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融合下高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索
学科交叉融合下高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索摘要:2020年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现代教育要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李克强总理还强调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探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发现其中问题所在,并提出适应创新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高校的创新人才发展进程,使本科生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路径探索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到2030年,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明显增强[1],对于世界优秀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一批领跑者在主要科技领域,一批开拓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
二、高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提高高校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是近年一直以来的重点话题,尤其是面对大学生本科群体,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力度、广度、深度都在不断的提高。
大学生群体相较于高中生而言,具有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讲座、比赛等,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
大学生在完成相关专业的同时,还可支配的时间相当充足。
高校会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笔者认为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开设的,且比较适合在大二、大三阶段为学生提供。
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不拘泥于本专业的知识,而是学会与其他学科交叉运用,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的就业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不断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众多的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掌握多门技能,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
如今就业市场上这类创新型人才是供不应求,大型企业为了能有更多新鲜的、技能扎实的、有创新能力年轻群体加入其中,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高校不断向企业输出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了高校人才的就业率。
浅谈高职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
型人 才培养 , 分析 学 习要 求 , 准 市场 对人 才培 养规格 的要 对 求, 立足培养应 用型复合 电子商务人才。 【 关键词 】 复合型 电子商务人 才 ; 术型 ; 型 ; 首 技 商务 综合
理 型 ; 商定 位 与 平 台 电
随着 计算机 网络技术 突破性 发展 , 依托互 联 网的电子 商 务 技术应 运而生 , 开展 网上支 付和结算 手段 , 以网上 贸易 的 全新 商业模 式 , 打破 时空 的局 限 , 使全球 范围 内的经济有 促 个 良好的发展趋势 , 电子商务人才将成 为一个全新 的主 而 体 主宰市场 , 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 各大高校应培 养“ 知识 复合 , 能力复合 , 与思维 复合 ” 的全 面应用 型电子商务人才来 开发市场 、 引领市场。 各 类高校 , 其是在 夹缝 中求 生存 的高 职 院校 , 尤 应该努 力 寻求适 合于本校 、 本地 区, 对准市场需求 , 开设 专业对 口的 复合 型电子商务学科办学模式 。 高职 电子商务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教育前沿
教 学研 宓
21 年 0 月 02 2
浅谈 高职 电子 务“ 商 复合 型” 才培 养 人
赵 君
( 湖南 电气职业技 术学院 , 南 湘潭 湖
4 10 ) 1 11
【 摘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为一个 以数 字化 、 作 网路化 与信 息化 为特征 ,
以 网络 通 讯 为核 心 的信 息 时 代 , 子 商 务 作 为 信 息 时代 的 一 电 种 新 的 商 贸形 式 , 根 本 上 改 变 了传 统 商 务 运 作 的过 程 和 方 从 法, 掀起 了一场革命 , 而站在机会与挑战并存 的浪尖上 , 高职 院校 开设 电子 商务专 业 , 必须 实施 改革 , 把握 电子商务应 用
论当代高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论文]
论当代高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出发,介绍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专业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为主线,阐述了对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型复合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的今天,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逐步聚焦于高等教育公平、质量和多样化发展,将满足个人的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生的需要实施多样化教育。
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人才。
当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时,社会便会“持币观望”,高校的作用和影响就会逐步下降,无法彰显其足够的张力。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例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存在同质化倾向,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因此,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历史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去适应服务社会,是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发展背景及问题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最大特征是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大学教育的核心特征可表述为“专业教育”,高学历毕业生就更是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过度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量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人才无法得到满足,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质量,也就是进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育培养。
随着各高校专业调整、针对适应社会需求的热点专业人才培养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引发,同一专业设置数量过多,专业培养规模急剧膨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趋同”,专业复制严重,专业设置模式雷同现象愈演愈烈,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总结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总结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总结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但是,过去单一能力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跨界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育、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为您介绍实践总结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法。
一、教育方面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如何引导年轻人的成长,培养其综合素质,是现在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三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情感、意志和身体等个人素质。
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要想让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学校需要将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教学内容之一,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注重跨学科的教育跨学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学校应该重视跨学科的交流和教育。
在学科间的整合中,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中寻找灵感和创新思路。
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培养跨界思考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育,传授实用技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仅靠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和知识。
同时,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将实践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二、企业方面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如何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呢?以下是三个方面的建议。
1、注重跨界培养企业需要重视拥有不同学科的人才。
多元化的团队可以有效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促进创新和开发。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跨界培养,让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能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并形成多元化的企业文化。
2、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企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和经验。
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全新复合型音乐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全新复合型音乐人才【摘要】现代音乐人才应具备综合能力和多样化的音乐素养,高校应重视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全新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多样化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是关键。
提供实践机会和表演平台,以及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全新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音乐人才培养路径,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音乐人才培养、高校、复合型、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综合能力、实践机会、表演平台、导师制度、时代需求、路径、培养模式、学生综合发展。
1. 引言1.1 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音乐人才的培养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音乐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音乐可以引领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情感情商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注重音乐人才的培养,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音乐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意和艺术天赋的复合型人才。
1.2 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包括多个方面。
部分高校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存在较大的欠缺,虽然他们可能在乐器演奏或歌唱方面有一定的技巧,但是在理论基础上薄弱。
一些学生缺乏对音乐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对于不同种类音乐的发展过程和背景缺乏深入的认识。
部分学生在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亦有待提高,缺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
由于音乐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表演机会,导致他们的音乐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展现和提升。
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全新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来加以改善和完善。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许多不足和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界、政府以及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核心要素分析、实施路径探讨以及案例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亟需构建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内的一场变革,更是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
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重大且深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内在逻辑,探究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迫切需要具有一专多能,适应多种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为一线培养技术工人、服务于生产的技工教育,必须以这一变化为导向,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步伐。
充分发挥技能教育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高地,高效地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对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尖端科学技术与传统手工生产并存,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才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同时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不再招收大量人员来牺牲经济利益,而是要求劳动力重新组合,高效、低耗地创造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多种知识按能,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再者,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具有多样性。
二、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技工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技工教育起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培养目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就是技工教育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我校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一专多能集一身,知识面拓宽,在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动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而且缓解了就业矛盾,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种教学资源的整体效应。
据我校对近三年来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1000余名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90%以上都能根据所学专业自主择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能学有所用。
这些学生深有体会地说:“一专多能我们学着有劲头,家里有盼头,个人有奔头。
”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技工教育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建立先进的培训基地,走产学结合之路: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中心技能与辅助技能的有机结合: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学生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一支适应一专多能复合式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以人为本,引进“6S”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其创新意识。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新时代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快速变革,人才培养需求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
在新时代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包括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与实践结合。
在新时代下,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培养模式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这包括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现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第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在新时代下,人才需求与产业需求是紧密相连的。
培养模式需要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并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包括与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开设双向培养项目,通过实习和实践等方式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备多方面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和社会环境。
针对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设立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提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学习机会。
此外,教师也需要进行跨学科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授课能力。
其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加强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具体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对于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推进国际化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推动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
此外,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综上所述,要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
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积极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项目驱动式教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国际化教育和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更加多样化,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往往会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教学和培养。
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跨学科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而在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一点比以往更加重要。
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置实习课程、毕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接触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上,学校可以通过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和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融合,突破学科壁垒;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当前和未来都重要的任务。
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拥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并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需要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开设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涉及科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需要学校教育部门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建设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
其次,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他们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培训课程,以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
这需要培训机构与各大企业和行业组织加强合作,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多样化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出具备多种技能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企业和组织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培训计划和项目,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司和社会的需要。
企业也可以通过内外部交流,引进外部专家和人才,弥补自身人才短缺的情况,提高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要想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各大组织、机构和社会公众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活动、知名人士和专家的论述等方式实现。
增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认同和重视,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学校、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在各方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掘人才的潜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新时代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和努力。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知识特征1、基础宽厚,知识面广。
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宽厚的基础,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知识的交融。
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有所创造。
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的重要标志。
能力特征1、能力的综合性。
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
2、能力的创新性。
可以通过不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人的创造力的迸发,是人的智能的飞跃。
培养模式1、双学(历)位制。
即在本科学习期间(或适当延长)完成两个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获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
2、第二学位制。
即获得本科学位后,学习另一学科专业,获另一个本科学位。
一般是为一些特殊工作需要开设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位专业。
3、联通培养制。
一是专、本联通。
即本科在校生在修完三年本专业课程后,进入另一学科专业学习1—2年,毕业后获原专业专科文凭和后专业本科文凭和学位,如广西大学的“国际贸易3+2班”、“技术经济3+1班”等。
二是本、硕联通。
即通过三年或三年半本科学习,在本科第四年或本科最后一个学期跨学科修读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获学士学位后再用二年时间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取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如一些学校的工商硕士的培养即是如此。
4、主辅修制。
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学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
这是一种可以普遍实施的培养模式,在目前来说也是高校培养的主要途径。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实践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拥有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复合型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跨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学科知识能力。
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2、实践能力。
能够应对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景;3、创新能力。
能够勇于挑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4、人际交往能力。
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能力的结合,使得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各领域的佼佼者和领袖。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1、学院间的协作培养不同学院之间的协作培养,是一种备受重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
比如,在大学校内,不同学院可以联合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
此外,学院之间也可以开展实践项目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体验。
2、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践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践,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具有贴近市场、紧密联系产业的特征,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这种实践方式也能够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和人才的交流,推动产业发展。
3、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国外优质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促进其跨文化沟通和深入了解国际工作环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浅谈首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往往将学科知识划分为各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学生只在自己所属专业领域进行学习。
然而,在现代社会,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培养出既深入专业领域,又能够跨学科进行研究和创新的人才。
其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其中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领域的综合能力。
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能够在学科交叉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节,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人才。
最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它的出现和推广,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为了满足和推动社会的需求,需要培养出一批才华横溢、职业技能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将多种能力和知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在一个领域内深耕细作,还能够在其他领域中游刃有余,解决相关问题。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教育体制改革针对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教育部门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对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进行培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
此外,还应推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取生产实践经验。
2. 多元化培养方式大学应该开设更多方向的专业,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加强走班制度强化跨学科交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学习,培养出具有广泛领域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3. 认识和掌握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除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多元化培养方式,教育机构和市场需要多方式交流信息,做好与各类行业的合作,研究市场需求以及趋势,并针对性的调整教育与培训的方向。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复合型人才的激励机制1. 知识产权激励当复合型人才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实际行业成果时,他们可以享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研发成果的专利和发明创造进行奖励,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心血进入研发领域。
2. 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应当为复合型人才打造更广阔、更灵活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各大领域内的人才,可以通过管理层系统、技术领导计划及走向公司发展的战略职业计划等手段得到优厚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职业发展机会。
3. 组织文化浸润在激励机制上,企业办公文化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引进复合型人才的文化要求,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工作环境,鼓励复合型人才展示自己的才华。
再通过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激励,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综上所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是构建一个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04
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践
实践案例一: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1. 校企合作
04
2. 校研合作
05
3. 实践教学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高职院 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 实践方式之一。通过学校 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 需求的紧密结合。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 式多样化
针对不同专业和市场需求,应采 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如双专业、 跨专业、产学研合作等。
师资队伍是关键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教师具备跨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相 对薄弱,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 和深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培养具备多 种技能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多种技能和能力的复 合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 具备复合型技能的优秀员工,推动企业的发展。
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
国际化视野
个性化培养
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 准,优化课程设置,增 加交叉学科和综合性课 程,注重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培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 进具有行业经验和学术 背景的优秀教师,鼓励 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行 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行业洞察力。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 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 实践教学基地和行业导 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 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 知识。
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始倾向于招聘多能多专的跨专业人才,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需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质的学生。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创新课程设置。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通常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单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而现在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将不同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些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让学生在培养自己专业技能的也能接触到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为主,学生接受的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难以跨专业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接触到跨学科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创新实习实践环节。
实习实践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传统的实习实践往往局限于学生所学专业的领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实际工作。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间的交叉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领域进行实习,提高他们的综合适应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
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在学校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落实。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要实现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浅谈河北省高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经 验 交 流
浅谈河北省 高职复合 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袁 雅 莉
0 5 0 0 3 5 石家庄信 息工程 职业学院 河北 石 家庄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 的经济的发展 ,科技 的进步 ,高等职业教育 业在飞速 发展。据有关调 查结果显示 ,我省高职类院校为社 会培 养的 人 才在逐年递增 ,社会对 高职类学生的需求也在 不断扩 大。但我省在 高职类人 才培养质量这一问题上 与南方城市及 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 企业对于从 高职类院校 中招聘 的人才的满意度 不高,供需矛盾 突出。 本文重点分析我省 高职复合型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 的问题 ,并分析 找到加强我省高职 复合型 高 技 能人才的途径。 关 键词 :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现状 、对策
学 内容 的选 用上 ,很 多教材也 很 落后 ,实 践性不 强 ,与企 业 的实 际 操作 存在 一定 的差异 性 ,不能 够起到 为 企业 为社会 培养 人才 的
目的。
( 三) 学生技 能单 一 。综合素 质不 高 高 等 职 业教 育 重 视 学 生实 践 技 能 的培 养 ,无论 是课 程 体 系 中的课 程 的安排 ,还是 每一 门课 程 中教学 内容 的选取 ,都 以培 养 学 生 的技能 为主 ,在教 育过 程 中过 多重视 学生 技能 的培 养 ,势必 会 减少 学生 知识 的传授 ,减 弱 人文 素养和 健康心 理 的培 养 ,这种 培养 方式无 法 为社会 培养 有后 劲 ,综合 素质高 的复 合型 高技 能人
一
发展 需要 ,为区域 经济 发展 服务 ,剔 除一 些不 适合 我省经 济 发展 需 要的 专业 ,建 立一 些我省 经济 发展 急需 的专 业 。学 院在专 业设 置 上也 要加 大发展 几个 优 势专业 ,这 在一 定程 度上 有利 于学 也在 一定 程 度上 降低 了全省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及其培养途径研究报告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培养途径研究杨宗仁(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复合型人才是指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富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论基础。
目前,已探索出以第二学士学位生和辅修/双学位本科教育为代表的多元化培养途径。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多元智能人力资本专用性“复合”的本意是“合在一起;结合起来”。
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复合是两个(两种)或两个(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不是相同事物不同部分的结合;第二,从复合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复合是一种化学变化。
因为复合不是不同事物的简单迭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事物复合在一起,往往会生产出具有不同特性的新的事物(复合体)。
据“复合”之本意,复合型人才是指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富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根据复合型人才智能结构的复合程度,一般可将其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跨一级学科复合型人才,二是跨二级学科复合型人才,三是在同一学科内,以一个专业为主、兼有多个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下文将在分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上,对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作一探讨。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1.哲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而提出的。
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虽然社会在整体上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对于个人来说,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导致了“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导致了“智力的荒废”和“工人生产力的贫乏”,这就是资本主义分工过程中“人的自我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i o Taj C mmec U i r t, ini 0 14) n ri nv sy Taj 3 0 3 M e i n
【 sr c】F o x liig te c n e ta d fau e o est e tln ,te p p ra ay e h Ab ta t r m e pann h o c p n e t r fv rai ae t h a e n ls s te l
[ y wo d 】u ies y; es te tln ;c l v t gmo e Ke r s nv ri v rai ae t ut ai d t l i n
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复合型人才, 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知识 和能力的人才。 一般来说, 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 即跨 级学科复合型人才, 跨二级学科复合型人才, 和以一个专 业为主、 兼备多个专业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一般人才的共同特征外 , 还具有 自 己的特点。 1 . 综合素质高。复合型人才的生理、 心理、 社会文化等三 个层次的素质都比较好, 智商、 情商两者的综合指数也较高, 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具有较强的发 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 基础知识扎实, 知识结构良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好。 具有多重整合的特点, 这种整合不是知识的简单相加, 而是 将知识有机结合, 使其相互渗透, 形成各种知识、 能力和素质 的融合并发挥综合作用。
此 来加 强 高校ຫໍສະໝຸດ 合 型人 才培 养 【 键词 】 校 ; 合 型人 才 ; 养模 式 关 高 复 培 【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 9 5 (0 0 0 — 0 4 0 G 4【 A【 10 — 0 5 2 1 )3 0 6 — 2
0n Cu tv to fVe s tl ln tUn v r iis li a i n o r a ie Ta e ta i e ste
[ 稿 日期 ]0 0 0 一 0 收 2 1 — 5 l
业, 修满规定学分, 取得辅修证书。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培养 模式, 前来说也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在目 3 . 连读制。一是专、 本连读, 即在校生在修完三年本专业 课程后, 进入另一学科专业学习一至两年 , 毕业后取得原专 业专科学历和后专业本科学历和学位; 二是本、 硕连读 , 即通 过三年或三年半本科学习, 在本科第四年或最后一个学期跨 学科修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获学士学位后再用二年时间完成 硕士研究生学业, 取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4 . 选修课制。通过设置跨学院选修课, 建立选课模块 , 供 学生自由选择,学生须修满某一模块的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 知识, 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由于选修课具有 灵活、 开放、 自主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 要自由选课。因此选修课制是一种最灵活、 最广泛普及的复 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 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标及对策建议 目 ( 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把握的原则 一) 1 . 以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凸显学校定位特色。 高 校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时, 必须适应国家需要和社会 需求 , 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各个高校存在差异, 其定 位和服务对象也就不同。 因此 ,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从 自身实际出发, 构建具有特色的、 符合学校自身客观实际的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 . 以基础教育为根本. 重视能力培养。 不同高校培养复合
天津 市 财贸管理 干 部学院 学报
J U N LO I JN IS IU EO I N ILA D C MM R I NA E E T O R A FTAN I TT T FFNA CA N O E CALMA G M N N 第十 二 卷 2 1 第 3期 00年
man mo e t u tv t h a e ta d p i t u h u e nd a ms t a h u d b ol we .An n o - i d o c lia e t e t l n n o n s o tt e r l s a i h ts o l e flo d d i r d rt mpr v h u tv to e o i o e t e c lia i n.u i e st s s o l n o a e s i nii y t m n e c i g meho n n v r ii h u d i n v t c e t c s se a d t a h n t dsa d e f e h n et e qu lte fta h n tf. n a c h a i so e c i g saf i
一
、
一
二、 复合型人才培养 的主要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 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 式目的在于使本科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 使之成为能适应跨专业、 跨学科工作和研究 的复合型人才。其主要形式有: 1 . 双学位制。即在本科学习期间完成两个跨学科专业课 程的学习, 获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 2 . 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 辅修另一专
浅谈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张 志 超
天 津 商业 大 学 。 津 天 3 0 3 0 14
【 摘要】 通过 阐述复合型人才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 分析 了我 国高校 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出了加强高 指
校 复合 型人 才培 养应 该 遵循 的原 则 和要 达到 的 目标 。 出 了创 新 学科 体 系 , 新教 学 方法 ; 高教 师队伍 素 质等 对策 , 提 创 提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