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鸟蛛的基本生理结构
捕鸟蛛
一、捕鸟蛛正反面结构图。
二、捕鸟蛛的属和品种。
捕鸟蛛的属主要有G属、B属、Av属、Ac属、Pam属、X属几种。
其中B属、G属、Ac属较为温顺,Pam属很凶猛,而Av属和X属对湿度的要求很高。
智利火玫瑰、智利红玫瑰、巴西白膝头、墨西哥红膝头、巴西黑、洪都拉斯卷毛都是温顺好养的品种;而橙巴布、新加坡蓝、海南捕鸟蛛、华丽雨林品种比较凶猛;粉趾类对适度的要求极高;镭射品种和梦幻捕鸟、蓝宝石华丽雨林是非常昂贵的品种。
三、蜘蛛的蜕皮、交配和产卵。
蜕皮:蜘蛛需要不断蜕皮来张大,在蜘蛛蜕皮时会分泌黏液帮助蜕皮,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是蜕皮成功的要点,否则有可能会造成蜘蛛死亡。
蜘蛛幼体一般几周或一个月蜕一次皮,成体要1年左右才会蜕皮,蜘蛛蜕皮时会仰面朝天,千万不要打扰他,你只要保持湿度就行,蜘蛛刚蜕完皮身体很脆弱,不要去碰他或给他喂吃的,过几天再喂。
交配:蜘蛛的交配是由公蛛须肢顶部的精拳将精子打入母蛛肚子下方较大的书肺中,左图中左母右公,母蛛有一个“口”。
下图中圈出部位为公蛛的精拳。
这是一项很难的技术活,首先一对公母必须的,再就是确定他们已经可以交配了,太小会自相残杀。
准备一个更宽敞点的盒子,先把母蜘蛛放进去(要提前把两只蜘蛛都喂饱,尤其是母的,这样她吃公蜘蛛的可能性会降低)不要让两只蜘蛛受惊!!让公蜘蛛慢慢爬进去,要时刻提防,有一个词叫“亮牙”,就是把牙翻起来,注意是翻起来,牙要转180度才算亮牙,这是要赶紧将两个蜘蛛分开,否则就会开咬。
两个蜘蛛刚分开就要用镊子等东西抵住母蜘蛛的牙,把公蜘蛛推开,这样就不会发生流血事件了。
我建议多配几次,这样怀孕的几率才会高,每次配完要让两只蜘蛛多休息一会(10分钟,要安静的),再配时如果母蜘蛛亮牙就改天再陪。
注:公蜘蛛配完后寿命会只有几个月,请各位自己掂量。
产卵:蜘蛛交配成功后半年内会产卵,在怀孕期间如果蜕皮则交配失败,产卵时不要打扰蜘蛛,否则会造成死亡,孵出的卵应该让母蜘蛛自己孵化,母蛛会织一个卵包把卵装进去挂在肚子上,在此期间母蛛会很凶猛,因此不要打扰它,大约一个月后,刚孵化的小蜘蛛就会咬破卵包爬出来,这时候就要将他们分开了,否则就会自相残杀。
捕鸟蛛一些属归类整理
一周前刚入门的时候,就想在爬天蜘蛛版能找到份适合新手查阅的图签,不知怎么的到现在都没找到于是我自己根据资料一边学习一边炮制了一份,希望能帮到像我这样的新手,同时也希望得到蜘蛛大神的指正与指点(图片均来自网络蛛形纲-蜘蛛目-原蛛亚目-捕鸟蛛科)PS:1、会给出学名和中文名(没有的就不给了)2、由于同属中的绝大多种类的习性和养法大同小异,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一些共同特征会在属的综述里提到,而偶尔特例会在图签上注明3、由于阅历较浅,所以一些sp.会不全,但会后来会尽力陆续补上Avicularia属Av(粉趾属)这个属的基本都生活在中南美热带雨林里,绝大多数为树栖且适应25~28度的气温、75%~85&的湿度,需要良好的通风,较少踢毛,性格相对温顺,长速都较快,雌雄的色彩差异不大,再加上令人过目不忘的色彩,成为非常多人喜爱的一个大属。
原生:热带雨林温度:25~27度湿度:85%垫材:潮湿的椰土或蛭石辅助:树立的树皮或沉木踢毛:几乎不性格:较温顺。
但多数幼体胆小,请勿投喂过大食物Tips1:树栖捕鸟容器篇幼体—斗鱼杯或塑料饼干桶(斗鱼杯顶端要封住,斗鱼杯和饼干桶都要打至少3排通气孔)打孔方法:1个打火机,1个大头针。
打火机把针头烫红了,再连戳几个孔。
直接用针戳的效果不理想,还费劲成体—立着的亚克力箱或其他类似容器一定要注意通风和防越狱Avicularia affinis (Nicolet, 1849 智利)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alticeps(Keyserling, 1878 乌拉圭) 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ancylochira Mello-Leitão, 1923巴西Avicularia anthracina(C.L. Koch, 1842 乌拉圭) 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aurantiaca秘鲁金环粉趾(Bauer, 1996秘鲁)12CM左右Avicularia avicularia 圭亚那粉趾(Linnaeus, 1758 哥斯达黎加-巴西) 13~15CMAvicularia aymara(Chamberlin, 1916 秘鲁)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azuraklaasi 秘鲁钴蓝粉趾(Tesmoingt, 1996—秘鲁)15CMAvicularia bicegoi 巴西粉趾(Mello-Leitão, 1923巴西)14~17CMAvicularia braunshauseni 巴西巨人粉趾(Tesmoingt, 1999巴西)17~18CMAvicularia caesia (C. L. Koch, 1842 波多黎各)Avicularia cuminami (Mello-Leitão, 1930巴西)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detrita (C. L. Koch, 1842巴西)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diversipes EX蓝宝石粉趾(C. L. Koch, 1842 巴西)Avicularia doleschalli (Ausserer, 1871 巴西)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exilis (Strand, 1907 苏里南)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fasciculata 蓝宝石粉趾(Strand, 1907 美国南部)亚成成体母Avicularia gamba (Bertani & Fukushima, 2009巴西)Avicularia geroldi 巴西蓝绿粉趾Tesmoingt, 1999—巴西大于14CMAvicularia glauca (Simon, 1891—巴拿马)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gracilis (Keyserling, 1891 巴西) 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hirschii (Bullmer, Thierer-Lutz & Schmidt, 2006—厄瓜多尔)Avicularia hirsuta (Ausserer, 1875 古巴)Avicularia holmbergi (Thorell, 1890—法属圭亚那)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huriana 厄瓜多尔羊毛粉趾Tesmoingt, 1996—厄瓜多尔16~17CMAvicularia juruensis 黄带粉趾Mello-Leitão, 1923—巴西Avicularia laeta 波多黎各金粉趾(C. L. Koch, 1842 波多黎各巴西) 13~14CMAvicularia leporina (C. L. Koch, 1841 巴西) 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metallica 金属粉趾Ausserer, 1875—苏里南Avicularia minatrix 红间粉趾Pocock, 1903—委内瑞拉Avicularia nigrotaeniata (Mello-Leitão, 1940 圭亚那)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ochracea (Perty, 1833 巴西)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palmicola Mello-Leitão, 1945巴西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parva (Keyserling, 1878 乌拉圭)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plantaris (C. L. Koch, 1842)— Brazil 暂缺乏图片与资料Avicularia pulchra 红尾粉趾Mello-Leitão, 1933— BrazilAvicularia purpurea 厄瓜多尔紫粉趾Kirk, 1990 —厄瓜多尔Avicularia rapax (Ausserer, 1875 —南美)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recifiensis (Struchen & Brändle, 1996 —巴西)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rufa (Schiapelli & Gerschman, 1945 —巴西)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rutilans (Ausserer, 1875 —哥伦比亚)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oratae (Strand, 1907 —玻利维亚)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ubvulpina Strand, 1906 — South America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urinamensis Strand, 1907 — Suriname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taunayi (Mello-Leitão, 1920) — Brazil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tigrina (Pocock, 1903) — Uruguay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ooretama 红宝石粉趾(Bertani & Fukushima, 2009 —巴西)Avicularia ulrichea Tesmoingt, 1996 —巴西Avicularia urticans 秘鲁粉趾Schmidt, 1994 —秘鲁Avicularia velutina 千里达粉趾Simon, 1889 —委内瑞拉Avicularia versicolor 油彩粉趾(Walckenaer, 1837) — GuadeloupeAvicularia violacea (Mello-Leitão, 1930) — Brazil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walckenaeri (Perty, 1833) — BrazilAvicularia sp. Amapa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p. Amazonica 亚马逊粉趾Avicularia sp. Bolivia 暂缺图片和资料Avicularia sp. Guyana 额,好像圭亚那粉趾,有高手来分类吗?为啥多个spAvicularia sp. Peru Purple 秘鲁紫粉趾Avicularia sp. Isla MargarithaAvicularia sp. Kwitara river 圭亚那巨人粉趾Xenesthis属X(镭射)论综合,镭射可以说是捕鸟蛛中的殿堂之属了,在于它们极具观赏价值的经典放射纹背甲,还有那超过20CM的庞大体型,再加上它们的繁殖难度较大、产量很低,使之不为常见,这都让它们成为高端玩家的标配。
任耘中国虎纹捕鸟蛛
任耘中国虎纹捕鸟蛛生物系02级任耘 02221075虎纹捕鸟蛛(Selenoc o smia u wena)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原蛛亚目,捕鸟蛛科(Th e o sid o)。
因其身体多毛,腹部背面有虎皮状花纹而得名,为一种大型有毒的穴居蜘蛛,其平均体重雌蛛为31. 27g,雄蛛为11.31g,螯爪长约1cm,坚硬锋利,经诱食或刺激后射出毒液,是进行蛛毒、蛛蛋白研究的理想试验材料。
广西宁明县常有家畜被其咬伤的记录,牛在吃草时鼻部、舌头等处被咬伤后,出现烦燥、口渴、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梁宋平等(1993)对其蛛毒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中含有多种酶类及数十种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活性成分。
这一研究揭示了该蛛毒是研制新型药物,包括抗癌药的新药源,但其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工饲养该种蜘蛛则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
可见研究虎纹捕鸟蛛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在生产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虎纹捕鸟蛛的生物生态学和毒液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以期在理论上为蜘蛛的起源和进化和蛛毒的利用提供有益信息,为就地或迁地保护这种濒危物种提供生态对策.一、综述(一)、中国虎纹捕鸟蛛的生态学颜亨梅、王洪全、卢岚、胡自强、杨海明、刘曼媛、杨赟等做野外调查于1995年11月至1998年在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了野外普查和定点(宁明县桐棉乡)、定期(每年度2~4次)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虎纹捕鸟蛛自然种群生态分布区的自然概况(气候、地貌、地质等状况),栖境结构,洞穴分布及其结构,洞内蛛态,行为和习性观察,环境因子对蜘蛛行为的影响等。
取样的同时,并测定洞穴内土壤含水量和pH值。
1种群分布区域及其适应性通过野外调查,目前已知虎纹捕鸟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勐腊、勐海、文山、景洪、思茅和广西的宁明、北流、岑溪、容县等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分布区有日照长、气温高、雨量丰、夏热冬暖、夏长冬短、夏湿冬干和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防城港捕鸟蛛粗毒及主要活性成分研究
防城港捕鸟蛛粗毒及主要活性成分研究防城港捕鸟蛛(Haplopelma fangcg sp.nov.)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蜘蛛,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orpoda)、有鳌亚门(Cheliceriformes)、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捕鸟蛛属(Haplopelma),是近年从我国广西省防城港市山林地区发现的一蜘蛛新种。
通过对防城港捕鸟蛛的蜘蛛粗毒进行膜片钳电生理活性研究发现:200μg/mL的粗毒几乎能完全抑制DRG细胞TTX-S型钠通道,其IC<sub>50</sub>值为42μg/mL;对海马神经元TTX-S钠通道有更强的抑制作用,80μg/mL的防城港捕鸟蛛粗毒对海马神经元TTX-S钠通道的抑制效果约90%,其IC<sub>50</sub>值为25μg/mL。
对DRG细胞TTX-R型钠通道及钙通道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IV曲线均显示无明显移位,不影响其动力学特征。
防城港捕鸟蛛粗毒对DRG细胞的钾离子通道仅有微弱的激活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防城港捕鸟蛛粗毒是钠离子通道的高效抑制剂,同时它不可逆地阻断了小鼠膈肌神经肌肉传导推断出,该毒素可通过与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兴奋性。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防城港捕鸟蛛粗毒中含量最多的单一组分,经质谱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607.28 Da,该组分能有效抑制表达于HEK293细胞的K<sub>V</sub>1.1钾通道电流。
经Edman降解法测定该多肽毒素氨基酸序列为:ECKGFGKSCVPGKNQCCSGYACNSRDKWCKVLL,氨基酸比对结果确定为一全新的序列,与海南毒素-I(HNTX-I)有97%的序列同源性,仅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别,且该毒素不存在于海南捕鸟蛛的cDNA文库中,为该多肽毒素命名为防城港毒素-I(FCGTX-I)。
蜘蛛生理结构
蜘蛛的生理结构
蜘蛛的生理结构主要包括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
头胸部主要包含螯肢、口器、眼睛、前额、毒牙、触肢等部分。
腹部是蜘蛛的主体部分,承载了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和生殖等功能。
蜘蛛的呼吸器官、生殖器官和肛门均开口于腹部。
腹部末端着生有纺器和舌状体,有的种类具有筛器。
呼吸器官:蜘蛛有两种呼吸器官——书肺和气孔。
新蛛下目的蜘蛛有一对书肺,位于腹部腹面腹柄后方、生殖沟前方的两侧。
生殖器官:腹部腹面近前端有一生殖沟。
生殖孔开口于生殖沟中央。
雄性蜘蛛的精子成熟后从生殖孔排出,由触肢器吸纳贮藏,经交配后注入雌性蜘蛛的外雌器。
雌性蜘蛛成熟后在生殖沟前方会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化结构,称为外雌器。
与触肢器相同,外雌器的形态结构是鉴别蜘蛛种类最重要的特征。
纺器:纺器是蜘蛛纺丝的工具,一般位于腹部腹面的中部或末端。
3对纺器的蜘蛛其纺器按排列位置依次分为前纺器、中纺器和后纺器。
纺器上有纺管,蛛丝由纺管分泌出体外。
此外,还有筛器等结构。
如需更多与蜘蛛有关的信息,可以阅读动物百科类书籍或求助于专业的动物学家。
捕鸟蛛
捕鸟蛛红玫瑰蜘蛛(拉丁学名:Grammostola porteri)也称智利红玫瑰蜘蛛,原产于智利,可能是所有宠物捕鸟蛛种类中最为普及的种类了,它们也是大陆最常见的宠物捕鸟蛛种类之一。
原产地的数量丰富使得每年都有大量野生个体进入宠物市场。
不过好在它们的生命力真的很强,虽然通常来说野生捕鸟蛛个体大多存在寄生虫或者受伤等健康问题而并不能在人工饲养下存活很久,但是大部分的野生红玫瑰却能活得很好,而且它们的恢复能力也很强。
加上野生个体的价格相对非常低,这些都使它们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只宠物捕鸟蛛”。
当然,出于环保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不建议大家购买野生个体。
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5~27℃,适宜湿度50%,建议使用较为干燥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
小幼体整体上是粉红色的,腹部是黑色。
不过它们的生长速度确实较慢,小幼体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达到6厘米的体型,并显示出成年个体那个粉红色的背甲。
它们的价格也可能是所有宠物捕鸟蛛中最低的了,因为经常也有怀孕的野生个体在人工饲养下自行生蛋并且孵化。
因此它们的幼体也是经常可以看见出售的。
火玫瑰蜘蛛(拉丁学名:Grammostola rosea)也称智利火玫瑰蜘蛛,原产于智利,与智利红玫瑰非常相似的一个种类,差别主要在于它们看上去更红,它们的背甲是红色而不是粉红色。
不过相比智利红玫瑰,它们要更少见一些,曾经被认为是智利红玫瑰的红色变种,并且和智利红玫瑰共用一个拉丁学名“Grammostola rosea”,不过现在欧美爱好者们都使用“Grammostola porteri”来称呼智利红玫瑰,并且认可它们是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种而存在。
成年体长14~15厘米足展,适宜温度25~27℃,适宜湿度50%,建议使用较为干燥的泥炭、椰砖作为底材。
它们的小幼体和智利红玫瑰的小幼体看上去一模一样,看不出任何差别。
不过到6厘米以上显示出成年个体色彩时,就能发现它们明显更偏红色,而智利红玫瑰的毛发则更偏向灰白色。
【keen出品】捕鸟蛛基本结构
作者:...不用我多说了捕鸟蛛没有像人类那种的头,胸和腹部。
他们身体主要被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体部,和后体部。
这两部分直接通过沙漏状的Pedicel连接(此部分属于Opisthosoma)。
蜘蛛构造解剖-------背面蜘蛛结构解剖----腹部下面为爬行天下帖子作者:xxy1988捕鸟蛛的基本生理结构捕鸟蛛和其他蜘蛛一样,它们的身体主要分为两部分:头胸部①和腹部②。
它们有四对(八个)步足和一对须肢③。
有些人误以为蜘蛛也是昆虫④,但是其实只要比较我文章开头的两句就可知道它们的差别。
也有些朋友第一次看到捕鸟蛛会惊讶得发现,怎么蜘蛛不是八个脚吗?为什么它们有十个脚?!而且数来数去就是十个脚。
呵呵,那是因为你误将它们的两个须肢也算成它们的脚了。
确实,一般我们看见的和印象中的蜘蛛,它们的须肢往往异化成其他形状,而且八个步足也很长,所以一般不会混淆。
但是捕鸟蛛是非常原始的蜘蛛,它们的须肢可以说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所以看上去会被以为是两个小脚。
事实上,它们的须肢并不用来行走,主要是用来捕捉猎物的。
雄性捕鸟蛛的须肢末节,会在最后成年的一次蜕皮后异化成用来交配的器官,看上去像一个小拳头,所以也有称为“精拳”。
两个须肢之间的那两个肢节,我们称之为“螯肢⑤”,没错,它们的大獠牙⑥也就是长在这两个螯肢上,平时牙齿都是收在螯肢下,但是当捕食,或者攻击敌人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们亮出那两个大牙了。
饲养过捕鸟蛛的朋友一定知道,它们抓住猎物后,会长时间得叼着,而吃完后,变只剩一团面目全非的残渣。
而事实上,捕鸟蛛只能吸取液体,它们在捕食猎物时注入的毒液有一定的“消化⑦”功能,能消化一部分的猎物,同时它们使用两个螯肢来磨碎猎物,因此,最后剩下的就是被磨碎的但是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了。
在头胸部的前沿,有一小块区域(眼区)有一些小突起,那些就是捕鸟蛛的眼睛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四个,一共有八个单眼,但是它们的视力也仅仅只能感觉到周围的光亮变化程度,和看到移动的阴影,并不能真正成像。
捕鸟蛛名录
捕鸟蛛名录什么是捕鸟蛛?捕鸟蛛(英文名:spider-hunting spider)是指能够狩猎鸟类的蜘蛛。
其特别之处在于具备钻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地下巢穴,并且能够借助多种狩猎技能捕猎其他昆虫以及类似鸟类的猎物。
捕鸟蛛的神奇能力催生了许多关于捕鸟蛛的科学研究,也使得捕鸟蛛成为了不少业余观察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宠物。
捕鸟蛛的特点捕鸟蛛的身体比例通常较小,平均体型只有1-3厘米。
捕鸟蛛张开双臂时,它们能完全覆盖在它们身后的空地上,从而确保抓住任何飞翔的猎物。
捕鸟蛛身体通常橙色或棕色,手脚很细而且有弹性,这让它们能够从地下的住所发射出去并捉住飞在半空中的小鸟和昆虫。
人们通常称捕鸟蛛为“袋鼠蜘蛛”,因为捕鸟蛛在移动和攻击猎物时,有一种像袋鼠一样弹跳的方式,这是由于捕鸟蛛的高弹性致使的。
捕鸟蛛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捕鸟蛛种类有25种左右,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南美洲等不同的地域。
这里列出一些最为有代表性的捕鸟蛛种类及其特点:大方腹扁蛛大方腹扁蛛的体型相对较小,但感官十分灵敏,能够侦测到鸟类的轻微溢出气味。
大方腹扁蛛的主要食物为鸟类,特别是诸如金丝雀、蓝鸟、旅鸟等鸟。
大方腹扁蛛非常聪明,能够伪装成鸟类的呆板陈旧枝杈,从而更容易靠近鸟巢,而不被鸟类的“警惕”所发现。
夜晚,大方腹扁蛛会躲在巢穴里,等待着猎物。
大花蜘蛛大花蜘蛛是一种南美洲的捕鸟蛛,由于其脸上的图案和花朵一样,因此被赋予了“大花蜘蛛”的称号。
大花蜘蛛身体较大,体长可达7厘米,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捕鸟蛛,能够轻松地捕获毒蛇和小鸟。
翡翠狩猎蛛翡翠狩猎蛛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体型平均只有2厘米。
它们有着翠绿色的身体和黑白色的条纹,其种类可谓多样。
由于它们在狩猎时常常能够成功地掌握猎物的致命部位,因此在南美洲被誉为“战士蜘蛛”。
如何饲养捕鸟蛛?想要饲养捕鸟蛛,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同时需要提高对它们的意识和了解它们的行为。
在此之后,你需要为你的捕鸟蛛提供良好的住所——一个深2厘米左右的更衣盒便可以尽情展现其地下穴居生存方式,湿度和气温要适中。
濒 危 珍 稀 蜘 蛛——虎 纹 捕 鸟 蛛
濒危珍稀蜘蛛——虎纹捕鸟蛛李廷辉南方蜘蛛养殖研究所南宁530012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 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中纺亚目,原蛛下目,狒蛛科Theraphosidae。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中,狒蛛科的所有种类均被列为保护对象,非常珍贵。
笔者于2000年至2003年对虎纹捕鸟蛛的分布,栖息环境,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作了实地观察与研究,认为虎纹捕鸟蛛应列为我国的一种濒危珍稀蜘蛛。
(一)形态特征雌蛛体长53-85mm。
头胸部长32-46mm,宽28.9-30.1mm;腹部长21-37mm,宽27.1-28.3mm。
背甲,步足及腹部黑褐色,具黄褐色长毛和短毛。
胸板及步足的腿节,转节前侧面和基节腹侧面呈黑色。
背甲低,头部稍隆起。
眼丘低,眼群长1.61mm,宽4.08mm;中眼域长1.51mm,前边宽1.98mm,后边宽2.47mm。
中窝深,前凹。
额高2.35mm。
螯肢内齿堤有21枚齿,外齿堤无齿。
螯肢外侧面有许多毛丛,在其低缘及中部具羽状毛,内侧面一般。
颚叶的腹侧面有成排的卧式刺。
胸板具3对胸斑。
跗节具2爪(成对爪),爪无刺。
所有的跗节背面均有桨状毛,基节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均有羽状毛,转节的前侧面有羽状毛。
后跗节I-III 的毛丛齐全,后跗节IV的远端约1/3部分有毛丛;后跗节I,IV无刺;后跗节II的后侧面有1枚刺,腹面末端有2枚刺,前侧面有3枚刺;后跗节III的后侧面无刺,腹部末端有3枚刺,前侧面有1枚刺,背面有2枚刺。
胫节I,IV的腹面末端各有2枚刺,胫节II的前侧面末端有2枚刺,胫节III无刺。
外雌器的纳精囊呈双峰状。
雄蛛较雌蛛体小,背甲黑褐色,头区及胸区周缘密布金褐色长毛。
8眼集中于一扁椭圆形低丘上,前眼列强前曲,前中眼小于前侧眼;后眼列几乎平直,后中眼甚小于后侧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侧眼和中侧眼间距,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侧眼和中侧眼间距。
中窝弧形凹陷,前曲,中窝至头区前缘倾斜,胸甲赤黑褐色,枣形,长大于宽,四周密布绒毛,胸斑1对。
蛛形纲_精品文档
蛛形纲蛛形纲,也被称为蜘蛛目,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目。
蛛形纲包含了超过4万种已知的蜘蛛物种,是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陆生动物之一。
它们被发现栖息在各种环境中,从沙漠到河流,从树林到深海。
蛛形纲的身体结构和行为习性使它们成为掠食性动物中的顶级捕食者。
蛛形纲的特征包括有四对腿和两个主要的体节:螯肢和腹部。
它们的腹部分为前腹和后腹,一些物种在腹部上也有附属器官,如丝腺和曲腺,用于生产蜘蛛丝。
蜘蛛丝是蛛形纲最独特的特征之一,它们用来建造网、捕捉猎物、控制下降、交配行为和保护卵囊。
蛛形纲的种类繁多,从微小的几毫米大的蜘蛛到身长超过30厘米的大蜘蛛。
它们的外观也各不相同,有些蜘蛛被长而细的绒毛覆盖,有些则光滑无毛。
蜘蛛的色彩也丰富多样,包括褐色、黑色、红色和黄色等。
蛛形纲的饮食习性主要是以其他昆虫为食,它们以自己编织的网或者通过秘制的方式捕捉猎物。
蜘蛛的网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圆形网、三角网、碟状网等。
不同的网形状适用于不同的捕猎方式,有些蜘蛛会张开两条前腿,以网作为陷阱捕捉猎物;有些蜘蛛会主动追逐和扑向猎物。
除了网捕食,蛛形纲还有其他捕食能力。
很多蜘蛛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它们会用快速而准确的蛛丝将猎物束缚住,然后靠近进行咬击。
有一些蜘蛛不会制造网,而是主动地去搜索和追捕猎物。
此外,某些蛛形纲物种具有毒液,可以麻痹猎物,使其无法反抗或逃脱。
蛛形纲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
大多数蜘蛛通过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雌性蜘蛛会制造卵囊,并将卵囊悬挂在网上或藏匿在安全的地方。
一些种类的蛛形纲也会进行无性繁殖,雌性蜘蛛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幼蛛,这种方式可以使种群迅速增长。
蛛形纲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能控制其他昆虫的种群数量。
蛛形纲也对食腐动物和清洁工具起着重要作用,清理环境中的腐肉和垃圾。
然而,蛛形纲也面临一些威胁。
人类的土地开发、农业活动和化学物质的使用都对其栖息地造成了破坏。
捕鸟蛛的知识简介
捕鸟蛛的知识简介捕鸟蛛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蜘蛛类动物,科学名称为Pisauridae。
它们通常被称为"捕鸟蛛",是因为它们以吃鸟类为食而闻名。
捕鸟蛛有许多种类,体型大小不一,但大多数都有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捕鸟蛛的基本知识。
1. 外貌特征:捕鸟蛛通常具有长而细的身体,身长可达3-5厘米。
它们的头部较小,具有八只长腿和两只大眼睛。
捕鸟蛛的身体颜色和图案各异,有些种类具有鲜艳的颜色,从而能够更好地隐藏或吸引猎物。
2. 生活环境:捕鸟蛛主要生活在草丛、树木、灌木丛和湿地等地方。
它们可以在地面上或水面上建造巢穴,通常会选择离水较近的地方,以便捕食水生生物。
3. 狩猎行为:捕鸟蛛是狩猎型蜘蛛,以活动的猎物为食。
它们会主动游动,利用敏捷的腿部和结实的丝线捕捉飞行的昆虫、蝴蝶、蜻蜓以及小鸟等。
有些种类甚至会在水中追捕鱼类。
4. 建筑巢穴:捕鸟蛛会利用丝线和蜘蛛网构筑巢穴。
巢穴的结构复杂,内部涂有一层丝线,有时还用丝线固定住营养较丰富的小昆虫做为备餐。
捕鸟蛛通常会选择阴暗的地方,比如石洞、树洞、草丛或者叶片之间。
5. 繁殖方式:捕鸟蛛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两种。
它们会进行交配,雄性经常会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而展示各种独特的舞蹈。
交配完成后,有些种类的雌性捕鸟蛛会将蛋包裹在丝线中,并将其保护在巢穴内。
总体而言,捕鸟蛛是一类引人注意的蜘蛛,以狩猎活动和特殊的捕食方式而闻名。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控制昆虫种群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捕鸟蛛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威胁。
因此,保护这些蜘蛛的生境和栖息地是非常重要的。
捕鸟蛛是一类有趣而引人注目的蜘蛛,它们引发了科学家和动物爱好者们的浓厚兴趣。
捕鸟蛛的狩猎技巧和捕食行为,以及它们独特的外貌和生态习性,使其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生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捕鸟蛛的激动人心的方面,包括其狩猎策略、交流行为和生存适应能力。
关于捕鸟蛛的知识简介整理
关于捕鸟蛛的知识简介整理捕鸟蛛是蜘蛛中的“巨人”,大小像拳头,四足外展时体宽,最大捕鸟蛛体长可达到25厘米长,因捕食鸟类而得名,对此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捕鸟蛛的学问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捕鸟蛛的学问简介,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捕鸟蛛简介捕鸟蛛属于较原始之蜘蛛,其全身密生细毛。
南美洲及北美洲的一些捕鸟蛛身上某些地方具一种刺激性的蛰毛,遇到老鼠等天敌便用后脚扫散这种自然的致痒粉。
敌人的反应就像工人铺设织维玻璃毛毡后,全身会发痒。
所以可使用这种护身方式,却未必有亚洲等地捕鸟蛛那么会咬,因此美洲捕鸟蛛的毒性常低于亚洲等地的。
台湾仅在兰屿发觉亚美阿蜘蛛(Yamiawatasei Kishida1928)一种。
捕鸟蛛人工饲养学问一、适合饲养的品种目前人工驯养繁育已取得胜利适合人工养殖的蜘蛛品种有:1、虎纹捕鸟蛛:棕色,个体很大,一般5-8厘米长,可达10厘米长。
背甲有花纹是一种负趋光性穴居蜘蛛,见于广西、云南和越南的原始森林中。
2、海南捕鸟蛛:其形状与虎纹捕鸟蜘蛛特别相像,但体色比虎纹捕鸟蜘蛛更黑,产于中国海南岛。
3、敬钊缨毛蛛:它的外形和虎纹捕鸟蜘蛛特别相像。
个体纹大、体呈黄褐色,腹部及背甲无虎纹斑,体长可达8厘米,产于广西及海南等地。
二、人工养殖捕鸟蜘蛛喜爱住在黑暗、潮湿、通风的地方穴居,相宜温度10-35℃,湿度50%-80%的环境。
成年蜘蛛交配一次,终身产卵。
3-6月为产卵期,高峰期每二年可产三次,平均产卵100-300枚,产期15年,卵化成活率达95%,寿命30年。
养捕鸟蜘蛛不需要太多的空间,而且比较好管理,繁殖率也很高。
引种是养殖捕鸟蜘蛛的重要环节。
最好选择经过人工驯养繁育的后代作为种蛛。
人工驯养和繁殖的蜘蛛已经适应了人工饲养的环境,它们的存活率将更高。
它们易于繁殖,繁殖力量强。
引种后的蜘蛛由于环境突变,简单受惊而造成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或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生理障碍,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新引进的蜘蛛,我们应当设法使它们安定下来。
蜘蛛的结构与功能
特殊结构:部分蜘蛛的足部具有感觉器官,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
适应性:蜘蛛的足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形态和功能的调 整。
02
蜘蛛的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
食道是蜘蛛的进食通道,胃 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消化系统由食道、胃、小肠 和大肠组成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 大肠则负责排泄废物
腹部是蜘蛛身体最宽的部分, 容纳了大部分器官。
腹部末端通常有生殖器官, 雄性蜘蛛有触角,雌性蜘蛛
有产卵器。
腹部还有许多感觉器官,如 触觉、味觉和温度感受器等。
足部
结构特点:蜘蛛有八只足,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和跗端节。
功能:足部是蜘蛛的主要运动器官,用于爬行、捕食和建造蜘蛛网。
织网功能
捕食:蜘蛛通过 织网捕捉飞行中 的昆虫
繁殖:部分蜘蛛 通过织网将精子 和卵子结合,孵 化出小蜘蛛
保护:蜘蛛网可 以保护蜘蛛免受 天敌的攻击
感知环境:蜘蛛 通过感知网上的 震动来感知周围 环境的变化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消化系统在蜘蛛的生存和繁 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气孔和肺组成 气孔是蜘蛛的呼吸器官,位于头部 肺是蜘蛛的辅助呼吸器官,位于腹部 呼吸系统帮助蜘蛛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蜘蛛的胸部,负责泵 送血液至全身
血管:遍布蜘蛛的身体,负责输 送血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蜘蛛的结构与功能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蜘蛛的外部结构 蜘蛛的内部结构
蜘蛛的功能
01
蜘蛛的外部结构
捕鸟蛛的基本生理结构.
捕鸟蛛的基本生理结构捕鸟蛛和其他蜘蛛一样,它们的身体主要分为两部分:头胸部和腹部。
它们有四对(八个)步足和一对须肢。
不要误将它们的两个须肢也算成它们的脚。
捕鸟蛛是非常原始的蜘蛛,它们的须肢处于原始的状态,所以看上去会被以为是两个小脚。
事实上,它们的须肢并不用来行走,主要是用来捕捉猎物的。
雄性捕鸟蛛的须肢末节,会在最后成年的一次蜕皮后异化成用来交配的器官,看上去像一个小拳头,所以也有称为“精拳”。
两个须肢之间的那两个肢节,我们称之为“螯肢”。
它们的“大獠牙”也就是长在这两个螯肢上,平时牙齿都是收在螯肢下,但是当捕食,或者攻击敌人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们亮出那两个”大牙”了。
饲养过捕鸟蛛的朋友一定知道,它们抓住猎物后,会长时间得叼着,而吃完后,变只剩一团面目全非的残渣。
而事实上,捕鸟蛛只能吸取液体,它们在捕食猎物时注入的毒液有一定的“消化”功能,能消化一部分的猎物,同时它们使用两个螯肢来磨碎猎物,因此,最后剩下的就是被磨碎的但是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了。
在头胸部的前沿,有一小块区域(眼区)有一些小突起,那些就是捕鸟蛛的眼睛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四个,一共有八个单眼,但是它们的视力也仅仅只能感觉到周围的光亮变化程度,和看到移动的阴影,并不能真正成像。
捕鸟蛛身上和脚上都有许多的毛,那些毛才是它们真正用来感觉这个世界的秘密武器。
它们可以用这些毛来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震动,化学信号,温湿度等等。
而捕鸟蛛捕食也主要通过感觉到猎物移动所造成的震动。
新大陆的一些捕鸟蛛种类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毛,作为防御敌害的秘密武器。
它们腹部背面的一些毛,我将它们翻译为“刺激性毛”,这些毛具有特殊的微结构,一旦弄到敌害的皮肤或者眼睛里,会引起敌害的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的刺激性作用。
这些捕鸟蛛通过使用后脚快速拨动腹部背面来释放这些刺激性毛,我们称之为“踢毛”。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新大陆的捕鸟蛛种类腹部背面变得光秃秃,就是因为踢毛所致。
你知道吗?捕鸟蛛
你知道吗?这家伙养了几万只捕鸟蛛你知道捕鸟蛛是什么玩意吗?这家伙长了个蜘蛛样,但比寻常蜘蛛大几十倍,浑身毛茸茸还带着剧毒,平时不吃小虫子,专吃各种动物毫无压力,一次性毒翻几个人也不在话下。
这种家伙,大家见了最好躲着走——可在我们南京这个地方,偏偏有个叫罗永林的人养了两万多只捕鸟蛛啊,他的邻居有很大压力,CCTV-7科技苑《你知道吗?》栏目听说这事,也专程赶来采访了!趁央视采访,我去罗永林家里目睹了捕鸟蛛的风采。
和罗永林拿出来的捕鸟蛛相比,图上这玩意个子算是娇小的,脾气好像也不错,我想,这应该是它已经吃饱了吧!在罗永林的养殖场里,我亲眼看到捕鸟蛛与蜈蚣、蝎子、蟾蜍等毒物大战,它们统统成了捕鸟蛛的盘中餐,而且是被“秒杀”的。
罗永林告诉大伙,别说这些虫子,就连小鸟、老鼠、兔子,碰上捕鸟蛛也只有当菜的份。
罗永林的邻居之所以压力大,是因为捕鸟蛛的“武功”太厉害了!刚开始养捕鸟蛛,罗永林用养蜈蚣的玻璃箱子养它们,结果一晚上就跑了六只。
罗永林胆战心惊找了好半天才将它们捉拿归案。
后来一观察,发现这些捕鸟蛛脚上带吸盘,在光溜溜的玻璃墙上健步如飞;身体没骨骼,找着一点小缝隙就能钻出钻进;更绝的是,这家伙在水面上也能如履平地,简直就是一个上天入地的侠客啊!在领教了捕鸟蛛的“身手”之后,罗永林学会了用带小气孔的塑料桶来安置它们,总算是避免它们再次“胜利大逃亡”。
而在这之后,罗永林再次见识了捕鸟蛛的厉害。
我们所见的蜘蛛大多是结网捕食;捕鸟蛛也结网,但这网根本不是用来捕食的,而是铺在居住的洞口当报警器的——猎物一碰到网,捕鸟蛛立刻根据网的震动来判定方位,迅速出击,干净利落地将猎物拿下。
说了半天,我好像忘记告诉大家了,如此凶悍的家伙,养来干吗呢?罗永林告诉我们,这玩意可浑身是宝!越南人喜欢拿它炸来吃;中国有许多肿瘤医院需要用它来配药;还有许多宠物爱好者喜欢它的满身绒毛和靓丽花纹,买回去当宠物养……要没有高额收益,谁养这家伙啊?那么,你想知道捕鸟蛛还有哪些秘密吗?CCTV-7科技苑《你知道吗?》栏目将于7月17日详细为你解答,我们不见不散!。
毒蜘蛛—捕鸟蛛简介
毒蜘蛛—捕鸟蛛简介
张永强
【期刊名称】《广西植保》
【年(卷),期】2000(13)1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毒蜘蛛;捕鸟蛛;生物学特征;蛛形纲
【作者】张永强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26.2;S476.2
【相关文献】
1.虎纹捕鸟蛛(蜘蛛目:狒蛛科:捕鸟蛛亚科)的分类研究 [J], 朱明生;宋大祥
2.我国南方捕鸟蛛一新种:(蜘蛛目:捕鸟蛛科) [J], 王家福;鼓贤锦
3.我国南方近捕鸟蛛属一新种(蜘蛛目:捕鸟蛛科) [J], 尹长民;谭毅
4.我国南方捕鸟蛛一新种的生物化学鉴定(蜘蛛目,捕鸟蛛科) [J], 梁宋平;彭贤锦;黄仁槐;陈平
5.虎纹捕鸟蛛雄蛛的修订(蜘蛛目:捕鸟蛛科) [J], 尹长民;鲍幼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捕鸟蛛
海南捕鸟蛛
海南捕鸟蛛,学名“海南单柄蛛”,隶属于捕鸟蛛亚科,单柄蛛属。
产自中国海南、广西等地,俗称“黑地老虎”。
它们的幼体是黄色的,和虎纹捕鸟蛛幼体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成长到6厘米以上,海南捕鸟蛛会逐渐变黑,而虎纹捕鸟蛛则仍旧是黄色。
它们的幼体敢于捕捉比自己大两到三倍的食物,从中也能看出它们的攻击性之强,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对也较快。
由于乌黑的外表,凶猛的性格,加之以“黑地老虎”的绰号,使之迅速受到爬宠爱好者的欢迎,因此导致野生海南捕鸟蛛遭到大量的捕捉。
个人可以饲养的捕鸟蛛(捕鸟蛛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蜘蛛)
个人可以饲养的捕鸟蛛(捕鸟蛛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蜘蛛)早些年爬宠还没流行的时候,人们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都还比较害怕,也不太了解。
直到近几年爬宠圈子慢慢变火,人们也开始陆续接触和了解他们原本陌生的动物,例如豹纹守宫、鬃狮蜥、猪鼻蛇、玉米蛇、奶蛇、陆龟、捕鸟蛛、各种花枝招展的甲虫等。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在出租屋内摆了许多盒子,里面养了各种各样的捕鸟蛛,我经常跑去看,这种以前人们看到会感到害怕的大型蜘蛛,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了。
之前经常会看到像“养大蜘蛛的人是什么心态”之类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啊,宠物自古以来就不是只有猫咪和狗狗这样讲究互动性的,而是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巴西白膝头捕鸟蛛Acanthoscurria geniculata第一类就是互动型的,你养它可以跟它进行互动,这样的宠物大都是比较聪明且有感情的,例如宠物猫和宠物狗这样的;第二类是功能型的,例如现在很多人养马都是当成宠物来养的,它们可以骑,也可以进行马术比赛,还有各种类型的工作犬,也都有自己的本领;第三类就是观赏型的,这样的宠物互动性一般,但是拥有五颜六色或别具特色的外表,还有的能够发出特别的声音或者能提供观赏表演项目,例如金鱼、锦鲤、蛐蛐儿、观赏鸟类等。
观赏型宠物古今中外一直都不缺,中国还是著名的金鱼和锦鲤出口大国,所以养捕鸟蛛也没什么过分的,它们色彩丰富,无论是捕猎还是日常活动都挺有观赏性的。
巴西黑丝绒捕鸟蛛Grammostola pulchra捕鸟蛛是蜘蛛目下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物种的统称,由于翻译错误,在国内媒体上经常被说成“狼蛛”,但其实真正的狼蛛是狼蛛科Lycosidae 物种的统称,这两个科无论是体型大小还是相貌都有着巨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捕鸟蛛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接近赤道的部分,目前已发现的总共有一千余种,被开发成宠物饲养的只占少数,常见的就更少了,也就十几种。
那么饲养捕鸟蛛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饲养捕鸟蛛需要注意的四个重要方面。
漫谈蜘蛛构图
漫谈蜘蛛构图曼华蜘蛛组合物是蛛形纲、蛛形纲、蛛形纲、盲蛛纲的通用名。
蜘蛛的头部和胸部由头部和胸部组成。
身体由头部和胸腹部组成,没有分段,中间有一个细手柄连接。
爪的两段,爪齿末端开毒腺,脚须与行走的脚相似。
目的蜘蛛呼吸器官除肺外,通常没有气管。
盲蛛没有肺,只有气管。
全世界有35000多种蜘蛛。
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球根蜘蛛、土蜘蛛、苍蝇和老虎、墙蜘蛛、漏斗蜘蛛等。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一种捕鸟蜘蛛。
它编织了一张结实的网,可以支撑300克重的鸟。
1945年,巴西采集到一只体长23的雌性袋蛛。
68厘米,重近85克,看起来像一只大螃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重x的蜘蛛。
拉丁美洲有一种经常生活在一起的蜘蛛,叫“马略”。
它的网像一张大纸。
在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Stamalivi”的蜘蛛,它是白色的,可以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蜘蛛丝。
它的网色彩鲜艳,非常漂亮,当地居民经常用它做窗帘。
1935年,一只成年雌性袋蛛在墨西哥被捕获。
当时估计它的年龄是12岁。
后来在实验室里养了16年,它的总年龄是28岁。
它可以被称为长寿蜘蛛。
蜘蛛网编织的技巧令人惊叹,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进行。
科学家曾经把蜘蛛带到太空,看它能否在失重状态下织网。
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很快适应了失重状态,织网了。
蜘蛛织网时,首先在两个地方之间放一个“天丝”,固定在某个地方,在固定好的丝上来回走几次,使丝变粗。
然后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框架作为踩线,在“Tencel”上设置一条斜线,在斜线的xx上织一个白点,就是未来网的xx。
之后,在xx和圆周之间编织许多径向线。
这条线把圆分成相等的数,每两个相邻半径之间的角度大约相等。
然后用一根很细的丝从xx处螺旋进入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并在其余光线完成后,从圆心向外做第一个螺旋。
然后从外到内编织第二个粘性很强的螺旋。
做第二个螺旋,吃掉第一个螺旋和它的一些射线。
继续从外到内螺旋上升。
越靠近xx,每圈之间的距离越密,直到认不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鸟蛛的基本生理结构
捕鸟蛛和其他蜘蛛一样,它们的身体主要分为两部分:头胸部①和腹部②。
它们有四对(八个)步足和一对须肢③。
有些人误以为蜘蛛也是昆虫④,但是其实只要比较我文章开头的两句就可知道它们的差别。
也有些朋友第一次看到捕鸟蛛会惊讶得发现,怎么蜘蛛不是八个脚吗?为什么它们有十个脚?而且数来数去就是十个脚。
呵呵,那是因为你误将它们的两个须肢也算成它们的脚了。
确实,一般我们看见的和印象中的蜘蛛,它们的须肢往往异化成其他形状,而且八个步足也很长,所以一般不会混淆。
但是捕鸟蛛是非常原始的蜘蛛,它们的须肢可以说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所以看上去会被以为是两个小脚。
事实上,它们的须肢并不用来行走,主要是用来捕捉猎物的。
雄性捕鸟蛛的须肢末节,会在最后成年的一次蜕皮后异化成用来交配的器官,看上去像一个小拳头,所以也有称为“精拳”。
两个须肢之间的那两个肢节,我们称之为“螯肢⑤”,没错,它们的大獠牙⑥也就是长在这两个螯肢上,平时牙齿都是收在螯肢下,但是当捕食,或者攻击敌人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们亮出那两个大牙了。
饲养过捕鸟蛛的朋友一定知道,它们抓住猎物后,会长时间得叼着,而吃完后,变只剩一团面目全非的残渣。
而事实上,捕鸟蛛只能吸取液体,它们在捕食猎物时注入的毒液有一定的“消化⑦”功能,能消化一部分的猎物,同时它们使用两个螯肢来磨碎猎物,因此,最后剩下的就是被磨碎的但是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了。
在头胸部的前沿,有一小块区域(眼区)有一些小突起,那些就是捕鸟蛛的眼睛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四个,一共有八个单眼,但是它们的视力也仅仅只能感觉到周围的光亮变化程度,和看到移动的阴影,并不能真正成像。
捕鸟蛛身上和脚上都有许多的毛,那些毛才是它们真正用来感觉这个世界的秘密武器。
它们可以用这些毛来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震动,化学信号,温湿度等等。
而捕鸟蛛捕食也主要通过感觉到猎物移动所造成的震动。
新大陆的一些捕鸟蛛种类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毛,作为防御敌害的秘密武器。
它们腹部背面的一些毛,我将它们翻译为“刺激性毛⑧”,这些毛具有特殊的微结构,一旦弄到敌害⑨的皮肤或者眼睛里,会引起敌害的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的刺激性作用。
这些捕鸟蛛通过使用后脚快速拨动腹部背面来释放这些刺激性毛,我们称之为“踢毛”。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新大陆的捕鸟蛛种类腹部背面变得光秃秃,就是因为踢毛所致。
在捕鸟蛛的腹部,可以看到四块颜色和周围不同的区域,这是它们用来呼吸的器官----书肺⑩。
之所以要了解它们呼吸的器官,主要是在饲养一些幼体时,如果环境过于潮湿,有太多的水,可能会沾到这里,而造成它们窒息死亡!而幼体通常力量比较小,万一溺水,不一定有力量自救,所以也不建议在饲养幼体时放置水盆。
在腹部的末端,可以看到两个突起,这是它们的纺丝器,用来织分泌的丝。
捕鸟蛛并不织网来捕食,它们的丝主要用来标志、筑巢以及蜕皮时作个“床垫”
等。
注释:
①英文为“Prosoma”
②英文为“Opisthosoma”,通常为“Abdomen”
③英文为“Pedipalp”
④一些朋友认为蜈蚣、蜘蛛、蝎子等都是昆虫,而事实上,在生物学的分类上,它们和昆虫都是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但是蜘蛛和蝎子是属于蛛型纲(Arachnida),昆虫就是昆虫纲(Insecta)所有动物的统称,而蜈蚣则是唇足纲(Chilopoda)。
另外,昆虫的身体被分为:头,胸,腹部,它们只有三对步足。
⑤英文为“Chelicera”
⑥英文为“Fang”
⑦预先消化“Predigest”,正是因为捕鸟蛛比较原始,所以它们还需要研磨猎物,而不像一些较为进化的蜘蛛,注入的毒液能将猎物体内的器官全部预消化为液态,例如一些种类的蝇虎或者跳蛛,将猎物吃完后变只剩下一个空壳。
⑧英文为“Urticating hair”,“urticate”意味“像荨(qian)麻般刺痛”,故我将它翻译为“刺激性毛”。
⑨通常也只是对哺乳动物有这样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一些类似猫狗的小型哺乳动物刺激作用更为明显。
个人猜测,本身在原产地,这些捕鸟蛛成年后的天敌也就是一些类似猫獾之类的小型哺乳动物。
而对于大部分人,如果弄到皮肤,也只是产生一些瘙痒,不久就没有作用了,当然也根据个人体质,过敏程度不尽相同。
⑩英文为“Book lung”
附图:
捕鸟蛛背面观----图为一只成年的泰国金属蓝(Haplopelma lividum)
捕鸟蛛腹面观----图为一只哥伦比亚雷射捕鸟蛛(Xenesthis imma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