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合集下载

财经院校就业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财经院校就业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业范 围内发挥作用 , 缺乏对知识 和技术 的综合 、 重组 和创 造能力 。不可 否认 , 种办 学模 式 曾为我们 培养 了大批 这
生带来 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越来越 受到 国家 和 政府 的广泛关 注和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快 速发展 的同 时, 我国的经济也是蓬勃发展 , 为我 国经济事 业发展输送 人才 的财经 院校学 生的需 求非常旺盛 , 另一方 面 , 但 职位

引 言
改革开放 已经三 十年 , 国的 高等教 育步 人 了大众 我
化教育时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一方面使 得中 国的教育
事业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 , 同时给社会 、 校和大学 毕业 但 学
合型人才 , 以顺应 时代 发展 , 强核 心竞 争能力 , 持 国 加 保 家领先地位 。当今社会 各 岗位 界限 的 日益模糊 , 的就 新 业岗位的不断涌现 , 使得 单一 的专 业化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推行 障碍重重 , 已不 能很 好 的适应社 会对 新型 人才 的需 求。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 索复合型人才培 养之路 , 探 是我 国高等学校对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的积极回应。 (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 新培养模 式 二 创 我国现行 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 2 0世 纪 5 代初 0年 期 为适应 计划经济体 制需要 而建 立 的 , 种模 式 以特定 这 的职业 岗位为 目标 , 以生产对象 或生产过程划 分专业 , 强 化专业知识 和专门技 能教育 , 特点 是学 生毕业 后很 快 其 就能适应对 口岗位 的工作要求 。这种人才 培养模式 的主 要不足是专业 面过窄 ,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只 能在很 窄 的专
综合化趋势 , 国要大力改革本 国教育和人才 培养 , 科 各 使
收 稿 日期 :0 9—0 20 8—1 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李宋华 宋迎进摘 要:职业教育与社会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面向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来看,发展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好了就业这个核心环节,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这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最大体现。

职业教育要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把“用人单位满不满意、学生满不满意、学生家长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4-099-01作 者: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南,长沙, 410126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好职业教育11建立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密切联合的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用人单位的观念必然要出现变化,重学历将被重实际能力所代替,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人才。

21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技能教育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1把教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现在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度重视办学质量,如果忽视质量,规模一时上去,也不可能长久稳定发展下去。

二、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11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章立制,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以系部为基点,班级为辐射单位的完整的就业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就业工作章程》,使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健全院系两级就业工作机构和制度是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

21落实责任制,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广西高职院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所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当前专业与社会供给所相关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而进行设置的经济与管理型双向培养的战略。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大众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做到培养广西高职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量、定性、定位地进行着。

为发展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为中国创新教育而出谋划策。

关键词:人才;教育;复合式;模式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0-0221-020 引言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高速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重科教,轻实践”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只有创新能力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广西高职院校管理中各所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当前专业与社会供给所相关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而进行的设置的经济与管理型双向培养的战略目标。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大众化职务教育的发展道路。

做到培养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经济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努力,构筑经济与管理类复合人才高地,而面向东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为中国创新教育而贡献自己的毕生力气。

因此,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经济与管理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①以人为本,利用清单式教育,达到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②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大众化职业教育的道路;③构筑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经济管理类人才高地,面向东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备多方面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和社会环境。

针对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设立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提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学习机会。

此外,教师也需要进行跨学科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授课能力。

其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加强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具体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对于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推进国际化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推动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

此外,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综上所述,要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

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积极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项目驱动式教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国际化教育和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的五种方式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鸡西高校经济系以培育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培育同学解决现实生产、管理、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力量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核心竞争力,走产学研结合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和充分就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

为实现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鸡西高校经济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究与实践,该专业202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究出能够达到毕业生全部就业并适合于我系进展的人才培育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几年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办学成效。

一、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高职教育方针,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气,推行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进展规律,实施开放教育;加大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力度,构建敏捷多样的人才培育模式,探究新形势下就业模式的新途径,为企业培育大批高素养的经营管理特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该模式是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育模式胜利的探究与实践。

2.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在实施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时,我们主要坚持面对市场、适应社会需要和有用型、多力量全面培育两个原则。

学校要真正做到面对行业和地区办学,适应经济进展和就业市场实际需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育合格的高职人才并办出特色,就必需到企业中去寻求合作,开展调查讨论,了解快速变化的企业动态,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

二、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意义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的详细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能弥补课本学问落后于社会进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

二是它突破了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使企业参加学校人才培育方案和人才培育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学改革浅议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学改革浅议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学改革浅议论文摘要:通过对就业导向的含义分析阐明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加强素质教学改革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素质教学改革;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综合素质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素质教学活动才能养成和提升,因此,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综合素质的导向1.就业导向的含义就业导向是指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劳动者就业、促进劳动者就业为办学方向。

重点是全方位引导高职生就业,全过程指导高职学生就业,及时、顺利地实现就业。

同时,广泛开展高职生回炉培训就业、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服务就业、促进就业,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就是培养输送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既要从当前出发,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要,更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习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增强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是全方位、多层次的(1)社会需求导向。

它是指整个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

社会再生产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输送的毕业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法制纪律意识、道德修养、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等基本素质。

只有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按市场需要招收培养学生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

(2)就业素质导向。

它是指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劳动者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重点是对就业者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

从就业趋向看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建设为例

从就业趋向看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建设为例

f e ly n ,wet k ewiet iigmo e n i lnswh r tn c l re e n o f m o m po me t et d ann d l dt nt e t oa eme t gl a a h r a a r a i o ma k t ma dwec nor d wi t e icpie n a e s v r l t e st p r e p a t a aenso t d n s t oh r s il sa dt k e e h d n a me h d oi o et rc i l l t f u e t . m h c t s
So t ia Unv st f e h olg u hChn ieri o c n o y y T
华 南理 工大 学新 闻与传 播学 院编辑 出版 专业 创
办于 2 0 0 4年 ,迄 今为止 ,已经走过 九个年头 ,培养 了 四届 本 科 毕 业 生。兴 办 之 初 ,正 值 “ 介 融 合” 媒 “ 大出版” 这 些新的 出版 趋势逐步形 成之 际 ,我们经 历艰难 的探 索阶段 , 依托学校和 地方 资源 优势 ,明 在 确 专业定 位 之后 ,初 步树 立 自己的 办学 特色 ,为广 东乃 至全国培养 出一批优 秀的跨媒体 复合型人 才。 在
明确的 专业 方 向,依 托于 专业教 师 的文史 学科背 景
c m p st lnsi et n gp bihn . Ba edo ec o tvsiso u icpie Fo ep r o e o o i t e t t e d o bi u l ig ea nh r f s s nt h mce it o r s il . h c f d n rh u p s t

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ZH ANG i ha Zh -c o
(ini o Taj C mmec U i r t, ini 0 14) n ri nv sy Taj 3 0 3 M e i n
【 sr c】F o x liig te c n e ta d fau e o est e tln ,te p p ra ay e h Ab ta t r m e pann h o c p n e t r fv rai ae t h a e n ls s te l
[ y wo d 】u ies y; es te tln ;c l v t gmo e Ke r s nv ri v rai ae t ut ai d t l i n
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复合型人才, 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知识 和能力的人才。 一般来说, 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 即跨 级学科复合型人才, 跨二级学科复合型人才, 和以一个专 业为主、 兼备多个专业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一般人才的共同特征外 , 还具有 自 己的特点。 1 . 综合素质高。复合型人才的生理、 心理、 社会文化等三 个层次的素质都比较好, 智商、 情商两者的综合指数也较高, 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具有较强的发 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 基础知识扎实, 知识结构良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好。 具有多重整合的特点, 这种整合不是知识的简单相加, 而是 将知识有机结合, 使其相互渗透, 形成各种知识、 能力和素质 的融合并发挥综合作用。
此 来加 强 高校ຫໍສະໝຸດ 合 型人 才培 养 【 键词 】 校 ; 合 型人 才 ; 养模 式 关 高 复 培 【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 9 5 (0 0 0 — 0 4 0 G 4【 A【 10 — 0 5 2 1 )3 0 6 — 2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更加多样化,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往往会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教学和培养。

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跨学科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而在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点比以往更加重要。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置实习课程、毕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接触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和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迫切需要具有一专多能,适应多种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为一线培养技术工人、服务于生产的技工教育,必须以这一变化为导向,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步伐。

充分发挥技能教育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高地,高效地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对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尖端科学技术与传统手工生产并存,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才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同时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不再招收大量人员来牺牲经济利益,而是要求劳动力重新组合,高效、低耗地创造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多种知识按能,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再者,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具有多样性。

二、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技工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技工教育起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培养目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就是技工教育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我校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一专多能集一身,知识面拓宽,在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动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而且缓解了就业矛盾,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种教学资源的整体效应。

据我校对近三年来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1000余名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90%以上都能根据所学专业自主择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能学有所用。

这些学生深有体会地说:“一专多能我们学着有劲头,家里有盼头,个人有奔头。

”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技工教育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建立先进的培训基地,走产学结合之路: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中心技能与辅助技能的有机结合: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学生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一支适应一专多能复合式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以人为本,引进“6S”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其创新意识。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因此,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

他们应该具备宽广的学科背景,能够理解和应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知识的广度只有与专业技能的深度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复合型人才应该在一个或多个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需要通过实践和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式。

复合型人才应该能够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合作,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识,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和问题。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协调和领导的作用。

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他们应该具备创业精神,敢于冒险和创造,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机会并取得成功。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了解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动态,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他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做法,阐述了双专业教育在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关键词:高职;复合型;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社会生产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如何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研究与探索一直以来,就业问题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在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据专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在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三年一个周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

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

三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三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逐渐增长,大学生就业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可见,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存在一个时间差。

社会需求变化了,如果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和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素质教育结构,那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吃闭门羹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学生如何轻松把握市场趋向从而提高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又如何根据自己的爱好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对此,我们在深入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双专业教育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 0
2 1 年 第 9 第4 总第 18 00 卷 期( 4 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王 瑭
(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 学院, 浙江杭 州 3 02 ) 10 3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 的关键 在于高校 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 的需要。要 解决这个 问题 , 就必须将就业工作与学校的各项 工作
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

1大一年级启蒙教育。 职场初体验。 、 ① 向新生介绍近年来大
学生 的就业形势 , 以及优秀毕业生 的就业情况 , 让新生明 白大学
四年如果努力上进 的话 , 毕业后可 以有很好 的发展前景 , 否则毕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 以实现就业 工作 目标为导 向, 如果 通过这种模式培养 出的学生毕业后 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或没有提 高就业层 次 , 么这种创新就是失败 的。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 那 式还必须 以全新的就业工作理念为指导 , 没有观念 的创新就没有
相 结合 , 索 出全 程 化 、 员 化 、 年 一 贯制 的新 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养 出能 真 正 满 足社 会 需要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样 , 探 全 四 培 这 才能 最 终 实现 学 生
的 克 分就 业 , 升 学 生 的就 业 层 次 。 提
关 键 词 : 业 : 才; 养模 式 就 人 培
人结 合 自身情况 以及眼前 的制约 因素为 自己实现职业 目 标而确
定行动 的方向、 时间和方案 。 1 = 设职业规划课 , 教会新生如何对 自己的大学生活与职业生涯进 行规划。 ⑤由全球职业规划师对新
生进行专业咨询 与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 新生在入学伊始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是指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具备多方面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具备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机构和社会的重视。

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以下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流程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一、培养方案整体流程1.招生及选拔: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该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需要进行招生及选拔工作。

招生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选拔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综合考虑考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潜力。

2.全面素质培养:全面素质培养是本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3.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外语语言能力培养:在全球化的今天,外语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外语课程,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职业选择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相关课程,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6.终期评价:终期评价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实践技能、外语语言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评价结果较低的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再提高训练,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详细描述每个环节1.招生及选拔(1)招生范围的确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招生范围,可以根据专业领域、年级、学历层次等进行限制,以便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本培养方案。

(2)选拔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综合考虑考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潜力。

可以在优秀的考生中选择。

2.全面素质培养(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进行设计。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管理研究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管理研究

北京大学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大学综合素质评价从思想道德、学业成 绩、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特长才艺等多个 方面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以引导和激 励学生全面发展。
浙江大学“五星学子”综 合素质评价
浙江大学“五星学子”综合素质评价从学术 科研、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创新创业、国 际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旨在培 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
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
虽然已初步建立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但 仍需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反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 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金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复合型人 才培养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03
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
生的潜力。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要点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缺乏 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复合型人 才培养的需求。建议高校加强课程设 置改革,增加跨学科课程和前沿领域 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03
04
05
强调综合素质培养:注 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 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非 单一的专业技能培养。
跨学科性:强调跨学科 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 人才。
多元化教育手段:采用 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 如课程设计、实践项目 、科研训练等,以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浅析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浅析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浅析作者:詹中新来源:《锋绘》2017年第02期摘要:复合型人才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为社会所青睐。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本文在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意义和对策建议上进行了研究。

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重专业知识传、轻就业技能培训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化专业设置、探索通识教育新途径、制定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复合型人才;意义;对策1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那么社会最缺什么人才?当然了,一定是复合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外,社会对其还提出了其它方面的更高要求。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的复合等多个方面,不仅要求在某个专业技能上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在一定的相关领域有较高技能,总之,要求多才多艺,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深度的同时,又具备一定宽度的知识面。

要想成为复合型人才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一个人才能达到具备两个及以上的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学习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就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就业力”严重不足,在就业时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培养大批宽口径、厚基础、富于创新的跨学科高素质本科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关注专业学习,对其它领域不关心,思想认识比较简单,课外实践少,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对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期待值较高。

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打个比方说,企业要的是高级蛋糕,高校提供的却是馒头,因为高校生产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要的,所以“产品”不好销售出去。

产品的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学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面向市场。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人文素养、逻辑思维、跨学科知
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广泛知识背景
和多领域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校外实践等,通过实践锻炼培
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具
备实践应用型能力。

3. 跨学科交叉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跨领域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安排的跨学科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开设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开设同一专业的多个方向或专业组合,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具备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跨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
能力,使其具备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5. 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鼓励他们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学
习和自我提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在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与企业、政府、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致
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试,析,复合型,其他论文文档]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试,析,复合型,其他论文文档]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摘要: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阐述了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改善考核体系、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文理渗透等措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考核;社会实践;文理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步伐加剧,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逐步提高,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业岗位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形成了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共识,但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论,国内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进行教育改革,本文就转变观念和优化育人环境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评价标准。

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决非一蹴而就之功,是一个涉及到诸多环节和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学生为本,学生首先要顺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高中阶段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老师和家长以考试为中心通力合作。

学生到了大学后往往存在目标缺失的现象,存在松一口气的思想,也有部分学生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因此,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意识非常淡薄,在这个阶段还必须加强管理,设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达到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交往上自信的目标。

目前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处于受宠的地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不需要竞争和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进入大学后,远离家庭的庇护,需要独立地进行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困扰,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求职问题等等,需要及时给予引导,让他们知道这些困扰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才能完成学业,全面发展,顺利走向社会。

一专多能专题研究专题方案

一专多能专题研究专题方案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实习保险工作与中职资助规范化旳摸索与实践”课题《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岗位需求,培养一专多能旳复合型人才研究》研究方案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部申报旳课题《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岗位需求,培养一专多能旳复合型人才研究》,经上级领导批准,列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实习保险工作与中职资助规范化旳摸索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

为使该项课题有序运营,现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旳规定,提出本课题旳研究方案,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审议。

一、课题旳提出随着改革旳进一步进一步,社会对人才旳需求发生了主线转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旳规定,其中最突出旳就是迫切需要具有一专多能,适应多种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旳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必须以这一变化为导向,适应时代旳发展和公司改革旳步伐。

充足发挥技能教育旳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高地,高效地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和认真研究旳新课题。

目前国内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体现为尖端科学技术与老式手工生产并存,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才掌握旳知识技能具有一定旳层次性。

同步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公司不再招收大量人员来牺牲经济利益,而是规定劳动力重新组合,高效、低耗地发明效益,这就规定从业人员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再者,新工艺、新技术旳广泛应用,也规定劳动者旳知识技能具有多样性。

因此,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旳规定,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旳必然趋势。

二、概念旳界定一专多能指学校培养旳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适应社会旳多方面工作旳能力。

中职学生旳一专多能,可以指学生立足于本专业旳课程范畴,精通一门实用旳专业知识,纯熟掌握有关课程,具有为所精通旳专业知识相辅助旳多方面旳技能。

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要是指学校在一定期间和学层次条件下将有一定跨度旳专业知识进行有机旳交叉渗入,使受教育者旳知识构造和能力构造达到优化组合,成为专业迁移能力较强旳、一专多能型人才旳教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刘振鹏( 1981. 6 ~ ) ,男,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朱月秋,汤永强,郝雪;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新知识、新观念的主要承载者,是国 家、民族未来发 展 的 希 望 所 在。 但 近 些 年 来,随 着 大 学 生 的 学习压力、就业压 力 和 情 感 压 力 等 普 遍 加 大,大 学 生 成 长 过 程中面临的问题 更 加 复 杂 化、多 样 化 和 社 会 化,尤 其 是 学 习 困难、生活困难、身体困难等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 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1.(10).7
·177·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7 期
新时期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刘振鹏 朱月三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特殊 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方法。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在不同的方面均具有一定理论和实
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 本专业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与本专业相关或者近似的专业技 能方面。复合型人才是多功能的人才,其创造的社会财富和 企业利润往往比传统单一性人才要高得多,因此也广泛受到 社会各个行业的青睐。我国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 制,在经济运行方 面 也 越 来 越 与 国 际 接 轨,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大量吸收复合型人才作为其提高核心竞 争力的智力支持。而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就是分工 逐步细化,但是各 个 行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却 日 益 紧 密,尤 其 是 在 高科技、新闻出版、金融证券等行业,这就要求从事该职业的 工作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功底,又要具有发散思维和 资源整合能力,其知识机构也必须是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 学学科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增强的竞争 压力,从而为企业 等 市 场 主 体 创 造 出 更 多 的 社 会 财 富 ,实 现 自身的价值。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7 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李旭日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我国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 会经济的稳定,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 质量,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模式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李旭日,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扩招计划实施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 作而处于待业状 态,成 为 闲 置 的 社 会 劳 动 力,这 种 现 象 一 方 面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严峻 的就业形势,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近期召开的全 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就 表达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中国经济因 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而使得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造成 了大批劳动力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 更加严重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仅 2011 年全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规模就达到了 650 多万,但是面临着就业问题的大学毕业生 的数量远远不止于此,因为还有规模巨大的往届大学毕业生 尚处于待业状态。因此,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经济增速放缓 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使得 2011 年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最为复杂的一年。受各种生活压力影响,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不得不涌入社会底层工作职位以临时解决目前困难的就业 问题,然而低层次的工作岗位往往在福利待遇、工资水平、社 会基本保险等方面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也严重制约了大学毕 业生的长远发展。因此,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 考验着大学生自身的生存能力,而且也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 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要求。 二、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毕业 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限,往往只是具备部门理论知识而非常 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即使遇到了与本专业相适合 的社会工作,也经常因为不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而被招聘单 位拒之门外。造成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 缺陷,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般都是侧重于理论研 究而缺少社会实践能力,因此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所提出的高标准和 高要求了。高等院校必须积极进行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 教学改革,只有有目的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 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导致该问题出现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方式 和教学考核方面都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一般情况 下,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预定的方案按部就班地给学 生灌输专业知识,学 生 只 是 单 方 面 被 动 地 接 受 科 学 知 识,缺 少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无法及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和问题,老师也无 法 及 时 地 了 解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这 就 造 成 了老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为了改变这一不 利局面,高校必须 实 行 讨 论 式 的 教 学 模 式,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老 师更多地起到指 导 和 辅 助 的 作 用,让 学 生 自 主 地 学 习,自 主 地思考问题,并自 主 地 探 索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这 种 模 式 一 方 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 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二) 消除专业之间的界限。现在的高校专业一般划分得 非常细致,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针对本专业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