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 运动的快慢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
7.(新课标·模型建构)(2022湖南怀化中考,14,★★☆)(多选)我 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用 s、v和t分别表示物体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 映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C )
初中物理
解析 由图知:A选项是s-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选项是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选项是v-t图像,是一条平 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选项是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 反映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C。
(1)你能从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初中物理
(2)若爸爸看到标志牌后继续以汽车速度表指示的速度行驶, 汽车是否超速? (3)如果遵守交通规则,看到标志牌后至少再经过多少分钟到 达新华出口?
初中物理
解析 (1)方形标志牌是里程标识,表示从此标志牌到新华出 口还有4 km;圆形标志牌是限速标识,表示此路段速度不得超 过80 km/h。(2)由图乙可知,汽车速度表的示数为90 km/h,已 超过80 km/h,所以汽车超速;(3)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即最高可 以按照80 km/h的速度行驶,则到达新华出口需要的时间至少 为t= s = 4km =0.05 h=3 min。
答案 D
初中物理
解析 在相同的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同学通过的路程长,观众 认为跑在前面的同学快,是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得出 结论的,故A正确;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快,这是用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故B正确;在物理 学中,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与裁判员的方法不 同,故C正确,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速度 1.(5分)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 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中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 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中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 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5分)(2021·河南模拟)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11.(5分)(2021·长沙月考)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 长沙松雅湖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李小熹骑马以36 km/h的速度前进,邓小 名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喻小民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54 km ,则 ( )A
C.褐海燕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7.(5分)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 路程为4 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 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 km/h,65 cm BA.1.5 km/h,1.2 cm C.6 km/h,20 cm D.15 km/h,0.6 cm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经过4 s,甲、乙相距8 m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14.(5分)(2020·泰安)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 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D)
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教学课件】《运动的快慢》
s (1)计算式: v t
方法。
(2)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是一种粗略的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例7.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
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
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 有大约l/1000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小案例
平直轨道上平稳运行的列 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例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例5.以下物体的运动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 )
A.汽车启动 C.随自动扶梯上楼的顾客 B.列车进站 D.溜冰运动员进入弯道
例9.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D )
A.(1)与(3)
C.(2)与(3)
B.(2)与(4)
D.(1)与(4)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例9.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C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喷气式客机
出膛的子弹
约250
约1000
超音速歼击机
同步卫星
约700
3070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例1.
s v t
s t v 。 可变形为____________ s vt 或 ______________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共21张PPT)
小资一料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v/(m·s-1)
蜗牛的爬行
人步行
约1.5mm/s
约1.1m/s
自行车 约5m/s
普通列车
约40m/s
高速公路 上的小车 约28m/s
雨燕 最快达 48m/s
小资料
喷气式客机
约250m/s 子弹出膛时
超音速歼击机 大于700m/s
同步卫星 轨道速度
约1000m/s 第一宇宙速度 7900m/s
裁判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
以下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 ,请同学们 比较一下它们运动的快慢。
A.自行车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0
20
100
B.公共汽车
0
10
100
C.火车 D.飞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0
30
1250
500
10
2500
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
A和B路程相同,B时间越短,运动越 _快_ B和D时间相同,D路程越长,运动越 _快_
真空中光速
3070m/s 3×108m/s
例1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
110m 跨栏金牌,成绩是 12.91s。这项奥运会纪录的运 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
为 运解动3:0速k根m度据/h为。v:哪= 一st 个的,速可度以比算较出刘大翔?的
s 110m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例3 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
一座长度为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 桥时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S桥
S车
S
已知:S=S桥+S车 =7350m+150m=7500m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图文
时间要加长,容易产生危险。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1.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
物体通过单位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而通过单位
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
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40 s内通过的路程是510 m,问汽车在前30 s、后40 s以及全程的平
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由 v= 得,
前 30 s 的速度 v 1 = 1 =
1
2
后 40 s 的速度 v 2 = =
2
330m
=11 m/s;
30 s
510m
=12.75 m/s;
40 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求隧道长为多少?
解析:已知v=36 km/h=10 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
s,
由 v= 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vt=10 m/s×20 s=200 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l隧道+l车,
所以l隧道=s-l车=200 m-10 m=190 m。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 = 3 = 6s+7s≈7.69 m/s。
3
3.前 50 m 平均速度 v 1 = 1 =
4.(1)由表可知 s=1 318 km
59
t=4 h 55 min=12 h
全程的平均速度
1 318km
v= = 59 ≈268.07 km/h。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课件 平均速度的计算
小结 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 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 式υ= 来求解.
方法二、时间分解法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
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 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1、t2与t,最后将几个 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 来计算.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难点名称:平均速度的计算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结
2
导入
我们发现汽车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 速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3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A、12.5m/s B、20m/s C、15m/s D、12m/s
解析 υ=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
=
=215m / s 10m / s =12m/s
15m / s 10m / s
小结 【课堂小结】
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 ,式中的s是指运动物 体的总路程,t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2、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在前3/4时间内以1m/s的 速度走完前一段路程,为了不迟到,在后1/4时间内,他改用1.5m/s的速 度走完后一段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B )
A、1.2m/s B、1.125m/s C、2m/s D、2.5m/s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 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 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 进行比较。
一、速度
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 v s 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 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 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3.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1000 1
h
=3.6km/h
3600
汽车速度表
[小练习]
1. v s 可变形为___s____v_t____
t
s 或 ____t ____v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 速直线运动。
平直轨 道上平稳运 行的列车近 似认为是匀 速直线运动。
四、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计算式 v s t
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
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
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必要的说明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 用时间t=12.91s,利用公式v=s/t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
v s 110m 8.52m/s t 12.91s
所答用:公刘式翔的平均速度是8代数.5入字2m数后/s据面。,要求 有出单结位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 样的?
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二、速度 (符号: v)
表示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速度= —路时—程间—
v s 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想想议议】
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是根据什 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 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反馈练习】
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可以利用 v s 来计算,这样
t
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
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m/s,
合
km/h
初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430km/h
126km/h
48m/s
速度表
【例题】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 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这 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反馈练习】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 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由速度公式v=s/t可知道()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A.甲较快B.乙较快C.一样快D.无法比较3、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A.1.2cm/sB.1.2m/sC.12cm/sD.12m/s4、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 .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7、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9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9、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1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11、甲、乙两小车运动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 ,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 ,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12、甲、乙两车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1.3-1(a )、(b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A .v 甲>v 乙,s=16米B .v 甲>v 乙,s=8米C .v 甲<v 乙,s=16米D .v 甲<v 乙,s=8米13、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s 比1km/h 的速度大B.1m/s 比1km/h 的速度小C.1m/s 与1km/h 的速度一样大D.单位不同,不能比较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1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16、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 的A 、B 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A.60minB.200minC.600minD.2000min17、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A.50mB.100mC.150mD.250m18、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1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9、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20、同学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稳固练习运动的快慢〔提升〕【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拟和计算,理解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根本方法;S2.能利用公式V二一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I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点诠释:【?运动的快慢?ID: 78637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吐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 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沼/S或阳.5-1〕常用单位:千米/小时〔尿面或加3 ■犷1 〕换算:L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以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以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典型例题】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1、〔2021?旌阳区校级模拟〕一列客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300m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15s,那么货车的行驶速度为m/s. 【答案与解析】货车的速度为v客车的速度v1=54km/h=15m/s那么在15s内客车前进的距离S=v1t货车前进的距离为S=v2t根据题意:S+S=s=300mVt+v2t=300m15m/s ¥5s+v2 X15s=300m解得:v?=5m/s【总结升华】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时开始相对运动,相遇时各自前进的距离之和等于原来两物体间的距离;假设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v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变式】【?运动的快慢?ID: 78637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2B.2:1C.9:2D.2:9▼2. 〔2021?埔桥区模拟〕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响时间;在反响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端距离叫反响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响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司机以某一速度开车时正常的反响距离是6m,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 且仍以原来的速度开车,其反响距离是多少?【思路点拨】〔1〕知道没有饮酒时的反响距离和反响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2〕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知道反响时间,求出了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利用s=vt求饮酒后的反响距离.【答案与解析】没有饮酒时的反响距离S1=6m ,反响时间t1=0.3s,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v=s〔/t1=6m/0.3s=20m/s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反响时间t2=0.7s,由v=s/t可得,此时反响距离:s2=vt2=20m/sx 0.7s=14m.答:如果此时仍以原来速度开车,其反响距离是14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饮酒前后司机反响距离的计算,通过计算让学生熟悉到: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平安,严禁酒后驾车!类型二、平均速度▼3、从都匀到瓮安120km o 一辆小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3/4的路程后,又以4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1/4的路程.求:〔1〕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时间?〔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s【思路点拨】路程和速度,根据推导公式:t=—,先求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3/4的路程所用时间,再求出以40km/h的速度行驶1/4路程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为从都匀到瓮安所用时间.平均速度是总的路程除以行驶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题目中总路程是的,总的时s间第一问以求出,代入公式v u s ,即可求出.【答案与解析】3 3o -S - x 120A/7?〔1〕汽车以GtJhn/h的速度行驶了:路程所用的时间1=41=%丁一^=1, A片 5 口火力s, 口4m以401km4的速度行驶了!路程所用的时间1 =^-=—±-=0,75H ;4 站2 40Am/ h所以总时间t= = t+/ =1 5h+0.75h=2.25h;〔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筐安的平均速度是"二二笑?:53, 33ki/h ;[总2.25力答:I 1〕这辆小车从都勾到瓮安的时间为2 25A;〔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平均速度是S3一3阪外【总结升华】此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全程的时间.举一反三:【变式】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后0.5min内加速行驶250m,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30min ,通过路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程30km,最后关闭发动机 1min 通过路程200m 到达乙站,求此汽车分别在起动时、匀速行驶时、滑行 时的平均速度及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答:四个平均速度分别为&揄/工;16.7m/s ; 3. 3m/s ; 16. U/s类型三、图像、信息题【思路点拨】〔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 图象;〔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答案】A【解析】①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③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应选 Ao【总结升华】: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①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两个物理量之 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举一反三:【变式】〔?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363809例8〕 像可知〔〕A.在0〜1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1s 〜2s 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在0〜3s 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2mD.在0〜3s 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1m【答案】DO s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个显示速度和路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起动的250 m --, « 3.3m/s 30G30000a?5 ) ———— « 16.7m/ s 滑行V 3 =?2 30 x 60s S3 200m _ _ ;1 —— = s 口— x 3、3mt sS1+S2+S3250的+ 30.□.用+ 2口Dm …., 30s +30 x 60s + 60s如图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 -时间图像,由图4. 〔2021春?长汀县期中〕如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数变为乙图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o【答案】一0.5【解析】由甲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十二8.尿/机 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 s 甲=13561km ;由乙表可知,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电=13601km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s = ?-s 甲=1360%T356%二4.尿,那么这段时间为40km , --------- =0.5h .80km/h【总结升华】 此题是图表信息迁移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表数据的物理意义,该题中指针所对应的数据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对应的单位是 hnlh ,显示表中间的数据里汽车已行驶的里程.乙图与甲 图的里程差就是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变式】如下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答复 以下问题:(1)骑车者与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 (选是或否); (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秒; (3)骑车者的速度为 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答案】①是 ②25③13.3 8【解析】 骑车者和跑步者在 0时刻时都在原点,故是同时出发,根据图表可知,跑步者前进 的时间是25s,速度是 1 二:=_.」,」「」二,骑车者前进200m 所用的时间是15秒,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那么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200m 所用速度是■ S" = 200w/%=13.物人类型四、开放思维题V 6.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事故不断发生,有人猜测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的错误判断有关.如下图,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口100m 处以72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 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答案与解析】 此题属于解题过程开放性试题,要判断人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可以 比拟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是否小于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也可以比拟在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内汽 车行驶的路程是否超过100m,还可以比拟在汽车行驶 100m 的时间内人步行的路程是否超过12m .根据题意可知:,二72尿廿二2Q,M s , S 广10〔加,以二L 加⑹队=12湘.方法一:比拟时间.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以二“‘人」纱;2刈「心,f -s iv — 100W-5s <iQs岔路口的时间】‘-i,•••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方法二:比拟汽车的路程/, - Silvi = 12%彳弓,二 10s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 人 人人 /L2冽/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一千 上‘■’」,200m>100m ,•••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方法三:比拟人的路程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总结升华】 这类题的一般解法是:①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明确条件和题目要求,必要时可 以画出示意草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②根据公式v=s/t,列出方程,然后代入数值和单位;③准确计算结果. 举一反三:【变式】如下图是一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的 S-t 图象,可以获取许多信息,请利用你获取的信息自编一条物理题目汽车到达在这段时间内,人通过的路程 =?也5s = 6然 <12活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不解答〕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你要用的信息:_______你自编的物理题目:【答案】①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②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③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小车在前小车在前小车在小车在小车在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内的速度是多少?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一章_第3节_运动的快慢_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初中物理课件PPT: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理RJ八上第一章第3节知识点1
汽车速度表
(1)现在的汽车都有两个里程表,一个可以清零,
一个不可以清零,不可以清零的里程表从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车况,而可以清零的里程表又叫计程表,
可以用于对某一段路程的测量。
(2)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速度表
表盘的示意图,它既可以作为
速度表,也可以作为里程表。
在跑步比赛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
如左图所示,在一场比赛中谁跑
在最前面谁跑得最快,也就是在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经过的路程,
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
在同是50米赛跑的比赛中,裁判是如何判断谁跑
的快的?
在同样路程的比赛中,裁判依据谁
用时最短谁跑的最快,也就是运动
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
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体运动得越快;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物
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
的快慢。
3. 下列估测值中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B. 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80km/h
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也就是将
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除以路程。这样,
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
证路程相同。
在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我
们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即:让时间和路程中的其
中一个量相同时,研究物体运动快慢与另一个量
的关系进而得到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的结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共18页)
里程表
我省第一条高铁被誉为“风景最美、颜值最高的高铁”。以下是合 福线G1632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从南平北站出发前往八 闽第一名山“武夷山”旅游。求:(1)从南平北至武夷山东的距 离; (2)从南平北至武夷山东需要多长时间; (3)该次列车从南平北发车运行至武夷山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初中物理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运动的快慢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从观众角度看,谁快?
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快。
从计时裁判角度判断,谁快?
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 小聪100m跑的成绩是17s,小明同学50m的成绩是8s,如 何知道他俩谁跑得快?
100m 5.88 m/s 17s
自行车
雨燕
约5
可达48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
约33
可达120
喷气式客机
出膛的子弹
约250
约1000
超音速歼击机
同步卫星
约700
3070
基本单位 m/s 或 m ·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汽车速度表
1m /s 3.6k m /h 1 1k m /h m /s 3.6
乙
视听题——观看视频的同时,收集并记录相关物理量
126.5 ,上升用时_______s 30 , 跳楼机高________m 144.8 10 ,最高时速_________km/h 下降用时________s
• 完成以下练习
(1)游客坐在“跳楼机”的升降台上,缓慢上升时的速 度是________m/s。 (2)跳楼机下落时,游客感觉大地扑面而来,这是以 ________为参照物。跳楼机下坠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快慢-“十校联赛”一等奖
<<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北流市新圩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邱丽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比较飞机,拖拉机,蜗牛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的。
从而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我们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学生看图片:2022年奥运会男子100米赛跑起跑6秒后的情景提问:谁运动的快?答:4道的2163号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答: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学生看图片:男子100米决赛成绩表博尔特:969秒汤普森:989秒迪克斯:991秒鲍威尔:995秒提问:谁运动的快?答:博尔特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_答: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算一算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第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百米冠军:万米冠军:从而引出速度的内容。
速度1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s\t 变形为:s=vt t=s\v4单 位推导:由v=s\t 得 速度的单位=路程的单位\时间的单位从而的出速度的基本单位为:m\s 常用单位:m/h换算1m/s=1m\1s=10001m\36001h=h5算一算:火车的速度是72m/h,汽车的速度是30m/s ,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解:72m/h=72/<30m/s 汽车快或30m/s=30×>72m/h 汽车快6.看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写物体的速度。
7.例:刘翔110米跨栏用了1295,求他的速度是多少?解:v=s/t=110m/=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s 110m 8.52m/s t 12.91s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数
所用公式
字后面要有单位。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
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
是多少?
1985.07.16
3分29秒46 赛义德·奥伊塔 摩洛哥
1985.08.23
3分28秒86 努尔丁·莫塞利 阿尔及利亚 1992.09.06
3分27秒27 努尔丁·莫塞利 阿尔及利亚 1995.07.12
3分26秒00 希查姆·埃尔·盖鲁伊 摩洛哥 1998.07
经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公式:
v
s t
3)单位换算: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
3、平均速度
2.5m/s= 18 km/h 72km/h= 20 m/s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二、匀速直线运动
1、运动的分类
2、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 时间变化。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二、匀速直线运动
平直轨道上平稳 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 是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例如,自行车运 动员上坡时速度会减慢,火车进站速度小于正常运行 速度。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故只做粗略研究,
可用: 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 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一、速度
3.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1000 1
h
=3.6km/h
3600
汽车速度表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速度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m/s)
蜗牛 自行车
约1.5×10-3 约5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三、运动的快慢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想想议议
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 运动的快慢呢?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பைடு நூலகம்度
图中是小猪 赛跑过程的一个 瞬间,你能判断 它们谁跑得快吗?
所用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速度
下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
男子1500m世界纪录进展表
3分29秒67 史蒂夫·克拉姆 英国
步行的人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约1.1 约33
雨燕
可达48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120
喷气式客机
约250
超音速歼击机
约700
出膛的子弹
约1000
同步卫星
3070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速度
小练习
1. v s 可变形为___s____v_t____
ts
t 或 ________v______。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速度
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 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 应该怎么办?
总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 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 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一、速度
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 v s 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 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例题解析
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
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
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必要的说明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 t=12.91s,利用公式v=s/t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
50 m
50 m
分析:
6s
7s
全程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时t3。 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前50m平均速度: 后50m平均速度:
v1
s1 t1
50m 6s
8.3m/s
v2
s2 t2
50m 7s
=7.1m/s
全程时间:
t3 t1 t2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s3 t3
100m 13s
=7.7m/s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
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