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合集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2202019年23期总第463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文/李 下【摘要】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

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力求忠实原文,并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源语言作相应的艺术加工,实现英语习语的翻译和真正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习语翻译【作者简介】李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习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

习语一般都运用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联想,但这种联想是由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生活经验决定的。

世界各地的人都同住一个地球,有些经历和意识是相似的。

例如,中英两个民族的人民在古代因缺乏科学知识,都把人的“心脏(heart)”当作灵魂、思维、感情的中枢,因而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部出现了大批围绕“心脏”的习语。

如:with a heavy heart 心情沉重。

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

heart to heart 心心相印。

另外,中国人和英国人共同的劳动经历也使这两个民族产生一些相同的人生经验: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不达。

to pass fish eyes for pearls 鱼目混珠。

2.文化部分一致的情况。

当习语涉及的中英文化部分一致时,可以紧抓一致的部分,利用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把不一致的化为一致。

如下英语习语及其译文: hot potatoes 烫手的山芋,love me 1ove my dog 爱屋及乌,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根据英美语言文化,“hot potatoes”是指棘手的问题,在汉语里有一个与其相类似的俗语:“烫手的山芋”;“love me,love my dog”是表示喜欢我就喜欢我身边的人,在汉语里有一个与其相类似的成语:“爱屋及乌”;“drink like a fish”是表示像鱼一样喝水,这充分体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纯语言角度转向到文化角度。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词汇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

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基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日趋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精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习语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译出原语的本意,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习语中文化因素的问题。

文章目的在于从文化角度体现习语的文化特色,探讨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处理中英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归化和异化,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指导下,提出了英语习语翻译的一般方法。

作者也希望本文中体现的原则和方法能为翻译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文化;归化;异化1.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1.1 The Definition of IdiomsAccording to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Seventh Edition),the term “idiom”owns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C]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individual words and which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unit:give way, a change of heart;[U](a)language or dialect of a people or country: the French idiom;(b)use of language that is typical of or natural to speakers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c)use of language peculiar to a period or an individual: Shakespeare’s idiom(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Seventh Edition),2009:1012).Clearly,the first above-mentioned definition is the commonest meaning of“idiom”. For example,when such expressions as carry coal to New Castle,in order to, once and again,and the man in the street are thought of as idioms, w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utilize the term “idiom”in its specific sense,which is the objective of study in this thesis.According to a rough survey on the definitions of idiom in another dictionary Collin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dioms are:“a group of words whose m eaning can not be predicted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as for instance,(It was raining)cats and dogs”(Hanks 1979:728).This definition illustrates that idioms are distinct with other linguistic phrases in that the meaning of an idiom cannot be predicted from its form,while the meaning of a general linguistic item can be predictable from their individuals to some extend.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is chapter, it has made a concise survey of the multifarious definitions of idiom, and it is clearly that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tightly relevant to each other.Presenting an overall re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is quite a painstaking and insisting proces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issu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has been discussed,we should take idioms as a whole.Generally speaking,idioms have thre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opac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stability.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ioms and Culture2.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Since culture is rich in meaning, for years it is always an issue which stays unclear to anthropologists, socialists,cultural scholars, who have tried to give it a definition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If we check the world “love”in a dictionary, it can be easily found that it means “affection”.It is very tough to define such comprehensive and abstract concepts as “love”and“culture”than those visible objects(say,“table”).But it is indispensable to give the definition of what culture is.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cited definitions of culture was provided by the English anthropologist Edward Burnett Tylor in Primitive Cultures (1871).He refines culture a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law,moral,customs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David Katan 2004:16).2.2 The Origins of IdiomsAs Eugine Nida put it,culture is defined compactly as“the totality of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a society”nothing is of greater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an the language through which its beliefs transmitted and expressed and by which most interactions of its members take place.(Nida 2001:78)His definition is involved to the field being discussed,which is the source of idioms.Idioms,as one method of expression,are sure to be framed by an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to which they belong.Idioms can reflect culture;culture consists of idioms.Any idiomatic expression appears from the uncommon culture in which it is immersed, otherwise it would nothave been accepted and utilized by the speakers of the language and participants of the culture. Though it is known that some idioms may appear odd and even illogical, but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an idiom will perfectly logical when it comes into practice.The reason of having been reduced to the status of the illogical is mainl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e writer’s point is that many idioms hav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which would be quit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m,let alone translate them satisfactorily into another language, unles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understood.3.Methods of Translating Idioms3.1 Methods of Idiom TranslationThe difficulty of translating idioms lies in the following facts, first, there are divergences in form and meaning;second, the words in an idiom usually bear the secondary meaning of an idiom which is probably the most difficult to be expressed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because of cultural gap.As is discussed before, idioms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and culture is expressed mainly via the form of the idioms. Thus, when an idiom is translated, the translator is required not only to transfer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but also to be confront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factors concluded in the idiom.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strategies,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handling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The two terms,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were first introduced by Lawrence Venuti in his book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He retrospects the origins of the terms back to the German philosopher,Schleiermacher’s famous concept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foreignization is a strategy that “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while domestication is the one that the translator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Venuti 2004:19-20).By developing these two terms, Venuti opposes the trend of transparent translation and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ors.He regards domestication as a derogative term.3.2 Avoiding Word to Word TranslationAs we all know, idioms have the feature of semantic unity but we can not deduce the meaning from the component parts of an idiom, so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may duce to the distortion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For instance,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forfree living may be “自由生活”,but it means “奢侈的生活”actually;He has the legs of me can not be translated into“他有我的腿”but“他比我跑得快”.Furthermore,some idioms are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image, and people are easily tricked into translation pitfalls in handling this kind of idioms.For example,child’s play may be rendered as“儿戏” incorrectly at the first sight.However,these seemingly correspondent idioms are not correspondent atall.Child’s play means something very easy to be done or something not so important;the Chinese“儿戏”means n ot paying attentions to an important job or trifling matters.4.ConclusionFirstly,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a good reader with the capability to recognise idiomatic expressions from the ordinary one and to detect the correct meanings of the idiom. As an idio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vergence between meaning and form,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recover what it is driving at.Secondly,the t ranslator should learn what is known as“cultural awareness”,which refers to a developing awareness of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who speak the original language.For a high qualified translator, language awareness is not sufficient.Only when armed with both cultural awareness and language awareness can translators acquire the insight to discover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idioms and the ability to handle them properly.Thirdly, the translator has to do a skillful selection between two bas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is much easier to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ecause expressions and styles familiar to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re adopted. The smoothness and naturalnes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re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stylistic messages and cultural of the source language.[科]【参考文献】[1]李高新.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2]刘萍.翻译教学中的汉语文化学习[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5).。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习语之翻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习语之翻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习语之翻译[摘要]英汉习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但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使习语的形象意义或隐含意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般要求译文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但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对等,要较为准确地翻译原文须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多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语言既表现与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限制,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使用原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习语言与了解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

由于生存环境、社会习俗、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一)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两国各自的语言都与其生存环境相关,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对应的习语,如to hold water(指辩论、接口、理论等经得起检验的,站得住脚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是“春天的风”,而east wind(东风)在英国是从北冰洋刮来的刺骨寒风,给英国民族带来不好的心理反应。

因此在翻译“东风”时我们应附加一些信息作为脚注,这样英国人才不会对这个词有心理上的错解了。

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西风对于英国人是暖风,是生命的催生剂。

跨文化交际与习语翻译

跨文化交际与习语翻译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跨文化交际与习语翻译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30420跨文化交际与习语翻译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家荣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陈卫华内容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习语的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语言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

习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殊语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习语最能反映出它的文化内涵。

于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越来越多的翻译家们开始关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习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的来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时两个民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习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

但这只占习语中的极少部分,大量的习语则表现出迥异的语言习惯与文化特征。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我们经常遇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语及其翻译问题。

习语翻译实际上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处理由译出语的习语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分属两种文化的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时,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种关系类型: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同,大多数英汉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相对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

由于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有不同的根源,并经历过不同的发展,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习语的形成也各具特点。

汉语的习语能否在英语里找到对等的习语?习语的翻译又如何受到文化的限制?在翻译习语时将遵循哪些原则?采用哪些翻译方法可以尽量避免文化内涵意义的丧失?作者首先指出了翌量麴堡在跨文化1VImerculturalCommunicaO'onandldiomTranslation交际中的重要性并从习语的定义,起源,分类,文化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与文化两对矛盾。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q i l c) eu ane。目前 . 内译 界 就 “ u ane一 词 译 为 “ ve 国 q ve e i l c” 对 等” 是否合适正展开争论 , 有人认 为 译为 “ 当” “ 似 ” 相 或 相 更 为贴 切 , 哪种译法准确暂且不 论 , 究竟 为方便起 见 , 本文采用 “ 等” 对 一说展 开讨论 。“ 功能对等 ” 主要强调 的是信 息对等 ,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经历了大体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物质世界的共同性社会发展的相似性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共通性形成了各种文化的相融性和通性这也是一些语言文化现象之所以可以直译的理论基础
维普资讯
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年第 3 06 期
从 跨文化角度看 习语 翻译
关于翻译 的性 质 , 达提 出过 著名 的“ 态 对等 ” d — 奈 动 (y nmi eu a n e概 念 , a c q i l c) ve 后来 又改称 为“ 功能对 等” fn t nl (u ci a o
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 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
负载 的文 化意蕴 的理 解 。唯有深 刻理 解两 种语 言的 文化差
根本 目的是翻译语 义而不是形式 。在习语 翻译 中 , 我们追求 的是 语义和功能 的相 当 不是形式 的相 似。例如 ,l kf “ o r o oa nel i ahytc” 对应 的汉语是“ 海捞针 ” 尽管二 者表 eden as k , a 大 , 述形 式不 同, 但表 达 的意 思是 相 同的 , 在社 会交 际 中所起 的
而不是形式对 等。这种 信息对等 主要体现在 语用 功能方面 。 对 于如何判断“ 对等” 奈达认 为应该 以读 者的心理 反应 为标 ,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摘要: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各民族文化中,习语在表现民族特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英文中,不同的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用语习惯、历史典故、地理条件等不同,对于同一个习语,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作为一面反映文化的镜子,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在表达文化内涵时比别的语言因素更为典型。

习语的文化特色和其丰富的来源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文化背景永远不能被忽略。

关键词:习语(idioms)、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翻译(translation)1.正文简介(Introduction)习语(idioms):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句或短语。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

因此,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正确的掌握习语的翻译方法,我们不仅要了解习语的本义,还要结合其文化语境。

2.影响英汉习语翻译的中英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t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2.1 历史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Different Historical Allusions)历史文化由指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所形成的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文化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各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发展、进程和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各自的语言客观而忠实的记录了这种差异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文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entence because they are ignorant of target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e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dioms, which reflect customs, ar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every country. Idiomatic phrase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diom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six levels: living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llusion,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 When expressing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idioms: correspondent,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For the correspondent idioms, we can translate them word for wor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for the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idioms, it’s better to make sure first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 i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is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simpl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idiomatic phrases is a must to 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习语中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环境、风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差异对习语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而同时习语的文化因素也是翻译中的难点。

翻译者应极力探索习语翻译的合适途径,以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Abstract: An idiom is a phrase which is an established and fixed part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ey bear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a nation. The culture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idioms are mainly shown in four aspects. They ar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nd history.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diom formation,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idioms are difficult points in idiom 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per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both keep the national features and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idiom translation1习语的含义及特点习语的含义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2019年精选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通过语言来交流和传承,语言只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

人们在对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

而在语言这个大家庭中,习语是其中的核心和精华。

如果没有习语,语言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反之,如果运用得当,习语可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再现原作的表现力,往往是翻译的难点。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翻译英语习语。

二、跨文化交际及习语翻译的相关概念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交际理论的兴起,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文化角度,翻译被广泛地视作是文化交流的行为。

(尤今?奈达,2001:82)既然任何语言文本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背景存在,翻译必然不仅和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

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

因此,翻译可以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交往。

英语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

史密斯在《词汇和语法》一书中说:“我们最好的习语和最好的词一样,不是产生于图书馆、会客室或华丽的剧院,而是在工厂、厨房和农场里产生的。

”可见,习语确实是一个民族文化典型特征的反映。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

总而言之,翻译是一座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跨文化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理解源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首先需要深刻理解源语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每种语言都承载着其所属文化的特色和传统,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源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中文中的“礼貌”一词在英文中可能需要用“politeness”、“manners”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需要译者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礼貌的不同体现方式。

只有在深刻理解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准确地翻译工作。

二、注重目标语言文化的适应性除了理解源语言文化外,翻译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目标语言文化的适应性。

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同一种表达方式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语境和习惯。

某些中国文化中的俗语或成语在英文中可能没有对等的表达,这就需要译者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英文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通顺和自然。

三、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在跨文化翻译中,要特别注重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中国人民对长辈的尊敬在日常交际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而在英文中可能并不需要在称谓中体现出来。

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以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更加贴近自然。

四、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根据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不同的翻译手法。

在处理特定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时,还可以运用增译或删译的策略,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习惯。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

1习语概述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与语言的重要体现和浓缩,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习语的含义甚广,一般指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其表现形式含蓄幽默、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在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就要处理好形象的保留与转换。

译者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充分把握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形象转换,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1)将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人类对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之后,动物形象便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各民族的习语中,人们习惯利用动物来喻指具有相似习性的人。

例如,“a social butterfly”便是利用了蝴蝶生活习性的特点,即蝴蝶喜欢扑闪着色彩斑斓的翅膀轻盈飞舞于花丛中,因此被译为“交际花”。

我们泛指的交际花正是用来描述性格外向、能适应各类社交场合的女性。

又如,In the city I was nothing,but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此句可译为“在城里我不是什么人物,但在乡下我却被认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此处,a big fish指“大人物”、“重要的人”。

因此,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字面上是“小池塘里的大鱼”,实指“小地方的大人物”。

再如,a dog in the manger,这个习语字面上指“马厩里的狗”,如果采用这样直译的方式,读者不知所云。

事实上,此处“dog”译为“人”,应译为“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个习语最早出现于《伊索寓言》,讲述的是一条狗霸占了盛满稻草的马槽,却赶走了以草为生的马和牛,而它自己只能看着稻草却不能吃。

跨文化翻译

跨文化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在英汉语言中有非常丰富的习语, 它们或含蓄、幽默、严肃、典雅, 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在表达语言的文化内涵方面更具典型性, 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习语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俗语、俚语和歇后语, 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

由于习语的文化内涵是由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所决定的, 因此,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成为翻译的难点。

著名学者王佐良曾说过: 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事实上, 习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这就要求译者能培养跨文化意识, 准确地把握两种文化异同, 充分照应译文大众的文化心理, 使译文符合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0为基础, 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探索习语在跨文化背景下互动翻译的技巧。

一、习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即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 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 而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又孕育了各自的语言并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色。

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 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 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指出, 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 由于这样, 它们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地理环境、天文历法、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

可见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十分注意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因此, 在对英汉习语进行翻译时, 一定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不同, 特别要注意某些习语, 尽管它们在字面上或比喻形象上有某些类同之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内涵, 其深层涵义即隐含意义却迥然不同。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朱秀莲(长安大学外语部)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 ,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

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 、谚语(proverbs) 、格言(sayings) 、俗语(colloquialisms) 、典故(allusions) 和俚语(slang) 。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

因此,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英汉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如习语“有眼不识泰山”,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

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重要的人物。

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

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

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

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中英习语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精选文档

中英习语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精选文档

中英习语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种成熟的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存在,而且,越是历史悠久的语言,其习语通常越是丰富多彩。

习语凝聚了语言的精华,是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所积淀成的较为稳定的语言结构。

“任何语言必须扎根于文化才能存在;任何文化,也应该以语言为核心才能生存……如果把文化比成人的身体,那么语言就是人体的心脏,只有身体与心脏相互协调,人类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

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绝不会不管病人心脏周围的身体状况。

翻译人员从事翻译工作时绝不能割舍文化而孤立地看待翻译。

”[1]然而,正是习语体现出的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性,令我们在学习外语,尤其是掌握其习语时,产生了不少问题。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在非英语环境中掌握习语,除了掌握两种语言外,还必须了解承载两种语言的文化信息,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常而言,中英习语互译主要涉及到历史背景、习俗民风、地理区域、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历史背景指的是特定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习语是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例如英语习语“talk turkey”,字面意义为“谈火鸡”。

然而,要想了解其真实含义,我们必须了解隐藏其中的历史背景。

这是一个源于美国的习语。

最初移民北美大陆的欧洲人,多是在欧洲受到迫害而逃往美洲的。

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

相传,一个白人和一个印地安人在打猎前达成协议,将平分猎物。

结果,他们猎得三只乌鸦和两只火鸡。

白人把三只乌鸦给了印第安人,自己留下了两只火鸡。

于是印第安人说道:“Stop talking the birds. Let’s talk turkey!”从这个历史典故当中,我们就不难理解“talk turkey”这个习语,翻译问题也迎刃而解,“开门见山”、“别再绕弯”可以准确地表达这个习语表达的意义。

对中文习语进行英译的时候,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习语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习语翻译

2010年第26卷第6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犞狅犾.26犖狅.62010(总第114期)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犖犗犚犜犎犝犖犐犞犈犚犛犐犜犢犗犉犆犎犐犖犃(犛犗犆犐犃犔犛犆犐犈犖犆犈犈犇犐犜犐犗犖)(犛狌犿.114)文章编号:1673 1646(2010)06 0094 03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习语翻译韩玮(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摘要:翻译时既涉及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又涉及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好特定语境中的英语习语的关键。

若从跨文化的角度,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来解决习语这一特殊语言的翻译难题,既可求其易解,又可保存原作的风姿,准确地阐述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的程度,使翻译效果达到对等与和谐。

关键词:英语习语;跨文化角度;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犎059文献标识码:犃犱狅犻:10.3969/犼.犻狊狊狀.1673 1646.2010.06.025犜犺犲犜狉犪狀狊犾犪狋犻狅狀狅犳犈狀犵犾犻狊犺犐犱犻狅犿狊犳狉狅犿犆狉狅狊狊 犆狌犾狋狌狉犪犾犘犲狉狊狆犲犮狋犻狏犲犎犃犖犠犲犻牗犛犮犺狅狅犾狅犳犎狌犿犪狀犻狋犻犲狊犪狀犱犛狅犮犻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牞犖狅狉狋犺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犗犳犆犺犻狀犪牞犜犪犻狔狌犪狀030051牞犆犺犻狀犪牘犃犫狊狋狉犪犮狋牶犇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犮狌犾狋狌狉犲狊犪狀犱犲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狊狅犳犾犪狀犵狌犪犵犲狊犺狅狌犾犱犫犲狋犪犽犲狀犻狀狋狅犮狅狀狊犻犱犲狉犪狋犻狅狀狑犺犻犾犲狋犺犲犻犱犻狅犿狊犪狉犲狋狉犪狀狊犾犪狋犲犱牣犉狉狅犿狋犺犲狆犲狉狊狆犲犮狋犻狏犲狅犳犮狉狅狊狊 犮狌犾狋狌狉犲牞狋犺犲狊狋狉犪狋犲犵犻犲狊狅犳犱狅犿犲狊狋犻犮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犳狅狉 犲犻犵狀犻狊犪狋犻狅狀犮犪狀犫犲狌狊犲犱犻狀狅狉犱犲狉狋狅犿犪犽犲狋犺犲狋狉犪狀狊犾犪狋犻狅狀犮犾狅狊犲狋狅狋犺犲狅狉犻犵犻狀犪犾狋犲狓狋牣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牶犻犱犻狅犿狊牷犻狀狋犲狉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狆犲狉狊狆犲犮狋犻狏犲牷犱狅犿犲狊狋犻犮犪狋犻狅狀牷犳狅狉犲犻犵狀犻狊犪狋犻狅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成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跨文化角度下英语的翻译技巧分析

跨文化角度下英语的翻译技巧分析

跨文化角度下英语的翻译技巧分析郭子谊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共同体。

世界诸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已经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元素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被世界各国极度重视。

在其中,英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为世界各国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与之相伴随而生的则是,英语翻译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翻译并非仅仅是语言在相互交流中的一种转换,每一种语言都从一定的文化中产生,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应时时刻刻注重翻译背后的文化要求,以及文化背景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

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英语翻译才可以成为两国进行交流时的助力,促进双方的友好沟通。

本文基于全球经济、政治的大环境,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英语翻译中的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翻译一、引言英语与汉语相比,不仅仅在日常交流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亦不容忽视。

英语翻译,实际上是对两种文化碰撞进行的一种整合,翻译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英语以及汉语的文化背景,并且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对于翻译人员而言,自身翻译能力的提升,则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翻译的经验,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翻译技巧。

二、英语翻译于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各国若想寻求更高的发展,必须进行国际交流,利用语言维系与各国的关系。

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语言,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

因此,对英语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国家的文化背景,保证我国可以与其他各个国家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一)地域差异语言交流受限的一个因素便是地域差异。

每一处地域都有属于自身的地域文化,它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产生、只在特定区域发挥作用,且只对特定区域内的人产生作用的一种文化。

这种地域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一、本文概述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通过语言得以传承和表达。

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中的习语、俚语等表达形式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其字面意义,更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分析习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英语习语翻译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沟通。

二、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中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并广泛流传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这些习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是理解和欣赏英语文化的重要窗口。

英语习语通常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含蓄幽默等语言特点。

它们往往通过简洁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例如,“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节省一分钱就是挣了一分钱),这个习语以简洁的词汇表达了节约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了劳动与收获的哲理。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其最为独特和丰富的部分。

这些习语往往源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英语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这个习语源于基督教的自助观念,强调个人努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再如,“as British as fish and chips”(像炸鱼和薯条一样英国),这个习语以炸鱼和薯条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英国食物为象征,表达了英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传达效果。

这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性,更要关注文化因素的传递和解释。

基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基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 221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基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新疆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张丹丹【摘要】习语通常是由固定的语句,或者词组搭配而成,同时受到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

笔者在本篇文章中,以文化差异为视角,分析了汉语和英语在习语翻译上的不同,同时对英语习语的翻译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习语翻译 汉语一、英语习语的概述1.英语习语的概念。

在拉丁语当中,“idioma ”是代表着习语的意思,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特点明确的短语或者句子。

但是在习语的具体应用当中,必须要从整体上来理解该语句,而不可以断章取义,更不可以从表现形式上来理解。

比如词组“green hand ”,很多缺乏翻译经验的人会将该词组翻译成“绿手”,但其实该词组代表的是“新手”的以此,这种就是表面翻译出现的错误;再比如“red meat ”很多人将它翻译成“红肉”,但真实的意思应当是“牛羊肉”。

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准确地产地出人们内心想法,同时将语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代代相传下去,则可以形成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要想准确翻译出英语习语,首先要对英语习语的渊源有所了解。

2.英语与汉语习语体现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两者存在差异。

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宗教自身也体现着一种文化内涵,不同教派的文化各部相同。

中国崇尚佛教,因此在汉语当中很多习语都带有“佛”字,同时也和佛息息相关,比如人们常说的“借花献佛”;但是在英语国家当中,很少有人崇尚佛教,人们信仰的是基督教,因此和基督教相关的习语也有很多种,比如“go to the church ”。

其次,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

在英语国家与汉语国家当中,都存在许多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的流传也衍生出了很多习语。

通过这些构造简单的习语,不仅可以对文章起到润色的效果,同时还使得人物的刻画更加具体生动,能够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陕西省宝鸡市麟游中学/吴亚萍【摘要】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本文首先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相似性,然后分别从生存环境、对事物的认知、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四个不同方面来比较和分析英汉习语存在的巨大差异,接着概括了英汉习语互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本文侧重探索了英汉习语互译的最佳方法,包括直译加解释、直译加联想、意译改造法、兼顾法等三种手段。

整篇论文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传递习语中的文化信息,对语言学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语 对比 翻译【Abstract】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saying, motto,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proverbs, slang, jargon, etc. Its forms are of nice expression, temperament coordination, or implicitly humorous, serious or elegant, concise, vivid, fun and the enjoyment of giving the impression, which bring people a sense of beauty.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a language, which embodies a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 for reader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containing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imilarity of English Idioms by the rhetoric, and then from the living environment, recognition of things, historical allusions, religious doctrines of four different aspects, and also discusses the huge disp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typical problems of the transl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inally, 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best approaches laid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 i.e. literal explanation, literal and visualized methods, meaning and reconstructing methods. This thesis aims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dioms in a significant manner, showing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guidance for language learners.【Key words】idioms; contrast; translation一、习语的概念“习语是语言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手法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习语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产期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具有形象性、簡洁性、通俗性等特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包含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般来说,习语具有不可拆分性,换言之,习语的整体含义并不能通过其构成数个词语的逐一累加,而是通过整体性得以表达的。

由于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所以,在习语中不难发现其蕴含的社会习俗、人文文化、宗教思想、经济生活、价值态度等。

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往、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广播等方面,因此,本文就以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探究。

一、英语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性
第一,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性。

如前说述,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而英语习语自然就是对于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的一种集中体现。

首先,英语习语所使用的比喻形象与汉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具有较大差异性,这就是就中西方不同两个民族在认识和喜好上的差异性。

例如:英语习语“as nimble as a squirrel(身手敏捷、动作灵活)”,它反映出看英语文化中对于“squirrel (松鼠)”的认知,它是灵活、敏捷的象征,而在汉语文化中松鼠是“吉祥”和“多子多孙”的象征。

其次,英语习语的形成具有有别于汉语习语形成的特点历史文化背景。

于特定的历史传统中。

例如,“dyed in the wool(彻底的,根深蒂固的)”就是来源于英语圈地运动的一个习语。

再者,英语所体现出的西方文化很多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这就为何很多英语习语都会涉及古希腊神话人物或是典故的原因。

例如,英语习语“Achilles’Heel(致命弱点)”就是出自于古希腊神话,阿喀琉斯的脚跟是其唯一一处没有被神水浸泡到的地方,日后成为其在特洛伊战争中被射中致命的唯一的弱点。

第二,日常饮食上的差异性。

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必然也会体现在语言上,而习语更是如此。

英语文化中的黄油、奶酪、面包、果酱等都成为了英语习语中被广泛使用的对象,因而也就形成了很多与这些食品相关的习语,例如:“butter and bread(生计,主要收入来源)”,“a traffic jam(交通阻塞)”,“be like chalk and cheese(截然不同、迥异)”,等等。

第三,自然环境上的差异性。

由于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与海上、船只等属于有关的习语也很多,例如:“go by the boar d(计划落空)”,“see how the wind blows(观察形式或观察情况)”;而有关比喻观察形势和情况。

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伦敦更是著名的“雾都”,因而,关于天气的习语在英语中也很多,英国多雨多雾,例如:“as tight as rain(非常健康)”,“in a fog(苦难)”等等。

第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性。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它是人类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汉语文化中有关宗教信仰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都是佛教信仰的几种体现;而英语习语则是集中体现在其对于基督教的信仰,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必须要重视。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第一,直译法。

直译法采用的是对于习语字面意义直接进行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义的传达,其优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进行原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保留,使读者们可以最直接、最深刻地进行英语文化的体会。

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就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即:“条条大路通罗马”;“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直译为“趁热打铁”,这是因为该英语习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汉语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极为相似,直译法更加通俗易懂。

第二,意译法。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必定会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直译的,所以,如果直接进行翻译往往会失去原有的文化蕴含,无法实现隐含意义的表达。

因此,在进行这些习语的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意译法来将原文形象更换为译文中读者熟悉的形象,这样才能使得读者可以深刻表白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例如,英语习语“a cat on hot bricks”就不能直接翻译成“热砖头上的猫”,这样会让中国读者不知其所云,虽然基本上表达了所要表达的意义,但是,在汉语中失去了习语语言的特点,而是要在配合上下文语境的前提下进行意译法翻译——“热锅上的蚂蚁”。

第三,套譯法。

套译法就是要借用或套用汉语俗语来传译英语习语的一种翻译方法,即:英语习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在意思上与某些汉语中的习语很相似,可以采用套用的形式来进行翻译,使得中国读者可以更好的进行了解和使用。

例如,英语习语“castle in the air”与汉语习语“空中楼阁”的对应。

当然,并不是所有采用套用法的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都是一一对应的,还有很多英语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形同义同”的表现方式,那么,此时就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形异义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和使用,以此来进行相近汉语习语的套用。

总之,翻译者们需要在准确理解习语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适当翻译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的结合和重组来满足翻译的需求,以此实现中英文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