价 值 观 念 的 接 受 及 对 宗 社 会 习俗 的 了 解 , 疑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对 于 可 以融 合 的 他 文 无 化 方 面 , 该 采 取 完 全 接 受 的方 式 , 对 于 相 异 方 面 , 取 应 而 采 辩证 接受方 式 , 为本 民族接受 的 , 取接 纳和灵 活运 用 , 能 采 对 于 不 能 接 受 , 者 无 法 调 和 的 , 可 采 用 曲 折 运 用 。 这 种 或 亦 曲 折 . 样 不 是 歪 曲 理 解 , 是 在 完 全 了 解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冲 同 而 突 转 移 或 者 文 化 代 替 ,即 以 本 民 族 的某 种 相 似 文 化 取 代 他 文 化 的 冲 突 成 分 , 对 于 这 种 相 似 文 化 的运 用 , 该是 双 方 而 应 均可接受 。 4冲 突转 移 或 文 化 代替 。 . 冲突 转 移 ( utrl ieso ) 将 c l a vrin 指 u d 由 于差 异 而 导致 的交 流 制 约 因 素 转 移 于 另一 种 双方 文 化 同 样 蕴 含 , 又不 冲突 的 有 利 因 素上 , 此 避 免 由 于相 异 文 化 产 生 却 以 的 直接 冲突 一 文 化所 蕴 含 的 相似 性 是 冲 突 转移 实 现 可 能 。 文 化代 替 (u u a rpa e e t是 指 将 冲 突 的 因素 因为 不 能 得 到 e h r lc m n ) le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习语翻译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习语翻译

Idiom
习 语 ( idiom ) 包 括 成 语 (set phrases) 、 谚 语
(proverbs) 、 格 言 (sayings) 、 俗 语 (colloquilism) 、典故(allusions) 和俚语(slang)
等;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带有浓厚的 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和文化意 象,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 社会习俗、动植物等等。 e.g. 趁热打铁;a dirty dog
套译法——套用译语读者所熟 悉的形象进行翻译
1.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初生牛犊不怕虎。 tread. 2.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 .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3.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4.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浑水摸鱼 5. 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浇油 6.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 祸不单行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s
生存环境的差异;附 习俗差异;附 宗教信仰差异;附 历史典故差异;附
生存环境差异
汉——土地-农业文明;四季分明 “牛” (多如牛毛;牛头不对马嘴;九牛二虎之力) “土” (挥金如土) “夏天” ( 骄阳似火 ) 英——海洋-商业文明;四季不明显 “鱼” (a fish out of water;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水”(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be all at sea) “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一、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文化差异是经常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差异:1. 礼仪和行为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比如,在中国,人们用右手递交礼物;而在印度,人们用左手递交礼物,因为左手在印度是认为不洁的。

2. 谈话方式谈话方式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委婉地表达意见。

3. 眼神交流在不同的文化中,眼神交流也是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直接看别人的眼睛是表现自信和坦诚的方式;而在一些东方国家,直视别人的眼睛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当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时,需要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理解。

二、习语翻译习语是某种语言中用来表达特定含义的惯用语言。

只有理解了习语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在翻译习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意译意译指的是根据上下文或者使用情境来进行翻译,而不是照搬字面的翻译。

比如,在中国,常用的“鸡毛蒜皮”表示小问题;而在英语中,可以说“a stormin a teacup”表示同样的含义。

2. 文化背景习语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因此,理解它们的含义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break a leg”并不是祝福别人摔跤,而是表示祝福对方成功;而在中国,“旗开得胜”则是表示祝福。

3. 经典翻译有些习语已经被广泛理解和接受,因此,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经典的翻译方式。

比如,在中国,“一见钟情”可以翻译为“love at first sight”;而在英语中,“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可以翻译为“本末倒置”。

结论:因为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都和语言使用的背景有关,因此在处理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时,了解原始文化以及特定习语的文化背景,进行意译和经典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中英两国习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中英两国的习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翻译中英习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习语。

一、文化差异1. 礼貌与表达方式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于对待礼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体现在他们的习语中。

在英国,人们对于礼貌和面子很重视,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更加委婉和间接。

而中国人在习语表达上则更愿意使用直接而直白的方式。

举个例子,英国人可能会用“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来委婉地请求盐,而中国人则可能会直接说“给我盐”。

2.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也会在习语中得到体现。

在英国,由于其多雨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习语中常常以水相关的比喻来表达丰富和多样性。

而在中国,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习语中则更常以土地和土壤为比喻,表达稳健和厚重。

3. 宗教与哲学思想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基督教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习语中常常会涉及到圣经故事和宗教寓言。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习语中常常会体现出崇尚和谦逊的价值观。

二、翻译方法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英习语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有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不变;而有时候,也需要进行意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进行调整。

2. 补充说明和解释由于中英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对习语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中西方习语的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习语的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习语的差异与翻译赖刚强(江西新建二中)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他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仪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牛动、妙趣横生,给你一种美的享受。

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也就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一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英国是一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

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

比如:西方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中国挥金如土瓜熟蒂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瑞雪兆丰年2.习俗差异英语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汉语中的“龙”和英语I}I的“dog”颇具代表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龙所引起联想都是正面意义,龙的成语都能证明这一点。

然而在西方,dragon所引起的联想与“龙”给中国人的联想大相径庭。

Dragon是一条拖着长尾,满身长鳞,口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蜴,它是罪恶的象征。

在《圣经》里,dragon也是与邪恶、恐怖相联系的。

再看dog与汉语中狗的联想意义。

中英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对狗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英国,狗被看成人类的最好的朋友,lucky dog常用来比喻人;在中国,狗有时虽被认为忠实、可靠,但用狗的形容词来比喻人时,却往往是贬意,如走狗、狼心狗肺、狗腿子等。

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

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之一,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表达方式。

习语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共性与差异、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一、英汉习语的共性与差异英语和汉语都是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与差异。

在习语方面,英语的习语种类繁多,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而汉语的习语则以精炼简洁、形象生动而著称。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习语常常充满诗意和想象,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汉语习语则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语言的传神。

英语中的“the apple of one's eye”和汉语中的“掌上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某人深爱的人或物,但表达方式上却有所不同。

习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英语中常用的习语可能在汉语中很少被使用,反之亦然。

在文化内涵方面,英语和汉语习语的表达方式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常常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意识;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和内敛。

英语中的“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难得一见,而汉语中的“千载难逢”则表示相同的意思,但却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情感。

在使用习语时,英语中强调形象化的表达,喜欢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则更注重抽象的表达方式,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含义,通过内在的联系来表达外在的意思。

二、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翻译英语和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深刻理解源语言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准确把握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还需要尊重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巧妙地将源语言习语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表达方式。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每个语言中的精彩部分,它们是由于特定文化、历史和传统而形成的特殊表达方式。

英语和汉语都有许多流传已久的习语,它们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同一个习语的翻译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翻译探讨。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存在明显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习语的表达和理解。

英语中有一句常用的习语“when pigs fly”,意思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中文中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习语。

这反映了英语中强调实事求是、逻辑性和现实主义的文化特点,而中文更注重隐喻、比喻和抽象表达,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情感、想象和哲学性思考的特点。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

汉语习语多以四字或八字成语的形式出现,富有韵味和诗意;而英语习语则更注重简洁、生动和幽默。

英语中有一句习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个习语通过简洁的表达表现了英语文化重视实际行动和结果的特点。

而中文中有一句习语“画蛇添足”,既有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又有丰富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中文文化的表达风格和情感色彩。

在翻译这些不同文化习语时,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

对于一些存在文化隐喻的习语,译者可以采取注释或者语境翻译的方式,通过解释或者添加文字来帮助读者理解原习语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含蓄、抽象的习语,译者可以尝试用类似意境的英文习语来替代,以达到更贴切的翻译效果。

译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解决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除了在翻译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学习和理解外语习语本身也是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外语社交环境,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对比不同文化习语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也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习语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习语翻译
三是曹禺对奥尼尔的直接接受。《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中乱伦 的发生可以看做是《雷雨》借用了《榆树下的欲望》的情节处理方式。在 两或 者有这种意图)的情节。在上文中谈到的场景设置象征手法的运用和 悲剧气氛的渲染方面也大都是曹禺对奥尼尔戏剧的直接接受。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习语翻译
天津理工大学 杨 旭
[摘 要]语言反映文化并创造文化,作为语言的瑰宝与文化的沉淀,习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然而习语通常是 较难理解的,因为其内涵往往不简单取决于各个单字的含义叠加。中英文中都有大量习语,由于地理、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 差异,两种不同语系下的习语体现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习语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的难点。本文试以东西 方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英汉习语特点,最后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习语 文化 翻译
科技信息
无法愈合,而且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们对父亲既恨又爱,他 们都向往母亲的爱。曹禺的母亲生下他后便去世了,他由继母抚养长 大,这种创伤他一生都感觉得到。“直到七十多岁了,他还热泪盈眶地呼 唤母亲。”而对奥尼尔,母亲的吸毒成瘾和对他的忽视是他心灵创伤的 根源。奥尼尔感到自己永远是精神上的放逐者,一生都在寻找精神归 宿。于是“母亲”成为曹禺与奥尼尔一生的向往,“家”成为他们创作中 的最重要的主题,此外他们都是古希腊悲剧的爱好者,崇尚那些不屈不 挠的精神英雄。
二、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从形式和意义上看,英汉习语有相同之处。一方面,有英语习语和 汉语习语词义完全相同的情况。如: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 不达。
另一方面,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词义部分相同的情况也是存在 的。如:to shed crocodile’s tears——猫哭老鼠假慈悲。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是每个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语言交流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之一。

在不同的语言间翻译习语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因为往往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 礼仪中国人讲究礼仪文化,礼节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

英国人也很注重礼节这一点,但他们的礼节文化与中国不同。

英国人往往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在表达时往往比较直白。

相反,中国人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礼貌和尽量不给别人带来不便,他们往往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观念中西文化差异很大,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各有不同。

虽然中国和英国都很重视友谊和家庭,但他们的观念和文化不同。

中国人在友谊和家庭观念方面更加传统,强调团结和互助,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独立性。

3. 语言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别,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语言差异。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英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表达方式和习语方面。

中文有很多词语和表达方式是英语中无法表达的,所以翻译习语时需要很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差异。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翻译英汉习语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以下是几个要点:1. 了解背景和文化了解什么是习语,它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含义和使用方式非常重要。

在翻译时,需要了解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异同点。

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而不了解文化差异的话,就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2. 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翻译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不可直接解释。

因此,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该选取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信息。

有时候一个习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物,那么需要根据语境和背景来判断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3. 在语境和情景中使用习语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景下使用的,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翻译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翻译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映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他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下述各方面中所反应的中西文化差异,即地理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文化的差异探讨英汉习语汉译及翻译。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引言语言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他们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是语言放映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什么叫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复杂体,它包括了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幽默、含蓄,或典雅、严肃,不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而且言简意赅,给人一种美得享受。

然而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别,英汉习语承载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它们与其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1 生存环境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的迥异,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许多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

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英国是个岛国),其渔业和航海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由此,在英语的习语中就大量出现了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断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

而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其相差甚大,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的智慧。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习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给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围绕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展开讨论。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两国拥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习语表达的差异。

中文习语中的“以柔克刚”和英文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表达了不同的文化观念。

在中文中,“以柔克刚”强调通过柔和的手段来对待强硬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讲究柔和、平和的价值观;而英文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则强调一举两得,追求高效率和结果,反映了西方人务实的思维方式。

中英两国的职业和社会制度也带来了习语表达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社会,讲究“家和万事兴”,这在中文习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英国是一个注重自由和个性的国家,讲究“天下为公”,英文习语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中文中的“国色天香”强调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的追求;而英文中的“devil's advocate”则强调挑战权威,发表不同见解,体现了西方人讲究个人独立和自由的思维方式。

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也对习语表达产生了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儒释道三教合一,因此在中文习语中常常出现对神灵和佛教文化的表达;而英国是一个天主教传统的国家,基督教文化在英文习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文中的“炼石成金”和英文中的“sour grapes”分别反映了中国人追求神话传统和英文中人们对基督教故事的理解。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由于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的存在,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翻译人员精通两国语言,还需要对两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英语习语含义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下述各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地理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文化的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及翻译,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每种语言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进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习语是一种经过历史浓缩后携带着大量文化信息的语言资料,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思维特征和思想特征的部分。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

关于习语,“的解释是把idiom分为两义:(1)language of a people or country;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is;(2)succession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ings of the consi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nt as a whole。

因此,习语从广义上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和典故。

从文化的世界观角度来看,各民族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共性。

但是,“不同民族的语
言,因物质环境和所处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因而也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实。

”习语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与民族的一定现实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连,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习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文化的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及翻译。

一、从地理环境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
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表现是明显的。

我国盛产竹子,人们对竹子的感情深厚,因此,我们常常用成语“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生产,英语则用“like mushroom”.英国不产竹,甚至连英语中的bamboo一词也是外来语,所以英国人就不可能以笋做形象比喻。

二、从经济生活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
民以食为天,人类发展的历史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食物而奋斗懂得历史。

各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他们所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就不同。

如生活在海边的人经常吃海鲜,生活在草原的人经常吃肉,生活在山地的人就很少吃稻米,不同的生活条件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英汉习语在经济生活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上。

英国地形呈多样性,可耕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主要在东部地区,西北部以山地为主,适合畜牧业。

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是面包,牛奶,黄油和奶酪,这些主要食品当然也在习语中
体现出来了,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构成词里有“bread”一词的习语不少,比如英国人用bread and butter来表示“生计,谋生之道”,可见他们对日常生活物质的主要追求是面包。

而中国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因此,中英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习惯上表现出很大差异,如“生米煮成熟饭”译为“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以上习语例子的对应表达可以看出,在西方的饮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米”在东方人的饮食中必不可少。

正是由于这种饮食习惯的不同,英汉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的意义时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

三、从风俗习惯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
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

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它构成了习语丰富的底蕴,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以龙(dragon)为例: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国家,我们以“龙的传人”为自豪,因而“龙”在汉语中经常和吉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龙飞凤舞”,“龙风呈祥”,“生龙活虎”“龙盘虎踞”等等。

而西方对“dragon”的解释却是指一种凶猛的动物,如果指人则含贬义,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又如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牛,因此,在语言中寄托了人们对牛的深厚感情,“壮如牛”,“像牛一样工作”“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而在英国,马是皇家饲养,御用的动物,因此英国人对马赋予很多寓意,用as strong
as a horse 表示“壮如牛”,用work like a horse 表示“像牛一样工作”。

四、从心理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含义对比
心理文化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

在我国,人们在心理上厌恶鄙视狗这种动物,常用它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比如:狗仗人势,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

然而对于西方人而言,狗即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或伴侣。

所以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没有贬义。

而“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

英语中带“狗”的习语多含褒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习语折射出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习语的表达是不完全一致的。

“因此,翻译习语时必须兼顾两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一)直译
有的英语习语与其对应的汉语习语在意义上和用法基本一致当
然基本对应并不是说完全对等,两者有可能存在某些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可用直译方式,以保持原文的特点。

例(1)in ancient times if a man’s eye put out by his enemy,he might revenge by putting his enemy’s eye out. this was the rule of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既然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同出一辙,意义未变,就可以直译。

(二)直译加意译
英语和汉语习语在用法和意义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仍然有共同之处,也就是部分对应。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将英语转换成汉语;
例(1)to play a dance music at a funeral is to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
“to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
直译为“旧瓶装新酒”,虽完整地按照原文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但是读者有可能误解其寓意,故需要补充“不协调”加以说明。

(三)意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原语包含的信息在特殊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环境下,人们的特殊需要毫无共同之处,如果硬译,不仅显得繁冗拖沓,而且对于那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来是或也会感到莫名其妙。

这时翻译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拘泥于原文,可舍去形象,重在原文的表达,用非形象性的语言表达将原文中的信息表达出来,以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美妙之处。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路必有弯,事情必有转机。

)若直译为“没有转弯的小巷的确是一条很长的小巷”正好与所要意思相反,这样就会贻笑大方。

以上几种方法是翻译习语中最常见的方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只有这样,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我们才能够让别人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思想,
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言认识世界,通过比较各种语言了解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中英汉习语对比学习进行文化输出使本国习语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财富,同时,应学习外来习语以丰富本国语言,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构件多元共存互补的世界文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2005.p1
[2]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66
[3]贾德江.英汉语对比研究与翻译.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p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