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合集下载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东西方比较
东方经济体成员在数学与科学学习的基础和成 绩比较好,而西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 成了较明显的特色。东西方都充分认识到各自的 优势,与此同时,东西方经济体也都强烈地感到 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东方经济体需要加强学生 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质疑能力,发现和提出问 题的能力等等,西方经济体强烈意识到需要加强 学生的基础,普遍提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
—第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结合、因材施教。
— 第三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社会选用人 才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目标
•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形成 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 现的局面。
5.创造力的培养
• 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只有少数人才具备 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 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 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因为 如此,不少国家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 培养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其提升到人 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 政策措施。
核心要素
4.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 的技能培养
• 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是21世纪人才 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国民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平等和公众的参与、 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 都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人才的现代信息通 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不少国家发挥教育在 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 的培养
周满生教授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主要内容

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意义的探讨,详细阐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启示:注重学生主体性、强化实践教学、借鉴国外经验。

总结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学生主体性、实践教学、国外经验、未来方向、国际化。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及启示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内,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

在国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强调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平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等等。

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如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急需更新与变革。

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教学观念滞后等,这些问题亟需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1. 引言1.1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院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在我国境内开展学历教育的一种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为我国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教学,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举办双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我国高校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教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借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我国高校可以与国外院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科研和人才培养项目,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人才需求。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固化,无法灵活应对不同行业的需求。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科教协作:“双一流”建设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科教协作:“双一流”建设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科教协作育人模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的重要抓手。2012 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印 发《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鼓励地方 高校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共同探索协作培养创新 人才的模式,实现双方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 有效整合。河南大学敏锐地抓住了科教协作的 新机遇,开始了与中国科学院在人才培养、学 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河 南大学生物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卓尔不 群,更需要八方借力。2012 年,河南大学与中 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菁英
一、科教协作:“双一流”建设高校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域
科教协作育人模式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选 择 [1],产教研融合育人模式是新时代高等教育 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课题,各个高校应理性 选择契合自身办学目标、学科发展和教学资源 实际的育人模式,构建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 化的育人模式。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强调职业院
科教协作育人模式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的关键要素。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体系结构中 的“金字塔”部分,是未来科技进步和学科发 展的领军主力,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智力基础。科教协作育人模式改变了高等学 校闭门办学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了产学研用 深入融合、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 理念。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敏锐的研究洞察力赋 予专业性极强的科研机构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实效性等特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睿智的教育 智慧赋予专业性极强的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的 高效性和经济性等特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 的合作、协同与融合将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的新理念、新视域、新境界,达成人才培养活 动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教育 特性。以学生为纽带,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联系起来,不仅高等学校增加了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科研动态的了解,科研机构增加了 对人才结构、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成长规划的 了解,而且双方增加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人 才的机会。

国际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为例

国际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为例
收 稿 日期 :0 1 9—2 2 1 —0 2
“ 专业化”德 国和 日本则形成 了“ ; 适用型工程技术教育” 。
基金项目:建设高等教育 “ 江苏省墨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编号:00一 182 ; ( 2 1 R 52 )盐城工学院校级项目
作者简介 : 洪
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埘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1二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许多学生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和工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
1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 .
工程教育发端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 这种理论与实践紧 程科学和技术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辅助环节, 即这些活动通 密结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常被安排在教学计划的后期进行。再如, 他们对职业道德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由于各国经济、 科技水平和发展模式不 敬业精神关注也很不够, 整个教学计划不仅充斥了技术课 同, 工程教育也出现了不 同的发展方向: 美国的工程教育从 程, 而且专业问题的开放性概念也十分有限, 学生很少有机
国际 视野下高 等工程教育应用 科教学改 型本 革研究
— —
以盐城 工 学 院优 集 学 院 为例
洪 林 , 德 仿 , 刘 沈秋 红

( 盐城工学 院 , 江苏 盐城
245 ) 2 0 1
摘要 :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 养工程 师的专业教育 , 专业工程 实践 的深刻 变化 呼唤 工程教 育的创 新 , 高等 工程教 育 的创 新 而
期待全球化战略 的支持 ; 培养 素质优 秀的具有 国际视野 的工程 专业毕 业 生, 需要 准确定 位应 用型本科 人 才培 养 目标 , 更 弥合

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包括

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包括

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包括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高等教育改革不仅仅意味着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更加丰富的课程,它还意味着更加完善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革新以及学校和社会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

一、课程设置高等学校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和更多的选修课程。

此外,高等学校应该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通过课程设置的创新,将培养更加全面、有个性的人才。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教育者需要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PBL等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应该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机会,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累。

此外,高等学校应该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上,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个性特点。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教育模式,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和多方面理解和认识世界,让他们成为革命性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高等学校应该与社会进行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将社会和经济现实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与社会的合作也能加速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向,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质和实际能力。

六、结语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是学生、教育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高等学校必须积极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实践和总结,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培养更加全面、有个性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团队协作、领导力 等方面的表现。
CHAPTER 06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 障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引进优秀人才
通过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 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 新益激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 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质量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如精品课程、 在线教育资源等,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比重,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 道。
CHAPTER 04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 践探索
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下)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下)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下)二、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关注点(二)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第二方面我想讲的是什么?在强调培养学生基本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素养方面还强调什么呢?一定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我们发现,很多国家都在制定新的中小学的教学标准,学习计划、指导大纲。

日本的文部省,在2008年2月的时候就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学标准和学习指导大纲,从2009年春天就开始实行新的教学大纲。

法国国民教育部在2006年7月11日政令中推出了界定共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法令——共同基石法令,从7个方面对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制定了具体标准,并规定了评估方式,这七个方面包括法语、数学、人文、外语、信息技术、社会交往和公民意识、独立自主和主动进取精神。

俄罗斯2008年开始在中小学逐步推行新的普通教育标准。

计划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初小(1-4年级)实施新的教育大纲,2009年9月1日开始推广到高小和初中(5-9年级),2010年高中部分(10-11年级)也将实施新教学大纲。

新标准与老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有的教育标准注重于规定学生应掌握多少知识(最低知识量),而新教育标准则主要注重对人的能力的培养。

新教育标准将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道德及其所掌握的学科及知识的要求。

(三)注重发挥教育在拔尖人才和社会急需人才方面的作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什么呢?不光要培养所有学生的基本的素养,现在越来越重视发挥教育在拔尖人才和社会急需人才方面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像韩国、日本在七八十年代以来,就特别强调教育均衡的发展,就是他们非常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特别强调教育的公平,那么韩国在70年代的时候,他们推行一个叫做教育平等化的这么一种运动,首先在小学,然后在初中,然后在高中来强调教育的平等化,就是说那么制定了基本的教育质量、教学标准,然后教育主管部门就根据这个标准来配置资源,设立划一的实验室、操场、教室来均衡的来配备这个教师和校长,而且在同一学期,不同的学期实行校长和教师的流动,首先是在海岛、在偏远地区来实行教育平等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成才之路2015年1月·第3期(总第451期)【创新人才教育研究】怎样才能有效地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

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其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作用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一、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讨论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的研究总是先从概念及其内涵的分析入手。

因为概念的含混将会导致目标的错乱和方向的偏移。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讨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仅就高等教育国际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等,谈一些初步认识。

1.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虽然国际化一词在政治科学和国家关系中已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将国际化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的强调其是一种过程趋势,有的强调其是一种结果。

迄今为止,尚无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

其实,社会科学的概念的界定,是很难用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来解释的。

因为其意义的建构,取决于研究者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表达语言和解释原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段,对同一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也许当时的看法是合理的,但从全面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它又必然会带有角色、时间和情境局限的痕迹。

我们不需要寻求明确的、公认的、严格的定义,而倾向于在诸多不同中共同使用这一概念,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分析与讨论有一个共同理解的基础。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般定义与特殊内涵。

一般定义源于从理论上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而特殊内涵则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具体情境的作用。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般定义主要从学校或国家两个层面上作出。

如奈特·简(Knight Jane)从学校的层面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随后范·德·温得(Van der Wende )指出以学校为基础的定义有其局限性,并提出一个更广泛的定义,她认为国际化是“使高等教育回应与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的需求与挑战的系统努力”。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正经历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不断地突破和超越传统的培养模式,以期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第一,促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开展办学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的双重战略,注重各国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眼光和语言能力。

如今年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加强,比如清华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开设“清华-密歇根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这样的合作项目可以在双方提供的教育资源交流中,共同探索创新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提供国际化课程和教育资源。

在开设国际化课程方面,应该根据本土文化和特色,开展相关综合性、国际化课程,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比如可以采用英语授课,并且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青岛大学依托国家汉办四大基地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涵盖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核心课程,同时还引进了大量国际化教材、翻译机构等各类教育资源。

第三,强化学生海外交流实践。

让学生体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融入全球化的大环境,为将来加入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良好的背景和机会。

与海外学生互动、交流,接受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的冲击、融合,对提升国际化素养、促进跨文化交流,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会坚持发挥海外短期交流项目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趋物理交流、心理类交流等多样化的机会,推动本校国际学生交流的多样化。

总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根据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标准,注重营造国际化的教学和管理环境,开展有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化课程和海外交流实践,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和发展国际视野,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试题(包括课件)91.43分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试题(包括课件)91.43分

您的得分:91.43!恭喜,您通过了《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窗体顶端考试标题《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5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倒计时36:59一、判断题(10 道)1. 本讲认为,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实验后生产出的产品,一般不需要后期的调整和改进,尽可以直接进入市场。

()正确错误2. 原创性发明创造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科学实验,然后通过孵化器的转变,再申请专利,最终产生出产品。

()正确错误3. 第一届、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都是在上海举行的。

()正确错误4. 一项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但政府作为监管者,不应有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正确错误5. 本讲认为,东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

()正确错误6. 耶鲁大学的莱文校长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要取得成功的关键三点和中国教育和科技进一步的关键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确错误7. 世界很多国家教育界的共识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正确错误8. 基础教育的国际关注点是注重培养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正确错误9. 中国教育中分设多门专业,跨学科教学不足制约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确错误10. 本讲认为,政府和市场应该支持有高风险的原创型的企业。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第()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们国家2010到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A. 一B. 二C. 三D. 四2. 对我国教育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 为少数学生服务B. 为多数学生服务C. 为优秀学生服务D. 为全体学生服务3. 我国学生同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在以下那些方面有所欠缺A. 独立思考能力B. 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C. 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D. 记忆能力4. 根据本讲,下列那个国家()是年轻人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瑞士D. 希腊5. 本讲认为,国际上顶级大学的考试模式更多的是以下哪种()A. 注重分析问题的两面性,表达自己的观点B. 基础知识熟练程度的考查C. 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D. 相关领域多学科相结合考查6. 本讲认为,人才的价值必须最终通过()来体现A. 考试成绩B. 工资标准C. 从业经历D. 就业市场7. 我国教学法在鼓励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欠缺,有必要来参考学习()模式A. 应试教育B. 通识教育C. 快乐教育D. 多领域教育8. 为加强对学生的ICT技能培养,以下哪个国家颁布了《ICT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计划》等文件()A. 日本B. 以色列C. 美国D. 韩国9. 在中外教育论坛上,诸位教育专家共同强调的一点是()A. 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B. 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C.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D. 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0. 本讲认为,我国教育界存在的一种偏颇观点是()A. 认为认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时期B. 认为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可以替代创新教育C. 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各学科基础,研究生阶段才是创新阶段D. 认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培养是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任务11. 学生能够鲜明的判断出事物的好与坏,这处于通识教育的()阶段A. 二元论阶段B. 多元论阶段C. 相对主义阶段D. 付诸行动阶段12. 本讲认为,()是学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渠道A. 社会实践B. 课堂教学C. 课下作业D. 课业考评13. 本讲内容的核心议题是()A. 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 怎样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C. 怎样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D. 怎样推行美国的通识教育法14. 本讲认为处于通识教育四个发展阶段的第二个阶段是()A. 二元论阶段B. 多元论阶段C. 相对主义阶段D. 付诸行动阶段15. 韩国、日本从70、80年代以来,就特别强调()A. 教育的全面发展B. 教育均衡的发展C. 教育的系统发展D. 教育的快速发展三、多选题(10 道)1. 近年来,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七点核心要素,其中包括以下哪几点()A. 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B. 让学生学会问题发现C.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D. 改革课堂教学E.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2. 本讲认为,中国本科教育缺乏的两个关键因素是()A. 中国的教学法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B. 教学的学科的设立和学生选择课程的视角缺乏跨学科广度C. 学生涉猎的学科过多D.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E. 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3. 本讲中提到以下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A. 韩国B. 德国C. 瑞士D. 奥地利E. 瑞典4. 美国著名教育家康南特1945年提出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四大目标是()A. 有效思考能力B. 有效沟通能力C. 恰当判断能力D. 学术研究能力E. 对价值的认识能力5. 第四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们国家2010到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来创新人才培养,要着重在哪三个方面()A. 要弘扬传统文化B. 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C. 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D.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E. 要加强对外交流6. 当代通识教育强调科学教育,涉及到以下哪四个方面()A. 科学B. 信息C. 技术D. 工程E. 数学7. 上题中涉及的“三三制”的三个培养阶段分别是()A. 大类培养B. 全面培养C. 专业培养D. 多元培养E. 重点培养8. 2010年,中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国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涉及的六方面改革包含以下哪些()A.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B.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C.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D. 办学体制改革E. 管理体制改革9. 下列有关我国提出要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说法正确的是()A. 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而且那么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B.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C. 重点培养尖子学生D. 重点培养优秀教师队伍E. 改革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10. 上题中涉及的“三三制”的三条发展路径分别是()A. 专业学术类B. 跨专业学术类C. 学科内部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围绕着创新人才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角度来探讨。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视野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背景。

尤其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在国际视野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取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不断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的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

只有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创新能力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个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估机制。

在评估机制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论文、研究报告、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

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容忍失败、追求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相应 的教师 、课程。 五 、结语 .
在教学过程 中, 要真正体现教为主导 , 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激发学生
探究学习的欲望 、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二 、实施深层次 的高校教学 目标管理改革 对高校来说 , 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 , 而创新人才培养的落实则要基 于高校深层次的 目标管理模式 , 所谓 深层次 目标管理是基于课程来进行 的。首先 , 课 程委员会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理论 、 技能和实践活动的特 点, 来确定教学所要达 到的 目 标要求 , 并针对如何 进行评估考核展开具 体研究分析 ;其次 ,教师根据学科课程 的特点 、学生所应实现 的能力 、 教师授课特点等确定任教学科所应达到 的目标要求 ,并确定教学进度 ; 再次 , 教师结合教学 目 标和教学进度灵活 的组织教 学活动 , 可采用启发
要 的。 学分制 的出现是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兴趣 和专业爱好 的基础上进
行 的, 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 , 它允许 学生在知识 、 能力和 素质等诸方面的差距 , 这就为学生的个性 发展提供 了广 阔的空间。 对于 基础 薄弱 的同学 ,可 以根据 自己的知识和特点选择 自己所 需选择的课 程, 安排教学进度 ; 对于基础较好 的同学 , 可以在时间和精力允许 的情 况下选择更多学分的课 程 , 使 自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课程计划规定 的学分 ; 对于学有所长的同学 , 可 以根据 自己的专业兴趣点灵活选择课 程, 从而在专业特点上脱颖 而出。 此外 , 它能够使 学生具有一定 的专业 自主权 。 学分制是与选课体系相结合的。 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求选择
培养学生敏锐的思 维能力 、 较好的问题解决 能力都是在课程体系 中 体现 出来的 。 因此 , 高校需要在充分吸纳社会前 沿理论 和科技成果的基 础上 , 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构建符合学 生全面发展需求特点 的 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 系 , 促进课程体系综合化 、 多样 化和开放化 。 这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指导思想“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

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一)原则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5.经管教改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机电、化工、服装与纺织等),深入学习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课程,并结合实践实训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工艺和产品的经济管理人才。

-1-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高等音乐院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育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音乐教育,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

本文将从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出发,探讨高等音乐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发展。

一、加强音乐教育国际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高等音乐院校应加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音乐专家、教授来校任教,举办国际音乐大师班、音乐节等活动,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际音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对各国音乐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高等音乐院校还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国际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和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互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音乐学生的比拼和交流,深刻理解国际音乐界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国际音乐舞台的成功表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国际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引进国外音乐课程,对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国际化的设置与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还应积极探索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因此,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核心要素,介绍相关的实践案例,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与展望,旨在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核心要素,介绍实践案例,评价并展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前景。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阐释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和优势,探讨其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3. 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分析其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搭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4. 介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探讨该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为实际操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以上是本文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

1.3 研究意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一、课程改革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在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改革是关键一环。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纯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要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心理学、艺术设计等跨学科的课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其次,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例。

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程则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创新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推行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

该模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编程课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的编程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中,加强国际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首先,可以开设跨国合作项目。

以国际视野育创新型人才

以国际视野育创新型人才

以国际视野育创新型人才——访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附中校长王佩东日期:2009-04-04 作者:韩宏;张博;陈航行来源:文汇报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交大附中校长王佩东2007年10月,王佩东校长出席第三届国际名中学校长论坛时与英国伊顿公学校长Tony Little合影西安交大附中曲江新校区获得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金奖的西安交大附中代表队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本报驻陕记者韩宏本报通讯员张博陈航行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吐绿的时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曲江新校区春潮涌动,正在这里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名中学校长论坛,把这座传承了百年的杰出名校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

这里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这里囊括了上百个荣誉称号,这里有着中外教育交流的靓丽风景。

“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弘扬百年交大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育人为本,始终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把…培养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有领袖素养、有国际视野的品学兼优的现代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努力造就道德观念强、时代精神新、学识水平好、适应能力强的…时代领跑者‟!”“这个…五有‟育人目标,是直面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来临的现实,顺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的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培养目标。

全校师生正努力朝着…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迈进……”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起本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西安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党委书记、西安交大附中现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佩东眸子里写满了自信。

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不平凡的业绩背后,有一串闪光的头衔和荣誉——她是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省级特级教师、陕西省化学会常任理事、西安市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中国创新型校长”、“全国科研型骨干校长”、“全国科教先进校长”、“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首届陕西十大杰出品牌人物”。

创新教育视野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创新教育视野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维普资讯
中国电 力教育 季
而砭 r
创新教育视 野 中高校人才 培养模 式探讨
朱 惠娟 韩 照祥
摘 要 : 时 代 需要 创 新人 才 ,而 创 新 人 才 的培 养要 靠教 育 创 新 来促 进 和 保 证 ,这 就 要 求 高 校教 育 者 要 树 立 创 新教 育理 念 ,高 度 重视 各 项教 育教 学改 革 。 本 文 在 创 新教 育 视 野 下 ,从 课 程 设 置 、课 程 体 系、 研 究性 学 习、 课 外 科 研 、 实 践 能 力 训 练 和 考 试 改 革 等 方 面进 行 探 索 ,从 而促 进 高 校 创 新教 育和 创 新人 才 的培 养 ,并提 出 了一 些 改革 的模 式和 思路 。 关 键 词 :创 新教 育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界 ,娱乐 身心 ,加强友谊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 和谐 的文化源 泉和精神动力 。和谐校 园为 教学科研 工作的全 面 协调 发展 ,为学生 与 自然 的和谐相处 ,为师生之 间、同学之 间 的团结和睦 ,为学 生 自身的心理 和谐提供保 障。同时 ,心理 和 谐也是构建和谐校 园的必要保证 。教育工作者要 努力促进学 生
的 心 理 和 谐 、教 师 的 心 理 和 谐 、 教 与学 的 和谐 以 及 校 园 环 境 的 和谐 ,从 而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中 的和 谐 校 园。
[] 彦 . 5杨 构建和 谐校 园要充分 关注教 师 的心理和 谐[]基 J. [] 6钟鸣 当前如 何建 立和谐 的师生关 系[]湖 南科技 学院 J
作者简介 :朱惠娟 (9 8 16 一),女 ,浙江永康人 ,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 系,助理研 究员,主要研 究方向:教 学管理 与研 究;韩
照 祥 (9 9 ,男,山 东潍 坊人 ,淮 海 工 学 院化 学工程 系,副教 授 ,主 要 研 究方 向 :教 学 管理 与研 究。 ( 苏 连 云港 2 2 0 ) 16-) 江 2 05 基 金 项 目 : 本文 系 江 苏省 高 等教 育 学会 “ 一 五 ”规 划课 题 ( 号 J1 0 、 淮 海 工 学 院教 学改 革 立 项 课 题 ( J 76 的研 十 编 s8 ) G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发表 了《投入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研 究报告,要求美国公民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要富 于创造、思想开放,认为美国高等教育‚为未来 的最好的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面窄 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综合大 量新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语言技巧、批判性阅读、 有效写作、语言清晰、虚心听取意见的能力。

(2)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知识经济逐渐 取代工业经济成为在各国经济体系中占主导 地位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是 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 的经济。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同时也是知识 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关键 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 创造和应用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知识经济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 与开发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求高 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 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美国: 1998年12月,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的目标是‚领导整个世界‛,绝不允许 出现向它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 国家集团。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 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为了维持持续 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 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 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 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发动机。‛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 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 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 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 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 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 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 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 这同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 型的划分不仅不是并列的,而且要求不 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

中国1998年12月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更明确规定:‚高等 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 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 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 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 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 界宣言》指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 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 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 和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 相应的社会责任。‛
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 《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 图》: ‚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 ‚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 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 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 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 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什么是创造性人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 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创造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的活动,它是相对于模仿而言的,其结果是一种 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 第二个层面,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活动和创造 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 主要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构成,其中 前者是更为主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 活性、独创性和缜密性四种品质。 第三个层面,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较强创造能力 和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洪堡的人才观

‚国家对人的真正终极目标漠不关心,把人 变成‘机器’。国家期望,个人完全彻底地 认同自己的任务,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个人特 征的躯干,毫无独立意志地服从无穷尽的工 具化的需要。‛ 培养完人:①充分的自由性;②适度的规律 性;③生动的想象力;④高超的思辨能力; ⑤独特的个性;⑥完整的民族性。

(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演变 通才--实用人才(专门人才)--全 面发展人才--创新型人才

1、通才的培养目标
亚里士多德: 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理 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发展其理性,才 能真正实现自我。 教育的目的不是进行职业的准备,而是 促进人的理性和各种高级能力的发展, 培养自由的人。

纽曼的人才观



大学在培养目标上并不注重专业知识,而是要使培养的 人才智力发达,情趣高雅,直率、公正、客观、举止高 贵,注重礼节。 ‚大学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学教育的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个世界。它既不把学生限定 于特定的专业,也不创造或培养天才。‛ ‚一个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 ,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不一定马上成为一名律师 、抗辩人,雄辩家、政治家……,但由于智力得到了发 展,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多种才能,从容、优雅、成功地 从事上述任何一种科学或行业,可以从事他感兴趣的任 何其他科学或行业。‛

‚我们要培养实干家(doer)和能做出 成就的人(achiever),他们成功的事 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我们不 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 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
3、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


劳威尔:‚自由教育的精髓在于使学生具有正确 的态度,熟知思考的方法,具有应用信息的能力, 而不是记住一些事实,不管这些事实多么有价 值。……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自由教育的最佳 目标是,培养知之甚广而在某一方面又知之甚深 的人。‛ ‚学院应该培养智力上全面发展的人,有广泛 同情心和判断能力的人,而非瘸腿的专家。



中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 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 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 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 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英国:撒切尔夫人在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进行辩 护时说:‚为了在明天的世界里同日本、法国以及美 国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训 练有素的、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如果今天的教育落 后,明天国家的业绩就会落后。‛ 法国:1989年的《法国教育指导法》开篇头一句话就 是:‚教育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事业‛。

普西(Nathan M. Pusey):‚哈佛最希望为 国家和世界培养的是有教养的人。哈佛的希 望是一如既往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的人 ,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和行动继续更 新和加强世界生活的优良品质;培养有知识 和信念的人,他们乐于向他人学习,诚实地 评价自己的文化,认识到文化的优点和缺点 ,并且能够独立地、公正地看待这些优缺点 ;他们不是抱怨,不理智地批评,或者傲慢 、冷漠地改变方向,而是坚定不移地从自己 做起,投入到工作中,去改良文化,将文化 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展现给别人。‛
科南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学生 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对某个专门职业 的选择‛,‚我们无法拒绝专业化‛, 但又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化,因为一个 完全由专家统治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条 不紊的社会。

‚ 大学应该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 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 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 依赖知识和信息技术,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将增大,将 日益在国家繁荣中发挥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核心的作 用。‛ ‚在整个历史上,技术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引 擎,但在最近20年中,技术竞争的狂潮横扫全球市 场。‛ 现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已十分脆弱,‚强大的、咄咄逼 人的竞争者增多了,那些创新不足的国家通常都是超 级模仿者,能够采用和改进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 的国家每天都在增加。在发展迅速的领域里,优势往 往掌握在最先取得突破的国家手中,研究对于提高竞 争力至关重要。‛

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指 出:‚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问题和现实 生活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不仅是教育的 重要目标,这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 培养会思考的公民和有能力的劳动者, 进而维护民主社会都意义深远‛,‚应 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评性思维能力、 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


2、实用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 会劳动越来越专业化,仅有发达的智力和高 尚的品格的绅士和通才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 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开始重视培养掌握专业知 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即专门人才。

艾略特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 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但各国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内涵的理解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 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 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 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 谨,对未知领域勇于探索;同时,具有为真 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 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最新科学成果的 创造者和传播者, 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国际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 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宝存 liubaocun@
主要内容
一、创新型人才:世界高等教育培养目 标改革的共同趋势 二、何谓创新型人才:不同国家的理解 和界定 三、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国际视野下 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创新型人才:世界高等教育培养目 标改革的共同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