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摘要: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是由于中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所以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相对薄弱的。

很多中学都没有针对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进行设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对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没有进行系统的设计,那么就会影响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解决策略引言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比较单一,缺少创新和发展。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先进技术引入到自己所负责学科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用到各种手段来解决。

所以在传统模式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十分滞后。

中学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但是在中学阶段也有很多同学对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足够专业学习和理解。

现在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是在面对一门新学科时就会出现跟不上速度等情况。

在遇到一些问题以后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针对这种现象也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调整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有的学校都没有设置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课程,或是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非常少,为了节省成本将信息技术教育搁置了下来。

虽然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很大程度上应用了在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中学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界来说还是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如果不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们在今后的发展。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改变。

因此教育部门在这一阶段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重视并且完善相关教育质量和效果,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5、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识不强;我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仍处于研究与实践阶段..在信息化大潮不断涌来之时;学校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①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②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首先是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最后;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③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2、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①完善硬件环境目前;我国还有较大部分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很多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②提高设备利用率虽然每所学校都配有至少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使用;其他学科几乎不用;而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都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3、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库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而资源的严重缺乏也正是影响目前校园网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园网只用于信息发布..因此;资源的建设迫在捷眉;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资源库的建设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不同渠道进行..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资源;将各类网站中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收集起来;分类整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购买由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库;但要注意不能重复..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采购、资源共亨..另外;收集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虽然数量较少;但实用性强..通过上述二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广大一线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随时选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4、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基本不涉及应用层面..培训方式也都是单一的讲授式;即讲解——示范——模仿——做题目;使得教师在培训中都是模仿操练;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这也是纯技能培训的一个弱点..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是一种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培训模式;更多地协调如何把理论、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培训内容..通过互动参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②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学习新的技术;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需求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③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网络;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网、城域网、校园网;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网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的学习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学习体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中;既省时省力;又达到高效产出..⑤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面向整合与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新型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在培训中将所要学习的技术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解决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技术;做到技术与应用并进..主题探究式: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培训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如资源的搜集与加工、学习成果的汇报等..项目活动式:将培训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一般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参加同一科研项目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或者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讨论或分组协作;根据需要生成个人或小组的项目..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发挥学校的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培训部门、大专院校可以协助学校共同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教师与学校的实际问题与需要;并能够在科研方面进行引领..5、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教育科研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以教科研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校本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发展性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新局面,能够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让中小学生了解广阔的世界,拓展知识面,摆脱传统的思想。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普及,我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目前现状,文章从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找出了妨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标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中小学生受教育面进一步拓展,基本素质整体提升,教育品质得到改善。

为了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与发展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均衡化,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跨时代的意义[1]。

摆脱传统落后思想,优化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都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国家、学校、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携手改变这一状况。

现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如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

如何实现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均衡化是众多教育研究们已经或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地区,教育资源丰厚,教师力量充足,教学方法突出,相反,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教育硬件设施方面,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基础教育学校都设有信息课程,学校有充足的教育设施,平均六个人就有享有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普及化但在我国西部发展缓慢地区,教育设备严重缺乏,一个班级一台电脑的情况也是常见[2]。

此外,不同地区的师资力量差距也较大。

二、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因素1.思想观念落后无法实现新教改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落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观念腐朽,这将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3]。

教育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妨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教育思想观念上。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当前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之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许多困惑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探索,以推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1、教育信息化的进步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实践的必要条件,但目前信息化技术的整体普及率仍然不高。

据统计,目前仅有不到一半的初中和小学已经开展了信息化教育。

2、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电脑技术为主。

3、教育信息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少数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化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有限,网络带宽不足等等。

二、对策建议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可以促进师生的优质教学和教学体验。

因此,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现行发展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几条对策建议:1、加大信息化设备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该根据教育信息化的不同规模和需求,逐步提高财政投入。

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投资要在重点中小学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建设,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实现。

2、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技术、方法结合培训,让教师完全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

可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培训课程、学习社区等教育平台,给教师提供安排有序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广度和深度,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信息化带来的新任务。

3、开展优质的教育内容创新。

把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教师可以制作出易于理解、知识涵盖全面的教学课件;降低教育资源结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和强化自主体验的诉求。

4、制定教育信息管理规定。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成为了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础工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在一些地区的高中,由于师资和设备的不足,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教学质量。

一些学校甚至还停留在传统的电脑课程阶段,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对策一:加大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备和师资的投入。

学校应当积极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加强对这方面的资源配置,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质量。

问题二:课程设置滞后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

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都仅仅停留在了电脑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对策二:更新课程设置,提高课程针对性学校应当积极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将更多实际应用的技能和知识融入进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信息技术课程真正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问题三: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很多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策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性增强学校应当采用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比如说项目式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学校也应当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问题四:师资水平不一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的师资水平不够,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

对策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让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改进教育质量。

一、现状分析1.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存在不确定性。

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2.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全面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无法教授学生最新的技能和知识。

3.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在某些学校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附加课程,教学时间不足,缺乏深入的学习内容。

4.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中小学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如电脑设备、软件应用、互联网接入等。

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尽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但是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存在薄弱的现象。

一些学生只停留在应用工具的层面,缺乏对信息技术背后原理的深入理解。

二、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性和规范性。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信息技术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3.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从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校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电脑设备、软件应用和互联网接入条件。

同时,要关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浅析及对策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还是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它的侏系尚未完善,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本人就近些年从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浅薄分析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解决策略一、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学校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

某些地区,学校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更有甚者。

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

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2、农村学校的老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出现偏差。

在一些学校,每个人对信息技术课有不同的认识:校长认为它就是一个打字机,后勤部门认为它是一个工作表,年级主任认为是个名次表,教导主任认为这是一个排课表,而大多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却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课。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

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

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个大问题。

4、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

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增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对策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对策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对策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我县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本文将对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来看一下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

目前,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性,很多学校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很多学校只能聘用一些非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来充当信息技术教师,这导致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很好地传授新技术,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授课,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和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管理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履行教学职责,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引进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告 诉 给学 生 , 以致学 生 根本 就 不知道
有此资源的存在 ; 三是市 局的宣传力度 不够 , 没有让 学生、 家长知道 有这样 的

个学 习平台; 一些学生家庭经济 四是
为 ( 必 要使 之 与学校 量化 办 进行 沟 有 通, 入师 德量 化档案 , 记 在年终考 核中
进行相应的扣分处 理, 并为下一年的聘 任提供依 据) ④应用网络方 法的不当, 。
济宁市 电教 馆和兖 州市电教站 及时地 进行 了分 析, 与省联通 公司结成合作 伙
数 字社 区 lu o cnt ua g 5 ha dc t a @ ii . o e
编者按 : 信息化环境 下的教 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改革范式, 它需要教 师不断进 行知识与观念更新 。 师研 教 修、 培训项目 的推进 , 既表现 在研修 、 培训的内容上, 又表现在其形式上。 给教师研训亲历者、 为了 思考者提供一
过对 改进 信 息技术 手段 、 育管 理 者 教
校, 前正处于建设期, 目 设备还没有配
备 到位。 过了解, 现教师 们利用多 通 发
媒 体进 行 教 学的现 象 比较 普 遍 , 不 但
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不能简单地只是 “ 拿
’ ,
还要创新, 只有富于创造
动,
才能变 “ 为 “ ’才能融会贯通。 死” 浯 , 3硬件 管理 制度的过时 和执行 过 .
的认识与实践、 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作
用、 管理 中考 核评价和学生应用等几个
平衡, 问题主要 集中在设备的管理与技
术的支撑上 。
程中 的变通 陛, 导致管理存在漏洞。
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提出了针对 f 生 的改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作者:李淑琴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农村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确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不是中考必考科目,此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家长、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是副课中的副课;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课时少,一周一节,且得不到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是住校生,课后没有巩固学习的条件。

本文主要对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操作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

作为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它承载着培养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

因而,这一学科随着时代的前进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农村初中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学课程都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开设,信息技术不是中考必考科目,此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家长、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是副课中的副课;在一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遇到特殊的教学计划时,就要为其他主课程让路。

同时,农村初中教学整体评价体系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无论工作多认真,也与先进、优秀指标无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应对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应对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应对分析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也因此提升了学习效率和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瓶颈:一、信息化意识薄弱。

中小学教师普遍缺少信息化意识,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深刻,缺乏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种新型智能设备、平台、软件也层出不穷,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认知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应用技巧不熟练。

中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和应用技巧。

但是,由于市场上产品和应用程序不断更新,教师们面临仍面临应用技巧的学习成本,这是一个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三、内容质量与学科内容脱节。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搭建,更重要的是以技术手段为支持,教育内容的创新。

但是,有些中小学教师只是重视学科本身,忽略了科技创新对学科本身的影响。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更加趋于应用技巧而非教育性的内容。

比如,在《语文教育》方面,中小学教师被利用应用技巧和软件的思路代替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创新,这种情况在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比较普遍。

针对以上瓶颈,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信息化教育的引入,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素质水平,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下面,我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自我学习。

中小学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性质、功能、特点和优势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个人造诣和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形成和优化。

二、进行信息化教育课程的训练。

中小学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教育意义和实现方式等,理解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提高教育教学创新意识。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马崇龙(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4级)[摘要]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对老师的访谈、调查等形式,对十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教师在思想认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需要加强,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团体和培训机构,抓好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跟上信息化教学的节奏和步伐。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整合校园信息化协作学习1 引言美国作为科学、文化发达国家,其信息技术教育思潮也相对比较先进,较大地影响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其中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较大借鉴意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决策的根本,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可能的信息资源,展开成功的检索策略,访问信息,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一般指的是对一些技术工具的最低水平的了解,如字处理工具、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等。

相反,信息技术通晓要求人们能够广泛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富有成效地运用,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目标的实现,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此,与传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相比,信息技术通晓需要对信息技术处理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有更深刻、更本质性的掌握和理解。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它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出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出路

10.3969/j.issn.1671-489X.2020.03.10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出路◆唐祖林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导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不够、忽略了人文教育等。

为了提升信息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首先就应当对该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进行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切实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室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 -0104-021 前言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标准。

信息技术作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中小学开展以探索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迫在眉睫。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确立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种理论将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探索,将教学合一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发展。

2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是一门传统又年轻的课程。

说它传统,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得以普遍渗透;说其年轻,则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仅有十多年的历程。

2001年新课程实施之后,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过去的信息技术教育偏向于计算机课程,因为苏联学者伊尔肖夫所提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程序设计语言。

但因为当时我国计算机技术和国外比起来相对落后,相关设备也较为昂贵,计算机课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施范围较窄,发展也较为缓慢[1]。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一)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地方存在“有软件没硬件”、“有硬件没软件”、“有计算机无网络”,即使订了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往往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学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根本搞不清楚上这门课到底为了什么,所以只能应付了事。

(二)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

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三)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取舍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70~140学时。

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这门课程只开设一学年(高中一年级),并且每周课时数仅为1节,除去期中、期末停课复习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每学期教学课时数大约在30~35节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

更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最新颁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必修部分的“信息技术基础”的课时仍未做较为合理的规定。

而选修课在普通高中的命运则被彻底砍掉(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在当前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选修课的管理永远也不会得到落实)。

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学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兴趣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讲呢?(四)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并不长,培养的人才也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现在站在中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的教师很多不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而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轨过来,通过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仍以自己“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其他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

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现状与改进

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现状与改进

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现状与改进2019-05-01摘要随着互联⽹、信息化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全⾯渗透,“互联⽹+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导⽅式,为此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也找到了⼀个有效的解决⽅法。

但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规模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办学条件落后、教师信息化素养⽐较低且缺乏热情、教育经费不⾜等问题,⽹络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困难度⽐较⼤,信息化教学⾯临重重困难。

本⽂通过有针对地提出⼀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希望有助于农村⼩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项⽬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教育;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信息技术的全⾯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

⽽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泛使⽤和各种学习媒体的⼤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场⾰命[1]。

⽬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时期,今后⼀个时期,特别是“⼗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及快速推进等⽅⾯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

⾯对农村⼩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数字教育资源项⽬的建设来提⾼农村⼩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个新的突破⼝[2]。

因此,继续深化农村⼩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的建设不容懈怠。

⼀、农村⼩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从《关于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教育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必修课程中。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应用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教师队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的需求。

3、学生参与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越来越高。

许多学生都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课程设置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

未来,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师队伍的优化为了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将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更新、教师队伍的优化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IT)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云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云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云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1-11-25T03:35:15.7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8期作者:陆阿莉[导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继续教育等平台系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宝山镇第二中学655405摘要:云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建议采取改进教育观念、针对性教育扶持、优化培训模式、增加校企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云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助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观念一、云南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随着政府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目前省内部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万多间,4000多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基础教育领域已初步具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二是培养发展了学生信息素养。

全省高中100%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95%的初中和30%的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三是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初中以上学校和城区的大部分小学开展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推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四是实施远程教育,推进资源共享。

开通云南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堂平台和云南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设27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学科教学资源。

五是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继续教育等平台系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二、云南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云南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在不断发展,但许多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依然落后,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

偏远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有:一是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农村中小学资金投资不足。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现状出发,从教学中存在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09-01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反思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致力于解决突出问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以丰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1. 信息技术课功能目标不明确,学生兴趣发生偏向。

自从我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不少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娱乐的玩具,认为学校上微机课就是娱乐而放松的课程。

学生的这种想法来源并不无道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市场上日益普及,于是涌现出大批网吧;另外大部分的家庭也拥有了计算机,并实现了宽带接入。

在网吧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来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的,而真正的用于查资料、工作、学习的并不多见(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但还是有许多原因使部分学生进入网吧);同样在家庭中的电脑也是用来娱乐的居多,而真正用于学习、工作的计算机往往会忽视,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熏陶下,学生自然而然的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娱乐的工具(或玩具)。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偏向差异,以致于教学出现种种误区。

2. 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效果重理论,轻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同其它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知识、理论上的教学,更有在技能与实践上的教学,它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和环境。

中学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五篇

中学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五篇

中学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五篇1. 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挑战与对策> Abstract: 本篇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针对高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对策。

Abstract:本篇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针对高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对策。

2. 中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案> Abstract: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探讨了学校如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加强对中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

本文还提供了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等。

Abstract: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探讨了学校如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加强对中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

本文还提供了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等。

3. 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Abstract: 本篇案例分析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动软件等技术手段,中学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本文还列举了几个成功的案例,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教训。

Abstract:本篇案例分析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动软件等技术手段,中学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还列举了几个成功的案例,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教训。

4. 学校网络管理中的合法监控与个人隐私权保护> Abstract: 本文讨论了学校网络管理中的合法监控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五中张垣【摘要】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我们的必备重要技术之一,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场正在探索着的实践。

如何能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学习一举两得。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教学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计算机对于初中生已经不是陌生事物,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却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多都普遍一致认为,学生只要把主课学好,基础课学不学都是无关紧要的。

甚至在个别方看来,电脑是一种祸害,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把他看作让学生学习的一种实用工具。

2、学生使用电脑的目的不明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先进的娱乐活动,上课时绝大多数抱着玩游戏、上网的心态。

有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机房后就立即下载游戏,以便上课时能够玩。

在校外的网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和上网,几乎没有学生用来学习、工作和查资料。

3、学习的兴趣存在偏向。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很大部分放在娱乐上,并没有真正的关注技能的掌握。

甚至有的学生说,我太喜欢电脑了,教师的讲课再好、再精彩,也抵不上电脑娱乐的迷恋,尤其是坐在电脑旁,他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从而充分表明了学生的动向和定位。

4、学习成绩相差较大。

一方面,现在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同级乃至同班级的学生成绩相差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在学生们的印彖中属于基础课程,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

5、方法单一限制学生能力发展。

一方面,现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而且学生接收能力低,效果差。

另一方面,现行的计算机考试的类型非常单一,考试虽然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内容还是一些选择、填空、判断、填图、填表之类的,主要测试的技能还是一些基础知识、操作则是测试打字速度及简单的操作之类的,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6、软硬件设施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技能的实践又占到主要部分。

而个别一些学校,因软硬件设施不足或者设备过于陈旧,教材内容的更新, 机器连不了网,安装的内容没有,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实践,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岀现的种种现彖,有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尽量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活用信息载体,以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六种对策,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导向。

人类创造了电脑,电脑改善了人脑。

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虽不是主科,但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把信息技术与各教学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又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实现并驾驱之,达到“双赢”的效果。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成长、提高自身的摇篮。

2、纠正错误认识,引导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对计算机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应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

如全班的一次成绩统计(如平均分、名次、总分之类),让学生感觉计算机的有用性,从而来否定计算机并不单单是游戏机,休闲娱乐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更主要的是一个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小帮手。

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是教师在信息技术中必须自始至终注意的问题。

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练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 爱好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以flash动画设计教学为例,可以先向学生介绍flash的实用性和易学性等特点,并演示用flash设计的动画等,使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由此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为以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设成功氛围。

中学生思维能力中特别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

一般包括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程序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展现。

要设计出一个优化的程序,一般要经过“设想〜框图〜程序〜调试〜反复修改〜成功”的过程。

如此反复,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和提高,从而有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 打破教材结构。

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

在实际操作中,要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打破教材线性次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它科学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应用自如。

(1) 展示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讲课时拿些实物进行展示。

在计算机硬件、网络教学时,课前把相关的图片做在课件上,上课时再拿一个主机在课堂上打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硬盘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从实物中得到感性认识,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出发,用简明、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示范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示范教学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示范性操作,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女山windows, word 等。

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候最好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习的内容马上得到巩固。

(3) 任务式教学,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性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主要地位。

例如,学习Word时,在学完图文混排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份班报,通过制作班报的学习过程,掌握和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功能和处理图像和表格的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手段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4) 同步教学,保证学习质量。

同步教学,就是学生与教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如果采用同步教学法,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 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听就能明白。

(5) 探索式教学,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学生的能力差异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方面,信息社会可以为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根据自己的水平安排学习进度,丰富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防毒杀毒等,从而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6) 设置问题教学,培养自主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获取和运用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 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 任务。

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得到了实际操作锻炼,还 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可谓一举三得。

5、合理实施考核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觉得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势 在必行。

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计算机了,学生 对计算机有一定的理解力。

所以,我们在考核评价时应该多 使用“模块式”、“任务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如设计一个 动画、制作一个电子小报、文字的混合排版,每项任务应有 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具体 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长足发展。

6、强化软硬件建设,实现资源最优化。

面对学校教学设施完整与否我们是无法改变,但我们可 以使其这些设置达到最好。

对个别学校机器无法达到每人一 台,只能尽可能克服,如果实在克服不了的我们可以采取帮 教的形式,让好差搭配,主要让困难生操作,好生辅导,也 可让好学生演示,困难生学习。

二者互相交换,这样双方都 能够得到发展。

这样他们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友 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 深切感受到,教师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而且,教学中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