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势必要求各级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的新型人才。本文在深入分析复合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着重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模式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交融;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文化学习模式
作者:洪炎生王春雷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人类进化史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现代文明的繁荣是世界各民族文明长期交流、碰撞的结果,尤其在当代随着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域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个国家、民族间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随之而来的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明显增强,各个国家、民族、地区间的人才流动随之频繁起来。由于各种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势必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层次的人才大军,因此能否满足文化交融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存与亡,将直接体现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综合能力,将直接体现我国高等院校改革的成败,也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我国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乃至影响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事业。
一、复合型人才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流,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语言和文化交流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即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会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的要求。
1、基础扎实
在知识不断更新老化、增多的经济时代,知识的内容和质量从人的不同需求上来说是因人而异、各有侧重的,但其中的基础知识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对每个人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当高校学生掌握消化并吸收基础性课程或课程的基础理论时,才能使高校学生有能力在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中适应知识更新和淘汰的挑战。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在基础的"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使高校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综合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专业的基本实验和研究技能、计算机能力、中外文能力等,不断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可持续力,以适应当代知识经济的需要。
2、知识面宽广
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能够让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交叉融合、贯通成为多学科综合知识。只有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不善于融会贯通则只能说是多才多艺,其知识结构是松散的拼盘式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有相对独立的学科知识又有交融在一起的多学科结合,是"八宝粥"式的结构。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代化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知识技术的迅速更新,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各种知识技术的高度综合化。此两大特征使得社会上专业概念逐渐淡化,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或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时,除扎实的基础知识外,宽广的知识面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各高等院校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上新技术革命的形势,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注重课程配套,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以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经过两个或多个专业的训练以后就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3、知识运用能力强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成绩非常优秀,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但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能把知识活用,不能在现实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浪费和闲置了个人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高文凭并不代表有高的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各高校愈来愈重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广大同学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师范类高校通过让学生参与试讲、见习、实习等活动来激活师范类学生脑中的丰富的知识,调整、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4、素质全面
即要使学生具备把自己的事业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崇尚"真、善、美",敢于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操,还要具有自信、乐观、豁达、合群,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捅咕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意味着人才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业务素质,人文、心理素质都必须得到充分发展与和谐融合,具有复合型能力。而能力是知识的积累转化为个体的本领,可成为个体的多学科综合能力。通常我们所说的复合型能力,除了指多学科综合能力以外,也包括了其他类型的
能力的复合,如分析、思考、表达、组织、决策能力以及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软技术能力即指有效交际、识别问题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一句话复合型能力是指既有多学科综合能力又有多类型综合能力。
5、科学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知识经济在要求人才拥有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人才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尝新,就是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丰富科学知识的新体系,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科学创新的精神,构成了21世纪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总之,复合型人才既是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并且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一般来讲,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出来是不容易的,能够完全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只是少数优秀的学生。不过,由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人才培养也不限于本科教育阶段,所以高等院校都在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不同高校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不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存在着一些普遍存在的东西,下面就此从几个大的方面作阐述:㈠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1、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⑴、专业课程设置口径偏窄影响毕业生的适应性,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内在规律,专业设置和划分是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适应。高校专业设置和划分既要适应社会需要又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打下扎实的宽厚的学科基础,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人才质量,过去把专业和职业混为一谈,过去强调针对性,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也造成毕业生就业和转移工作的较大困难,这一矛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而日趋尖锐。
⑵、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过于陈旧,需要改革、创新。目前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科技向综合、交错趋势发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朝融合方向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日显重要,因此,以前那种主要培养专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面临着大变革,以适应专业划分趋向融合兼并的新走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