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苏东坡

合集下载

苏轼--小小百家讲坛吕金熙(20180411)

苏轼--小小百家讲坛吕金熙(20180411)

[guan]
[qiáng] [lèi]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 当然,苏东坡还是北宋最有名的段子手、瑜伽修行者……他拥有的头衔实在 是太多了。
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八、绝顶高手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 造快乐的能力。”而制造快乐的能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放下过去的能力、面对现实的能力、享受当下的能力。
六、乐观处世
苏东坡的处世哲学就是: “生活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 最大的快乐。
62岁时,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儋州。当时 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 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流放海南,是 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但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有 趣的地方。
苏轼。
-------苏轼简介
林语堂先生再《苏东坡传》中写道: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 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 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 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 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 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 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80多天后,洪水退去。苏东坡却毫不停息,带领百姓在城外大修水利。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流放惠州, 他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流放黄州,他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 …… 苏东坡每每离开此地、调任彼地时,当地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
▲ 苏轼《潇湘竹石图》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百家讲坛苏轼

百家讲坛苏轼

百家讲坛苏轼《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具有科普历史知识及深入点评讲解的作用。

其中就有对苏轼的点评。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苏轼有感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

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

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

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作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一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讲座式栏目,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其中就有苏轼的相关介绍。

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百家讲坛 苏轼

百家讲坛 苏轼

百家讲坛《苏轼》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

苏轼所在的家庭是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幼年夭折。

而恰恰就是苏家硕果仅存的这哥俩儿,竟然在日后成为苏轼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

那么,幼时的苏轼接受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对他的少年成名有怎样的影响?他与弟弟苏辙的名字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呢?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那么,苏轼兄弟会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会金榜题名吗?这场考试会改变苏轼的命运吗?在三关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虽然有些委屈,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我们不禁要问,苏轼在这篇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文章里头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主考官欧阳修为什么对它那么青睐呢?欧阳修与苏轼这对师生之间又会因为这篇文章而发生什么特殊的故事呢?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

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

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

曾经在三年前的考试中小试牛刀、一举成名的苏轼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向这次制科考试再次发起冲击。

那么,制科考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考试制度?而苏轼兄弟在这场制科考试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少年成名的苏轼还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奇吗?2、内容简介:上一讲说到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20多岁的苏轼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

那么,初出茅庐的苏轼在应试时一举成名,在官场上会不会一帆风顺呢?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与历史上的文人从政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他的为官之路将如何延伸?面对他的到底是坦途还是坎坷呢?初涉官场,苏轼意识到,当官并不像吟诗作赋那样令他得心应手,最初的踌躇满志和如今的现实显然相距甚远。

百家讲坛苏轼(5篇)

百家讲坛苏轼(5篇)

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1篇北宋词坛由于苏轼的消失,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转变。

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法规纷纷被打破,演化为大张旗鼓的革新。

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四周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恶习,为宋诗的进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

著有《东坡全集》150卷、《东坡乐府》3卷。

存诗2700多首,词350余首。

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

他打破很多已形成的法规,在词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共性,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之变革。

“诗言志词言情”,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文体的界限。

苏轼以前,一些不甘心受此局限的作家尝试着突破,不过,他们的突破总是零星的,没有引起广泛的留意,产生广泛的影响。

苏轼是第一位对词的内容题材做了大面积转变的作家,引起了当时词坛的震惊。

首先,苏轼以词抒写了爱国的豪情壮志。

北宋内忧外患交织,尤其西夏、北辽的边患威逼,始终令北宋统治者寝食难安。

每一位有志于现实的文人士大夫当然也牵挂着这一切,期望自己建功报国,有所作为。

苏轼活跃于政坛的年月,边塞冲突集中在防备西夏的入侵方面。

其次,苏轼词多侧面地再现了农村生活。

苏轼平生在很多地方任过职,每到一地,他总是勤政爱民,努力为当地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如疏浚西湖、赈济灾民、减免杂税等等。

他对“民本”农田生产尤为关怀,在各地兴办的实事也大都围围着农业生产。

这方面的关怀表现在词中,于是消失了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入词这一领域的做法。

再次,苏轼词揭示了简单的内心世界。

广义地说,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算作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而这里所说的“内心世界”,则主要是指苏轼的词扩大了反映内心世界的范围。

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抱负、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冲突。

百家讲坛-苏轼06-知难而退康震

百家讲坛-苏轼06-知难而退康震

百家讲坛-苏轼06-知难而退康震画外音:上一集康震老师讲到:元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一贯反对新法,她掌权后再次起用保守派司马光等人,苏轼的职位一跃为三品大员。

但是随着政治地位的改变,苏轼渐渐发现自己在朝中为官很难,所以就上疏朝廷,请求退出官场。

作为一个文人来说,步入官场是其一生的追求,但苏轼现在在仕途上选择的不是进,而是退。

那么,苏轼在朝中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难到底是什么,他要退到哪里去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讲述苏轼仕途路上的又一次选择,十集系列节目《苏轼》第六集《知难而退》正在播出。

康震:上一集我们讲苏轼东山再起,他再一次地回到了朝廷,并且在较短的时间里边,一跃而成为一个三品大员,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所坚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点与他本人所处的政治立场、政治派别之间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与当时反对派的旧党人物的领袖司马光存在着矛盾,那么这个让苏轼既感到很苦恼也感觉很无奈。

司马光去世之后,苏轼跟旧党人物之间的这种矛盾,非但没有停止,而且随着新一轮的矛盾的开始,更加加重。

那么这个新一轮的政治矛盾是什么呢,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洛蜀党争”。

在北宋的历史上,有三个很著名的学术兼政治派别:一个是以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洛党,因为这兄弟两个都是河南洛阳人。

还有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为首的蜀党,四川人。

还有一个是什么呢,以司马光为首的朔党,因为司马光是山西人,那么山西朔县古称朔州,所以历史上把他这一派叫朔党。

画外音:元佑元年九月一号,为相八个月的司马光病逝,司马光去世后,苏轼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更为激烈。

尤其是和道学家程颐格格不入,俩人的门生故吏也紧随其后。

于是在当时的情势下就形成了洛党和蜀党两大派系。

这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洛蜀党争”。

那么,这场“洛蜀党争”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苏轼的引退是否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呢,康震:宋哲宗继位以后,苏轼给他当老师。

百家讲坛丨《康震讲苏轼》合集(10集)

百家讲坛丨《康震讲苏轼》合集(10集)

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合集(10集)苏轼是我国⽂学史上的⼤⽂豪,他⼀⽣创作了⼏千⾸诗歌,或励志,或哲理,或美景,或美物……成为⽂学史上⼀笔宝贵的财富,今天,诗词君总结了100句东坡诗句,肯定有你喜欢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寓娘》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调歌头·丙⾠中秋》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题西林壁》⽵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其⼆》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调歌头·丙⾠中秋》粗缯⼤布裹⽣涯,腹有诗书⽓⾃华。

——《和董传留别》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也⽆晴。

——《定风波》⽵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任平⽣。

——《定风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世事⼀场⼤梦,⼈⽣⼏度秋凉?——《西江⽉·世事⼀场⼤梦》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清泉寺》春宵⼀刻值千⾦,花有清⾹⽉有阴。

——《春宵》⼀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今古空名。

但远⼭长,云⼭乱,晓⼭青。

——《⾏⾹⼦·过七⾥濑》荷尽已⽆擎⾬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由渑池怀旧》莺初解语,最是⼀年春好处。

——《减字⽊兰花·莺初解语》簌簌⾐⼱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古柳卖黄⽠。

——《浣溪沙·簌簌⾐⼱落枣花》似花还似⾮花,也⽆⼈惜从教坠。

——《⽔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枝上柳绵吹⼜少,天涯何处⽆芳草!——《蝶恋花·春景》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南乡⼦·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的1至6集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集《雪泥鸿爪》,主要讲述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

苏东坡早年成名天下,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之后由于党争原因,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几乎被判死刑,最终被贬黄州。

第二集《一蓑烟雨》,主要讲述苏东坡在黄州苦难中的自我超越。

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困苦,精神孤独。

面临困境,苏东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苏轼变为苏东坡。

第三集《大江东去》,要讲述苏东坡完成人生蜕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文学成就。

苏东坡在黄州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创作了赤壁“一词二赋”等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

第四集《成竹在胸》,主要讲述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

第五集《千古遗爱》,主要讲述苏东坡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和成就,以及晚年从朝中高官到一路被贬,最后在北归的途中逝世的人生阶段。

第六集《南渡北归》,主要讲述苏东坡晚年生活困境重重,但他仍然平和乐观的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

以上是关于纪录片《苏东坡》的1至6集内容的简述,仅供参考。

百家讲坛-苏轼02-初出茅庐

百家讲坛-苏轼02-初出茅庐

苏轼02.初出茅庐画外音:苏轼科场拔得头筹后,便步入了仕途。

然而,初出茅庐,苏轼就遇到了麻烦,他为什么刚刚穿上官服,就与上司发生了冲突,到京城做官后,他为什么又与当朝宰相针锋相对?苏轼的宦海生涯究竟是惊心动魄还是平淡无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品读苏轼,探明他鲜为人知的为官内幕。

上一讲说到,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苏轼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那么初出茅庐的苏轼在应试时一举成名,在官场上会不会一帆风顺呢,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与历史上的文人从政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他的为官之路到底是平坦还是坎坷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与我们一起品读苏轼,探秘他鲜为人知的为官之路。

十集系列节目《苏轼》第二集《初出茅庐》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苏轼这辈子,实际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什么呀?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点长。

大理评事是个什么官,就是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这个官不是苏轼实际担任的官职,这是个虚衔,挂名的,表明身份的,他实际的官职是签书凤翔府判官。

凤翔府,就是现在陕西省的凤翔市(县),他这个官的意思就是协助凤翔府的知府,也就是凤翔市(县)的市长处理公务,大体相当于凤翔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签书凤翔府判官,办公厅主任这个职务不是随随便便给的,那得有相当的资历才能担任,苏轼能够在20多岁的时候,第一次走入仕途就得到这个官职,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他的礼部考试和制科考试成绩太优异了,所以当这个官。

是啊,成绩优异给了个重要的官职,接下来就看你怎么做了。

苏轼是打定主意,决定打响人生的这第三炮,也得来个一举成功。

可这个时候有一件事让他吃不下饭,怎么回事?他跟他这个顶头上司不对付,关系处理得很紧张,他的顶头上司是谁?凤翔府的知府,凤翔市的市长陈公弼。

你想苏轼是干什么的,他是办公厅主任,他天天都跟市长打交道,跟他的关系处不好那不是添堵吗?陈公弼是个什么人?又黑又瘦的小老头,面若冰霜,不苟言笑,铁面无私,那些王公大人见了他都顺着墙边走,年轻人看见他就害怕,苏轼是什么性格,好嘛,性格本来就很开朗,豪放、外向,想到什么我就说出来了,可是这个陈公弼才不管你是什么第一名第二名,你到了我这凤翔府你就好好地做你的主任科员,做你的科长,别一天到晚在我这跟前摆你这点小小的资格。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

康震讲苏东坡第一章主要内容
康震评说苏东坡第一章讲的苏东坡少年成名。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

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曾经在三年前的考试中小试牛刀,一举成名的苏轼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向这次制科考试再次发起冲击。

那么,制科考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考试制度,而苏轼兄弟在这场制科考试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少年成名的苏轼还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吗?。

百家讲坛-苏轼07-天伦之乐-康震

百家讲坛-苏轼07-天伦之乐-康震

百家讲坛-苏轼07-天伦之乐-康震画外音:“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是谁,让苏轼如此魂牵梦绕?“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又是谁,让苏轼这般悱恻缠绵?自古风流才子总要配多情佳人,那么,苏大才子将会与家人唱出怎样的欢歌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继续带您走进苏轼,解读苏轼家庭生活之《天伦之乐》。

画外音:在前面的系列讲座中,康震老师带领我们走近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跟随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带给我们的积极与无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专题来探讨苏轼人生的各个侧面。

苏轼做为中国古代一流的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家庭生活历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苏轼究竟拥有怎样的家庭生活?流传千古的悼亡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究竟为谁而做?这期间,又寄托着苏轼怎样的哀思与惆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将带您走进苏轼的家庭生活,为您精彩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苏轼第七集“天伦之乐”,敬请关注。

康震: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跟他是同乡,都是眉山人,她比苏轼呢小三岁,结婚的时候苏轼十八岁,她十五岁。

她给苏轼生的儿子叫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根据苏轼给王弗所做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记载,苏轼对王弗的评价很高,主要有两点:第一说她夫人“敏而静”。

就是非常的聪敏,同时呢又不事张扬。

第二是什么呢?叫“有识”,有见识。

为什么有这两个评价呢?在这篇墓志铭里面,苏轼展开了一个漫长的回忆。

刚结婚的时候,苏轼其实啊不大看得起他这个妻子,觉得他这个妻子没什么文化,十五岁嘛,还是个小女孩,就在家里做做家务,伺侯伺侯公婆,足矣。

后来这种看法有转变,为什么呢?有时候苏轼在读书的时候,在温习功课的时候,她这个夫人在旁边,静静地做针线活儿,也不吭声。

苏轼虽然聪明,可是有时候背书背着背着也有卡壳儿的时候啊,哎,有那么几次一卡壳想不起来了,她这个夫人在旁边悄没声儿地给他提个词儿,悄没声儿地提个词儿,提完词儿之后,就接着做她的针线活儿。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公元1091年,苏东坡被调离杭州,召回京城。

受到高太后的重用,苏东坡很快官升礼部尚书。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然而,高太后去世后,18岁的宋哲宗执掌朝政。

新的党争卷土重来。

年少的宋哲宗开始疯狂打击旧党,重用被冷落多年的新政改革派。

新法坚定的拥护者章惇当上了宰相。

再次被贬屋漏逢雨唐宋时期,荒凉偏僻的岭南,是被贬官员的流放地。

公元109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

由汴京,到定州,再到惠州,他在人生轨道上转了一大圈,重新回到了被贬黄州时的境况。

在惠州,苏东坡又一次成为由当地官府看管的犯官。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

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被贬岭南前,苏东坡把家中仆人和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云,不肯在这忧患之际离开他。

朝云坚决随同苏东坡,前往惠州。

有一天,苏东坡与朝云在家中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

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惠州居住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

朝云葬在湖边的山坡上。

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她。

亭柱上镌有苏东坡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不屈命运心灵超越在朝云走后的日子,苏东坡的人生猝不及防地滑向了深渊。

来自朝廷的一纸诏书,把苏东坡贬到更加荒远的儋州。

临行前,他一一交待后事,如同永别。

唯一让苏东坡略感欣慰的是,在前往海南的路途上,他与弟弟苏辙相遇了。

他们在雷州天宁寺居住了三天。

兄弟二人又跟少年求学时一样,同睡同起,形影不离。

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辙,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水调歌头》。

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

康震--百家讲坛之苏轼(一)少年成名

康震--百家讲坛之苏轼(一)少年成名

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7 s) L' H( S: Z" }2 B) T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百家讲坛全集下载地址

百家讲坛全集下载地址

《百家讲坛》中华文化瑰宝!!百家讲坛-《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so/so138.aspx?id=3846百家讲坛-《引雅入俗张恨水》/so/so138.aspx?id=4213百家讲坛-《地球上的猫科动物》/so/so138.aspx?id=4212百家讲坛-航空百年/so/so138.aspx?id=4210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37集全集/so/so138.aspx?id=1508百家讲坛-《品牌金手指》弗朗西斯•麦奎尔/so/so138.aspx?id=3905百家讲坛-《以“天下”观世界》赵汀阳/so/so138.aspx?id=3904百家讲坛-《跳槽引发的纠纷》刘春田/so/so138.aspx?id=3903百家讲坛-《星座传说》杜升云/so/so138.aspx?id=3902百家讲坛-《小行星会撞地球吗》李竞/so/so138.aspx?id=3901百家讲坛-《寻找“丢失”的行星》赵君亮/so/so138.aspx?id=3900百家讲坛-《寻找另外一个“地球”》何香涛/so/so138.aspx?id=4314百家讲坛-《太阳系中的怪异成员——彗星》崔振华/so/so138.aspx?id=3899百家讲坛-《太阳风暴》何香涛/so/so138.aspx?id=3893百家讲坛-《银河系》杜升云/so/so138.aspx?id=3892百家讲坛-《移民火星》卞毓麟/so/so138.aspx?id=3891百家讲坛-《宇宙将走向哪里》李竞/so/so138.aspx?id=3890百家讲坛-《移民火星》卞毓麟/so/so138.aspx?id=3889百家讲坛-《望远镜里的宇宙》李元/so/so138.aspx?id=3888百家讲坛-《人类怎样认识宇宙》赵君亮/so/so138.aspx?id=3887百家讲坛-《看好你的钱袋子》叶林/so/so138.aspx?id=3880百家讲坛-《明明白白去旅游》吴宏伟百家讲坛-《谁能继承遗产》龙翼飞/so/so138.aspx?id=3877百家讲坛-《足尖上的莎士比亚》欧建平/so/so138.aspx?id=3875百家讲坛-《话说隐私权》姚辉/so/so138.aspx?id=3874百家讲坛-《跨越两极》位梦华/so/so138.aspx?id=3868百家讲坛-《老子的自然之道》颜世安/so/so138.aspx?id=3867百家讲坛-《女作家女人作家》赵凝/so/so138.aspx?id=3866百家讲坛-《我的写作与上海》陈丹燕/so/so138.aspx?id=3865百家讲坛-《性学前沿的女行者》李银河/so/so138.aspx?id=3848百家讲坛-《女性主义与性》李银河/so/so138.aspx?id=3849百家讲坛-《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龙应台/so/so138.aspx?id=3863百家讲坛-《龙应台——文人做官》龙应台/so/so138.aspx?id=3862百家讲坛-《张抗抗——我作故我在》张抗抗/so/so138.aspx?id=3861百家讲坛-《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张抗抗/so/so138.aspx?id=3860百家讲坛-《金丝猴》苏彦捷/so/so138.aspx?id=3858百家讲坛-《百猴趣谈》郭耕/so/so138.aspx?id=3857百家讲坛-《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孙家洲/so/so138.aspx?id=3856百家讲坛-《中国企业发展之路》厉以宁、柳传志、张维迎/so/so138.aspx?id=3855百家讲坛-《余秋雨谈散文》余秋雨/so/so138.aspx?id=3854百家讲坛-《神奇的火山》刘嘉麒/so/so138.aspx?id=3853百家讲坛-《大地震》张少泉/so/so138.aspx?id=3852百家讲坛-《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李建平/so/so138.aspx?id=3851百家讲坛-《试飞》沙长安百家讲坛-《飞机设计师的飞行生涯》周日新/so/so138.aspx?id=3825百家讲坛-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so/so138.aspx?id=4556百家讲坛-高有鹏《过年》/so/so138.aspx?id=3792百家讲坛-康震《杜甫逃荒之迷》/so/so138.aspx?id=4534百家讲坛-康震《李白收入之谜》/so/so138.aspx?id=4553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so/so138.aspx?id=4241百家讲坛-姚淦铭《老子智慧之人际交往中的竞争》/so/so138.aspx?id=4552百家讲坛-周思源《举足轻重说贾母》/so/so138.aspx?id=4546百家讲坛-周思源《红楼二尤》/so/so138.aspx?id=4545百家讲坛-康震《杜甫求官之谜》/so/so138.aspx?id=4544百家讲坛-孔庆东破解《连城诀》/so/so138.aspx?id=4543百家讲坛-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赵云》/so/so138.aspx?id=4542百家讲坛-《葛剑雄谈地域文化》/so/so138.aspx?id=4541百家讲坛-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刘墉与皇帝的关系之迷》(上)/so/so138.aspx?id=4540百家讲坛-李昌集《从悲到喜说西厢》/so/so138.aspx?id=4539百家讲坛-徐放鸣《另类英雄李云龙》(上)/so/so138.aspx?id=4537百家讲坛-曾国平《智商情商手拉手》(上)/so/so138.aspx?id=4535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so/so138.aspx?id=4259百家讲坛-康震《李白遭谗之谜》/so/so138.aspx?id=4532百家讲坛-康震《李白信仰之谜》/so/so138.aspx?id=4531百家讲坛- 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so/so138.aspx?id=4258百家讲坛-《大师语录》百家讲坛-《二战人物》/so/so138.aspx?id=4214百家讲坛-《老子和百姓生活》/so/so138.aspx?id=3613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so/so138.aspx?id=4091百家讲坛-周思源《红楼梦》里的媳妇婆子们/so/so138.aspx?id=4090百家讲坛-徐星《恐龙大地》/so/so138.aspx?id=3957百家讲坛-周光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so/so138.aspx?id=3956百家讲坛-郑国恩《电影摄影的语言》/so/so138.aspx?id=3953 [cctv百家讲坛][周珂-购房的陷阱]/so/so138.aspx?id=784百家讲坛-马瑞芳“说聊斋”/so/so138.aspx?id=3883百家讲坛-品读《水浒传》/so/so138.aspx?id=3884百家讲坛-《地心之旅》张少泉/so/so138.aspx?id=3876百家讲坛-《上海记忆的追寻者》陈丹燕/so/so138.aspx?id=3864百家讲坛-孔庆东看武侠小说/so/so138.aspx?id=3850百家讲坛-《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乔建中/so/so138.aspx?id=3816百家讲坛-郭小聪《路遥的诗意》/so/so138.aspx?id=3812百家讲坛-胡鞍钢《历经SARS考验的中国经济》/so/so138.aspx?id=3811百家讲坛-郑也夫《批判消费反省快乐》/so/so138.aspx?id=3810百家讲坛-王蒙《红楼梦》的“言”与“味”/so/so138.aspx?id=3805百家讲坛-冯其庸《红楼梦》的思想/so/so138.aspx?id=3804百家讲坛-李元《秋夜看火星》/so/so138.aspx?id=3803百家讲坛-韩启德《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so/so138.aspx?id=3802百家讲坛-黄从新《血压与健康》百家讲坛-段启明张俊孙玉明《〈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so/so138.aspx?id=3800百家讲坛-无穷的奥秘/so/so138.aspx?id=2948百家讲坛-无穷的困惑/so/so138.aspx?id=2949金正昆谈礼仪--CCTV 百家讲坛/so/so138.aspx?id=1804百家讲坛-智商之花为谁开-曾国平/so/so138.aspx?id=1238百家讲坛-你的情商有多高-曾国平/so/so138.aspx?id=1237易中天2003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讲/so/so138.aspx?id=4203李敖复旦大学演讲完整视频/so/so138.aspx?id=576参考资料: 千源网5Q地带BT有得下/百家讲坛》下载/query/%E7%99%BE%E5%AE%B6%E8%AE%B2%E5%9D%9B/《百家讲坛》栏目的mp3/rmvb格式的下载及在线观看网址昨天贴的百家节目下载网址是verycd的主页网址,怕有人会找不到,现在把具体下载地址补上电骡下载:rmvb格式:/2005/04/01/0000044468.htmlmp3格式:/2005/10/02/0000067459.html另,如果有不会使用电骡的朋友可以到下面这个网址bt下载:不过该站的站内搜索功能似乎暂时关闭了,寻找起来可能比较麻烦下面这个是央视百家栏目的节目在线播放的网址/program/bjjt/05/index.shtml点击节目名称后面的摄像机的图标即可(部分期好像没有提供在线观看)。

百家讲坛-苏轼03-大难临头

百家讲坛-苏轼03-大难临头

画外音:一场飞来横祸把他投入监牢,一批书稿诗文置他于杀头之罪,宋朝史上一次有名地大案乌台诗案,就发生在他地身上,身陷囹圄地苏轼,是否能逃过这场大劫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将为您讲述苏轼人生历程中地一次灭顶之灾大难临头.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昨天地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说到,王安石变法,苏轼始终是站在对立面.他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抨击新法地弊端.苏轼地议论自然引起王安石地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京城地日子呆不下去,就上书请求到外地做官,离开这是非之地.元丰二年四月,苏轼来到了湖州,也就是今天地浙江吴兴做知州.就在他刚到任不久,一场突如其来地灾祸把他投入了监牢.那么,这位大名鼎鼎地文学家究竟犯了什么罪?他在狱中遭遇了怎样地磨难?苏轼能躲过这次灭顶之灾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上一集我们讲到,苏轼初出茅庐,反正是不顺,地方上开始不顺,后来到了中央呢也不顺,在中央呢因为待得不顺,所以想到地方上去顺,待了八年,应该说做得还是相当不错.那么,就在他要去湖州当知州地时候,有一个灭顶之灾降落到他地头上,这灭顶之灾是什么呢?因为苏轼在这好几年当中一直都没有在中央工作,对当时地朝政地局势不太了解,作为革新变法地领袖人物王安石,在六年地里面先后两次被罢免了宰相,反对派地领袖人物司马光,彻底回到了自己家,闭门著书,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不问国事,这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地重大地事件.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那这个王安石离开了宰相地岗位,司马光不问朝政,那朝廷里头倒是什么人在活动呢?这不空了吗?没有,活跃地人物大有人在,主要有三类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类,当然是宋神宗啦,这时候地宋神宗已经三十多岁了,早已经不是那个什么事都要征求王安石意见地小伙子,随着改革变法地不断地推进和困难地不断地增加,宋神宗已经变成了一个希望惟我独尊,而不是再需要百家争鸣地这样一个趋近中年地皇帝,它需要有皇帝地权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类人是谁呢?以宰相王珪为代表.这个王珪呢,叫做三旨宰相.什么叫三旨宰相呢?请圣旨、接圣旨、传达圣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是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谁地大腿粗就抱谁地腿,是此人地主要特点,这是朝中地一股势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股势力是谁呢?是王安石地门生,以及他提拔地新人.代表人物是:权御史中丞李定,权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何正臣,这个御史台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地呢?就是负责监察、审理、审讯、监督朝廷官员地,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地国家地监察部.权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地部长李定.刚才说地舒亶和何正臣是监察部地官员,他们都是靠着革新和变法地潮流走上高位地,对于他们来说政治利益在哪儿呢?就是最担心地是像司马光和苏轼这样地反对变法地旧党人物卷土重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那么在这里边儿像李定、舒亶、何正臣这不过是一些前台主刀地人物,王珪呢是个敲边鼓地,宋神宗是平衡旧党人物和新党人物地真正地幕后地操盘手,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宋神宗在年少地时候就有变法地志向.然而,在推行新法地过程中,由于来自各方地政见不同,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地挫败感.他决定拿出皇帝地权威,以更为强硬地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地保守派,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看准了这个机会,那么,拿谁开刀呢?他们把目标锁定了苏轼,认为他最合适,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选定苏轼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苏轼有三个条件是具备地,第一,在当时反对变法地旧党人物中,他地名气比较大,声望比较高,在苏轼地身边经常会聚着一批文人学者对于革新变法对于朝政点点戳戳,发表一些反对地言论,如果扳倒了苏轼,也就扳倒了这批文人地一个主心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二,苏轼确实写过抨击新法地诗文.康震:苏轼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做地方官,可他写了很多反对革新变法地诗文,也发表了不少地言论,他距离朝廷地地方远,可他声音大,是个大喇叭,把苏轼给扳倒了,等于就把这喇叭给堵起来了,这是第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三,苏轼有重返朝廷任职地趋势.康震:宋神宗虽然很不满意苏轼地反对新法,可我前面我说了,宋神宗对苏轼那是非常细致,连徐州抗洪抢险得到了宋神宗地嘉奖,老百姓也对苏轼非常地称赞,一时间里头大有重新回到朝廷任官地趋势啊,这对于李定舒亶等人来说是个非常危险地信号,不能让苏轼这样地人再次回到朝廷,不但要把他扳倒,最好能置之于死地,这就使得反对变法地旧党人物失去一次东山再起地机会,起码失掉一员大将,对于巩固自身地地位是非常有好处,所以就拿他来开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那开刀不能乱开,开国地皇帝,北宋有规矩,不能因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发表言论、出版诗文集而杀头,这是祖宗家法,那怎么办呢?好办,苏轼不是到湖州了吗?按常规,凡是官员新到任所,就得给皇帝写一份上表,苏轼地这份上表实际上是一封感谢信,就是感谢隆恩浩荡赐予我这个官职等等,本来是个常例,这份上表叫什么呢,叫《湖州谢上表》.李定等人啊,把这篇三百多字地上表,研究了四个多月,总算给研究出点名堂,由这个何正臣,首先打响第一炮,他说苏轼在这个上表里边处处讥讽朝政,标榜自己.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苏轼说自己“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什么意思啊?我这个人个性特别古怪,名声又很微弱,才疏学浅,别人都有所长,只有我呢,毫无所长,只有所短,这是什么?这是正话反说,想要标榜自己,先说自己不行,其实是要借机抬高自己,打击别人,这是第一条罪状.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苏轼说自己“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说我自己这个人生性愚昧,跟不上形势,跟人家那些提拔快地官员没法比,也跟不上去,皇上呢,看我这个人老了,没用了,也不会生是非,所以派我到地方上去牧养老百姓,实际上就是说到地方上去任官,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跟不上新提拔地干部啊?什么叫年纪大了就不会惹事生非?难道我们新提拔地干部,都是惹是生非地?你这就是对革新变法地干部进行人身攻击,罪状一条,给算上.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何正臣抓住苏轼地《湖州谢上表》大做文章,强烈要求朝廷严厉处罚妖言惑众地人,舒亶和李定紧接着也上书朝廷,说苏轼在杭州做官地时期创作了很多诗文,在这些诗文中,苏轼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如此一来,苏轼地罪名已经到了罪大恶极地地步,非死不可,于是一张有预谋地网就悄悄展开了,那么他们给苏轼定地滔天大罪,具体都是哪几条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刚才我们说到,何正臣抓住苏轼地诗文大做文章,说苏轼在诗文中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如此一来苏轼地罪名已经到了罪大恶极地地步,非死不可,于是一张有预谋地网就悄悄地展开了,那么他们给苏轼定地滔天大罪,具体都是哪几条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这个李定啊,我刚才讲地这个权御史中丞,相当于这个监察部地首长,终于赤膊上阵,指出苏轼,有四大该杀之罪,哪四大该杀之罪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一该杀之罪,苏轼不学无术.康震:苏轼不学无术,不过偶然考中科举,滥竽充数,浪得虚名.三番五次诽谤朝廷和皇帝,皇帝非常仁爱,宽容他,希望他自己悔过自新,不料变本加厉,毫不悔过,该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二该杀之罪,苏轼无视朝廷.康震:说苏轼面对朝廷圣上,口出狂言,傲慢无理,影响很坏,弄得中外人士都知道,该杀.画外音:第三该杀之罪,苏轼地言论蛊惑人心.康震:说苏轼所作诗文,蛊惑人心,影响了圣上对百官和百姓地教化,该杀.画外音:第四该杀之罪,苏轼诋毁圣上声誉.康震:苏轼是个读书人,应该明白有君臣之理,诽谤圣上就是死罪.但因为他自己地私欲没有得到满足,埋怨皇上,抱怨皇上,所以公开诋毁圣上地声誉,该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连续四个该杀之罪,这导火索地火,啪一点着,呼呼,直接就烧到皇帝头上,苏轼不死也难,不死也个是半死.我刚才讲过一个问题是,神宗是什么呢,是平衡新党和旧党之间地一个操盘手,那现在他手里拿着个天平,这天平怎么办呢?就开始倒倒倒,开始倾斜,朝着谁来倾斜呢?朝着李定,他下了圣旨,让他们查一查,到底怎么回事这个人,把这个案子交给御史台,也就是我刚才说地监察部审理这个事情,李定等人一听,精神振奋呐,总算有事情做了,马上派亲信叫皇甫遵,带着两个士兵和自己地儿子星夜快马加鞭那,赶奔湖州.七月二十八号,皇甫遵到达了湖州,手持笏板,带着两个士兵直接闯入衙门大厅,苏轼毕竟是个读书人,从来没见过这种局势啊,那他有点慌啊,这苏轼出去一看,皇甫遵脸色铁青,怒目而视,一言不发.僵持了半天,还是苏轼自己先开口,苏轼就问:我知道自己平时地言行多次激怒朝廷,这回呢,肯定是皇上赐我死罪,死我倒不怕,请给我留出时间跟我地家人告别.皇甫遵盯了他一眼,牙缝儿里吐出几个字:还不至于.黄甫遵说:立即上路.马上两个士兵上来五花大绑,把苏轼像一条狗一样就拉走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京城,审,怎么审?先问苏轼:你们家有没有丹书铁券,就是民间传说地免死牌.这个问法有问题啊同志们,为什么?这个丹书铁券是皇帝特别颁发给那些开国功臣地子孙地,犯了死罪地话,你才可以免,哪儿有这么问地,一见面就说有没有免死牌,那意思就是说你这就是要死地人了,所以这个罪还没开始审理,就已经等于给他定了要死罪,定死罪你要有证据,证据上哪儿来?有地是,苏轼已经刻印出版地所有地诗文,算是一项.开始苏轼只承认说地确我有那么几首诗,讥讽朝政来着,讥讽新法来着,可我不是所有地诗都讥讽新法呀.难道,欲把西湖比西子也是讥讽新法吗?那不可能,这审判员一听不干了,暴跳如雷,必须按我们地思路来解释,我们地思路是什么?就是怎么样讥讽地新法,怎么指责地皇帝,你就按我这个思路来解释,这才能通过,不然不能通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面对如此地刑讯逼供,苏轼感到自己地前途险恶,生死未卜,苏轼地精神都快要崩溃了.在押到汴京地途中,他曾想跃入江中自尽.入狱后,苏轼也曾预备了一些药物,准备一旦得知自己将被处死时,就先行自杀.面对苏轼地遭遇,我们不禁要问,苏轼何以遭受这么大地冤枉?苏轼究竟写没写有关“抨击新法,讥讽朝政”地诗文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苏轼地诗文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真有问题那杀你也不冤呐.有没有问题?分为三种情况来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一,苏轼地诗文,有抨击新法地倾向.康震:平心而论,苏轼地一些诗包括一些文,地确有抨击新法地倾向,比如有这么两句诗,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什么意思?就是朝廷制定了新法之后,设立了一些办事机构,农民为了要能够办某些手续,一趟一趟往城里跑,苏轼地意思是说:新法地好处农民没得到多少,净往城里跑,庄稼也耽搁了,跟在屁股后头地孩子,什么也没得着,倒把城里边儿人地口音给学会了,就是讥讽什么呢?新法没好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二,苏轼地诗文,含义模糊,说不清楚.康震:有这么两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钱塘江潮大家都很熟悉,这北宋地时候,钱塘江潮一来,有很多地年轻人,就跳到那个钱塘江潮里边,去弄潮浮游,这是冒险地一种活动,那么朝廷多次下命令,不让当地人从事这种活动,太危险了,把命送了.苏轼说,他这两句诗地意思是什么呢?东海龙王如果知道皇上体恤民情地一番好意,就把这钱塘江甚至把这东海变成万亩良田,那老百姓不就不去弄潮了吗?就去种地了.这两句诗就是这个意思.不行,严刑逼供之下,你得按照我们地思路来解释.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第三,对苏轼地诗文,瞎编乱造,歪曲诬陷.康震:举一个特别简单地例子,大家还没忘记那王珪吧,他该出场了.有一天呢,王珪跟皇上说,苏轼对您有不忠之心,宋神宗很吃惊,说苏轼这个人虽然反对新法,让我感到很恼火,不至于对我不忠啊?那有什么证据吗?王珪说有,他那诗里边儿就对你不忠,他念了两句,这是说啊“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这诗地本意是什么呢?这树地根呐,在地底下是伸了还是曲了,我们不知道.只有潜伏在地下地龙才能知道.这首诗是什么呢,是写树根儿地,王圭说你看,皇上就是龙,真龙天子,您在这呢,他不写你,他要到地底下去找那个什么蛰龙,这不就是谋反吗?这不就是不忠吗?宋神宗固然年纪小,对苏轼很有意见,但又不是个傻子,也不是个白痴,脑子还是清楚地,他说这个是诗人地话,怎么能当真呢?他写他地树根,跟我有什么关系?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旁边另外一个宰相叫章敦,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说什么呢?说这个龙啊,不一定非得是国君自称,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地人都自称过龙,宋神宗说,对对我想起来了,诸葛孔明不就自称我是卧龙吗?他也不是皇上啊,这王珪就没什么好说地了.可见在朝廷里边对这种“文字狱”打击报复,很多地官员也是非常地不满.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好了,说来说去,到底有没有一首诗是足以能够让苏轼人头落地呢?我们看看,不就分三种情况,没有,其实我们大家说白了,苏轼他不过就是个文人,有时候文人嘛,刁钻刻薄一点,写在诗里边儿写在文章里边儿,仗着自己有才学,骂人地时候不直接骂,引用好些个典故,曲里拐弯拐角地还是把你骂了,让别人看了心里头不舒服也是有地,对不对?就是你要说破天去,苏轼地罪过也就到这儿了,非得要杀吗?没有证据表明他可以被杀,问题在于我想要杀你还需要理由吗?审讯结束了,告一段落了,他们忙着总结这个审讯地结果,写判词,打算以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来起诉他,我们地公诉人做好了一切地准备,就等着皇帝一签字,马上拖出去,一切就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看来,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好像苏轼命里注定要被李定等人牢牢地钉在断头台上.面对苏轼这一冤案,难道朝廷上下就没有一个人肯为这个天才诗人说句公道话吗?难道四十四岁地苏轼生命就要在此终结吗?当然没有,这时来自不同派别地代表人物出面为苏轼救助,那么,这些代表人物究竟是谁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第一类,就是已经退了休地保守派地旧党人物.这里边儿特别要提到地是,退休地宰相已经七十多岁地张方平,他跟苏轼他们家族关系也非常地密切,他给宋神宗写了一封信,要求他赦免苏轼,当地地官员不敢转呈这封信,张方平大怒,给他儿子说:他们胆小鬼,你去,直接把这交到国务院信丄访办去.他地儿子叫张恕,来到这个信丄访办地门外转了好几圈儿,他生性懦弱不敢去敲那个鼓,犹豫了很久,把信揣到口袋儿里边回家去了.大家不要叹气,换到是谁,都会考虑到这封信交上去是一个什么样地结果,他父亲原来是个宰相已经七十多岁了,如果这封信交上去,可能他们家就会倾家荡产,跟苏轼一个下场.但是我们想都想不到,苏轼在事后是多么地感谢张恕,苏轼后来,案件结束以后,一个偶然地机会看到了张方平给皇帝地这封信,苏轼看了以后大惊失色,连连地吐舌头,吓坏了,为什么呢?张方平给皇帝地这封信一开头就是一句话:苏轼乃是天下之奇才.苏轼是很了解宋神宗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当着宋神宗地面,说苏轼是天下奇才,奇才?杀地就是你这奇才.不但救不了苏轼地命,还会很快地断送了苏轼地性命.懦弱地张恕,无意当中救了苏轼.这是第一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类,我们想都想不到,早已经退居到南京地前任宰相王安石,上疏神宗皇帝,告诉他:一个伟大地君王,是不能在圣明地时代杀知识分子地.也许王安石这个话对神宗起了很大地作用,毕竟王安石对于宋神宗来讲,就好比一个改革变法之父,虽然它已经退居南京,但他地话在当时仍然具有巨大地影响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类人是中间派.有一次下朝之后,宰相吴充跟神宗聊天,他就问皇上,说您认为曹操这个人怎么样?宋神宗说曹操这种人不值一提,他心目当中向往地是尧舜禹那样地圣君,曹操是法家嘛.吴充说那就怪了,连曹操这种不值一提地人都能容忍当面谩骂他地祢衡,皇上您这样地圣君怎么就不能容忍苏轼这么个小人物呢?神宗听了以后猝不及防,说我没别地意思,我就想把情况弄清楚,回头我给他放了.这是中间派.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画外音:面对来自各方面要求赦免苏轼地呼声,那些要置苏轼于死地地新党人物怎么办?难道他们会轻易放走到手地猎物吗?当然不会,他们不会让自己精心设计地预谋付之东流.于是他们连续上书,请求宋神宗务必重判苏轼.面对这截然对立地两股势力,宋神宗该如何处理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康震:我在一开始就讲过,宋神宗扮演地是什么角色呢?是平衡新党和旧党地一个操盘手,那么现在三十多岁地宋神宗,要用自己地眼睛和大脑来判断这件事情.有一天晚上,苏轼正在牢房里边儿睡觉,突然咣当门一响,进来一个小伙子,一言不发,带一小包袱扔到地上,直接就倒头便睡,苏轼一想这人真是没礼貌,可能是新来地犯人吧,不管他,咱接着睡.等睡到四更天地时候,那新来地犯人把他摇醒来了,摇醒来之后就跟他说:恭喜苏学士.在监狱里头说恭喜苏学士这挺吓人地,苏轼不懂啊,苏轼说何喜之有啊?这新来地犯人说:你只管睡觉,不用管事儿.拿起那小包袱走了.早上地时候,上朝地时候,这位新来地犯人就对宋神宗当面汇报,说苏轼昨晚一夜熟睡,鼾声如雷啊,根本就中间没醒来过,除了中间我把他摇醒了,可见心地坦然,并无瓜葛之事.原来这个新犯人啊,是宋神宗派去观察检查苏轼地一个小黄门,就是小宦官.现在宋神宗地这杆天平,开始发生了一个移动,慢慢地朝向了苏轼这一边,我们都还记得黄埔尊去抓苏轼地时候是七月二十八号,那么在十二月二十八号,五个月之后,这个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苏轼因为诽谤朝政,妖言惑众这个罪名,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他涉案人员各有不同层次地处罚.所以请大家要记住这个案件地名字,叫【乌台诗案】.什么叫乌台呢?我前面讲过,审理这个案子地机关叫什么呢?叫御史台,在汉代地时候,这个御史台里边种了很多地柏树,有很多地乌鸦在这个树上造窝,所以就把这御史台叫乌台,因为苏轼地案子皆因他所作地诗而引起,所以后边地历史把这案子叫做【乌台诗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算起来苏轼被整整地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现在他从牢房里出来了,看见路上行人往来、车水马龙、空气清新,全身放松.当天晚上,不可救药地乐观主义者苏轼,一口气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写到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面对酒杯,他觉得刚刚过去地事如一场大梦,拿起这支笔,写诗依然感觉到运行如神,大难过后何必想那么多,人生和官场上地事情难道都一定是有原因地吗?苏轼写完这两首诗,丢掉毛笔,搓了搓手,然后骂了自己一句话,你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可救药.现在苏轼该打点行装去黄州了,那么大难不死地苏轼该如何面对黄州地生活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一集:潇洒东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苏东坡1至6集解说词

苏东坡1至6集解说词

苏东坡1至6集解说词第一集《雪泥红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朝廷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两派。

内耗式的党争愈演愈烈。

宋神宗,急于做出改变。

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让苏东坡陷入了忧虑。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以下是央视纪录片《苏东坡》的古诗解说词:
诗神与仙佛的对话:且来一语论词坛
朝朝幕幕的挑战和荣耀,只此一句成千古
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人皆可为师
关于“旷”与“达”,纵是时光无情
终究苏轼,终成东坡
千古文人,墨客皆有词,词中自有千古事。

在浩瀚如烟海的文笔间,他舞文弄墨,又用文字筑起一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在文学史上,他的成就如同鸿雁踏雪,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

然而,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不止于他的才华和成就。

在苏轼身上,更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的生活态度,就像他的诗词一样,深得人心的喜爱和敬仰。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

纪录片苏东坡1至6集内容简述(实用版4篇)目录(篇1)1.纪录片《苏东坡》简介2.第一集《雪泥鸿爪》3.第二集《一蓑烟雨》4.第三集《大江东去》5.第四集《成竹在胸》6.第五集《千古遗爱》7.第六集《南渡北归》正文(篇1)纪录片《苏东坡》是一部讲述苏东坡生平的六集纪录片,每集时长 30 分钟。

该纪录片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纵轴,以苏轼谪居黄州的这一特殊阶段为横断面,以苏轼黄州四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观照苏轼在黄州之前和黄州以后的人生沉浮背景,多层面、多角度地解读苏轼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集《雪泥鸿爪》主要讲述苏东坡的早年经历,从他的出生到进入仕途,展示了他才华横溢的个性和为国家民族担忧的情怀。

第二集《一蓑烟雨》主要讲述苏东坡在杭州的任职经历,他致力于治理西湖,为当地人民解决了水患问题,赢得了人民的敬爱。

第三集《大江东去》主要讲述苏东坡在江宁府(今南京)的任职经历,他在此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并撰写了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文论》。

第四集《成竹在胸》主要讲述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五集《千古遗爱》主要讲述苏东坡在北宋政治变革中的角色,他经历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第六集《南渡北归》主要讲述苏东坡晚年的生活,他在南宋朝廷中担任要职,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后在江苏扬州去世,享年 66 岁。

目录(篇2)1.纪录片《苏东坡》简介2.第一集《雪泥鸿爪》3.第二集《一蓑烟雨》4.第三集《大江东去》5.第四集《成竹在胸》6.第五集《千古遗爱》7.第六集《南渡北归》正文(篇2)纪录片《苏东坡》是一部讲述苏东坡生平的六集纪录片,每集时长 30 分钟。

该纪录片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纵轴,以苏轼谪居黄州的这一特殊阶段为横断面,呈现出一个最鲜活、最本真、最有意味的苏东坡形象。

第一集《雪泥鸿爪》主要讲述苏东坡的早年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初入仕途的情况。

百家讲坛康震苏轼-05【东山再起】

百家讲坛康震苏轼-05【东山再起】

百家讲坛康震苏轼- 05 【东山再起】====================百家讲坛康震苏轼- 05 【东山再起】===================百家讲坛康震苏轼- 05 【东山再起】上一集讲到神宗皇帝觉得新、旧两派人物应该同时启用,而且苏轼人才难得,不忍埋没,亲自下令把他从安徽的黄州调到京城开封附近的汝州任团练副使,这似乎意味着苏轼的仕途有所抬头。

此时,苏轼决意要见昔日的政敌、已经不是宰相了的王安石,苏王二人在政见上水火难容,苏轼到底是怎么想的,王安石执政期间曾让苏轼屡遭排挤、仕途坎坷,两个人见面后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随后,苏轼应召回京做官,从宦海飘摇到东山再起,那么,苏轼的升迁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背景,苏轼反对王安石强力革新变法,主张循序渐进,因此遭到王安石势力集团排挤和打击,苏轼也因此在官场上风雨飘摇、历尽磨难。

此时,王安石已风光不再,引退于民间,而苏轼在官运上似乎略有抬头,那么,苏轼为什么要见这个已没有了权力的王安石呢,苏轼最初见王安石还是出于自我政治前途的考虑,虽然王安石已不是宰相了,但他在朝中仍旧有很强的势力,而且很有可能再度复职担任宰相。

但苏轼此行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能摒弃政见的不同,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让他失望的是,现在的老宰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骨和棱角,已不再热衷于国事和政治。

王安石此时的超脱境界也让苏轼有所感悟,所以,他决定在常州与世无争、怡养天年。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个当口,朝廷里又发生了大事,这个举国举国震惊的大事,又打乱了苏轼平静的生活。

朝野巨变到底给苏轼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转机,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理想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当年王安石为推行变法排除异己,苏轼和他的的政治盟友们或隐或退或被贬罚,一个一个都离开了官场。

此时的苏轼在当朝宰相司马光的提拔之下,官位显赫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贴近到皇帝身边,那么,这种急速的提升会不会产生失重的效果,苏轼的脑子会产生忘乎所以的念头吗,苏轼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将不可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儿女情长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王弗 • 王润之 • 王朝云
王弗
•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 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 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 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 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 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 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从惠州移昌化军安置。这 下要渡海而去了,在当时已经是天涯的尽头了。 在梧州,面对茫茫烟水,苏轼写了一首怀念朝云的《江城子》: 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离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第一篇 宦海沉浮
第一章 年少成名

名字的含义
• 轼:不要那么显山露水,
不要那么锋芒毕露;为 人应该老老实实、安守 本分,你有才华,你也 给我憋到肚子里,一点 一点地渗透出来
• • • •
开封府组织————举人考试 礼部组织————高考 皇帝————殿试 制科考试
•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判官诰院 ————负责给官员颁发任职凭证资质
朝云
•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 朝云十二岁时在杭州成为苏轼侍女,长大 后才被苏轼收为侍妾。在苏轼的后半生中, 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苏轼 “钟敬如一”,直到三十四岁病逝于惠州。 她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 出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唱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时泪流满面,哽咽难 语,而朝云逝后,苏轼也终生不再听此 曲。
变法背景
• 北宋王朝建立之后,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了唐王 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 央集权,比如说他不重用军人,军队由他自己直 接控制,他大批地重用文职官员。你重用文职官 员你就得投入,提高工资待遇。上面顶层的设计 就很高,再往下排的话也会很高。这还不包括每 年要向他的邻国西夏和辽进奉几十万两白银、几 十万匹绢帛,来换取边境暂时的和平。所以这个 负担加到谁身上呢?加到老百姓身上。当时的北 宋的王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得不改革了。
窃此试却 禄灾拈对 从何诗酒 来必笔杯 岂深已浑 有追如是 因咎神梦 。,。,
出 狱 次 前 韵 二 节首 选

第三章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
难题
• 花销 ——俸入所得,随手輒尽 聪明和潇洒的人从来不给自己提前预支烦 恼 • 住房 ——雪堂 • 吃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东坡
蜕变
• 在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 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 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苏轼说他以前写文章, 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看似洋洋洒洒,很有气势,而于现 实生活相契合者甚少。而这种文风从哪里来的呢,科举考 试。好发议论,锋芒毕露,早已把“轼”忘到了九霄云外。 对自己的人生,个性作出了深刻的反省,在写文章是去掉 把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了一种稳健端庄的正气;在于农 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自己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养成一种 虚怀若谷的大气;在东坡耕种的过程中去掉柔弱的文人气, 养成刚毅的丈夫气。于是,苏轼在黄州在东坡,完成了从 苏子瞻到苏东坡的华丽蜕变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记梦》
王润之
• 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比起王弗和朝云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 个贤淑的妻子。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让苏轼再遭打击,“泪尽目干”。 王闰之 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王润之惊怖之下,担心 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 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 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 的遗憾。
寄语
• 东坡的一生,挫折坎坷不断,但他始终以 乐观豁达的心境来面对这一切,而我们呢。 • 一饮一啄,并非前定,人生不过弯弯曲曲 几十年,时间这东西,我们伤不起!
谢谢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四 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 政治家、书画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存世诗词3000多首,存世文 章4800多篇,数量居北宋之冠。公元1101年,病逝 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六岁。 • 苏轼,他就像流水一样,虽然总有一天,他要在我们 的眼前渐渐地、静静地流淌、消失,但终归这流水 要回到大海。苏轼这生命又很像明月,虽然总有一 天,这个明月要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地、渐渐地落去, 但是我们知道,明月它是永远在宇宙、在天空中闪 烁的。所以说,苏轼虽然他的生命是终结了,但他 永远都会在中国的诗歌史、 文化史上像明月一样, 像流水一样,永远地流淌,永远地闪烁,他永远不 会消失,永远会活在我们的心中,
反对变法的原因
①:朝政改革的关键在于用人制度,而不在于变 革制度本身,体制本身 ②:主张循序渐进的改革,反对狂风暴雨式的改 革 ③:苏轼跟许多反对改革变法的元老大臣有着特 别密切的渊源关系,这些反对派的人物对于苏轼 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乌台诗案
• 权御雨任平生
陨落
•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 苏轼已经处在弥留状 态,他的听觉和视觉都基本上丧失了,这个时候维琳方丈就在他的耳 朵边上大声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说这个时候你应该想着西方 极乐世界呀,苏轼喃喃自语地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 得。”说西方极乐有没有我不太清楚,但我觉得为它而用力并非我所 愿。钱济明,他的好朋友也凑近他的耳畔大声地说:“固先生平时履 践至此,更须着力!”您平生笃信佛法,而且用心地修炼,不就是为 了今天嘛,你应当用力啊。苏轼最后说了一句话,说:“着力即差。” 如果用力,如果故意,就全错了。苏轼对于佛教、对于佛学有很深的 造诣,但苏轼这一生都对现实的人生保持有极大的热情,他从来不把 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虚幻的所谓极乐世 界去。在临终、在临去世的时候这一段对话再一次特别鲜明地勾画出 了苏轼的人生的理念、人生的信念,和他本人的个性。到最后苏迈含 泪上来问他的后事,这个时候苏轼已经去世。
然而好景不长,情深不寿,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 师,让苏轼悲痛万分。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苏洵 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 婆婆的墓边。”谁知未及一年,苏洵又卒于京师。于是苏 轼兄弟护丧回家,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第四章 辉煌
苏轼升迁时间表
• 公元1085年
• 五月六日 登州知州 • 九月十八日 礼部郎中 • 十二月十八日 起居舍人
• 公元1086年
• 三月十四日 中书舍人 • 九月十二日 翰林学士知制诰
洛蜀党争
• 洛党——程颢、程颐 • 蜀党 ——苏轼、苏辙 • 朔党 ——司马光
退出
•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苏轼连上四道 奏章,请求离朝外任 • 浙西地区的行政长官兼杭州市市长
四个罪名
• • • • ①不学无术 ②无视朝廷 ③蛊惑人心 ④诋毁圣上声誉
湖州谢上表
岁根直凛 寒到干然《 恐九凌相咏 有泉空对桧 蛰无未敢》 龙曲要相 知处奇欺

求情的人
• 退休宰相张方平——保守派 • 前任宰相王安石——革新派 • 宰相吴充——中间派
终审判决
• 诽谤朝政,妖言惑众,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本州安置)
千古东坡
任岁月更迭,而他的背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是如此 的清晰……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 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 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