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苏东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云
•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 朝云十二岁时在杭州成为苏轼侍女,长大 后才被苏轼收为侍妾。在苏轼的后半生中, 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苏轼 “钟敬如一”,直到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 她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 出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唱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时泪流满面,哽咽难 语,而朝云逝后,苏轼也终生不再听此 曲。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四 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 政治家、书画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存世诗词3000多首,存世文 章4800多篇,数量居北宋之冠。公元1101年,病逝 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六岁。 • 苏轼,他就像流水一样,虽然总有一天,他要在我们 的眼前渐渐地、静静地流淌、消失,但终归这流水 要回到大海。苏轼这生命又很像明月,虽然总有一 天,这个明月要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地、渐渐地落去, 但是我们知道,明月它是永远在宇宙、在天空中闪 烁的。所以说,苏轼虽然他的生命是终结了,但他 永远都会在中国的诗歌史、 文化史上像明月一样, 像流水一样,永远地流淌,永远地闪烁,他永远不 会消失,永远会活在我们的心中,
寄语
• 东坡的一生,挫折坎坷不断,但他始终以 乐观豁达的心境来面对这一切,而我们呢。 • 一饮一啄,并非前定,人生不过弯弯曲曲 几十年,时间这东西,我们伤不起!
谢谢
反对变法的原因
①:朝政改革的关键在于用人制度,而不在于变 革制度本身,体制本身 ②:主张循序渐进的改革,反对狂风暴雨式的改 革 ③:苏轼跟许多反对改革变法的元老大臣有着特 别密切的渊源关系,这些反对派的人物对于苏轼 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乌台诗案
• 权御史中丞——李定 • 权监察御史——李行 苏亶 何正臣
第二篇 儿女情长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王弗 • 王润之 • 王朝云
王弗
•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 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 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 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 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 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 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第一篇 宦海沉浮
第一章 年少成名

名字的含义
• 轼:不要那么显山露水,
不要那么锋芒毕露;为 人应该老老实实、安守 本分,你有才华,你也 给我憋到肚子里,一点 一点地渗透出来
• • • •
开封府组织————举人考试 礼部组织————高考 皇帝————殿试 制科考试
•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判官诰院 ————负责给官员颁发任职凭证资质

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从惠州移昌化军安置。这 下要渡海而去了,在当时已经是天涯的尽头了。 在梧州,面对茫茫烟水,苏轼写了一首怀念朝云的《江城子》: 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离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第四章 辉煌
苏轼升迁时间表
• 公元1085年
• 五月六日 登州知州 • 九月十八日 礼部郎中 • 十二月十八日 起居舍人
• 公元1086年
• 三月十四日 中书舍人 • 九月十二日 翰林学士知制诰
洛蜀党争
• 洛党——程颢、程颐 • 蜀党 ——苏轼、苏辙 • 朔党 ——司马光
退出
•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苏轼连上四道 奏章,请求离朝外任 • 浙西地区的行政长官兼杭州市市长
变法背景
• 北宋王朝建立之后,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了唐王 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 央集权,比如说他不重用军人,军队由他自己直 接控制,他大批地重用文职官员。你重用文职官 员你就得投入,提高工资待遇。上面顶层的设计 就很高,再往下排的话也会很高。这还不包括每 年要向他的邻国西夏和辽进奉几十万两白银、几 十万匹绢帛,来换取边境暂时的和平。所以这个 负担加到谁身上呢?加到老百姓身上。当时的北 宋的王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得不改革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记梦》
王润之
• 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 个贤淑的妻子。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 王闰之 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 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 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 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 的遗憾。
末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
陨落
•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 苏轼已经处在弥留状 态,他的听觉和视觉都基本上丧失了,这个时候维琳方丈就在他的耳 朵边上大声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说这个时候你应该想着西方 极乐世界呀,苏轼喃喃自语地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 得。”说西方极乐有没有我不太清楚,但我觉得为它而用力并非我所 愿。钱济明,他的好朋友也凑近他的耳畔大声地说:“固先生平时履 践至此,更须着力!”您平生笃信佛法,而且用心地修炼,不就是为 了今天嘛,你应当用力啊。苏轼最后说了一句话,说:“着力即差。” 如果用力,如果故意,就全错了。苏轼对于佛教、对于佛学有很深的 造诣,但苏轼这一生都对现实的人生保持有极大的热情,他从来不把 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虚幻的所谓极乐世 界去。在临终、在临去世的时候这一段对话再一次特别鲜明地勾画出 了苏轼的人生的理念、人生的信念,和他本人的个性。到最后苏迈含 泪上来问他的后事,这个时候苏轼已经去世。
千古东坡
任岁月更迭,而他的背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是如此 的清晰……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 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 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窃此试却 禄灾拈对 从何诗酒 来必笔杯 岂深已浑 有追如是 因咎神梦 。,。,
出 狱 次 前 韵 二 节首 选

第三章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
难题
• 花销 ——俸入所得,随手輒尽 聪明和潇洒的人从来不给自己提前预支烦 恼 • 住房 ——雪堂 • 吃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东坡
蜕变
• 在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 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 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苏轼说他以前写文章, 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看似洋洋洒洒,很有气势,而于现 实生活相契合者甚少。而这种文风从哪里来的呢,科举考 试。好发议论,锋芒毕露,早已把“轼”忘到了九霄云外。 对自己的人生,个性作出了深刻的反省,在写文章是去掉 把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了一种稳健端庄的正气;在于农 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自己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养成一种 虚怀若谷的大气;在东坡耕种的过程中去掉柔弱的文人气, 养成刚毅的丈夫气。于是,苏轼在黄州在东坡,完成了从 苏子瞻到苏东坡的华丽蜕变
四个罪名
• • • • ①不学无术 ②无视朝廷 ③蛊惑人心 ④诋毁圣上声誉
湖州谢上表
岁根直凛 寒到干然《 恐九凌相咏 有泉空对桧 蛰无未敢》 龙曲要相 知处奇欺

求情的人
• 退休宰相张方平——保守派 • 前任宰相王安石——革新派 • 宰相吴充——中间派
源自文库 终审判决
• 诽谤朝政,妖言惑众,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本州安置)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 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 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 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 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